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共3篇)篇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11 .实验目的:1).学习和了解TEC-2000 十六位机监控命令的用法;2).学习和了解TEC-2000 十六位机的指令系统;3).学习简单的TEC-2000 十六位机汇编程序设计;2.实验内容:1).使用监控程序的R 命令显示/修改寄存器内容、D 命令显示存储器内容、E 命令修改存储器内容;2).使用 A 命令写一小段汇编程序,U 命令反汇编刚输入的程序,用G 命令连续运行该程序,用T、P 命令单步运行并观察程序单步执行情况;3、实验步骤1).关闭电源,将大板上的COM1 口与PC 机的串口相连;2).接通电源,在PC 机上运行PCEC.EXE 文件,设置所用PC 机的串口为“1”或“2”, 其它的设置一般不用改动,直接回车即可;3).置控制开关为00101(连续、内存读指令、组合逻辑、16 位、联机),开关拨向上方表示“1”,拨向下方表示“0”,“X”表示任意。

其它实验相同;4).按一下“RESET”按键,再按一下“START”按键,主机上显示:TEC-2000 CRT MONITOR Version 1.0 April 2001Computer Architectur Lab.,Tsinghua University Programmed by He Jia >5).用R 命令查看寄存器内容或修改寄存器的内容a.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R↙;显示寄存器的内容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b.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R R0↙;修改寄存器R0 的内容,被修改的寄存器与所赋值之间可以无空格,也可有一个或数个空格主机显示:寄存器原值:_在该提示符下输入新的值,再用R 命令显示寄存器内容,则R0 的内容变为0036。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6).用D 命令显示存储器内容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D 2000↙会显示从2000H 地址开始的连续128 个字的内容;连续使用不带参数的 D 命令,起始地址会自动加128(即80H)。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逻辑门电路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通过逻辑门电路可以实现各种逻辑运算,如与门、或门、非门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逻辑门电路并进行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了逻辑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运算的实现过程。

实验二,寄存器和计数器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原理和应用。

寄存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的重要部件,而计数器则用于实现计数功能。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方法。

实验三,存储器实验。

在实验三中,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原理和分类,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和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存储器的认识,掌握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和数据传输原理。

实验四,指令系统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了解了指令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指令的编写和执行方法,加深了对指令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五,CPU实验。

在实验五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学习了CPU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掌握了CPU的工作过程和运行原理。

实验六,总线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总线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了解了总线的分类和各种总线的功能,掌握了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和时序控制方法。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加深了对逻辑门电路、寄存器、计数器、存储器、指令系统、CPU和总线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组成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学院: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时间:实验一EMU 8086软件的使用1、实验目的通过对emu8086的使用,来理解《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运用,以及emu8086交互式学习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计算机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和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完整仿真体系。

以及了解创建,编译,链接,调试运行,拟屏幕、源代码观察、复位、辅助工具、变量、DEBUG、堆栈及FLAGS(标志寄存器)观察等功能。

2、实验环境及设备实验中用到的硬件:记本电脑。

软件:emu8086编程程序emu8086.exe。

3、实验内容1.emu8086的编辑面板:其中编程时要做好三个要点1.数据段:segmentends2.堆栈段:segmentends3.代码段e segmentends这三个框架。

编辑好程序如下; multi-segment executable file template.data segment; add your data here!a db 0b db 1c db 0pkey db "press any key...$"endsstack segmentdw 128 dup(0)endscode segmentstart:; set segment registers:mov ax, datamov ds, axmov es, ax; add your code heremov al ,aadd al,bmov c,allea dx, pkeymov ah, 9int 21h ; output string at ds:dx; wait for any key....mov ah, 1int 21hmov ax, 4c00h ; exit to operating system.int 21hendsend start ; set entry point and stop the assemble d1 segment进行编译后:无错误后点击运行:程序中实现了赋值,传址,加法,中断等功能。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在计算机中,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处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以及如何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通过实际操作,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原理,并且掌握了转换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二:逻辑门电路设计逻辑门电路是计算机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用于实现不同的逻辑运算。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通过电路设计软件进行了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入理解了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三: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是由多个逻辑门组合而成的电路,用于实现复杂的逻辑功能。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多个逻辑门的组合。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掌握了逻辑电路设计的技巧,并且了解了组合逻辑电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实验四: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时序逻辑电路是由组合逻辑电路和触发器组合而成的电路,用于实现存储和控制功能。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存储和控制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技巧。

实验五:计算机指令系统设计计算机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用于控制计算机的操作和运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指令系统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基本的指令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入了解了计算机指令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指令系统设计的基本技巧。

实验六: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机综实验报告

机综实验报告

一、实验模块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二、实验标题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围绕计算机组成原理展开,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分析,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包括CPU、内存、I/O接口等。

2. 掌握计算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方式。

3.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指令的执行过程和中断处理等。

4. 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实验环境实验地点:学校机房实验设备: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EL-JY-II型)实验软件:相关实验软件六、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1. CPU实验(1)实验连线:将CPU、内存、I/O接口等设备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连接。

(2)写数据:向内存写入数据,通过CPU读取数据并输出。

(3)实验结果:观察数据是否正确传输,分析CPU的工作原理。

2. 内存实验(1)实验连线:将内存与CPU、I/O接口等设备连接。

(2)往存储器写数据:向内存写入数据。

(3)从存储器读数据:从内存读取数据,观察数据是否正确。

(4)实验结果:分析内存的工作原理,验证内存读写功能。

3. I/O接口实验(1)实验连线:将I/O接口与CPU、内存等设备连接。

(2)实验步骤:通过I/O接口进行数据传输。

(3)实验结果:观察数据是否正确传输,分析I/O接口的工作原理。

4. 中断实验(1)实验连线:将中断设备与CPU、内存等设备连接。

(2)实验步骤:模拟中断发生,观察CPU如何响应中断。

(3)实验结果:分析中断处理过程,理解中断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七、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了CPU、内存、I/O接口等设备的工作方式。

2.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验连线、数据传输和中断处理等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硬件各部分之间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处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本文将结合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详细论述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一些关键概念和实际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各个组成模块,如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并验证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计算机系统的搭建,包括CPU的设计与实现、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等;第二部分是对已搭建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包括寄存器的读写、指令的执行等。

1. CPU的设计与实现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处理单元,它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并控制计算机的运行状态。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冯·诺依曼结构的单周期CPU设计,包括指令寄存器、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等组成部分。

通过在实验中的操作和执行,我们深入理解了指令的编码方式、运算的过程等。

2. 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于存放指令和数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存储器,采用了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的结构。

通过实验中的存储器读写操作,我们了解了存储器的寻址方式、数据的存取过程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的搭建和测试,我们成功完成了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并验证了其基本功能。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之处,例如CPU的时钟频率过低导致指令执行速度较慢,存储器的容量不足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能够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四、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中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动手搭建和操作实际的计算机系统,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际应用的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计算机的设计和实现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工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如硬件的选择与优化、指令的设计与调度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1. 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进行的重要实践课程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计算机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以及硬盘等,并了解它们的相互连接与调度方式。

3. 实验装置和材料本实验使用了一台计算机,配备有Intel Core i7处理器、8GB 内存和500GB硬盘。

实验中还使用了键盘、鼠标和显示器等输入输出设备。

4. 实验过程及结果4.1 CPU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编写汇编语言程序来实现简单的数值运算。

实验结果显示,CPU能够根据程序逐条执行指令,并正确计算出结果。

4.2 内存实验通过编写C语言程序,我们对内存进行读写操作。

实验结果显示,内存可以正确存储和读取数据,并且能够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4.3 输入输出设备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测试了键盘和鼠标的输入功能以及显示器的输出功能。

实验结果显示,输入设备能够正确识别用户的输入,而输出设备能够正确显示结果。

4.4 硬盘实验通过读写文件的操作,我们测试了硬盘的存储和检索功能。

实验结果显示,硬盘能够正确存储和读取文件,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

5.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的各个组件能够正常工作,并且能够协同工作以完成复杂的任务。

6. 参考文献[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2] Smith, J.E., & Jones, P.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The Hardware/Software Interface》. Morgan Kaufmann, 2014.。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静态随机存取存贮器实验⼀.实验⽬的了解静态随机存取存贮器的⼯作原理;掌握读写存贮器的⽅法。

⼆.实验内容实验仪的存贮器MEM单元选⽤⼀⽚静态存贮器6116(2K×8bit)存放程序和数据。

CE:⽚选信号线,低电平有效,实验仪已将该管脚接地。

OE:读信号线,低电平有效。

WE:写信号线,低电平有效。

A0..A10: 地址信号线。

I/O0..I/O7:数据信号线。

SRAM6116存贮器挂在CPU的总线上,CPU通过读写控制逻辑,控制MEM的读写。

实验中的读写控制逻辑如下图:读写控制逻辑M_nI/O⽤来选择对MEM还是I/O读写,M_nI/O = 1,选择存贮器MEM;M_nI/O = 0,选择I/O设备。

nRD = 0为读操作;nWR = 0为写操作。

对MEM、I/O的写脉冲宽度与T2⼀致;读脉冲宽度与T2+T3⼀致,T2、T3由CON单元提供。

存贮器实验原理图存贮器数据信号线与数据总线DBus相连;地址信号线与地址总线ABus相连,6116的⾼三位地址A10..A8接地,所以其实际容量为256字节。

数据总线DBus、地址总线ABus、控制总线CBus与扩展区单元相连,扩展区单元的数码管、发光⼆极管上显⽰对应的数据。

IN单元通过⼀⽚74HC245(三态门),连接到内部数据总线iDBus上,分时提供地址、数据。

MAR由锁存器(74HC574,锁存写⼊的地址数据)、三态门(74HC245、控制锁存器中的地址数据是否输出到地址总线上)、8个发光⼆极管(显⽰锁存器中的地址数据)组成。

T2、T3由CON单元提供,按⼀次CON单元的uSTEP键,时序单元发出T1信号;按⼀次uSTEP键,时序单元发出T2信号;按⼀次uSTEP键,时序单元发出T3信号;再按⼀次uSTEP键,时序单元⼜发出T1信号,……按⼀次STEP键,相当于按了三次uSTEP键,依次发出T1、T2、T3信号。

其余信号由开关区单元的拨动开关模拟给出,其中M_nI/O应为⾼(即对MEM 读写操作)电平有效,nRD、nWR、wMAR、nMAROE、IN单元的nCS、nRD 都是低电平有效。

微型计算机原来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全)

微型计算机原来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全)

微机接口实验报告实验一简单I/O口扩展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74LS273,74LS244的应用接口方法。

2、掌握用锁存器、三态门扩展简单并行输入、输出口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由键盘输入字符,然后通过74LS273将其ASCII码锁存输出,并通过LED显示出来。

2、逻辑电平开关的状态输入74LS244,经过PCI总线读入并以16进制显示在屏幕上。

3、逻辑电平开关的状态输入74LS244,然后通过74LS273锁存输出,利用LED显示电路作为输出的状态显示。

三、实验原理介绍本实验用到两部分电路: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简单I/O口扩展电路。

四、实验步骤1、实验接线:(←→表示相互连接)CS0←→CS244,CS1←→CS273,平推开关的输出K1~K8←→IN0~IN7(对应连接)00~07←→发光二极管的输入LED1~LED8。

2、编辑程序,用debug调试程序,单步运行。

3、调试通过后,全速运行程序,观看实验结果。

4、编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提示74LS244或74LS273的片选信号可以改变,例如连接CS2,此时应同时修改程序中相应的地址。

六、实验结果程序全速运行后,逻辑电平开关的状态改变应能在LED上显示出来。

例如:K2置于L位置,则对应的LED2 应该点亮。

七、程序框图(如图1)实验程序:实验 1; * cs0<->cs273,D0~D7依次接LED1~LED8*;IOPOR T EQU 0A800HLS273 EQU IOPORT+0A0H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START: MOV AH,2 ;回车符MOV DL,0DHINT 21HMOV AH,1 ;等待键盘输入INT 21HCMP AL,27 ;判断是否为ESC键JE EXIT ;若是则退出MOV DX,LS273 ;若不是,从2A8H输出其ASCII码OUT DX,ALJMP START ;转startEXIT: MOV AH,4CH ;返回INT 21HCODE ENDSEND START实验结果:从键盘输入数字0~9可以通过LED显示相应的二进制代码(亮灯为0,熄灯为1)例如从键盘输入数字3,灯亮情况led4~led1对应0011;即led4~led1从到左表示0011,led4、led3低位,led2、led1高位。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中所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设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通过使用门电路,我们可以实现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逻辑运算。

我们首先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真值表和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则,然后根据实验要求,使用逻辑门电路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加法器电路,并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了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加法器电路能够正确地进行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实验二:数字逻辑电路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数字逻辑电路的实现。

通过使用多路选择器、触发器等数字逻辑元件,我们可以实现更复杂的逻辑功能。

我们首先学习了多路选择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4位二进制加法器电路,并通过数字逻辑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4位二进制加法器能够正确地进行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实验三:存储器设计与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设计和实现。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首先学习了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8位存储器电路,并通过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8位存储器能够正确地存储和读取数据。

实验四: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我们首先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并通过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能够正确地进行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处理。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掌握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操作技能。

实验仪器和材料:1.计算机硬件:CPU、内存、硬盘、主板等。

2. 操作系统:Windows。

3. 实验软件:C++ 编程语言、IDE(如Visual Studio)。

4.实验文档:笔记本电脑。

实验原理:1.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所有数据的处理和执行。

2.内存:主要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是计算机系统的临时存储器。

3.硬盘:主要用于长期存储计算机程序、数据和操作系统等。

4.主板:是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承载了CPU、内存、硬盘等主要硬件,并提供各种接口和插槽。

5.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协调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和功能。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和工具,搭建计算机系统。

将CPU、内存、硬盘等硬件安装到主板上,连接好相应的电源线和数据线,确保硬件正常工作。

2. 启动计算机,在操作系统中打开C++编程语言的IDE(如Visual Studio)。

3. 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例如输出"Hello, world!"。

4.进行编译和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

5.运行程序,观察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情况。

6.分析程序的运行结果,查看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占用情况。

7.修改程序,并再次进行编译、链接和运行,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计算机系统,并在操作系统中编写、编译和运行了一个简单的程序。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计算机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在屏幕上正确地输出了"Hello, world!"。

根据程序的运行情况,我们可以观察到计算机系统的CPU占用率、内存占用率和硬盘读写速度等性能指标。

在修改程序并重新运行后,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运行结果,进一步分析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资源占用情况。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关键概念和组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认识和掌握能力。

具体包括:1、了解计算机内部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2、熟悉计算机指令的执行流程和数据的传输方式。

3、掌握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4、培养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硬件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逻辑分析仪、示波器以及相关的实验软件和工具。

三、实验内容1、运算器实验进行了简单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如加法、减法、与、或等操作。

观察运算结果在寄存器中的存储和变化情况。

2、控制器实验模拟了指令的取指、译码和执行过程。

分析不同指令对计算机状态的影响。

3、存储系统实验研究了内存的读写操作和地址映射方式。

考察了缓存的工作原理和命中率的计算。

4、总线实验观察数据在总线上的传输过程和时序。

分析总线竞争和仲裁的机制。

四、实验步骤1、运算器实验步骤连接实验设备,将运算器模块与计算机主机相连。

打开实验软件,设置运算类型和操作数。

启动运算,通过逻辑分析仪观察运算过程中的信号变化。

记录运算结果,并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2、控制器实验步骤连接控制器模块到计算机。

输入指令序列,使用示波器监测控制信号的产生和变化。

分析指令执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状态转换。

3、存储系统实验步骤搭建存储系统实验电路。

进行内存读写操作,改变地址和数据,观察存储单元的内容变化。

分析缓存的替换策略和命中率的影响因素。

4、总线实验步骤连接总线模块,配置总线参数。

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观察总线的仲裁过程。

测量数据传输的时序和带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运算器实验结果加法、减法等运算结果准确,符合预期。

逻辑运算的结果也正确无误。

观察到在运算过程中,寄存器的值按照预定的规则进行更新。

分析:运算器的功能正常,能够准确执行各种运算操作,其内部的电路和逻辑设计合理。

2、控制器实验结果指令能够正确取指、译码和执行,控制信号的产生和时序符合指令的要求。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计算机各主要部件(如CPU、存储器、总线等)的工作原理。

3. 熟悉计算机指令系统的基本知识。

4. 通过实验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环境1. 实验平台:EL-J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2. 实验软件: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软件3. 实验设备: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三、实验内容1. CPU数据通路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CPU的数据通路结构,掌握各逻辑部件的功能及数据流动方向。

(2)实验步骤:1. 组装CPU数据通路,包括ALU、程序计数器PC、主存M、主存数据寄存器MDR、主存地址寄存器MAR、指令寄存器IR、通用寄存器R0-R3、暂存器C和D等。

2. 指示数据流动方向,确保各部件正确连接。

3. 验证数据通路功能,观察数据流动过程。

(3)实验结果:成功组装CPU数据通路,实现数据正确流动。

2. 指令周期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典型指令的指令周期,了解指令执行过程。

(2)实验步骤:1. 画出“MOV R0, R1”、“LAD R1, (R2)”、“ADD R1, R2”、“STO R2,(R3)”等指令的指令周期方框图。

2. 分析指令执行过程,理解各阶段功能。

(3)实验结果:成功画出指令周期方框图,并理解指令执行过程。

3. 硬布线控制器与微程序控制器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硬布线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区别。

(2)实验步骤:1. 比较硬布线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 分析两种控制器的优缺点。

(3)实验结果:理解硬布线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区别。

4. 流水线CPU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流水线CPU的工作原理,分析流水线各过程段。

(2)实验步骤:1. 分析指令流水线的取值、译码、执行、访存、写回寄存器五个过程段。

2. 画出流水处理的时空图,计算流水线的实际吞吐率和加速比。

(3)实验结果:成功分析指令流水线各过程段,并计算流水线性能指标。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深入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具体目的如下: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包括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2.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数据的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3.熟悉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指令的取址、译码和执行;4.通过实验,巩固对计算机硬件及其工作方式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CPU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存储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输入/输出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三、实验装置和材料1.计算机主机2.显示器3.键盘4.鼠标5.实验板6.逻辑门集成电路7.示波器8.万用表四、实验步骤1.将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连接好,并确保正常运行;2.连接实验板和逻辑门集成电路,搭建一个简单的逻辑电路;3.使用示波器和万用表测量逻辑电路的信号波形和电压;4.编写一个简单的汇编程序,包括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过程;5.使用计算机主机执行编写的汇编程序,并观察程序的执行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个简单的逻辑电路,并使用示波器和万用表对其进行了测量。

通过测量,我们发现信号的电压和波形符合预期。

这说明逻辑电路的组成是正确的,能够正常工作。

在编写的汇编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输入的数据被存储到内存中,并经过CPU的处理后,最终输出到显示器上。

这验证了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即数据的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工作原理和指令执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学会了如何搭建一个简单的逻辑电路,并对其进行测量和观察。

总体而言,本次实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非常有帮助。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结果的观察,我们对计算机的工作方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1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
ALU主要完成对二进制数据的定点算术运算(加减乘除)、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以及移位操作。在某些CPU中还有专门用于处理移位操作的移位器。
通常ALU由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整数单元有时也称为IEU(Integer Execution Unit)。我们通常所说的“CPU是XX位的”就是指ALU所能处理的数据的位数。
置S3、S2、S1、S0和Cn的数值,并观察数据总线LED显示灯显示的结果。如置S3、S2、S1、
S0为0010加法运算。
如果实验箱和PC联机操作,则可通过软件中的数据通路图来观测实验结果(软件使用说明
请看附录一),方法是:打开软件,选择联机软件的“【实验】—【运算器实验】”,打开运算器
实验的数据通路图,如图1-1-6所示。进行上面的手动操作,每按动一次ST按钮,数据通路图
会有数据的流动,反映当前运算器所做的操作,或在软件中选择“【调试】—【单节拍】”,其作
用相当于将时序单元的状态开关KK2置为‘单拍’档后按动了一次ST按钮,数据通路图也会反
映当前运算器所做的操作。
重复上述操作,并完成表1-1-2。然后改变A、B的值,验证FC、FZ的锁存功能。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基本运算器实验
一、
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3.深刻理解运算器的控制信号
二、
PC机一台、TD-CMA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
1.(思考题)运算器的组成包括算数逻辑运算单元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浮点运算单元FPU(Floating Point Unit)、通用寄存器组、专用寄存器组。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科二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评分:2016年12月28日实验一验证74LS181运算和逻辑功能1、实验目的(1)掌握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工作原理;(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3)画出逻辑电路图及布出美观整齐的接线图;(4)验证4位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组合功能。

2、实验原理ALU能进行多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4位ALU-74LS181能进行16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74ls181芯片介绍:该芯片总共由22个引脚,其中包括8个数据输入端(~A0、~A1、~A2、~A3,~B0、~B1、~B2、~B3,其中八个输入端中A3和B3是高位),这八个都是低电平有效。

还包括S0、S1、S2、S3这四个控制端,这四个控制端主要控制两个四位输入数据的运算,例如加、减、与、或。

CN端处理进入芯片前进位值,M控制芯片的运算方式,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F0、F1、F2、F3是四个二进制输出端,以一个四位二进制形式输出运算的结果。

CN4记录运算后的进位。

功能表如下:方式M = 1 逻辑运算M = 0算术运算S3 S2 S1 S0 逻辑运算CN=1 (无进位) CN =0 (有进位)0 0 0 0 F=/A F=A F=A加10 0 0 1 F=/(A + B) F=A + B F=(A + B) 加10 0 1 0 F=(/A ) B F=A + /B F=( A + /B )加10 0 1 1 F=0 F=负1(补码形式)F=00 1 0 0 F=/(A B) F=A加A ( / B) F=A加A / B加10 1 0 1 F=/B F=(A + B) 加A / B F=(A + B)加A / B加10 1 1 0 F=A B F=A减B减1 F=A减B3、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图:4、总结及心得体会本实验通过一个设计一个简单的运算器,使我熟悉了Multisim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电路设计与分析的能力,并对我做下一个运算器的实验有一定的帮助。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1 通用寄存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通用寄存器的数据通路。

2.了解通用寄存器的构成和运用。

二、实验要求掌握通用寄存器R3~R0的读写操作。

三、实验原理实验中所用的通用寄存器数据通路如下图所示。

由四片8位字长的74LS574组成R1 R0(CX)、R3 R2(DX)通用寄存器组。

图中X2 X1 X0定义输出选通使能,SI、XP控制位为源选通控制。

RWR为寄存器数据写入使能,DI、OP为目的寄存器写选通。

DRCK信号为寄存器组打入脉冲,上升沿有效。

准双向I/O输入输出端口用于置数操作,经2片74LS245三态门与数据总线相连。

图2-3-3 通用寄存器数据通路四、实验内容1.实验连线2.寄存器的读写操作①目的通路当RWR=0时,由DI、OP编码产生目的寄存器地址,详见下表。

通用寄存器“手动/搭接”目的编码②通用寄存器的写入通过“I/O输入输出单元”向R0、R1寄存器分别置数11h、22h,操作步骤如下:通过“I/O输入输出单元”向R2、R3寄存器分别置数33h、44h,操作步骤如下:③源通路当X2~X0=001时,由SI、XP编码产生源寄存器,详见下表。

通用寄存器“手动/搭接”源编码④通用寄存器的读出五、实验心得通过这个实验让我清晰的了解了通用寄存器的构成以及通用寄存器是如何运用的,并且熟悉了通用寄存器的数据通路,而且还深刻的掌握了通用寄存器R3~R0的读写操作。

实验2 运算器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八位运算器的数据传输格式,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及进位控制的组合功能。

二、实验要求完成算术、逻辑、移位运算实验,熟悉ALU运算控制位的运用。

三、实验原理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2-3-1所示。

ALU运算器由CPLD描述。

运算器的输出FUN经过74LS245三态门与数据总线相连,运算源寄存器A和暂存器B的数据输入端分别由2个74LS574锁存器锁存,锁存器的输入端与数据总线相连,准双向I/O输入输出端口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经2片74LS245三态门与数据总线相连。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掌握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实验操作,实践相关理论知识,加深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1.计算机主机2.操作系统3.接口卡4.编程软件三、实验原理微机原理是指通过学习微机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从硬件层面掌握微机的基本知识。

接口技术是指连接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技术,通过学习接口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互联和数据的传输。

四、实验步骤1.将接口卡插入计算机主机的扩展槽中。

2.启动计算机,并加载操作系统。

3.打开编程软件,编写实验程序。

4.将编写好的程序烧录到接口卡中。

5.连接外部设备和接口卡,并确认连接正确无误。

6.运行程序,并观察外部设备和接口卡之间的数据交互情况。

7.分析实验结果,并记录实验数据。

8.关闭程序和计算机。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连接了外部设备和接口卡,并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和交互。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外部设备正常工作,并且与接口卡之间的通信稳定可靠。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接口卡的性能良好,并且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六、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践操作让我加深了对硬件设备和软件编程的认识,掌握了实现设备互联和数据传输的基本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接口卡的插入和连接问题,但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同学,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我发现实验不仅帮助我巩固了理论知识,也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起来,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实验的方式学习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会在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系统总线和具有基本输入输出功能的总线接口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系统总线和具有基本输入输出功能的总线接口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系统总线和具有基本输入输出功能的总线接口实验)池州学院数学计算机科学系实验报告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实验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姓名:学号:实验室:硬件实验室同组同学:实验时间: 20xx年5月29日指导教师签字:成绩:系统总线和具有基本输入输出功能的总线接口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理解总线的概念及其特性。

2.掌握控制总线的功能和应用。

二实验环境PC机一台,TD-CMA 实验系统一套三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按图连接电路首先将时序与操作台单元的开关KK1、KK3置为‘运行’档,开关KK2置为‘单拍’档,按动CON单元的总清按钮CLR,并执行下述操作。

① 对MEM进行读操作(WR=0,RD=1,IOM=0),此时E0灭,表示存储器读功能信号有效。

② 对MEM进行写操作(WR=1,RD=0,IOM=0),连续按动开关ST,观察扩展单元数据指示灯,指示灯显示为T3时刻时,E1灭,表示存储器写功能信号有效。

③ 对I/O进行读操作(WR=0,RD=1,IOM=1),此时E2灭,表示I/O读功能信号有效。

④ 对I/O进行写操作(WR=1,RD=0,IOM=1),连续按动开关ST,观察扩展单元数据指示灯,指示灯显示为T3时刻时,E3灭,表示I/O写功能信号有效。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第二篇: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4.2_实验报告 1900字学生报告实验学院:软件学院专业:软件工程年级:2010级学号:24320102202460 学生姓名:高伟同组学生姓名:何建明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实验名称:具有中断控制功能的总线接口实验指导教师:曾文华、蔡艺军、廖凌宇实验时间:2012.4.9 19:00--21:00 实验地点:漳州校区生化楼603 20xx年4月18日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中断控制信号线的功能和应用2.掌握在系统总线上设计中断控制信号线的方法二、实验设备1、TD-CMA教学实验系统1台(通过USB串行接口与PC微机相连)2、PC微机1台三、实验原理为了实现中断控制,CPU 必须有一个中断使能寄存器,并且可以通过指令对该寄存器进行操作.设计下述中断使能寄存器,其原理如图 4-2-1 所示.其中 EI 为中断允许信号,CPU 开中断指令 STI 对其置 1,而 CPU 关中断指令CLI 对其置0.每条指令执行完时,若允许中断,CPU 给出开中断使能标志 STI,打开中断使能寄存器,EI 有效.EI 再和外部给出的中断请求信号一起参与指令译码,使程序进入中断处理流程.本实验要求设计的系统总线具备有类 X86 的中断功能,当外部中断请求有效,CPU 允许响应中断,在当前指令执行完时,CPU 将响应中断.当CPU 响应中断时,将会向8259 发送两个连续的INTA 信号,请注意,8259 是在接收到第一个 INTA 信号后锁住向 CPU 的中断请求信号INTR(高电平有效) ,并且在第二个 INTA 信号到达后将其变为低电平(自动 EOI 方式) ,所以, 中断请求信号 IR0 应该维持一段时间,直到 CPU 发送出第一个 INTA 信号,这才是一个有效的中断请求.8259 在收到第二个 INTA 信号后,就会将中断向量号发送到数据总线,CPU 读取中断向量号,并转入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中.在读取中断向量时,需要从数据总线向CPU 内总线传送数据.所以需要设计数据缓冲控制逻辑,在INTA 信号有效时,允许数据从数据总线流向 CPU 内总线.其原理图如图 4-2-2 所示.其中 RD 为 CPU 从外部读取数据的控制信号.1图 4-2-1 中断使能寄存器原理图图 4-2-2 数据缓冲控制原理图在控制总线部分表现为当 CPU 开中断允许信号 STI 有效,关中断允许信号 CLI 无效时,中断标志 EI 有效,当 CPU 开中断允许信号 STI 无效,关中断允许信号 CLI 有效时,中断标志 EI 无效.EI 无效时,外部的中断请求信号不能发送给 CPU.四、实验步骤1、实验接线:图实验接线图(时序与操作台单元)KK+-------INT(控制单元)(控制单元)INTA’-----------K5(CON单元)(控制单元)CLI---------------K6(CON单元)(控制单元)STI---------------K7(CON单元)2、实验步骤:(1)对总线进行置中断操作(K6=1,K7=0),观察控制总线部分的中断允许指示灯EI,此时EI亮,表示允许响应外部中断。

单周期CPU设计实验报告

单周期CPU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实验报告学院名称: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合作者:时间:2016年4月25日成绩:实验二: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周期CPU数据通路图的构成、原理及其设计方法;2.掌握单周期CPU的实现方法,代码实现方法;3.认识和掌握指令与CPU的关系;4.掌握测试单周期CPU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设计一个单周期CPU,该CPU至少能实现以下指令功能操作。

需设计的指令与格式如下:==> 算术运算指令说明:以助记符表示,是汇编指令;以代码表示,是机器指令功能:rd←rs + rt。

reserved为预留部分,即未用,一般填“0”。

功能:rt←rs + (sign-extend)immediate;immediate符号扩展再参加“加”运算。

完成功能:rd←rs - rt==> 逻辑运算指令做“0”扩展再参加“或”运算。

(5)and rd , rs , rt功能:rd←rs & rt;逻辑与运算。

==> 传送指令(7)move rd , rs功能:rd←rs + $0 ;$0=$zero=0。

==> 存储器读/写指令(8)sw rt ,immediate(rs) 写存储器功能:memory[rs+ (sign-extend)immediate]←rt;immediate符号扩展再相加。

(9) lw rt , immediate (rs) 读存储器功能:rt ← memory[rs + (sign-extend)immediate ];immediate 符号扩展再相加。

==> 分支指令(10)beq rs,rt,immediate功能:if(rs=rt) pc ←pc + 4 + (sign-extend)immediate <<2;特别说明:immediate 是从PC+4地址开始和转移到的指令之间指令条数。

immediate 符号扩展之后左移2位再相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科二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评分:2016年12月28日实验一验证74LS181运算和逻辑功能1、实验目的(1)掌握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工作原理;(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3)画出逻辑电路图及布出美观整齐的接线图;(4)验证4位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组合功能。

2、实验原理ALU能进行多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4位ALU-74LS181能进行16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74ls181芯片介绍:该芯片总共由22个引脚,其中包括8个数据输入端(~A0、~A1、~A2、~A3,~B0、~B1、~B2、~B3,其中八个输入端中A3和B3是高位),这八个都是低电平有效。

还包括S0、S1、S2、S3这四个控制端,这四个控制端主要控制两个四位输入数据的运算,例如加、减、与、或。

CN端处理进入芯片前进位值,M控制芯片的运算方式,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F0、F1、F2、F3是四个二进制输出端,以一个四位二进制形式输出运算的结果。

CN4记录运算后的进位。

功能表如下:方式M = 1 逻辑运算M = 0算术运算S3 S2 S1 S0 逻辑运算CN=1 (无进位) CN =0 (有进位)0 0 0 0 F=/A F=A F=A加10 0 0 1 F=/(A + B) F=A + B F=(A + B) 加10 0 1 0 F=(/A ) B F=A + /B F=( A + /B )加10 0 1 1 F=0 F=负1(补码形式)F=00 1 0 0 F=/(A B) F=A加A ( / B) F=A加A / B加10 1 0 1 F=/B F=(A + B) 加A / B F=(A + B)加A / B加10 1 1 0 F=A B F=A减B减1 F=A减B3、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图:4、总结及心得体会本实验通过一个设计一个简单的运算器,使我熟悉了Multisim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电路设计与分析的能力,并对我做下一个运算器的实验有一定的帮助。

因为是之前实验课做过的实验,再次做起来过程比较流畅,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问题,实验的测试结果与预期的一致。

该芯片总共由22个引脚,其中包括8个数据输入端(~A0、~A1、~A2、~A3,~B0、~B1、~B2、~B3,其中八个输入端中A3和B3是高位),这八个都是低电平有效。

还包括S0、S1、S2、S3这四个控制端,这四个控制端主要控制两个四位输入数据的运算,例如加、减、与、或。

CN端处理进入芯片前进位值,M控制芯片的运算方式,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F0、F1、F2、F3是四个二进制输出端,以一个四位二进制形式输出运算的结果。

CN4记录运算后的进位。

其中AEQB、~P和~G这三个端口与本实验无关,所以这里不做额外介绍。

实验二运算器(2)1、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应用方法;(2)进一步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原理;(3)画出逻辑电路图及布出美观整齐的接线图;(4)熟练掌握有关数字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5)熟练掌握子电路的创建及使用。

2、实验原理本实验仿真单总线结构的运算器,原理如图2-2所示。

相应的电路如图2-3所示。

电路图中,上右下三方的8条线模拟8位数据总线;K8产生所需数据;74244层次块为三态门电路,将部件与总线连接或断开,切记总线上只能有一个输入;两个74273层次块作为暂存工作寄存器DR1和DR2;两个74374层次块作为通用寄存器组(鉴于电路排列情况,只画出两个通用寄存器GR1和GR2,如果可能的话可设计4个或8个通用寄存器);众多的开关作为控制电平或打入脉冲;众多的8段代码管显示相应位置的数据信息;核心为8位ALU层次块。

单总线结构的运算器示意图3、实验内容在Multisim画出电路图并仿真8BIT_ALU_BLOCK74244_BLOCK74ls273_BLOCK74374_BLOCKK8_BLOCK运算器示意图完成下列操作:(1)说明整个电路工作原理。

答:同上文实验原理。

(2)说明74LS244N的功能及其在电路中作用,及输入信号G有何作用;答:74LS244为3态8位缓冲器,一般用作总线驱动器,没有锁存的功能,是一个暂存器,它根据控制信号的状态,将总线上地址代码暂存起来。

在电路中在部件与总线之间起开关作用,信号G为低电平有效。

(3)说明74LS273N的功能及其在电路中作用,及输入信号CLK有何作用;答:74LS273是一种带清除功能的8D触发器, 1D~8D为数据输入端,1Q~8Q为数据输出端,正脉冲触发,低电平清除,常用作数据锁存器,地址锁存器。

在电路中作为数据锁存器,输入信号CLK上跳沿触发工作。

(4)说明74LS374N的功能及其在电路中作用,及输入信号CLK和OC有何作用;答:74LS374为具有三态输出的八D边缘触发器。

在电路中寄存数据,CLK上跳沿触发工作,OC为低电平时连接,OC为高电平时断开。

(5) K8产生任意数据存入通用寄存器GR1。

答:在运算器电路图中将左边的开关全置为1,右边X7的G信号也置为1,使所有模块断开。

在K8层次块中通过调节开关在总线上产生数据,将与K8相连的X2的信号G置为0,使数据输出。

将寄存器GR1的OC端和CLK端置为0,再将CLK置为1,使总线上的数据存入通用寄存器GR1。

(6) K8产生任意数据存入通用寄存器GR2。

答:与(5)操作相同,将GR1的OC端和CLK端改为GR2的OC端和CLK端即可。

(7)完成GR1+GR2→GR1。

答:将X2的G信号置为1,将X10和X6的G信号置为0,使GR1的数据存入暂存器X6,将X3的CLK端置0再置1,使数据存入锁存器X3存起来,并将X10和X6的G信号置1。

用类似操作将GR2的数据存入锁存器X11存起来。

再将X7的G端口置0,将S0~S3置为1、0、0、1,M端置为0,CN端置为1,使X3和X11里面的数据相加存入X7。

将X7的G信号置为0,使数据传入主线。

将GR1的OC端置0,CLK端置0在置1,将总线上的数据传入GR1。

(8)完成GR1-GR2→GR2。

答:与(7)操作基本相同,将S0~S3置为1、0、0、1,M端置为0,CN端置为1改为将S0~S3置为0,1,1,0,M端和CN端也置为0。

(9)完成GR1∧GR2→GR1。

答:与(7)操作基本相同,将S0~S3置为1、0、0、1,M端置为0,CN端置为1改为将S0~S3置为1,1,0,1,M端置为1。

(10)完成GR1∨GR2→GR2。

答:与(7)操作基本相同,将S0~S3置为1、0、0、1,M端置为0,CN端置为1改为将S0~S3置为0,1,1,1,M端置为1。

(11)完成GR1⊕GR2→GR1。

答:与(7)操作基本相同,将S0~S3置为1、0、0、1,M端置为0,CN端置为1改为将S0~S3置为0,1,1,0,M端置为1。

(12)~GR1→GR2。

(“~”表示逻辑非运算)答:基本操作与上面相同,但只传GR1的数据。

将S0~S3置为1、0、0、1,M端置为0,CN端置为1改为将S0~S3置为0,0,0,0,M端置为1。

使~GR1传入X7,将X7的G信号置为0,使数据传入主线。

将GR2的OC端置0,CLK端置0在置1,将总线上的数据传入GR2。

(13)~GR2→GR1。

答:与(12)操作基本相同,将GR1改为GR2即可。

4、总结及心得体会通过本实验我学会了自定义各种层次模块,弄清楚了74LS244、74LS273、74LS374等数字元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对于各种复杂的线路,能布出相对整齐地线路图,并基本弄清楚了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

本实验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让我学会了查资料,复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提高了我的知识能力。

本实验的实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刚开始对各个模块的功能不熟悉,G信号,OC端口和CLK端口也不会用,后面通过查资料和测试终于弄清楚了其工作原理。

开始测试时各个数码管数据都乱七八糟,没有逻辑,后面发现是因为端口未关闭,总线上有多组数据导致。

当S0~S3为1、0、0、0时,进行算术运算结果不全为A+B,当S0~S3为1、0、0、1时,进行算术运算结果为A+B,对于这个问题仍有疑问。

实验四查询式输出实验1、实验目的要求掌握查询式输出的工作原理。

2、实验原理通过查询外设的状态信息决定是否输出数据。

3、实验内容(1)运行“查询式输出装置”,如图2-5所示。

(2)读懂示例程序checkout.asm,以备测试老师询问。

(3)编辑、调试、运行输出程序,将自己学号输出到实验台右侧数据缓冲区框中。

4、实验结果(1)实验代码Data segmentBuffer db 1,5,0,5,0,1,0,2,0,8port_data equ 43aH ;数据端口port_status equ 43bH ;状态端口s db " Output 10 data with demand manner. Press any key to exit...",0dh,0ah,"$" ;程序功能提示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 ;建立段寄存器和段名之间关系,不具有赋值功能Go: mov ax,dataMov ds,ax ;这两句的作用就是使DS的值为DATA.其中DATA为你定义的数据段,它的作用就是把数据段寄存器DS的值赋为DATA,就是让数据段指向正确的位置.;因为无法直接数据从内存移到DS,所以需要先把数据移到AX寄存器,然后再移到Ds寄存器。

mov dx,offset s ;显示提示,offset是取偏移地址mov ah,9 ;调用DOS功能,显示ds:dx处地址int 21hLEA si,buffer ;si寄存器MOV CX,10 ;将循环次数(数据块长度)送到CXL1: mov ah,0bhint 21h ;检测有无按键,返回AL=0FFh(有按键)或0(无按键) cmp al,0FFh ;比较指令,得出各个标志位的数据jz ExitMOV DX,port_statusIN AL,DX ;读状态端口TEST AL,00000001B ;TEST逻辑与运算。

如果AL右数第1位为1,jnz将会跳转(B表示二进制数)JNZ L1Mov al,[si] ;将si所指向地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送给alMOV DX,port_dataOUT DX,AL ;数据输出INC si ;si地址加1LOOP L1LA: mov ah,0bhint 21h ;检测有无按键,返回AL=0FFh(有按键)或0(无按键) cmp al,0jz LAexit: Mov ah,4ch ;结束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返回DOS系统Int 21hCode endsEnd go(2)实验运行结果5、总结及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是我第一次接触汇编语言,第一次运用DOS操作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