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井解释模型及典型曲线共53页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早期
S 1 .15 p w 1 1 h m s r 5 p w flg 8 .0C t8 r K w 2 5 lg 1 3 lg tp t p1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 概述
典型曲线拟合法 *压力解释图版:均质油藏样板曲线+介质间窜
流板样曲线 *压力导数解释图版:均质油藏压力导数曲线+
其它类型井和油藏的试井解释
◆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 ◆ 均质油藏中垂直裂缝井的试井解释 ◆ 水平井试井解释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 地质模型
油藏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 地质模型
基质岩块(Km,m)
裂缝(Kf,f)
单元体
双重孔隙介质由具有一 般孔隙结构的岩块(又 称团块)和分割岩块的 裂缝系统所组成。
整个系统径向流动阶段0.5线
纯井筒储集 介质间不稳定流动的径向流动段0.25线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介质间不稳
t
定流动实测压力导数曲线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介质间不稳定流动
p 't
纯井筒储集
整个系统径向流动阶段0.5线 0.25线
介质间不稳定流动未达到径向
t
流动情形的实测压力导数曲线
lg t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介质间不稳定流动 情形的双对数曲线和半对数曲线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介质间不稳定流动
p
' D
tD CD
C D (1 ) 2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介质间不稳 tD CD
定流动压力导数解释图版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介质间不稳定流动
p 't
图版中
《试井分析方法》PPT课件
P2 )
0
至今,试井涉及的问题都和上述基本 方程的解有关
上述基本方程要求解,必须配上初始 条件和边界条件。边界条件又包括内边 界条件(井点的条件)和外边界条件 (模型外边界条件)
由于内外边界条件的不同给法,就得 到了各种不同的解,这就构成了试井书 上数不尽的解,或试井模型
提纲
一.试井含义 二.试井解释的基本渗流力学原理 三.试井用地层模型的基本类型 四.试井用井模型基本类型 五.几个基本解 六.常规试井解释方法 七.渗流特征和试井模型 八.基本典型曲线
稳定流压接近自喷最小流压(例如,取 0.3~1.0Mpa)。 • 4.其它工作制度的分布 • 在最大、最小工作制度之间,均匀内插2~3 个工作制度。
• 一般测试程序 • 1.测地层压力 • 试井前,必先测得稳定的地层压力。 • 2.工作制度程序
• 一般由小到大(也可以由大到小,但不常 采用)依次改变井的工作制度,并测量其 相应的稳定产量、流压和其它有关数据。
• 3.关井测压
• 最后一个工作制度测试结束后,关井测地 层压力或压力恢复。
图1—1油井指示曲线类型
• 线性产能方程及其确定
• 图 1—1直线型指示曲线I可用以下线性方 程表示:
•
q Jp p
• 式中:q——产量,m3/d • J——采油指数,m3/d·MPa • ΔpP——生产压差,MPa
• 给前式加上表皮效应,并将自然对数变成 常用对数得:
pwf
pi
2.21076qB
Kh
lg
t
lg
K
Ct rw2
0.86859S 1.90768
• 式中 q——地面脱气原油产量,m3/d; • B——原油体积系数; • μ——地下原油粘度,mPa.s • K——地层有效渗透率,10-3μ㎡ • ——油层有效厚度,m; • ——生产时间,h; • φ——油层孔隙度; • Ct——总压缩系数,1/MPa • rw——井的半径,cm • S——表皮效应;
测井曲线综合解释
1、自然电位基线偏移(自然电位幅度增加) 2、径向电阻率比较法(深探测电阻率值下降) 3、感应电导率幅度下降 4、精细C/O比测井。 5、RFT压力系数资料
电阻率下降法 濮3-429井测井解释成果图
11
W33-329井
2800
微梯度
(欧姆·米)
0
10
井径 (厘米)
15
65
微电位
(欧姆·米)
100
0
可动烃
0.2
20 1500
0 100
(%)
0
S2l4
9
28219000
10 11 12 13 114516 1718 1 2 3 45 6
29120820 2920 2830 2930
22894400
F/46
F/31
29502850 2960
3250
微梯度
3350
0 (欧姆·米) 10 3260
78
W33-293井
2860
微梯度
(欧姆·米)
0
10 15
井径 (厘米)
65
文33-293井测井曲线组合图
泥质含量
(%)
0
100
2870
微电位
(欧姆·米)
0
10
钻头直径 (厘米)
声波
15
65
砂质含量
100
0
八侧向
4米梯度
F/50
(欧姆·米)
(欧姆·米)
0.2
20 0
30 0
含油饱和度 (%)
100
类型
测井曲线
代码
电阻率
微梯度
ML1
电阻率
04第4章 试井解释模型20131018
类别 内边界模型 储层模型
外边界模型 流体模型 流量模型
学
位
模型
Modern well test
第四章、试井解释模型及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4.1 试井解释模型
4.3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学
4.2 从系统分析看试井解释
位
6
Modern well test
4.2 从系统分析看试井解释
位
油藏
输入信号 产量变化
学
位
17
Modern well test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的重要手段之 一是解释图版拟合,或称为样板曲线 解释图版拟合 拟合(Type Curve Match)。 通过图版拟合,可以得到关于油 藏及油井类型、流动阶段等多方面的 信息,还可以算出K、S、C等参数。
18
学
位
Modern well test
Modern well test
学
第四章 试井解释模型及现代 试井解释方法
1
位
Modern well test
第四章、试井解释模型及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4.1 试井解释模型
4.3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学
4.2 从系统分析看试井解释
位
2
Modern well test
4.1 试井解释模型
油气藏在岩石类型、物理性质、埋藏深浅、 压力大小、流体种类和组分等方面都各不相同。但 在试井过程中,所呈现的性态却是有限的。 这是因为油气藏只不过像一个精度不太高的反 应器,只当输出讯号的差别足够大时,地层的差异 才能显现出来,试井才能探测得到。此外,所有各 种性态都只由若干个基本“部分”或“部件”组成。具 体来说,试井解释模型由基本模型、内边界条件和 外边界条件三大部分组成,每一大部分在测试的不 同时间起着支配作用。显然,要想得心应手地选择 试井解释模型,就得对组成解释模型的所有各个基 本“部分”或“阶段”,以及它们的特征有清楚的了解 。
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模型
1 pD = [ln t D + 0.80907 + 2 S ] 2
p′ = D
dpD tD 1 CD tD ⋅ = ⋅ = 0.5 d( tD / CD ) CD 2 tD CD
Copyright: luopei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wD = pwDi + pwDb
存在外边界影响的 井底压力 无限大油藏 井底压力 边界影响产生的 井底压力
Copyright: luopei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厚德 博学 砺志 笃行 三、 几种常见边界的压力特征
1. 一条直线封闭边界
厚德 博学 砺志 笃行 (四)均质无限大油藏压力压力特征
101 100
10-1
m =1
10-3 10-2 10-1 100
p′ = 0.5 D
101 102
10-2 10-4
tD
均质无限大油藏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基本特征
Copyright: luopei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
2
3 4 5
k = 50mD
k = 100mD
储层渗透率对半对数曲线特征的影响
Copyright: luopei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厚德 博学 砺志 笃行
25 P (MPa) 20 15 10 5 0 10-4 10-3 10-2 10-1 100 101 102 t (hr)
试井解释基础知识理论
利用压力恢复曲线可以计算油层渗透率k、表皮系数S以及油层外推压
力等。
13.井筒储集效应和储集系数
在油井开井阶段和刚关井时,由于流体自身的压缩性, 都存在续流影响,这就是“井筒储集效应”。
几种特定流动的压力导数特征斜率值
9.段塞流
在钻柱(DST)测试中,打开井底阀以后,随着地层 流体的产出,测试管柱的液面不断上升。对于自喷能量 差的地层,液面达到井口之前,流动即停止,从而形成 自动关井。这种流动称为“段塞流”。
10.探测半径
当一口井以产量q生产时,井底压力开始下降,压力波不断向地层内部传播, “压降漏斗”不断扩大和加深,在任何时刻ti,都总有那么一个距离ri,在油层中 与生产井距离超过的ri地方,压降仍为0(严格地说,该地方压降仍然非常小,只 是无法探测出来而已).这个距离就称为“探测半径”。
试井解释基本模型 及其特征曲线
一、均质油藏
1、物理模型
✓流体为单相微可压缩液体,储层中达到径向流; ✓忽略毛管力和重力; ✓油井测试前地层各处的压力均匀; ✓地层各向同性,均匀等厚。
井
k
2、数学模型
渗流方程: 2p1pCt p
r2 rr 3.6k t
边界条件: p|t0 pi
p|rpi
rp rrrw
实际上油井一开井总要受到实际上油井一开井总要受到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或者其他因素的影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时虽然也是向着井筒流动但是响这时虽然也是向着井筒流动但是尚未形成径向流的等压面这一阶段称尚未形成径向流的等压面这一阶段称为为早期段早期段在生产影响达到油藏边在生产影响达到油藏边界以后此时因受边界影响不呈平面径界以后此时因受边界影响不呈平面径向流这一阶段称为向流这一阶段称为晚期段晚期段真正真正称为径向流的只是它们之间的一段时间称为径向流的只是它们之间的一段时间即即中期段中期段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2
试井曲线分析应用课件
05
试井曲线分析软件介绍
软件功能介绍
数据导入导出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方便用户导入和导出数 据。
数据分析
支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趋势分析等。
曲线拟合
提供多种曲线拟合算法,满足不同类型数据 的拟合需求。
结果可视化
提供丰富的图表类型,方便用户对结果进行 可视化展示。
软件操作流程
数据导入
将数据导入软件中 。
目的
试井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地层参数 、确定地层产能、评估油气藏类 型和特征,以及了解井筒和地层 之间的相互关系。
试井曲线的类型
01
02
03
压力曲线
压力曲线是试井过程中记 录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 线,可以反映地层压力和 产能的变化。
流量曲线
流量曲线是试井过程中记 录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 线,可以反映地层流体的 流动特性和产能。
评估油气藏类型
通过试井曲线分析,可以评估油气藏的类型和特征,如构 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等,为后续的开发方案制定提供依 据。
提高采收率
通过试井曲线分析,可以了解油气藏的流动特性和生产潜 力,为制定合理的采收率提供依据,提高油气藏的经济效 益。
02
试井曲线分析方法
径向流分析
总结词
径向流分析是试井曲线分析中的一种基本方法,用于描述地层中流体流动的径 向分布。
环境监测
用于分析环境参数的变化趋势,评估环境质量状 况和预测未来变化趋势。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径向流分析基于地层中流体流动的径向分布模型,通过分析试井曲线数据,可 以确定地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等参数,进而评估地层的生产能力和开发潜力。
线性流分析
总结词
现代试井分析理论与解释方法
8)半球面流、球面流 油藏由于存在气顶或者底水,为了防止底水锥进或者气顶气窜,只打开油层顶 部或者底部,油层中的流体类似于从半球体的四面方向流向油层顶部的打开部位, 此时的流动称为“半球形流动”。 如果只在油层中某一部位打开,油层流体从射孔孔眼的上下、左右、前后四面 八方流向孔眼,此时的流动称为“球形流动”。 厚油层局部打开时可以在“早期段”出现“半球形”或者“球形”流动。
哪些数据点呈现直线关系
20世纪50年代至今,都在使用这种半对数分析法,被称为“常规试 井解释方法”。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出井底流动压力pwf与开井生产时间t 的对数lgt关系曲线,或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出pwf与开井生产时间t的关 系曲线就得到一条“压力降落曲线”。根据该曲线的斜率m就能计算出流 动系数、流度、渗透率和表皮。
7
9)直角坐标图、半对数坐标图、双对数坐标图 试井常用直角坐标图是指纵坐标为时间轴、横坐标为压力轴,在该坐标系中跟实际 测试的数据绘制出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 半对数坐标图,是相对于直角坐标图而言,纵坐标为时间的对数轴;绘制压力随时 间对数值的变化关系曲线。用于常规试井解释。 双对数坐标图,是相对于直角坐标图而言,纵坐标为时间的对数轴,横坐标为时间 的对数轴;绘制压力对数值与时间对数值的变化关系曲线。用于现代时间图版拟合解释。
15
8
三、试 井 分 析 方 法
简化地质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
分离变量 积分变换等
数学模型求解
不同坐标系
寻找直线规律、拟合点 求取参数
直线段的斜率和截距 K、S、d
9
试井解释报告模板
试井解释报告第一部分试井解释的理论基础以均质油藏压降试井为例详细阐述现代试井解释的方法、步骤(包括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说明双重孔隙介质油藏、均质油藏垂直裂缝井所包含的流动阶段、流动阶段的近似解、以及各流动阶段的诊断曲线、特种识别曲线和导数曲线的特点并画出示意图。
第二部分试井解释报告一、测试目的确定地层参数,掌握油气藏的动态资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井筒储存系数C;2、确定地下流体在地层内的流动能力,即渗透率和流动系数。
3、评价井底污染情况4、确定原始地层压力;二、基础数据如图2-2-1、2-2-2、2-2-3所示为油井定产量生产时压力降落数据。
油藏和井的基本参数见表2-2-1。
表2-2-1 油藏和井的基本参数图2-2-1图2-2-2图2-2-3三、解释结果1、常规方法①早期纯井筒储存阶段C=99.136;结果如图2-3-1、2-3-2所示,C=1e-1m3;D②径向流动阶段结果如图2-3-2所示,k=0.358mD;kh=15.732mD·m; s=-0.547图2-3-1图2-3-22、典型曲线拟合C D=400.00;k=0.350mD;kh= 323.676 mD·m; s=-0.600图2-3-3图2-3-4图2-3-53、一致性检验由常规分析方法和图版拟合方法计算的参数值见表2-3-1表2-3-1 结果对比四、结论1、常规分析方法主要以均质各向同性介质油藏的渗流理论为基础,方法的优点是理论完善,原理简单,易于应用。
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如要求测试时间较长,从而影响生产,无法准确估计井筒储存的特性等。
而现代试井解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的常规方法存在的问题,使得结论更加的精确.2、由拟合结果k=0.350mD可知,该地层的渗透性属于中等。
因为s=-0.600,所以该油井属于超完善井,可能采取了酸化、压裂等增产措施。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石油开采-试井分析4
裂缝线性流
裂缝和地层的双线性流
14
(二)拟径向流动阶段 线性流动结束后,则进入拟径向流动阶段。
15
双线性流动方程为:
2.45
pD K fD fD 4 tDf
KfD无因次裂缝渗透率
K fD
Kf K
fD为无因次裂缝宽度
fD x f
16
1
6.2163 103q B
lg p lg t lg
6.195 103qB
xf
m'' h
Ct K
4
(二)径向流动阶段 早期的线性流动将逐步过渡到径向流动。
pD 0.5(ln tDf 2.2)
早期的裂缝影响已经结束,压力变化与 均质油藏一致:
pD 0.5 ln tD 0.80907 2S
5
从而可得:
x f 2rwe 2rweS
纵坐标 无因次压力 PD 横坐标 无因次时间 tDe 每一条曲线对应于一个无因次裂缝传导系数FCD值
FCD K fD fD
当 FCD>100 时,就是无限导流垂直裂缝 模型的样板曲线。
19
解释图版拟合方法同前:
Kh
1.842
103
qB
pD
p
拟合
K
1.842
103
q B
pD
h p 拟合
或
S ln 2rw xf
6
无限大均质地层中一口无限导流性 裂缝井的压降解释图版。
无限大均质地层中一口具有井筒储 存效应的无限导流性裂缝井的压降解释 图版。
C
CDf
2
Ct
hx
2 f
7
三、拟合分析
拟合分析时,画出P-t 或 P- t 的双 对数曲线,与解释图版相拟合。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试井解释:识别渗透率伤害
伤害被解除
试井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实际的复杂、理论 的能力与局限)
井筒和油藏的结合(压力计位于井筒而 要确定油藏特性)
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
理论
各种概念(非数学的) 复杂的方程 方程的图形表示 压力随时间的关系与变化趋势 让计算机做数学 让分析人员做解释
原
因
存在断层时的压降资料
如果测试井附近有线性组合的不渗透 边界,压力传播到此边界时,压力降落速 度加快,压降曲线变陡。在半对数坐标系 中呈现另一直线段;该直线段与第一直线 段(中期段)斜率之比 mD=m2/m1 随不渗透 边界的几何形态而异。
存在断层时的压降资料
Pw f Pw f Pw f
断层形态
测试井
压降曲线 中、2 m1
m1 m2
lgt
2:1
测试井 m1 m2
lgt
4:1
测试井 m1
m2
lgt
3:1
封闭边界时的压降资料
所谓封闭边界是由不渗透边界所围成的油 藏(也称作封闭系统)的整个边界。
当压力扰动到达整个封闭边界时,油藏中 的流动便进入了拟稳定流动。
此后, pwf与 t 呈线性关系,即流压随时间 的变化率为常数:
E i( x )= l1 n .7( x ) 81( x 0 .0 )1
2.121103qmB t
pws=pi
Kh
lg tpt
或
pw s=pi2.121 K 1h 0 3qmBlgtp t t
压力恢复分析 Horner法
上式表明: 从理论上讲, 关井压力PWS 与 horner时间 lg[(tp+dt)/dt]的关系曲线应为一条直线。
测井解释曲线形态
测井解释曲线形态四、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在纵向上有不同的岩相组合,在横向上有不同的分布范围及沉积体的几何形态,砂体的内部具有不同的粒度,分选性,泥质含量。
(一)、测井曲线要素及其常规组合测井曲线地质意义1.幅度:分为低幅、中幅、高幅三个等级2.形态①钟形:反映水流能量向上减弱它代表河道的侧向迁移或逐渐废弃。
②漏斗:反映砂体向上部建造时水流能量加强,颗粒变粗分选加好,代表砂体上部受波浪收造影响,此外也代表砂体前积的结果。
③箱形:反映沉积过程中能量一致,物源充足的供应条件,是河道沙坝的曲线特征④对称齿形:常见的一种曲线形态,它多以充刷、充填作用为主,具有正粒序。
⑤反向齿形:常见的一种曲线形态,河水道末稍前积式充填为主具有反粒序。
⑥正向齿形:为充填堆积特征,常代表洪水作用下的堆积具有对称粒序。
⑦指形:代表强能量下的中层粗粒堆积,如海滩、湖滩⑧漏斗-箱形:代表丰富物源供应下的水下沙体堆积,为河口堆积的典型特征。
⑨箱形-钟形:环境为有丰富的物源,但后期由于河道迁移或废弃导致能量衰减,具有河道的均质沉积,到后期正向粒度的沉积。
⑩上为漏斗-箱形,下为漏斗-钟形:代表河道在迁移摆动条件下,有丰富物源供应的水道充填式堆积。
⑧、⑨、⑩统称为复合形,表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曲线形态组合,表示一种水动力环境向另一种环境的变化。
各类形态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光滑形和锯齿形。
3.接触关系顶底接触关系反映砂体沉积初期、末期水动力能量及物源供应的变化速度,有渐变和突变两种,渐变又分为加速、线性和减速三种,反映曲线形态上的凸型、直线和凹型。
突变往往表示冲刷(底部突变)或物源的中断(顶部突变)。
单砂层顶部突变,反映了砂体沉积末期水动力、物源供应条件。
顶部突变代表物源供应的突然中断,顶部加速渐变代表水流能量在后期急刷减退或物源供应减少,多与河道末期沉积有关,顶部匀均渐变呈斜线形代表均匀的能量减退的过程。
为河道侧向迁移的典型特征,顶部减速渐变代表能量或物质供应在后期缓速消退,水下河道常具有这种特点,代表后续水流滞后沉积。
线性复合油气藏试井解释模型及典型曲线分析
线性复合油气藏试井解释模型及典型曲线分析罗建新;张烈辉;赵玉龙;刘启国【摘要】对于河道沉积环境所形成的条带状油气藏,储层物性的平面分布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不连续性,呈现出线性组合的特征.在对这类油气藏的压力恢复和压力降落测试数据进行试井解释时,需要考虑其特殊性.根据表皮效应和井筒储集效应,通过建立外边界封闭线性复合油气藏试井解释模型,并结合拉普拉斯变换、有限傅里叶余弦变换以及正交变换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以及计算机编程技术编制了计算程序,绘制了线性复合油气藏的井底无因次压力典型曲线,并对各个流动阶段以及各种参数对曲线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该研究丰富了现代试井解释模型,对该类油气藏试井资料的解释具有指导作用.【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1(008)002【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线形复合油藏;渗流模型;试井解释;典型曲线【作者】罗建新;张烈辉;赵玉龙;刘启国【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3贾永禄[1,2]等人建立了均质多重不等厚地层试井分析模型,并对样板曲线进行了分析;向开理[3]、田冷[4]和何维署[5]等对径向复合油气藏进行过研究。
但是针对条带状油藏的不稳定渗流模型的相关研究较少。
为此,笔者建立了线性复合油气藏渗流物理模型,利用数学物理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绘制了该类油气藏的压力典型曲线,并对各个流动阶段以及各种参数对曲线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复合矩形油藏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边界均封闭,油藏被分为左右2部分(Ⅰ区和Ⅱ区),其孔隙度和渗透率均不相同,Ⅰ区中任意位(xw,yw)有一口垂直井,以定产量qsc进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