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紧迫话题,虽然我国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独特时代背景下产生特殊现象。

但国外也会发生劳动力大幅度流动的浪潮,它不时发生在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但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地区显得更为明显。

正因为如此,留守儿童问题属于所有国家都要积极应对的实际问题,但也存在因国家或地区的现实差异性,其问题特点也存在差异。

国外关于移民人口儿童抚育课题的研究大多反映在国际移民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和由其亲属抚育儿童这两方面,这二者都属于亲子分离后的委托抚养范畴。

国外专家学者通过对上述两种留守儿童模式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委托抚育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Kuo认为,当孩子被留守后,儿童的安全存在隐患并且学习教育也会受到不利影响,并且也容易受到虐待,其被留守的经历还会对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国外这些流动人口子女抚养问题的研究,为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抚养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启发。

国外有专家从人口迁徙的角度研究了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缺位问题,从物质生活保障方面来说,SHU Wen认为:如果父母外出打工能因此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能因此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的物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作用。

[2] 但Mordeno Imelu G在多项实证研究中发现,孩子在关键的成长时期因父母的缺位带来的是亲子关系不佳,让孩子与父母关系疏远,家庭教育和关爱的缺位带来的是孩子长期成长中无可挽回的身心伤害。

[3]另外,儿童要想获得健康成长,这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心理健康的孩子往往综合素质会更高。

但由于留守儿童普遍面临家庭教育缺失,缺少父母陪伴和关爱,他们大多数会有沟通障碍或性格孤僻的情况。

Davis Jason指出,与其他留守儿童相比,孩子们需要在家里做更多的工作,而这些家务活会耗费孩子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影响被遗弃儿童的教育质量。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监护人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而长期留在农村的儿童。

他们长时间无法和父母亲身相处,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下面是一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他们容易感到孤独。

留守儿童长期无家人陪伴,缺乏亲情支持,容易产生孤独感,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易受到焦虑的影响。

他们担心父母的安全和健康,产生分离焦虑和恐怖感。

留守儿童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和自尊心低下等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业和自我认同。

研究发现,家庭因素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父母的离家工作使得留守儿童无法和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和亲情交流,导致情感的缺失。

父母的缺席也增加了留守儿童的责任感,他们可能承担过多的家庭责任,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与城市儿童存在差异,也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

社会支持是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学校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支持,社区组织和志愿者的关怀,以及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指导等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支持起到关键作用。

这些支持可以减轻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

在研究方法上,有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心理测试和访谈等方法来收集数据。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可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家庭情况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情况,进而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及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政策措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9A文】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文献综述

【9A文】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文献综述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发展,社会转型和城市化发展使得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落差拉大,人口迁移和流动日益频繁,大量农村中青年为了改变生活困境、提高生活质量而远赴发达地区务工,而他们的子女则因为多方面原因滞留家中,因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根据《中国20RR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102.55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

与20RR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父母的远离深刻影响着这些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本综述搜集整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初步进行一个梳理,希望有利于理清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以方便后续学者的研究。

一、概念界定虽然社会各界给予农村留守儿童高度关注,并且进行多角度的报道,然而就“留守儿童”这一概念仍然缺少清晰的界定和明确的定义(潘璐叶敬忠,20RR),根据不同的研究实地取样情况,以及不同的研究着眼点,对留守儿童的概念也有着不一样的定义。

(一)留守儿童概念界定的共识就概念而言,学者均认为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被留在农村家乡的儿童。

有学者专门就留守儿童的概念进行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对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是以流动儿童为参照的,同时指出,留守儿童比流动儿童复杂的多,因开阔视野,从多个维度来界定留守儿童的概念(林培森袁爱玲,20RR)。

(二)留守儿童概念界定的分歧当前对于留守儿童的的概念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义。

1.父母外出现象现有的研究对于这一标准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是其父母双方长年外出而被留在家乡的儿童才可称为留守儿童;当然大多数学者认为,父双方只要有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人照顾的孩子就可称为留守(罗静等,20RR)。

2.留守时间就留守时间而言,研究者也有不同的角度。

留守儿童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文献综述第一篇:留守儿童文献综述留守儿童文献综述研究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首先,在农村社区教育基础薄弱而留守子女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形下,学校教育无疑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这对本来就步履维艰的农村学校教育而言,更是压上了一块大石头。

师资素质、教育经费、办学条件等许多方面的落后,已经使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明显分化。

对大量的留守子女如果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关爱,这部分学生势必要拉农村教育的后腿。

而硬要承担这份责任,又会给农村教育背上新的包袱。

于是,不管不行,管又不能,左右为难,怎么办?其次,关于寄宿制建设的考虑。

针对留守子女家庭教育缺失,其监护人难以较好地履行监护责任的问题,不少地区试图通过让留守儿童在学校住宿的办法进行解决,确实情况有些好转,然而在国家教育经费投资管理体制没有根本转变和专项基金不到位的条件下,究竟有几所学校,几个地区能普遍性地实行留守儿童的寄宿制?寄宿就要建宿舍,就要配备相应的生活老师,就要有相应的食堂等设施,经费从哪儿来?恐怕大面积地推广是不行的。

资本就是要利润的,若不是穷,谁出去打工?留守子女家庭短期内恐怕支撑不起这个市场。

最后,可以肯定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因而留守儿童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压力将会不断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队伍只会扩大,不会缩小。

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必将是曲折而艰辛的,农民工及其家庭不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内都能实现在城镇的定居。

所以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与孩子长期分居两地的情形在中国社会将会长期存在。

相应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个现实的问题,而且在将来也将越来越成为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留在农村家乡由其他家庭成员或亲友照顾的儿童群体。

他们面临着孤独、亲情缺失和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心理问题原因、影响因素、心理问题表现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分析,发现这些儿童普遍存在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在干预措施方面,提倡家庭关爱、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等手段,有助于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具体经验为社区心理团体辅导、心理干预课程等。

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研究启示,未来研究方向有望深入探讨针对性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干预措施、心理研究、心理状况、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孤独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习、社交以及未来发展造成长期影响。

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及其形成原因,探讨针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探讨他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查和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促进社会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群体,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减轻他们心理负担,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孩子在家乡生活,与父母分离而留在农村由其他亲友或祖父母等照顾产生的一种特殊群体。

他们通常处于青少年阶段,面临着父母缺失的照料和关爱。

这些孩子在父母的缺席下,需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文献综述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摘要】一个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扩大的群体--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正在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本文将对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报道、概念界定、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解决对策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综述一、国内相关媒体对留守儿童问题报道综述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从以下数据就能看出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新浪爱问网页:搜索“留守儿童”找到网页约324000个,(用时秒);;当然除了网络之外,电视、报纸等也都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报道。

以下是对相关报道的综述。

(1)新华社报道:2004年2月,江西省都昌县一对夫妇双双到东莞打工,将孩子寄养在妻妹家中。

2月19日,孩子从两米多高的床上摔了下来。

因未能及时发现脑内淤伤,最后因医治无效而死亡。

(2)《中国青年报》报道:2004年6月,湖北省黄梅县一名上小学四年级的留守女孩因与奶奶顶嘴斗气而被脾气暴躁的奶奶用毛巾勒死,当时女孩的父母正在外地打工。

(3)延庆县珍珠泉乡八亩地村的孩子珍珍特别想外出打工的爸爸,经常睡到半夜要找爸爸,有时候做梦还会喊“爸爸救我”。

可当她爸爸回来时又认生,躲在一边不出声。

(中国儿童信息中心)二、国内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综述(一)留守儿童问题产生背景及定义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叶敬忠1[②]等,段成荣2[③]等,周爱民200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在中国的农村地区,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加速,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外打工,留下自己的孩子在农村家中独自生活,这些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

随着留守儿童问题的逐渐凸显,学术界也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旨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综述,探讨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困境以及相关的帮助与支持。

1. 留守儿童的定义和特点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而无法陪伴的儿童,通常他们生活在农村地区,由老人或其他亲戚照顾。

留守儿童通常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长期生活在人际关系匮乏的环境中,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由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教育资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2.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现状近年来,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孤独问题、焦虑和抑郁情绪、人际关系困难、自尊和自我认同问题等。

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容易感到孤独和焦虑,缺乏自信和自尊。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在家庭方面,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导致家庭分离和亲子关系冷漠是主要因素之一;在社会方面,农村教育和心理健康资源的匮乏也是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个体方面,留守儿童的个人特点、性别和年龄等也会影响其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提出了一系列的干预和支持措施。

首先是加强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建设,鼓励父母多与孩子沟通,增加亲子互动;其次是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资源,包括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团体等;学校和社会组织也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提供更多的关爱和资源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和研究,积极探索相应的干预和支持措施,努力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国内综述-精品文档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国内综述-精品文档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国内综述国内学者研究留守儿童主要包括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成因分析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

1、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方面第一,现状研究方面,蒋忠,柏跃斌(1998)在《“民工潮”下的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思考》中指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缺乏科学的教育措施,虽然学校和家长都有意让孩子用过读书,可是现实的压力又让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李杨,任金涛(2013)在《中国流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与建议》指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政策落实不到位,管理系统有待完善,指导服务机构阵地不健全,针对性、专业性不够等。

第二,心理及安全方面研究,周宗奎(2015)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地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而在孤独感、社交焦虑和学习适应方面与其他儿童没有显著的差异。

与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教育问题需要多方面措施的配合。

卢德平(2006)认为留守子女和外出务工的父母之间存在“心灵沟通陌生化”,使留守儿童出现严重的心理焦虑。

叶敬中(2014)在《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欠债隐忧在未来》中指出,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此时若有父母或教师能对其进行必要的交流和疏导,大部分潜在的心理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而若长期积压,有些潜在的心理问题很有可能发展成现实的心理问题。

戴利朝(2011)研究指出,留守儿童的年龄越大,其对留守生活的满意度越低。

同时留守儿童心理脆弱,为家里的经济状况和安全状况而忧心忡忡。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方面研究第一,城乡二元结构所形成的壁垒。

吴霓(2008)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

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

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高昂的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选用的教材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农村留守儿童文献综述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文献综述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文献综述论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农村居民涌向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机会,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各种原因而被迫留守在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的研究。

本文旨在综述农村留守儿童相关文献,分析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父母外出打工,留下未成年子女独自在农村生活的现象。

根据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他们普遍面临着教育和成长环境的问题。

由于缺乏性别角色的指导和亲子关系的互动,留守儿童易受到欺凌、性侵犯和其他不良行为的影响。

同时,他们也面临精神和心理问题的困扰,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二、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挑战和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多个层面的挑战和影响。

首先,教育方面,留守儿童的学习机会受到限制,缺乏家庭关怀和指导,导致学业成绩普遍较差。

其次,心理健康方面,他们易受到孤独、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困扰,甚至引发心理障碍。

此外,农村留守儿童还面临照料不周、生活不便、安全隐患等问题,这些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相关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策略。

首先,加强家庭教育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父母的教育意识,通过家长参与教育、亲子关系建设等方式,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其次,加强社区和学校的支持是必要的。

社区可以提供各类兴趣活动、教育资源等,学校可以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以及智力开发等辅导。

同时,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关爱留守儿童的意识,也是有效的解决手段。

此外,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并加强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

四、前景展望尽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影响,但随着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关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研究文献综述[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特殊群体,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目前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留守儿童的心态堪忧;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学习状况不容乐观;缺乏亲情关爱导致的生活问题等。

解决农村留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家庭的监护引导作用,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 留守儿童;问题;对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走进城市务工,这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在不断扩大,这些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 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 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留守儿童的心态堪忧家庭教育是人生来接触到的第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其监护人是爷爷奶奶,也可以是叔叔舅舅等,然而这些亲人对于留守儿童是无力教育,只管吃饱和穿暖,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从不过问。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留守儿童很难有归属并时常有监护空白,其放任自流、无拘无束。

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道德发展、个性的社会化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1.2 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学习状况不容乐观父母外出打工,祖辈们成为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他们的文化层次往往更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一般不能给予辅导和帮助,大多数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很大,最大的烦恼是“作业不会不知问谁”。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年龄较大,又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致使多数儿童处于无人督促的状态。

缺乏指导和监督,使留守儿童的学习更加依赖于其学习自觉性,但由于年龄关系,孩子的自控能力普遍较差,这样就导致部分儿童在父母外出后学习成绩迅速下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无法与父母同住,独自或与其他亲属生活在农村的儿童。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加。

这一群体由于缺乏父母的照顾和关爱,处于缺乏安全感和情感支持的环境中,容易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还可以为制定相应的心理保护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本文拟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调查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心理保护与干预措施,以期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时间留在农村家乡由其他家庭成员或亲友照料的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拉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不仅在于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探讨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增强心理健康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常常面临着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干预和关注,容易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造成长期的心理创伤。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指导他们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心理保护和干预措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工作等原因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在农村家乡由其他家庭成员或亲戚照料的儿童。

这一群体在农村地区越来越普遍,而其心理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量 。 然 而 独 特 的城 乡 二 元 经 济 社 会 结 构 和 与 之 相 联 系 的 户籍 制 度 , 得 上 亿 农 村 务 工 人 员 只 能 “ 乡 两 使 城
栖 ” 也因此产生 了庞大 的农村 留守儿童群体 , , 这一群 体 引起 了社会 各界 的广泛关 注 。文章对 当前 针对
人移 民到 美 国 居住 , 而把 他 们 的孩 子 留在 原籍 国家 。
杨 淑 爱 ( rn aS A. o ) 林 翠凤 ( h o oaL i) 出, 孟加 拉 , 8 B e d . Yeh 和 T ed r a 指 n 在 1 %~4 %的农 村 家庭 0
[ 收稿 日期 】 2 0 0 0 9— 2—2 5
[ 金 项 目] 本 研 究 得 到 了教 育 部 “ 世 纪 优 秀 人 才支 持 计 划 ” NC T一 6 0 1 ) 基 新 ( E 0— 18 的支 持 。 [ 者 简介 ] 潘 作 璐 , 国 农 业 大 学 人 文 与 发 展 学 院 博 士 研 究生 ; 中
叶敬忠, 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 与发展学 院教 授、 博士 生导师 , 邮编 :0 1 3 109 。


留守 儿 童 问 题 的 背 景
留守儿 童 问题并 不是 某个 国家 、 个 地 区在 某个 特 定 历史 时期 的独 有 问题 , 某 而是 具 有一 定 时空
变迁 的共 性 的 问题 ; 时 , 同 由于 不 同历 史 阶段 人 口流 动 的 不 同特 征 , 留守 儿 童 这 一 群体 所 受 到 的影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的 国 内 外 相 关 文 献 进 行 回 顾 与 归纳 ,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问题 产 生 的 背 景 、 守 儿 童 的 概 念 界 从 留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农村留守儿童。

这些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中,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料,他们的教育、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揭示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将首先界定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明确研究范围。

然后,从留守儿童的数量分布、生活状况、教育问题、心理健康等方面出发,系统地梳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

本文将对现有的解决策略进行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是指那些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儿童。

他们通常与祖父母、亲戚或其他监护人生活在一起,长期缺乏父母的直接关爱和教育。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其生存和发展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现状分析显示,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引导。

他们的监护人往往年龄较大,教育水平有限,难以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导。

这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在心理健康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情感支持和心理关爱。

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温暖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还可能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未来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据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超过9000万,他们生活在农村,父母则在城市务工,因此长期与父母分离。

留守儿童面临着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学业成绩等方面的问题,吸引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

本文将围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展开研究文献综述,探讨目前研究的发展和未来的方向。

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特点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与父母长期分离的困境,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研究表明,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孤独、依赖等心理问题,他们的自尊心、自我价值感和社交能力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2. 目前研究的主要发现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自我价值感低、社会适应能力差、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现象。

不少研究还发现,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的时间越长,其心理问题就越严重。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还受到村庄环境、教育资源、家庭教育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存在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已有大量文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现有文献多局限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而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干预策略研究较少。

部分文献缺乏长期跟踪研究,无法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发展轨迹和影响因素。

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心理学领域,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研究相对较少。

4. 未来的研究方向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课题,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学者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共同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贡献。

留守儿童论文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论文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论文文献综述在当代社会中,留守儿童问题备受关注。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在外地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长期分离的儿童。

他们通常在家乡的亲属照料下成长,缺乏足够的家庭陪伴和关爱。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一、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源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人口流动。

在中国,农村地区的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许多儿童被迫留在家乡。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有近6000万左右的留守儿童,占全国儿童总数的约一半。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陪伴和关爱,面临着许多问题。

其中,情感问题是最为突出的。

他们无法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温暖,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此外,留守儿童还存在教育问题、身心健康问题以及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困扰。

二、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学者们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研究表明,留守儿童问题与家庭因素、社会支持以及教育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

1. 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影响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研究指出,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普遍存在着经济困难、父母关系不和谐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2.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帮助留守儿童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些组织和政府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

例如,一些中小学设立了留守儿童关爱班,提供家庭作业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服务。

3.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教育资源的差异很大,导致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的机会较少。

因此,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方向。

三、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途径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

例如,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的质量;设立更多的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改善农村地区教育条件等。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来关注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为工作原因或其他原因长期在外地工作,孩子则留在农村老家由其他亲戚或祖父母照顾。

这种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在中国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这类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文献综述,以期进一步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和特点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不在家照顾孩子,导致儿童在家乡生活的一种现象。

这类儿童面临着父母长期分离、家庭关爱不足、亲子沟通不畅等问题,其心理健康问题备受重视。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地工作,留守儿童通常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料,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家庭环境贫困等因素也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1. 孤独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面临较大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不仅来自于对父母的思念,还来自于在家乡中缺乏同龄人、同伴的陪伴。

研究表明,孤独感会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严重的孤独感会导致抑郁、焦虑等问题。

2. 注意力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环境的贫困和监护人水平的低下,通常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监督,导致注意力缺失问题较为突出。

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因为注意力缺失问题而影响学业表现的情况较为普遍。

3. 自我认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面临着缺乏有效的亲子教育和引导,自我认知问题较为突出。

研究表明,这类儿童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认知常常存在偏差,容易出现自卑、自尊心脆弱等问题。

4. 情绪问题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各种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愤怒等。

这种情绪问题一旦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1. 家庭支持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支持力度,加强爷爷奶奶、亲戚的家庭教育,提高监护人的教育水平和关注留守儿童的责任感,以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文献综述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备受关注,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研究热点。

在这篇文章中,将综述农村留守儿童相关的论文文献,对其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和参考。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在外地务工等原因,不能陪伴在身旁生活的儿童。

这一群体在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面临较大的困境和挑战。

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研究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李小明等人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一文中指出,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包括情感不稳定、焦虑、抑郁等。

因此,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和干预十分必要。

三、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家庭教育的照顾和引导,因此他们在学业、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王丽娟等人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中提到,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需要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潜力。

四、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研究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

由于缺乏家庭陪伴和照料,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疾病和意外伤害等威胁。

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匮乏也使他们更难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赵玲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方面,应加强健康教育、完善医疗保障等措施,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五、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还存在着与社会适应相关的问题。

由于与父母分离,缺乏亲子关爱,留守儿童在与社会其他成员的交往和相处中可能会存在困境。

范文华等人在《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中指出,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和帮助,对于解决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六、留守儿童的保护与帮扶政策研究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出台相关的保护与帮扶政策。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3、社交问题: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引导和陪伴,容易形成不良 的社交习惯,如孤僻、内向、暴力倾向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
4、安全问题:留守儿童在独自生活或与他人生活时,容易面临各种安全问题, 如意外伤害、拐卖、性侵等。
三、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进展
三、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进展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留守 儿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结论与展望
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践经验还比较缺乏等。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留守 儿童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案和措施。
摘要
摘要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等原因而被迫留守在家乡的儿童。 这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多种挑战和问题,需要社会和学术界的和研究。本 次演示旨在对留守儿童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 究方向。
留守儿童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研究现状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根据搜集到 的文献资料,留守儿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留守儿童研究现状
1、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研究表明,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且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更容易出现自卑、社交困难等情况。
留守儿童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探讨
1、家庭因素: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是导致其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父母长期 外出务工或离异导致儿童无法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家庭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加强家长与儿童之间的沟通和,提 供必要的家庭支持和关爱。
留守儿童问题探讨
2、社会因素: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和支持也是影响其问题的重要原因。一方面, 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保护和关爱,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 社会应该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爱护,常常会在心理上受到伤害,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本文主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研究进行综述,分别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1、安全感缺失家庭是留守儿童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但由于父母在外地工作,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亲情疏离的状态下,会感觉缺乏家庭安全感,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

2、人际隔阂留守儿童在家庭生活、学习和社交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容易出现人际隔阂、孤独等问题,甚至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

3、自尊心受伤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常常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和支持,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容易产生偏差,自尊心受到伤害,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

4、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他们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损伤,表现为抑郁、孤独、焦虑、自闭等问题。

心理干预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针对性的选择以下几种心理干预方法:1、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教育、指导、训练等手段,帮助留守儿童调整不良的认知和行为,认识到自己的困境,学会主动面对挑战和问题。

2、艺术咨询:音乐、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能够帮助留守儿童倾述内心的话语,让他们表达情感,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游戏疗法:通过游戏和娱乐活动激发留守儿童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同时也能缓解压力和压抑情绪。

心理支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困境的途径。

心理支持可以来自于家庭、教师、朋友、社会组织等方面。

1、家庭支持: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充分的爱和关心。

父母可以利用假期和节假日回家探望孩子,这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家中的儿童。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希望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和帮助他们。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方面。

一项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往往有更高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他们常常感到寂寞和孤单,渴望得到父母的陪伴和关怀。

他们的情绪问题也与身份认同障碍有关,他们常常对家庭和社交环境感到不安全,缺乏自信心。

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方面也面临一些困境。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较弱。

他们往往缺乏和同伴的交流机会,社交技巧不够成熟。

他们也容易遭受欺凌和虐待,成为其他孩子的攻击对象。

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相对较差。

研究发现,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语言能力、注意力和学习动力都较弱。

这可能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家长的辅导和监督有关。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留守儿童通常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资源,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

留守儿童还容易产生行为问题。

研究表明,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攻击性、冲动性和行为问题。

他们常常缺乏父母的引导和严格的家规约束,容易追求短期满足感,表现出冲动和叛逆的行为。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包括情绪问题、人际关系困境、学业成绩低下和行为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体系,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文献综述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发展,社会转型和城市化发展使得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落差拉大,人口迁移和流动日益频繁,大量农村中青年为了改变生活困境、提高生活质量而远赴发达地区务工,而他们的子女则因为多方面原因滞留家中,因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102.55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

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父母的远离深刻影响着这些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本综述搜集整理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初步进行一个梳理,希望有利于理清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以方便后续学者的研究。

一、概念界定虽然社会各界给予农村留守儿童高度关注,并且进行多角度的报道,然而就“留守儿童”这一概念仍然缺少清晰的界定和明确的定义(璐叶敬忠,2009),根据不同的研究实地取样情况,以及不同的研究着眼点,对留守儿童的概念也有着不一样的定义。

(一)留守儿童概念界定的共识就概念而言,学者均认为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被留在农村家乡的儿童。

有学者专门就留守儿童的概念进行研究,指出目前国对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是以流动儿童为参照的,同时指出,留守儿童比流动儿童复杂的多,因开阔视野,从多个维度来界定留守儿童的概念(林培森袁爱玲,2007)。

(二)留守儿童概念界定的分歧当前对于留守儿童的的概念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义。

1.父母外出现象现有的研究对于这一标准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是其父母双方长年外出而被留在家乡的儿童才可称为留守儿童;当然大多数学者认为,父双方只要有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人照顾的孩子就可称为留守(罗静等,2009)。

2.留守时间就留守时间而言,研究者也有不同的角度。

有的学者描述过于模糊,如方用到的是长年外出这一词;也有学者用了具体时间,吕绍清则以半年作为标准。

然而究竟是以一个累加的时间还是一个连续性的时间,并没有明确的研究。

3.儿童年龄维度现有研究对于儿童年龄维度的使用差别较大,丁杰、吴霓等认为在6~16周岁之间;吕绍清则认为在读初中或小学阶段;方认为在未成年阶段;段成荣、周福林认为在14岁以下;于小燕则认为在4~16周岁之间。

4.留守地域留守地域是其留守状态的一个体现(璐叶敬忠,2009)。

一般人认为只有农村才有留守儿童,但一些学者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农村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的概念混淆,因为城市中依然有留守儿童的存在(吕绍清,2006)。

(三)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国家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妥善处理的社会问题,考虑到目前对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中一些基本特征尚不统一和明确,本文将先尝试对其进行初步界定,以方便后续述评。

参照《联合国儿童公约权利》的规定,本文将留守儿童的年龄阶段界定为0~18周岁。

就农村而言,农村比较显著的季节性返乡有三到四个月的时间间隔,因此可以认定,三个月以上不能见到父母其中一方或者父母双方的可称为留守。

因此,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是:农村地区未满十八周岁因父母一方或父母双方在外长期务工(超过三个月)而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的儿童。

二、国外研究现状就国外而言,更多类似研究是从移民角度去考虑的,研究表明移民家庭中儿童会具有更多心理问题行为和更高的犯罪行为(Magwaza,1994);也有研究表明,移民国外的儿童在自律、权威、孤立、拒绝、疏远、幻想等方面呈高相关(Baptiste,1997)。

然而国外并没有类似中国一般出现大规模留守儿童的问题,涉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相对少许多。

就留守儿童对策而言,有美国学者提出,可以开展团体咨询和治疗,开设父母教育课程,加强学校之间的连通性,给儿童推荐书籍以及提供生活上的“代理妈妈”等(Bond,1998;Murray,2003;Tully,2007)。

三、国研究现状(一)多学科化研究1.各学科研究概述就社会学而言,更多地注重农村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取向(高中建,2008)、社会化功能以及社会治安问题(德乾,2007);就人口学而言,更关注留守儿童群体的研究领域;医学则关注留守儿童的贫血患病情况及饮食习惯(文育锋,2008);法学则聚焦于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和法律保护(周鑫,2007);2.教育学角度就学业与校园关系方面,研究表明父母的离开,尤其是母亲的离开,学业成绩确有显著下降(吴霓,2004);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容易下滑(叶敬忠,2005);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兴趣不高(庄美芳,2006;先佐,2005)。

就道德发展与师生关系方面,有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不和谐师生关系方面、不和谐同学关系方面得分指数较高;同时,校园暴力得分指数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以小学生最为严重(高文斌,2007)。

诸如其他领域还有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模式、教学管理、教学困境等方面(程方生,2008)。

3.心理学角度首先是心理健康方面,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更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在躯体化、恐怖、敌对、偏执、强迫和人际关系就敏感问题上得分较高(王东宇,2005);初中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小学留守儿童,高中又好于初中,年龄越小心理问题越突出,同时男生的症状强于女生(黄爱玲,2004)。

在自我意识方面,留守儿童自尊较低,有强烈的自卑感(方,2005),同时他们对自身评价偏低,幸福感明显偏低(红,2006);幻想、合理化、退避、求助、解决问题、自责依次为他们采取的应对方式(段玉香,2007);有盲目的反抗心理,大多对父母充满怨恨(先佐,2005)。

在情绪与社会行为方面,留守儿童的情绪较不稳定,孤独感是他们报告最多的情绪体验(王良峰,2006);相对表现出较多的和违纪行为(霞,2007),社会适应不良的问题突出(黄爱玲,2004),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问题(王良峰,2006)。

诸如其他领域还有人格、社会支持、家庭等方面。

(二)关于对策的研究现有研究基于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现有体制不变的背景中提出了一些缓解或改善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方面以学校为依托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家长学校、监护人培训机制;心理咨询和辅导;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袋;开设生活指导课、心理教育“导师制”;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课;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等等(加平,2005;叶敬忠,2005)。

2.社区方面研究者认为,社区是留守儿童支持行动的重要力量和依托(璐,2009)。

社区可以建立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社区政府或妇联、团委等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替代性活动为留守儿童建立代理家长;各类慈善扶贫机构可以以农村社区为依托开展各种留守儿童的支持行动,例如生产活动互助小组、爱心亭等(叶敬忠,2005)。

也有研究者提出,应当加强农村公共娱乐场所管理和整治(罗仕方,2004)。

3.家庭方面父母和家庭在儿童身心成长中起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否外出务工,父母都应给予子女成长中的关爱和指导。

在活动安排上,父母应尽力维持家庭功能的完备性,父母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在外出期间,应增加回家的频率,病通过各种通讯工具与子女增进交流沟通;父母应与学校保持经常性联系,时刻了解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平,2005;程良道,2005)。

5.制度政策方面多数学者认为,当前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改革目前的户籍制度;二是改革当前的农村教育体制。

具体建议方面,有学者提出应开放城市公办学校,使农民子女能在城市顺利入学(项继权,2005);也有学者认为应当积极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使其成为除开放公办学校以外的另一个接收农村子女入学的渠道(利萍,2006);还有学者认为应该建立以流入地为主、流出地配合的教育协调机制,实行义务教育一卡制或义务教育券,将义务教育经费结算到具体的受惠对象(黄祖辉,2006)。

专家们同时指出,应当以政府为主体,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应法律条文,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强化父母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职责,形成一个关心关爱儿童的环境(叶仁荪,2006)。

四、小结通过以上整理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进展取得很多的成果,其中对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有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然而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研究对象的片面性,学者更多地是基于当前留守的儿童进行研究,往往忽略了曾经有过留守经历的儿童,同时,研究者大多基于本地货单个地区进行研究,造成概念的混同,使研究缺乏普遍性;其次,多数研究者更多专注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消极因素,他们首先将留守儿童看做一个问题,而忽略了留守经历对他们生活积极的一面;第三是研究容的分裂,有的研究单纯注重社会制度角度,有的研究则更多地偏向于心理学方面,缺乏系统的观点。

笔者认为,应当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把各方面都结合起来,才能更有利于研究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最后,科学研究其目的在于创造新的知识,现有的研究则专注于现状,缺乏发展的眼光,多数研究依然是照搬前人结论,或是停留在前人观点,并无更多地发展和建树,这无论从科学研究的本质还是从解决问题的实质,都是无益的。

参考文献:1.璐叶敬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林培森袁爱玲.全国留守儿童究竟有多少[J].现代教育论丛.2007(4)3.罗静王薇高文斌.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4.方.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4)5.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妇运.2006(6)6.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3)7.于小燕.单亲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党史.2006(12)8.高中建孟莉艳.论农村留守儿童价值观念的培养[J].青少年研究:省团校学报.2008(1)9.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问题的实证研究[J].农业科学.2007(12)10.文育锋.皖南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的研究[J].现代预防科学.2008(35)11.周鑫.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M].《法制与社会》编辑部.2007(10)12.吴霓丁杰唐以志.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13.叶敬忠王伊欢克云陆继霞.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J].2005(15)14.庄美芳.“留守儿童”学习品质与现状调查报告[J].中小学图书馆情报世界.2006(11)15.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时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6.高文斌王毅王文忠正奎.农村留守学生的社会支持和校园人际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7.程方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的案例[J].教育学术月刊.2008(6)18.王东宇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19.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5)20.红罗建国.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及自我意识状况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21.段玉香阎平.农村留守儿童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2.王良峰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27)23.霞兴华申继亮.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4.斌.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师大学:.2012(6)25.加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对策:以市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05(10)26.叶敬忠莫瑞.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M].:社会科学文献.200527.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4)28.叶仁荪曾.国外亲属五羊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6(11)29.温铁军.分三个层次解决留守儿童问题[J].教育.2005(5)30.利萍.我国户籍型教育问题思考[J].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6)31.黄祖辉许昆鹏.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J].大学学报:人文社会学科.200632.程良道.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对策[J].师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史正刚.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与教育[M].:大学.200934.朱卫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研究[M].:大学.201035.王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D].大学:东北亚研究院.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