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典型模型
盘点30条高中物理模型及隐含条件,解题关键所在!
盘点30条高中物理模型及隐含条件,解题关键所在!在物理学习中,事实上好多的物理模型,而每一种模型,都相伴着隐含条件,这些隐含条件会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下面是三十条大伙儿在做题中容易遇到的模型和隐含条件,不管你是高几,都期望大伙儿多体会体会,在审题做题过程中能够总结领会。
1、绳:只能拉,不能压,即受到拉力时F≠0,受压时F=0.2、杆:既能拉也能压,即受到拉力、压力时,有F≠0.3、绳刚要断:现在绳的拉力差不多达到最大值,即F=Fmax.4、光滑:意味着无摩擦力.5、长导线:意味着长度L可看成无穷大.6、足够大的平板:意味着平板的面积S可看成无穷大.7、轻杆、轻绳、轻滑轮:意味着质量m=0.8、物体刚要离开地面、物体刚要飞离轨道等物体和接触面之间作用力:FN=0.9、绳恰好被拉直,现在绳中拉力:F=0.10、物体开始运动、自由开释:表示初速度为0.11、锤打桩无反弹:碰撞后,锤与桩有共同速度.12、理想变压器:无功率损耗的变压器.13、细杆:体积为零,仅有长度.14、质点:具有质量,但可忽略其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而视为几何点的物体.15、点电荷:在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时,假如带电体的大小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得多,即可认为分布在带电体上的电荷是集中在一点上的.16、差不多粒子如电子、质子、离子等是不考虑重力的粒子,而带电的质点、液滴、小球等(除说明不考虑重力外)则要考虑重力.17、“轻绳、弹簧、轻杆”模型:注意三种模型的异同点,常考查直线与圆周运动中三种模型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18、“挂件”模型:考查物体的平稳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常采纳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解题.19、“追碰”模型:考查运动规律、碰撞规律、临界问题.常通过数学法(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和物理方法(参照物变换法、守恒法)等解题.20、“皮带”模型:注意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常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及摩擦生热等问题.21、“平抛”模型:物体做平抛运动(或类平抛运动),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等知识.22、“行星”模型: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注意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半径、临界问题).23、“人船”模型:不仅是动量守恒问题中典型的物理模型,也是最重要的力学综合模型之一.通过类比和等效方法,能够使许多动量守恒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步骤变得简捷.24、“子弹打木块”模型: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系统缺失的机械能等于阻力乘以相对位移.25、“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中经常遇到.考查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以及实际应用等.26、“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考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27、“回旋加速器”模型: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典型模型.注意加速电场的平行极板接的是交变电压,且它的周期和粒子的运动周期相同.28、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导体棒要紧是以棒生电或电生棒的内容显现,从组合情形来看有棒与电阻、棒与电容、棒与电感、棒与弹簧等.导体棒所在的导轨有平面导轨、竖直导轨等.29、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考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知识.30、“远距离输电变压器”模型. 注意变压器的三个制约问题.。
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
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高中物理中有许多经典的模型,这些模型帮助我们理解物理世界的运作原理。
本文将介绍高中物理中的24个经典模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们吧!1.单摆模型:单摆模型用来研究摆动的物体的运动规律。
它包括一个质点和一个细线,可以通过改变细线长度或质点的质量来研究摆动的周期和频率。
2.平抛运动模型:平抛运动模型用来研究水平投掷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它假设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作用。
可以通过改变初速度和仰角来研究物体的落点和飞行距离。
3.牛顿第一定律模型:牛顿第一定律模型认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这个模型帮助我们理解惯性的概念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4.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牛顿第二定律模型描述了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受力,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物体加速度。
5.牛顿第三定律模型:牛顿第三定律模型表明对于每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等大反向的相互作用力。
这个模型帮助我们理解力的概念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6.阻力模型:阻力模型用来研究运动物体与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的大小与速度和物体形状有关,在物体运动时会减小其速度。
7.功率模型:功率模型描述了物体转化能量的速度和效率。
它等于功的大小除以时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能量的转变和利用。
8.热传导模型:热传导模型描述了热量在物体间传递的过程。
它通过研究热导率和温度差来解释热量传递的速率和方向。
9.摩擦力模型:摩擦力模型用来描述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滚动时的相互作用。
它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可以通过摩擦力模型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停止。
10.力矩模型:力矩模型用来研究物体旋转的平衡和加速度。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M=rF,其中M表示力矩,r表示力臂,F表示作用力。
11.浮力模型:浮力模型用来研究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浮力。
它的大小等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推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和船只的浮力原理。
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
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摘要:一、前言- 引入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的话题二、模型列表- 列举24个经典的高中物理模型三、模型详解- 对每个模型进行详细解释,包括模型原理、应用场景等四、模型应用- 介绍如何运用这些模型解决实际物理问题五、总结- 总结24个经典模型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学习高中物理的帮助正文:一、前言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经典的物理模型对于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24个经典的高中物理模型,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物理。
二、模型列表以下是24个经典的高中物理模型:1.超重和失重2.斜面3.连接体4.轻绳、轻杆5.上抛和平抛6.水流星7.万有引力8.汽车启动9.碰撞10.子弹打木块11.滑块12.人船模型13.传送带14.简谐运动15.振动和波16.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17.电磁场中的单杠运动18.磁流体发电机模型19.输电20.限流分压法测电阻21.半偏法测电阻22.光学模型23.玻尔模型24.放射现象和核反应三、模型详解1.超重和失重:当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称为超重;当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称为失重。
2.斜面: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可以分析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3.连接体:连接体问题通常涉及多个物体的运动,需要分析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轻绳、轻杆:轻绳和轻杆模型是研究物体受力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可以简化问题分析。
5.上抛和平抛:上抛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向上抛出,在重力作用下上升和下落的过程;平抛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抛体运动。
6.水流星:研究水滴在流体中的运动,可以了解流体的粘性和阻力的影响。
7.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模型是描述物体间引力作用的经典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天体运动等现象。
8.汽车启动:分析汽车启动过程中各部件的运动和受力情况,了解汽车的加速原理。
9.碰撞:研究物体间碰撞过程,分析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变化。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归纳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模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自然现象。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模型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模型。
第一部分:力学模型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领域中最基本的模型之一。
它包括了三条定律,即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通过运用这些定律,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
2. 牛顿力学模型牛顿力学模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其中包括了质点力学、刚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等内容。
通过使用牛顿的运动定律和力的概念,我们可以解决各种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问题。
3. 弹簧振子模型弹簧振子模型是描述弹簧振动的重要模型。
它包括了弹簧劲度系数、振动周期和频率等概念。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计算弹簧的振动特性。
第二部分:电磁学模型1. 电场模型电场模型描述了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其中包括了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等概念。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预测和计算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 磁场模型磁场模型描述了磁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其中包括了洛伦兹力和磁感应强度等概念。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解释和计算磁场对物体的作用力。
3. 电磁感应模型电磁感应模型描述了磁场变化对电荷的影响。
其中包括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等概念。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解释和计算由磁场变化引起的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
第三部分:光学模型1. 光的几何模型光的几何模型描述了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其中包括了折射定律、焦距和成像等概念。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解释和计算光的传播路径和成像特性。
2. 光的波动模型光的波动模型描述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
其中包括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和双缝干涉等概念。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解释和计算光的波动特性和干涉衍射效应。
第四部分:量子力学模型1. 波粒二象性模型波粒二象性模型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重要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大全
高中物理模型大全引言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模型是我们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和现象,并预测未知情况下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模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1.简谐振动模型简谐振动模型是描述振动现象的重要模型。
在简谐振动模型中,假设振动系统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例如弹簧振子、摆钟等都可以使用简谐振动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
2.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牛顿第二定律模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模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个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运动问题,如自由落体、斜抛运动等。
3.热传导模型热传导模型是描述热传导现象的模型。
在热传导模型中,假设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传递速率与温度差成正比,与材料的热导率和截面积成反比。
这个模型可以用于解释热传导过程和计算热传导速率。
4.光的折射模型光的折射模型是描述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现象的模型。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这个模型被应用于解决各种光学问题,如光的折射、全反射等。
5.电路模型电路模型是描述电流和电压分布的模型。
通过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原理,我们可以建立电路模型来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变化。
这个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解决电路中的各种问题,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
6.引力模型引力模型是描述物体之间引力相互作用的模型。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模型可以用于解释行星运动、地球引力等现象。
7.声音传播模型声音传播模型是描述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模型。
根据声波传播原理,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声速在固体中最大,在气体中最小。
这个模型可以应用于解释声音的传播和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
8.磁场模型磁场模型是描述磁场分布和磁力作用的模型。
通过安培环路定理和洛伦兹力定律,我们可以建立磁场模型来分析磁场中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力变化。
高中物理48个解题模型
高中物理48个解题模型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模型2. 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模型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的模型4.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的模型5.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的模型6. 弹性碰撞:弹性碰撞的模型7. 不完全弹性碰撞:不完全弹性碰撞的模型8. 重力:重力的模型9.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模型10.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模型11. 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模型12. 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模型13. 飞行物体的运动:飞行物体的运动的模型14.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模型15. 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模型16.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模型17.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模型18. 谐振运动:谐振运动的模型19. 电场:电场的模型20. 磁场:磁场的模型21. 电流:电流的模型22. 电阻:电阻的模型23. 电势差:电势差的模型24. 电场强度:电场强度的模型25. 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的模型26. 波的传播:波的传播的模型27.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的模型28.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的模型29.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的模型30.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的模型31. 镜子和透镜:镜子和透镜的模型32.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的模型33.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的模型34. 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模型35. 恒定电流的磁场:恒定电流的磁场的模型36. 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的模型37. 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的模型38. 双光栅实验:双光栅实验的模型39. 天体运动:天体运动的模型40. 物体运动的分析:物体运动的分析的模型41. 土星环的形成:土星环的形成的模型42. 阻力的大小:阻力的大小的模型43.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模型44. 静电场:静电场的模型45. 静磁场:静磁场的模型46.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模型47. 电磁波:电磁波的模型48. 热力学:热力学的模型。
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
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高中物理领域有许多经典模型,这些模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规律。
以下是高中物理中的24个经典模型。
1.质点模型:物理中最简单的模型之一,将物体简化为一个几乎没有大小的点,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
2.弹簧模型:用来研究弹簧和弹性体的力学性质,它可以模拟很多弹性形变的现象。
3.质点弹簧模型:结合了质点和弹簧模型,用于研究弹簧振动和简谐振动的性质。
4.轨迹模型:用来描述运动物体的路径,常用的轨迹有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抛物线运动等。
5.平衡模型:用来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力学性质,如平衡条件、平衡位置等。
6.载体模型:用来研究物体在载体上的运动,常用的载体有斜面、轨道、绳子等。
7.力模型:用来描述物体受到的力,包括重力、摩擦力、弹力、拉力等。
8.力矩模型:用来研究物体围绕固定点转动的性质,描述物体受到的力矩和力矩平衡条件。
9.阻力模型:用来研究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如空气阻力、水阻力等。
10.平衡力模型:用来描述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达到平衡的条件,如平衡力的合成和分解。
11.载荷模型:用来研究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变形和应力分布,如悬链线、横梁等。
12.动力模型: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描述物体的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13.动能模型:用来描述物体的能量和能量转化规律,包括动能和动能守恒定律。
14.位能模型:用来描述物体的势能和势能转化规律,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15.电路模型:用来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在电路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
16.磁场模型:用来描述磁场和磁力在磁场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如磁场线、磁感应强度等。
17.光学模型:用来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等光学现象,如几何光学模型、波动光学模型等。
18.波动模型:用来研究波的传播和波动性质,包括机械波、电磁波等。
19.音响模型:用来研究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如声音的频率、波长、音强等。
高中典型的物理模型及方法
●典型物理模型及方法◆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记住:N=211212m F m F m m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212m m m N+=讨论:①F 1≠0;F 2=0122F=(m +m )a N=m aN=212m Fm m +②F 1≠0;F 2≠0N=211212m F m m m F ++(20F=就是上面的情况)F=211221m m g)(m m g)(m m ++F=122112m (m )m (m gsin )m m g θ++F=A B B 12m (m )m Fm m g ++F 1>F 2m 1>m 2N 1<N 2(为什么)N 5对6=F Mm (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第12对13的作用力N 12对13=Fnm12)m -(n ◆2.水流星模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
(圆周运动实例)①火车转弯②汽车过拱桥、凹桥3③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
④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经典模型
1、"皮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2、"斜面"模型:运动规律.三大定律.数理问题.3、"运动关联"模型: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4、"人船"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5、"子弹打木块"模型: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6、"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7、"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8.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顺接与反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9.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10、"平抛"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11、"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半径.临界问题.12、"全过程"模型:匀变速运动的整体性.保守力与耗散力.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全过程整体法.13、"质心"模型:质心多种体育运动.集中典型运动规律.力能角度.14、"绳件.弹簧.杆件"三件模型:三件的异同点;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15、"挂件"模型: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16、"追碰"模型:运动规律.碰撞规律.临界问题.数学法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和物理方法参照物变换法.守恒法等.17."能级"模型:能级图.跃迁规律.光电效应等光的本质综合问题.18.远距离输电升压降压的变压器模型.19、"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实际应用.20、"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方法和变压器的三个制约问题.21、"磁流发电机"模型:平衡与偏转.力和能问题.22、"回旋加速器"模型:加速模型力能规律.回旋模型圆周运动.数理问题.23、"对称"模型:简谐运动波动.电场.磁场.光学问题中的对称性.多解性.对称性.24、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棒与电阻.棒与电容.棒与电感.棒与弹簧组合.平面导轨.竖直导轨等;处理角度为力电角度.电学角度.力能角度.。
高中物理最全模型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最全模型归纳总结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众多物理模型,这些模型为我们解释自然现象提供了便利。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学习中最常用的模型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模型。
第一部分:力学模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为何我们在车上突然刹车时会向前倾斜。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受到的合力以及其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为何我们划船时推水就能向后移动。
4.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与引力的方向成反比。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行星的椭圆轨道和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部分:热力学模型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在气体过程中计算温度、压强和体积的变化。
2. 热传导模型热传导模型用于描述热量在物体之间传递的过程。
它遵循热量自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规律。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为何我们触摸金属杯时会感觉更冷。
3. 热辐射模型热辐射模型用于解释物体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热量。
热辐射是指物体由于其温度而产生的电磁波辐射。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太阳能的产生和传递。
第三部分:电磁学模型1. 静电模型静电模型用于描述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电荷的性质,带电物体可能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为何我们的头发梳理之后会挑起纸片。
2. 电流模型电流模型用于描述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
根据导体的电阻和电压差,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高中物理常见十种模型
a2=g(sin θ-μcos θ)=2 m/s2, x2=L-x1=5.25 m,
(2 分) (1 分)
x2=v0t2+12a2t22,
(2 分)
得 t2=0.5 s,(2 分) 则煤块从 A 到 B 的时间为 t=t1+t2=1.5 s.(1 分)
甲
乙
(2)第一过程痕迹长 Δx1=v0t1-12a1t21=5 m,(2 分)
物理模型——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1.模型特征 一个物体以速度v0(v0≥0)在另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上开始运动 的力学系统可看做“传送带”模型,如图甲、乙、丙所示.
2.建模指导 传送带模型问题包括水平传送带问题和倾斜传送带问题. (1)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 行正确的分析判断.根据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速度方向判断 摩擦力方向.两者速度相等是摩擦力突变的临界条件. (2)倾斜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物体与传送带 的相对运动情况,从而确定其是否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如 果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应进一步确定其大小和方向,然后根 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当物体速度与传送 带速度相等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可能发生突变.
物理模型——两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例 一、小船渡河模型 1.模型特点 两个分运动和合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其中一个分运动的 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分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研究 其速度方向不同时对合运动的影响.这样的运动系统可看做 小船渡河模型.
2.模型分析 (1)船的实际运动是水流的运动和船相对静水的运动的合运动. (2)三种速度:v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2(水流速度)、v(船的实际 速度). (3)两个极值
[审题点睛] (1)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发生滑动,要比较两者之 间的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若f<fm,则不滑动,反 之则发生滑动. (2)两者发生相对滑动时,两者运动的位移都是对地的,注意 找位移与板长的关系.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且广泛应用的学科,它通过建立各种物理模型,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运动规律和物理原理。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中常见的模型进行总结,并介绍其应用。
1.匀速直线运动模型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之一。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是相等的。
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位移 = 速度 × 时间这个模型可以应用于行驶匀速的汽车、火车等物体的运动分析。
2.自由落体模型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没有受到其他力的情况下,只受到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这个模型的特点是物体下落的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 g,约等于 9.8 m/s²。
自由落体模型可以用以下公式来描述:下落距离 = 1/2 × g × 时间²自由落体模型可以应用于分析物体从高处下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和距离等问题。
3.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来描述:加速度 = 净力 / 质量这个模型可以应用于分析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
4.牛顿万有引力模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万有引力模型可以用以下公式来描述:引力 = G × (质量1 × 质量2) / 距离²这个模型可以应用于分析天体运动、行星轨道等问题。
5.电路模型电路模型用于描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规律。
电路模型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描述:电流 = 电压 / 电阻这个模型可以应用于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模型总结,这些模型帮助我们理解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物理原理。
通过运用这些模型,我们可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应用。
高中物理四大经典力学模型完全解析
四大经典力学模型完全解析一、斜面问题模型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下图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θ.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上图所示):(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下图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
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下图所示):(1)向下的加速度a=g sinθ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2)向下的加速度a>g sinθ时,悬绳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3)向下的加速度a<g sinθ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0平抛一小球(如下图所示):(1)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2v0tanθg;(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恒定,且tanα=2tanθ,与初速度无关;6.如下图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g tanθ时,m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
例1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的匀强磁场,其方向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上,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下(如下图所示),它们的宽度均为L.一个质量为m、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线框以速度v进入上部磁场时,恰好做匀速运动。
(1)当ab边刚越过边界ff′时,线框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2)当ab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则线框从开始进入上部磁场到ab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多少?(线框的ab边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磁场边界平行,不计摩擦阻力)【点评】导线在恒力作用下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一类常见题型,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情况下求平衡速度的方法。
高中物理常见的24个解题模型
高中物理常见的24个解题模型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物理解题模型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高中物理常见解题模型有哪些1、皮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
2、斜面模型:运动规律,三大定律,数理问题。
3、运动关联模型: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
4、人船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
5、子弹打木块模型: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
6、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7、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
8、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顺接与反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9、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
10、平抛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
11、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半径、临界问题)。
12、全过程模型:匀变速运动的整体性,保守力与耗散力,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全过程整体法。
高中物理68个解题模型
高中物理68个解题模型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解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本文将介绍高中物理中常见的68个解题模型。
一、力学部分1. 牛顿第一定律模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模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重力模型: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5. 弹簧模型: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6. 摩擦力模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受到的压力成正比。
7. 斜面模型: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
8. 动量守恒模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9. 能量守恒模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热学部分10. 热传导模型: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11. 热膨胀模型:物体受热后会膨胀,受冷后会收缩。
12. 热平衡模型: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时,它们的温度相等。
13. 热容模型: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成正比。
1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模型:PV = nRT,描述了理想气体的状态。
15. 热力学第一定律模型:热量的增加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与对外做功的总和。
三、光学部分16. 光的直线传播模型: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17. 光的反射模型:光线与平面镜或曲面镜相交时,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18. 光的折射模型: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遵循折射定律。
19. 光的色散模型:光在经过棱镜等介质时,会发生色散现象。
20. 光的干涉模型:两束相干光叠加时,会出现干涉现象。
21. 光的衍射模型:光通过狭缝或物体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22. 光的偏振模型:光的振动方向只在一个平面上。
四、电学部分23. 电流模型:电流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108个高中物理模型
108个高中物理模型1. 力的作用点模型:描述力在物体上的作用位置和方向。
2. 弹簧振子模型:描述弹簧的伸缩和振动过程。
3. 摆锤模型:描述摆锤的摆动过程和周期。
4. 斜面滑动模型: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滑动过程和摩擦力的影响。
5. 圆周运动模型:描述物体在圆形轨道上的运动过程和向心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模型: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和距离的关系。
7. 电磁感应模型:描述磁场变化时产生的电动势和电流。
8. 静电场模型:描述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的受力和运动。
9. 电荷分布模型:描述电荷在物体表面的分布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10. 电路模型:描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和电阻、电容等元件的作用。
11. 磁通量模型:描述磁场通过闭合曲面的数量和磁通量密度的关系。
12. 热传导模型:描述热量在物体内部的传递和导热系数的关系。
13. 热辐射模型:描述物体表面辐射出的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14. 气体分子运动模型:描述气体分子的运动状态和温度、压力的关系。
15. 液体静力学模型:描述液体中的压力分布和液体高度的关系。
16. 液体动力学模型:描述液体中的速度分布和黏度的关系。
17. 声波传播模型:描述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和速度的关系。
18. 光的传播模型:描述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反射等现象。
19. 光的干涉模型:描述两束或多束光的叠加和干涉现象。
20. 光的衍射模型:描述光通过狭缝或小孔时的衍射现象。
21. 光的偏振模型:描述光的振动方向和偏振现象。
22. 光的吸收和散射模型:描述光在物质中的吸收和散射现象。
23. 光电效应模型:描述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电子和能量转移。
24. 原子结构模型:描述原子中电子的能级结构和原子光谱。
25. 核反应模型:描述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核反应过程。
26. 量子力学模型:描述微观粒子的行为和量子态的变化。
27. 相对论模型:描述高速运动物体的时间、长度等物理量的相对性变化。
28. 黑洞模型:描述黑洞的形成和引力场的极端情况。
高中物理必考18个模型总结
高中物理必考18个模型总结高中物理必考18个模型总结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除非外力的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外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3.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弹簧振子模型:弹性力与重力之间的竞争作用形成振动。
5.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6. 热力学模型:物体的温度与其内部粒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7. 熵的增加模型:在孤立系统中,系统中的熵一定会增加,直到达到最大值。
8. 热传导模型:高温物体中的热量会流向低温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热平衡。
9. 安培环路定理模型:电路中的各个元件形成一个回路,所通过回路的电流总和等于零。
10. 电容器模型:电容器存储电荷,它的电容量与板之间的距离和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有关。
11. 磁场模型:一个带电的粒子在磁场中会受到一个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力。
12. 波动模型:波动是沿着传播方向传递的能量或信息。
13. 等离子体模型:由气体中的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四态物质。
14. 半导体模型:半导体的电流与掺杂类型和施主、受主杂质的浓度有关。
15. 能带模型:固体的电导率与其能带结构有关,能带上的电子以电荷载流子的形式参与电导。
16. 布拉格衍射模型:X射线穿过晶体时遇到空间周期性结构,会产生衍射。
17. 激光模型:激光的产生是通过激发原子的外部电子,使它们释放急速衰减的光子。
18. 星际物质模型:由物质和不同类型的辐射组成,对宇宙学和天文学研究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必考的18个模型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
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各种物理现象。
下面列举了一些高中物理中常见的物理模型。
1. 质点模型质点模型是物理学中最简单的模型之一,假设物体可以看作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
这种模型适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特别是在分析宏观物体的受力和加速度时,可以将它们视为单个质点。
2. 线性模型线性模型用于描述与物体运动相关的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
这种模型适用于直线运动、平衡力和简单机械的分析。
3. 摩擦模型摩擦模型用于研究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在实际情况中,摩擦力通常会对物体的运动产生影响。
根据摩擦力的不同性质,摩擦可以分为静摩擦和动摩擦,其中静摩擦力的大小会根据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系数来决定。
4. 弹簧模型弹簧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弹簧受力、弹簧振动和弹簧势能等问题。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
这种模型适用于弹性力学的研究。
5. 牛顿环模型牛顿环模型用于研究薄膜的干涉现象。
当平行光线垂直照射在两个透明介质之间的薄膜上时,会产生干涉条纹。
利用牛顿环模型可以解释干涉现象并计算薄膜的厚度。
6. 光的几何模型光的几何模型用于描述光线在直线传播和折射时的行为。
根据光的几何模型可以解释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并分析光的传播路径和成像问题。
7. 热传导模型热传导模型用于研究物体之间的热传导过程。
根据热传导模型可以解释热量的传递和热导率等问题。
这种模型适用于研究物质的热学性质和热平衡问题。
8. 电路模型电路模型用于描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和电势差的变化。
根据电路模型可以解释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并计算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大小。
以上是高中物理常见的一些物理模型。
这些模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各种物理现象,为理论的研究和实验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了解和掌握这些模型对于学好物理学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认真应用这些模型,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A恰好对挡板无压力,则
A.小球C的质量为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小球C的质量为2m
C.小球C的最大速度为 g
m k
D.小球C的最大速度为 g m
2k
【解析】C球达最大速度时系统加速度为零,以系
统为研究对象,由力的平衡得,mc g=2mg sin 30o=mg,
开始时,弹簧压缩 x= mg sin 30o = mg
a、弹簧压缩和伸长的形变相同时,弹簧 的弹性势能相等;
b、弹簧连接两个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弹 簧处于原长时两物体的相对速度最大,弹簧的 形变最大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例题】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质量均
为m的小球A、B,它们之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
簧连接,小球A被一固定挡板挡住,小球B用一细 绳绕过光滑定滑轮与小球C相连,如图所示;现用 手托住C使细线刚好拉直但无拉力作用,整个系统
②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a、瞬时加速度问题(与轻绳、轻杆不同): 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有物体的轻弹簧,形变 不会发生突变,弹力也不会发生突变;
b、如图所示,将A、B下压后撤去外力, 轻弹簧在恢复原长时刻B与A开始分离。
③与动量、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
与动量、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在高考试题 中出现频繁,而且常以计算题出现,在解析过 程中以下两点结论的应用非常重要:
常见的物理模型包括 :
1.概念模型(如质点、轻绳、轻杆、轻弹簧、 单摆、弹簧振子、理想气体、点电荷等);
2.过程模型(如平衡状态、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抛、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弹性碰撞、等 温变化等);
3.对象模型(如斜面、连接体、叠加体、传 送带、碰撞、人船模型等)。
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斜面问题、叠 加体或连接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等在高 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现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 总结,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 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加以论述.
弹簧与相连物体构成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 运动状态的变化,为考生充分运用物理概念和 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 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巧妙解决物 理问题、施展自身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当然 也是区分考生能力强弱、拉大差距、选拔人才 的一种常规题型.因此,弹簧试题也就成为高 考物理题中的一类重要的、独具特色的考题。
现将弹簧类物理模型进行剖析:
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上的弹 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 件。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 分析能力,故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题目类型有: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动力 学中的弹簧问题,与动量和能量有关的弹簧问 题。
①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a、胡克定律:F=kx,ΔF=k·Δx. b、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 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等于挂钩上的拉力 。
通过物理建模可以排除问题中非本质因素 和次要因素的干扰,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揭示 物理现象的本质;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简捷地 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物理建模必须以客观事物为原型,以抽象、 概括、假设、类比等思维活动为方法,才能从 复杂的物理现象中提炼出理想的物理模型,再将 理想模型应用到具体事物中去。物理建模的关键 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做出正确分析。
⑶含弹簧的物理模型
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弹簧有关的物理 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命题者常以弹簧 为载体设计出各类试题,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 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 振动问题、热学中与气缸活塞连接求压强问题 等,几乎贯穿了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
弹簧类试题是考查考生的物理思维、反映 考生的学习潜能的优秀试题.
⑴斜面问题 遇到斜面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学生更 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 ①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匀 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 擦因数μ=tanθ.
②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所示):
a、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
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
b、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 向右;
传送带可分为水平和倾斜两种,按转动 方向可分为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可从初状 态的受力、运动分析入手,弄清物体所受摩 擦力是阻力还是动力,判断运动性质,分析 速度变化—相对地速度及相对传送带速度的 变化;关键分析临界状态(一般发生在物体 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得出摩擦力的 突变及合外力的变化,从而得到以后的受力 及运动情况。
k
2k
C球达最大速度时弹簧伸长
mg sin 30o mg
x=
=
(两个时x= m刻g skin3的0o = m弹2kg 性势能相等)
k
2k
对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得
mg2x=mg2x sin30o+2 1 mv2 2
解得 v=g m
2k
⑷传送带问题
皮带传送类问题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非常广泛.这类问题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 小和方向、运动性质都具有变化性,涉及力、 相对运动、能量转化等各方面的知识,能较好 地考查考生分析物理过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 力。需要通过受力和运动分析确定物体运动性 质,正确选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c、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 向左.
③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匀速下滑时, 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再在m上加上任何 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 力依然为零 。
【解析】滑块在斜面上匀速下滑, =tan,设F与斜面方向夹角为
m对M的压力增加 FN Fsin, m对M的摩擦力增加 Ff Fsin
对M, m对M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它的水平分量为
Fx1 Ff .cos Fsinsin
而m对M增加的压力的水平分量为
Fx2 FNsin Fsinsin
Fx1与Fx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M 对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依然零。
④悬挂有小球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图所示) a、向下的加速度a=gsinθ时, 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 b、向下的加速度a>gsinθ时,悬绳 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 c、向下的加速度a<gsinθ时,悬绳将偏离 垂直方向向下。 d、如果加速度a =0,即小车匀速运动,悬绳将 竖直向下。
对于滑块静止放在水平匀速传动的传送带 上的模型,若滑块与传送带可以达到共同速度, 以下结论要清楚地理解并熟记:
①滑块加速运动的位移等于 滑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的距离。
②滑块加速过程中传送带对其做的功等于 增加的动能,也等于这一过程由摩擦产生的热 量,即传送装置在这一过程需额外(相对空载) 做功W=2Ek=2Q。
⑦在如图所示的物理模型中,当回路的总电 阻恒定、导轨光滑时,ab棒F=0时达到的稳定速 度vm= mgR sin
B 2 L2
⑧如图所示,当各接触面均光滑时,在小球 从斜面顶端滑下的过程中,(人船模型),斜面 后退的位移s= mL
M m
⑵叠加体或连接体模型 叠加体或连接体模型在历年的高考中频繁出 现,一般需求解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弹力以及摩 擦生热等;这类模型有较多的变化,解题时需要 认真分析,下列两个典型的情境和结论需要熟记 和灵活运用。
①如图所示,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块用 细线相连,在大小恒定的拉力F作用下,分别沿 水平面、沿斜面、竖直向上匀加速运动,不论水 平面和斜面是光滑、粗糙,细线上张力的大小始 终为
m2 F m1 +m2
②如图所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一定 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总 路程或等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与单个物体的位移 无关,即 Q=f·S相.
⑤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0平抛一小球(如 图所示):
a、经过t= v0tanθ/g小球距斜面最远,落到斜 面上的时间为2 t =2v0tanθ/g;
b、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 方向的夹角α恒定,且tanα=2tanθ, 与初速度无关。
⑥如图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 a=gtanθ时,m能在光滑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