3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观精品PPT课件
《马列文论》课件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01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反映与建设的工具。
02
文学具有阶级性,无产阶级文学是为无产 阶级革命事业服务的工具。
03
文学具有党性,无产阶级文学是党的文学 ,是党的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
04
文学具有民族性,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是 无产阶级文学的重要特征。
毛泽东思想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文艺为 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了文学的人民 性和革命性。
斯大林主义时期,斯大林提出了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强调了文学的 民族性和人民性。
古典马克思主义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 提出了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观点,强 调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和阶级性。
列宁主义时期,列宁提出了文学的党性 原则,强调了文学在革命事业中的重要 地位。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在社会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 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和思想内容,能够影响 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提高人们的审美 能力和思想觉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塑造典型人物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典型人物是历史的产物,要求作家在创作 中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来反映社会历史进程和人民心声。
表达无产阶级立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要求作家在创作中表达无产 阶级立场,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历史唯物主义分析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探讨文学作品 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和阶级关系。
第二三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和文学的性质
第二三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和文学的性质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一、形成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集中体现在《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
1、首先,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1)五四运动前:以儒学为核心的价值观和话语体系。
(2)五四运动时:选择马克思主义。
2、其次,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结晶(1)毛泽东以前的思考者:李大钊、瞿秋白、矛盾、鲁迅等。
(2)毛泽东3、再次,毛泽东文艺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与新文艺经验的科学总结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毛泽东文艺思想建立在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上,其基本精神是实事求是。
1、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确立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是“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
(2)文艺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去服务:关键在于解决好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问题。
2、全面阐明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革命和社会主义文艺实践指明了道路。
(1)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2)关于文艺的源与流的关系(3)文艺创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普遍性社会生活是文艺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
3、深刻揭示了文艺的社会本质和社会作用,回答了文艺与社会、文艺与政治、文艺与革命事业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1)文艺与社会:文艺有社会性,完全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文艺是不存在的。
(2)文与政: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
(3)文与革命: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
4、深入阐释文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的基本艺术规律。
(1)文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
(2)文艺批评应坚持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统一的原则,文艺作品是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文论经典完整课件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生
• 1.1 历史条件 • (1)19世纪的欧洲革命风云激荡,首先是资产阶级
革命,然后是无产阶级革命;(2)19世纪初英国的“路 德运动”,三四十年代英国的“宪章运动”,1831年 和1834年的两次法国里昂起义,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 亚织工暴动,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3)无产阶 级的文艺创作:宪章派诗歌,西里西亚织工之歌,国 际歌;(4)19世纪文艺发展的总趋势;(5)19世纪 的无产阶级革命使无产阶级的文艺创作大量涌现,这 就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 无产阶级革命 → 无产阶级的文艺创作 → 马克思主义文论
★ 第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 学体系的进一步论证期
• 1871—1895 • 主要标志:恩格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 • 做的理论阐发和理论创造 • 主要著作:①《自然辩证法》(恩);② • 《反杜林论》(恩); ③ 《家庭、 •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 • ④《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 • 典哲学的终结》(恩)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形成
•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 • 2.2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形成的代表著作
★ 第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形成期
• 1837—1847 • 主要标志: 是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初步 • 形成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 主要著作: 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 • (马克思); ② 《神圣家族》 • (马恩); ③ 《关于费尔巴哈 • 的提纲》(马); ④ 《德意志 • 意识形态》(马、恩); ⑤ 《哲学的贫困》(马)
2.2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形成的标 志著作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提出了异化劳动的理论;对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初次阐发; 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的著名命题; 提出了“对象化”、“美的规律”等范 畴。
马克思主义文论课件
马克思主义文论(绪论)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是高等院校中文系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也是文科其他专业的基础主干课。
绪论:马克思美学、文艺思想的理论来源一、一个理论观察的新视角:现代性角度1.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的认识和理解要放在西方现代社会的转型和发展过程中认识。
2.现代性:学界较统一的共识是指从文艺复兴、特别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历史和文化,现代性的特征主要是“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来评判一切”。
表现在两方面:①对于自然世界,人类可以通过理性活动获得科学知识,并且以合理化、可计算性和可控制性为标准达到对自然的控制。
②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相信历史的发展是合目的和进步的,通过理性,不断地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就能够逐步实现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想。
但是,现代社会仍然存在许多弊病,人类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没有和谐的发展,人的单向度发展,人的异化,人压迫人的现象仍难以消除,人类理想远未达到。
在西方社会,特别是在19世纪中后期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形成两种重要的思想理论,其一就是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批判理论,其二是以尼采和狄尔泰为代表的生命哲学。
3.马克思理论是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超越,影响巨大。
一是抨击现代工业文明,痛惜人与人的和谐关系的丧失。
二是对人类进步和力量的信心,相信历史就是人类通过劳动自我实现的途径。
三是理性主义和历史决定论。
承认有社会规律,把自由看作是对必然的认识。
二、马克思文论构建历程1.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简介:①马克思:1818年生于特里尔,其父是一位律师。
②恩格斯:1820年生于巴门,中学未毕业,就被父亲逼迫去经商;1841年到柏林服兵役,期间经常去柏林大学旁听。
2.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贡献首先在于创建了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文艺理论是其整个学说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他们的文艺理论大致经历了萌芽、成熟、发展三个时期。
艺术批评学ppt课件
社会历史学派在批评界很受重视,也 非常流行。 在中国更是如此。俄国19世纪三大文艺 批评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 勃罗留波夫,也属于社会历史批评。经过 很多批评家的丰富和发展,社会历史批评 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他们研究作品, 目的是通过作品来研究生活、社会,所以 对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传记都很重视。
一.印象式批评 感想式批评、鉴赏式批评、高度主观 化。 在中国比较发达,古代的诗话词话, 大多是印象式批评。 以诗论诗,点到为止,缺乏理性分析。 特点:笼统的、形象的比喻,生动、给人 以启示,但缺少理性分析,理论原则,主 观太多保留在笔记、随笔、读后感里。
二.阐释式批评 力求客观、详尽的诠释,阐释作品的原意。 汉儒注经释经,《易》、《春秋》特别是 《诗经》的注解应该算是早期的诠释学, 汉代讲《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西方是从解释宗教的经典开始,漫及诠释 诗文。 19世纪初形成了专门的阐释学理论:施莱尔 马赫、狄尔泰、伽达默尔。
局限:只重视作品的艺术形式,忽略作品 的思想内容。 但针对以往的批评更多停留在社会批 评和内容分析上的局限,新批评派的重要 贡献在于发展出了一套对文本解读和文学 分析极有意义的方法,揭示了语言形式分 析的重要性,开辟了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新 格局。
八.接受美学批评 针对形式主义和新批评只强调作品本 文的独立性,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了接受 美学批评。接受美学批评把目光转向到了 整个文论史上一直少被关注的读者和接受 问题上。接受美学将诠释的权力交给了读 者,在他们看来,读者的接受和反应对于 整个文学史和思想史都有特殊的意义。在 文学世界中,一向被忽视的读者一极终于 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马列文论》课件
列宁对文艺的阐述
列宁认为文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革命,文艺是为了 服务人民阶级利益。
高尔基的文学批评
高尔基认为文学应该深入人民群众,反映大众生活 和共同利益。
中国马列论
1
鲁迅文艺思想的形成
鲁迅是中国文艺革命的先驱,他提出了“文学的社会化”的观点。
2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发展
毛泽东认为文艺应该为工农兵服务,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
当代马列文论更注重对当代社会、文化、科技变革 的批判和反思,并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变迁过程中 文艺的反映和应对。
结论
1 马列文论的价值与作用
马列文论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使文艺与人民有了更紧密的关系。
2 马列文论的启示与思考
马列文论启示我们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理念,不断深化和发展我国文艺的马 列化道路。
盖达尔从影像美学的角度阐 述了黑色电影对社会的批判 和宣泄,强调艺术对社会的 反哺作用。
阿多诺的“审美理论”
阿多诺认为审美是对理想社 会的向往,艺术创作是人类 与他民族精神的表现。
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马列文论
马列理论研究现状
当今对马列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具有广泛的跨学科性 和多样性,如当代艺术领域。
当代马列文论的发展趋势
《马列文论》PPT课件
本课程旨在介绍马列文论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成果,以及对当代文艺现实的启 示和思考。
马列理论基础概述
马克思主义与文艺
文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基本领域,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
政治与文学关系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作品,还有着深刻的政治含义。
初期马列文论
马克思主义对文艺的看法
马克思认为文艺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产物,文艺创作 应该为人民服务。
马克思恩格斯论现实主义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批评标准PPT课件
“席勒式”不是对席勒的全面评价, 它只是席勒部分创作中存在的一种 倾向,不能同席勒整个创作划等号。 马克思、恩格斯在多篇著作中谈到 席勒及其创作,认为席勒是德国诗 坛的名家,是最伟大的诗人,和歌 德是“成双配合,相辅相成”的, 对席勒的评价依然很高。
第25页/共37页
三
典型问题是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一个
环境是对一定的人物而言。人物总是处 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不可能脱离环境而 存在;而环境,也总是一定具体人物的 环境,离开了人物,就不成其为环境。 环境一般是指围绕人物的一切外在条件 的总和,其中主要是指风俗习惯、社会 制度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等社会环境,也 包括山川第2草9页木/共3、7页气候风物等自然环境。
《一
致、
玛从
·
哈 克 奈 斯 》
《 德 国 民 间 故
事
书
》
到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艺思 想,是对大量的文艺现象进行比较 分析、研究、概括,不断地发展和 完善的。
第1页/共37页
1839年,恩格斯撰写的《德国民间 故事书》一文,就蕴含着现实主义 思想的萌芽; 1859 年 , 马 克 思 《 致 斐 • 拉 萨 尔 》 的信中评论《济金根》; 1888 年 , 恩 格 斯 在 《 致 玛 • 哈 克 奈 斯》(讨论《城市姑娘》)的信中,都 对现实主义作了全面的、完整的论 述,前后近50年之久。
第4页/共37页
恩格斯赞扬巴尔扎克作品的现实主义的 真实性,也是因为“他汇集了法国社会 的全部历史”,从中学到的东西,“要 比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 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 多。”
第5页/共37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现实主义的真实 性当作文艺反映生活的普遍规律提 出来。这集中地体现在他们对“莎 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论述中。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文艺批评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和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重要视角。
首先,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历史的反映,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实的反映。
因此,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分析其反映的社会现象、政治制度和经济关系等。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注重文学作品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定阶级意识的反映,是一定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表现。
因此,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其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析其对社会变革和革命斗争的影响。
再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因此,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注重其艺术表现和审美体验,分析其如何通过艺术形象和语言表现来打动人心。
最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还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功能。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功能。
因此,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其如何通过意识形态的传播来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总之,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是我们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重要工具。
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发现其社会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意识形态功能和阶级性等特征。
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文学批评观以《马克思主义与文学》为中心雷蒙德·威廉斯,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以其独特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对文学批评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代表作《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文学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学批评观。
在《马克思主义与文学》中,威廉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文学研究的结合进行了深入探索。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论PPT
•
于是,在七月革命的强烈反响之中, 在黑格尔哲学和歌德的诗歌——它被理解 为一种反教会的力量——的激励下,把海 涅和伯尔内当作榜样,把乔治·桑和拉蔼 尔看作缪司女神,一群年轻作家崛然而起; 他们不久就被标上了“青年德意志”的名 字。他们要把文学和生活交融在一起。他 们要求清除掉在宗教和道德中居主宰地位 的陈规旧习,要求两性间的结合和离异有 更为自由的形式,要求一种新的泛神论的 宗教。 •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的主流》 (第六分册青年德意志)第447页
席勒(1759-1805)
莎士比亚(1564~1616)
• 拉萨尔(Ferdinand Lassalle, 1825~1864) • 德国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全德工人 联合会创始人。接受黑格尔的哲学体 系。1859年出版了历史剧《弗兰 茨·冯·济金根》。
• 《弗兰茨·冯·济金根》剧情: • 骑士济金根怀抱改造帝国、统一 国家的雄心大志。起初,他寄希望于 皇帝查理五世,希望在皇帝领导之下 实现民族统一的大业。可是,皇帝的 所作所为令他失望,于是他决定夺取 皇冠,依靠自己去实现理想。为此目 的他采取了迂回的策略,那就是,先 攻打一个帝国选侯,然后再去摘取皇 冠。可是,在攻打那个帝国选侯时, 他受到诸侯的联合围攻,终于兵败身 死。 • 《济金根》是一出历史悲剧。
马 克 思 与 燕 妮
马克思与燕妮在 孩子时就一直是 朋友。燕妮比马 克思大4岁。马 克思写了三本诗 集送给燕妮分别 是《爱之书》 (第一部)、 《爱之书》第二 部和《歌之书》。
•
马克思由于他具有特别敏锐和睿智 的头脑,从他与同时代人的接触中获得 了很多的启发。他采纳了鲍威尔的尖锐 的,甚至是可怕的宗教批判,把它当作 自己分析政治学-经济学等等的样板; 他接受了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系统 的改造,否认黑格尔思想是至高无上的, 而以一种彻底的人本主义为出发点;施 蒂纳是所有青年黑格尔分子中最具有否 定精神的一个,他使马克思不得不超越 费尔巴哈有点静止的人本主义;最后, 赫斯是德国共产主义思想的第一个宣传 者,他首先把激进思想应用在经济学方 面。 • ——戴维·麦克莱伦《青年黑格尔派与 马克思》第171页。
马列文论第二章
第二,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第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历来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 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 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是由经济生活所决 定的。但他们又认为, 定的。但他们又认为,各种意识形态作为 分工的产物,它们一经出现, 分工的产物,它们一经出现,便又有自己 的相对独立性。 的相对独立性。 在恩格斯看来, 在恩格斯看来,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 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以下四个方面:
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文艺是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艺是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指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 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 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 社会结构可以包括经济、政治、历史、哲学, 社会结构可以包括经济、政治、历史、哲学,宗 文学及其他艺术等人类活动的各种形态。 教、文学及其他艺术等人类活动的各种形态。文 艺活动属于社会结构,因为它与经济、 艺活动属于社会结构,因为它与经济、政治和哲 学等其它形态一样, 学等其它形态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有机 的一环, 的一环,从而它的究竟需要由社会结构这一宏大 总体加以说明。 总体加以说明。 同时,文艺作为社会结构的一种形态, 同时,文艺作为社会结构的一种形态,总要与社 会结构内的其他各种形态发生联系,彼此影响, 会结构内的其他各种形态发生联系,彼此影响, 因而文艺的性质要从这种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过程 中显示出来。所以,要弄清文艺的性质,就必须 中显示出来。所以,要弄清文艺的性质, 首先明确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首先明确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603页
恩格斯也说: 每一个时代的哲学, 恩格斯也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 一个特定领域, 一个特定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 便由以出发的特定思想资料作为前提。”(《马克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社会学思想-PPT课件
6.在人类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过程中,人的意识发展起 来了。 只是到了人类物质生产水平相当高的时侯,才出现了物 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分工。
7.社会分工造成了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分离,从此以 后,人类精神活动就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而存在了。 但人类精神生产也只能建立在物质生产之上并为它所制 约。
《巴黎的秘密》作者欧仁· 苏是一位雨果式的人道主义 者,同时又是一位有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家。这部作品展 现了19世纪初巴黎社会的广阔生活现实,塑造了一大 批形形色色的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和无辜的下层人民的 形象。但同时作品又宣扬了虚伪的人道主义,这就又使 作品带上了歪曲现实、歪曲社会矛盾的一面,并且有概 念化倾向。
《德意志意识形态》:人的最先基本的活动乃是物质生 产活动,但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生存是他的目的,但绝 不是唯一的目的,在生存的基础上,他还要从事其他活 动。
在这里逻辑关系应该是这样的:人的需要和满足这一需 要的方式,构成了人的活动,这便一是生产力,而生产 力的水平又决定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人的社会关系叉反 过来制约着人的新的需要的产生。
马克思对“刺客”这一形象截然不同的态度。 它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刺客”转变的实质,在 欧仁· 苏和施里加为鲁道夫将“刺客”变成人而 狂喜时,马克思却发现“刺客”并没有被变成 人,而是变成了一条狗,一条忠实于主人的看 家狗。
如果说“刺客”作为一个杀人犯、一个流氓,虽然在一 定程度上丧失了人的人性,但毕竟还是一个具有独立性、 有个性的人,因而还有作为人的某种特征的话,那么, 经过鲁道夫的驯服,却变成了一条完全丧失了人性的狗, 通过对这个人物的分析,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 会道德的虚伪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导论
第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研究第一章文艺本质论一、关于文艺本质的几种观点(一)20世纪以前,除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外,西方美学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基本上有两种观点:1、“摹仿说”以及在它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机械反映论的文艺观。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摹仿自然,但并没把摹仿看成是被动和机械的。
在提出艺术即模仿的同时,提出艺术即形式,认为形式是能动的创造性力量。
从文艺复兴开始,“摹仿说”逐渐变成了“镜子说”、“再现说”,认为文学艺术是对生活的复制,是对生活原原本本的“再现”,而忽视了文艺创造的能动性。
2、艺术本质的“表现论”观点。
柏拉图认为艺术表现理念,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都属于表现论观点。
文艺上的表现论主要指随着浪漫主义的产生而出现的主张文艺是作家自我表现的观点。
该理论发展到极至,产生了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克罗齐等人认为艺术是表现人的本能的盲目冲动的理论,即艺术即直觉表现的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作家创作个性、情感等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性,有着“再现说”没有的优点,但由于过分夸大创作中的“自我”因素,便带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二)当代文艺美学研究中,关于文艺的本质问题,20世纪西方主流派都进行了探讨和解答。
前苏联美学界围绕文艺本质问题展开的讨论大体可分为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即“艺术认识本性论”、“艺术意识形态本质论”、“艺术审美本质论”。
我国对文艺本质的研究概括起来有几种基本观点,一是形象反映论,二是情感特质说,三是审美本质说,四是综合说。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文艺的本质是从两个角度来讨论的:其一、认为文学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其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意识是掌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
二、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1.“意识形态”的含义:“意识形态”一词最早由法国的观念论哲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德斯杜特·德·特拉西在1801年提出,其基本含义是观念学的意思。
他的观念学强调“感觉”在认识论上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把美学、 文艺学理论建构与文艺事业作为无产阶级 历史事业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的 文艺论述与文艺批评的特殊形态反映了二 者内在的紧密联系。
▪ 绝不能把文艺事业与美学、文艺学理论的 这一意识形态本质属性,狭隘地理解为文 艺充当“阶级斗争的工具”,或文艺是单 纯的“阶级意识形态宣传”。
▪ 首先,从主体条件上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 缺乏对文艺展开系统研究和深入的专门论述的才 能,只是由于种种客观条件和客观情势所限,无 暇进行更多的文艺专论。
▪ 柏拉威尔“马克思的头脑正是许多世纪和许多国 家文学经验和回忆的一个宝库。”
▪ 休·劳埃德“马克思对文学造诣之深简直达到了惊 人的程度。”
▪ 其次,从客观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文艺文 献本身来看,只要不带偏见,认真研读,人们就 会发现,这些文献不是仅仅重复历史唯物主义一 般原理,而是深入到审美——艺术领域内部,相 当充分而精微地论述、探讨了文艺自身种种特殊 的性质和规律。
▪ 散论,是指大量散见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各类 著述中的,论及或涉及艺术史、文艺思潮或流派、 作家、作品乃至艺术形象等各种文艺现象的零星 的但又具有启示意义的语句片断。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艺论述与文艺批 评的特点
▪ 内容极其丰富、范围非常广泛
▪ 外表分散而其中蕴涵着严整的内在逻辑 和系统性
▪ 兼容哲学美学与艺术美学,在特指意义 中凸显出泛指意义。
备他;我们并不是用道德的、政治的、或‘人的’ 尺度来衡量他。”——《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 会主义》
▪
பைடு நூலகம்
“从美学的观点和史学的观点”来衡量拉萨
尔的作品的,并强调说这是“非常高的,即最高
的标准”。——恩格斯《致斐·拉萨尔》
▪ 马克思指出:巴尔扎克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 整整一个时代;劝告拉萨尔要“在更高得多的程
▪ 美的本质、文学中的人性、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 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希腊艺术为何具有永久的 魅力等
▪ 再次,从逻辑上讲,那种把文艺的一般规 律(或曰外部规律)与特殊规律(或曰内 部规律)截然分开,断言马克思主义只涉 及了前者而未涉及后者的说法也是说不过 的。
▪ 所谓规律,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因 素之间的本质性联系。
一、专论、兼论、散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艺 论述与文艺批评的形态
▪ 专论,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著作完全 或主要是针对文艺问题展开论述的。
▪ 兼论,是指他们在所撰写的哲学、政治经济学、 历史或革命理论著作中以一定的篇幅论及文艺问 题或文艺现象,这些论述既是整部著作中心论题 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可以视为相对独立的文 艺论著。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总原 则——“美学和史学的观点”
▪ 一、“美学和史学的观点”提出的缘起
▪ 恩格斯在其长篇论文《诗歌和散文中的德 国社会主义》的第二部分中,专门针对格 律恩《人的观点论歌德》一书中的美学观 点提出。
1、两种错误观点:
▪ (1)“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在德国形成, 后在国际工人运动中流行的小资产阶级反动思潮 和派别。它撷取英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文献的 空想成分,把这种成分同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特别 是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道主义思想掺合起来,鼓 吹超现实、超历史、超阶级的思想原则,根本无 视最终由物质关系制约的全部现实的社会关系, “主张靠‘爱’来实现人类的解放,而不主张用 经济上改革生产的办法来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度上用最朴素的形式恰恰把最现代的思想表现出 来。”——马克思《致斐·拉萨尔》
二、“美学和史学的观点”的理论内涵 ▪ 美学和史学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全
部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的精神主干。 (一)美学和史学的观点内涵之一:确立了科学的、
▪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艺论述与文艺批评显 现其形态及特点的内在必然性
▪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真正科学的美学、文 艺学理论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提供了严谨的逻辑方法,这从根本上规定了马克 思主义经典作家文艺论述与文艺批评的内在逻辑 性与系统性。
▪ 正是由于有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一系列重大的、 具有首要命题地位的美学、文艺问题,如美和文 艺的本质、文艺的社会作用、文艺同历史及社会 生活的关系等才第一次得到科学的说明。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论 述和文艺批评的形态与特点
▪ 试对下列说法作出辨析: ▪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不是美学家、文论家、
他们关于文艺的零散表述仅仅是个人偶发的见解, 并不是系统的思想观点。 ▪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只解决了文艺作为社会 意识形态的一般规律,却没有阐明文艺自身特有 的审美规律。 ▪ 3、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总要表达特定阶级的思想 和利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因此很重视文艺, 目的是让它成为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宣传工具。
▪ (二)马克思经典作家都是文艺上的“行 家里手”,他们多方面的文艺实践促成了 他们文艺论述与文艺批评的多种样态。
▪ 说法一: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是哲 学家、政治家、革命家,而不是美学家和 文艺理论家,因此他们只解决了文艺作为 意识形态的一般规律性问题,并没有解决 文艺自身的特殊规律问题。
▪ 我们的看法: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格律恩利用评论歌德之机,大肆贩卖“真正的社 会主义”的这套抽象的人性观点。
▪ 恩格斯一方面科学地分析了歌德的世界观 和创作及其社会思想根源,指出歌德对当 时德国的态度的两重性;另一方面,格律 恩不过是借用歌德的“权威”,通过歪曲 歌德的方式来宣扬自己的反动的政治思想 而已。
▪ (2)白尔尼为代表的“青年德意志”文学派别, 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或激进民主主义立场出发, 竭力颂扬席勒而贬低歌德。
▪ 观点:责备歌德不是自由主义者,没有爱国主义 良心,对德国的解放漠不关心,创作中缺乏自由 主义的倾向等。
▪ 恩格斯的批评:这些批评虽不乏合理成分,但由 于只从某种政治、学派的立场出发,忽视了艺术 的特点,缺乏历史主义态度,因而失之褊狭、简 单。
▪ 2、马恩的批评观
▪ 恩格斯提出:“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 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