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课件·PPT

合集下载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50张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50张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者的表现;“诲人不倦” 是仁者的风范。“诲人不 倦”体现的是孔子对学生的爱,也是他在教育事业上 能作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情感基础。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 得其所。”(9.15)
反:通“返” 正:形容词作动词,得到整理
《雅》《颂》是直接有关祭祀等重要仪典的诗。 使他们得到正确位置,表示继承了周公制礼作乐 的事业,维护了传统的礼制。
从民族看大多数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
诚如斯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只要 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来者不拒。
第二种解释: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 育。这一解释以朱熹为代表。他在《论语集注》中将
“有教无类”注为“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 ,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 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学生的知识、智能、学 习态度都各不相同。
如颜回、子贡的接受能力较强,像高柴、曾参的智力却较 差。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成为高才生。在学习态度上,颜回 好学,宰予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生。他们的年龄也不受限制 ,有的比孔子小几岁,也有比孔子年长几岁的。孔子并未因品 行上的缺陷而歧视他们,照样收为弟子,他们后来都成为孔子 最好的学生。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
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五花八门,只有少数是贵 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 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贱人 ”仲弓;出狱的犯人公冶长。
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鲁国,还有齐、宋 、晋、楚、秦等国。
作:创造 古:指古代文化
孔子认为西周社会是完美的社会,所以孔子提倡 “复礼”,恢复周朝的礼仪、制度、文化,阐述 和宣传古代前贤的理论、学说、主张,就是他的 使命。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PPT优秀课件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PPT优秀课件

过去很多文化人家的厅堂里都挂着“诗礼传家”
的匾额,这 来源大概也就起于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
育了吧。
而我们看到,孔子对于儿子学《诗》学礼的要 求,的确也不 是什么与众不同的教育。在《泰伯》 篇中,孔子就曾经说过:“兴 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在《阳货》篇中,孔子又要求学生 们说:
“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
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2),赐也闻一以
知二(3)。”子曰:“弗如也。吾与(4)女弗如
也。「”注释」
(1)愈:胜过、超过。
[评析]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
(2)十:指数的全体, 旧注云:“一,数之数; 十,数之终。” (3)二:旧注云:“二 者,一之对也。” (4)与:赞同、同意。
子路求学
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读解】李泽厚 《论语今读》
• 【读解】

一方面,“性相近,习相远。”
另一方面,“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这两句话是密切相关的。“性相近,习相远”是
对我们一般人, 或者借用孔子在《雍也》篇里的词语,
叫做“中人”(“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而言的。所有的中人 天赋都差不
学生之一。他勤于学习,而 且肯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 知十,推知全体,融汇贯通。 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扬。 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 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
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
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 其次,认定人的本性相近, 那么,人与人的基本心理、基 本需求也是相近的。这就应该 以此作为人际相处的规则。孔 子的“推已及人”、“已所不 欲,勿施于人”,都是做人的 起码要求或标准,这也是从群 体意义上提出了“有教无类” 的理论根据。 最后,认定人的本性相近,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 语文版 新课标共60页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 语文版 新课标共60页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 十一诲人不倦 课件 语文版 新课标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配套课件十一 诲人不倦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配套课件十一 诲人不倦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话题链接——太和元气 教化万民
1.教材赏悟
“诲人不倦”,是孔子一生坚持的施教态度,也为后世的教育 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施教的准则。他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生涯时说: “说我圣,说我仁,我都不敢当。我只是永不自满地学习,不知疲 倦地教诲子弟而已。”虽然孔子有着与学生们平等研究的学习 气氛,作为老师,孔子又是严格的,一丝不苟的。尤其是关系 着仁德、礼乐等大问题的时候,孔子绝不迁就。教学方法灵活 多样,并有诸多的创新,也为后世以至当代的教育,提供了有 益的借鉴。孔子还提出了诸多的学习方法,至今还在被我们运 用。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鼓励学以致用和重复 记忆;如“多问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忧”,提倡学习上的一 种怀疑精神;如“欲速则不达”,倡导学习上的循序渐进等。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语段赏析
语段一: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赏析 人的原始天性差不多都一样,环境和教育对人成长十分 重要,孟母按照孔子的话去做,成就了亚圣,我们也要按照孔 子的话,居善地,选良师,择良友,使自己和后代都成为对社 会有用的人。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语段二:子曰:“有教无类。” 赏析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 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语段三: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赏析 “文”,包括知识、文章;“行”,不是指普通的操行, 而是指一生事业的成果;“忠”,不是忠于某一个人,而是指 对国家、社会、父母、朋友;“信”,就是有信义。孔子的 “四教”表明,中国传统教育的宗旨是着眼于人的全面进步, 强调要学习文化知识,但更注重德行。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高中语文《诲人不倦》课件语文版(论语选读)

高中语文《诲人不倦》课件语文版(论语选读)

5.对孔子的“述而不作”,你怎么看? 提示:观点一: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
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对古 代的东西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 新和发展。
观点二:阐述了孔子性格中好古的一面,谦 逊地指出自己对古代文化的贡献是“述而 不作”。正因为“述”使他成为中国文经 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
解析:A.句式杂糅;B.缺主语;C.搭配不当。 答案:D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 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 如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 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
近日获悉,去年国庆期间,新版1.6万套《辞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奇迹再次出现:到2010 年1月底已突破7万套大关,4个月的销量超 过1999年面世的《辞海》十年销量的两倍。 其销售量已经超过一家中型出版社一年的 销售量。
答案示例:新版《辞海》四个月销量突破7万 套。(或:新版《辞海》四个月销量超过 1999年版十年销量的两倍)
(3)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使( 动,促使……上前;使动,使……退缩
)
5.特殊句式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1) ) (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 (2) ) (3)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3) ) (4)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4)都是宾语前置 )
3.试评价孔子的教育内容。 提示: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
学生。当然,这仅是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并不包括全部内容。孔子注意历代典籍的 学习,但仅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重视 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从《论语》书中,我 们可以看到孔子经常带领他的学生周游列 国,一方面向各国君主进行游说,一方面 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但书本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诲人不倦()PPT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诲人不倦()PPT教学课件


未来的事。动作名
过去的事;动作名
什么;说。宾语前置句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
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绘画的事在素地之后。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
”子曰:“闻斯行之。”
不复也。” 同汝 再
较好
同…比较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 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
与女,弗如也。” 大概;这;宾语前置的标志;说;同欤
赞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 知十,赐 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 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 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不论出生贵贱
• 少数贵族子弟:
• 司马牛、南宫敬叔
• 商人子弟:
• 子贡
• 大多数平民:
• 颜回、曾参、子路等
• 家无立锥之地:仲弓
• 出狱犯人:公冶长
• 盗贼:颜涿聚 2020/12/12
7
• 不限地域:鲁、齐、宋、晋、楚、秦等
• 不分智愚 • 接受能力强的:颜回、子贡 • 智力比较差的:曾参、高柴

《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

《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

7-8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 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也。”
「注释」
(1)愤:苦思冥想而 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2)悱:音fěi,想说 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3)隅:角落。 (4)复:再次教育。
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2),赐也闻一以 知二(3)。”子曰:“弗如也。吾与(4)女弗如 也。” 「注释」 [评析]
7-25子以四教:文(1)、行(2)、忠 (3)、信(4)。
「注释」 (1)文:文献、古 籍等。 (2)行:指德行, 也指社会实践方面 的内容。 (3)忠:尽己之谓 忠,对人尽心竭力 的意思。 (4)信:以实之谓 信。诚实的意思。
【读解】皇疏:“李充 曰:其典籍辞义谓之文。 孝悌恭睦谓之行。为人 臣则忠。与朋友交则信。 此四者教之所先也。故 以文发其蒙,行以积其 德,忠以立其节,信以 全其终也。”
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 兮’。(1)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2)。”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3),始可 与言诗已矣。” 「注释」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 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 硕人》篇。倩,音qiàn,笑得好 看。兮,语助词。盼:眼睛黑白分明。 绚,有文采。 (2)绘事后素:绘,画。素, 白底。 (3)起予者商也:起,启发。 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 【读解】 • 从孔子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富有如冉有、子贡, 贫穷如颜 渊,贵族子弟如孟懿子,卑贱出身如仲弓, 勤奋刻苦的如颜渊,懒 惰贪睡如宰予,都成了孔门的 弟子,并无贵贱亲疏的区别。 孔子的弟子的出身确实很“杂”。七十二贤人中, 属于贵族出身的只有四人,平民子弟居多,甚至连颜涿 聚这样的“梁父之大盗”(《吕氏春秋· 尊师》)也列 入其中。所以南郭惠子曾问子贡:“夫子之门,何其杂 也?”子贡回答说:“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 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括(用以矫正斜曲的器具)之侧多 枉木,是以杂也。”孔子就是这样诚诚恳恳教育前来求 学的人。 孔子不愧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诲人不倦 (共36张PPT)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诲人不倦 (共36张PPT)
孔子把“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三项基本条件, 并把通过教育取得民心的作用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诲”何?
“诲”何人?——教育对象
3子曰:“有教无类。” (15.39)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 无诲焉。”
“类”的含义:一是指“族类 ”,即指民族的类别,有破除 民族界限的意思。二是指“等 类”,即奴隶主贵族森严的等 级。 [评析]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 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它是 孔子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 有人认为,在孔子的教育思想 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 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
“诲”何事?——教育内容
“子亦有异闻乎?”
2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 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 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
学1 诗


问一 得四
3无 所

4

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思索
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人类
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的二千五百多年里,其变化之小是令
人惊奇的。”
人人都有接受教育,
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他的教育普及的思想, 与今天所说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推行义务教 育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笨,都可以接 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 那些在智力或品行方面有缺陷的学生)也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不 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 天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

【高中语文】诲人不倦ppt精品课件1

【高中语文】诲人不倦ppt精品课件1








未若贫而乐:不如 如切[用刀切断]如磋[用锉锉平]!如琢[用刀雕刻] 如磨[用物磨光] 其斯之谓与: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 告诸往而知来者动词活用为名词,过去的事/未知 的事 起予者商也 :启发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使动用法 “使……进”/“使……退”。兼人:好勇过人 述而不作:创造 信而好古: 相信 窃比于我老彭 :私自、私下 然后乐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得到整理]

而 鲤趋而过庭 :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 鲤退而学诗 :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述而不作:却,表转折的连词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表并列关系,可译 为“并且” 且而与其人从辟人之士也:通“尔”,你 今之从政者殆而:句末语气词
重点字词:





性相近也:指人的性情、本性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上等的智者/下等的愚人,形容 词作名词 有教无类 :类别 尝独立:曾经/独自站立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疏远,这里指不亲近、不偏爱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方位 女与回也孰愈:较好,胜过 赐也何敢望回:比较 吾与女:同意,赞同 贫而无谄[chǎn ] :巴结、奉承 富而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 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 何加焉?”曰:“教之。” [拓展] 3.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译文:孔子说:“善人教练老百姓用上七年的时间,也 就可以叫他们去当兵打仗了。” 4.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译文:孔子说:“如果不先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这 就叫抛弃他们。”
《论语》选读之

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ppt课件

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ppt课件

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
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
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
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 钱穆《论语新解》
• 吾与女弗如也:此与字有两解。一谓我与汝均不如。 一谓我赞许汝能自谓弗如。此当从前解。孔子既深喜 颜渊之贤,又喜子贡能自知弗如,故曰:「我与汝俱 不如」,盖亦以慰子贡。或曰:孔子无常师,好古敏 求,集其大成,可谓艰矣。颜渊得之于孔子,不俟旁 求。又其天姿高,过此以往,殆不可测。孔子自言不 如,乃要其将来。此弥见圣人之谦意。 此章不仅见孔门之多贤,亦见孔子之胸襟,与其 当时心情之欢悦。两千五百年前一大教育家之气象, 与夫其师弟子间一片融和快乐之精神,尽在目前矣。 又按:世视子贡贤于仲尼,而子贡自谓不如颜渊。 孔子亦自谓不如颜渊。然在颜子自视,或将谓不如子 贡。
7-34子曰:“若圣与仁①,则吾岂敢②!抑 为之不厌③,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④。”公西华曰⑤:“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⑥。”
【注释】
①若:如果说,至于,连词。
②岂敢:怎么敢,哪能敢。
③抑:只是,表示转折的连词。 ④云尔已矣:如此罢了,复合语 气词。
⑤公西华:即公西赤。
⑥正唯:正是,正因为。
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①:“子亦有异闻乎②?”对曰:“未 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③。曰:‘学《诗》乎?’对曰: ‘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④。’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 也。’‘不学礼,无以立⑤。’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⑥。”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 【远注其释子】也⑦。”
的匾额,这 来源大概也就起于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
育了吧。
而我们看到,孔子对于儿子学《诗》学礼的要 求,的确也不 是什么与众不同的教育。在《泰伯》 篇中,孔子就曾经说过:“兴 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在《阳货》篇中,孔子又要求学生 们说:

《论语》-《诲人不倦》课件

《论语》-《诲人不倦》课件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他的学生来 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五花八门,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 (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 数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 地的“贱人”仲弓;出狱的犯人公冶长,做过盗贼的颜 涿zhuō聚。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 鲁国,还有齐、宋、晋、楚、秦等国。从民族看大多数 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诚如斯言:“
[疑惑]
[退缩]
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
[使动用法“使……进”,指鼓励他大胆干]
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好勇过人] [使动用法“使……退”,指给他一些约束]
17.19:教育态度(教师素养)、教学方法和原则
[弟子的自称]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
1.15:教育态度(教师素养)
教育者的素养: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逐步完善,德高为师。
为人、处世、做学问跟打磨玉器一样,需 要逐步去完善,不是某一个方面做好了就 算完美——逐步完善自我。
17.19:教育态度(教师素养)、教学方法和原则
[弟子的自称]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
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授受教育的权利掌握在 少数贵族的手中。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孔子虽然主张人人都有 受教育的权利,但他所说的“人”不包括占人 类一半的妇女。“唯小人与女子不可教也”, 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女性。我们不能 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具有男女平等的现代意 识,但孔子把妇女排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 他“有教无类”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
(二)教育对象 15.39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1)无论出身的贵贱,都能接受教育。 (2)无论品行的善恶,都能进行教育。

十一 诲人不倦 课件-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十一 诲人不倦 课件-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 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各不 相同,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如南宫敬叔、 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是 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 立锥之地的“贱人”仲弓,出狱的犯人公治 长,做过盗贼的颜涿聚。孔子是鲁国人,从 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鲁国,还有齐、 宋、晋、楚、秦等国。从民族看,大多数是 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
正:得到厘正 然后乐正(被动句) 所:地方
教育者的素养——重视乐
教育者的素养
(7.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若:像 抑:不过 厌:厌烦 诲:教诲 倦:懈怠 唯:是 不能学:学不到
教育者的素养—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
教育的原则
(17.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 “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 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小子:指学生 小子何述焉(宾前句)天何言哉(宾前句)
教育的原则——学生主体、自主学习、重身教
教育者的素养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窃比于我老彭。”
窃:私下 比:比作 于:把 窃比于我老彭(状后句)
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教育是 “有类”的,授受教育的权利掌握在少数贵 族的手中。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局限,提高了私人讲学的地 位,受教育的范围有所放宽,反映了当时文 化下移的现实。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孔子虽然主张人人 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他所说的“人”不包 括占人类一半的妇女。“唯女子与小人不可 教也”,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女性。 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具有男女平 等的现代意识,但孔子把女性排斥在教育对 象之外,则是他“有教无类”原则的一个极 大的缺陷。

十一、诲人不倦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

十一、诲人不倦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
因是根据;材这里指学生;施是实施;教是 教育。合起来就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 相应的教育。使学生各得其所,迅速发展。
教师的素养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的诲人不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与技艺。 孔子认为诲人不倦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孔子认为,教师最基本的态度是教导学生时要耐心、敬业。
关于这个“类”,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一种是无论出身的贵贱等级,都能接受教育; 一种是无论品行的善恶智愚、态度年龄 ,都能进行教育。 一种是无论民族、种族、氏族,都能进行教育。
孔子把妇女排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他“有教无类” 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
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
2 .讨论式教学法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8)
子夏在联想中举一反三
孔子与弟子在讨论中教学相长
3.激励式教学法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 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学生的知识、智能、学习
态度都各不相同。如颜回、子贡的接受力较强,像高柴、曾参的智 力却比较差。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都成为高才生。在学习态度上, 颜回好学,宰予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生。他们的年龄也不受限制, 有的比孔子小几岁,也有的比孔子小近五十岁。孔子并不歧视品行 上有缺陷的人,照样收他们为弟子,他们后为也都成为孔子门下的 优秀学生。
既然如此,我们又说这么多干什么呢? 天何言哉?圣人何言哉?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共32张PPT)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共32张PPT)

思考:
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 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义务教育) ✓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那些在智力或品行方面有缺陷的学生 ✓ 对全体国民实行广泛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1)文:文献、古籍等。 (2)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 (3)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 (4)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 先富后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孔子 重视人民,主张富民,但他又认为民富了,更要注意使人民受教育以 提高素质。但他并不认为只有富裕以后才能进行教育,而是始终把教 育作为立国之本,放在治国的首位。
✓ 孔子把“民食、民兵、民信”作为立国的三项基本条件,并把通过教 育取得民心的作用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连词,如果说,至于 表示转折的连词,只是 做
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子曰:“有教无类。”
教育对象
✓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实行“有教有类”,即教育仅限于贵族阶 层,由贵族垄断。孔子却向这种贵族垄断教育发起挑战,提出了“有 教无类”。“有教无类”即“教无类”,亦即主张人人有受教育权, 不分贵贱、贤愚、贫富、地域,都可以入学。他说:“自行束脩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是说,只要是来拜我为师的人,我从来没有 不教他的。这是对“有教无类”最好的注释。
✓ 但 “上知”与“下愚”的人却是无法改变的。因为“上知”就是“生而知 之者,是天才,生来就有某种天赋才能,而不是靠后天教养才取得的。而 “下愚”则是“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的人。即便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 困难了都还不愿意学习,这样的“下愚”,你有什么办法去改变他呢?
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