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 1-1-1 我与社会 教案
我与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我与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家庭、社区、学校等;3.掌握社会规范的概念,如公德、礼仪、法律等;4.了解社会问题的存在,并知道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1.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社会规范的概念;4.担当社会责任。
三、教学难点1.社会问题的存在;2.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
四、教学过程1. 社会的定义和特点1.引入:小组讨论,思考社会的定义2.课件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的特点3.讲解:解释社会的含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社会的特点。
2. 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1.讲解:介绍家庭、社区和学校等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2.图表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举例: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 社会规范的概念1.讲解:介绍公德、礼仪、法律等社会规范的概念2.课件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规范的概念3.讨论:小组讨论社会规范的作用和意义4. 担当社会责任1.讲解:解释社会问题的存在以及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2.举例: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担当社会责任3.案例分析:分析现实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五、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评价小组讨论的质量和成果2.课堂互动:评价课堂互动的质量和积极性3.测验评估:通过测验评估学生对社会概念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1.搜集一则社会新闻,并思考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2.思考并写下自己的看法,如何让社会更美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引导学生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热爱。
帮助学生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
如何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教师活动】讲述一个关于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总结】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同时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与社会”这个话题。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课程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与社会。
环节二:新课学习——我与社会的关系【教师讲解】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
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贡献。
因此,个人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进一步理解这一关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根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能力目标◆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运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3.知识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几种主要社会关系的认识。
难点: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确立的。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从襁褓之中的嗷嗷待哺的小孩到今天的中学生,我们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
那么我们与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来揭开这个答案——我与社会。
阅读教材P2-3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2)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答案提示:让学生据实回答,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答案不统一。
教师:各位同学回答得都非常不错。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借助多媒体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讲授新课】一、感受社会生活1.教师: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阅读教材P3探究与分享,回答: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答案提示:据实回答即可。
3.教师:大家都谈论了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部编)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教案1.1丰富的社会生活--我与社会
年级:初一主备教师:授课老师:
章节名称(课题)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我与社会
计划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一周第1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认识社会生活,参与并奉献社会。
2.正确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3.明白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享暑期生活,感受社会的绚丽多彩,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活动三】根据情境介绍自己
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与他人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需要自我介绍的情况。
情境一:做客同学家,向同学的奶奶介绍自己。
(业缘关系)
情境二:到姑姑家玩,向姑姑的朋友介绍自己。
(血缘关系)
情境三:在国外碰到两个说新疆土话的帅哥(美女)。
(地缘关系)
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
一、感受社会生活
丰富多彩
需要我们献计献策
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作业
待定
教学反思
2019年8月9日
一、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二】校园生活OR社会生活?请你来选择
Q:和校园生活相比较,你更喜欢社会生活还是校园生活?为什么?
生:略(社会生活的好,或者不好)
师:走进社会,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可能也会发现一些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建言献策,奉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你准备好了吗?
2.通过模拟不同场合的自我介绍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与社会精品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认识社会生活,参与并奉献社会。
2.正确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3.明白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享暑期生活,感受社会的绚丽多彩,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2.通过模拟不同场合的自我介绍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社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2.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难点: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鲁滨逊漂流记》情境视频(片段))初到孤岛的鲁滨逊是绝望的,慢慢地,他不再整天沉浸在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大家想一想:流落孤岛的鲁滨逊是真的与世隔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一)基于生活经验,认识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性活动一: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典型画面的描写呈现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横切面,意在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在生活经验中体味生活、认识社会。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二)基于成长体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活动二:小华的暑期“大事”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华暑期的“大事”为参照,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将暑假生活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认识到,如果生活是一个圈,每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的过程。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课《我与社会》教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课《我与社会》教案在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从和陌生人交往开始的。
从入学开始就要同陌生的老师交往,同时要同陌生的同学交往,从小学、中学和大学,到走向社会,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种不同的陌生人打交道,与陌生人交往是现代人的必修课,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人际能力的关键性尺度。
因此,我们不要惧怕与陌生人交往,而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的社会人。
1教学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2学情分析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3重点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我与社会师):大家都比较喜欢《鲁滨逊漂流记》,那么大家想一想:他真的是到了世外桃源吗?真的是与世隔绝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第一站:我与社会(师):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合作释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基他人做好补充)导学卡展示:自主学习合作释疑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2、什么是社会化?(学生发言后,学生点评,师归纳总结)(师):通过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我们进一步来深入分析、探究:我参与我快乐(把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每组结合导学卡,完成一个任活动一:看教材第55页的社会关系网状图,问:这个关系网说明了什么?讨论:①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和社会相关。
②请同学们举例说说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和社会各行各业有什么样的联系?③如果离开了社会,人会变成什么样子?(师):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
我们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我们应当承认,社会不仅教会了我们各种生活技能,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品,由此可见: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1.1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2.认真参与合作探究活动,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并踊跃分享探究成果。
3.仔细阅读相关热点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经历,进一步感受社会生活。
4.理解识记感受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环节三:社会关系我来晰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关系的主要类型。
预设过程(15分钟)
3.法治观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处理好社会关系;遵守社会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4.责任意识: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作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关系。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多个人物材料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够初步认识到自身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但个体与社会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相互联系,则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关心公共事务,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
2.道德修养: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活动:绘制“我”的世界——引导学生绘制填写“我”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并思考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展示鲁迅、亚里士多德、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名人名言。
3.言语引导,总结基础知识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4.情景演绎:身份大揭秘——面对不同对象,你会怎样介绍自己?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我与社会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课题《我与社会》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责任意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积极参与支援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热爱自然,培养担当精神。
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新课导入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小林没有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但是并没有脱离社会,他通过网络与社会发生联系。
参与社会生活会使我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更好的融入社会。
由此,引出本课主题--《我与社会》重点问题1.我们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阅读材料,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讲授新课第一目感受社会生活探究一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提示: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去书店看书,等等笔记:了解社会的方式(1)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学生分组,分享一下(2)阅读报纸书籍、收看电视新闻、上网查询;(3)参加公益活动、夏令营活动;(4)广交益友等。
探究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结合材料:宋某某,终身禁入思考:我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需要注意什么?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积极、正确的方式融入社会。
结合材料:一群中学生点亮社区治理“明灯”思考:材料中中学生的做法启示我们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1.1 我与社会(优质教案)
(五)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简单了解学习内容
(六)教师出示教材的两个“相关链接”
链接1: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过共同的生活。•・亚里士多德链接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提出问题:问题一: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问题二: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教师指导、点拨、总结,出示问题答案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
不同的身份。
问题三: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①血缘关系:以血统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②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不但拓展,我们要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
图片3:幼儿时,逐渐长出“小翅膀”和小朋友玩耍
图片4:小学时,像学飞的雏鹰,跟着父母和老师学本领
学生观看图片,师生共同总结:
基于成长体验,我们认识社会生活的空间在不断延展。
教师出示问题三: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教师指导、点拨、总结,出示问题答案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
3."我们是父母的子女,也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我们是小区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也是一名公民….”这说明(八)A.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B.人的身份都是一样的,不会改变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 教案
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感受社会生活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活动二:P3-4探究与分享思考、讨论:(1)小华日记里记录的“大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来源:学,科,网](2)读了小华的日记,你有什么样的感受?(3)在暑假里,你有那些印象深刻的事可以与同学分享?小结: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1)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3)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1.看图片,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出示一组“小丸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3.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
[来源:学小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关系可以分为那些不同的类型?举例说说明在每种社会关系中,我们都具有什么身份?5.小组活动:绘制我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小组讨论,1、2号发言,3、4号纠错,5、6号补充。
讨论结束的小组翻绿牌,组内有争议的翻红牌,老师个别答疑。
五、练习反馈小组互帮活动1、完成核心知识背诵2、做好思维导图3、完成规定作业4、预习新课1、小组安静练习,独立完成。
2、小组完成后翻绿牌。
3、小组讨论,组内有争议的翻红牌,老师个别答疑。
4、组内互批,在错题标识。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1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1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 我与社会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一、内容简介作为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对社会生活的理性阐释,具有统领全册教材的地位。
基于对社会生活由感性到理性的全面认识和思考,本单元为后续各单元关于社会规则、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的探讨提供了逻辑起点和认识依据。
本单元以“走进社会生活”为主题,有价值导向和行为指向的考虑,意在明确走进、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是中学生成长为负责任公民的必经之路。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将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社会因人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活动而产生和存在,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而社会是个人的成长课堂,是人由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人的必要条件。
基于这种理性认识,引导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参与社会事务、实现人生价值。
同时,互联网开创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络社会的公民。
为了更好地引领初中学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本单元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网络怎样从日常生活、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创络在丰富日常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问题,如不良信息诱惑、沉迷网络、网络安全等,进而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做守法、理性、负责的信息化时代的公民。
二、主要观点社会生活绚丽多彩,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青少年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期望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并由此获得相应的身份。
个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为个人成长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社会是中学生的成长课堂,青少年应该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努力在关心、融入、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的进步,为人类的文化传播和科技创络安全、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
青少年学生要充分感受网络技术的发展,树立科学信念、科学精神,同时应该在网络生活中把握自我,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做网络的主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框《我与社会》学案教案
我与社会一、学习目标1.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认识社会生活,参与并奉献社会。
2.正确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3.明白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二、学习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三、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四、自主学习(相信自己行!)(一)自读课文,找到书中你认为重点的题写在题板上。
(二)根据学习提纲,完成本课重点难点。
1.为什么要正确认识社会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
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2.感受生活的意义(1)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管理,并献计献策;(3)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1)个人是社会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社会关系分为哪几种(三)共同探究(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快速阅读教材P1-61.参考“李铭的一天”,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等等。
2.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3.辩论:论点一: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论点二:一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
4.结合P3探究,说明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①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第一课 第一框我与社会
八上第一单元第一框我与社会一、课程标准: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够初步认识到自身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但个体与社会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相互联系,则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能力目标: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会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三)知识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什么是相互依存的?五、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课前:观看视频《小猪佩奇》(一)导入:小猪佩奇:“社会人”(让学生说)(二)主要过程:教材简要分析,教材以我们的生活为起点,在家庭和学校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环节一:走进社会生活1.女儿成长的生活片段“出生——幼儿——上学”2.女儿成长的生活片段“参观博物馆、直升机体验活动、商场购物…….”问: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参与过哪些内容的社会生活?谈谈你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女儿的生活片段,唤起学生的经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自身的实际,说出自己的社会生活体验及感受。
结论:社会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环节二:深入社会生活1.圈:随着身体成长、智力发展、能力提高,我们打交道的人会越来越多,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2.谈看法下列是2018年暑假的大事件,请你选择一幅图,谈谈感受。
事件一:访问非洲,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
事件二:国家打击“长春长生”等疫苗造假案件事件三:泰国沉船事故,牵动所有中国人的神经。
结论: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1单元第1课 第1课时《我与社会》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1单元第1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第1单元第1课《我与社会》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社会规范,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提高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自我和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社会规范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社会行为习惯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规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提高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社会规范。
2.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提高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2.准备相关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准备实践活动材料,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社会现象,如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排队加塞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自己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与社会互动的,他们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社会规范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遵守社会规范。
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轻松备课
课堂拓展:
擦亮双眼,辩证看待人们对社会的感悟
板块知识汇总,题目答案一目了然
板块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课件展示名人名言:
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过共同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何理解这里提到的“共同的生活”?
教师拓展:
教师点拨讲解:
“大网”:社会
“结点”:个人
“连接线”:社会关系
课件展示热播剧《人民的名义》片头曲,及相关人物的关系网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探究及思考: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教师概述:2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2 【2020•日照】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A.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个人
C.每个人应为社会发展创造财富
D.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发展密不可分
感悟社会关系的存在,明确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视频中逐个出现剧中人物,加之后面的关系结构图,让学生明确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不同,身份不同。
教师概括性的简短语句,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明确四位领诵员的不同身份,同时认知不同身份的社会关系和所担负的使命,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既是对刚才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是对本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和再现。
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社会与祖国的温暖,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单元八上道法第一单元周次总第课时 1 主备人授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1.1我与社会》课型新课课时数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知道人的身份由社会关系决定。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责任意识: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感情,关心社会、关心时政。
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二次备课)环节一:教材分析活动1:本册教材分析——图片联想。
根据每个单元名称,让学生进行联想,引导学生思考八年级上册学习内容。
环节二:学生分享活动1:学生分享。
让学生分享暑假里面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活动2:播放图片。
播放暑期游玩图片加强共鸣,同时引导学生回答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环节三:欣赏视频播放视频。
播放《中国24小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中日新月异的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事件?(可适当播放相应图片进行提示,如看新闻、上网等等。
)环节四:观察图片播放两张图片:图片一:社会是张“大关系网”;图片二:个人是“大网”上的“节点”。
引导学生得出相应知识点。
环节五:探究与分享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P5):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2.想想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环节六:活学活用活动1:探究情境。
针对不同情境,判断社会关系类型。
活动2:总结回顾。
老师带领学生简单回顾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得出本节课的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课堂练习1、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下列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不恰当的是( )A、去农村体验劳动的艰辛B、关在家里凭空想象C、上网看新闻D、参加夏令营活动2、如果说社会是张网,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A.网上的一个结点B.漏网之鱼C.互不相干的个体D.一条线3、接种疫苗是对抗疫情最有效的手段。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制8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新教材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制8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新教材2021秋季最新编辑教案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全册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课 1.1我与社会教案课题 1.1我与社会单元第一单备课人元我与国家和社会(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课标1.1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要求1.6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目标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知识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课前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框教材内容,想想自己参与过的社会实践活动。
准备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与活动,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 8月30日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荒岛余生》学生观看通过在荒岛生活的极端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荒岛余生》的主人公真的与世隔绝了并思考吗?他完全脱离社会了吗?结合鲁滨逊的话和经历,请大家思考:人和社会是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人与社会》,探究本课内容。
自主学习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本P6-P9的内容,初步了解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并且通过自学,回答下列问题: 1.你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有什么变化 2.我们参加社会活动有什么意义 3.我们与社会的关系讲授新课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阅读《李铭的一天》,思考学生阅读通过李铭的一1、参考“李铭的一天”,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图文并回天,引导学生观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答相应问察参与社会生活题的方式。
我与社会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社会关系的丰富性。
2.能够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3.感受社会给个人带来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
4.理解亲社会行为的内涵,培养亲社会的能力,提高全面地、客观地、联系地分析社会的能力。
5.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心、了解、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培养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的情感,塑造健康人格,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实施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于活动情境,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理解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知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提高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的本领与能力。
重点难点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享参与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使学生理解参与社会生活对于自身成长的意义。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引导学生理解“我”是社会的一分子,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的身份不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我”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每个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本框建议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介绍】【新课导入】随着我们的不断成长,我们的生活圈在不断扩大,从家庭、学校慢慢到社会。
社会生活内容丰富,社会交往形式多种多样,这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也对我们的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会是我们成长的课堂,我们在其中学习、锻炼、发展。
导入情境: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引言,并讲述鲁滨孙的故事。
教师提问:“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但为什么鲁滨孙能够脱离人类社会,在孤岛上生存28年?他靠的是什么?(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鲁滨孙能在孤岛上生存28年,除了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更重要的是有丰富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还有火枪等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时、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
教师归纳:因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
教师介绍: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是的类型。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共享收获
教师对课堂进行小结
师生互动,根据教师板书,学生总结课堂收获。
梳理知识脉络,达成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
我与社会
教学目标
1、知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2、掌握社会关系,了解自己的社会关系网。
3、感受社会生活,知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认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体验教学、讨论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引题
晒晒你的暑假生活
说一说:
两个月的假期已经结束了,你能说说这个暑假中让印象深刻的事吗?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刚结束的暑假生活开始,引入课堂,让学生都有话可说
析题
展示主人公小明的暑假生活
结合以上情景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学生自由发言,感受人与社会的关系
学生了解人与社会的大网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结合教材发言
学生阅读教材
通过小明的疑惑,让学生认识到人不能脱离社会。
通过社会大网的描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让学生感受自己不同的身份。
升题
小明的收获
了解了我们与社会的关系后,小明想仿照教材上的示意图,制作自己的社会关系网图。
思考:
(1)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
(2)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师归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学生动手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并回答问题
此环节主要是为了升华主题,通过活动,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落实到行动,解决课堂重点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教师讲解: 把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
情境:小明的假期
在杭州嘟嘟城游玩时,小明参与了各种角色扮演的活动,他体验了医生、消防员、邮递员等各个职业……
虽然只是体验,但是小明也感受到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的身份。
说一说在生活中,你有哪些身份?
他们是否真正的脱离了社会生活呢?
教师归纳: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可以找医生。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要从社会中获取;我们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社会不仅教会了我们各种生活技能,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品。
通过回答引导学生感受关注参与社会的方式
这两件事大多数学生肯定有所了解,可以有话可说,感受自己在社会生活中
对比过去的感受和现在的感受,感受到对社会的认识越来越深
(破题)
小明的疑惑
小明发现, 古时候,人们经常形容那些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如今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人足不出户,待在家里,大家把这些人人称为“宅男”、“宅女”。
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等等。
情境展示
小明的假期
暑假观看新闻过程中,小明看到了这样的一则新闻,看到这则新闻你有何感受?
在观看电影《战狼2》时,电影的最后一幕让小明印象深刻。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
你的暑假生活感受到了哪些呢?
教师归纳:感受到国家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感受到自己能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自己需要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等。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你说我说:回想过去,这些参与社会活动的感受有变化吗?
教师归纳: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学生根据个人感受自由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有选择性的回答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