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合集下载

猪的疾病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流行性乙型脑炎(Swine epidemic encephalitis B)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猪感染后表现为高热、流产、产死胎及公猪睾丸炎。

本病由蚊虫传播,常于夏末初秋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

从1871年首次在日本发现至1934年在日本分离出乙脑病毒,已有过十几次大流行。

现在东南亚地区的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及我国都有发生,其他国家称为日本脑炎,为了与日本冬春季流行的一种嗜眠性脑炎(称流行性甲型脑炎)相区别,故将本病称为乙型脑炎。

本病分布很广,主要在亚洲各国发生,我国较多地区都有发生,人畜共患,危害甚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也是我国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

二、病原: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是一种小的病毒。

病毒粒子直径约30~40nm,呈球形,20面体对称,为单股RNA。

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24~1.25g/cm3。

有囊膜,外层为含糖蛋白的纤突。

外层纤突是具有血凝活性,能凝集鹅、鸭、鸽、绵羊和雏鸡的红细胞。

但不同毒株的血凝滴度有明显的差异。

本病毒能在多种细胞上培养繁殖。

可在鸡胚卵黄囊内繁殖,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猪肾细胞、仓鼠肾细胞、牛胚肾细胞以及BHK21、PK15、Hela、Vero等传代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和形成蚀斑。

马、牛、羊、猪、鸡都有相当高的隐性感染率,病毒在感染动物血液内存留的时间很短,主要存在于脑、脑脊髓液和死产胎儿的脑组织,以及血液、脾、肿胀的睾丸,以肿胀睾丸的含毒量最高。

流行地区的吸血昆虫,特别是伊蚊属和库蚊属昆虫体内常能分离到病毒。

试验动物中,各种年龄的小鼠都有高度的易感性,是常用来分离和繁殖病毒的实验动物,其中以1~3日龄的乳鼠最易感。

小鼠脑内接种最好,接种后2~4天发病,并于1~2天死亡。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产胎儿脑水肿,皮下血样浸润,肌肉似水煮样,腹水增多;木乃伊胎儿从拇指大小到正常大小;肝、脾、肾有坏死灶;全身淋巴结出血;肺瘀血、水肿。

子宫粘膜充血、出血和有粘液。

胎盘水肿或见出血。

公猪睾丸实质充血、出血和小坏死灶;睾丸硬化者,体积缩小,与阴囊粘连,实质结缔组织化。

无治疗方法,一旦确诊最好淘汰。

做好死胎儿、胎盘及分泌物等的处理;驱灭蚊虫,注意消灭越冬蚊;在流行地区猪场,在蚊虫开始活动前1-2个月,对4月龄以上至两岁的公母猪,应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注射,第二年加强免疫一次,免疫期可达3年,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1)康复猪血清40ml用法:一次肌肉注射。

(2)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30ml25%葡萄糖注射液40-60ml用法:一次静脉注射。

(3)10%水合氯醛20ml用法:一次静脉注射。

生石膏120g板蓝根120g大青叶60g生地30g连翘30g紫草30g 黄芩20g用法:水煎一次灌服,每日一剂,连用3剂以上。

生石膏80g大黄10g元明粉20g板蓝根20g生地20g连翘20g用法:共研细末,开水冲服,日服2次,每日一剂,连用1-2d。

水煎一次灌服,每日一剂,连用3剂以上。

针炙穴位:
天门、脑俞、大椎、太阳等,并配以耳门、涌泉、滴水等穴。


法:白针或血针说明:防蚊灭蚊,根除传染媒介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夏季圈舍每周2次喷杀虫剂,如倍硫磷、敌敌畏、灭害灵等可有效减少本病的发生。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与治疗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与治疗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与 治疗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疾病概述 • 症状识别 • 诊断方法 • 治疗方法和策略 • 预防和控制措施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流行病学
定义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 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 、人畜共患病。
流行病学
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在猪和猪之间 传播,也可通过血液、分泌物和精液 传播。该病在夏季和初秋高发,与气 温和湿度有密切关系。
呼吸系统疾病
乙型脑炎可以并发呼吸系 统疾病,如肺炎和支气管 炎。
后遗症
乙型脑炎的后遗症包括运 动障碍、抽搐和瘫痪等。
03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01
02
03
04
急性高热
感染猪只体温迅速升高至4041℃,并持续不退。
神经症状
感染猪只表现出神经症状,如 运动失调、转圈、倒地不起等

母猪流产
部分怀孕母猪会出现流产现象 ,产下死胎或弱胎。
仔猪死亡率高
仔猪感染后死亡率很高,可达 90%以上。
实验室诊断
病原检测
采集病猪的脑组织、血液等样品进行病原检测,如PCR、ELISA等方法。
血清学检测
采集病猪的血清样品,检测抗体水平,如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
鉴别诊断
与其他脑炎的鉴别
如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等,需要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进行 鉴别。
神经症状
病猪可能会出现神经症状 ,如抽搐、痉挛和四肢瘫 痪。
消化系统症状
病猪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 、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 症状。
慢性症状
持续性感染
在慢性感染中,猪只可能不出现明显症状,但会成为病毒携 带者,持续传播病毒。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脑炎,主要流行于亚洲地区。

该病在猪群中流行广泛,不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威胁着人类健康。

本文将介绍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以及防控措施,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并预防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生。

一、流行病学特征1. 流行病学分布: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如中国、越南、泰国等地。

在中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流行于长江以南的地区,尤其是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

2. 主要传播途径: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尤其是伊蚊和白纹伊蚊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当感染猪体内后,病毒可通过猪群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来传播。

3. 季节性特点: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在季节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这与蚊虫的生长与繁殖有关,因为夏秋季节正是蚊虫繁殖多、叮咬次数增加的季节。

二、临床特征1. 潜伏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潜伏期通常在3-15天左右。

2. 发病特点: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抽搐、瘫痪等。

严重者可出现昏迷、肌肉僵硬等症状。

3. 临床检查:临床上,可以通过脑脊液检查、脑磁共振等方式来确诊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体检测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三、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猪场应加强疫苗接种工作,确保猪群的免疫力。

2. 环境改善:要加强对蚊虫的控制,减少蚊虫的产卵和孳生地,避免蚊虫叮咬。

3. 强化管理:要加强猪场的消毒和清洁工作,保持猪舍的卫生、干燥,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

4. 健康监测:对猪群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隔离治疗。

5. 宣传教育:对养猪业者进行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知识宣传,让他们了解该病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加强猪场管理:保持猪舍清洁、 通风,定期检查猪只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猪
灭蚊方法:使用灭蚊剂、灭 蚊灯等设备,减少蚊虫数量,
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疫苗接种:定期为猪只接种 疫苗,提高猪只免疫力,降
低感染风险
感谢您的观看
02
03
04
空气传播:猪 乙型脑炎病毒 可以通过空气 传播,如飞沫、 尘埃等。
接触传播:猪 乙型脑炎病毒 可以通过接触 感染猪的粪便、 分泌物等传播。
垂直传播:猪 乙型脑炎病毒 可以通过母猪 胎盘传播给胎 儿。
易感猪群
猪的年龄:各年 龄段的猪均可感 染,但以幼猪和
成年猪为主
猪的品种:各种 品种的猪均可感 染,但以本地猪
和杂交猪为主
猪的性别:公猪 和母猪均可感染,
但以母猪为主
猪的健康状况: 健康猪和病猪均 可感染,但以健
康猪为主
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升高,可达40-42℃ 神经症状:共济失调、转圈、震颤、麻痹等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呼吸困难等 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 皮肤症状:红斑、丘疹等 妊娠母猪:流产、死胎等
05 注意事项:疫苗保存、接种剂量、接种后观察
加强饲养管理
01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 通风良好
02
定期消毒,减少病原 体传播
03
合理搭配饲料,保证 营养均衡
04
加强猪群健康监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猪
05
提高猪群免疫力,减 少疾病发生
消毒与灭蚊
消毒方法:使用消毒剂对猪 舍、饲料、饮水等进行消毒,
防止病毒传播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目录
01. 特点 02. 症状 03. 综合防治方法
病原体
01

怎样综合防治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怎样综合防治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3 诊 断 要 点
根 据 本 病 的流 行 特 点 ( 本 病 发 生 有 严 格 季 节 性) 、 典型 的临床 症状 ( 怀孕母 猪突然 流产 、 产 死
要表 现怀 孕母猪高 热 、 流产 、 死胎 , 公 猪 睾 丸 炎 则
发 生睾 丸肿胀 。
猪 流 行 性 乙 型 脑 炎 病 毒 是 披 膜 病 毒 科 甲 病
是 发 生 本 病 最 高 的 季 节 。随着 天 气 转 凉 , 蚊 虫 减 少, 此病 也减 少 。
施。
“ 保 持” : 就是 保持猪 场周 围环境 卫生 , 填 平
猪 ,不 分 品种 和 性 别 均 易 感 。 本 病 呈 散 发 ,
而 隐 性 感 染 者 甚 多 。只 在 感 染 初 期 ( 即 病 毒 血 病 阶段 ) 有传染性 , 常 由 于蚊 虫 叮 咬 而 造 成 猪 一 蚊 一
本病 主要通 过带病毒 的蚊 虫叮咬 而传播 。 在 4 综合 防制措 施 蚊 虫 中, 三 带 喙 库 蚊 是 本 病 的主 要 媒 介 , 它 的 活 4 . 1 预 防本 病发 生的措 施 动 季 节 就 是 本 病 的 流 行 季 节 。所 以 , 本 病 的发 生 主要采用“ 保 持” 、 “ 免疫” 和“ 安装 ” 的 技 术 措 有严 格 的季 节性 。每年 , 在天气 炎热 的 7 、 8 、 9月
度 麻痹 , 行 走不 稳 、 摇头、 磨牙 、 冲撞 、 转圈、 视 力 4 . 2 发病后 。 就地 快速 扑灭 措施 障 碍 等 症 状 。怀 孕 母 猪 发 生 流 产 或 早 产 或 延 时 主要采 取 “ 隔离” 、 “ 消 毒” 、 “ 处理 ” 和“ 有 效 分娩 ; 胎儿 多 是死胎 或木 乃伊胎 。 公 猪多 为一侧 治疗 ” 措施 。 性睾 丸肿 大 、 炎症等 表现 。 “ 隔离 ” : 就是对 病猪进 行 隔离治疗 , 精 心 护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及免疫预防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及免疫预防
踉跄 . 关节 肿 大 有 的 猪 表 现 兴奋 . 视
6 1 猪 流行 性 乙型 脑 炎 疫 苗 发展 史 . 目前 预 防 乙脑 疫 苗 有 灭 活 苗 和 弱 毒 活疫 苗 两 种 灭 活 苗 有 鼠脑灭 活苗 、 鸡胚 灭 活 苗 、 鼠 肾细 胞 灭 活 苗 。 活 地 灭 苗制造工 艺简单 . 保存 . 全性好 , 易 安 但 注 射剂 量 大 . 多 次 重 复 注射 . 格 需 价
4 病 理 变 化
中 图分 类 号 :8 8 8 文 献标 识 码 : ¥5. 2 B
文章 编 号 :0 8 0 1(0 0 — 04 0 10 — 4 4 1) 0 1— 2 2 15
猪 流 行 性 乙 型脑 炎 又称 E本 乙 型 t 脑炎 . 简称 乙 脑 . 由 乙脑 病 毒 弓 起 的 是 I
凝 抑 制 试 验 1 当母 猪 发 生 繁 殖 障 碍
脑 的病 原 学 、流 行 病 学 和 防 治 措 施 等
没 有 建 立 完 整 的科 学 理念 . 因此 . 在很 多地 区因 乙 脑 病 毒 引 起 猪 的 繁 殖 障 碍 和新 生 仔 猪 的 死 亡 屡 见 不 鲜 .给 养 猪 业 造 成 极 其 严 重 的 经 济损 失
血 . 睾 硬 化 . 欲 降 低 , 毒 自精 液 副 性 病
中排 出 . 子 总 数 活 力 明显 下 降 . 精 并含 无 数 畸 形 精 子 在 大 多 数公 猪 中 . 损伤
是暂 时的. 随后 完 全 康 复 , 偶 尔 感染 但 严 重 的公 猪 成 为永 久性 不育 乙脑 多 造 成 单 侧 睾 丸 肿 大
的经 济 损 失 .对 作 为 畜 牧 业 支 柱 产 业 的养 猪 业 持 续 增 产造 成 巨大 的 危 害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综合防控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综合防控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畜健康危害极大。

该病多发于每年7—10月蚊虫滋生繁衍和活动季节。

猪是该病毒的主要增殖宿主、扩散宿主和传染源,易感季节在管理不善的猪群中感染率极高,是夏秋季养猪场主要流行病之一,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应采取综合性措施严加防控。

1.流行病学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属自然疫源性疫病。

JEV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日本分离获得,因此又称日本脑炎病毒,所致疾病在日本称日本乙型脑炎。

我国为了使流行性乙型脑炎与甲型脑炎相区别,将该病定名为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JEV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根据基因序列的差异,可分为五个基因型。

我国各地多以基因Ⅲ型为主,近年来基因Ⅰ型JEV又在国内多地发生,表明该病毒基因型的地域性分布变得愈来愈复杂,病毒地域间的扩散传播已呈明显增加趋势。

该病有夏秋季节多发的特点,尤以蚊虫活跃的炎热夏季更为多发,以往主要在亚洲及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在多个非乙脑流行国家相继发生,表明该病已突破原有的地域范围,正在不断扩散传播。

带毒动物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猪和马是JEV在自然界最重要的贮存与增殖宿主和传染源。

马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与终末宿主,猪是最主要的增殖宿主、扩散宿主和传染源。

猪感染JEV后,容易产生毒血症,血液中病毒含量较高,通过蚊—猪—蚊循环,使病毒不断扩散。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库蚊、伊蚊、按蚊等)叮咬传播,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带喙库蚊叮咬传播;猪感染该病后还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此外,野禽和其他哺乳类动物及冷血动物,也可扩散传播本病。

JEV对多种动物易感,其中以马、猪及人为最易感。

本病发生有严格的季节性特征,大部分病例集中发生于7—10月蚊虫滋生繁殖活动旺盛期,但在热带地区,可长年发生。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的发生流行与蚊虫的密度曲线相一致,气温、雨量与本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

猪流行性脑炎的综合防治

猪流行性脑炎的综合防治
流 衙 性
练 畲
五 、综 合 防治措 施
1 . 预 防 本 病 发 生 的 措 施
猪 流 行 性 脑 炎 .最 早 发 生 在 现 为体 温 突然 升 高达 4 O . 5 —4 1 ℃.
日本 。又 称 日本 乙 型脑 炎 猪 流 呈 稽 留热 .粪 便 干 燥 如 球 状 .附
“ 处理” :就是 对 病死 猪 、死
性 ,主要在 夏 季至秋 初 的 7 、8 、9 变化 ( 脑膜 和 脑实 质 充 血 、出 血 、 胎 儿 、胎 盘 和分 泌 物 等 .进 行 无 月 份 流 行 这 与 蚊 虫 的 活 动 季 节 水 肿 )可 做 出初 步 诊 断 要 做 最 害化 处理
毒 ,被 病 猪 污 染 的 场 地 、圈 舍 、
本 病 .在 新 疫 区发 病 率 高 .病 情
根 据 本 病 的流 行 特 点 ( 本 病 用具 等 .选 用 2 %火碱 液 进行 喷洒
严 重 ; 老 疫 区 症 状 缓 和 。 病 猪 死 发 生有 严 格 季节 性 ) 、典型 的临 床 消 毒 :对 猪 场 及 周 边 环境 每周 进
亡 多 属 继 发 感 染 而 死 在 热 带 地 症 状 ( 怀 孕 母 猪 突然 流产 、产 死 行 1 次 消 毒 :对养 猪舍 隔 日带 猪 区 .本病 有 明显 季节 性 .在 亚 热 胎 、产 木 乃 伊 胎 、大 小 不等 ;公 消毒 1 次
带 和 温带 地。 区 .本 病 有 明 显 季 节 猪 睾 肿 大 、变 硬 、萎 缩 )和 病 理
’ 三 、病 理 变 化

流 行 特 点
本 病 主 要 通 过 带 病 毒 的 蚊 虫 减 退 。失 去 配 种 能 力 。

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猪乙脑

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猪乙脑

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猪乙脑日本乙型脑炎(JE)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动物和人共患的蚊媒病毒性疾病。

大多数家畜家禽均易感,猪被认为是JE病毒最重要的自然增殖动物。

本病是猪离要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导致怀孕母猪死胎和其他繁殖障碍,公猪感染后发生急性睾丸炎。

本病最早发现于日本,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

猪乙脑死胎大小不一猪乙脑死胎大小不一【病原】乙型脑炎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

病毒呈球形,直径约40纳米,有囊膜,是具有20面体核衣壳的单股RNA病毒。

病毒有血凝活性,能凝集鸡、鸽、鸭及绵羊红细胞。

乙型脑炎病毒抗原性比较稳定。

乙脑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不大,56℃加热30分钟或100℃2分钟均可使其灭活。

其存活时间与稀释剂的种类和稀释程度有很大关系,如以脱脂乳、10%灭活兔血清和0.5%乳白蛋白水解物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病毒的稀释度越高,病毒死亡越快。

常用消毒药如碘酊、来苏水、甲醛等都有迅速灭活作用。

病毒对酸和胰酶敏感。

【流行病学】乙型脑炎流行环节和传播途径有其特征性,除人、马和猪外,多数感染动物无临床症状。

本病流行的季节与蚊虫的繁殖和活动有很大的关系,蚊虫是本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在我国,约有90%的病例发生在7、8、9三个月内,而在12月至次年4月几乎无病例发生。

华中地区流行高峰期在7~8月。

乙脑发病形式具有高度散发的特点,但局部地区的大流行也时有发生。

【临床症状】病猪体温突然升高达40~41℃,呈稽留热,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结膜潮红,粪便干燥,如球状,附有粘液,尿深黄色,有的病例后肢呈轻度麻痹,关节肿大,视力减弱,乱冲乱撞,最后后肢倒地而死。

母猪、妊娠新母猪感染乙脑病毒后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母猪流产或分娩时才发现产生死胎、畸形胎或木乃伊胎等症状。

同一胎的仔猪,在大小及病变上都有很大差别,胎儿呈各种木乃伊的过程,有的胎儿正常发育和产出弱仔,产后不久即死亡。

此外,分娩时间多数超过预产期数日,也有按期分娩的。

猪乙型脑炎认识与治疗

猪乙型脑炎认识与治疗

猪乙型脑炎的认识与治疗猪乙型脑炎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病猪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公猪睾丸肿大,少数猪有神经症状。

一、流行病学本病是自然疫源性疫病,许多动物和人均可感染本病毒,但多为隐性感染,特别是牛和羊。

病畜以及隐性感染的人畜在病毒血症阶段都可成为传染源,其中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本病主要通过蚊虫的叮咬经皮肤传播。

蚊子不仅是传染媒介,也是病毒的贮存宿主。

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高峰主要在夏季至初秋,80%的病例发生在7~9月份。

本病的发生与年龄有一定关系,与性成熟的时期基本符合,多在出生后6个月或更早一些发生。

本病有一定的地区性,常在低洼地区呈散在性发生或呈地方性流行。

二、症状生猪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41℃,呈稽留热,持续几天至十几天。

病猪精神萎顿,嗜眠喜卧,食欲减少,口渴,眼结膜充血潮红,粪便干燥呈球形,表面常附有灰黄色或灰白色的粘液,尿呈深黄色,有的病猪后肢呈轻度麻痹,步态蹒跚,关节肿大,有的病猪表现精神兴奋,出现神经症状,横冲乱撞。

妊娠母猪患病时,主要表现为流产或早产,胎儿多是死胎,大小不等或是木乃伊胎,有的胎儿死亡不久,全身水肿,有的仔猪生后几天内发生痉挛而死亡。

流产后母猪症状很快减轻,体温和食欲逐渐恢复正常,到达预产期不见腹部和乳房膨大,也不见分泌乳汁。

患病公猪除一般症状外,发热后常发生一侧睾丸肿胀,也有两侧睾丸同时肿胀的,肿胀程度不一,一般比正常大0.5~1倍左右。

肿胀的睾丸数日后消退,逐渐萎缩变硬。

如一侧睾丸萎缩,病猪仍有配种能力,若不仔细观察,更不易发现。

三、病理变化患病猪脑和脊髓膜充血,脑室和脊髓腔液增多。

公猪睾丸不同程度肿大,睾丸实质充血、出血并出现坏死灶,睾丸鞘膜腔内有大量粘液,副睾边缘和鞘膜脏层出现纤维性增厚,子宫内膜充血、出血,有粘液。

流产或早产胎儿脑水肿,皮下血样浸润,肌肉似水煮样,腹水增多,胸腔积液,浆膜出血。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

2年5◇ 第期
该病在本地较为流行 , 是一种 自然疫 源性传染 病, 、 人 猪都易感染 。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 有 明 显 的季节 性 ,夏秋 季 7~9月 份 是 主要 流 行 季
节。
根 据发 病 有 严格 的季节 性 , 发 , 脑炎 表 现 , 散 有 妊娠母猪流产 , 公猪睾丸炎 , 可作初步诊断。确诊取 濒死期脑组织或发热期血液进 行鸡胚 卵黄囊 接种 或 1 5日龄乳鼠脑 内接种 ; ~ 分离病毒 , 进行血清中
猪 流行性 乙型脑炎是一种病 毒性人 畜共患传 染病。猪表现为流产 、 死胎和睾丸炎 , 其他畜禽多呈 隐性感染 , 蚊子是该病 的传播媒介 , 流行有 明显季
节性。 1 流行特 点
腹 水 增 多 、 下 有 血样 浸 润 、 儿大 小 不均 , 的呈 皮 胎 有 木 乃伊 。
4 诊 断
53 发 病后 的扑 灭措 施 .
将 病 死 猪 的肝 、 或 脑 组 织 病 料 磨 碎 , 生 理 脾 加 盐 水 稀 释 , 种 小 白 鼠 , 鼠可 在 1 接 小 2~7h呈 败 血 2 症 死亡 , 可从 小 鼠内脏 中重新 分离 出本 菌 。 并 5 防控措 施
51 预 防措 施 .
・● ●
发生猪链球菌病以后 , 按照《 动物防疫法》 的规 定 , 时采 取隔离 、 及 扑杀 、 销毁 、 消毒 、 紧急免疫 接 种、 限制易感 的动物 、 动物产品及有关 物品出入等 控制 、 扑灭 措 施 。 6 小 结 近年来 , 该病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 性, 且在 临床上 出现混合感染趋 向 , 这给治疗 带来 了一定难度。因此 , 平时要加强预防工作 , 一旦发病 应 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 治疗时必须早期用药 , 足量 用药 , 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

猪乙型脑炎的诊断和防制

猪乙型脑炎的诊断和防制

其 他 繁 殖 障 碍 .公 猪 感 染 后 发 生 急 性
睾 丸 炎 。 同 年龄 、 别 和 品 种 的 猪都 不 性 可感染发病 。 本病 有 明显 的季 节 性 . 一 源 本 病 主要 通 过 蚊 虫 的 叮 咬 经 皮 肤 种 能力 。
3 病 理 变 化
传 播 蚊 不仅 是传 染媒 介 . 是 病 毒 的 也
物 , 膜 上 有 小 点 出 血 . 发 高 热 或 流 粘 在 产 病 例 中 。可见 到 粘 膜 下组 织水 肿 . 胎 盘 呈 炎性 浸 润 流产 或早 产 胎儿 有脑 水 肿 , 水增 多 , 腹 以及 皮 下 血样 浸 润 。 儿 胎 呈 木 乃伊 化 . 从拇 指 大 小 到正 常 大小 不
猪 场兽 医
. 1. 7
猪 乙 型 脑 炎 又 称 流 行 性 乙 型 脑
炎 、 本 乙 型 脑 炎 , 称 乙 脑 . 由 乙 日 简 是
猪乙型脑炎的诊断和防制
代 德 华 ( 西省 动 物 卫 生 监 督 所 , 陕 陕西 西 安 70 1) 1 0 6
型脑 炎 病 毒 引起 的一 种 严 重 的 人 畜 共
患虫 媒 病 毒 性 疾 病 本 病 是 猪 繁 殖 障
碍性 疾 病 之 一 .导 致 怀 孕 母 猪死 胎 和
中 图分 类 号 :8 8 8 文献 标 识 码 : ¥5 . 2 B
文 章 编 号 : 0 —4 42 1)7 0 7 — 2 1 80 1( 0 —0 10 0 01
立 即 实 行 净 化 .全 场 所 有 种 猪 逐 头 活
根据临床症状 、 猪产仔情况 . 母 可 初步诊断 。 为进 一 步 确 诊 . 可采 取 因本 病 而 流 产 或 早 产 的胎 儿 .采 取 死 亡 仔 猪 或 存 活 仔 猪 吮 乳 前 的血 液 . 同时 采 取 死 产 仔 猪 的脑 组 织 . 温保 存 . 实 低 送 验室检查 。 脑组织制成悬浮液后 . 将 接

猪乙型脑炎防控

猪乙型脑炎防控
一 7
2 0 1 3 o l l 期 . 总 第 z I I I
侯 巍 , 阳爱 国 , 邓永强, 郭 莉 , 文 豪, 罗 毅 ( 四川省 动物 疫病预 防控 制中心 , 四川 成都 6 1 0 0 4 1 ) 中图分 类号 : ¥ 8 5 8 . 2 8 5 . 3 文 献标 识码 : C 文章编 号 : 1 0 0 1 — 8 9 6 4 ( 2 0 1 3 ) 1 1 - 0 0 5 5 — 0 l
中枢 神 经 系统 的急 性 、 人畜 共 患
弱毒 疫 苗 ( 主 要 在 气 候 湿 热 的
地区 , 重 点 对 种 公 猪 进 行 预 防
免疫 ) 。加 强 饲 养 管 理 , 提 高 猪
只 抵 抗 力 , 定 期 进 行 环 境 消
的 自然 疫 源性传 染病 。
1 流 行 病 学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2 9
炎减毒疫苗 ( S A 1 4 — 1 4 — 2株 ) 和 灭活疫苗 ( P 一 3株 ) 均 安 全
有效。 ,

种 。可 在 乙脑 流 行 季 节 来 临 前


5 5—
动物保健 -
脑 的传统检测 方法,其操作相对
费时 费 力 , 临 床检 测感 染脑 组织 , 胎 盘 ,木 乃伊 化 的胎 儿 及体 液也 有重 要 的诊 断 意 义。
可采 集 2 ~ 3 d内死 亡 或濒 死
毒 。做 好 灭 蚊 、 防蚊 工作 , 切 断
该 病 的传 播途 径 。
1 . 1 特征
该 病 以 蚊 为传 媒 , 多
种 动 物均 可感 染 , 其 中人 猴、 马 和 驴 感 染 后 会 出 现 明 显 的脑 炎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1. 引言1.1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定义猪流行性乙型脑炎(JE)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猪只和人类。

该病在猪群中的发病率高,一旦感染猪只,病死率很高。

在人类中,JE也被称为脑炎病毒感染症,严重时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

JE的病原体是乙型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

这种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和动物。

污染的水源、疫区猪和感染了JE病毒的患者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

在病毒进入人体后,病毒会在血液中繁殖并侵害中枢神经系统。

JE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抽搐、意识障碍等,严重的病例还会出现神经系统损伤的表现,如昏迷、抽搐、瘫痪等。

对于猪只而言,感染JE后会出现高热、神经系统症状、肌肉震颤等表现。

由于JE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蚊子叮咬,因此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减少蚊虫繁殖地、外出时注意防蚊叮咬、注重个人卫生等。

疫苗接种也是预防JE的重要手段。

在疫情暴发时,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病毒扩散传播。

JE的防控工作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农业部门等多方合作,共同守护公共卫生安全。

1.2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危害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这种疾病不仅对猪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对人类带来潜在危害。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猪的生产损失: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会导致猪出现高烧、抽搐、瘫痪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和生产性能,导致养猪业生产损失。

2. 人畜共患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当人类接触感染猪乙型脑炎病毒的猪只或蚊子时,也有可能感染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风险。

3. 经济影响: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暴发会给农业生产和相关产业带来经济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加强对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控工作,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对于保障猪的健康、人畜安全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猪乙型脑炎的发病、诊断及预防措施

猪乙型脑炎的发病、诊断及预防措施

河南农业2021年第4期
YANG ZHI TIAN DI
养殖天地
三、临床症状
猪体温突然上升到40~41 ℃,病猪可以持续几天高热,有的长达10 d。

病猪精神萎顿,昏睡,极度倦怠,不愿站立,食欲不振,口渴;眼结膜潮红,树枝状充血;心跳增速,每分钟110~120次,呼吸一般正常;肠蠕动弱,粪便干结,尿呈深黄色。

个别猪的后肢呈轻度麻痹,跛行。

妊娠母猪的主要症状是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木乃伊胎,少数病猪在流产后发生胎衣停滞,从阴道流出红褐色或灰褐色的黏液。

公猪表现为精神萎顿、伏卧、停食、口渴,体温升高,发生睾丸炎,常有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为正常的2倍左右。

经过2~3 d,睾丸肿胀消退。

但有些病猪的睾丸会萎缩、变硬。

部的所有工具、设备用2%~3%氢氧化钠溶液、3%~5%的石炭酸溶液、70%~75%的酒精或火焰消毒器等进行彻底消毒。

对疑似患病和患病猪的排泄物使用来苏尔、70%~75%的酒精和3%~5%的石炭酸溶液进行彻底消毒。

对病死猪和患病母猪产的胎盘、死胎和木乃伊胎等采用焚烧或消毒后深埋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制定免疫计划,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根据猪乙型脑炎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并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执行,对免疫效果进行检测,以保证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可靠。

疫苗可选用比鼠脑灭活疫苗安全的弱毒活疫苗,弱毒活疫苗首次接种时间可选择在3—4月,并对免疫效果进行检测,对体内抗体较低的猪在8—9月给予二次免疫,以保证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可靠。

猪乙型脑炎病流行、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乙型脑炎病流行、症状及防治措施

与畜业技术|饲养管理猪乙型脑炎病流行、症状及防治措施王存军单存松王昌玉(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266200)摘要: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养殖业发展加快。

目前饲养方针是预防大于治疗,而养殖者考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如何使疾病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做好猪乙型脑炎病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猪乙型脑炎病属于人畜共患病,病猪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高温、流产、死胎等现象,而公猪最主要的特征是睾丸一侧或两侧发生肿胀,出现睾丸发炎等现象。

本文介绍猪乙型脑炎病毒的临床症状,提出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希望对养猪业工作人员提供帮助,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猪乙型脑炎病毒;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猪乙型脑炎主要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发的,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母猪岀现产子数减少、流产、死胎、畸形胎、弱胎等现象。

公猪主要表现为睾丸炎,因此,猪乙型脑炎病毒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和财产安全。

本文主要通过从猪乙型脑炎病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1猪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猪乙型脑炎病毒归属于DNA型病毒,病毒成球状,有囊膜,能通过在鸡胚接种的方式培育。

猪乙型脑炎病毒主要通过感染猪的中枢神经及死亡胎儿的脑组织而造成发病。

此外,猪乙型脑炎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病,对动物和人造成重大安全危害。

由于该病毒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较差,对温度和各种消炎药都十分敏感。

因此,常用的生产消毒药物有2%的氢氧化钠溶液、3%苏儿溶液等都有良好的杀灭乙型脑炎病毒的作用叫无论发病还是感染,血凝抑制抗体和综合抗体有助于诊断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动物。

在动物感染初期,血液经过检测会发现少量病毒,随着时间越长,经过检测血液中的病毒会越来越多。

并且在规模化养殖生产过程中,由于猪的饲养面积过大及通风问题,会岀现大量蚊虫等吸血昆虫的不断叮咬,造成病毒扩散,对规模化猪场养殖造成严重的损害。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发病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病时间在7耀9月份,发生在夏季适宜蚊虫活动旺盛的时期,该病的发生多呈发散性,大部分呈现成流行性。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猪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主要引起猪和家禽的急性肠炎和脑炎,还可导致人类感染乙型脑炎。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在人群中表现为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三个方面对猪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深入解析。

一、流行病学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

我国也是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尤其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易发多发。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且以农村和外围地区为主要发病地区。

在我国,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被誉为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高发省份,而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也是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

二、临床特征1. 感染源:猪是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

感染病畜主要是通过叮咬含有乙型脑炎病毒的蚊子,疾病在照顾和接触感染猪的人群中扩大传播。

2. 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为5-15天。

3. 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少数患者可有肌肉萎缩、瘫痪,严重者可有谵妄、昏迷、脱皮、出血等。

4.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可增加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蛋白质轻至中度增加。

5. 影像学检查:脑电图呈现尖波慢波混合图形。

三、防控措施1. 疫苗预防: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对乙型脑炎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目前我国已有相应的疫苗可供使用。

2. 环境改善:加强对家畜环境的治理和改善,保持畜舍清洁、干燥,及时打扫粪便、垃圾,避免蚊虫孳生;改善畜舍附近的环境卫生,减少蚊虫孳生的场所。

3. 防蚊虫叮咬:使用蚊帐、驱蚊剂等措施保护自己不受蚊虫叮咬,避免在傍晚和清晨等蚊虫活动较频繁的时间外出活动。

4. 临床治疗:及早诊断病例,加强对病人的支持疗法和抗病毒治疗,及时处理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诊断
根据多发生于蚊虫多的季节,呈散发性,有明显的脑炎症状, 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公猪发生睾丸可以诊断。确认需实验室 进行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诊断。
(六)防制
1、预防措施
(1)免疫接种。在流行地区猪场,在蚊蝇滋生前1个月进行免 疫接种。猪场在4~5月接种乙型脑炎弱毒疫苗,每头2毫升, 肌肉注射。头胎母猪间隔4周再注射1次。第二年加强免疫1次, 免疫期可达1年。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JE)简称乙型脑炎或乙脑,是由乙型脑 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人畜共患的 急性传染病。猪感染后突然发病,高热,精神委顿,嗜睡 喜卧。妊娠母猪的主要症状是流产和早产,公猪常发生睾 丸炎。
(一))流行病学
多种畜禽和人感染后都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带 病毒的蚊虫叮咬传播。猪的感染较为普遍,发病的多为头胎 母猪。
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秋蚊子活动的季节。流 行特点是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绝大多数病愈后不再复发, 成为带毒猪。
(三)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高热40~41℃,稽留数天,嗜眠,喜卧。仔猪 感染后可出现神经症状,如磨牙、口流白沫、转圈运动、 视力障碍、盲目冲撞,严重者倒地不起而死亡。
妊娠母猪主要症状是流产或早产,胎儿多为死胎或木乃伊 胎。
(2)综合防制。灭蚊是控制本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保持猪场周围环境卫生,使用杀虫剂在猪舍内外进行喷洒灭 蚊。
2、发病后治疗措施
(1)抗菌疗法。使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可以防治继发感 染和其他细菌性疾病。
(2)解热镇痛疗法。若体温持续升高,可使用安替比林或 30%安乃近5~10毫升,肌肉注射。
(3)脱水疗法。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常用药物有 20%甘露醇、25%的山犁醇、10%的葡萄糖溶液,静脉注 射100~200毫升。
公猪除高度精神沉郁外,常发生睾丸肿大,多呈一侧性, 也有两侧睾丸同时肿胀的。
(四)病理变化
脑脊髓液增多,软脑膜淤血,脑实质有点状出血。肝 脏和肾脏等实质器官淤血,变性,肺淤血、水肿。公猪 的睾丸鞘膜腔内积聚大量黏液性渗出物,睾丸切面出现 大小不等的坏死灶,慢性者睾丸萎缩、变小和变硬,切 开时阴囊与睾丸粘连。妊娠母猪感染后流产、死胎。弱 仔猪脑水肿而头面部肿大,胸腔、腹腔积液,肝脏、脾 脏出现局灶性坏死。淋巴结肿大、充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