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会考_复习学案
化学 必修2会考复习学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关系:核外电子数=数= 数= 数。
质量数(A )= +如S 3216 则16表示 ,32表示 。
2. 叫做核素, 互称为同位素。
如 。
同素异形体: 、 如 。
3.当原子变为离子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发生变化的是 。
对于R n+ (阳离子) : Z (质子数)= 核外电子总数 + n (离子电荷数)对于R n -(阴离子): Z (质子数)= 核外电子总数 - n (离子电荷数)1735Cl -中的质子数为 个,中子数为 个,电子数为 个,质量数为4.原子半径大小比较:1、 越多,半径越大;2、层相同时, ; 5.画出下列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氟原子 氟离子 ;硫原子 硫离子 ;铝原子 铝离子 ;氯离子 氯原子 6.二、元素周期表1.下图为周期表中主族元素和0族元素的一部分,在表格中填写相应的元素符2.在下面的周期表中写出:①周期和族(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全;族:七主、七副、零、VIII族)②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③ Fe 元素的物质④前三周期、ⅠA、ⅦA 族元素序号⑤每周期的元素种类数3.周期序数= ;主族序数=4.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随核电荷数依次,原子半径逐渐,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因此,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5.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电子层数依次,原子半径逐渐,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得电子能力逐渐,所以,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三、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1)“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2) 判断元素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方法a、单质与水或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难易程度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的相对强弱c、单质还原性(或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的相对强弱d、金属之间的相互置换反应e、形成原电池时正负极的使用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方法a、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的相对强弱c、单质氧化性(或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的相对强弱d、非金属之间的相互置换反应四、化学键1.离子键化学键非极性键共价键极性键离子键判断:非极性键判断:共价键判断:极性键判断:2.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3.电子式书写:H2 Cl2N2HCl H2O NH3CO2NaCl MgCl2 NaOH Na2O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化学能与热能1.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那么该反应是反应;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那么该反应为反应。
高二化学复习教案
高二化学复习教案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能够从宏观现象分析弱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和水解作用的强弱,学习利用K值定量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的原因。
(2)构建水溶液中离子平衡问题的思维模型,并利用模型解决化学实际问题,发展平衡观念与模型认知素养。
(3)学会利用微粒观认识电解质溶液,找出电解质溶液中的主要微粒,找对研究的主要矛盾,形成对复杂系统分析的一般思路。
2.教学重点(1)构建水溶液中离子平衡问题的思维模型,并利用模型解决化学实际问题,发展平衡观念与模型认知素养。
(2)学会利用微粒观认识电解质溶液,找出电解质溶液中的主要微粒,找对研究的主要矛盾,形成对复杂系统分析的一般思路。
3.教学难点(1)构建水溶液中离子平衡问题的思维模型,并利用模型解决化学实际问题,发展平衡观念与模型认知素养。
(2)学会利用微粒观认识电解质溶液,找出电解质溶液中的主要微粒,找对研究的主要矛盾,形成对复杂系统分析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置意图环节一复习三大平衡的主线知识第三章内容实际上是应用前一章所学化学平衡理论,探讨水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内容比较丰富,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兼而有之: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分析,体现了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pH的应用、盐类水解反应的应用、沉淀反应的应用等,展示了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熟悉第三章主干知识。
环节二实验探究建立分析模型任务:设计实验证明,NaHCO3溶液中既有HCO3-的电1离平衡,又存在HCO3-的水解平衡。
如何比较HCO3-的水解程度和电离程度大小。
建立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分析模型。
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建立分析电解质溶液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环节三应用分析模型解释实验现象任务:将 FeSO4 溶液与稍过量的 NH4HCO3 溶液混合,得到含FeCO3 的浊液,写出该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高二化学会考复习学案
高二化学会考 复习学案(一)、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一、物质的量重要概念: 1.物质的量(n ): 。
单位: 公式: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 ,近似值为 。
3.摩尔质量(M ): 。
单位 :公式:4.气体摩尔体积(V m ): 。
单位: 。
特定条件下(标准状况) 。
公式:5.物质的量浓度(c ): 。
单位 :公式: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互转化关系:二、氧化还原反应 1.有关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物表现性质 变化过程 发生反应 所得产物氧化剂 氧化性 被还原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得电子) 还原剂 还原性 被氧化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失电子) 氧化还原同时发生,对立统一,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化合价升降相等 常见的氧化剂:(1)活泼非金属单质:Cl 2、Br 2、O 2、O 3等(2)含较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浓H 2SO 4、HNO 3, KClO 3、KMnO 4、K 2Cr 2O 7;MnO 2等(3)金属性较弱的高价阳离子:Fe 3+、Ag +等 (4)过氧化物: Na 2O 2、H 2O 2等 常见的还原剂:(1)活泼金属单质:Na 、Al 、Zn 、Fe 等 (2)某些非金属单质:H 2、C 、Si 等(3)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CO 、SO 2等 (4)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酸:H 2S 、HI 等(5)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盐:FeSO 4、Na 2SO 3等质量(m )粒子数(N )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浓度、温度、溶液酸碱性2.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价态规律: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最高价态的只有性,最低价态的只有性,处于中间价态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强弱规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3)先后规律: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若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加入的氧化剂首先与还原性相对强的还原剂反应。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定依据:(1)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判断(2)化学反应条件判断(3)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判断(5)根据化合价判断(6)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三、离子反应常见题型:直接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是否共存离子反应1.本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的浓度迅速降低。
高二会考复习专题——氯及其化合物(教案、学案)
【元素化合物复习思想】结构 性质 用途
6.实验探究3:比较氯、溴、碘的活泼性
重点:
实验现象描述准确
再次感知,结构 性质(递变性)
回归课本,了解物质分离方法:萃取与分液
7.习题巩固
高二会考复习专题——氯气的工业用途(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归纳与整理〕
上述实验探究中涉及到哪些含氯元素的化合物,以知识网络图的形式总结氯气的化学性质?并把相应的方程式整理在下列的表格中。
氯气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3.氯气可以提取海水中的溴和碘
〔实验探究3〕为验证氯、溴、碘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研究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1.通入氯气后,当D中的溶液变为黄色时,打开K2,关闭K1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以知识网络图形式总结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工业用途
巩固电解池、氧化还原、萃取等相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以实验为载体,能够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建立起清晰的逻辑关系,逐步形成分析、比较、归纳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和元素知识的综合复习,体验化学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感受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实验探究1〕物质检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自来水中加入_________
含有________________
2.氯气可以用来制消毒剂
〔实验探究2〕家庭自制消毒液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本区某中学的研究小组利用食盐作原材料也能制得NaClO,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家用消毒液发生器。原理很简单,就是电解饱和食盐水。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化学会考复习
教学内容:化学会考复习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高中化学会考重点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教学步骤:
一、复习基础知识
1. 复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规律
2. 复习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
3.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
4. 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
二、重点知识点梳理
1. 迁移迁移率和电导率的计算方法
2. 离子反应和配位反应的特点及区别
3.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类的性质
4.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反应基本知识
三、重点题型解析
1. 选择题的解题策略和技巧
2. 填空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解答题的思路和结构
4. 计算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例题演练
1. 针对各知识点编写一些例题进行演练
2. 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考和分析
3. 督促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五、模拟考试
1. 定期组织模拟考试进行检测
2. 收集学生答卷进行分析和评讲
3. 指导学生总结经验,完善解题技巧
六、复习总结
1. 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
2. 总结学习经验和问题,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
3. 鼓励学生保持耐心和积极态度,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反馈和评价:
教师可通过学生的练习和模拟考试成绩,以及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进步情况。
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顺利完成会考复习。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一)必修1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一、物质的分类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的方程式并将物质进行分类:Ca→CaO→Ca(OH)2→CaCO3→Ca(HCO3)2C→CO2→H2CO3→CaCO32、用树状分类法与交叉分类法将化学物质进行分类3、分散系及其分类:(1)溶液、胶体和浊液的分类依据是:(2)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铁溶液都是棕色的区别的方法是:(3)明矾净水的原理是什么?石膏使豆浆变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流口形成的三角洲等都与胶体的性质相关二、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学反应基础类型的关系:(1)2H2O2 == 2H2O + O2↑(2)CaCO3 == CaO + CO2↑(3) 2Na + Cl2 ==2 NaCl(4) CaO + H2O == Ca(OH)2(5) 2CuO + C == 2Cu + CO2↑(6)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如何判断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2、书写并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指出氧化剂与还原剂并用单线桥或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1)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2)在高温时,水蒸气与灼热的炭反应(3)铁与硫酸铜反应3、盐酸与锌反应,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时,盐酸的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别写出水作氧化剂、还原剂、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5、常作氧化剂的物质有:O2、Cl2、浓硝酸、稀硝酸、浓硫酸、HNO3、KMnO4、FeCl3等常用的还原剂:Al、Zn、Fe、C、H2、CO高二化学备课组6、分别写出过氧化钠、氯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其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7、写出铜与浓硫酸、稀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指出其中酸的作用并指出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三、离子反应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写出NaCl、KNO3、NaOH、HCl、H2SO4、HNO3等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1)分析CO2为什么溶于水后,溶液能导电,它是电解质吗?(2)有机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吗?(3)金属也能导电,金属是电解质吗?(4)金属导电与电解质导电有什么区别?4、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5、分别写出氯化钡、碳酸钡、硝酸钡、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再写出另一例Ba2+ + SO42—== BaSO4↓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6、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盐酸与碳酸钠反应(2)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3)铝片硝酸汞溶液反应(4)硝酸银与盐酸反应(5)锌与稀硫酸反应7、写出下列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1)2H++ CO32—== H2O + CO2↑(2)H++ OH—== H2O(3)Cu2+ + 2OH—=== Cu(OH)2(4)Cu2+ + Fe == Fe2+ + Cu(5)2H+ + CaCO3 == Ca2+ + H2O + CO2↑8、离子共存的判断:(1)与H+不能共存的:(2)与OH—不能共存的:(3)易生成沉淀的离子组是:(4)有色的离子有:高二化学备课组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二)必修1实验方法、物质的量一、研究物质的实验验方法1、认识试管、容量瓶、冷凝管、分液漏斗、漏斗、玻璃棒、蒸发皿、蒸馏烧瓶等常用仪器的用途与操作方法。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一)必修1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一、物质的分类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的方程式并将物质进行分类:Ca→CaO→Ca(OH)2→CaCO3→Ca(HCO3)2C→CO2→H2CO3→CaCO32、用树状分类法与交叉分类法将化学物质进行分类3、分散系及其分类:(1)溶液、胶体和浊液的分类依据是:(2)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铁溶液都是棕色的区别的方法是:(3)明矾净水的原理是什么?石膏使豆浆变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流口形成的三角洲等都与胶体的性质相关二、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学反应基础类型的关系:(1)2H2O2 == 2H2O + O2↑(2)CaCO3 == CaO + CO2↑(3) 2Na + Cl2 ==2 NaCl(4) CaO + H2O == Ca(OH)2(5) 2CuO + C == 2Cu + CO2↑(6)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如何判断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2、书写并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指出氧化剂与还原剂并用单线桥或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1)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2)在高温时,水蒸气与灼热的炭反应(3)铁与硫酸铜反应3、盐酸与锌反应,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时,盐酸的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别写出水作氧化剂、还原剂、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5、常作氧化剂的物质有:O2、Cl2、浓硝酸、稀硝酸、浓硫酸、HNO3、KMnO4、FeCl3等常用的还原剂:Al、Zn、Fe、C、H2、CO高二化学备课组6、分别写出过氧化钠、氯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其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7、写出铜与浓硫酸、稀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指出其中酸的作用并指出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三、离子反应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写出NaCl、KNO3、NaOH、HCl、H2SO4、HNO3等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1)分析CO2为什么溶于水后,溶液能导电,它是电解质吗?(2)有机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吗?(3)金属也能导电,金属是电解质吗?(4)金属导电与电解质导电有什么区别?4、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5、分别写出氯化钡、碳酸钡、硝酸钡、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再写出另一例Ba2+ + SO42—== BaSO4↓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6、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盐酸与碳酸钠反应(2)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3)铝片硝酸汞溶液反应(4)硝酸银与盐酸反应(5)锌与稀硫酸反应7、写出下列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1)2H++ CO32—== H2O + CO2↑(2)H++ OH—== H2O(3)Cu2+ + 2OH—=== Cu(OH)2(4)Cu2+ + Fe == Fe2+ + Cu(5)2H+ + CaCO3 == Ca2+ + H2O + CO2↑8、离子共存的判断:(1)与H+不能共存的:(2)与OH—不能共存的:(3)易生成沉淀的离子组是:(4)有色的离子有:高二化学备课组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二)必修1实验方法、物质的量一、研究物质的实验验方法1、认识试管、容量瓶、冷凝管、分液漏斗、漏斗、玻璃棒、蒸发皿、蒸馏烧瓶等常用仪器的用途与操作方法。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二化学会考复习学案-铝
铝【考纲解读】2015.4【知识梳理】1。
铝的存在及物理性质(1)铝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____、____,是含量最____的金属元素,自然界中,铝以__________(填“游离态”或“化合态")存在。
由于一般还原剂很难把它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铝的冶炼必须使用_________法,因而发现和使用较晚。
(2)金属铝的颜色为________,因密度仅为2.7g/cm3,属于______(填“轻金属”或“重金属”).2。
铝及其合金的用途(1)当铝制成合金后,其强度、韧性与加工性能等均________(填“优于”或“劣于”)金属铝.(2)用直线将铝及其合金的“用途”与“相关性质”联系起来:用途相关性质①用铝箔包装食品热的良导体,且表面有致密氧化膜②制造电线电缆坚硬、耐用、不锈,且密度小③制成涂料,俗称银粉晶体和粉末均呈现银白色④制成铝制炊具还原性强,且反应放出大量热,使金属熔融⑤硬铝等用于制造飞机、汽车船舶等延展性好,且阻隔性、避光性等均佳⑥制成铝热剂,用于难熔金属冶炼或焊接电的良导体,单位质量输送电量更多⑦常温下储存浓硫酸、浓硝酸对光的反射性能良好⑧制作高质量反射镜或太阳能电池材料发生钝化,形成致密氧化膜3. 铝的原子结构、化学性质(1)铝位于周期表第___周期第______族,铝元素具有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性,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
因此,铝在化学反应中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作_______剂,生成物中铝显示_____价。
(2)化学性质1)铝和氧气—-白毛实验(毛刷实验)用砂皮擦去铝条表面得氧化膜,把铝条插入硝酸汞溶液里.稍后,取出铝条用滤纸轻轻地把表面吸干,再把铝条放在干燥的滤纸上。
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铝与热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铝与酸反应a 铝与非氧化性的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铝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铝与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铝与氧化性的酸反应(如:浓硝酸、稀硝酸、浓硫酸等)注: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在常温下发生钝化现象——形成致密的氧化膜4)铝热反应—-可用于冶炼难熔金属(如:V、Cr、Fe、Mn)铝与氧化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铝与氧化铁的混合物叫做铝热剂。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全部复习导学案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分散系【考纲要求】1、 了解物质分类方法及其基本应用;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分类;2、 了解分散系和胶体。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A1【问题探究】B例:①Na ②Cl 2 ③FeCl 3溶液 ④硫酸 ⑤碳酸钙 ⑥氧化钙 ⑦NaOH ⑧醋酸 ⑨CH 3COONH 4⑩甲醇对以上物质按组成分:(1)混合物__________,(2)纯净物__________,(3)单质_________,(4)化合物__________,(5)氧化物__________,(6)有机物________,(7)盐___________。
【自主学习】A2.化学反应及其分类(1)化学反应可分为 、 、 和 四种基本类型.(2)根据有无离子参加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 和 两种反应类型.(3)根据有无电子转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 和 两种反应类型.(4)根据化合物能否电离把化合物分为 和 两种化合物类型.二、分散系1.分散系的概念:化学上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分散系。
2.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强调:划分溶液、胶体、悬浊液或乳浊液的依据是分散质的大小。
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胶体的性质由分散质大小所决定,胶体分散质大小是区别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
(1)、丁达尔现象现象:一束光线照射到胶体上,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解释:光的散射造成,与分散质粒子大小有关,只有胶粒才对光产生散射,光亮的通路实际上是由一个个发亮的胶粒组成。
应用:区别溶液与胶体。
5、胶体的应用1、改善金属、固体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的的机械性能、光学性能;2、医疗应用;3、土壤化学应用;4、日常生活中应用(净水原理)【练习达标】C一、选择题.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爆鸣气C.天然气D.纯净无污染的空气2.(09淮安模拟卷)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3.(09江苏学业测试)当光束通过豆浆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表明豆浆是( ) A.胶体B.溶液C.悬浊液D.乳浊液4.(0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统考卷)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A.O3B.H2O C.K2SO4D.C2H5OH5.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6.下列分散系不具有丁达尔效应的是( ) A.肥皂水B.氢氧化铁胶体C.I2的CCl4溶液D.蛋白质溶液7.(09南师附中模拟卷)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8.对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CO2+H2O=H2CO3化合反应B.Fe2O3+3CO2Fe+3CO2置换反应C.Cu(OH)2CuO+H2O分解反应D.NaCI+AgNO3=AgCl↓+NaNO3复分解反应9.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高中化学毕业会考复习课教案2
高中化学课时教案课题:第二章碱金属课时:一课时课型:复习课编写日期:2006年月日执行日期:2006年月日总序号:一、达标指导:1、碱金属的通性(1)物理性质:银白色,有光泽,质软,有展性,密度小,熔点低,导电性好。
(2)化学性质:碱金属易答去最外层个电子,形成阳离子:R—e-=R+,显性,是剂。
①与氧气的反应A、在常温下,碱金属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物(R2O)。
B、在受热时,碱金属在空气中燃烧被子氧气氧化生成过氧化物等(Li除外)。
②与水反应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H2,反应剧烈:2R + 2 H2O =2 ROH + H2↑③与盐反应:2R + 2H2O + CuSO4 = C u(O H)2↓+R2SO4 + H2↑(2R + 2H2O = 2ROH +H2↑, 2ROH + CuSO4 = C u(O H)2↓+R2SO4)由此可知,碱金属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
2、钠及其化合物(1)钠①物理性质:银白色,有光泽,质软,有展性,密度0.97g/cm3,熔点97.81℃,沸点882.9℃.②化学性质:A、与O2的反应:在常温下,钠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钠(Na2O2)。
在受热时,钠在空气中燃烧被子氧气氧化生成。
B、与其它非金属反应:Na + Cl2→ Na + S →C、与水反应:Na +H2O → (现象;浮、游、熔、响、红)D、与盐反应:2Na+2H2O+CuSO4 = C u(O H)2↓+ Na2SO4 + H2↑(2)Na2O和Na2O2的比较(见下表)(4)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有腐蚀性,在空气中易,并与空气中的反应。
①水溶液显碱性:NaOH=Na+ + OH–②与酸性氧化物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离子方程式:③与酸反应:HCl + NaOH — H2S + NaOH —离子方程式:④与盐反应:MgCl2 + NaOH —离子方程式:二、达标示例[例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一物质的是()A、苏打与小苏打B、碳酸与石碳酸C、碱石灰与消石灰D、胆矾与蓝矾[分析]此题属于A层次。
高二学考复习教案
第1课时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一、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1.原子是思考:为什么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否理解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是思考:是否可理解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3.离子是4.元素是元素存在形式思考: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吗?1.比较元素和原子的区别2.同位素是3.同素异形体是4.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二、物质的分类1.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依据所含物质种类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
2.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是依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
要重点理解单质和化合物两个概念。
3.将化合物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物,是依据组成元素中是否含碳元素来区分的。
一般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CO、CO2、H2CO3及碳酸盐除外),将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无机物。
4.将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四类,其依据是物质组成和性质上的不同。
氧化物是指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注意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
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是依据氧化物跟酸或碱反应的情况来区分的。
思考: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酸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是依据酸分子电离生成的H+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二是依据酸的组成元素中是否含氧元素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一般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有关酸、碱、盐的组成及判断见下表:另外,盐按形成特点可分为四类:强酸强碱盐:如特点是强酸弱碱盐:如特点是弱酸强碱盐:如特点是弱酸弱碱盐:如特点是思考: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C.酸酐都是酸性氧化物D.酸性氧化物都不能跟酸反应解析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如水、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氧化物就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所以A不正确。
化学会考复习教案
化学会考复习教案(四)[ 课题] 卤素(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掌握在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复习掌握Cl—的检验方法。
[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其本原理和方法。
[ 教学难点] 氯气的制备的原理和操作要领[ 教学方法] 提纲导学→要点讲解→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填写复习提纲复习提纲:(一).氯气4.氯气的实验室制法(D):(1)反应原理:(2(3)除杂:(4)干燥:(5)收集:(6)尾气处理(反应式)5.Cl-的检验:操作步骤:(1)(2)现象:二、要点讲解1、制气原理:利用强氧化剂将HCl中的Cl—氧化而产生Cl2气体,氧化剂除用MnO2外,通常还可以用KMnO4、KClO3等代替。
2、装置构造:制气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装置安装:从左到右,从下到上。
装置拆除:与安装大至相反,注意“先拔导气管,再拆除酒精灯”三、巩固练习1、在实验室里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常使产生的氯气通过两个洗气瓶以除去混有的氯化氢和水蒸气,其中第一个洗气瓶中盛装的物质可能是()(A)浓硫酸(B)烧碱溶液(C)石灰水(D)饱和食盐水2、在50g含有1.17gNaCl和0.84gNaF的混合溶液中滴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2.87g固体,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NaCl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B)NaF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C)AgF难溶于水(D)NaF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3、将3.1g红磷在一定量的氯气中燃烧,全部转变为氯化物,其生成物的质量为18.0g,试判断生成物是,判断的依据是。
4、有A、B、C、D、E五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NaI、CaCl2、AgNO3和Na2CO3中的一种。
把它们两两混合,发生如下反应:(1)A+B→白色沉淀(2)A+C→白色沉淀(3)B+C→白色沉淀(4)C+E→白色沉淀(5)C+D→黄色沉淀(6)E+A→无色气体由此推断:A是,B是,C是,D是,E是。
高二化学毕业会考复习课教案1
高中化学课时教案课题: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课时:一课时课型:复习课编写日期:2006年月日执行日期:2006年月日总序号:一、达标指导:1、化学反应分类(1)按反应物和生成往返的种类可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按有无电子转移(或化合价升降)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3)按反应的热效应可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4)按有无离子参加反应来分:凡在溶液里发生的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参加的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定是同时发生,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发生在原子间的电子转移(包括电子得失和电子对的偏移),因而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
(2)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失电子,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或称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为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或称为被氧化),得到的产物为氧化产物。
若电子转移发生在同一物质里的组成元素之间,则该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3)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离子互换形式的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难溶性的物质,如CaCO3、BaSO4、F e(O H)3等;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2O、NH3、CH3COOH等;生成难挥发性物质,如CO2、NH3 、SO2等。
凡具备上述条件之一,这类反应就能发生。
离子方程式的特点: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铵盐与强碱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都可能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NH4+ + OH- =NH3·H2O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1)配平时只注意质量守恒,忽略了电荷守恒。
高中化学会考教案
高中化学会考教案
知识点:化学键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键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化学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
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形成机制。
教学准备:教材、幻灯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物质的分子结构图,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分子是如何形成的,引出化学键的概念。
二、讲授
1. 离子键:介绍离子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举例说明钠氯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 共价键:介绍共价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举例说明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的形成过程。
3. 金属键:介绍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举例说明金属铁的结构和性质。
三、实验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来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在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五、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高中化学毕业会考复习课教案7
高中化学课时教案课题:第六章碳族元素课时:一课时课型:复习课编写日期:2006年月日执行日期:2006年月日总序号一、达标指导1、碳族元素原子结构特点及性质特点位于周期表中IV A族的碳元素包括碳、硅、锗、锡、铅,其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
它们在周期表中从上至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向金属性递变的趋势很能够明显。
但由于碳族元素处于容易失去电子的碱金属与容易得到电子的卤素的中间位置,这决定了它们得电子的能力都较弱,一般容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碳族元素的化合价除了+4价外,还有+2价。
其中草药,碳、硅、锗、锡的+4价化合物是稳定的,而铅的+2价化合物是稳定的。
因此,+4价的铅(如PbO2)在绑架化学反应时,往往会得电子而被还原成+2价的化合物,它本身是纺织品氧化剂。
2、硅(Si)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1)物理性质:熔沸点高,硬度大,半导体。
(2)化学性质:Si + 22F2=SiF4Si + 4HF= SiF4 + 2H2↑Si +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Si +O2V SiO2(3)硅的的用途(4)硅的制法:SiO2 + 2C 高温Si + 2CO↑(工业制法)3、二氧化硅(SiO2)(1)物理性质:坚硬难溶固体,不溶于水。
(2化学性质: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氟酸的反应。
(3)用途。
4、硅酸(H2SO3)不溶于水,酸性比碳酸还弱。
Na2SiO3 + 2HCl + H2O =H4SO4 + 2NaCl H4SiO4 = H2SiO3 + H2ONa2SiO3 + CO2 + H2O = H4SiO4↓+ Na2CO35、硅酸盐硅酸钠(Na2SiO3)Na2O·SiO2Al2(Si2O5)(OH)4 Al2O3·2SiO2·2H2O①能承受高温,强度高;②具有光学特性③具有电学特性④具有生物功能(1)高温结构陶瓷①透明陶瓷、氧化铝陶瓷②陶瓷发动机、氮化硅陶瓷(2)光导纤维①光导纤维通信技术中的应用②光导纤维在医学上的应用二、达标示例[例题1]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B、少量臭氧可用作麻醉剂C、晶体硅可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D、明矾可用于净水[分析]本题属于A层次。
高中化学毕业会考复习课教案14
高中化学课时教案课题:第十四章 合成材料 课时:一课时 课型:复习课编写日期:2006年月日 执行日期:2006年月日 总序号一、达标指导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增塑剂+防老剂、硅橡胶(耐热)等3二、达标示例[例题]下列原料或制成的产品中,若出现破损不可以进行热修补是( )A 、聚氯乙烯凉鞋B 、电木插座C 、自行车内胎D 、聚乙烯塑料膜[分析]本题属于B 层次。
判断一种原料或制成的产品能否进行热修补,其要点是判断该物质加热是否能熔融,从结构上认识即判断该物质是线型材料还是体型材料。
A 、聚氯乙烯为线型,C 、聚异戊二烯,若硫化则可变为体型结构,结合实际,可知车辆内胎均可采用热修补法(亦可以从自行车内具有弹性,判断该物质为线型高分子材料(具有弹性),也可形成体型高分子材料(不具有弹性),而电木插座不具有弹性,则应为体型高分子材料。
[解答]B 。
三、达标练习1、通常人们所说的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不包括( C )A 、材料B 、能源C 、交通D 、信息2、下列对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C )A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是因为它们大都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生成的B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因而其结构复杂C 、对于一块高分子材料,n 是一个整数值,因而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确定的D 、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3、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是指( C )A 、冶炼厂的白色烟尘B 、石灰窑的白色粉尘C 、聚乙烯等塑料垃圾D 、白色建筑材料4、下列物质不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B )A 、人造丝B 、蚕丝C 、脯纶D 、羊毛绒5、复合材料中往往有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作为( D )A 、增塑剂B 、发泡剂C 、防老化剂D 、增强剂6、人造象牙中,主要成分的结构是 [CH 2—O]n ,它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则合成人造象牙的单体是A 、(CH 3)2OB 、HCHOC 、CH 3CHOD 、H 2N —CH 2—CH 2—NH 2 ( B )7、下列物质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的是( C )A 、橡胶B 、蛋白质C 、尼龙D 、纤维素8、“白色污染”是环保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白色污染”是指工业或生活中排放或废弃的( D )A 、废气B 、废水C 、矿渣D 、塑料9、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现代生活中使用的化工产品,如泡沫绝缘材料的办公用品、化纤地毯、油漆等不同程度地释放出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A 、甲醛B 、甲烷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碳10、一次性餐具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B )A 、瓷器餐具B 、淀粉餐具C 、塑料餐具D 、纸木餐具11、下列对于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为恰当的是( D )A 、将废弃物切成碎片,混入垃圾中填埋于土壤中B 、将废弃物焚烧C 、将废弃物倾倒在海洋中D 、将废弃物应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12、化合物C 和E 都是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均可由化合物A (C 4H 8O 3) 制得,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二化学会考 复习学案(一)、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一、物质的量重要概念:1.物质的量(n ): 。
单位: 公式: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 ,近似值为 。
3.摩尔质量(M ): 。
单位 :公式:4.气体摩尔体积(V m ): 。
单位: 。
特定条件下(标准状况) 。
公式:5.物质的量浓度(c ): 。
单位 : 公式: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互转化关系:二、氧化还原反应1.有关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物表现性质 变化过程 发生反应 所得产物氧化剂 氧化性 被还原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得电子)还原剂 还原性 被氧化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失电子)氧化还原同时发生,对立统一,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化合价升降相等常见的氧化剂:(1)活泼非金属单质:Cl 2、Br 2、O 2、O 3等(2)含较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浓H 2SO 4、HNO 3, KClO 3、KMnO 4、K 2Cr 2O 7;MnO 2等(3)金属性较弱的高价阳离子:Fe 3+、Ag +等 (4)过氧化物: Na 2O 2、H 2O 2等常见的还原剂:(1)活泼金属单质:Na 、Al 、Zn 、Fe 等(2)某些非金属单质:H 2、C 、Si 等(3)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CO 、SO 2等(4)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酸:H 2S 、HI 等(5)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盐:FeSO 4、Na 2SO 3等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浓度、温度、溶液酸碱性2.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价态规律: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最高价态的只有 性,最低价态的只有 性,处于中间价态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强弱规律: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3)先后规律: 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若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加入的氧化剂首先与还原性相对强的还原剂反应。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定依据:(1)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判断 (2)化学反应条件判断(3)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判断(5)根据化合价判断(6)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三、离子反应常见题型:直接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是否共存质量(m ) 粒子数(N )离子反应1.本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的浓度迅速降低。
2.反应发生的条件:(1)生成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气体①难溶物:AgX(除F)、CaCO3、BaSO4、BaSO3、FeS、CuS、Cu(OH)2、Fe(OH)3、Al(OH)3、H2SiO3、MnO2、CuO等②难电离物质:弱酸:CH3COOH、H2CO3、H2S、HClO、H2SiO3、HF、H2SO3、H3PO4、HCOOH等弱碱:NH3·H2O中性物质:H2O③气体:CO2、SO2、NH3、H2、O2、N2、Cl2、CO等(2)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离子反应的类型:(1)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2)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拆----可溶的强电解质拆为离子;单质、氧化物、弱酸、弱碱、沉淀、气体、水不拆。
删----删掉“==”前后相同数目的带相同电荷电量的相同离子。
查----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练习]⑴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⑵氢氧化钾溶液和醋酸反应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铵溶液混合⑷碳酸钙溶于盐酸⑸铝和烧碱反应⑹氯气溶于水⑺氯气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⑻金属钠投入水中⑼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⑽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⑾铁与稀硫酸反应⑿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⒀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溶液*⒁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显碱性*⒂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显中性*⒃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⒄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18)碳酸氢铵与足量烧碱共热判断离子是否共存:(1)有难溶物生成:Ag+和Cl-、Ba2+和SO42-、Ca2+和CO32-、Al3+和OH-、H+和AlO2-等(2)有难电离物质生成;:H+和OH-、CH3COO-、ClO-、F-;NH4+和OH-等(3)有气体生成:H+和HCO3-、CO32-、S2-、HS-、SO32-、HSO3-等(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O3-(H+)、MnO4-(H+)、ClO-、 Fe3+和S2-、 HS-、 I-、SO32-、Fe2+等*(5)发生双盐水解:Fe3+、Al3+和HCO3-、CO32-、AlO2-、S2-、HS-等(6)弱酸酸式根离子与H+和OH-都不共存:HCO3-、HSO3-、HS-、H2PO4-、HPO42-等注意分析题设条件:酸碱性条件:酸性(H+)碱性(OH-);给定pH> = <7;指示剂的颜色;与Al生成氢气;水电离的c(H+)等。
颜色条件:无色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
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方法:①符合客观事实②电子得失守恒③电荷守恒、质量守恒④注意反应物间的量比关系注意:落实前面的有关离子方程式。
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1.原子结构(1)原子的定义和组成(2)构成原子三微粒的相互关系电量关系:质量关系:含义对象性质实例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离子键共价键形成过程成键微粒键的本质键的分类构成物质相对强弱(2)化学用语元素名称和符号原子符号、离子符号和化学式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练习:会正确书写下列分子或物质的电子式:N2、HCl、Cl2、CO2、NH3、H2O、Na2O2、NaCl、NaOH、HClO、CH4、C2H4。
3.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从原子结构的观点看,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短周期元素,其相同,不同;同一纵行的主族元素,其相同,不同。
(2)周期表分个周期,第1、2、3周期为周期,元素种类依次为。
(3)元素周期表中有个纵行,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还有族和族。
除第一和第七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元素开始,以结束。
同周期(左—右)以第三周期为例同主族(上—下)以ⅠA、ⅦA为例原子结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性质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3.)位-构-性之间的关系7.金属性判断:①半径越大,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强;②与水或酸置换氢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③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④单质还原性——“强”置换“弱”⑤原电池中负极金属性强非金属性判断:①半径越小,得电子能力越强,非金属性越强;②与氢气反应越剧烈,生成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③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④单质氧化性——“强”置换“弱”(二)、元素化合物——金属 一、金属概论1、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结构特征2、金属的分类:从密度分从含量分在冶金工业上分3、合金的概念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或 )熔合而成的具有 的物质。
合金属于混合物。
一般说来,熔点比各成分的金属 ;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各成分的金属 。
4、常见合金及主要用途 铁合金:生铁、钢 铝合金:硬铝铜合金:黄铜和青铜51、碱金属包括 元素,,它们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是 ,在反应中很容易 ,因此它们都是非常活泼的金属。
由于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 ,又将它们统称为碱金属。
2、将金属钠投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钠 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很快熔成闪亮的小圆球(钠与水反应 热,钠的熔点 ),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中有 生成),滴加酚酞溶液变成 色(反应产生 物质)。
3、钠在自然界里不能以 态存在,只能以 态存在,这是因为 。
4、由于钠很容易与空气中的 、 等物质反应,通常将钠保存在 里,以使钠与 、 等物质隔绝。
5、钠可以将钛、锆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这是由于钠具有 性。
6、碳酸钠俗名 ,碳酸氢钠俗名 ,两种物质中 更易溶解与水。
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反应, 消耗的盐酸多。
7、碱金属元素的原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它们的电子层数逐渐 ,原子半径逐渐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 ,因此,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的电子的能力逐渐 ,也就是说,它们的金属性逐渐 。
碱金属元素的密度逐渐 ,熔沸点逐渐 。
8、碱金属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19、钾和钠都是活泼金属,钾比钠更 ,因为钾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比钠的 ,更容易 电子。
10、钠或 灼烧时火焰呈现 色,钾或 灼烧时火焰呈现 色。
观察钾的焰色反应的颜色需要透过 色的钴玻璃,这是为了避免 的干扰。
11、焰色反应所用的金属铂丝在使用前应先用 洗涤,再将铂丝放在火焰上方灼烧,直至变成原色。
12、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碳酸钠,除去的方法是 ;碳酸钠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氢钠,除去的方法是 、 。
Na 2O 与Na 2O 2的比较二、铝、铁、镁1、铝位于 周期的 族。
铝是地壳里存在 的金属元素,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铝容易失去 成为阳离子。
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非金属、酸和强碱反应。
(1) 与氧气(2) 与氯气 (3) 与稀盐酸(或稀硫酸) (4) 与氢氧化钠溶液 (5) 与氧化铁(6) 铝(或铁)与浓硝酸(或浓硫酸)常温下不反应是发生 现象。
但加热反应。
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是 化合物,既能与 反应又能与 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溶液中的反应写离子方程式)(1) 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2)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 (3) 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4)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 (5) 氢氧化铝受热分解(6) 氯化铝中加氨水(氢氧化铝的制备) (7) 氯化铝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 ; 。
5、明矾化学式是 。
明矾水解产生的胶状的氢氧化铝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的杂质,所以明矾常作 剂。
写出明矾的电离方程式 。
6、铁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 , , , 居第四位。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 个电子形成亚铁离子,也能失去 个电子形成铁离子。
7、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1) 铁与氯气 (2) 铁与硫 (3) 铁与水反应 (4) 铁与盐酸 (5) 铁与硫酸铜 (6) 铁与氯化铁 8、“铁三角”的相互转化FeFe 2+ Fe 3+Fe → Fe 2+: H +、Cu 2+、S 、I 2( )及Fe 3+Fe → Fe 3+: Cl 2、Br 2、O 2、HNO 3、浓H 2SO 4、KMnO 4(H +) ( ) Fe 2+→ Fe 3+: Cl 2、Br 2、O 2、HNO 3、浓H 2SO 4、KMnO 4(H +) Fe 3+ →Fe 2+: Fe 、Cu 、H 2S 、I -、SO 2 Fe 3+ →Fe :Zn ( )9、Fe 2+、Fe 3+的检验①Fe 3+的检验方法一: 方法二:②Fe 2+的检验1011、复盐:KAl (SO 4)2的电离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