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3课时 教案 1

合集下载

2.2_气候多样_季风显著_第3课时

2.2_气候多样_季风显著_第3课时

2.2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第三课时)抚松县北岗学校卢玉勤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中国自然环境特征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

气候特征一般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

因此,教材第一,二部分主要介绍气候的两个要素。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以及结合这种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划分的温度带。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我国东西部干湿状况的差异以及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第三部分,主要描述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此部分使学生通过分析总结,综合了解我国气候的总体特征。

本节教材在知识结构上联系紧密,逻辑严谨,知识的学习,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都以递进的形式呈现,在不增加难度的前提下,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得到提高,并能将所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习对自己有用的地理知识。

2.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读图知识和技能来认识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进一步探究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以及读图,析图的能力。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复习并掌握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温度带的分布;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及干湿地区的分布;掌握我国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和复杂多样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会并熟练阅读各类地图,归纳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温度带的范围;了解我国降水规律及干湿地区分布;我国气候分布及其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气候资源,欣赏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所孕育的不同文化;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冬夏季风特点,气候类型特点难点:(1)各类地图的分析判读(2)冬夏季风的来源与风向,特征二、说教法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推荐-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3 精品

推荐-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3  精品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读图分析冬夏季风的发源地和性质及其盛行风向2. 通过读图掌握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其分界线3. 了解锋面雨、梅雨季节和伏旱4. 通过读图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

5. 了解季风气候不稳定造成的一些自然灾害。

6. 通过读图分析我国气候的分布特点7. 能分析我国气候多样带来的影响重点和难点:1. 通过读图分析冬夏季风的发源地和性质及其盛行风向2. 通过读图掌握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其分界线3. 通过读图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

4. 通过读图分析我国气候的分布特点教学过程:季风就是一个季节盛行某个风向的风。

[预习]阅读课本第38~43页,完成预习(10分钟)阅读课本第38图,完成下题1.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西北严寒的________________一带,以___________的偏北风为主。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部辽阔的海洋,以_______________的偏南风为主。

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以______ (山脉)—______山—_____ 山一线为界。

界线东南受______季风影响明显,降水______,界线西北______季风很难到达,降水______,全年都较干旱。

3.我国季风区的降水水汽主要是由____________带来的,这种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降雨类型叫_____________雨。

阅读课本第40页的图2.23,回答下列问题:4.从图中可以看出,季风区内降水量较多的几个月是_________,气温较高的几个月是________。

5.这种降雨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叫做______________,对农业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上)

2.2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上)

【季风气候显著】对于这部分教材,教师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步,说明冬、夏季风的形成,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8页图2.19和图2.20,亚欧大陆内部,冬、夏季气压分布有什么不同?风向有什么不同?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分别是什么地方?冬、夏季风各有什么特点?由此说明季风和季风气候的概念,冬、夏季风的特点。

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分界线,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夏季风从海洋向陆地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性质会有什么变化?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越向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越小,夏季风很难到达内陆地区,因此内陆地区降水比较稀少,这样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第三步,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1,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总结、概括季风气候的特征。

第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2,并且使学生明确,与同纬度大陆西岸和内部相比,我国处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而大陆西岸和内部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第五步,根据冬季风形成的源地及性质,说明寒潮带来的危害有哪些?结合教材第39页阅读材料的内容,说明夏季风到来早晚、持续时间长短以及势力强弱,可能造成水旱灾害的发生。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制作活动投影片或计算机动画,演示锋面雨带推移的过程,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

关于台风的形成及带来的灾害,可以事前布置学生收听天气预报,或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台风的天气预报,并播放台风发生地区当时的录像,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或内陆地区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手段尤为重要。

【气候复杂多样】这部分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的阅读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四幅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明四个地区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

在气候类型图中找出这四个地区,了解其气候类型。

除这四种气候类型外,我国还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在什么地区,使学生通过读图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

可以选择不同地区的农作物、蔬菜、动植物以及一些旅游景区的录像或图片、幻灯片等给学生播放,使其从感性认识入手,了解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三)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三)教案

教案首页教案内容[导入新课]实验:气温低,大气下沉;气温高,大气上升。

结论:近地面大气总是由气温低的流向气温高的。

展示课件:(冬、夏季风图)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风从陆地吹来,寒冷干燥;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温暖湿润。

这样,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这样的气候,我们就把它叫做季风气候。

我国气候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季风显著。

[板书]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三、季风显著1、表现:①分布范围广(课件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1、让学生找到世界有季风气候分布的地区2、让学生比较:与世界相比,中国季风气候的分布范围,得出结论:中国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广3、让学生观察:季风气候有多少种,再看在国有多少种,得出结论:中国季风气候齐全②季风气候齐全设问: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成因?(课件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2、成因: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之间(课件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1、分析三种季风气候特点:气温、降水2、比较三种季风气候相同点3、比较三种季风气候不同点先看到季风区,共有三种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展示着三种气候的气温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对这三种气候的气温和降水进行分析,得出这三种气候的气候特点。

这三种气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讨论)(相同: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不同:最冷月均温不同,降水总量不同)(提问)季风气候的这种特点对农业的好处?(学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教师肯定学生答案后补充: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这时也正是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时期,雨热同期为我国季风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3、影响我国的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

如,冬季风活动强烈,就会暴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的降水时间分配不均,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关于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你知道有哪些?仔细阅读下面的照片,并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简要的说明(如灾害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有效的预防措施等)。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1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1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Ⅰ教案一、教材分析: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培养学生智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素材,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以下知识点:1、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概念2、影响世界气温、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3、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和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3课时)八、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2、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九、课后反思:Ⅱ、学案1、学生课内必需的材料(1)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概况(2)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2、反馈练习练一练:①海南省哈尔滨②华北平原寒温带一年三熟寒温带上海③珠江三角洲中温带一年两熟中温带乌鲁木齐④塔里木盆地暖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武汉⑤内蒙古高原东部亚热带两年三熟亚热带兰州⑥青藏高原西北部热带热带北京⑦黑龙江省最北部高原气候区高原气候区昆明⑧内蒙古高原西部拉萨八、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二、降水的东西差异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地理: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八上)

地理: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八上)
2、锋面雨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推移有何规律?请同学们首先阅读课本P39的阅读材料,寻找答案,然后观看课件演示,聆听老师讲解锋面雨的形成过程和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规律,并回答梅雨和伏旱出现在我国什么地区?中下游地区
3、课本P40活动题第2题: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的差异呢?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
2、习惯上将受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叫非季风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大致
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__________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该线以东南
大地区,称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3、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
A、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季节。
B、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和灾害。
(1)非季风区是不是受不到季风的影响?
(2)结合前面的降水量分布图,看看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在降水量上有什么不同?
小结:季风区与非季区的划分依据:是否能够受到季风影响;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大致通过毫米等降水量线,两侧降水量存在差异。
季风区: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主要集中于;
(2)夏季风对我国又有何影响?完成课本P40活动题第1题:分析我国季风区的降水和气温在时间上的配合,以及这种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小结:冬、夏季风对我国的气候的影响——
(1)寒冷干燥的的盛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2)夏季风来自,能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我国的;而且我国季风区内降水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因此季风区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都集中在季,概括说就是。
结论: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气候特点,理解气候多样性的原因。

2. 使学生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图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气候特点2. 气候多样性的原因3. 季风气候的特点4. 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5. 我国的气候分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的气候特点、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难点:气候多样性的原因、季风气候的形成机制。

四、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我国气候分布图,了解气候特点及分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气候多样性的原因,培养地理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新课内容进行引入。

2. 教学新课:(1) 讲解我国的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气候多样性的基础。

(2) 分析气候多样性的原因,结合地图观察,让学生理解气候分区。

(3) 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季风气候的基本知识。

(4) 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影响。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气候多样性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5. 总结与布置作业: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和气候多样性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案例分析和地图观察,评价学生对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我国影响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气候分区知识点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地理》2. 教学地图:我国气候分布图、季风气候分布图3. 案例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季风气候案例4.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气候分布图、案例分析等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我国的气候特点及气候多样性原因2. 第二课时: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3.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第四课时:课堂讨论,探讨气候多样性的原因5. 第五课时:总结本章内容,布置作业九、教学策略:1. 针对气候多样性的原因,采用地图观察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分区。

2.2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

2.2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

2.2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气候的特征,培养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2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我国的海陆因素。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分析,增强读图技能,养成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

重点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难点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一.导入新课回顾前面所学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我国气温冬夏季节有何特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有何规律我国划分为几个温度带几个干湿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时指导总结这些说明了我国气候的什么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二.讲授新课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我国气温和干湿状况的空间差异大,这说明我国气候的什么特征呢学生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由于我国山地较多,地势高低悬殊,更加剧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

教师读图2.25“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

说说我国山地地区气候有何特点。

学生读图,阅读左上角的文字,分析讨论。

学生在一些高大的山地地区,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

设问请同学们解释,为什么横断山区有“一山有四季,里不同天”的说法学生因为横断山区地形复杂,地势垂直高低悬殊。

从山下到山顶出现热带森林到高山寒带的不同景观。

读图阅读图2.24“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对照图例中的气候类型,说说我国气候有几种气候类型,各分布在哪些地区。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注意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气候类型。

学生1我国主要有5种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显著。

学生2除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外,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

教师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活动,认识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的特点。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通过运用丰富的图片和资料突破重点、简化重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探究、读图讨论、教师讲解等环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首先分析了我国气候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然后就“季风气候显著”这一特征进行着重分析,最后对我国“气候多样”的特点进行概括、总结。

学生知道了我国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的两大特点,为学习季风打下了基础;通过冬、夏季风活动的示意图及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的地区气温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通过我国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区及复杂多样的地形的分析,说明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通过气候对农业的有利条件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课后拓展,让学生自己探究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复杂多样的气候所带来的影响。

(一)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学习的是我国的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阅读材料并进行分析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结合地图识记温度带的名称、分布、作物熟制;四类干湿地区的名称、分布、植被。

3.知道我国气候两大特征;对比了解冬、夏季风的特点;明确各类气候类型在我国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我国1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气候规律形成与特例出现原因的能力。

2.联系身边的地理景观,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为今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的气候特点,了解外国气候优势和灾害性天气,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2013-11课堂内外●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季风气候的特征、概念2.知道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和划分标准3.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4.能利用季风气候的原理简单解释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现象5.学会掌握阅读和分析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读图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1.小品:梅雨导入2.分析季风气候的不同特征3.模拟梅雨形成示意图4.读图分析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界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对我国农业地理环境差异的认识2.对我国气候资源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锁定重点、难点:重点:1.季风的特征2.季风气候的优缺点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难点:1.季风气候在实践上的配合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教学过程第三部分:季风气候显著【导入新课】小品《梅雨》【教师】这个小品反映了什么问题呢?我们要用这节课的时间来解决,前面我们讲了中国南北气温的差异和东西干湿的差异,简单地复习一下: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是?夏季的特点是?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学生】受纬度的影响,南北温差大。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有南北差异,也有东西向的差异,但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部分内容:季风气候显著。

在学习本节内之前,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两个城市。

【展示图片】如右图。

【教师】在这张图上我选取了这两个城市:埃及开罗和我们生活的城市南京,观察这两个城市的位置,看看有没有共性的地方?【学生回答】有,大概位于同一条纬线上。

【教师】对,它们的纬度位置大概一致,那它们的自然景观会相同吗?南京我们很熟悉,我找了一张图片,猜猜看这是南京的什么地方?我还找到了一张埃及开罗的图片,金字塔背景,我没去过埃及,但这张照片应该是真实图片,金字塔附近是沙漠。

【教师承转】为什么纬度相同的两个城市,它们的自然景观差异如此之大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季风的内容。

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3课时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3课时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结合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来分析回答。
8、引导学生读图2.26和图2.27,掌握地形影响明显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
9、引导学生完成P43活动2,分析回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拓展应用
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同处北纬15°~30°之间),但前者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后者却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你认为影响二者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吗?
学生:读2.21图,掌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界线。
5、引导学生完成P40活动1,读图分析降水的特点和降温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引导学生完成P40活动3及图2.25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图。
6、读图2.26,在图上读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位置特点。根据图中的气温和降水图,分析各气候类型区内的气候特点。
让学生在理解季风气候可以使我国季风区内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季风气候不稳定,很容易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
重点
1.影响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因素。
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性质和分布特点。
难点
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环节安排】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最佳问题
解决方案
情境引入
俗话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句话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气候特点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影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天变暖和秋天变冷的季风分析回答。
自主学习
学习要点:
《同步学习与探究》P36“主干知识”部分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范围、时间、学习方法等要求。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完成。
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设计一 (1)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设计一 (1)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将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自学提纲:1、季风是怎样形成的?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什么?3、季风气候有哪些灾害性的天气?二、课堂探究:1、冬夏季风的性质及影响。

季风名称成因发源地风向性质影响范围冬季风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从陆地吹向海洋,偏北风(西北、东北)寒冷干燥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岛、四川盆地外)夏季风影响而形成。

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从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东南、西南)温暖湿润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3、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季节分布的影响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着我国雨带的推移。

5月份,夏季风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我国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6月中旬,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北跃,雨带随之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称为“梅雨”。

7、8月份,雨带随夏季风北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

9月份,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也迅速南移。

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

4、我国降水在季节分配上有什么变化?东部地区各地的雨季迟早与夏季风进退有什么关系?我国降水在季节分配上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但各地雨季长短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的。

正常年份,5月中旬夏季风便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这里最早进入雨季。

6月以后,夏季风继续北上,华北、东北进入雨季。

9月以后,夏季风势力减弱,开始南撤,雨带迅速南移,我国东部地区由北向南雨季结束。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②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③了解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明确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④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标准,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⑤知道我国的气候特点。

⑥能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①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的技能。

②通过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培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气候是一种资源,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气温和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②0℃等温线、8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位置。

③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④冬、夏季风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⑤季风气候的成因。

⑥训练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技能。

●○教学准备①教师搜集“气温与生活”“降水与生活、生产”的相关资料,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②提前预习并分组搜集资料制成幻灯片(教师给学生指定具体内容)。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第三课时导入新课展示课件1:“东亚季风气候”的录像资料。

导语: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气候呢?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季风气候显著活动1:展示课件2——冬季风、夏季风示意图,分析回答:①冬季风的发源地、风向及特点,它首先影响我国的什么地方?②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及特点,它首先影响我国的什么地方?展示动态课件,给学生直观认识,启发学生思维。

本活动再一次训练了学生分析地图的技能,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3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使学生正确叙述l月O℃等温线的分布;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2 通过绘制等温线图、阅读1月、7月平均气温图,使学生提高读图、绘图和分析图表的能力。

初步掌握综合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知道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

3 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4 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学生分析:学生对气候的有关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气候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同时也已经具备了阅读相关气候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2、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3、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4、知道我国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的典型性及其教学难点:1 运用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

2 理解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的成因三、设计理念:采取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模式,体现“问题呈现——组织对话——情景刺激——有效指导——全面评价”等五个环节四、教学策略: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五、课前准备:教学媒体,投影图,计算机软件六、课时:4 课时七、教学设计: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除夕之夜,北国的哈尔滨人们冒着严寒,正在观赏冰灯,整座冰灯园就像神话中的水晶宫;而在南国的广州春节迎春花市上,人们手捧五颜六色的鲜花,徜徉在花的海洋,春意浓浓,喜气盈盈……同是春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和景观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石海峰
【期刊名称】《新课程(教研版)》
【年(卷),期】2013(000)011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石海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电子白板在地理教学中的高效运用——以《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为例[J], 贾燕
2.电子白板在地理教学中的高效运用——以《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为例[J], 贾燕
3.“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过程设计 [J], 林志胜
4.“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J], 王西华
5.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一课时) [J], 黄桂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候多样季风显着第3课时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着第3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2、记住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3、记住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

4、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5、增强人事自然、掌握规律的意识,逐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2、我国季风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3、季风气候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4、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对我国生活及生产的影响【教学用具】课本中相关地图【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资料:1、有关我国灾害性天气的资料及防灾减灾措施。

2、气候对我国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新课回顾:1、我国东部的以气候为主?分别是?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3、临沂市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特点?冬季和夏季刮的风风向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那么季风气候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点,又是怎样影响我国的生产和生活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认识一下季风气候。

二、学习新课板书:三、季风气候显著本框题主要内容:1、季风气候显著的影响因素;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3、季风气候的特点;4、季风地区主要的降水类型;5、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本框题教学流程:1学生自主完---组内交流---小组展示----教师小结,学生订正、完善表格2、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并思考:⑴夏季风从海洋向内陆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性质会有什么变化?(越向内陆,受海洋影响越小,夏季风很难到达内陆地区,因此内陆地区降水较少)⑵结合地图册中“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分界线。

3、课本40页活动1总结、概括季风气候的特点:雨热同期。

4、季风气候给我国带来的影响:课本40页活动2明确这种气候对农业的好处;活动3,知道这种气候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

⑴学生展示搜集的我国灾害性天气的资料及防灾减灾的措施。

⑵重点强调:寒潮和台风发生的时间、发源地、影响范围及带来的危害;洪涝灾害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导入新课]前两课时,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自学课文。

[讲授新课](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一至两遍。

(提问)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学生: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那么,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学生:不是)(教师小结)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

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设问)那么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板书)三、季风气候显著(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冬季风的形成图》(图2.19)、《夏季风的形成图》(图2.20),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冬(或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教师小结)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

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冬季风)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小结)(教师小结)冬季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频频南下,我国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

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

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

(投影)《冬季风形成图》《夏季风形成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填写下表(先投影空表,后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湿润的夏季风带来的。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是锋面雨,锋面雨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推移有何规律?请同学们反复地阅读一下课本P 39的有关材料。

(投影)自制《锋面雨形成示意图》(图2.22)(讲解)请两三个同学登台指图讲解锋面雨的形成过程,以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和印象。

(学生讲后,师生掌声鼓励)(提问)1.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是什么?它主要是由什么风带来的?(学生:锋面雨、夏季风)2.梅雨和伏旱出现在我国什么地区?(学生:长江中下游地区)(复合投影)请同学们观察《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再与《我国的温度带分布图》《我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图》对照,了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不同气候特点、分界线。

(提问)1.什么叫季风区、非季风区?2.习惯上,我们把自东北向西南的哪些山脉,作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自然分界线?(学生: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同学们把这些分界处山脉的名称填注在图2.21的适当位置(注意:竖写自上而下;横写自左向右)。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后,教师补充:1.季风区是指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的地区;非季风区则是指受海洋影响小,受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较少,全年都比较干旱的内陆地区。

2.略3.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炎热的夏季。

即我国季风气候区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都集中于夏季。

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

(板书:夏季多雨高温〈雨热同期〉)非季风区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课堂活动)1.看图2.23,分析我国季风区的降水和气温在时间上的配合。

(1)从图上可以看出,季风区内降水较多的几个月份是______月,气温较高的几个月份是______月。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学生:6、7、8月;6、7、8月)从以上降水和气温分布的数字,可看出什么呢?(学生回答)我国季风区降水较多的几个月份是6、7、8,气温较高的几个月份也是6、7、8月。

(教师小结)从以上降水和气温分布的数字可看出:我国季风区内降水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因此季风区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

都集中在______季。

(学生:夏)用四个字概括就是________。

(学生:雨热同期)(2)想一想这种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学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教师肯定学生答案后补充: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这时也正是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时期,雨热同期为我国季风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是气候差别却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温故)同学们回忆一下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气压和风等)(讨论)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同处北纬15°~30°之间),但前者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后者却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你认为影响二者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吗?(学生:不是)那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二者的气候差异呢?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刚学的知识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根据刚学过的知识可知,我国东部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非常明显,因而夏季高温多雨。

由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

正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才使地处同纬度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而地处同纬度大陆东岸的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位于世界上著名的东亚季风气候区而且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因而成为气候湿润、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

3.我国的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

如,冬季风活动强烈,就会暴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的降水时间分配不均,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关于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你知道有哪些?仔细阅读下面的照片,并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简要的说明(如灾害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有效的预防措施等)。

(出示投影)(1)引导学生观察《冬季风的形成示意图》(图2.19),并阅读学生课前收集的《寒潮警报资料》,结合冬季风形成的源地、性质和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它发生在何地、何时?它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在读图、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像前后左右四人一组展开讨论。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讲述:寒潮是一种造成降温地区范围广、降温幅度大的强冷空气。

它类似冬季风,又强于冬季风。

从图和资料可知,寒潮这种强冷空气是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侵入我国造成的。

它常发生于每年的秋末、冬季和初春,给人们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因此,寒潮发生前,人们要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做好预防性工作,以免身体生病、农作物受冻、牲畜受害等。

(2)2001年入夏以来,我国许多地区面临着干旱的侵袭:东北、华北从春季开始就很少降雨,此外,一向雨水比较充沛的西南地区旱情也十分严重,使这些地区夏粮收成受到影响。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看投影。

(投影)课本P41彩图和《锋面雨带推移图》(活动投影片),边演示图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小结)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后,教师补充:2001年上述地区之所以会发生严重旱情,是因为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锋面雨带,在春季和初夏时节因冬季风残余势力还较大迟迟不能北上,因此造成东北、华北地区的春旱和西部地区的干旱,直接影响着那里的春播和其他农作物的生长,以致使这些地区夏粮收成减产。

(3)台风:播放有关台风的天气预报和台风发生地区当时的录像,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台风所造成的严重灾害,深刻地认识到台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破坏作用。

(提问)什么是台风?台风常发源于什么地方?台风为何会造成灾害?它会造成哪些灾害?它的灾害多出现在我国什么地区?哪些省区?(投影)《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示意图》,引导学生边观察地图边结合台风天气预报和录像,思考上述问题。

(教师小结)学生答后,教师补充:①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台风发生后常会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

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级,具有很大的摧毁力;②台风常发源于热带洋面,其中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

③从录像上可看到台风形成后常会带来大风和特大暴雨,因而摧毁许多房屋建筑和电力设施等,造成风灾和洪水灾害,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等遭受巨大损失。

④台风灾害多出现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等省区。

(启迪思维)台风能给人们带来风灾和洪灾,这是台风的功还是过呢?(学生:过)台风是否只有过没有功呢?(学生:不是,台风有过也有功)台风的功在哪里呢?(学生: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可解除或缓和盛夏期间的旱情。

教师加以肯定后补充:盛夏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严重威胁着旺盛生长的水稻等农作物。

这时,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可以解除或缓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是台风对农业生产有利的一面,是台风的功。

可以说台风雨是农作物生长的“及时雨”)(4)洪涝:引导学生阅读投影资料:我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季节多雨,且多暴雨,所以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地区,约有近10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是洪涝多发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城市和乡镇的地势,大多处于洪水位以下,受洪水威胁很大。

我国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有5亿多人口,工农业生产的比重约占全国的60%,如果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就会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很大损失。

新中国成立后,各大江河初步建成的一些防洪、防涝、防旱的水利工程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防洪能力,但总的来看,主要江河的防洪标准,还不能抗御特大洪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