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演示教学
《运动与身体变化》课件ppt
第二步: 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原地高
抬腿跑30秒后,立即测出1分钟脉搏的次数。
第三步: 休息2分钟后,再测出1分钟脉搏的次数。
•第四步:
•
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运动方式的不同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
用同样的1分钟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
记录脉搏的变化情况
•
选几名同学进行测试,其余学生记录活
动数据
在原地坐上下蹲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 动次数。
休息几分钟后,再跳绳60秒,测脉搏一 分钟跳动次数。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新课导入
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 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健康。你知道在运动后, 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
推进新课
刚才我们知道了,运动之后身体会发生 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证 实是否会有变化。
四人一组完成实验
第一步: 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
手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脉搏在跳动。老师 喊开始的时候,你们数一数脉搏跳动了多少 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这样才 能准确的测出脉搏跳动次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运动的常见形式和实物模型。
2.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和时间的概念。
3.能够计算运动的时间、速度和距离的关系。
4.理解身体活动对身体的影响和变化。
5.能够掌握不同运动方式、强度和时间对身体的影响和变化。
二、教学内容1.运动及其常见形式和实物模型2.运动的描述方法和时间的概念3.运动的时间、速度和距离的关系4.身体活动与身体变化的关系5.不同运动方式、强度和时间对身体的影响和变化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老师出示一些形状不同的小球,询问学生这些小球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及联想,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讲解(30分钟)1)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介绍运动的常见形式和实物模型。
2)通过动手操作,向学生展示描述运动的常见方法,以及时间、速度和距离的关系。
3)讲解身体活动对身体的影响和变化,并介绍运动方式、强度和时间对身体的影响和变化。
3.练习(30分钟)1)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速度、时间、距离等关系的变化。
2)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身体在不同强度和时间运动后的变化。
4.总结(10分钟)1)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老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
5.课后拓展(自由探索)1)让学生回家继续观察身体在不同强度和时间下的变化。
2)老师可布置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作业,探索运动与身体变化的更多关系,发掘身体的不同变化。
四、教学评估1.检查学生听课笔记和课堂练习。
2.记录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观察记录以及对身体变化的描述。
3.布置的小组作业进行评分。
五、教学资源1.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2.小球等实物3.课堂实验器材六、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应该清晰易懂地表达知识点。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留出充分的实践时间并保证实验材料和装备充足。
4.鼓励学生多发现、多探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苏教版数学三下《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下《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身体变化》是苏教版数学三下的一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身体的变化、速度和时间的计算等。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体的变化规律,以及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对生活中的实例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速度和时间的计算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身体的变化规律,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身体的变化。
2.让学生掌握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身体的变化规律,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速度和时间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身体的变化和速度时间的计算。
3.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巩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实例材料。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运动员跑步的身体变化,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员身体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身体的变化规律和速度时间的计算方法。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身体的变化和速度时间的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计算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身体的变化规律和速度时间的计算。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和时间的计算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设计
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身体变化》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运动中的身体变化,理解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运动规律。
本章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于时间和速度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时间和速度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以及几何图形运动的规律,还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掌握简单的几何图形运动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运动规律。
2.难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通过观察、分析、操作、讨论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图形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运动状态,引出时间和速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运动员跑步的速度和时间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几何图形运动规律,然后进行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结论。
4.巩固(10分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巩固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几何图形的运动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身体变化的过程,理解物体的状态会随着运动而改变。
2.掌握人体各个部位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如划水、跳绳、慢跑。
3.了解身体在运动中消耗的能量,能够在实践中体验。
二、教学内容1.身体运动与状态变化2.各种运动状态下身体的变化3.能量消耗与运动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物体状态变化的规律,了解身体在运动中的变化。
2.掌握不同运动状态下身体的变化,如慢跑、游泳、挥拍等。
难点1.体验身体在运动中消耗的能量。
2.理解身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课前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观察家中的周边事物,如车、人等,思考它们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规律,并写在作业本上。
2.引导同学们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并概括物体状态变化的规律。
3.通过引导同学们讨论,启发他们认识到,身体运动状态也会导致身体状态的变化,并引出今天的学习重点。
2. 学习与实践(30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同学们观察和比较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身体变化,如慢跑、游泳、挥拍等。
2.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际体验,感受身体在运动中的变化,如同时进行游泳和跑步,记录两者运动前后的身体状态变化。
3.让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设计实验,探究身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能量消耗规律,如慢跑和快跑的能量消耗量对比,游泳和跑步的能量消耗量对比等。
3. 总结与归纳(10分钟)1.让同学们概括不同运动状态下身体的变化,并归纳出变化规律。
2.鼓励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验,比如身体感受、能量消耗等。
4. 作业与课后巩固(10分钟)1.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回家仔细观察身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作文。
2.课后巩固:请同学们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更多有关主题的知识,并进行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检查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而清晰地表述身体活动与运动的关系;2.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计算运动过程中的速度;3.能够了解身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运动带来的影响。
教学内容1.身体、活动与运动的相关概念2.运动物体的速度计算3.身体变化对运动的影响教学重点1.运动物体的速度计算2.身体变化对运动的影响教学难点身体变化对运动的影响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概念1.安排学生坐在课桌前;2.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运动吗?你们知道身体在运动中会有哪些变化吗?”步骤二、学生自学1.学生自行查阅《运动与身体变化》相关内容;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并自行构思“运动物体的速度计算”相关问题。
步骤三、教师总结1.对步骤二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做相关解答;2.教师总结“运动物体的速度计算”的相关规律,并提供练习题。
步骤四、学生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检查;2.学生交流练习中的难点并互相帮助。
步骤五、教师引导1.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整理讲解笔记;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身体变化对运动的影响”,并提供相关实验数据及操作指导。
步骤六、学生实践1.学生参与身体变化实验;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步骤七、教师总结1.教师总结学生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发现;2.教师总结本堂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准确解答“运动物体的速度计算”问题;2.学生了解身体变化对运动的影响,并进行相关实验;3.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交有所提高。
教学资源1.《运动与身体变化》相关教材;2.速度计算练习题、身体变化实验材料。
总结以上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做出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将知识与实践结合。
同时,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
苏教版数学三下《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三下《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1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身体变化》是苏教版数学三下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知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提高对身体健康的认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理解较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此外,学生对身体健康的认识程度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掌握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提高他们自我保健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
2.难点: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运动实践,使学生亲身体验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运动器材,如跳绳、篮球等,用于学生进行运动实践。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运动员比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员的身体变化,如出汗、喘气等。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运动员身体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运动与身体变化的相关知识,如运动时心跳加快、呼吸加深等。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身体变化》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运动对身体变化这一主题,他们可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验证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数学实验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观察和实验,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运动对身体的变化。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和实验结果,共同分析数据。
3.引导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运动器材(如跳绳、跑步机等),数据记录表,计时器。
2.学具:学生自带的运动器材,数据记录表,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吗?运动后身体会有哪些变化?”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运动器材,并提出观察和实验的要求。
例如:“今天我们要观察运动对身体的变化,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器材,进行观察和实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运动观察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例如:“请大家开始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记录身体的变化,如心跳、出汗情况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到小组内交流观察和实验结果,共同分析数据。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教案: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及运动对身体造成的变化。
2.能够理解和应用一些基本的运动原理。
3.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锻炼习惯。
教学重点:1.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及运动对身体造成的变化。
2.运动对心脏、肺部和肌肉的作用。
教学难点:1.运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运动如何对身体造成变化。
教学准备:1.单词卡片:心脏、骨骼、肺、呼吸、肌肉、运动2. PPT展示或课件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系统地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身体组织及运动知识。
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运动与身体变化。
Step 2:新知讲解(10分钟)1.通过PPT或课件分别介绍运动对心脏、肺部和肌肉的作用,并让学生思考运动对身体造成的变化。
2.解释运动对身体的好处,例如:增强心脏的功能,提高肺部的容量,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等。
Step 3:运动原理讲解(15分钟)1.学生提出运动对身体造成变化的一些原理。
2.介绍一些基本的运动原理,例如: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的运动,呼吸增加了氧气的供应等。
3.让学生通过问题和例子的方式理解运动原理。
Step 4:小组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变化。
2.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
Step 5:实践活动(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而有益的锻炼,例如:慢跑、拉伸运动等。
2.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注重心脏、肺部和肌肉的感觉变化。
Step 6:课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运动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描述这些图片所展示的运动的好处和对身体的影响。
2.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
Step 7:总结(5分钟)1.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描述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及运动对身体造成的变化。
2.强调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动。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家庭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一项你喜欢的运动以及它对你身体的好处。
苏教版第六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六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设计一、背景介绍本次教学设计的课本章节为《运动与身体变化》。
本章节旨在通过介绍人体锻炼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身体锻炼的认识和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此次教学设计针对初中七年级学生,课程时间为一节课,约40分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人体锻炼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身体不同部位的锻炼方法;3.了解身体锻炼对身体的好处。
能力目标1.学会合理安排身体锻炼时间;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定适合自己的身体锻炼计划。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人体锻炼的原理和方法1.人体锻炼的原理;2.人体锻炼的方法。
二、不同部位的锻炼方法1.下肢的锻炼方法;2.上肢的锻炼方法;3.中心部位的锻炼方法。
三、身体锻炼对身体的好处1.增强身体素质;2.提高免疫力;3.降低患病风险。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简单介绍人体锻炼的重要性;2.要求学生举手,回答运动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第二步:正文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人体锻炼的原理和方法;2.教师介绍不同部位的锻炼方法;3.教师讲解身体锻炼对身体的好处。
第三步:示范教师通过实际动作示范不同部位的锻炼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四步:练习及检验1.学生们分组练习不同部位的锻炼方法;2.教师观察学生们的动作,进行指导和纠正;3.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制定自己的身体锻炼计划,并向教师汇报。
第五步:小结与展示1.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2.学生进行展示,展示自己的身体锻炼计划和锻炼动作。
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实际,注重示范和实操;2.组合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
五、教学评估测验利用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人体锻炼的知识掌握情况。
反馈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纠正,以及对学生的自主锻炼计划进行评估和反馈。
六、教学资源1.课件及PPT展示;2.适宜的锻炼服装和鞋子。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采用了组合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协作,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运动与身体变化》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优质教学课件
(1)测出高抬腿前1分钟脉搏的次数。 (2)高抬腿30秒后,立即测出1分钟脉搏的次数。 (3)休息2分钟后,再测出1分钟脉搏的次数。
(1)运动前后,你的脉搏是怎样变化的? (2)小组同学脉搏跳动有什么规律?
③原地跑步 ④原地踏步
每组讨论并选择上面的一个实验,按前面的步骤进行, 其中一人为记录员 ,负责把每次得到的数据填入《实验 记录单 (二)》
(1)运动前后,小组同学脉搏跳动有什么规律? (2)你发现第二次实验与第一次实验引起的脉搏变化 相同吗?你想到了什么?
8-12岁儿童脉搏跳动的频率大约在70-90次/分。 脉搏跳动的频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生理情况而 不同。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脉搏跳动的频率 减慢 ,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加快。小学生由于正处在 生长发育阶段,运动量不宜太大,一般保持在运动 后脉搏次数为120-140次/分为宜。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人的心脏不停地跳 动,引起血管的扩张和收缩,这就形成脉搏的跳动。 心脏跳动促使血液在全身的血管里流动,给人身体的 各部分提供氧分和营养。人在运动时,需要更多的养 分和营养,因此心脏就需要跳得更快,脉搏就加快了。
实验(二)
A.原地高抬腿1分钟
B.选择其它运动30秒
①跳绳
②下蹲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体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运动与健康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身体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2. 运动与心率的关系3. 运动与呼吸的关系4. 运动与血液循环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身体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对运动与健康的认识。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身体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与心率、呼吸、血液循环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2. 讲授新课:(1)讲解身体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让学生了解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
(2)分析运动与心率、呼吸、血液循环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运动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
3. 案例分析:(1)展示运动前后的心率、呼吸、血液循环数据,让学生分析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2)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变化、呼吸频率等。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5. 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2)强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观察自己运动前后的身体变化,并记录下来。
(2)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写一篇小论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设计(2)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练习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
2. 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 培养探究和合作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学生经验:已学会了求平均数的统计知识。
学程预设: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预设2分钟)看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板块一】导入语:人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搜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分析,弄清楚其中的因果关系。
(板书课题)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9 分钟)1. 提出问题: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同桌说说,集体交流。
2. 实验求证实验1:四人小组来了解运动后1分钟脉搏跳动后次数的变化情况。
(一人运动、一人记时、一人测量脉搏、一人记录),四人轮流运动。
并求出平均数,填入98页表格内。
【板块二】实验过程可以根据班级情况确定为每四人小组同时实验,也可以推选出四人做代表,做一个实验,教师负责掌控。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7 分钟)1. 讨论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次变化相同吗?为什么?小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2. 实验2:用同样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了解脉搏变化的情况。
和实验1同样分工合作。
3. 讨论:通过实验,得到什么结论?把实验结果及讨论得到的结论在全班进行交流。
【板块三】结论:如果运动强度不同,带来的脉搏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运动强度越大,脉搏跳动次数越多。
四、引申反思(预设12 分钟)1. 课后向体育老师了解三年级与课上学生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老师是怎样为我们安排活动的。
2. 设计并完成活动:测量你在不同的活动前后每分钟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并制作成统计表。
3. 看“你知道吗?【板块四】引申反思的内容可以不限于这两点。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运动与身体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主要涉及第四章《运动与身体变化》的相关知识点。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关系,让学生理解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关系,掌握运动对身体变化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关系,运动对身体变化的规律。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合理的运动计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练习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了解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例如,某同学在参加篮球比赛前后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数据。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是否对身体有变化?如果有,运动对身体变化的规律是什么?2. 新课导入:介绍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关系,讲解运动对身体变化的规律。
以跑步、跳绳等运动为例,分析运动对身体各项指标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例如,某同学在参加篮球比赛前后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数据变化。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布置一道练习题,让学生设计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
例如,某同学想要提高自己的肺活量,应该选择哪种运动?如何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运动与身体变化1. 运动对身体变化的规律2. 运动种类与身体指标的关系3. 设计合理的运动计划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下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2. 设计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提高自己的某项身体指标。
答案:1. 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促进骨骼发育,改善体型,提高免疫力等。
四年级数学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等运动形式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计算运动过程中的距离和方向。
3.通过身体数据测量,观察和分析身体变化,建立运动与身体变化的联系。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运动与身体变化的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实践观察作业:
-请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在一周内的运动情况,如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身体变化等。
-学生需要以日记或图表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运动数据,并分析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4.家庭互动作业:
-与家长一起,共同完成一个关于运动与身体变化的趣味实验或游戏,如制作简易的运动轨迹图、模拟运动场景等。
-家长需参与并签字确认,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或游戏心得。
5.创意绘画作业:
-请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以“运动与身体变化”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坐标系、图形变换等,表现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场景。
-提供参考资料和工具,如坐标系、尺子等,以便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2.学生活动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关系。
-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数据测量和分析,总结运动规律。
3.小组分享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收获。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作业评价:
1.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及时反馈。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探讨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运动与身体变化。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三章,我们将深入研究图形的运动和身体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身体的变化:让学生了解身体的变化,包括生长、发育和运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运动类型。
2. 掌握身体的变化,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及特点。
难点:身体的变化及其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身体变化图片。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让学生判断图形的运动类型。
如:一个正方形向右平移5个格子,这是一个平移运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5. 身体变化讲解:展示身体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身体的变化,包括生长、发育和运动等方面。
6.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让学生判断身体的变化类型。
如:一个孩子从婴儿到成年的身高变化,这是一个生长变化。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身体的变化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平移: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
旋转:物体上每一个点离同一个点的距离不变的运动。
身体的变化:生长:从婴儿到成年的身高、体重等生理变化。
发育:器官、系统功能的完善。
运动:体育锻炼、日常活动等对身体的影响。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学科背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运动与身体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这个知识点能够帮助孩子们了解身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从而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
通过运动与身体变化这个主题,学生能够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热爱体育锻炼的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关系;2.能够辨认人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掌握基本的力学概念;3.感受运动的乐趣,增强身体素质,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
教学内容及难点内容本教案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了解身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2.理解速度、距离、时间的基本概念;3.掌握物体移动轨迹和运动趋势的基本规律;4.学习分析图表,找出图表中隐藏的信息;5.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树立热爱体育锻炼的意识。
难点1.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数量关系,理解速度、距离、时间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图表,找出隐藏的信息的能力;3.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等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的收集。
同时,通过图表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隐藏的信息。
教学过程和计划本教案涵盖八个课时,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探究速度概念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有趣的比赛活动:小组内的学生相互比较,看谁跑得最快;2.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速度和距离的概念,并对其进行讨论;3.教师介绍“速度”和“距离”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分析物体运动轨迹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了解物体移动的轨迹;2.让学生了解物体运动时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加深学生对物体运动轨迹的认识;3.教师介绍运动趋势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三课时:分析图表1.通过观察图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运动过程中各项指标之间的变化关系;2.教师介绍通过图表找出隐藏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并让学生尝试分析图表中的信息;3.让学生掌握通过图表分析运动的能力。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演示教学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案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运动前后脉搏跳动变化规律的过程,感受通过实验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增强用平均数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平均数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平均数等有关知识和方法,探索和发现运动前后脉搏跳动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学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秒表
学生:答题纸、文具等
教学过程:。
三年级数学教案《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课设计《运动与身体变化》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进一步领会均匀数的意义,练习采集数据、求均匀数、剖析数据。
2、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领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实用方法,发展统计观点。
3、培育研究和合作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欢喜,加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课过程:一、提出问题1、讲话:同学们,你们喜爱体育运动吗?常常参加体育运动队身体有什么利处?你知道在运动后,身领会发生哪些变化吗?(让学生解放发布建议)2、讲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变化。
研究的方法是做实验,进行统计,互相合作,商讨结论。
二、实验议论1、研究原地跑步惹起的脉搏跳动变化⑴ 讲话: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运动会给身体带来好多方面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先经过实验认识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
第一我们学习测脉搏的方法。
(教师解说)⑵ 学生练习测脉搏,教师巡视指导。
⑶介绍实验方法:四人一组,先各自测出运动前 1 分钟脉搏跳动多少次,报告给组长,组长记录在P98表格里,再同时原地跑步30 秒,停下来各自立刻测出 1 分钟里脉搏跳动的次数,组长再做记录。
歇息 3~4 分钟后,再一同原地跑步 1 分钟,要使劲跑,而后再测脉搏,组长再做记录。
最后全组同学一同计算本组四人运动前的脉搏跳动次数的均匀数、原地跑步 30 秒后的均匀数以及原地跑步 1 分钟后的均匀数,再剖析每一个人的三个数据及全组的三个均匀数,看看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
⑷ 学生疏组活动,报告结果。
2、研究例外的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变化能否相同。
⑴ 讲话:经过方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能够使脉搏跳动加速,运动强度越大,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越多。
那么相同的时间进行例外的运动,脉搏变化的状况会相同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商议一下,选择两项强度例外的运动做实验,组长先把这两次运动的名称填在 P99 表格的第一横行里。
而后每人都先进行第一项运动, 1 分钟后测脉搏;歇息一会再一同进行第二项运动,再测脉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案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运动前后脉搏跳动变化规律的过程,感受通过实验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增强用平均数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平均数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平均数等有关知识和方法,探索和发现运动前后脉搏跳动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学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秒表
学生:答题纸、文具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队身体有什么好处?
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谈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变化。
研究的方法是做实验,进行统计,相互合作,探讨结论。
二、实验讨论,
(1)研究原地高抬腿跑引起的脉搏变化。
刚才我们知道了,运动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证实是否会有变化。
第一步: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脉搏在跳动。
老师喊开始的时候,你们数一数脉搏跳动了多少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准确的测出脉搏跳动次数。
测出运动前1分钟脉搏的次数。
第二步: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原地高抬腿原地跑30秒后,注意要用最快的速度去完成,立即测出1分钟脉搏的次数。
休息几分钟后,再开始原地跑60秒,再测出1分钟脉搏的次数。
第三步: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1、布置活动要求:了解原地高抬腿跑步30秒和60秒前后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情况。
2、四人一组完成实验表格
教师:测量脉搏时方法要正确,第一次原地跑步后要休息几分钟,等脉搏恢复正常后再开始第二次原地跑步
3、算出本小组运动前后脉搏次数的平均数,并对小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提问: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次的变化相同吗?为什么?
(2)研究运动方式的不同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1、老师布置活动要求,用同样的1分钟进行不同的活动,记录脉搏的变化情况。
2、四人一组讨论活动实践方案(选择两项不同的实验)
3、各小组按照自己制定的方案进行活动。
学生活动,记录数据
4、学生分别计算出1分钟后两种运动的平均脉搏。
5、提问: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6、选两名同学进行测试,其余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3)小结:通常情况下,体育运动都能引起脉搏的加快,而不同的运动量所引起的脉搏加快的程度也不一样,如果运动量比较大,脉搏也比较快。
三、引申反思
1、请你了解四年级学生体育课上每分钟脉搏次数达到多少比较合适,体育老师是怎样为我们安排活动的。
2、学生设计并完成活动:测量你在不同运动前后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记录下来制成统计表,与同学交流。
四、练一练,巩固本章所学知识
五、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