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特殊平行四边形教案

特殊平行四边形教案

特殊平行四边形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特殊平行四边形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属性;2. 学生能够应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属性解决相关问题;3. 学生能够创造和绘制特殊平行四边形。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教师将展示一张图,该图包含不同类型的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提问学生,他们知道这些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可能会提到它们有平行的边和角度相等等特点。

2.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特殊的四边形,如平行四边形。

教师问学生是否知道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包括边平行和相邻角互补。

教师提供一两个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特点。

3. 教师引入本课的主题:特殊平行四边形。

教师询问学生是否知道特殊平行四边形,并期望学生提供一些示例。

主体活动:4.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个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示例,包括矩形、正方形、菱形和等腰梯形。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它们的属性并引导他们讨论这些属性。

教师列出学生提到的属性,并确保学生理解这些属性的定义和意义。

5. 教师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要求学生通过应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属性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计算周长、面积或角度大小等。

教师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6.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讨论,要求他们设计并绘制一个特殊平行四边形。

学生将分享他们的设计和讨论设计的特点和属性。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讨论其他同学的设计,以促进他们对特殊平行四边形属性的更深入理解。

总结活动:7. 教师回顾当天的教学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属性。

教师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和设计中应用这些属性的能力的重要性。

8. 教师提供一个任务或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环境,并找出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

学生需要记录下他们发现的特殊平行四边形,并描述它们的属性。

扩展活动:9. 教师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他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属性,如正腰梯形、矩形的对角线等,并引导学生推导它们的属性。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案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案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案一、本课主要知识点:1.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2. 识别方法小结:(1) 识别平行四边形的方法: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⑤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 识别矩形的方法: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④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3) 识别菱形的方法: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③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④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4) 识别正方形的方法:①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⑤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⑥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⑦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小结:把以上识别方法的编号分别填入下图中的每一条带方向的线上:(如平行四边形的第一种识别方法的编号为(1) ①,其他方法类似)二、基础达标训练:1.已知□ABCD的周长为42cm,AB:AD = 2∶5,则AB+AD=________2.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AC = 24,则另一条对角线BD = .3.矩形的两条对角线一夹角为60°,一条对角线与较短边的和为21cm,则对角线的长为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为7和16,则菱形的面积为.5.正方形的边长是5cm时,它的周长是,面积是.6.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8,则正方形的面积为.7.中点四边形:8.(2006年黑龙江省)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CD、AD上的点,且CE=DF,AE、BF相交于点D,下列结论①AE=BF;②AE⊥BF;③AO=OE;④S△AOB=S四边形DEOF中,错误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9.(2006年海南省)如图,在菱形ABCD中,E、F、G、H分别是菱形四边的中点,连结EG与FH交于点O,则图中的菱形共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10.(2006年云南省昆明市)己知:如图,菱形ABCD中,∠B=600,AB=4,则以AC 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 的周长为 .11. (200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菱形的周长为20cm ,一条对角线长为8cm ,则菱形的面积为2cm .12. 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1=2∠2,若AC =1.8cm ,试求AB 的长。

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案)
2.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分析、归纳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会运用严谨的逻辑推理解决问题,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将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特殊平行四边形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形成数据驱动的决策思维。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具体的判定方法和应用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发现他们对此很感兴趣,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我也发现,在理论介绍部分,可能还需要更直观的教具或多媒体辅助,以便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解决综合应用问题时,对面积和周长的计算还不够熟练,容易忽视单位转换和精确计算。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计算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特殊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面积和周长计算的细节处理: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忽视某些细节,如单位的转换、精确计算等,导致最终答案错误。
举例说明: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1.1 菱形的判定1.探索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积累经验,并能综合运用,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2.经历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习惯,初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发展有条理表达的能力.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意识.菱形的判定方法.菱形的判定方法的综合运用.复习引入: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作菱形.2.菱形的特殊性质:(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2)菱形的四条边相等;(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思考(1):除了运用菱形的定义,你还能找出判断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的其他方法吗?猜想1: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已知:如图1-1-5,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且交于点O.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又∵AC⊥BD,∴BD所在直线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AB=BC,∴四边形ABCD是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得出结论:判定定理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议一议已知线段AC,你能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一个菱形ABCD,使AC为菱形的一条对角线吗?小刚做法:如图1-1-7,分别以A,C为圆心,以大于12A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条弧分别相交于点B,D,依次连接A,B,C,D,四边形ABCD看上去是菱形.你认为小刚的做法正确吗?你是怎样做的?图1-1-8学生:小刚的做法正确.还可以作AC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O,在MN上取OB=OD,依次连接A,B,C,D,四边形ABCD是菱形,思考(2):除了运用对角线,你还有其他判定菱形的方法吗?猜想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已知:如图1-1-9,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证明:∵AB=CD,BC=A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AB=BC,∴四边形ABCD是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得出结论:判定定理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思考:这里的条件能否再减少一些呢?能否有三条边相等的四边形就是菱形了呢?猜一猜,并试着画一画.学生:动手操作,得到有三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做一做你能用折纸等办法得到一个菱形吗?动手试一试.你能说说小颖这样做的道理吗?学生:小颖这样做的道理,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例题讲解图1-1-6例2如图1-1-6,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点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E∥F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1=∠2.∵EF垂直平分AC,∴AO=OC,∠AOE=∠COF=90°.∴△AOE≌△COF(ASA),∴EO=FO,∴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EF⊥AC,∴四边形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例题讲解图1-1-10例3已知:如图1-1-10,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5,OA=2,OB=1.求证:ABCD是菱形.证明:在△AOB中,∵AB=5,OA=2,OB=1,∴AB2=AO2+OB2.∴△AOB是直角三角形,∠AOB是直角.∴AC⊥BD.∴ABCD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1-11例4如图1-1-11,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 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 为10 cm.求:(1)对角线AC的长度;(2)菱形ABCD的面积.解:(1)∵四边形ABCD是菱形,AC与BD相交于点E,∴∠AED=90°(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DE=12BD=12×10=5(cm)(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AE=AD2-DE2=132-52=12(cm).∴AC=2AE=2×12=24(cm)(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2)S菱形ABCD=S△ABD+S△CBD=2S△ABD=2×12×BD×AE=2×12×10×12=120(cm2).·做一做图1-1-12如图1-1-12,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部分ABCD是菱形吗?为什么?解:重叠部分ABCD是菱形.理由如下:过点A作AH⊥BC交BC于点H,过点C作CQ⊥AB交AB于点Q.∵AD∥BC,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S ABCD=BC·AH=AB·CQ,且两张纸条等宽,∴AH=CQ,∴AB=BC.∴四边形ABCD是菱形.【巩固练习】1.用两个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四边形是 ( ).A.等腰梯形B.正方形C.矩形D.菱形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C.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D.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本节课应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课本习题1.2,1.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优课教案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优课教案

特别的平行四边形【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课目的】一、教课知识点:(一)能用综合法来证明矩形的性质定理以及有关结论。

(二)能运用矩形的性质定理解决实质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一)经历研究、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能力。

(二)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矩形的性质定理以及有关结论。

(三)进一步领会证明的必需性以及计算与证明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三、感情与价值观要求:经过学习矩形的性质方法,让学生用类比方法领会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差别与联系,领会特别与一般的关系,浸透会合的思想,培育学生的辩证唯心主义观点。

【教课要点】能够运用综合法证明矩形的性质定理及有关结论。

【教课难点】运用矩形的性质定理解决实质问题。

【教课过程】一、解决问题:(一)你还记得四边形的不稳固性吗?(二)如图,做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 的框架,固定它的四条边的长度,假如改变此中一个内角(比如∠ B)的大小,所获得的四边形仍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何?(三)当∠ B 的大小变化时,其余三个内角的大小能否也发生变化?假如发生变化,他们与∠ B 之间保持如何的数目关系?当∠ B 的大小变化时,仍旧有AB=DC ,AD=BC ,所以 ABCD 仍旧是平行四边形。

当∠ B 的大小变化时,仍旧有∠ A 与∠ B 互补,∠ D=∠ B。

(四)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比如∠B)成为直角时,获得一个如何的图形?获得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二、引入:[师 ] 大家想不想解决这些问题呢?想的话,随着我一同来吧。

很明显这节课的主题是矩形,那它和我们前两节商讨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与差别吗?[生 ] 矩形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

[师 ]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那么矩形呢?[生 ]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师 ] 它既然是平行四边形,就拥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又因为它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又拥有各自的独到性质。

今日我们先来研究矩形的特别性质。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教学目标: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体会菱形的轴对称性,经历利用折纸等活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证明性质和运用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第二环节:设置情境,提出课题;第三环节:猜想、探究与证明;第四环节:性质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1、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搜集菱形的相关图片。

2、教师准备菱形纸片,上课前发给学生上课时使用。

第二环节设置情境,提出课题【教学内容】学生:观察衣服、衣帽架和窗户等实物图片。

教师:同学们,在观察图片后,你能从中发现你熟悉的图形吗?你认为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学生1:图片中有八年级学过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彩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与相比较,还有不同点吗?学生2:彩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任意两条邻边也相等。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像这样,“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教学目的】通过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对比分析能力。

上课时让学生观察图形,从直观上把握菱形的特点,从而给出菱形的定义,让学生明确菱形不但是平行四边形,而且有其特点“一组邻边相等”。

同时,要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因为有了数学而变得更精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注意事项】学生在通过观察对比得到菱形定义的过程中,会提出菱形的许多性质,如四条边相等、对角相等和对边平行等等,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积极的有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要强调菱形不仅是平行四边形,而且有其自身特点“一组邻边相等”,这样强化了菱形的定义,又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好了铺垫。

第三环节猜想、探究与证明【教学内容】1、想一想①教师: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案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案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案教案标题: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案目标:1. 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2. 辨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平行四边形;3. 掌握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和实物模型;2. 计算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的公式;3. 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和实物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了解。

知识讲解:1. 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具有两对平行边的四边形;2. 解释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3. 展示不同类型的平行四边形,如矩形、正方形、菱形等,并解释它们的特点和性质;4. 讲解计算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并通过示例演示应用。

练习活动: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包括辨别不同类型的平行四边形、计算周长和面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2.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及时解答疑惑。

讲解与总结:1. 收回练习题,逐一讲解答案,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2. 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方法;3. 强调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和发现。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寻找身边更多的平行四边形实例,并记录下来;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特殊平行四边形,并解释其特点和性质;3. 提供更多复杂的平行四边形问题,让学生挑战和解决。

评价与反馈:1.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理解和感受,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延伸:1. 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与其他几何形状进行比较,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 引导学生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定理,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线长的关系等。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练习活动、讲解与总结、拓展活动、评价与反馈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特殊平行四边形》全章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特殊平行四边形》全章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掌握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并能证明其他相关结论.3.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1.经历探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质与判定的猜想与证明的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2.理解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参与观察、试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试验论证、逆向思维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能力.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经历图形的分类、性质探讨的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猜想——总结——证明——应用”的数学活动提升科学素养.3.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方法.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几何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已经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对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与常用的判定方法的证明与扩充.它们的探索方法也都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探索方法一脉相承.本章的学习有助于深化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以及对识图、画图等操作技能的掌握,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促进其良好数学观的形成.本章主要渗透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注重通过引导探索过程来渗透与展现证明的思路.此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索证明的不同思路与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比较和讨论,提高分析、寻求证明思路的能力.【重点】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难点】平行四边形与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本章对菱形、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研究,都需要先探索、猜想得到结论后再证明.教学中,可以利用教科书上的素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更现实、更贴近学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索、猜想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结论、体会探索结论的各种方法,理解猜想后还应该给予证明的意义,感受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2.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几何证明的基本要求、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本章中的大部分结论都是先通过合情推理探索,再利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在教学中应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与必要发展,让学生对发现的结论进行分析说明,然后按照几何证明的要求进行表达,实现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注意通过一定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几何证明能力,避免过分追求证明题的数量和证明技巧,把握证明的难度.3.探索图形有关性质的过程,往往可以启发证明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探索与证明的关系,为学生的积极思考创设条件.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探寻新颖独特的证明思路和证明方法,引导学生与同学在交流中比较证明方法的异同,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4.在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的探索与证明的过程中蕴含着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有目的地让学生感悟、领会这些思想方法,并应用于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3课时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3课时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2课时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理解菱形的概念,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1.经历菱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2.能够用综合法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进一步发展演绎推理能力.体会探索与证明过程中所蕴含的抽象、推理等数学现象.【重点】1.菱形的概念和性质.2.探索菱形的判定方法【难点】菱形的概念和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第课时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和菱形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运算.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养成用数学知识说理的习惯,并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按规范的推理格式书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欣赏、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图形的和谐美与对称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菱形的概念和性质.【难点】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教师准备】1.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搜集菱形的相关图片.2.多媒体课件.3.教师准备菱形纸片,上课前发给学生上课时使用.【学生准备】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导入一:请同学们观察投影图片中的四边形并回答下列问题:(1)投影图片中有平行四边形吗?(2)这些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特征?其中哪个特征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师生活动】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学生活动】自主观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投影图片中平行四边形的新特征.导入二:1.提问: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学生回顾交流.2.平行四边形的相邻两边可能相等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在我们生活中是否有相邻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图案?[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对比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学习兴趣.一、情景交流结合上面的观察,你能举出和上述图形具有相同特征的实物图形吗?具有这一特征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学生活动】通过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说出生活中具有邻边相等特征的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实物.【教师活动】投影图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具有邻边相等特征的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实物.二、学生活动,归纳概念思路一请口答下列问题.(1)上述图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吗?(2)上述图形都有一组邻边相等吗?(3)如果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那么另一组邻边也相等吗?小组合作交流,类比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尝试给出菱形的定义.【老师点评】(1)是平行四边形;(2)都有一组邻边相等.【课件展示】像这样,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思路二【师】同学们,在观察上面图片之后,你能从中发现熟悉的图形吗?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与黑板上所画的▱ABCD相比较,还有不同点吗?【生】投影图片中的平行四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任意两条邻边也相等.【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像这样,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对比分析能力.让学生观察图形,从直观上把握菱形的特点,从而给出菱形的定义,让学生明确菱形不但是平行四边形,而且有其特点“一组邻边相等”.同时,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因为有了数学而变得更精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共同探究【想一想】(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性质吗?【生】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2)同学们,你认为菱形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请你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菱形的性质,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让尽可能多的组员发言,并汇总结果.【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启发学生类比平行四边形从图形的边、角和对角线三个方面探讨菱形的性质.对学生的结论,教师要及时作出评价,积极引导,激励学生.【做一做】请同学们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学生活动】分小组折纸探索答案.组长组织,并汇总结果.【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怎样折纸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学生研讨完毕,教师要展示汇总学生的折纸方法以及相应的结论,以便于后面的教学.【师生结论】(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且是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对称轴互相垂直.(2)菱形的四条边相等.[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剪、折菱形纸片,探索菱形的对称性,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新课归纳菱形的性质做铺垫.【验证提升】证明菱形性质【师】通过折纸活动,同学们已经对菱形的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我们要对菱形的性质进行严谨的逻辑证明.【教师活动】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已知AB=A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求证:(1)AB=BC=CD=AD;(2)AC⊥BD.【师生共析】(1)菱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邻边相等,这样就可以证明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了.(2)因为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是对角线AC与BD的中点.又因为在图形中可以得到相关的等腰三角形,所以就可以利用“三线合一”来证明结论了.【学生活动】写出证明过程,进行组内交流对比,优化证明方法,掌握相关定理.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证明过程.证明:(1)∵菱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AB=AD,∴AB=BC=CD=AD.(2)∵AB=AD,∴ΔABD是等腰三角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OB=O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在等腰三角形ABD中,∵OB=OD,∴AO⊥BD,即AC⊥BD.【教师活动】展示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恰当的点评和鼓励,优化学生的证明方法,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提高学生的逻辑证明能力.【教师活动】请你根据上面的证明,归纳出菱形的性质.【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共同总结.【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定理: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定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最后强调“菱形的四条边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让学生形成牢固记忆,留下深刻印象.[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折纸可以猜想到菱形的相关性质,教师在参与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口述论证过程,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加以引导,尽量减少学生推理论证过程中的困难.四、展示交流【教师活动】例题讲解.(教材例1)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BAD=60°,BD=6,求菱形的边长AB和对角线AC的长.〔解析〕 因为菱形的邻边相等,一个内角是60°,这样就可以得到等边三角形ABD,由BD =6知菱形的边长也是6.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AOB.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得到OB =3,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OA 的长度,再一次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AC =2OA,求出AC.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AD(菱形的四条边相等),AC ⊥B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OB =OD =12BD =12×6=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在等腰三角形ABD 中,∵∠BAD =60°,∴ΔABD 是等边三角形.∴AB=BD =6.在Rt Δ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OA 2+OB 2=AB 2,∴OA=√AB 2-OB 2=√62-32=3√3,∴AC=2OA =6√3.[知识拓展] (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2)菱形的定义既可以看做菱形的性质,也可以看做菱形的判定方法.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菱形的性质:(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3.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应用菱形的性质可以进行计算和推理.1.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5,∠BCD=120°,则对角线AC的长是( )A.20B.15C.10D.5解析: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B=CB,CD∥BA,所以∠ABC=180°-∠BCD=180°-120°=60°,所以Δ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AB=5.故选D.2.如图所示,菱形ABCD的周长为8 cm.∠BAD=60°,则AC =cm.解析:因为菱形ABCD的周长为8 cm,所以AB=AD=2 cm.又因为∠BAD=60°,所以ΔABD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D=AB=2 BD=1 cm,所以OA=√AB2-OB2=√22-12=cm,所以OB=12√3(cm),所以AC=2√3cm.故填2√3.3.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CD=BC,则四边形ABCD是菱形吗?为什么?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理由:∵AB∥CD,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CD=BC,∴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4.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AC 于点E.求证∠AFD=∠CBE.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CB=CD,CA平分∠BCD.∴∠BCE=∠DCE.又∵CE=CE,∴ΔBCE≌ΔDCE(SAS).∴∠CBE=∠CDE.在菱形ABCD中,∵AB∥CD,∴∠AFD=∠CDE.∴∠AFD=∠CBE.第1课时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例1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4页随堂练习.【选做题】教材第4页习题1.1的1,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在菱形ABCD中,AB=5 cm,则此菱形的周长为( )A.5 cmB.15 cmC.20 cmD.25 cm2.菱形的周长为8 cm,高为1 cm,则菱形两邻角的度数比为( )A.3∶1B.4∶1C.5∶1D.6∶13.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AC=6,BD =8,则此菱形的边长为( )A.5B.6C.8D.104.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交BD于点O,AB=8,E 是CD的中点,则OE的长等于.5.如图所示,已知菱形ABCD,其顶点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4和1,则BC=.6.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BE =DF.求证∠AEF=∠AFE.【能力提升】7.如图所示,两个全等菱形的边长均为1 cm,一只蚂蚁由A点开始按ABCDEFCGA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运动,行走2015 cm 后停下,则这只蚂蚁停在点.8.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6,且∠A=60°,如果点P是菱形内一点,且PB=PD=2√3,那么AP的长为.9.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60°,AB=4,O为对角线BD 的中点,过O点作OE⊥AB,垂足为E.(1)求∠ABD的度数;(2)求线段BE的长.【拓展探究】10.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8,点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点P在AC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PE+PF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 )A.3B.4C.5D.611.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F是BC上任意一点,连接AF交对角线BD于点E,连接EC.(1)求证AE=EC;(2)当∠ABC =60°,∠CEF =60°时,点F 在线段BC 上的什么位置?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1.C(解析:因为菱形ABCD 的四条边相等,所以菱形的周长为5×4=20(cm).故选C.)2.C(解析:如图所示,因为菱形的周长为8 cm,所以AD =2 cm.因为高DE =1 cm,所以DE =12AD,所以∠A =30°,所以∠ADC =180°-30°=150°,所以菱形两邻角的度数比为5∶1.故选C.)3.A (解析: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所以OA =12AC =3,OB =12BD =4,∠AOB =90°,所以AB =√OA 2+OB 2=√32+42=5.故选A.)4.4(解析: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所以O 是AC 的中点,且AD =AB =8.又因为E 是CD 的中点,所以OE 是ΔACD 的中位线,所以OE =12AD =12AB =4.故填4.)5.5 (解析:因为点A,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4和1,所以AB =1-(-4)=5.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所以BC =AB =5.故填5.)6.证明:在菱形ABCD 中,有AB =AD,∠B =∠D.在ΔABE 和ΔADF 中,{AB =AD ,∠B =∠D BE =DF ,,∴ΔABE ≌ΔADF.∴AE=AF.∴∠AEF =∠AFE.7.G(解析:因为两个全等菱形的边长均为1 cm,所以蚂蚁由A 点开始按ABCDEFCGA 的顺序走一圈的路程为8×1=8(cm),2015÷8=251(cm)……7(cm),所以当蚂蚁走完第251圈后再走7 cm 正好到达G 点.)8.2√3或4√39.解:(1)在菱形ABCD 中,AB =AD,∠A =60°,∴ΔABD 为等边三角形.∴∠ABD =60°.(2)由(1)可知BD =AB =4.又∵O 为BD 的中点,∴OB=2.又∵OE⊥AB,∠ABD =60°,∴∠BOE =30°.∴BE =1.10.C11.证明:(1)如图所示,连接AC,∵BD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BD 垂直平分AC,∴AE=EC.(2)点F 是线段BC 的中点.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CB.又∵∠ABC =60°,∴ΔABC 是等边三角形,∴∠BAC =60°.∵AE=EC,∴∠EAC =∠ACE.∵∠CEF=60°,∴∠EAC=30°.∴AF是ΔABC中∠BAC的平分线,∴BF=CF,∴点F是线段BC的中点.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是本课时知识的基础.关于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就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条件得到的.本课时授课思路为“创设情境——猜想归纳——逻辑证明——知识运用”.课堂上的折纸活动,可以让学生直观感知图形的特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抓住表面现象中的本质.在性质的证明和应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新颖独特的证明思路和证明方法,提倡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并引导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进行证明方法的比较,优化证明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随堂练习(教材第4页)解: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知ΔAOB 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求出OB =3 cm,再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BD =2OB =6 cm.习题1.1(教材第4页)1.证明:在菱形ABCD 中,AB =BC,BC ∥AD,∴∠B +∠BAD =180°,∵∠BAD =2∠B,∴∠B =60°,又∵BA=BC,∴ΔABC 是等边三角形.2.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DC =CB =BA,AC ⊥BD,AO =12AC =12×8=4,DO =12BD =12×6=3,在Rt ΔAOD 中,由勾股定理,得AD =√AO 2+DO 2=√42+32=5. ∴菱形ABCD 的周长为4AD =4×5=20.3.证明:在菱形ABCD中,AD=AB,AC⊥BD,∴AC平分∠DAB,同理,CA平分∠DCB,BD平分∠ABC和∠ADC.4.解:共有4个等腰三角形,分别为ΔBAD,ΔBCD,ΔADC,ΔABC.共有4个直角三角形,分别为ΔAOB,ΔAOD,ΔCOD,ΔBOC.(1)在折纸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探讨折纸的方法,明确折叠过程中的对应点及相应的对称轴,便于学生正确迅速地找出菱形中的对称关系.掌握数学知识离不开“实践——认识——再实践——认识”这个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说理论证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菱形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使用几何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谨性.(2)类比方法是数学中重要的方法,所以本课时类比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概念、性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很自然地突破了重难点.(3)本课时重难点、易错点的掌握要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随时注意学生们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和反馈,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2014·莆田中考)如图所示,菱形ABCD的边长为4,∠BAD=120°.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AC上的一动点,则EF+BF的最小值是.〔解析〕如图所示,连接DE,EC,DF,则BF=DF.∵四边形ABCD为菱形,∠BAD=120°,∴∠ABC=60°.∴ΔABC为等边三角形.∵E是AB的中点,∴CE⊥AB,∴CE⊥CD.在RtΔBEC中,∠BC=2,CE=√BC2-BE2=√42-22 ABC=60°,BC=4,∴BE=12=2√3.在RtΔECD中,CE=2√3,DC=4,∴ED=2√7.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EF+DF的最小值为2√7.∴EF+BF的最小值为2√7.故填2√7.第课时1.理解菱形的定义,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比较不同判定方法之间的差异,并获得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经验.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的过程,掌握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重点】探索证明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难点】明确推理证明的条件和结论能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教师准备】木条和橡皮筋【学生准备】复习上课时的相关知识.导入一:人们戴的帽子的形状千奇百怪,有一段时间,电视上经常看到大学生戴的菱形帽,它是受到外国博士帽的启发.在日本,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戴菱形帽一直是年轻人的梦想,戴上它显得有知识有学问.这是由于菱形的特殊因素能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那么,我们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是菱形呢?导入二: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判定方法?教师提示:判定方法应该从三个方面分析: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角: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菱形的判定有什么方法呢?[设计意图] 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判定菱形的方法.一、由菱形的定义判定【学生活动】明确菱形的定义既是菱形的性质,又可作为菱形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即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思考】除了运用菱形的定义,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你能找出判定菱形的其他方法吗?二、菱形的判定(1)思路一已知: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BD.求证▱ABCD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AC⊥BD,∴BD所在的直线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BA=BC.∴▱ABCD是菱形(菱形的定义).【思考】从上述证明过程中,你得出什么结论?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思路二【学生活动】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1)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总有什么特征?你能证明你发现的结论吗?猜想: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2)继续转动木条,观察什么时候橡皮筋围成的四边形变成菱形?猜想:当木条互相垂直时,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此时四边形为菱形.(3)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猜想: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已知:在▱ABCD中,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求证▱ABCD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又∵AC⊥BD,∴BD所在的直线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AB=BC,∴▱ABCD是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三、菱形的判定(2)思路一学生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AD,然后分别以B,D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的交点C,连接BC,CD,就得到了一个四边形,猜一猜,这是什么四边形?请你画一画.通过探究,容易得到: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证明上述结论.[设计意图] 采用观察、操作、交流、演绎的手法来突破难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证明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思路二问题我们如何画一个菱形呢?通常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AD,然后分别以B,D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交点C,连接BC,CD即可.【学生活动】(1)观察画图的过程,你能说明得到的四边形为什么是菱形吗?学生思考后,展开讨论寻找原因.原因:这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根据菱形定义即可判定.(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得出从一般的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画图演示,让学生从直观操作的角度去发现问题,使探究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菱形的定义判定该四边形是菱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活动进一步体现了试验几何和论证几何的有机结合.猜想: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已知AB=BC=CD=DA.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证明:∵AB=CD,BC=A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AB=BC,。

《特殊平行四边形》大单元教学设计

《特殊平行四边形》大单元教学设计

《特殊平行四边形》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特殊平行四边形》在初中数学知识树中的地位如下图所示:《特殊平行四边形》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特殊平行四边形》是对平行四边形的纵向拓展,同时也是对推理证明的巩固与加深.《特殊平行四边形》为证明线段相等、平行,证明角相等,证明直线互相垂直提供了新的方法,为学生后续几何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1.进一步认识并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能综合运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相关定理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转化等数学思想,归纳总结解题的基本方法,积累活动经验.三、新课标要求1、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的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探索并证明矩形、菱形的性质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

探索并证明矩形、菱形的判定定理: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理解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包含关系。

四、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菱形、矩形、正方形概念的抽象过程,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判定的探索、猜测与证明的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2、理解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证明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结论。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概念,能够准确区分正方形、菱形、矩形、长方形和正长方形。

2.理解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能够灵活运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概念。

2.理解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角线相等、对角线相交于中点、对边平等、相邻角互补等。

3.物品的形状特征的学习和理解。

2. 教学难点1.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2.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概念。

2.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3.物品的形状特征的学习和实际应用。

2. 教学方法1.讲解法。

通过讲解来介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提供实例进行解释。

2.练习法。

通过做题来巩固和加深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理解和记忆。

3.探究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探究和发现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法。

通过实际场景中的物品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品的形状特征和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应用方法。

四、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时间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概念讲解与练习1课时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实践与练习2课时物品的形状特征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探究与实践2课时五、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1. 教学评价1.在课堂上通过举手发言、板书互动等方式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掌握情况。

2.给予学生小测验的方式进行清晰的评估,并在习题课上进行讲解和答疑解析。

2.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教材上的习题。

2.布置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应用练习。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概念掌握比较容易,但是对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掌握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我增加了许多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案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案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尤溪一中池新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相关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培养概括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知识完整的系统性,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发展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在学习中获的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能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相关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和解题方法的提炼。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PPT课件)【教学方法】五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程序设计】自主探学1、知识点梳理:(1)特殊的平行四边关系结构图.(2)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及判定。

(导与练第49页)2、如图,在Rt△ABC中,∠ACB=90°,过点C的直线MN∥AB,D为AB边上一点,过点D作DE⊥BC,交直线MN于E,垂足为F,连接CD,BE.(1)求证:CE=AD;(2)当D在AB中点时,四边形BEC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说明你的理由;(3)若D为AB中点,则当∠A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BECD是正方形?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自主梳理知识要点,并画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图。

通过知识梳理,达到巩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为灵活运用性质、判定解决实际问题作铺垫。

合作研学3、(2013•三明)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PE=PB.(1)求证:△BCP≌△DCP;(2)求证:∠DPE=∠ABC;(3)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②),若∠ABC=58°,则∠DPE=58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互帮互助:(1号助3号,3号助5号,2号助4号,4号助6号)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BC=DC,∠BCP=∠DCP=45°,∵在△BCP和△DCP中,,∴△BCP≌△DCP(SAS);(2)证明:由(1)知,△BCP≌△DCP,∴∠CBP=∠CDP,∵PE=PB,∴∠CBP=∠E,∴∠DPE=∠DCE,∵∠1=∠2(对顶角相等),∴180°﹣∠1﹣∠CDP=180°﹣∠2﹣∠E,即∠DPE=∠DCE,∵AB∥CD,∴∠DCE=∠ABC,∴∠DPE=∠ABC;(3)解:与(2)同理可得:∠DPE=∠ABC,∵∠ABC=58°,∴∠DPE=58°.展示赏学展示导与练中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复习题:(P43-44)1.(第3题)如图所示,矩形ABCD的对角线AC=8cm,∠AOD=120°,则AB的长为()A、3cmB、2cmC、23cmD、4cm2、(第6题)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4,点P在AD上,PE⊥AC于E,PF⊥BD于F,则PE+PF等于3、(第9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M⊥BC,垂足为M,AN⊥DC,垂足为N.若∠BAD=∠BCD,AM=AN,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展示各自学习成果,并讲解,踊跃纠错和补充。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全部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全部教案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菱形的定义和性质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2.体会菱形的轴对称性,经历利用折纸等活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3.在证明菱形的性质和运用性质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重点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概念与性质定理.难点菱形性质定理的证明及运用.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提出问题:你能从这几幅图中发现你熟悉的图形吗?你认为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学生:图片中有八年级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平行四边形与下图的平行四边形ABCD相比较,还有什么不同点吗?学生:这些平行四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任意两条邻边也相等.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像这样,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二、探究新知1.菱形的性质教师: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性质吗?学生: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教师:同学们,你认为菱形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请你与同伴交流.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点评.教师:请同学们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学生分小组进行折纸活动后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①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称轴是菱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②菱形的四条边相等.2.证明菱形的性质教师:通过折纸活动,同学们已经对菱形的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我们要对菱形的性质进行严格的逻辑证明.课件出示: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AD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求证:(1)AB =BC =CD =AD ;(2)AC ⊥BD.分析:①菱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邻边相等,这样就可以证明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②因为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 是对角线AC 与BD 的中点;又因为在菱形中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这样就可以利用“三线合一”来证明结论.学生写出证明过程,进行组内交流对比,教师点评. 证明:(1)∵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CD ,AD =BC(菱形的对边相等). 又∵AB =AD ,∴AB =BC =CD =AD. (2)∵AB =AD ,∴△ABD 是等腰三角形. 又∵四边形ABCD 是菱形,∴OB =O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在等腰三角形ABD 中, ∵OB =OD , ∴AO ⊥BD ,即AC ⊥BD. 三、举例分析例 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BAD =60°,BD =6,求菱形的边长AB 和对角线AC 的长.分析:①因为菱形的邻边相等,一个内角是60°,所以可以得到等边△ABD ,BD =6,菱形的边长也是6.②由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以得到直角△AOB ;由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得到OB =3,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出OA 的长度;再一次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AC =2OA ,求出AC 的长.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 =AD(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AC ⊥B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OB =OD =12BD =12×6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在等腰三角形ABD 中,∵∠BAD =60°,∴△ABD是等边三角形.∴AB=BD=6.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OA2+OB2=AB2,∴OA=AB2-OB2=62-32=3 3.∴AC=2OA=6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四、练习巩固教材第4页“随堂练习”.五、小结1.什么叫做菱形?2.菱形有哪些性质?六、课外作业教材第4~5页习题1.1第1~4题.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关于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就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条件得到的.课堂上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抓住表面现象中的本质.在性质的证明和应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新颖独特的证明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并引导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进行证明方法的比较,优化证明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1.探索证明菱形的判定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方法及思路.2.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3.经历实际操作,探索菱形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4.在具体问题的证明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试验论证、逆向思维的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菱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及应用.难点菱形的判定方法的综合运用.一、复习导入1.菱形的定义是什么?2.菱形有哪些性质?教师:同学们对菱形的性质都掌握得很好,那么怎样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二、探究新知1.菱形的判定方法一教师:根据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可以作为菱形的第一种判定方法.2.菱形的判定方法二课件出示: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教师转动木条,提出问题:(1)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总有什么特征?(2)继续转动木条,什么时候橡皮筋围成的四边形变成菱形?引导学生猜想:当木条互相垂直时,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此时四边形为菱形.教师: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点评.已知: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AC ⊥BD. 求证: ▱ABCD 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OA =OC. 又∵AC ⊥BD ,∴BD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 ∴BA =BC.∴四边形ABCD 是菱形(菱形的定义). 3.菱形的判定方法三教师:已知线段AC ,你能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一个菱形ABCD ,使AC 为菱形的一条对角线吗?学生独立尝试作图,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用尺规作菱形的方法:如图,分别以A ,C 为圆心,以大于12A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条弧分别相交于点B ,D ,依次连接A ,B ,C ,D.教师:你能说明得到的四边形为什么是菱形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找到原因:该四边形四边相等. 教师:你能证明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点评.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DA. 求证: 四边形ABCD 是菱形.证明:∵AB=CD,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AB=BC,∴四边形ABCD是菱形(菱形的定义).教师:你能用折纸等办法得到一个菱形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三、举例分析例已知: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5,OA=2,OB=1.求证:▱ABCD是菱形.思考:(1)观察题目中的数据,AB,OA,OB有什么数量关系?(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否判定△ABO是直角三角形?(3)如果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那么利用菱形的哪一个判定定理进行判断?四、练习巩固1.教材第7页“随堂练习”.2.教材第7页习题1.2第1题.五、小结1.怎样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六、课外作业教材第7页习题1.2第2,3题.在本节课中,课前复习为本节课的探究作了有效的铺垫.学生资源的灵活运用提高了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证明思路的分析过程让学生体会了逆向思维、一题多解等数学思想.另外,学生通过经历试验—猜想—证明—应用的探索过程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素养.第3课时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1.能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并掌握菱形面积的求法.2.经历菱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应用过程,体会数形结合、转化等思想方法.重点菱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及菱形面积的求法.难点等宽纸条交叉部分为菱形的证明及菱形面积的综合应用.一、复习导入1.如图①,在菱形ABCD中,AB=6.(1)求AD,DC,BC的长.(2)对角线AC与BD有什么位置关系?(3)若∠ADC =120°,求AC 的长.图①图②2.如图②,在▱ABCD 中添加一个条件使其成为菱形.添加方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添加方式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3 cm 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 长10 cm .求:(1)对角线AC 的长度; (2)菱形ABCD 的面积.解:(1)∵四边形ABCD 是菱形,∴∠AED =90°(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DE =12BD =12×10=5(cm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在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E =AD 2-DE 2=132-52=12(cm ).∴AC =2AE =2×12=24(cm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S 菱形ABCD = S △ABD + S △CBD =2×S △ABD =2×12×BD ×AE=BD ×AE =10×12 =120( cm 2).注意:学生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比较容易,但是学生的书写过程不规范;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很容易求一边上的高,经过讨论、交流、点拨后学生能接受这种方法.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应追问学生菱形的面积和对角线有什么关系,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突破这一教学难点.2.课件出示教材第87页图1-7,提出问题: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的部分ABCD是菱形吗?为什么?分析:由图可知,重叠部分为平行四边形,且相邻的两边对应的高相等,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证平行四边形ABCD为菱形.三、举例分析例(变式训练)如上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2 cm,AC长16 cm.求:(1)菱形的边长;(2)菱形一条边上的高.分析:灵活运用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求出面积进而求出一边上的高.教师:同学们,在我们刚才完成的例题及变式训练中你有什么感悟或经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四、练习巩固1.教材第9页“随堂练习”第1,2题.2.教材第10页习题1.3第5题.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六、课外作业1.教材第9页习题1.3第1~4题.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BC的中点,BC=2AD,EA=ED=2,AC与ED相交于点F.当AB与AC具有什么位置关系时,四边形AECD是菱形?请说明理由,并求出此时菱形AECD的面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菱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通过课前复习,加深学生对菱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记忆.在教学中,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并形成解题思路.学生对于几何题的规范答题是在课堂上需要重点强调的,这是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数学素养的一个手段.同时,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解题的反思过程,例如由例题及变式训练完成反思过程后,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升华,同时对于同类题目的突破方式有了初步的框架,能促进以后的学习,从本质上讲学习就是在学生不断反思中完成的.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矩形的定义和性质1.了解矩形的概念,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2.经历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定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3.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能力,掌握几何思维方法,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重点矩形的性质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矩形的性质定理的应用.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提出问题: 这三幅图片中都含有一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教师:你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矩形的例子吗? 二、探究新知1.探究矩形的性质定理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完成以下探究.(1)改变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将框架夹角∠α变为90°,平行四边形成为一个矩形,这说明平行四边形与矩形具有怎样的从属关系?学生:矩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属于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的性质. (2)用橡皮筋做出两条对角线,这两条对角线有什么关系? 学生:橡皮筋的长度相等,因此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3)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2条对称轴.(4)你认为矩形还具有哪些特殊性质?学生: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 教师:你能证明这些结论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点评,得到如下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2.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图1-9,提出问题: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E ,那么BE 是Rt △ABC 中一条怎样的特殊线段?它与AC 有什么大小关系?由此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学生观察、思考后发现:AE =12AC ,BE =12BD ,BE 是Rt △ABC 的中线.由此归纳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举例分析例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AOB =60°,AB =4 cm ,求这个矩形对角线的长.分析:利用矩形对角线相等且平分得到OA =OB ,由于∠AOB =60°,∴△AOB 为等边三角形,则OA =AB =4 cm ,∴AC =BD =2OA =8 cm .例2 如图,在△ABC 中,∠A =2∠B ,CD 是△ABC 的高,E 是AB 的中点,求证:DE =12AC.分析:本题可从E 是AB 的中点切入,考虑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必需找到另一个中点.可以取BC 的中点F ,也可以取AC 的中点G.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不同的证法.证法一:取BC 的中点F ,连接EF ,DF ,如图①. ∵E 为AB 中点,∴EF ∥AC.∴∠FEB =∠A.∵∠A =2∠B ,∴∠FEB =2∠B.∵DF =12BC =BF ,∴∠1=∠B.∴∠FEB =2∠B =2∠1=∠1+∠2.∴∠1=∠2.∴DE =EF =12AC.证法二:取AC 的中点G ,连接DG ,EG ,如图②. ∵CD 是△ABC 的高,∴在Rt △ADC 中,DG =12AC =AG .∵E 是AB 的中点,∴GE ∥BC.∴∠1=∠B. ∴∠GDA =∠A =2∠B =2∠1.又∠GDA =∠1+∠2,∴∠1+∠2=2∠1. ∴∠2=∠1.∴DE =DG =12AC.四、练习巩固1.教材第13页“随堂练习”.2.如图,从矩形ABCD 的顶点C 作对角线BD 的垂线与∠BA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求证:AC =CE.分析:要证AC =CE ,可以考虑证明∠E =∠CAE.∵AE 平分∠BAD ,∴∠DAE =∠BAE ,且∠CAE =∠DAE -∠DAC.另外一个条件是CE⊥BD,过点A作AF⊥BD于点F,则AF∥CE,可以将∠E转化为∠FAE,∠FAE=∠BAE-∠FAB.现在只要证明∠BAF=∠DAC即可,而实际上,∠BAF =∠BDA=∠DAC,问题迎刃而解.五、小结1.什么叫矩形?2.矩形有哪些性质?3.矩形有几条对称轴?六、课外作业教材第13~14页习题1.4第1~4题.本节课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完成,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首先,从矩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入,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矩形应具有的性质,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激发探究欲望.教学过程中,先利用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思考、讨论等活动,得出矩形的性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再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及应用,通过探索证明,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挑战性以及推理的严谨性.第2课时矩形的判定1.理解和掌握矩形的判定定理.2.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3.通过对比已学的知识,体会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概括以及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重点理解和掌握矩形的判定定理.难点矩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一、情境导入课前准备小木板和橡皮筋,制作一个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两个相对的顶点上,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时,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二、探究新知1.矩形的判定定理1根据上面的实践活动提出问题:(1)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2)当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相等时,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由此你能得到一个怎样的猜想?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点评,并归纳:矩形的判定定理1: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矩形的判定定理1的证明过程:(1)学生独立画出图形,在教师引导下写出已知、求证;(2)对比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对已知、求证进行分析;(3)请学生交流大体思路;(4)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写出证明过程;(5)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找出自己还存在的问题.2.矩形的判定定理2教师:我们知道,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反过来,一个四边形至少有几个角是直角时,这个四边形就是矩形呢?请证明你的结论,并与同伴交流.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归纳:矩形的判定定理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矩形的判定定理2的证明过程:(1)学生独立画出图形,在教师引导下写出已知、求证;(2)对比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对已知、求证进行分析;(3)请学生交流大体思路;(4)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写出证明过程;(5)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找出自己还存在的问题.三、举例分析例1实际问题:(1)如果仅有一根足够长的绳子,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如果仅有一根足够长的绳子,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3)如果仅有一根足够长的绳子,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先利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是平行四边形,再由“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得证.例2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O是等边三角形,AB =4,求▱ABCD的面积.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点评.四、练习巩固1.教材第16页“随堂练习”.2.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CM∥BD,DM∥AC.求证:四边形OCMD是矩形.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矩形的判定定理有哪些?六、课外作业教材第16页习题1.5第1~3题.对于本节课的知识,不能机械地照搬教材内容,而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灵活运用,使教材内容得到升华.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独到见解和新思维、新想法,同时还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对于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几何教学对学生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在这方面很有优势,而有些学生可能要差一点,课堂教学不能过急.此外,几何教学中要合理把握学生的课堂兴奋点,合理安排时间,力图让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时完成最重要的知识内容,掌握本节课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要注意的是,不要让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应该争取关注每一个学生.第3课时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1.能够运用矩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2.经历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3.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证明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重点矩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应用.难点灵活地运用矩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解决问题.一、复习导入1.如图①,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已知∠AOD=120°,AB=2.5 cm,则∠DAO=__________,AC=__________ cm,S矩形ABCD=__________ cm2.2. 如图②,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可使它成为矩形.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如图,在矩形ABCD中,AD=6,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E⊥BD,垂足为E,ED=3BE.求AE的长.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本题的求解,教师点评并板书: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O =BO =DO =12BD(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BAD =90°(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ED =3BE , ∴BE =OE.又∵ AE ⊥BD ,∴AB =AO.∴AB =AO =BO.即 △ABO 是等边三角形. ∴∠ABO =60°.∴∠ADB =90°-∠ABO =30°. 在Rt △AED 中, ∵∠ADE =30°, ∴AE =12AD =12×6=3.注意:本题的解法不唯一,采取小组合作时,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三、举例分析例 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为∠BAC 的平分线,AN 为△ABC 的外角∠CAM 的平分线,CE ⊥AN ,垂足为E.求证:四边形ADCE 是矩形.证明:∵AD 平分∠BAC ,AN 平分∠CAM , ∴∠CAD =12∠BAC ,∠CAN =12∠CAM.∴∠DAE =∠CAD +∠CAN =12(∠BAC +∠CAM)=12×180°=90°.在△ABC 中,∵AB =AC ,AD 为∠BAC 的平分线, ∴AD ⊥BC.∴∠ADC =90°. 又∵CE ⊥AN ,∴∠CEA =90°.∴四边形ADCE 为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四、练习巩固1.在上一题中,条件不变,连接DE ,交AC 于点F(如图①). (1)试判断四边形ABDE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线段DF 与AB 有怎样的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图①2.如图②,四边形ABCD是由两个全等的等边△ABD和△CBD组成,点M,N分别是BC和A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BMDN是矩形.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六、课外作业教材第18~19页习题1.6第1~5题.的培养提到首位,达到本节课所要完成的真正目标.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定理,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在探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交流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重点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有关正方形的问题.一、情境导入教师:大家小时候都做过风车吗?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先折一张正方形的纸片.那么大家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出一个正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教师:结合菱形和矩形的定义,想一想,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点评,并归纳: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说明: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思: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所以说正方形既是菱形又是矩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正方形.(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教师:正方形都具有哪些性质呢?学生:由正方形的定义可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它应该具备菱形和矩形的所有性质.教师:你能详细说一说正方形的性质吗?学生: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由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正方形的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教师:同学们能尝试完成这两个定理的证明吗?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教师点评.教师: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学生思考或者画图验证.三、举例分析例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CD 边上一点,F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F.BE 与DF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解:BE =DF,且BE⊥DF.理由如下:(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C =DC,∠BCE =90°(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DCF =180°-∠ BCE =180°-90°=90°.∴∠BCE =∠ DCF.又∵ CE =CF,∴△BCE ≌△DCF.∴BE =DF.(2)延长BE 交DF 于点M(如图).∵△BCE ≌△DCF,∴∠CBE =∠ CDF.∵∠DCF =90°,∴∠CDF +∠ F =90°.∴∠CBE +∠ F =90°.∴∠BMF=90°.∴BE⊥DF.例2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图直观地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与同伴交流.学生尝试画图,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课件出示如下图:四、练习巩固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图中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

数学九年级上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复习课》教案

数学九年级上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复习课》教案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应对措施预测用时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程序1:导入提问:判断四边形的形状?猜想、交流回答老师问题:哪个是平行四边形? 哪个是矩形 ? 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面对开放式的问题思考、交流、讨论引领思考教师对课堂生成问题采取相应措施3分钟从生活中简单的图形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培养逆向思维程序2:自主学习主题1 从图形识别开始,怎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它的性质和判别是什么?并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述.观看屏幕明确学习内容积极回忆学生代表发言在学案上用几何语言写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交流点成绩中等学生发言,有鼓励+督促意图配合学生回答,点击投影,与学生交流3分钟导入课题,板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复习课用几何语言表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定理,并且提高熟练运用的能力(这是我在长期教学一线,得出的辅助几何定理学习的方法,对学困生帮助作用是很明显的)(1)有两条边相等,并且另外的两条边也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不一定!(2) 有一组对边平行,并且另外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不一定!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性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判别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AB CDO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性质∵□ABCD∴AB=DC AD=BCAB∥DC AD∥BC∠BAD=∠BCD ∠ABC=∠ADCOA=OC OB=OD❖平行四边形判别∵AB=DC且AB∥DC ∴□ABCD∵AB∥DC AD∥BC ∴□ABCD∵AB=DC AD=BC ∴□ABCD∵OA=OC OB=OD ∴□ABCDAB CDO、观察图形怎样的四边形是矩形?它的性质和判别是什么?并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述.菱形❖菱形性质菱形对边平行且四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判别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A BCD O 菱形❖菱形性质∵菱形ABCD∴AB ∥DC AD ∥BC 且AB =DC =AD =BC∠BAD=∠BCD ∠ABC=∠ADCOA=OC OB=OD 且AC ⊥BD , ∠DAO=∠BAO 等❖菱形判别∵在□ABCD 中AB=AD ∴菱形ABCD ∵在□ABCD 中AC ⊥BD ∴菱形ABCD ∵四边形ABCD 中AB =DC =AD =BC ∴菱形ABCDA BCD O 矩形❖矩形性质∵矩形ABCD∴AB=DC AD=BC 且AB ∥DC AD ∥BC∠BAD=∠BCD=∠ABC=∠ADC= 90°AC=BD 且OA=OC OB=OD❖矩形判别∵在□ABCD 中∠ABC= 90°∴矩形ABCD ∵在□ABCD 中AC=BD ∴矩形ABCD在四边形ABCD 中∠BAD=∠BCD=∠ABC= 90°∴矩形ABCDADCBO矩形❖矩形性质矩形对边相等且平行、四个角相等且等于90度、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矩形判别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A DCBO正方形❖正方形性质正方形对边平行且四边相等四个角相等且等于90度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正方形判别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你能用恰当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吗?正方形❖正方形性质正方形对边平行且四边相等四个角相等且等于90度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正方形判别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ADCB O平行四边形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11.如图,点E 、F 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BE=CF.(1)AE 与BF 相等吗?为什么?(2)AE 与BF 是否垂直?说明理由。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拟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时机不多哦!本课教学反思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无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拟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根底.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那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防止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局部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局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拟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时机不多哦!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学生继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 ,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已有一定的认识 ,学生在小学也接触过矩形 ,菱形 ,正方形的一些简单应用 .本节主要复习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以及对他们的比拟 .研究过程中以类比 ,归类为主要方法 ,同时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比拟强的归纳、总结能力 ,利用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 ,使之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是从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入手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内在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拟、归类找出他们内在的转化方法 .通过自己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 ,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根底 .本节共一个课时 ,已总结和简单练习为主 .1.知识目标:复习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 ,及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1 )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 ,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开展抽象思维.(2 )经历课前准备总结 ,探索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开展总结归纳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的能力;(3 )在具体问题的证明过程中 ,有意识地渗透实验论证、逆向思维的思想 ,提高学生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 )通过 "猜测 -总结 -证明 -应用 "的数学活动提升科学素养.4. 教学重点(1) 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复习.(2 ) 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4.教学难点总结关系方法的多样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交流创意,导入课题;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第三环节:先猜测再实践 ,开展几何直觉;第四环节:稳固根底 ,检测自我;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交流创意 ,导入课题内容:事先布置好任务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总结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图 ,课堂上先交流讨论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的创意入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出关系图考前须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 .第二环节:交流创意 ,总结归纳 内容:事先布置好任务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总结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的作品入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出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判定表格 ,梳理本章知识 .考前须知:提高了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自我总结的兴趣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小试牛刀 ,根底稳固内容:一组考察根底的判断 ,填空题1、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 ( )2、一组对边平行 ,另一组对边相等的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3、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 )4、一组邻边相等的的矩形是正方形 . ( )5、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 ( )6、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目的:稳固根底知识考前须知:学生通过简单快速答题 ,查漏补缺 .第四环节:出例如题 ,总结方法内容:两个例题 ,一个正方形 ,一个折叠问题 .例1::如图 (4 )在正方形ABCD中 ,F为CD延长线上的一点 ,CE⊥AF于E ,交AD于M 求证:∠MFD =45°目的:解决学生本章中两个难点问题的困惑 .例2.如图 ,矩形纸片ABCD 中 ,AB =3厘米 ,BC =4厘米 ,现将A 、C 重合 ,使纸片折叠压平 ,设折痕为EF .试确定重叠局部△AEF 的面积 .GCE DB A考前须知:学生通过例题学习 ,总结方法 ,拓展提升 .第五环节:总结收获 ,拓展提升内容:交流收获 .目的:本节课内容较多 ,帮助学生总结知识和方法 .考前须知:学生通过交流总结 ,将知识和方法形成系统 .四、教学设计反思:本节课为特殊四边形的总结和归纳 ,要求学生经历从自我总结到交流、升华三种图形的关系、性质、判定的过程 ,感受图形世|界的内在联系;并在具体过程中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和方法描述它们的关系 ,用总结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 ,再由抽象上升到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 ,并在这堂课中学会解决折叠问题的方法 .本课教学反思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无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拟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根底.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那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防止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局部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局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教学目标】1.理解菱形的概念,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经历菱形性质定理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能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与菱形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菱形的性质。

难点: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与菱形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二、新课讲授1.出示生活中菱形的例子,引出这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并得出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组织学生活动,通过折菱形纸片,得出以下结论:(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2)菱形的四条边相等;(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3.证明这些结论。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求证:(1)AB=BC=BC=AD;(2)AC⊥BD。

证明:由此可以得到菱形的两条性质定理: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总结菱形所有的性质:边:菱形的四条边相等;角:菱形的对角相等,领角互补;对角线: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菱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5.范例学习(P3)例1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BAD=60°,BD=6,求菱形的边长AB和对角线AC的长。

6、随堂练习,巩固新知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2)菱形ABCD中∠BAD=60°,则∠ABD=_______.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边长是()4)菱形ABCD中,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AB=5cm,AO=4cm,求两对角线AC、BD的长。

5)“P4随堂练习”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2)【教学目标】1.经历菱形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及其证明,并能利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菱形的判断定理的掌握。

难点:菱形的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复习1.菱形的定义:2.菱形的性质:二、新课讲授1.思考(1):如果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的一组邻边相等,那么根据菱形的定义,我们可以判定这个就是菱形。

除此之外,还能找出什么条件可以判断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呢?猜想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已知: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 ⊥BD。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证明:2.得出结论:判定定理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思考(2):除了运用对角线,还有其他判定菱形的方法吗?猜想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BC=AD.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证明:4.得出结论:判定定理2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总结分析:三种判定方法是证明菱形的基础定理,条件对比(1)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2)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3)四条边相等。

三条定理条件的共同特点:与角无关,即用角无法判定菱形。

5、范例学习(P6)例2 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5,OA=2,OB=1.求证:□ABCD是菱形。

证明:三、随堂练习1.用两个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四边形是()A.等腰梯形B.正方形C.矩形D.菱形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C、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D、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4㎝和6㎝。

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3)【教学目标】1.巩固对菱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理解;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菱形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正确应用有关定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菱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难点:综合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解决菱形的相关题型。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复习1.菱形的定义:2.菱形的性质:3.菱形的判定:二、新课讲授1.范例学习(P8)例3 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的菱形,其对角线BD 长10㎝。

求:(1)对角线AC的长;(2)菱形ABCD的面积。

2.菱形的面积公式探究一: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能否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计算菱形的面积吗? 公式为:高底菱形⨯=S探究二:计算菱形的面积除了上面的方法外,能利用对角线来计算菱形的面积?如图,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则BD AC 21BCD ABD ABCD ⨯=+=△△菱形S S S 菱形的面积=底×高=两条对角线长的乘积的一半3.P8 做一做如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的部分ABCD 是菱形吗?为什么?三、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 )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 ) (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 )2、如图,在菱形ABCD 中,CE ⊥AB ,CF ⊥AD ,则CE CF ,BE BF 。

3、已知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BAD =120°,AC=4,则该菱形的面积是( ) A 、163 B 、16 C 、83 D 、84、菱形的周长为4,一个内角为60°,则较短的对角线长为( ) A .2 B.3 C .1 D .0.55.菱形的周长为8cm ,高为1cm ,则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为( ) A .3:1 B .4:1 C .5:1 D .6:14.如图,菱形ABCD 中,AB=15,∠ADC=120°,则B 、D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 A .15 B .3215C .7.5D .315 5.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2cm ,3cm ,则它的面积是 _________㎝² .6.如图,□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 =5,AC =8,BD =6。

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

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1)【教学目标】1.了解矩形的概念,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有关性质,能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矩形的性质。

难点: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与矩形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复习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菱形的定义与性质:二、新课讲授1.矩形的定义出示生活中矩形的例子,引出这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并得出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矩形的定义有两个条件: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有一个角是直角。

矩形的定义既是矩形的性质定理也是矩形的判定定理。

2.矩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可以从哪些方面分析?(类比菱形的性质)边: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角: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平分;对称性: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过对边中点的两条直线);矩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3.证明矩形的性质已知:如右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求证:(1)∠ABC=∠BCD=∠CDA=∠ABC=90°;(2)AC=BD。

证明:4.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P9议一议)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那么BO是Rt△ABC中一条怎样的特殊线段?它与AC有什么大小关系?由此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在Rt△ABC中,∠ABC=90°,BO是AC上的中线。

1AC。

求证:BO=2证明:5.范例学习(P13)例3 如图,在矩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OD=120°,AB=2.5,求这个矩形对角线的长。

三、随堂练习1.在矩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6,BC=8,则AC= ,BD= ,矩形ABCD的周长是,面积是。

2.矩形的短边长为3㎝,两对角线所成的钝角是120°,则它的对角线长是。

3.(P13 随堂练习)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2)【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2.能应用矩形定义、性质、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矩形的判定定理难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复习1.矩形的定义:2.矩形的性质:3.矩形性质与菱形性质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二、新课讲授1.矩形的判定定理(1)判定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是什么?可以用定义,除了定义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P14 做一做猜想一: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已知:如图,在□ABCD中,AC,BD是它的两条对角线,AC=BD。

求证:□ABCD是矩形。

证明:定理1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我们知道,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反过来,一个四边形至少有几个角是直角时,这个四边形就是矩形呢?定理2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总结矩形的判定方法: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P15 议一议1)如果仅仅有一根较长的绳子,你怎么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2)如果仅仅有一根较长的绳子,你怎么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呢?3)如果仅仅有一根较长的绳子,你怎么判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呢?3.范例学习(P15)例2 如图,在□ABCD中,两条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O 是等边三角形,AB=4,求□ABCD的面积。

三、随堂练习1.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5)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 (×) 2.如图,EF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O 且分别交AB 、CD 于E 、F ,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矩形ABCD 的面积的( ) A51 B.41 C.31 D.1033.已知:如图,在□ABCD 中,M 是AD 边的中点,且MB=MC 。

求证:四边形ABCD 是矩形。

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3)【教学目标】1.巩固对矩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理解;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矩形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正确应用有关定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