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课件·PPT
合集下载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50张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者的表现;“诲人不倦” 是仁者的风范。“诲人不 倦”体现的是孔子对学生的爱,也是他在教育事业上 能作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情感基础。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 得其所。”(9.15)
反:通“返” 正:形容词作动词,得到整理
《雅》《颂》是直接有关祭祀等重要仪典的诗。 使他们得到正确位置,表示继承了周公制礼作乐 的事业,维护了传统的礼制。
从民族看大多数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
诚如斯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只要 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来者不拒。
第二种解释: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 育。这一解释以朱熹为代表。他在《论语集注》中将
“有教无类”注为“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 ,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 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学生的知识、智能、学 习态度都各不相同。
如颜回、子贡的接受能力较强,像高柴、曾参的智力却较 差。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成为高才生。在学习态度上,颜回 好学,宰予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生。他们的年龄也不受限制 ,有的比孔子小几岁,也有比孔子年长几岁的。孔子并未因品 行上的缺陷而歧视他们,照样收为弟子,他们后来都成为孔子 最好的学生。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
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五花八门,只有少数是贵 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 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贱人 ”仲弓;出狱的犯人公冶长。
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鲁国,还有齐、宋 、晋、楚、秦等国。
作:创造 古:指古代文化
孔子认为西周社会是完美的社会,所以孔子提倡 “复礼”,恢复周朝的礼仪、制度、文化,阐述 和宣传古代前贤的理论、学说、主张,就是他的 使命。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 得其所。”(9.15)
反:通“返” 正:形容词作动词,得到整理
《雅》《颂》是直接有关祭祀等重要仪典的诗。 使他们得到正确位置,表示继承了周公制礼作乐 的事业,维护了传统的礼制。
从民族看大多数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
诚如斯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只要 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来者不拒。
第二种解释: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 育。这一解释以朱熹为代表。他在《论语集注》中将
“有教无类”注为“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 ,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 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学生的知识、智能、学 习态度都各不相同。
如颜回、子贡的接受能力较强,像高柴、曾参的智力却较 差。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成为高才生。在学习态度上,颜回 好学,宰予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生。他们的年龄也不受限制 ,有的比孔子小几岁,也有比孔子年长几岁的。孔子并未因品 行上的缺陷而歧视他们,照样收为弟子,他们后来都成为孔子 最好的学生。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
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五花八门,只有少数是贵 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 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贱人 ”仲弓;出狱的犯人公冶长。
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鲁国,还有齐、宋 、晋、楚、秦等国。
作:创造 古:指古代文化
孔子认为西周社会是完美的社会,所以孔子提倡 “复礼”,恢复周朝的礼仪、制度、文化,阐述 和宣传古代前贤的理论、学说、主张,就是他的 使命。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PPT优秀课件
过去很多文化人家的厅堂里都挂着“诗礼传家”
的匾额,这 来源大概也就起于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
育了吧。
而我们看到,孔子对于儿子学《诗》学礼的要 求,的确也不 是什么与众不同的教育。在《泰伯》 篇中,孔子就曾经说过:“兴 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在《阳货》篇中,孔子又要求学生 们说:
“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
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2),赐也闻一以
知二(3)。”子曰:“弗如也。吾与(4)女弗如
也。「”注释」
(1)愈:胜过、超过。
[评析]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
(2)十:指数的全体, 旧注云:“一,数之数; 十,数之终。” (3)二:旧注云:“二 者,一之对也。” (4)与:赞同、同意。
子路求学
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读解】李泽厚 《论语今读》
• 【读解】
•
一方面,“性相近,习相远。”
另一方面,“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这两句话是密切相关的。“性相近,习相远”是
对我们一般人, 或者借用孔子在《雍也》篇里的词语,
叫做“中人”(“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而言的。所有的中人 天赋都差不
学生之一。他勤于学习,而 且肯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 知十,推知全体,融汇贯通。 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扬。 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 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
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
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 其次,认定人的本性相近, 那么,人与人的基本心理、基 本需求也是相近的。这就应该 以此作为人际相处的规则。孔 子的“推已及人”、“已所不 欲,勿施于人”,都是做人的 起码要求或标准,这也是从群 体意义上提出了“有教无类” 的理论根据。 最后,认定人的本性相近,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 语文版 新课标共60页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 十一诲人不倦 课件 语文版 新课标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配套课件十一 诲人不倦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话题链接——太和元气 教化万民
1.教材赏悟
“诲人不倦”,是孔子一生坚持的施教态度,也为后世的教育 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施教的准则。他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生涯时说: “说我圣,说我仁,我都不敢当。我只是永不自满地学习,不知疲 倦地教诲子弟而已。”虽然孔子有着与学生们平等研究的学习 气氛,作为老师,孔子又是严格的,一丝不苟的。尤其是关系 着仁德、礼乐等大问题的时候,孔子绝不迁就。教学方法灵活 多样,并有诸多的创新,也为后世以至当代的教育,提供了有 益的借鉴。孔子还提出了诸多的学习方法,至今还在被我们运 用。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鼓励学以致用和重复 记忆;如“多问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忧”,提倡学习上的一 种怀疑精神;如“欲速则不达”,倡导学习上的循序渐进等。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语段赏析
语段一: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赏析 人的原始天性差不多都一样,环境和教育对人成长十分 重要,孟母按照孔子的话去做,成就了亚圣,我们也要按照孔 子的话,居善地,选良师,择良友,使自己和后代都成为对社 会有用的人。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语段二:子曰:“有教无类。” 赏析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 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语段三: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赏析 “文”,包括知识、文章;“行”,不是指普通的操行, 而是指一生事业的成果;“忠”,不是忠于某一个人,而是指 对国家、社会、父母、朋友;“信”,就是有信义。孔子的 “四教”表明,中国传统教育的宗旨是着眼于人的全面进步, 强调要学习文化知识,但更注重德行。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话题链接——太和元气 教化万民
1.教材赏悟
“诲人不倦”,是孔子一生坚持的施教态度,也为后世的教育 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施教的准则。他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生涯时说: “说我圣,说我仁,我都不敢当。我只是永不自满地学习,不知疲 倦地教诲子弟而已。”虽然孔子有着与学生们平等研究的学习 气氛,作为老师,孔子又是严格的,一丝不苟的。尤其是关系 着仁德、礼乐等大问题的时候,孔子绝不迁就。教学方法灵活 多样,并有诸多的创新,也为后世以至当代的教育,提供了有 益的借鉴。孔子还提出了诸多的学习方法,至今还在被我们运 用。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鼓励学以致用和重复 记忆;如“多问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忧”,提倡学习上的一 种怀疑精神;如“欲速则不达”,倡导学习上的循序渐进等。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语段赏析
语段一: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赏析 人的原始天性差不多都一样,环境和教育对人成长十分 重要,孟母按照孔子的话去做,成就了亚圣,我们也要按照孔 子的话,居善地,选良师,择良友,使自己和后代都成为对社 会有用的人。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语段二:子曰:“有教无类。” 赏析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 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语段三: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赏析 “文”,包括知识、文章;“行”,不是指普通的操行, 而是指一生事业的成果;“忠”,不是忠于某一个人,而是指 对国家、社会、父母、朋友;“信”,就是有信义。孔子的 “四教”表明,中国传统教育的宗旨是着眼于人的全面进步, 强调要学习文化知识,但更注重德行。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高中语文《诲人不倦》课件语文版(论语选读)
5.对孔子的“述而不作”,你怎么看? 提示:观点一: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
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对古 代的东西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 新和发展。
观点二:阐述了孔子性格中好古的一面,谦 逊地指出自己对古代文化的贡献是“述而 不作”。正因为“述”使他成为中国文经 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
解析:A.句式杂糅;B.缺主语;C.搭配不当。 答案:D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 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 如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 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
近日获悉,去年国庆期间,新版1.6万套《辞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奇迹再次出现:到2010 年1月底已突破7万套大关,4个月的销量超 过1999年面世的《辞海》十年销量的两倍。 其销售量已经超过一家中型出版社一年的 销售量。
答案示例:新版《辞海》四个月销量突破7万 套。(或:新版《辞海》四个月销量超过 1999年版十年销量的两倍)
(3)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使( 动,促使……上前;使动,使……退缩
)
5.特殊句式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1) ) (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 (2) ) (3)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3) ) (4)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4)都是宾语前置 )
3.试评价孔子的教育内容。 提示: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
学生。当然,这仅是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并不包括全部内容。孔子注意历代典籍的 学习,但仅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重视 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从《论语》书中,我 们可以看到孔子经常带领他的学生周游列 国,一方面向各国君主进行游说,一方面 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但书本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诲人不倦()PPT教学课件
之
未来的事。动作名
过去的事;动作名
什么;说。宾语前置句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
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绘画的事在素地之后。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
”子曰:“闻斯行之。”
不复也。” 同汝 再
较好
同…比较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 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
与女,弗如也。” 大概;这;宾语前置的标志;说;同欤
赞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 知十,赐 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 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 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不论出生贵贱
• 少数贵族子弟:
• 司马牛、南宫敬叔
• 商人子弟:
• 子贡
• 大多数平民:
• 颜回、曾参、子路等
• 家无立锥之地:仲弓
• 出狱犯人:公冶长
• 盗贼:颜涿聚 2020/12/12
7
• 不限地域:鲁、齐、宋、晋、楚、秦等
• 不分智愚 • 接受能力强的:颜回、子贡 • 智力比较差的:曾参、高柴
《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
7-8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 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也。”
「注释」
(1)愤:苦思冥想而 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2)悱:音fěi,想说 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3)隅:角落。 (4)复:再次教育。
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2),赐也闻一以 知二(3)。”子曰:“弗如也。吾与(4)女弗如 也。” 「注释」 [评析]
7-25子以四教:文(1)、行(2)、忠 (3)、信(4)。
「注释」 (1)文:文献、古 籍等。 (2)行:指德行, 也指社会实践方面 的内容。 (3)忠:尽己之谓 忠,对人尽心竭力 的意思。 (4)信:以实之谓 信。诚实的意思。
【读解】皇疏:“李充 曰:其典籍辞义谓之文。 孝悌恭睦谓之行。为人 臣则忠。与朋友交则信。 此四者教之所先也。故 以文发其蒙,行以积其 德,忠以立其节,信以 全其终也。”
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 兮’。(1)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2)。”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3),始可 与言诗已矣。” 「注释」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 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 硕人》篇。倩,音qiàn,笑得好 看。兮,语助词。盼:眼睛黑白分明。 绚,有文采。 (2)绘事后素:绘,画。素, 白底。 (3)起予者商也:起,启发。 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 【读解】 • 从孔子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富有如冉有、子贡, 贫穷如颜 渊,贵族子弟如孟懿子,卑贱出身如仲弓, 勤奋刻苦的如颜渊,懒 惰贪睡如宰予,都成了孔门的 弟子,并无贵贱亲疏的区别。 孔子的弟子的出身确实很“杂”。七十二贤人中, 属于贵族出身的只有四人,平民子弟居多,甚至连颜涿 聚这样的“梁父之大盗”(《吕氏春秋· 尊师》)也列 入其中。所以南郭惠子曾问子贡:“夫子之门,何其杂 也?”子贡回答说:“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 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括(用以矫正斜曲的器具)之侧多 枉木,是以杂也。”孔子就是这样诚诚恳恳教育前来求 学的人。 孔子不愧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诲人不倦 (共36张PPT)
孔子把“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三项基本条件, 并把通过教育取得民心的作用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贰
“诲”何?
“诲”何人?——教育对象
3子曰:“有教无类。” (15.39)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 无诲焉。”
“类”的含义:一是指“族类 ”,即指民族的类别,有破除 民族界限的意思。二是指“等 类”,即奴隶主贵族森严的等 级。 [评析]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 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它是 孔子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 有人认为,在孔子的教育思想 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 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
“诲”何事?——教育内容
“子亦有异闻乎?”
2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 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 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
学1 诗
以
言
问一 得四
3无 所
偏
4
私
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思索
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人类
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的二千五百多年里,其变化之小是令
人惊奇的。”
人人都有接受教育,
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他的教育普及的思想, 与今天所说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推行义务教 育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笨,都可以接 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 那些在智力或品行方面有缺陷的学生)也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不 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 天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
贰
“诲”何?
“诲”何人?——教育对象
3子曰:“有教无类。” (15.39)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 无诲焉。”
“类”的含义:一是指“族类 ”,即指民族的类别,有破除 民族界限的意思。二是指“等 类”,即奴隶主贵族森严的等 级。 [评析]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 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它是 孔子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 有人认为,在孔子的教育思想 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 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
“诲”何事?——教育内容
“子亦有异闻乎?”
2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 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 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
学1 诗
以
言
问一 得四
3无 所
偏
4
私
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思索
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人类
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的二千五百多年里,其变化之小是令
人惊奇的。”
人人都有接受教育,
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他的教育普及的思想, 与今天所说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推行义务教 育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笨,都可以接 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 那些在智力或品行方面有缺陷的学生)也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不 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 天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
【高中语文】诲人不倦ppt精品课件1
未若贫而乐:不如 如切[用刀切断]如磋[用锉锉平]!如琢[用刀雕刻] 如磨[用物磨光] 其斯之谓与: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 告诸往而知来者动词活用为名词,过去的事/未知 的事 起予者商也 :启发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使动用法 “使……进”/“使……退”。兼人:好勇过人 述而不作:创造 信而好古: 相信 窃比于我老彭 :私自、私下 然后乐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得到整理]
而 鲤趋而过庭 :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 鲤退而学诗 :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述而不作:却,表转折的连词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表并列关系,可译 为“并且” 且而与其人从辟人之士也:通“尔”,你 今之从政者殆而:句末语气词
重点字词:
性相近也:指人的性情、本性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上等的智者/下等的愚人,形容 词作名词 有教无类 :类别 尝独立:曾经/独自站立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疏远,这里指不亲近、不偏爱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方位 女与回也孰愈:较好,胜过 赐也何敢望回:比较 吾与女:同意,赞同 贫而无谄[chǎn ] :巴结、奉承 富而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 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 何加焉?”曰:“教之。” [拓展] 3.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译文:孔子说:“善人教练老百姓用上七年的时间,也 就可以叫他们去当兵打仗了。” 4.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译文:孔子说:“如果不先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这 就叫抛弃他们。”
《论语》选读之
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ppt课件
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
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
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
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 钱穆《论语新解》
• 吾与女弗如也:此与字有两解。一谓我与汝均不如。 一谓我赞许汝能自谓弗如。此当从前解。孔子既深喜 颜渊之贤,又喜子贡能自知弗如,故曰:「我与汝俱 不如」,盖亦以慰子贡。或曰:孔子无常师,好古敏 求,集其大成,可谓艰矣。颜渊得之于孔子,不俟旁 求。又其天姿高,过此以往,殆不可测。孔子自言不 如,乃要其将来。此弥见圣人之谦意。 此章不仅见孔门之多贤,亦见孔子之胸襟,与其 当时心情之欢悦。两千五百年前一大教育家之气象, 与夫其师弟子间一片融和快乐之精神,尽在目前矣。 又按:世视子贡贤于仲尼,而子贡自谓不如颜渊。 孔子亦自谓不如颜渊。然在颜子自视,或将谓不如子 贡。
7-34子曰:“若圣与仁①,则吾岂敢②!抑 为之不厌③,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④。”公西华曰⑤:“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⑥。”
【注释】
①若:如果说,至于,连词。
②岂敢:怎么敢,哪能敢。
③抑:只是,表示转折的连词。 ④云尔已矣:如此罢了,复合语 气词。
⑤公西华:即公西赤。
⑥正唯:正是,正因为。
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①:“子亦有异闻乎②?”对曰:“未 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③。曰:‘学《诗》乎?’对曰: ‘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④。’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 也。’‘不学礼,无以立⑤。’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⑥。”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 【远注其释子】也⑦。”
的匾额,这 来源大概也就起于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
育了吧。
而我们看到,孔子对于儿子学《诗》学礼的要 求,的确也不 是什么与众不同的教育。在《泰伯》 篇中,孔子就曾经说过:“兴 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在《阳货》篇中,孔子又要求学生 们说:
《论语》-《诲人不倦》课件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他的学生来 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五花八门,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 (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 数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 地的“贱人”仲弓;出狱的犯人公冶长,做过盗贼的颜 涿zhuō聚。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 鲁国,还有齐、宋、晋、楚、秦等国。从民族看大多数 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诚如斯言:“
[疑惑]
[退缩]
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
[使动用法“使……进”,指鼓励他大胆干]
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好勇过人] [使动用法“使……退”,指给他一些约束]
17.19:教育态度(教师素养)、教学方法和原则
[弟子的自称]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
1.15:教育态度(教师素养)
教育者的素养: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逐步完善,德高为师。
为人、处世、做学问跟打磨玉器一样,需 要逐步去完善,不是某一个方面做好了就 算完美——逐步完善自我。
17.19:教育态度(教师素养)、教学方法和原则
[弟子的自称]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
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授受教育的权利掌握在 少数贵族的手中。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孔子虽然主张人人都有 受教育的权利,但他所说的“人”不包括占人 类一半的妇女。“唯小人与女子不可教也”, 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女性。我们不能 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具有男女平等的现代意 识,但孔子把妇女排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 他“有教无类”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
(二)教育对象 15.39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1)无论出身的贵贱,都能接受教育。 (2)无论品行的善恶,都能进行教育。
十一 诲人不倦 课件-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 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各不 相同,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如南宫敬叔、 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是 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 立锥之地的“贱人”仲弓,出狱的犯人公治 长,做过盗贼的颜涿聚。孔子是鲁国人,从 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鲁国,还有齐、 宋、晋、楚、秦等国。从民族看,大多数是 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
正:得到厘正 然后乐正(被动句) 所:地方
教育者的素养——重视乐
教育者的素养
(7.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若:像 抑:不过 厌:厌烦 诲:教诲 倦:懈怠 唯:是 不能学:学不到
教育者的素养—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
教育的原则
(17.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 “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 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小子:指学生 小子何述焉(宾前句)天何言哉(宾前句)
教育的原则——学生主体、自主学习、重身教
教育者的素养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窃比于我老彭。”
窃:私下 比:比作 于:把 窃比于我老彭(状后句)
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教育是 “有类”的,授受教育的权利掌握在少数贵 族的手中。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局限,提高了私人讲学的地 位,受教育的范围有所放宽,反映了当时文 化下移的现实。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孔子虽然主张人人 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他所说的“人”不包 括占人类一半的妇女。“唯女子与小人不可 教也”,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女性。 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具有男女平 等的现代意识,但孔子把女性排斥在教育对 象之外,则是他“有教无类”原则的一个极 大的缺陷。
十一、诲人不倦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
因是根据;材这里指学生;施是实施;教是 教育。合起来就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 相应的教育。使学生各得其所,迅速发展。
教师的素养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的诲人不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与技艺。 孔子认为诲人不倦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孔子认为,教师最基本的态度是教导学生时要耐心、敬业。
关于这个“类”,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一种是无论出身的贵贱等级,都能接受教育; 一种是无论品行的善恶智愚、态度年龄 ,都能进行教育。 一种是无论民族、种族、氏族,都能进行教育。
孔子把妇女排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他“有教无类” 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
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
2 .讨论式教学法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8)
子夏在联想中举一反三
孔子与弟子在讨论中教学相长
3.激励式教学法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 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学生的知识、智能、学习
态度都各不相同。如颜回、子贡的接受力较强,像高柴、曾参的智 力却比较差。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都成为高才生。在学习态度上, 颜回好学,宰予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生。他们的年龄也不受限制, 有的比孔子小几岁,也有的比孔子小近五十岁。孔子并不歧视品行 上有缺陷的人,照样收他们为弟子,他们后为也都成为孔子门下的 优秀学生。
既然如此,我们又说这么多干什么呢? 天何言哉?圣人何言哉?
教师的素养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的诲人不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与技艺。 孔子认为诲人不倦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孔子认为,教师最基本的态度是教导学生时要耐心、敬业。
关于这个“类”,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一种是无论出身的贵贱等级,都能接受教育; 一种是无论品行的善恶智愚、态度年龄 ,都能进行教育。 一种是无论民族、种族、氏族,都能进行教育。
孔子把妇女排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他“有教无类” 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
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
2 .讨论式教学法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8)
子夏在联想中举一反三
孔子与弟子在讨论中教学相长
3.激励式教学法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 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学生的知识、智能、学习
态度都各不相同。如颜回、子贡的接受力较强,像高柴、曾参的智 力却比较差。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都成为高才生。在学习态度上, 颜回好学,宰予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生。他们的年龄也不受限制, 有的比孔子小几岁,也有的比孔子小近五十岁。孔子并不歧视品行 上有缺陷的人,照样收他们为弟子,他们后为也都成为孔子门下的 优秀学生。
既然如此,我们又说这么多干什么呢? 天何言哉?圣人何言哉?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共32张PPT)
思考:
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 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义务教育) ✓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那些在智力或品行方面有缺陷的学生 ✓ 对全体国民实行广泛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④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1)文:文献、古籍等。 (2)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 (3)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 (4)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 先富后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孔子 重视人民,主张富民,但他又认为民富了,更要注意使人民受教育以 提高素质。但他并不认为只有富裕以后才能进行教育,而是始终把教 育作为立国之本,放在治国的首位。
✓ 孔子把“民食、民兵、民信”作为立国的三项基本条件,并把通过教 育取得民心的作用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⑥
连词,如果说,至于 表示转折的连词,只是 做
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子曰:“有教无类。”
教育对象
✓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实行“有教有类”,即教育仅限于贵族阶 层,由贵族垄断。孔子却向这种贵族垄断教育发起挑战,提出了“有 教无类”。“有教无类”即“教无类”,亦即主张人人有受教育权, 不分贵贱、贤愚、贫富、地域,都可以入学。他说:“自行束脩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是说,只要是来拜我为师的人,我从来没有 不教他的。这是对“有教无类”最好的注释。
✓ 但 “上知”与“下愚”的人却是无法改变的。因为“上知”就是“生而知 之者,是天才,生来就有某种天赋才能,而不是靠后天教养才取得的。而 “下愚”则是“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的人。即便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 困难了都还不愿意学习,这样的“下愚”,你有什么办法去改变他呢?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