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脑脊液检验操作规程
脑脊液常规检验操作程序1.检验目的保证脑脊液常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及时。
2.检测原理2.1一般性状检查采用目测法2.2蛋白定性试验采用Pandy试验蛋白质与石碳酸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2.3细胞学检查采用显微镜检查法3.标本3..1脑脊液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检验人员向临床提供脑脊液标本量、保存条件、注意事项、生物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等。
3.2脑脊液标本的运送由临床卫生员运送。
3.3收集与处理检验后脑脊液标本由检验卫生员统一送到医院垃圾处理站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4.设备和试剂4.1 仪器:显微镜。
4.2 试剂:5-7%石碳酸溶液。
4.3 设备:牛鲍氏计数板、毛细滴管。
5. 操作步骤5.1脑脊液理学检验:5.1.1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液体。
当有病变时可出现红色、黄色、绿色、乳白色、黑色等颜色。
5.1.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当脑脊液中有形物增加时,透明度降低,透明度可按清晰透明,微浑、浑浊三级报告。
5.1.3凝固或薄膜正常脑脊液没有凝块,化脓性脑膜炎时可出现,脑膜炎时可出现薄膜,可用无凝块、胶冻样、有薄膜形成、有凝块等方式报告。
5.2脑脊液化学检验:(一)潘氏(pandy)定性试验5.2.1方法取试剂2-3毫升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色背景下观察结果,出现白色浑浊为阳性。
5.2.2结果判断透明无变化(一)阴性微呈白雾状(±)极弱阳性灰白色云雾状(+)弱阳性白色浑浊(++)阳性白色浓絮状沉淀(+++)强阳性白色凝块(++++)最强阳性5.4参考值正常人多为阴性,偶有极弱阳性反应。
6、脑脊液显微镜检验:6.1细胞总数计数6.1.1直接计数法:如细胞数很少,可用此法,用滴管吸取少量充分混匀的脑脊液于血细胞计数池内,等待2~3分钟后,用低倍镜计数四角及中央共五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数,将其总数乘以2×106,即为每升脑脊液中的细胞总数。
6.1.2稀释计数法:如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很多,可用此法。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程序1 检验目的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神经系统疾病及其并发症。
2 检测原理一般性状检查采用目测法;细胞学检查采用显微镜手工检查法。
3 性能参数脑脊液常规检查是手工试验,目前还没有试验性能指标。
4 标本采集与接收4.1 脑脊液标本由临床医生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
第一管作细菌学检查,第二管作化学或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常规检查。
4.2 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因为放置时间过久,其性质可能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采集的脑脊液标本应尽量避免混入血液。
5 设备和试剂5.1 仪器:复星公司 ACT-2000 超高倍显微镜系统,Sysmex XT-4000i 分析仪。
5.2 试剂:冰醋酸。
5.3 设备:血细胞计数池。
6 容器和添加剂脑脊液常规检查试验的容器为消毒的玻璃试管,一般情况下无任何添加剂(如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 EDTA 盐抗凝)。
7 操作步骤7.1 检验申请单及标本的审核整理脑脊液常规检验申请条码及标本,审核合格后,对脑脊液检验申请单姓名和标本标识进行复查,确认一致后进行检测。
7.2 一般性状检查:脑脊液的颜色和透明度测量采用目测法。
7.3 细胞计数7.3. 1 手工法:对澄清的脑脊液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入一次性计数板,用低倍镜计数全部方格内细胞数;混浊或带血的脑脊液可用细胞稀释液或者生理盐水稀释后加入事先准备好的管壁带有冰乙酸的小试管中,混匀后滴入一次性计数板内,用低倍镜计数全部方格内细胞数。
7.3.2 仪器法:取混匀好的标本直接在 XT-4000i 上用体液模式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7.3.3 有核细胞分类计数7.3.3.1 直接分类法:如果白细胞数不超过 0.015×109/L,可不分类计数;如超过 0.015×109 /L 应分类计数。
在高倍镜下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分别计数单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与多核细胞,计数100 个白细胞,以百分比表示。
脑脊液送检规范标准最新
脑脊液送检规范标准最新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是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无色透明液体,其送检对于诊断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脑脊液送检的最新规范标准:一、样本采集1. 采集前应确保患者处于平静状态,避免情绪波动或身体活动影响样本质量。
2. 采集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一次性无菌腰椎穿刺针。
3. 采集量一般为10-20毫升,分装至两个无菌试管,一个用于生化和细胞学检查,另一个用于微生物学检查。
二、样本处理1. 采集后立即送检,避免样本暴露于室温过长时间,以免影响细胞活性和生化成分。
2. 如不能立即送检,应将样本置于2-8°C冷藏,但不宜超过2小时。
3. 避免剧烈摇晃或离心,以免破坏细胞形态。
三、样本检测1. 细胞计数:评估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
2. 生化分析:检测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等含量。
3. 微生物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
4. 免疫学检测:如有必要,进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检测。
四、结果解读1. 结果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2. 注意区分生理性变化和病理性变化,避免误诊。
五、质量控制1. 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体系。
2. 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检测技能和质量意识。
六、安全措施1. 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范,防止交叉感染。
2. 处理样本时,工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3. 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置。
七、记录和报告1. 详细记录样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采集时间等。
2. 报告应清晰、准确,包含所有检测项目的结果及必要的解释说明。
八、患者指导1. 向患者解释脑脊液检查的目的、过程及可能的风险。
2. 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如需要时指导患者如何缓解穿刺部位的不适。
以上规范标准旨在确保脑脊液送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1. 检验目的规范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脑脊液培养3. 标本采集与运送3.1 标本采集:由临床医师以无菌要求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2-3ml,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3.2 标本运送3.2.1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细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室温或保温,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
切勿放冰箱,否则影响检出率。
3.2.2 非细菌室工作时间,标本应送急诊化验室进行标本保温。
4. 检验步骤4.1 涂片检查:外观浑浊或脓样脑脊液直接涂片。
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3000rpm/min离心10-15min后取沉淀物涂片。
涂片后革兰染色、墨汁染色、抗酸染色。
镜检阳性应立即以电话的方式将镜检结果告知临床医生,并登记到危急值登记本。
4.2 接种:在生物安全柜中用一次性无菌接种环挑取浑浊脑脊液或离心沉淀的沉淀物按照分区划线的方法接种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
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需要预先置于室温平衡30min。
4.3 培养:血平板、巧克力平板置35℃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18-48h。
4.4 培养结果观察4.4.1 培养24h无菌生长需继续培养24h,如仍然无菌生长,则报告“无菌生长”。
4.4.2 培养出细菌,挑取单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将镜检结果以电话方式告知临床医生,并登记到危急值登记本。
4.4.2.1 血平板上菌落呈浅灰色、不溶血,或者菌落呈粘稠状,菌落附近呈灰绿色。
在巧克力平板上的菌落光滑整齐、圆形凸起、半透明、露滴状菌落。
革兰染色镜检为肾形或咖啡豆装的革兰阴性双球菌,应怀疑为脑膜炎奈瑟菌,常见于脓性脑脊液。
4.4.2.2 血平板上呈现草绿色溶血、灰色、圆形、略扁的菌落,同时革兰染色为革兰阳性链球菌,疑为肺炎链球菌。
4.4.2.3 镜下可见革兰阴性小杆菌,多形性,巧克力平板可见较多的透明、湿润革兰阴性杆菌,做卫星试验。
血平板卫星+,MH卫星-,报告“流感嗜血杆菌”。
4.4.2.4 新生儿脑膜炎多由大肠埃希菌、B群溶血性链球菌和脑膜败血黄杆菌引起的,特别是早产婴儿。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脑脊液培养。
3.标本3.1标本类型脑脊液。
3.2 标本采集由临床医师以无菌要求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2-3ml,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脑膜炎奈瑟菌离体后能产生自溶酶,迅速自溶,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离体后也易于死亡。
因此,脑脊液无论涂片或培养,必须于采集后立即送检。
3.3 标本拒收标准3.3.1 标本标识与化验申请单不符。
3.3.2 标本未用无菌试管留取。
3.4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于室温,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切勿放冰箱,否则影响检出率。
4. 试剂、仪器4.1 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克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4.2 VITEK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兰阴性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革兰阳性菌药敏卡(GPS)、药敏纸片、TBA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4.3 接种针、接种环、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CO2培养箱等。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参见《质量管理程序》6. 检验步骤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6.1 涂片检查6.1.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外观浑浊或脓性脑脊液可直接涂片,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后取沉淀物涂片、革兰染色、就、镜检。
根据染色及形态特征,常可初步提示细菌的种类。
6.1.2 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参见《分支杆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6.1.3 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的沉淀物作墨汁负染色,或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接种于沙氏培养基,置于35摄氏度培养2~5日,根据菌落特性,涂片染色镜检作出报告。
必要时可作生化反应进一步鉴定。
6.2分离培养6.2.1用接种环挑取混浊脑脊液或经离心沉淀的沉淀物,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置于5%~10%CO2环境中35摄氏度培养18~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根据菌落特点、形态与染色及生化反应鉴定细菌,并作药敏试验。
脑脊液常规操作规程
如标本为均匀红色血性脑脊液,为区别蛛网膜下 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应: (1)将血性脑脊液试管离心5 min(1500r/min),如上 层液体呈淡红色或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蛛 网膜下腔出血,呈黄色说明出血的时间已超过4 h。 如上层液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 刺损伤所致的新鲜出血。 (2) 红细胞在渗透压较血浆高的脑脊液中5 min后, 即可出现皱缩现象,因此红细胞皱缩现象不能用 以鉴别陈旧性或新鲜出血。
10
正常脑脊液中白细胞主要为单个核细胞, 多为淋巴细胞及大单核细胞,两者之比约 为7:3,偶见内皮细胞:软脑膜和蛛网膜 细胞、室管膜细胞、脉络膜细胞等。
正常脑脊液
单个核细胞:约95%,
多型核细胞:约5%。
11
红细胞总数
1、对澄清的脑脊液可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 入计数池,计数10个大方格内红细胞数, 其总和即为每μl的细胞数。
5、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 素肉瘤。
5
蛋白定性试验(潘迪氏法)
实验原理: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
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所需试剂:5%的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 ml,加
蒸馏水至500 ml,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 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6
试验方法:取潘(迪)氏试剂2~3ml于小试管内,
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背景,立 即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
看到; 弱阳性(+):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2+):白色浑浊; 强阳性(3+):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白色凝块。
脑脊液标本微生物检验
• 1. 涂片检查 (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 例如:革兰阴性、凹面相对的球菌, 可能是脑膜炎奈瑟菌;链状排列的革兰阳 性球菌;长丝状等多形态性的革兰阴性杆 菌,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 抗酸染色 (3)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 墨汁染色 (4)真菌培养 22度和35 度培养
• 2. 报告方式 • (1)涂片检查:革兰染色:查找一般细菌, 尤其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和 链球菌 多见。 • 革兰染色镜检报告“C内(外)G-双球菌, 形似脑膜炎奈瑟菌”“G+双球菌,形似肺 炎链球菌” • 抗酸染色报告:“找到抗酸• 培养3天,仍无菌生长者报告 “培养3天无细菌生长”。 • 查见细菌报告"检出XX细菌", 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操 作 流 程
(二)、脑脊液标本
• 1、腰穿法采集脑脊液3—5ml打入血培养 瓶中或放入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2、注意保温,不可置冰箱保存,因为会使 病原菌死亡,尤其是脑膜炎奈瑟氏菌、肺 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 3、脑脓肿吸出物尚须检测厌氧菌和寄生虫 • 培养基选择:普通血培养瓶、厌氧血培养 瓶、血平皿、中国蓝平皿、流感嗜血杆菌 平皿。
操 作 流 程 图
(二)检验方法和操作流程
• 1. 涂片检查 (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 例如:革兰阴性、凹面相对的球菌,可能 是脑膜炎奈瑟菌;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 长丝状等多形态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能是流 感嗜血杆菌。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 (3)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 • 2. 分离培养 • 3. 报告方式 培养48小时,仍无菌生长者报
脑脊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标准(最新考核表)
脑脊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标准(最新考核表)引言脑脊液标本采集是临床诊断和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操作。
准确的脑脊液标本采集技术能够确保标本的质量,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本文档旨在制定脑脊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标准,以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和遵循。
1.脑脊液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1.1.准备必要的器械和材料,包括脑脊液采集针、试管、消毒液等。
1.2.清洁操作区域,保持一定的无菌环境。
1.3.检查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病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1.4.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解释脑脊液采集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2.脑脊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步骤2.1.患者取体采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必要的生命体征检查。
2.2.定位脊髓腔,常用的位置是腰椎4-5椎间隙。
2.3.消毒处理,将操作区域进行无菌消毒,常用酒精或碘酒消毒。
2.4.局麻麻醉,将局部麻醉药物用于脊髓腔穿刺位点。
2.5.脊髓腔穿刺,操作者利用脑脊液采集针进行脊髓腔的穿刺。
2.6.脑脊液采集,须根据需要采集一定量的脑脊液标本,一般为3-4mL。
2.7.采集完成后,将脑脊液标本放入试管中,并封闭试管以防止污染。
2.8.清洁消毒,对操作区域进行再次消毒,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2.9.通知患者注意事项,如卧床休息、注意观察等。
3.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的处理3.1.将采集完成的脑脊液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相应的检查。
3.2.在送检过程中要确保标本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交叉污染。
3.3.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做好标本的保存和运输。
4.脑脊液标本采集中的注意事项4.1.操作者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并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采集。
4.2.对于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应慎重考虑脑脊液采集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4.3.患者应该配合操作者的指引,保持合适的体位,以利于采集的顺利进行。
4.4.每个脑脊液标本采集针只能使用一次,并在使用后进行消毒和处理。
4.5.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规范的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感染和交叉污染的发生。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脑脊液标本采集的操作标准,包括前期准备工作、采集技术操作步骤、采集标本后的处理以及注意事项。
脑脊液检验技术要求
脑脊液检验技术要求1 标本采集、转运和贮存1.1 实验室应与临床共同讨论并制订脑脊液标本采集和处理的标准操作程序。
1.2 临床医生应在申请单上注明脑脊液标本采集部位(如腰椎或脑室)的相关信息。
1.3 脑脊液标本采集宜使用无菌试管(用于细胞学检查的标本不宜使用玻璃材质的容器),若能采集足量标本,应将其分装至3~4支试管,每管宜取3mL~5mL,一般无需使用抗凝剂。
1.4 第1管用于化学和免疫学检查(如蛋白质、葡萄糖等),第2管用于微生物学检查,第3管用于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如需要做其它检查(细胞病理学检查等),宜采集第4管标本。
若第1管混有穿刺出血,不可用于以蛋白质检查作为主要依据的疾病诊断(如多发性硬化症)。
1.5 若无法采集足量标本,可不进行分装,由医生决定检查项目;若需要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宜优先进行,再尽快进行其他检查。
1.6 脑脊液标本应在室温条件下尽快运送,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宜在1h内完成检查,以免细胞破损。
只有用于蛋白质和核酸分析的标本,可贮存于冷冻条件下(—20℃以下)。
1.7 脑脊液微生物学检查标本不可冷藏,在室温条件下立即送检或在患者床旁接种。
2 理学检查脑脊液理学检查主要包括颜色、透明度和凝固性等。
实验室应规定脑脊液理学检查指标描述和报告的规范用语。
3 化学和免疫学检查3.1 脑脊液化学检查主要包括葡萄糖、蛋白质、氯化物、酶学测定和蛋白电泳等,免疫学检查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髓鞘碱性蛋白测定等。
3.2 实验室应注意各项目不同原理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选择适宜的方法开展检测。
3.3 进行脑脊液葡萄糖、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测定时,宜同时检测血清中的相应物质,计算脑脊液/血清葡萄糖比值、脑脊液/血清白蛋白商(Q alb)、脑脊液/血清IgG商(Q IgG)及IgG指数(即Q IgG与Q alb比值)。
4 细胞学检查4.1 手工法细胞计数4.1.1 宜使用标注容积的血细胞定量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包括细胞总数、红细胞计数、有核细胞计数和有核细胞分类计数。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1.目的:建立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标准化操作;2.范围:适用于脑脊液的常规检查(物理检查、蛋白定性、细胞检查);3.标本采集:3.1 标本种类: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
3.2 标本要求: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中,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
每管收集1-2毫升。
3.3 遇高蛋白标本时可采用EDTA K2抗凝。
4.标本储存:立即送检。
5.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标本。
6.器材试剂: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l,加蒸馏水至500ml,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细胞计数板;显微镜。
7.物理检查:7.1 目测脑脊液颜色与透明度:(1)观察颜色。
(2)观察透明度。
(3)观察凝块或薄膜:收集脑脊液于试管内,静置12-24小时,正常脑脊液不形成薄膜、凝块和沉淀物。
7.2 结果判断与分析:7.2.1颜色: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在病理情况下,脑脊液可呈不同颜色改变: (1)红色:常由于各种出血引起。
脑脊液中出现多量的红细胞,主要由于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引起。
前者在留取三管标本时,第一管为血性,以后两管颜色逐渐变淡,红细胞计数结果也依次减少,经离心后上清液呈无色透明。
当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时,三管呈均匀红色,离心后上清液显淡红色或黄色。
红细胞在某些脑脊液中5分钟后,即可出现皱缩现象,因此红细胞皱缩现象不能用以鉴别陈旧性或新鲜出血。
(2)黄色:可因出血、梗阻、郁滞、黄疸等引起。
陈旧性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由于红细胞缺乏蛋白质和脂类对膜稳定性的保护,很易破坏、溶解,出血4-8小时即可出现黄色。
停止出血后,这种黄色仍可持续3周左右。
椎管梗阻如髓外肿瘤,格林-巴利综合征,当脑脊液蛋白质量超过1.5g/L时,颜色变黄,其黄色程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正比。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脑脊液培养。
3.标本3.1标本类型脑脊液。
3.2 标本采集由临床医师以无菌要求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2-3ml,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脑膜炎奈瑟菌离体后能产生自溶酶,迅速自溶,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离体后也易于死亡。
因此,脑脊液无论涂片或培养,必须于采集后立即送检。
3.3 标本拒收标准3.3.1 标本标识与化验申请单不符。
3.3.2 标本未用无菌试管留取。
3.4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于室温,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切勿放冰箱,否则影响检出率。
4. 试剂、仪器4.1 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克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4.2 VITEK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兰阴性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革兰阳性菌药敏卡(GPS)、药敏纸片、TBA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4.3 接种针、接种环、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CO2培养箱等。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参见《质量管理程序》6. 检验步骤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6.1 涂片检查6.1.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外观浑浊或脓性脑脊液可直接涂片,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后取沉淀物涂片、革兰染色、就、镜检。
根据染色及形态特征,常可初步提示细菌的种类。
6.1.2 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参见《分支杆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6.1.3 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的沉淀物作墨汁负染色,或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接种于沙氏培养基,置于35摄氏度培养2~5日,根据菌落特性,涂片染色镜检作出报告。
必要时可作生化反应进一步鉴定。
6.2分离培养6.2.1用接种环挑取混浊脑脊液或经离心沉淀的沉淀物,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置于5%~10%CO2环境中35摄氏度培养18~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根据菌落特点、形态与染色及生化反应鉴定细菌,并作药敏试验。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关键词:分枝杆菌淋巴细胞脑膜炎奈瑟菌细胞菌种保藏中心 ATCC一、检验程序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序见图35-1。
二、检验方法(一)显微镜检查实验室应尽快进行涂片检查以防标本凝固,影响细胞计数和涂片结果。
1.一般细菌涂片如脑脊液标本外观为明显红色或混浊,可直接涂片,如果标本量超过1ml,应以相对离心力20000g离心10分钟,取沉淀物涂片,涂片作革兰染色。
如果脑脊液标本有薄膜形成,则应取薄膜涂片染色和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涂片(如果脑脊液标本有薄膜形成,则应取薄膜涂片),抗酸染色镜检。
3.隐球菌涂片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涂片,墨汁或优质碳素墨水负染色,镜检。
(二)培养和鉴定1.一般细菌培养取混浊脑脊液或经离心的沉淀物接种5%的血琼脂平板、不含抗生素的巧克力色琼脂平板、麦康凯或中国蓝平板,含无菌血清的增菌环境培养18~24小时,若无可见生长,继续培养肉汤。
置35℃、5%~10%CO248小时,增菌肉汤需转种于血琼脂平板和不含抗生素的巧克力色琼脂平板上作次代培养。
根据菌落特点、形态、染色及生化反应进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
2.真菌培养取混浊脑脊液或经离心的沉淀物接种沙保弱培养基,35℃环境培养2~5同,根据菌落特性、涂片染色镜检进行初步鉴定,必要时可做进一步鉴定。
3.分枝杆菌培养除了从艾滋病患者采集的标本外,一般只在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或蛋白、葡萄糖水平异常而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或毛玻璃样时进行分枝杆菌培养。
脑脊液标本先以相对离心力20000g离心30分钟,取沉淀接种罗氏培养基或商品化的分枝杆菌培养瓶,35~37℃环境培养6~8周。
一般情况下,脑脊液培养可使用肉汤增菌,也可采用商品化的血培养瓶进行增菌,但临床怀疑为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感染(社区感染)时不能使用血培养瓶增菌,因为其中含有的聚茴香胺硫酸钠(SPS)对脑膜炎奈瑟菌有毒性,此时应接种于无SPS的培养基上。
细菌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细菌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l、标本采集以无菌方法采集脑脊液2~5ml,盛于无菌瓶中送检。
2、直接检查脑脊液可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或抗酸染色等,然后镜检。
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作离心取沉淀物涂片、染色镜检。
3、检验步骤:
3.1、一般细菌涂片检查除结核性脑膜炎外,由其它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明显混浊,可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离心后涂片、染色、镜检,根据染色及形态特征可初步提示细菌的种类。
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3000r/min。
30min)作抗酸染色。
新型隐球菌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作墨汁负染色。
3.2、分离培养用接种环挑取混浊脑脊液或经离心沉淀的沉淀物,分别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巧
5、脑脊液培养常见病原菌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奈瑟菌
A、B群链球菌卡他布兰汉菌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结核分支杆菌
肠杆菌科菌种
产单核李斯特菌脑膜败血性黄杆菌
新型隐球菌假单胞菌
白色念珠菌
6、报告结果
无论是涂片还是培养,一但见到阳性菌应立即通知临床医师。
培养并经鉴定的结果报告“××菌”,同时报告药敏试验结果。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1。
目的:建立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标准化操作;2.范围:适用于脑脊液的常规检查(物理检查、蛋白定性、细胞检查);3。
标本采集:3。
1 标本种类: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3.2 标本要求: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中,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每管收集1-2毫升。
3。
3 遇高蛋白标本时可采用EDTA K2抗凝。
4.标本储存:立即送检。
5。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标本。
6。
器材试剂: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l,加蒸馏水至500ml,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细胞计数板;显微镜。
7.物理检查:7。
1 目测脑脊液颜色与透明度:(1)观察颜色。
(2)观察透明度。
(3)观察凝块或薄膜:收集脑脊液于试管内,静置12-24小时,正常脑脊液不形成薄膜、凝块和沉淀物。
7.2 结果判断与分析:7。
2.1颜色: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在病理情况下,脑脊液可呈不同颜色改变:(1)红色:常由于各种出血引起。
脑脊液中出现多量的红细胞,主要由于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引起。
前者在留取三管标本时,第一管为血性,以后两管颜色逐渐变淡,红细胞计数结果也依次减少,经离心后上清液呈无色透明.当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时,三管呈均匀红色,离心后上清液显淡红色或黄色。
红细胞在某些脑脊液中5分钟后,即可出现皱缩现象,因此红细胞皱缩现象不能用以鉴别陈旧性或新鲜出血。
(2)黄色:可因出血、梗阻、郁滞、黄疸等引起。
陈旧性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由于红细胞缺乏蛋白质和脂类对膜稳定性的保护,很易破坏、溶解,出血4-8小时即可出现黄色.停止出血后,这种黄色仍可持续3周左右。
椎管梗阻如髓外肿瘤,格林—巴利综合征,当脑脊液蛋白质量超过1。
5g/L时,颜色变黄,其黄色程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正比。
医院检验中心脑脊液检验操作规程
医院检验中心脑脊液检验操作规程(1)标本处理1.标本送验必须及时,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验。
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葡萄糖分解使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坏或溶解。
2.细胞计数管应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盐抗凝。
(2)一般性状检查主要观察颜色与透明度,可记录为水样透明、白雾状浑浊、微黄浑浊、绿黄浑浊、灰白浑浊等。
脓性标本应立即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检查细菌,并应及时接种培养基。
1)红色:如标本为血性,为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应注意:(1)将血性脑脊液试管离心沉淀(1500r/min),如上层液体呈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的时间已超过4h。
如上层液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刺损伤或因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2)红细胞皱缩,不仅见于陈旧性出血,在穿刺外伤引起出血时也可见到。
因脑脊液渗透压较血浆高所致。
2)黄色:除陈旧性出血外,在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时,也可呈黄色。
黄疸患者的脑脊液也可呈黄色。
但前者呈黄色透明的胶冻状。
3)米汤样:由于白(脓)细胞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4)绿色:可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5)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3)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原理]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试剂]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1,加蒸馏水至500m1,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操作]取试剂2—3m1,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l一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土):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十):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2十):白色浑浊。
强阳性(3十):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十):白色凝块。
[临床意义]正常时多为阴性。
脑脊液检验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文件编号:ABCD-SOP-07-25版序:2005-01页码:第1 页,共7 页[标本采集]1.标本送检必须及时,收到标本后应即将检验。
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葡萄糖分解使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坏或者溶解。
2.细胞计数管应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 EDTA 盐抗凝。
[操作步骤]一、常规检验:1、 (CSF)颜色检查[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者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 (0-8) × 106/L;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文件编号:ABCD-SOP-07-25版序:2005-01页码:第2 页,共7 页[临床意义](1) 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者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脑脊液培养。
3.标本
3.1标本类型脑脊液。
3.2 标本采集由临床医师以无菌要求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2-3ml,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脑膜炎奈瑟菌离体后能产生自溶酶,迅速自溶,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离体后也易于死亡。
因此,脑脊液无论涂片或培养,必须于采集后立即送检。
3.3 标本拒收标准
3.3.1 标本标识与化验申请单不符。
3.3.2 标本未用无菌试管留取。
3.4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于室温,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切勿放冰箱,否则影响检出率。
4. 试剂、仪器
4.1 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克
力平板、麦克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
4.2 VITEK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兰阴性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革兰阳性菌药敏卡(GPS)、药敏纸片、TBA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4.3 接种针、接种环、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CO2培养箱等。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
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6. 检验步骤
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6.1 涂片检查
6.1.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外观浑浊或脓性脑脊液可直接涂片,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后取沉淀物涂片、革兰染色、就、镜检。
根据染色及形态特征,常可初步提示细菌的种类。
6.1.2 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参见《分支杆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6.1.3 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的沉淀物作墨汁负染色,或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接种于沙氏培养基,置于35摄氏度培养2~5日,根据菌落特性,涂片染色镜检作出报告。
必要时可作生化反应进一步鉴定。
分离培养6.2.
6.2.1用接种环挑取混浊脑脊液或经离心沉淀的沉淀物,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置于5%~10%CO2环境中35摄氏度培养18~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根据菌落特点、形态与染色及生化反应鉴定细菌,并作药敏试验。
6.2.2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参见《分支杆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7.结果报告
无论是涂片还是培养,一旦检测到阳性细菌应立即电话或书面通知临床医师。
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经培养48小时,仍无细菌生长者,报告“培养2日无细菌生长”。
8.注意事项
8.1 抽取的脑脊液分置于无菌试管中,迅速送至实验室,病毒、真菌分支杆菌培养样本置于4°C保存待送。
8.2 流感嗜血杆菌容易在外界环境中死亡,脑膜炎奈瑟菌对寒冷和干燥均很敏感,在体外容易自溶,故不论是涂片镜检还是进行培养,均应及时送检。
9. 临床意义
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检出细菌提示细菌性(急性化脓性或结核性等)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最多见脑膜炎奈岁儿童细菌性脑膜5个月至3瑟菌,肺炎链球菌居第二位。
.
炎的主要致病菌是流感嗜血杆菌,新生儿脑炎多由大肠埃希菌、B群溶血性链球菌和脑膜败血黄杆菌引起的,特别是早产的婴儿。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结核性脑膜炎。
85%脑脓肿病人脑脊液培养可检出厌氧菌,有时可为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
10. 危急值报告
直接涂片找到细菌或培养阳性均作危急值报告。
若检测出脑膜炎奈瑟菌则应做传染病报告。
参考文献
医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32:2008[1]
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
指.2008
南上.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第二版.[2] 2007
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国临床检验操作[3]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2006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三版规程第.[4] Murray PR.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logy.9th
2007
,ed.Washington:ASM Press准可认力能和量质-室验实学医[5]ISO15189:2007.
则.2007
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
批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