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易引发癫痫

合集下载

小儿高热惊厥病例讨论__概述及范文模板

小儿高热惊厥病例讨论__概述及范文模板

小儿高热惊厥病例讨论概述及范文模板1. 引言:1.1 概述: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儿童在发热时突然出现抽搐的一种常见病症。

它是0-6岁儿童中最常见的发作性疾病之一,通常在体温升高过程中或迅速下降时发生。

这种疾病在临床上非常普遍,给家长带来了极大的焦虑和担忧。

1.2 文章结构:本文章将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正文、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

引言部分将提供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概述,并解释文章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概述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探讨其可能的原因、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

同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加深我们对该疾病的理解,并提供有价值且可行的诊断与治疗建议。

希望能够为医务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关小儿高热惊厥的全面指导,以减少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2. 正文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发病,其特点是高热伴随着全身抽搐。

该病常见于1个月到6岁的儿童,尤其在3个月到5岁之间更容易发生。

在临床上,小儿高热惊厥通常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两种。

简单型小儿高热惊厥是指持续时间较短(少于15分钟),仅限于全身性肌阵挛样抽动,并未出现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

而复杂型小儿高热惊厥则指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5分钟),甚至多次重复发作,并且可能伴随着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如偏盲、偏瘫等。

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热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状态下出现异常放电所致。

发生高热惊厥的主要诱因包括感染、脑部结构异常、代谢性异常等。

其中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

此外,家族史也可以作为一个高热惊厥的诱因,因为有一定遗传倾向。

在临床表现方面,小儿高热惊厥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孩子会出现全身肌肉紧张、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

对于复杂型高热惊厥,由于其发作时间较长和伴随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的特点,容易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相混淆,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

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处理包括急救和治疗两个方面。

在急救环节中,首先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将其放置在宽敞平坦、无尖锐物品的地方,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小儿癫痫病的预防及护理

小儿癫痫病的预防及护理

小儿癫痫病的预防及护理作者:屈德涛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0年第03期小儿癫痫是因诸多原因所造成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为一种短暂性、阵发性的脑功能紊乱。

脑内异常放电位置不同,所表现出的临床特征也有明显不同。

其发作范围包括全身性与局限性这两种形式,也可能存在运动抽搐及意识障碍等方面的状况。

在临床上,小儿癫痫为一种常见症状,通常患病时间较早,所以对于癫痫病的预防来说,务必要自小开始预防。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小儿癫痫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小儿癫痫的病因癫痫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隐源性、特发性以及症状性这三种类型。

其中特发性的主要病因目前还未完全明确。

现阶段普遍认为该种癫痫疾病和遗传因素存在关联,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极易在人脑内产生异常放电。

患儿发作时脑神经兴奋阈值快速下降,易感性快速提高,在此情况下若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则较易产生癫痫疾病。

据调查显示,家族中若存在特发性癫痫病史,那么与其存在亲属关系的儿童更易患癫痫疾病。

症状性癫痫疾病为脑部病变所引发的后果,患儿脑部存在有占位性或者器质性病变。

具体原因包含以下几种。

(1)脑部病变,如脑积水、神经管发育障碍、灰质异位,以及染色体病等,容易引发脑发育障碍。

(2)因缺氧性脑损伤所造成的病症,主要包括惊厥性脑损伤、心脏及肺部疾病。

(3)水电解质失衡、肝肾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也会诱发脑部病变。

另外,金属及中毒药物等也会造成患儿产生癫痫状态。

隐源性癫痫病主要指的是未能明确病因,但怀疑其为癫痫病症发作的一些患者,临床上将其称为隐源性癫痫病患者。

小儿癫痫病的预防预防小儿癫痫疾病,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

以特发性癫痫病来说,由于其病因目前还未能全然明确,需要继续探索与分析该疾病的预防方式。

但对于症状性癫痫病,需要关注以下注意事项,才能够有效预防疾病。

其一,在产前需重视产妇保健,防止孕产妇出现感染症状;且需强化孕产妇营养摄入,让胎儿尽量不要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

其二,在围产期全面保护好新生儿,防止其受到感染、缺氧以及产伤等诸多方面的伤害。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及出院指导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及出院指导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及出院指导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与出院指导进行全面分析;方法自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高热惊厥病人中任意抽取92人进行分析,应用急救护理并给予出院指导;结果护理效果较为突出;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病症治疗过程中引入急救护理与出院指导可以收到突出的护理效果。

标签: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出院指导高热惊厥具有较多的发病人数,而且约有一半的幼儿会出现复发情况。

此类病症发病时间较快,一旦治疗与护理拖延,小儿惊厥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病儿脑组织受到损伤,不利于幼儿脑组织发育[1]。

所以在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病症时应用急救护理与出院指导等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小儿病情,收到突出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自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高热惊厥病人中任意抽取92人进行分析,经有关科室认真审核,全部参与研究病儿均属于高热惊厥疾病。

小儿年龄处于半年至8岁之间,51名男性,41名女性。

病人的基本材料没有发现异常情况,表明此研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1.2方法针对全体患儿应用急救护理方法,主要内容有:第一,马上解决惊厥问题,小儿出现惊厥的时间过长,则会伤害其脑组织。

所以立即为患儿提供氧气、退烧、抗惊厥等治疗方法。

39人应用了灌肠措施,使用10%的水合氯醛进行治疗,控制在0.5毫升每千克,这种方法易于操作,不需较长治疗时间,而且不会出现任何风险,但只能控制较短的时间。

17人采取了肌肉注射的方法,为其提供苯巴比妥钠药物,控制在8毫克每千克范围内,此药物短时间内效果不明显,可以解决病人的发烧问题,药物持续时间较长,在解决惊厥问题时应用较多。

8人结合上述二种措施后给予肌肉注射地西泮药物,控制在0.08毫克每千克范围内,此类药物短时间即见效。

第二,解决发烧问题。

在解决惊厥问题后为病人立即控制体温,(1)制作冰袋,将冰块压碎放入盆中,加入少量水,使冰块圆滑,装入冰袋,将冰袋敷于小儿头部,每间隔10分钟换一次。

0~3岁儿童发生高热惊厥的典型案例

0~3岁儿童发生高热惊厥的典型案例

儿童高热惊厥是指儿童在发热的同时出现神经紧张系统异常反应的一种临床现象。

该现象通常发生在6个月到6岁之间的儿童,其中以1岁到3岁最为多见。

高热惊厥会给患儿及家人带来很大的恐慌和焦虑,因此了解高热惊厥的典型案例对于家长和护理人员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个经典的0~3岁儿童发生高热惊厥的典型案例。

1. 患儿基本信息患儿为2岁男童,平时体格健壮,生活习惯良好,家庭成员均无遗传性癫痫病史。

2. 发病经过患儿前一天晚上开始发烧,体温一度达到39.5°C,家长给予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均无效。

第二天凌晨3点,患儿突然抽搐,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不止,抽搐持续约5分钟后自行停止,患儿失去知觉,呼吸急促,皮肤出现苍白、紫绀,情况十分危急。

3. 紧急处理家人立即拨打急救通联方式,急救人员到达后首先稳定患儿呼吸循环,给予氧气通气,并同时输注抗惊厥药物。

在急救人员的抢救下,患儿逐渐苏醒,情况得到了控制。

随后被迅速转至医院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和观察。

4. 医院诊断和治疗经医院检查,患儿诊断为高热惊厥,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及EEG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在住院观察期间,给予患儿抗病毒和抗生素等治疗,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经过数天的观察治疗后,患儿病情稳定,可以出院。

5. 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医生在患儿出院时向家长进行了详细的健康宣教,强调了预防高热惊厥的重要性,建议家长在患儿发热时及时进行温和的降温处理,同时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及其他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热能刺激导致高热惊厥的再次发生。

以上便是一个典型的0~3岁儿童发生高热惊厥的案例。

通过这个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深刻了解高热惊厥的发病特点、紧急处理和医院治疗过程,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希望广大家长和护理人员能够加强对儿童高热惊厥的认识,提高危急时刻的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地保护孩子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扩写上面的内容,重点介绍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以及对于家长和护理人员在面对高热惊厥时的处理建议。

孩子为什么会得小儿癫痫_

孩子为什么会得小儿癫痫_

孩子为什么会得小儿癫痫?会理县中医医院 615100癫痫又名“羊癫疯”,其是一种神经系统综合征,多发于小儿时期,具有病情发作反复、病因复杂等特点,患病后患儿往往会出现情感、感觉和意识等方面短暂异常,或者是出现肌肉抽搐情况。

由于引发小儿癫痫病症发生的原因较多,所以为保证小儿健康成长,宝妈宝爸需清楚了解病症发生原因。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得小儿癫痫?现做介绍如下。

孩子得小儿癫痫的原因(1)既往热性惊厥癫痫与高热惊厥属于两个独立的概念,然而针对癫痫病症的发作,高热惊厥是一个危险因素存在。

相比普通小儿,若小儿伴有高热惊厥症状,那么其出现癫痫症状的发生率较高,而且,部分高热惊厥能够转变呈颞叶癫痫,所以,重点预防高热惊厥症状非常重要,能使高热情况发生有效降低。

在小儿出现发热症状时予以抗癫痫药物服用,防止日后出现不可逆脑受损情况,或者发生癫痫情况。

(2)药物刺激部分药物能强烈刺激小儿的大脑,因此在用药时,尤其是婴幼儿服药时,宝妈宝爸应对药物的副作用加以注意,了解小儿服药后是否能给小儿带来刺激性,从而能有效防止药物刺激所致的癫痫。

(3)声音刺激小儿癫痫病症的发生和强烈的声音刺激有直接关系,比如一些嗓音过于强烈则会严重刺激人体,让人出现不得安宁、心里烦躁等症状。

尤其是在人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容易导致神经系统兴奋过度,进而导致癫痫病症发生。

(4)遗传因素癫痫属于遗传病,遗传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即单基因遗传与多基因遗传,然而无论使任何类型的遗传均可能使下一代发生癫痫症状,因此当小儿癫痫症状的发生可能和遗传因素相关。

(5)神经系统病症癫痫属于一种慢性脑补病症,其疾病的发生主要因多种原因所致,属于脑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一种病症。

若小儿出现脑炎和神经发育迟缓、中毒颅脑外伤和脑瘫等症状,均可能导致小孩的显现。

(6)产伤就婴幼儿、新生儿而言,产时和产前的颅脑受损均是诱发癫痫病症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

其原因是分娩时由于胎儿过大影响,头部被挤压,或者受产道压迫,颅内出血、盆骨狭窄和颅脑感染等,均是诱发小儿癫痫病症发生。

癫痫和高热惊厥有什么区别

癫痫和高热惊厥有什么区别

癫痫和高热惊厥有什么区别相信广大家长对小儿高热惊厥并不陌生,此病可以说是儿童比较多发的一种疾病,高热惊厥通常在6个月- 6岁之间的儿童中常发生,小于6个月的小儿一般产生高热惊厥的几率较小。

根据相关资料得知,大约有百分之三的儿童在6个月到5岁之间会有一次发作,其发作期间的体温一般在39度以上,一般家长无法觉察到,则会在孩子发生抽风后去往医院检查才发现有高热。

有些人觉得高热惊厥的症状与癫痫较为类似,就误认为是癫痫,其实不然,高热惊厥并不是癫痫,据相关研究表明,大约有百分之五的患儿具有发展为癫痫的可能。

那么本次就和大家在下文中了解下关于癫痫和高热惊厥有哪些区别。

一、什么是高热惊厥高热惊厥通常在6个月- 6岁之间儿童中发生。

需要排除首次发热或体温快速升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任何导致惊厥的原因。

发生率约为 2% 至 6%。

此病是小儿最为多见的惊厥性疾病,儿童期发病率较高。

二、高热惊厥的症状有哪些?当孩子出现热性惊厥时,其会突然出现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可表现为全身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

这时候,孩子会出现眼睛发直等情况。

有些孩子可能会在眼睛上翻时立即失去意识。

这种疾病发病较急,会对耳朵造成更大的伤害。

三、什么是癫痫?有些人认为癫痫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其实癫痫的发病也趋于年轻化。

当你看到一个5-6岁的小孩子肌肉抽筋,全身僵硬等症状,心里会不会有一种莫名的伤感?癫痫症俗称羊癫风或羊角风。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神经元的阵发性异常放电而引起的阵发性运动、感觉、意识、感觉、意识和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疾病。

四、癫痫有哪些症状?癫痫会导致神经系统异常。

当孩子癫痫产生时,则会产生肌肉痉挛和身体僵硬等症状。

长时间反复发作对孩子的发育是非常有害的。

会给他们的成长和大脑发育带来严重的后果,需要给予有效的治疗。

癫痫是由于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

在相关研究中得知,小儿癫痫的症状与癫痫病灶的位置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其症状会随着年龄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小儿高热惊厥与癫痫临床鉴别诊断

小儿高热惊厥与癫痫临床鉴别诊断

小儿高热惊厥与癫痫的临床鉴别诊断【摘要】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和癫痫的区别与关系进行观察,以鉴别两种病症。

方法:对本院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与80癫痫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做统计学的分析。

结果:80例癫痫患儿中76例出现脑电图的异常,占95%;高热惊厥100例患儿中有7例转为癫痫,其中5例为39度以下的高热惊厥。

结论:脑电图的异常是区分小儿高热惊厥与癫痫的最主要方法;小儿高热惊厥可转变为癫痫,尤以中低热的惊厥常见。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癫痫;鉴别小儿高热惊厥(fc)系指发病年龄在6个月~5岁,多由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发作多在体温骤升至38.5℃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的疾病。

fc又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复杂型起病年龄在6个月以内或6岁以上,低热时出现惊厥,发作呈局部性,惊厥时间15min以上,24h内有重复发作,发作后有暂时性麻痹等神经系统异常(此定义儿科学诊断标准)。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疾病,在众多疾病中有发病率高的特点,尤在小儿惊厥中占约50%的比重,约3~4%小儿有高热惊厥史,但多数患儿呈良性经过,不影响其生长、发育,只有少部分造成了缺氧性脑损伤等不良后果。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慢性疾病,也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小儿癫痫的患病率大约为3‰~6‰,对患儿的危害大。

由于小儿高热惊厥与癫痫有症状上的相似性,且小儿高热惊厥在一定程度上可转为癫痫,故常常难于区别诊断,本院对180例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和诊断,先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80例患儿均为本院的住院病人,其中男87例,女93例,无明显差异。

6个月到一岁53例,一岁到三岁78例,三岁到五岁36,五岁以上13例,高热惊厥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抽搐的临床症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颅内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或代谢性疾病(低钙血症等),体温在37.9~40.9度,以39度以上为多,占62%,其中单纯型62例,复杂型38例。

儿童惊厥及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急诊处理

儿童惊厥及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急诊处理

儿童惊厥及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急诊处理姜玉武惊厥(convulsion)与惊厥性癫病(epilepsy)持续状态是临床经常遇到的一种急诊情况。

每个儿科医生都应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概念和掌握正确的规范化处理流程,从而能够更好的处理这种急重症。

为此,本文拟从惊厥及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的急诊处理诸方面结合文献和临床实践所见进行剖析,供儿科同仁参考。

一、惊厥及惊厥性癫病持续状态的相关概念惊厥是指一种症状,表现为躯体和(或)肢体的强直及(或)抽搐(即发作含有运动成分),既可以是癫癎的一种表现,也可以是非癫癎的一些其他急性病的症状表现,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代谢紊乱等。

癲病是一种疾病,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一种慢性脑功能障碍,使得脑神经元易于出现过度同步放电,引起非诱发的、不可预期的反复发作 (seizure),常伴有慢性脑功能障碍的其他表现,如各种精神行为问题、认知障碍等。

癫痴发作(epileptic seizure)是指由于脑内大量神经元异常的过度同步化放电所导致的临床发作,既可以是惊厥性的(convulsive ),也可以是非惊厥性的 (non-convulsive)[1-2]。

急性疾病可能通过导致急性脑功能障碍而引起癫癎发作(急性症状性的),但是并不一定都遗留慢性脑功能障碍,因而也就不一定导致癫癎这样一种慢性病。

由于我们临床上习惯于将惊厥性癫病发作称作惊厥,所以换句话说,并不是急性期出现频繁惊厥或者急性期伴有癲癎样放电的患儿将来一定都会出现继发性(症状性)癲病。

如果给一个急性期惊厥患儿过早诊断为继发性癫癎,不仅造成抗癫癎药不必要的长期使用,而且还会给患儿及其家长带来心理和社会行为的长期影响。

因此,对于急性重症时期出现惊厥的患儿应该在小儿神经或癫痢专业医生处进行一定时间的随访评估,以确定是否发生继发性癫痢,即是否需要按照癫_进行长期的抗癫癎药治疗。

癫病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licus,SE)是指持续频繁的癲癎发作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癫癎状态,传统的定义包括一次癫癎发作持续30 min以上或连续发作、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3]。

小儿高热惊厥如何救护

小儿高热惊厥如何救护

小儿高热惊厥如何救护一、前言小儿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急症。

发病年龄为3个月至5岁,体温在38.0℃以上突然出现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和代谢性疾病,称为高热惊厥。

18-22月为发病高峰期。

对于婴幼儿来说,在大脑发育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现的,目前高热惊厥主要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

由高热惊厥发生癫痫者为2~10%,单纯型高热惊厥一般不会使患儿出现损伤,那么应该如何做好小儿惊厥患儿的救护工作呢?二、如何做好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当前小儿高热惊厥经常出现,应及时救治减少出现的多发伤害。

对于患儿来说,均给予急救治疗。

首先保持小儿呼吸道通畅和物理降温,同时可以一下急救治疗方法,如针刺法和穴位按压法。

通过按压患儿的人中,从而进行刺激性活动达到止惊厥目的,同时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退热。

如果惊厥持续>5分钟用地西泮、苯巴比妥钠注静脉缓慢推注,通过给患儿止惊,并能迅速改善组织缺氧,避免颅内损伤。

同时给患儿低流量吸氧。

在做好准备工作后进行针对性急救护理,在此之后进行相关综合护理方式的应用,第一,进行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高热护理。

通过遵医嘱采用药物降温的形式,如果患者体温大于39度,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用冰袋冷敷和湿毛巾冰敷腋下、腹股沟等多个部位从而进行患儿的退热。

在辩护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相关体温变化的观察。

如果小儿惊厥高热患儿其体温降至正常体温,可以停止冰敷。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体外降温的方式,通过给予温水擦拭,并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血管丰富部位进行擦拭,例如腋下、颈部等。

对于温水浴一般温度在32到36之度间为宜,通过多擦拭皮肤,从而降低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体温。

如果采用上述降温方式,均无显著效果,给予退热剂的应用其方式为口服,除此之外必要时还可以采用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的方式预防脑水肿。

第二,惊厥发作处理。

在小儿惊厥发作时,应通过进行呼吸道通畅的保持,通过将患儿的头偏到另一侧,对其口腔及鼻腔的分泌物进行有效处理,在患儿的上下磨牙之间放置相关物品放置,例如压舌板,避免由于惊厥发作咬伤自己。

幼儿高热惊厥如何预防和紧急处理

幼儿高热惊厥如何预防和紧急处理

幼儿高热惊厥如何预防和紧急处理高热惊厥多发于6个月至4岁之间的孩子,发病率约30%-50%。

6个月以下或6岁以上很少发生,由于婴幼儿正处在旺盛的生长发育阶段,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很不完善,大脑皮层控制能力较差,抑制过程薄弱,兴奋过程占相对优势,兴奋易于扩散,而发热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因此,发热、尤其高热时,小儿容易出现抽风。

发热时,一般体温在38℃-39℃之间。

当体温超过39℃时,患儿会出现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幻觉甚至手足抽搐等现象,重者表现为全身强直,眼球突然上翻,牙关紧闭,神志不清。

高热惊厥的复发率很高,文献记载为15%-70%不等。

初次发作的年龄越小,复发的可能性越大,且女孩较男孩更易复发。

随着发病时间的推移,复发会逐渐减少,初次发作后两年半内应特别注意预防复发。

反复发作的高热惊厥可造成脑的损害和智力减退,发作次数愈多,脑损害愈大。

如果高热惊厥控制不好容易转变为癫痫,所以一定要积极预防和治疗高热惊厥。

什么是高热惊厥?高热惊厥是指除颅内感染及其他原有的神经系统疾病外,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超过℃时的突发性惊厥,5岁以下宝宝发病率为2%~5%。

其中6个月~3岁的宝宝发病率最高,男孩多于女孩,惊厥也多发生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开始后的12小时内,一般短暂发作为数10秒之内,严重的也可达10~30分钟以上。

发作后很快清醒,一次高热过程中,只出现一次惊厥。

温馨提示:并不仅仅高热会引发惊厥,也有一类为无热惊厥,常发生在一些非感染疾病,如颅内出血、脑水肿、癫痫、脑发育不全、脑积水、小头畸形,以及营养障碍、代谢紊乱(如低钙惊厥)、低血糖症、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及某些农药中毒等等。

高热惊厥什么样?高热惊厥发作时样子有点吓人。

宝宝通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呼叫宝宝也没有反应,头向后仰或歪向一侧,双眼往上翻或斜向一侧或频繁地眨眼,脸色、嘴唇颜色苍白或发乌,牙关紧咬,口吐白沫(如果咬伤舌头时会吐血沫),四肢僵硬或有节律地抽动,还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

小孩高热抽搐怎么办?这些方法来应对!

小孩高热抽搐怎么办?这些方法来应对!

小孩高热抽搐怎么办?这些方法来应对!如果小孩子长时间出现高热,很容易出现抽搐的情况,这是因为孩子的身体各项功能比较弱,抵抗高热的能力不强,所以身体机能会采取抽搐这种方式来应对,这时候父母们会非常担心,但一定不能慌乱,生活中有很多给孩子降温的妙招,下面教给大家。

★第一、小孩发烧抽搐怎么办孩子发烧后出现抽筋,在医学上称为“高热惊厥”。

这主要由于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如大脑皮质的抑制功能差,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如高热等),兴奋容易扩散而引起抽搐。

有些父母认为,高热抽搐会把宝宝的大脑烧坏,一旦发生抽搐就惊慌失措,用力地猛掐宝宝的人中、涌泉等穴位,常常弄伤宝宝稚嫩的肌肤。

其实,一次高热抽搐对孩子无大的影响,也不会伤及大脑留下后遗症,父母不必太过于慌张。

但若是反复发作,抽搐时间长,则会使大脑受到伤害。

抽搐发生时,宝宝神志不清,这时如果宝宝嘴里的呕吐物吸入气管,就会引起窒息的危险。

因此,需要父母镇静、及时地处理孩子口腔里的呕吐物。

★第二、降温1、抽搐时不能给孩子口服退热药。

2、解开衣领,松开衣服给小儿散热;如果小儿发烧汗较多,可给孩子换干净的衣服。

3、将凉水毛巾或冰袋敷在孩子额头,再用温毛巾擦拭孩子颈部、腋下、大腿根部等处;如果还没有好转的话就要采用35%左右的酒精擦洗腋下及大腿根部等大血管处降温。

4、给小儿测量体温,稍好转后给小儿喂些白开水,避免脱水。

5、平稳后可以适当采取药物降温。

例如服用口服退烧药,或将退热栓塞到肛门,来帮助孩子尽快退热止惊。

★第三、3岁小孩发烧抽搐怎么办1、家长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不要大声呼喊或用力摇晃、拍打孩子。

如孩子头向后仰、四肢挺直、发硬时,不要用力弯曲孩子四肢,应尽量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2、让孩子保持平卧,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口腔唾液及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同时将孩子领口解开,以免颈部被勒太紧影响呼吸道畅通。

3、防止小儿咬伤舌头,可将手绢拧成麻花状塞在小儿门齿中间。

发热性惊厥

发热性惊厥
电解质能够维持机体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在细胞新陈代谢和神经肌肉的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生理作用。任何一种电解质紊乱均会导致机体损害。 低钠血症是电解质紊乱的常见类型,FS 发作时机体缺氧,机体代谢异常,钠离子泵功能失调,钠离子向胞内弥散而引起低钠血症;血钠降低会导致脑水肿,惊厥阈值降低,引起惊厥反复发作 。 钙离子能够维持神经细胞膜通透性,保持细胞膜两侧电位正常,从而维持正常神经传导。机体发热时细胞代谢增加,细胞膜钙离子泵功能被抑制,钙离子内流而导致血钙水平降低,神经刺激敏感性增加,故而容易发生惊厥。
FS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且存在多种遗传模式,以常染色体显性伴不完全外显(大家系)占绝大多数、部分为多基因遗传(小家系)。有一半的患儿有一级或二级亲属FS史,兄弟姐妹发生FS的概率为9%~22%,同卵双胞胎较异卵双胞 胎更易同时发生FS。
遗传
发热性惊厥的临床诊断与评估
诊断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发热性惊厥的病因及机制
年龄
遗传因素
炎症反应
热性惊厥发病机制
离子紊乱
微量元素缺乏
年龄
儿童常 易 发生惊厥 , 其原 因主要是儿童特别 是婴幼儿 , 大脑皮层正 处在 不断发育完善 的过程 中 ,皮质神经细 胞分化不全 ,兴奋性高 ,对皮质 下 的 机能抑制 作用 较弱 ,神经元 的 树突发育 不完善 ,轴 突 的髓鞘还未形成 ,保护 、绝缘 、分化 、传 导等能力均较差有关 , 这些 因 素都使 得神经兴奋性增 高 ,冲动传导 容 易 泛化而形成惊厥 。为何1-3岁高发?
03
04
热性惊厥辅助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 不推荐作为常规检查,以下情况推荐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寻找病因:头围异常、皮肤异常色素斑、局灶性神经体征、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或惊厥发作后神经系统异常持续数小时。对于惊厥相关脑部病变的检出,通常磁共振成像(MRI)较CT更敏感,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对镇静要求高。 FS持续状态的患儿急性期可能发生海马肿胀,远期则可能引起海马萎缩,并可能导致日后颞叶癫痫的发生,必要时应复查头颅MRI。

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

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

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摘要】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童常见的急性癫痫发作类型,常见于发热时期。

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小儿热性惊厥的治疗中。

研究显示,左乙拉西坦能有效控制小儿热性惊厥的发作,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与其他抗癫痫药物相比,左乙拉西坦在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时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结论显示,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小儿热性惊厥治疗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小儿热性惊厥患儿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药物选择。

左乙拉西坦在小儿热性惊厥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尚待深入研究,但已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左乙拉西坦、治疗、临床效果、作用机制、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研究成果、比较研究、注意事项、有效性、安全性、应用前景。

1. 引言1.1 小儿热性惊厥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小儿热性惊厥是指在发热的情况下,儿童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主要与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健全和外界刺激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等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发病率在6个月到6岁之间的小儿中较为常见,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更容易发生。

临床上,小儿热性惊厥的表现多样化,主要特征包括突然发生的发作性抽搐,抽搐时间通常在数分钟内,全身抽动或局部抽动均可出现。

部分患儿在抽搐期间会出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等症状,整个发作过程结束后,患儿会出现短暂的嗜睡状态。

有些患儿在发作后可能呈现行为异常、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大多数病程良性,不会留下后遗症。

1.2 左乙拉西坦在小儿热性惊厥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它通过调整神经递质GABA的作用来发挥治疗作用。

在小儿热性惊厥的治疗中,左乙拉西坦主要通过以下几个作用机制产生效果:1.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以抑制神经元兴奋性。

左乙拉西坦能够增强GABA的作用,从而减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降低热性惊厥的发作频率。

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

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

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摘要】左乙拉西坦是一种用于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来减少抽搐的发作。

本研究旨在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

研究方法包括对照组实验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左乙拉西坦在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机制探究发现,左乙拉西坦通过调节神经元兴奋性和神经递质释放来达到抗惊厥的效果。

临床案例也证实了左乙拉西坦在处理小儿热性惊厥时的有效性。

左乙拉西坦作为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有效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和保证患儿的安全性。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左乙拉西坦、临床效果、疗效评价、安全性、机制探究、临床案例、有效药物、研究意义、未来方向1. 引言1.1 小儿热性惊厥的定义小儿热性惊厥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急性神经系统疾病,通常发生在发热期间。

它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癫痫发作类型之一,特点是在发热时出现大发作性惊厥。

发作时,患儿会突然失去知觉,四肢抽搐,面色苍白,并伴有口吐白沫、尿失禁等表现。

大部分小儿热性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很少发生持续性癫痫状态。

小儿热性惊厥多发生于6个月至5岁的儿童,特别是在发热初期。

患儿发生热性惊厥时,家长往往会感到恐慌和焦虑,因此及时的治疗和管理对于减少家长的焦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左乙拉西坦作为目前常用于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药物,其临床疗效受到广泛关注。

1.2 左乙拉西坦的作用机制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抗抽搐药物,主要通过增强GABA受体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GABA是一种神经递质,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活性的作用。

左乙拉西坦通过增加GABA的作用,可以促使神经元的抑制性传导增强,从而抑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减少抽搐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左乙拉西坦还能够抑制钙通道的活性,阻断钙离子进入神经元,进一步减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

小儿高热惊厥92例论文

小儿高热惊厥92例论文

小儿高热惊厥9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fc)的临床特点,掌握治疗原则和预防复发的措施,从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92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明确其病因、治疗和护理、复发和转归。

小儿高热惊厥常见于6月~4岁,5岁以后少见。

分为单纯型(sfc)和复杂型(cfc),其复发与首发年龄、首发体温、fc类型、惊厥家族史有关、fc大多预后较好,其急救、护理尤为重要,少数可发展为癫痫病,要积极干预治疗。

关键词:高热惊厥;中西医结合疗法;针刺疗法;中成药疗法;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急救医学【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54-01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是一组与发热有关的非颅内感染所致的惊厥。

高热惊厥发病年龄6月至4岁多见。

fc是急症,必须立即止惊和退热。

惊厥时间长时造成惊厥性脑损伤,过去主要认为是缺氧性脑损伤,而现在认为[1]fc时惊厥放电是造成惊厥性脑损伤的基本原理。

fc发作时间较短暂,发作后意识恢复快,无神经异常体征,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无异常,然而有些小儿高热惊厥发作后,会反复发作,有转为癫痫可能,所以,绝大多数患儿愈后良好,仅有2%~7%的患儿转变为癫痫病[2-3]讨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愈后,我们对本院病区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92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fc诊断标准:fc分为单纯型(sfc)和复杂型(cfc)1.1.1 sfc诊断标准:首次发作年龄在6月至5岁,发病初期的24h内发作,体温>38.5 ℃发作呈全身性,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5min,发作后很快清醒且无神经系统体征,24h内只发作一次,停止后7~10d脑电图正常,很少转为癫痫可能。

1.1.2 cfc诊断标准:至少具有下列1项表现,生后6月内或5岁后首次发病;发热后惊厥时间超过15min,甚至30min;呈局限性或左右不对称抽搐,清醒后多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24h内反复发作;体温<38.5℃时出现惊厥。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手段,提升急救护理水平,提高治愈率。

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要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结果:42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在精心护理下,全部治愈出院,疗效十分满意。

结论:高热惊厥患儿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并给予科学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护理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小儿特有神经系统急症,一般认为小儿高热惊厥与感染、高热、遗传等因素具有关联性。

小儿年龄因素为特有条件,感染及高热为惊厥发生条件。

因为小儿的大脑处于发育阶段,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调节功能还较弱,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一旦发生小儿高热惊厥如不迅速进行处理,将可能造成窒息、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给患儿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本文针对高热惊厥危险的因素,在临床护理中采取了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其中男孩24例,女孩 18例。

发病年龄为6个月-7岁。

其中6个月-1岁31例,1岁-3岁8例,3岁-6岁2例,6岁以上1例。

所有患儿全部符合高热惊厥的相关诊断标准。

小儿惊厥发生时的体温在38℃以下4例,38℃-39℃12例,39℃-40℃26例。

经过精心护理,所有患儿全部治愈康复出院。

2观察护理2.1急救护理①首先应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立即对患儿口腔内分泌物进行及时清除,避免出现分泌物堵塞呼吸道现象,维持患儿充分通气,避免出现低氧及高碳酸血症。

②对患儿给予氧气吸入,改善患儿组织缺氧情况。

可采取鼻导管吸氧及面罩吸氧。

一旦患儿出现窒息情况,要马上进行人工呼吸,解决患儿组织缺氧问题。

③采用必要的止痉措施。

患儿出现长时间惊厥,可能引发缺氧性脑病,应尽快控制病情发作。

可待用针刺止痉和药物止痉两种方法,确保在最短时间实现减轻或停止惊厥。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救护和宣教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救护和宣教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救护和宣教摘要:高热惊厥为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发生在6月~3岁,偶可见4~5岁的儿童,如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不可逆性脑损伤,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高热可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而发生惊厥,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

为保障患儿的健康,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惊厥及预防其再发生。

因此,早期发现高热、惊厥先兆,及时预防和控制惊厥发生至关重要,减少复发次数,降低复发频率很关键。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救护宣教【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96-02小儿高热惊厥多见于婴幼儿,大多数发生在急骤高热(39℃~40℃以上)开始后12h内,其发病率为3%~5%,复发率高,约为35%,复发频率越高,引起脑损伤的可能性越大[1]。

1 临床资料我院地处郊区乡镇,前来就诊的以当地农民和外来流动人口居多,他们对婴幼儿的照顾和保健比较欠缺。

尤其是流动人员,预防保健不完善,求医问药受封建观念和经济条件的束缚,存在就医拖拉现象,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使病情恶化引发高热惊厥的患儿较多。

本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共接诊小儿高热惊厥36例,男14例,女22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2.4岁,经有效救治,初步急救成功率达100%,由于有两名患儿病情危重,症状缓解后由120救护车转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2 急诊救护过程2.1 分诊。

患儿来到急诊室,如有以下情况者立即由护士直接送抢救室,并立即呼叫儿科医生:①患儿正在抽搐或刚刚抽搐停止;②患儿以前有过高热惊厥史,此次正高热不退;③有高热惊厥先兆者,如婴儿有发热情况并有神经系统表现,如淡漠、迟钝、躁动不安或嗜睡交替出现[2];④婴幼儿发热伴有极度烦躁、精神恍惚、哭吵不安、惊跳等易激惹症状者;⑤患儿出现鼻翼煽动和局部肌张力增高;⑥超高热患儿,即体温>41℃;以上表现提示有惊厥发生的可能。

如何做好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和护理

如何做好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和护理

如何做好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和护理目前,儿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为小儿高热惊厥,该疾病六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极高,其中有2%—3%的至少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且男童与女童的比例1.5:1,还有40%—50%的治疗后的儿童出现复发情况,而且儿童发生率是成人的10倍到15倍。

高热惊厥的临床症状有四肢与面部有阵发性抽搐、眼球上翻或出现凝视与斜视、神志不清、呼吸暂停、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

小儿高热惊厥发作会持续几秒至几分钟,一旦高热惊厥出现的时间长、抢救不及时、反复发作会引发儿童脑部缺氧,造成要损伤,致使儿童智力受到影响或引发癫痫疾病,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死亡。

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小儿高热惊厥发作如何做好急救与护理成为重点关注问题。

一、小儿惊厥的急救方法(一)确保呼吸通畅小儿出现高热惊厥时,应帮助患儿平躺,将患儿的领口松开,使其头偏向一侧,方便口腔分泌物的排出,避免患儿出现窒息情况。

假如患儿发生窒息现象时,要将患儿口中的分泌物,并实行人工呼吸,保证患儿呼吸通畅。

(二)有效控制惊厥1.药物控制根据医生治疗方案为患儿使用止惊剂。

咪达唑仑,每次使用剂量为一千克体重0.1毫克到0.3毫克,进行缓慢静脉注射,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1毫克,有效避免患儿出现呼吸抑制,在必要时1—4g/(kg.min)静脉维持,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5毫克到10毫克的苯巴比妥钠5。

药物止惊治疗需要注意要选择起效快、使用便利、毒性小的药物,而且要给足药量,实现最短时间内减轻症状或者消除症状的目的,在必要时可以将两种药物一起使用,比如安定、10%水合氯醛、氯丙嗪、苯巴比妥等。

小儿高热惊厥急救的关键就是短时间尽量减轻或消除相关症状,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对患儿抽搐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患儿停止抽搐,立即停止药物注射,防止出现呼吸抑制,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在二十分钟后重复使用。

2.针刺止痉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期间有效、简单、便宜的止痉的方法就是针刺止痉法,通常在药物治疗暂停或药物不足时使用此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高热惊厥易引发癫痫
*导读:高热惊厥在学龄前的孩子身上经常发生,然而小儿患高热惊厥后有转为癫痫的可能。

其中小儿6个月至4岁间,是颞叶内侧、海马区结构最易受缺氧性脑损伤的时期,也是高热惊厥的好发年龄。

……
高热惊厥在学龄前的孩子身上经常发生,然而小儿患高热惊厥后有转为癫痫的可能。

据统计,高热惊厥患儿发生癫痫病的概率较一般小儿高5倍,以强直-阵挛性发作为最常见的临床发作类型。

其中小儿6个月至4岁间,是颞叶内侧、海马区结构最易受缺氧性脑损伤的时期,也是高热惊厥的好发年龄。

中国抗癫痫协会癫痫病专家提醒,对于高热的孩子必须及时退热,积极寻找发热原因,予以相应的处理;另外,对于已经发生高热惊厥的孩子,要预防复发,防止惊厥持续状态,减少之后癫痫的发生。

平日里要增加患儿免疫力,减少感冒发热。

一般高热惊厥的患儿7~10天后要做必要的脑电图检查,并根据家族史和神经系统的异常体征,确定是否转化为癫痫后遗症,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15岁的涵涵在2岁时有过2次高热惊厥,10岁时出现频繁愣神、吞咽动作、双手不自主摸索,有时伴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进行药物治疗后发作无缓解,后到癫痫专科医院就诊,结合详细病情介绍,否认缺氧及产伤、家族癫痫史,
完善各项检查后,诊断涵涵患的是右侧颞叶癫痫、右侧海马硬化,海马硬化与癫痫发作相关,而高热惊厥可能正是引起海马硬化的高度危险因素。

因涵涵的癫痫发作频繁,严重影响其生长、生活和学习,药物不能控制癫痫发作,遂涵涵进行了右侧前颞叶及海马切除术。

术后,涵涵的癫痫没再发作,顺利出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