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药动学-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药理学】03章 药动学

【药理学】03章 药动学

CYP)酶系,又称肝药酶 (hepatic drug
enzymes)。与药物代谢密切相关的:CYP1A2,
CYP2A6, CYP2C9, CYP2C19, CYP2D6,
CYP2E1, CYP3A4.








药物代谢酶的特性
23
药物转化的两种依赖形式
问题:药物代谢过程中两个时相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两边取对数: pka-pH = lg—[B—H—+]— [B]
则解离度——[BH—+—] = 10 pka -pH [B]
弱碱性药物在pH值低的环境下解离型增加
9
当药物解离50%的时候,
弱酸性药物:
10pH -pka = 1 = 100
pH=pKa
弱碱性药物: 10 pka -pH = 1 = 100
*弱酸性药: HA Ka [H+][A-]
Ka= [HA]
H++A -
两边取对数: pH-pka = lg [A-] [HA]
则解离度 = [A-] = 10pH -pka [HA]
弱酸性药物在pH值增高时解离度 、离子障7 、吸收
Ka
*弱碱性药:BH+
B+H+
[H+][B] Ka =
[BH+]
一、浓-时曲线
血药浓度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MTC Cmax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药浓度(mg/L)
吸 收 分 布 相
潜伏期
Tm ax
持续期
MEC 代谢排泄相
残留期
AUC
时间
速率类型

药理学考试大纲

药理学考试大纲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理学考试大纲
药理学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以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2.药物的分类及其各类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用药注意事项。

3.各类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主要不良反应。

4.各类相关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及其应用。

、药理学总论
(一)药动学 1.药物的体内过程
(1)药物的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2)药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3)药物代谢过程、代谢酶系,酶诱导剂和抑制剂
(4)药物排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2.药动学参数
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峰浓度、达峰时间、半
衰期、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稳态血药浓度及
其临床意义
(_)药效学 1.药物的基本作用
(1)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2)药物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
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质反应)
2.药物量效关系量效关系、量效曲线、量反应、质反应、最小有效量、
效价、效能、半数有效量和半数致死量的临床意义
3.药物的作用机制(1)药物作用机制的主要类型
(2)受体的特性、类型及调节,激动药和拮抗药
(三)影响药物作
用的因素
1.药物因素剂量、时间、疗程、途径及其药物相互作用
2.机体因素年龄、性别、病理因素、精神因素及遗传因素等

_ 二、
(一)抗微生物药 1.常用术语抗菌谱、抗菌活性、化疗指数和抗菌后效应。

药理学笔记: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机体方面的因素

药理学笔记: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机体方面的因素

药理学笔记: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机体方面的因素一、年龄1.小儿特别是新生儿与早产儿,各种生理功能,包括自身调节功能尚未充分发育,对药物的反应一般比较敏感。

新药批准上市不需要小儿临床治疗资料,缺少小儿的药动学数据,这是主要困难。

新生儿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水盐转换率较快;血浆蛋白总量较少,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肝肾功能尚未充分发育,药物清除率低,在半岁以内与成人相差很多;小儿的体力与智力都处于迅速发育阶段,易受药物影响等都应引起用药注意,予以充分考虑。

2.老人一般以65岁以上为老人。

老人实际年龄与其生理年龄并不一致,即老人生理功能衰退的迟早快慢各人不同,因此没有按老人年龄计算用药剂量的公式,也没有绝对的年龄划分界线,老人对药物的吸收变化不大。

老人血浆蛋白量较低,体水较少、脂肪较多、故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偏低,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小而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大。

肝肾功能随年龄增长而自然衰退,故药物清除率逐年下降,各种药物血浆半衰期都有程度不同的延长,如在肝灭活的地西泮可自常人的 20~24h延长4倍。

又如自肾排泄的氨基甙类抗生素可延长2倍以上。

以药效学方面,老人对许多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如中枢神经药物易致精神错乱,心血管药易致血压下降及心律失常,非甾体抗炎药易致胃肠出血,抗m胆碱药易致尿潴留、大便秘结及青光眼发作等。

二、性别1.妇女月经期不宜服用峻泻药和抗凝药以免盆腔充血月经增多。

2.妊娠第一期胎儿器官发育期内应严格禁用反应停(海豹畸形婴儿)已知的致畸药物如锂盐、酒精、华法林、苯妥英及性激素等。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妊娠晚期及授乳期间还应考虑药物通过胎盘及乳汁对胎儿及婴儿发育的影响,因为胎盘及乳腺对药物都没有屏障作用。

4.孕妇本身对药反应也有其特殊情况需要注意,如抗癫痫药物产前宜适当增量,产前还应禁用阿司匹林及影响子宫肌肉收缩的药物。

三、遗传异常1. 特异体质药物反应多数已从遗传异常表型获得解释,已形成独立的药理学分支——遗传药理学。

影响药效的因素

影响药效的因素

3.机体节律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如抗肿瘤药物5-氟脲嘧啶,即使以一定的速度持续静注,仍然表现出明 显的昼夜节律性。
这类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表明血药浓度的节律性变化与肝代谢节律性 有关。
4、机体节律性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庆大霉素99%以上从尿中排泄,不同给药时间(0点,8点,16点)比较,0点Cl显著降 低,t1/2显著延长,AUC0-∞明显增大。 8点和16点之间药动学参数完全没有差别。
有研究报道:
阿司匹林对心肌梗死昼夜节律的影响
隔日服用对6~9时的心梗发作有明显疗效;
对其他时段的作用弱
4 平喘药物
哮喘病人呼吸道阻力增加,通气功能下降,并呈现昼夜节律性变化,所以当夜晚 或清晨气道阻力增加时,即可诱发哮喘。
氨茶碱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早晨7点服用效果最好,毒性最低,茶碱:8时 250 mg和20时500 mg,均可使血药浓度维持相对恒定 凌晨1~2点,是哮喘病人对引起支气管痉挛的乙酰胆碱和组织胺反应最为敏感的 时段,其他平喘药以临睡前服用效果最佳 特布他林:8时5 mg和20时10 mg,
例:成年男子口服茶碱125mg在9点和21点, 9点用药到达峰浓度的时间缩短,峰浓度 明显升高, 21点与可有很大差别,静脉注射无上述差别.
阿米替林与茶碱类似. 故推荐一日一次睡前服用.
2、机体节律性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血浆蛋白具有昼夜节律性 1地西泮的中枢镇静作用在早晨给药时强,因为早给药比21时,Cmax高,tmax缩短, ➢ 禁食状态下给药仍然存在这种差异 ➢ 在静脉注射给药时,仍然表现出这种差异
思考练习题
1.时间药理学是研究( )与( )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时间药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

药理学课件 药理学-影响药物作用因素

药理学课件 药理学-影响药物作用因素

复方新诺明
骨髓巨幼红细胞症
肾毒性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增强肾毒性
N-M拮抗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增强N-M阻滞、延长窒 息时间
补钾剂
保钾利尿药
高钾血症
拮抗作用(antagonism)
➢ 指两药联合所产生的效应小于单独应用其中一 种药物的效应。
生理性拮抗
➢分类:
生化性拮抗 药理性拮抗
化学性拮抗
15
生理性拮抗
氧化、分解失效
➢ 维生素C注射液在pH值>6以上易被氧化,故不宜与 碱性的氨茶碱、谷氨酸钠等注射液合用;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羧苄西林混合于静脉滴注液中, 可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氨基与羧苄西林的β-内酰胺 环之间发生化学性相互作用而灭活。
例: 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稀释20%磺胺嘧啶钠静滴
治疗流行性脑膜炎,溶解度下降,析出结晶可造成 血管栓塞死亡。
Pharmacokinetic interaction
ADME过程
吸收 absorption
分布 distribution
代谢 metabolism
排泄 excretion
28
(1)影响药物的吸收
Drug A
PH、胃排空、肠运动、复合物形成
Drug B
Drug A
吸收
absorption
分布
distribution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 药物因素 • 病人本身的因素 • 联合用药
个体差异:因人而异的药物反应。 个体差异在量方面表现为有些病人对某种药 物特别敏感,等量的药物可以引起和一般病 人性质相似但强度更大的药理效应和毒性, 称为高敏性。与此相反,对药物敏感性低的, 称为耐受性。

影响药效学的影响因素

影响药效学的影响因素
四环素+Fe2+、Ca2+发生络合吸收 阿司匹林+香豆素类 血浆蛋白结合 药物代谢的诱导和抑制 竞争排泄转运载体
出血;
a
9
9
药效动力学性药物相互作用:
协同 ✓相加、增强、增敏作用
拮抗 ✓药理性拮抗:纳诺酮拮抗吗啡 ✓生理性拮抗:咖啡因+催眠药 ✓化学性拮抗:肝素-鱼精蛋白 ✓生化性拮抗:肝药酶诱导剂
a
6
联合用药
• 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联合应用两种或少不良反应
• 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反而使疗效降低或出 现意外的毒性反应。
a
7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 相互 作用
体外相互作用:配伍禁忌
药效学:协同、拮抗、无关
体内相 互作 用
药动学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a
8
药代动力学性药物相互作用
遗传异常(特异体质)
•对某些药物反应异常,主要表现为对药 物体内生物转化的异常 •可分为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 •或某种酶的缺乏(G6PD) •这种遗传异常不是遗传病,只有受到药 物激发才会出现
a
16
病理因素
严重肝功能不良 心衰 其他功能失调 酸碱平衡失调
肾功能不良
营养不良 电解质紊乱
•影响对药物的处置: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a
4
反复用药
•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 性下降。停药可恢复原有的敏感性。
• 原因:药动学改变(肝药酶诱导)
药效学改变(机体适应和受体脱敏 )
• 快速耐受性:短期内连续用药数次,药效 迅速减弱至消失
• 交叉耐受性:机体对某产生耐受性,对同
类的另一个药敏感性也会降低。
a

药理学—— 药动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 药动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药动学知识点归纳一、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从进入机体至离开机体,可分为四个过程:简称ADME系统→与膜的转运有关。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在体内的主要转运方式是:被动转运中的简单扩散!Ⅰ、被动转运——简单扩散1.概念:指药物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以浓度梯度为动力。

2.特点:(1)不消耗能量。

(2)不需要载体。

(3)转运时无饱和现象。

(4)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5)当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停止。

3.影响简单扩散的药物理化性质(影响跨膜转运的因素)(1)分子量分子量小的药物易扩散。

(2)溶解性脂溶性大,极性小的物质易扩散。

(3)解离性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

离子障是指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的现象。

4.体液pH值对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的影响:从公式可见,体液pH算数级的变化,会导致解离与不解离药物浓度差的指数级的变化,所以,pH值微小的变动将显著影响药物的解离和转运。

例题:一个pK a=8.4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中的解离度为A.10%B.40%C.50%D.60%E.9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pH对弱酸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10 pH-pKa=[解离型]/[非解离型],即解离度为10 7.4-8.4=10-1=0.1。

※总结:体液pH值对药物解离度的影响规律:◇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

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碱侧。

◇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

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酸侧。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或“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例题:某弱酸性药物pK a=3.4,若已知胃液、血液和碱性尿液的pH 值分别是1.4、7.4和8.4。

问该药物在理论上达到平衡时,哪里的浓度高?A.碱性尿液>血液>胃液B.胃液>血液>碱性尿液C.血液>胃液>碱性尿液D.碱性尿液>胃液>血液E.血液>碱性尿液>胃液『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1、药理学(pharmacology):就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得一门学科.2、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得作用与作用机制。

3、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机体得影响下所发生得变化及其规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等过程。

4、离子障(iontrapping):药物在跨膜转运时,非离子型(非解离部分)药物可以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就被限制在膜得另一侧。

5、首关消除(firstpassmetabolism):口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易被肝脏截留破坏(代谢),进入体循环得有效药量明显减小。

6、药酶诱导剂:有些药物能增强药酶活性或使药酶合成加速,从而加快其本身或另一些药物转化,使其作用减弱或缩短。

7、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排入胆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被重吸收,此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8、一级动力学消除(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 cs):又称恒比消除,就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得药物百分率不变。

9、零级动力学消除(zero—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又称恒量消除,就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得速率消除。

10、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Cs s):也称坪值.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得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逐步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得药物量与进入体内得药物量相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得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浓度。

一般需经4~5个t1/2 后达到稳态浓度.11、半衰期(half life, t1/2):常指消除半衰期,即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得时间,或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得时间。

12、清除率(clerance,CL):就是肝、肾等对药物消除率得总与,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容积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消除。

药理学 影响药效的因素

药理学 影响药效的因素

3、给药时间和次数(了解) 给药时间和次数(了解)
给药时间决定药物能否发挥作用: 给药时间决定药物能否发挥作用: 一般情况下,饭前服药吸收较好,显效也较快, 一般情况下,饭前服药吸收较好,显效也较快,有刺激性药物宜 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催眠药宜在临睡前服用, 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催眠药宜在临睡前服用, 驱虫药应该空腹或半空腹时服用,泻药在早晨服用方便。 驱虫药应该空腹或半空腹时服用,泻药在早晨服用方便。 昼夜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昼夜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现在已建立时辰药理学(chronopharmacology) 现在已建立时辰药理学 ( chronopharmacology )专门研究生物活 动的时间节律周期。糖皮质激素清晨分泌最多,午夜最低, 动的时间节律周期。糖皮质激素清晨分泌最多,午夜最低,具有 明显的昼夜节律;茶碱对小鼠的毒性,在夜间0 点时最小, 明显的昼夜节律;茶碱对小鼠的毒性,在夜间0-4点时最小,在 白天12 16时最大 同样给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190mg/Kg, 12- 时最大; 190mg/Kg 白天 12 - 16 时最大 ; 同样给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 190mg/Kg , 14点给药大鼠全部死亡 23-凌晨1点给药则全部存活。 点给药大鼠全部死亡, 14点给药大鼠全部死亡,23-凌晨1点给药则全部存活。 用药次数需半衰期而定: 用药次数需半衰期而定: 对半衰期短的药物,给药次数要相应增加,对半衰期长的药物, 对半衰期短的药物 ,给药次数要相应增加,对半衰期长的药物 , 给药次数要相应减少;若病人肝、肾功能受损, 给药次数要相应减少;若病人肝、肾功能受损,药物的半衰期延 给药的时间间隔应该适当调整,以免发生蓄积中毒。 长,给药的时间间隔应该适当调整,以免发生蓄积中毒。

药理学第2章 药物代谢药动学

药理学第2章 药物代谢药动学
又称曲线下面积,是指由坐标横轴与时间-药物浓度 曲线围成的面积。它代表一段时间内,血液中的药 物的相对累积量,也是研究药物制剂的一个重要指 标。
(三)生物利用度(F)
生物利用度是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 循环的相对数量。生物利用度也是评价药物制剂质 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通常用吸收百分率表示。
二、药物消除类型
1.一级消除动力学又称恒比消除,即单位时间内, 药物总是按血药浓度的恒定比例进行消除,其消除 速率总是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大多数药物的消除都 属于一级动力学消除。而且药物吸收、分布中的被 动转运,也是按照一级动力学方式进行的。
特点: 1.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于血中药物浓度成正比,消 除量不恒定。 2.药物消除半衰期恒定,t1/2=0.693/ke,消除速率不变。 3.为曲线消除,纵坐标取对数为线性消除。 4.大多数药物。
(三)其他途径:通过唾液、乳汁、汗液、泪液等 排泄。乳汁pH略低于血浆,碱性药物(吗啡、阿 托品)可较多自乳汁排泄,应注意。
第六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一、时间-药物浓度曲线
定义:以药物浓度(C)为纵坐标,以时间(t)为横 坐标绘出曲线图,称为时间-药物浓度曲线,简称时浓 曲线或时量曲线。
三个时程: 潜伏期 持续期 残效期 2个水平: 中毒及有效 2个点: 起效和峰值
相对F 是评价厂家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一 般药典上都规定药厂生产的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差距 不应超过±10%。
生物利用度的意义: ①从机体方面而言,剂量、剂型甚至制剂都完全相 同的药物,因为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应用,也 可引起生物利用度的改变如空腹和饱食后给药,或 肝、肾功能不全时给药,均可因生物利用度的改变, 而使时间-药物浓度曲线发生改变。 ②从制剂方面而言,剂量和剂型相同的药物,如果 厂家的制剂工艺不同,甚至同一药厂生产的同一制 剂的药物,仅因批号不同,都可以使药物的晶型、 颗粒大小或其他物理特性,以及药物的生产质量控 制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崩解和溶解度,使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发生明显的改变。

药理学重点

药理学重点
§ (3)禁忌证: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
8.东莨菪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 (1)小剂量东莨菪碱引起镇静,较大剂量引起催眠,临床可用于麻醉前给药。
§ (2)东莨菪碱抑制前庭功能、大脑皮层、胃肠蠕动,可用于预防晕动病。
§ (3)由于东莨菪碱的中枢抗胆碱作用,可缓解帕金森病及帕金森样症状(流涎、震颤、肌肉强直等)。
§ (4)心脏:治疗剂量减慢心率,较大剂量增加心率;拮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 (5)血管与血压:治疗量时无明显影响,大剂量阿托品有解除小血管痉挛的作用,以皮肤血管扩张为主。
§ (6)中枢神经系统:大剂量时兴奋中枢,也可由兴奋转为抑制,出现昏迷和呼吸麻痹。
6.阿托品的临床应用
(1)药物制剂的溶解度和脂溶性。
(2)胃肠道功能状态(蠕动快慢和血流循环)。
(3)与胃肠道内容物的相互作用。
(4)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道或肝脏消除。
5.首过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门静脉,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受到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少。
药理学重点
1.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等。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因素。
2.简单扩散和载体转运的特点
? (2)长期用药: 可引起耐受性(包括快速耐受性);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依赖性和停药症状(或停药综合征),***品可引起生理或精神依赖性;长期反复应用有些药物后,突然停药可引起原来病情的反跳。

药理学 第4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理学 第4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8
b. 老年药理学特点
药动学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 肝功能下降 排泄是影响老年人药动学的最重要因素 药效学 个体差异较大,易引起药物毒副作用 对药物的耐受性相应也较差 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一般为成年人剂量的3/4左 右。
9
二、性别因素 特别注意妇女“三期”时的用药: ① 月经期不宜服用峻泻药和抗凝药,以免盆腔 充血,月经增多。 ② 妊娠期应严格禁用已知有致畸的药 (酒精、华 法林、苯妥英钠、性激素等)及易引起流产、早 产等的药物。 ③ 哺乳期 。
15
13
六、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
1. 耐受性 (tolerance):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 效应逐渐减弱或无效。 或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反复用药后导致病原 体、肿瘤细胞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称为耐药 性。 2. 依赖性(dependece) :
14
第三节 合理用药原则
第二节机体方面的因素一年龄新生儿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低婴儿血脑屏障的功能较差药物t12明显延长药效学婴儿对某些药物反应有不同的特点如四环素氯霉素吗啡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肝功能下降排泄是影响老年人药动学的最重要因素药效学个体差异较大易引起药物毒副作用对药物的耐受性相应也较差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一般为成年人剂量的34左10二性别因素特别注意妇女三期时的用药
第四章 因素
影响药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的
个体差异(individual variation):因人而异的药物 反应现象。 种族差异(interethnic variation):种族间的药物 反应差异现象。
2
第一节 药物因素
一、药物制剂与给药途径 药物剂型 溶液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注射剂、气体制 剂。剂型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生物利 用度不同。

药理学4第四章 影响药效的因素

药理学4第四章 影响药效的因素

三、个体差异和遗传因素 (一)个体差异(individual variation) 个体差异 在基本条件相同情况下, 在基本条件相同情况下,多数病人 对药物的效应基本相似。 对药物的效应基本相似。但有少数病人 对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 个体差异。 对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称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的原因在于高敏性和耐药性 • • 量的差别:高敏性、 量的差别:高敏性、耐药性 质的差异: 质的差异:变态反应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第一节┃ 第一节┃机体方面的因素
一、年龄与性别 不同年龄的患者,由于其许多生理功能, 不同年龄的患者,由于其许多生理功能, 存在相当的差异, 存在相当的差异,所以对药物的药动学 和药效学均可产生明显影响。 和药效学均可产生明显影响。
(一)儿童:小儿--各 儿童:小儿--各 -种生理功能及肝肾功能 尚未充分发育, 对药物 尚未充分发育 反应较敏感。 反应较敏感。 (二)老人:65岁以上 老人: 岁以上 --肝肾功能呈现生理性 肝肾功能呈现生理性 衰退, 衰退,对许多药物反应 也敏感,如中枢N药易 也敏感,如中枢 药易 致精神错乱, 致精神错乱,心血管药 易致心律失常; 易致心律失常;抗胆碱 药易致尿潴留、便秘等 药易致尿潴留、 ,用药剂量应适量减少 。
三、反复用药 1.耐受性 ( tolerance) 在连续用药的过程 耐受性( 耐受性 ) 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 中 , 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 , 需加 大剂量才能显效,称耐受性。 大剂量才能显效,称耐受性。 2.抗药性(resistance)在化疗中,病原体 抗药性( 抗药性 )在化疗中, 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抗 药性或耐药性( 药性或耐药性(rsistance) ) 3.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是指某 药物依赖性( 药物依赖性 ) 些麻醉药品( 些麻醉药品 ( narcotics) 或精神药品 , ) 或精神药品, 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 使之兴奋或 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 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

药理学资料最终版

药理学资料最终版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1.药理学: 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2.药效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和产生作用的机制, 包括药物作用、作用原理、临床用途、不良反应、适应症、禁忌症等。

3.药动学: 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规律, 包括机体对药物的处置、体内过程、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第一节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1.药物的作用(因):药物进入体内后与机体细胞上的靶位结合时引起的初始反应。

2.药理效应(果):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是机体生理生化机能或形态变化的表现。

3.治疗作用: 符合用药目的, 具有防治疾病效果的作用4、治疗作用可分为:(1)对因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消除原发致病因子, 彻底治愈疾病。

(2)对症治疗: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5、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 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或痛苦的反应。

6.副作用: 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与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7、毒性反应: 指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机体伤害性反应, 一般比较严重8、变态反应:是指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只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患者9、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原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而残存的药理效应。

10、继发反应:是指药物治疗作用发挥后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11.后遗效应: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12.停药反应: 某药物治疗达到了很好的疗效, 突然停药, 导致原有的病症加剧。

13、最小有效量: 又称阈剂量, 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14、最大有效量:极量, 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出现中毒反应的剂量, 是临床上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

15.治疗量:常用量, 比阈剂量大而又小于极量之间的剂量, 临床使用时对大多数患者有效而又不出现中毒反应。

16.最小中毒量: 刚引起中毒反应的剂量17、安全范围: 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差距18、量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可用连续性数量值表示的反应。

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讲义-药理学——第三节 药动学

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讲义-药理学——第三节 药动学

药理学——第三节药动学考纲一、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从进入机体至离开机体,可分为四个过程:简称ADME系统→与膜的转运有关。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在体内的主要转运方式是:简单扩散!Ⅰ、被动转运——简单扩散(3)转运时无饱和现象。

(4)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5)当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停止。

3.影响简单扩散的药物理化性质(影响跨膜转运的因素)(1)分子量分子量小的药物易扩散。

(2)溶解性脂溶性大,极性小的物质易扩散。

(3)解离性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

离子障是指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的现象。

※药物的解离程度受体液pH值的影响离子型非离子型4.体液pH值对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的影响:※pK a(解离常数)的含义:>>是指解离和不解离的药物相等时,即药物解离一半时,溶液的pH值。

>>每一种药物都有自己的pK a。

若为弱酸性药物,则:若为弱碱性药物,则:从公式可见,体液pH算数级的变化,会导致解离与不解离药物浓度差的指数级的变化,所以,pH值微小的变动将显著影响药物的解离和转运。

一个pK a=8.4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中的解离度为A.10%B.40%C.50%D.60%E.90%『正确答案』A『正确解析』pH对弱酸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即:解离度为107.4-8.4=10-1=0.1。

※四两拨千斤:体液pH值对药物解离度的影响规律:◇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

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碱侧。

◇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

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酸侧。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或“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A.碱性尿液>血液>胃液B.胃液>血液>碱性尿液C.血液>胃液>碱性尿液D.碱性尿液>胃液>血液E.血液>碱性尿液>胃液『正确答案』A『正确解析』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A.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B.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快C.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D.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E.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正确答案』D『正确解析』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药理学基础知识

药理学基础知识

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 一门学科。
作用与性质: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 学的桥梁。
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为基础医学起到验证作用; 研究对象都是药物 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9
药理学
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效学应动PD力)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的用作、机用制。、(应包用括)作用、机理、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效应:是药物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 变,而不可能产生新的功能
1
药 概念: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
物 原发作用


兴奋: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
的 性
分类 强的药物作用

抑制: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药物作用
18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利多卡因
2
注射液
药 物 作 用 的
局部作用 本 质 区
25
4. 继发性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指药物发生治疗作用后引起的不良反应.
例子: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的 细菌被消灭,不敏感的细菌乘机大量 繁殖,导致假膜性肠炎,也称菌群交 替症或二重感染
26
5.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
地西泮
嗜睡、抗惊厥、麻醉
中毒:呼吸抑制、死亡
7
砒霜——三氧化二砷
《本草纲目》: 性味:大热,辛、酸;极毒。 “鼠雀食少许霜即死,人服至半钱亦亡”。
中医学认为: 祛痰、截疟、杀虫、蚀肉, 主治哮喘、疟疾、痔疮、癣疮。
现代医学证实: 抑癌细胞,抗肿瘤。
8
二.药理学
人体;病源微生物; 寄生虫;癌细胞。
下,但仍残存药理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测题-简答题】
⒈ 举例说明药物的副作用。 2. 试述被动转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 简述首关消除及其临床意义。
⒈ 举例说明药物的副作用。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 的作用,称为副作用。 副作用的产生与药物的选择性不高,作用 广泛等因素有关,每个药物的副作用和治疗作 用不是固定不变的,常随着治疗目的的不同而 变化。 如阿托品具有抑制腺体分泌,松弛胃肠道 平滑肌,扩瞳等作用,当选用其抑制腺体分泌 作为治疗目的时,其他作用可视为副作用;而 用于解痉时,则口干、扩瞳可视为副作用。
5. 药物的基本作用是______ 兴奋 和______ 抑制 。 6. 弱酸性药物容易从pH值_______ 低 的体液向pH值 高 _______ 的体液被动转运。
【自测题-名词解释】
1. 首关效应(首过效应) 2. 极量 3. 肝药酶诱导剂 4. 受体激动剂 5. 肝肠循环 6. 效价强度 7.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8.生物利用度
【自测题-填空题】
1.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指:
A 药物效应降低一半所需时间 B 药物被代谢一半所需时间 C 药物被排泄一半所需时间 D 药物毒性减少一半所需时间 E 药物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2. 药物吸收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着: A、药物作用最强 B、药物的消除过程已经开始 C、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开始 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E、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
3.某药的半衰期是13个小时,体内药 量消除96%以上,需要经过: A.13个小时 B.26个小时 C.39个小时 D.70个小时 E.96个小时
【自测题-填空题】
肠道 1. 首关效应(首关消除)是指某些药物经_______ 和 _____ 肝脏 代谢灭活或结合,进入_______ 体循环的药量明
答案:B药疗效最好。 因为A药峰浓度已在最小中毒量以上, 可以引起中毒,B药峰浓度还没有达到最 小有效量,不能引起有效的效应。
生物利用度(F)
非血管途径给药,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了多少。
怎么计算???
AUC!!!
绝对生物利用度(F)
评价同一药物不同 给药途径的吸收程度
治 疗 范 围
———————————————
吸收>消除 起效 吸收分布过程 失效 消除>吸收 代谢排泄过程
用药到开 始出现作用
药物维持 有效浓度
药物降至最小 有效浓度以下
潜伏期
用药后到开始出现作用的时间。 肝脏:90%被还原酶系统灭活; 舌下给药,不经肝脏,1~2分 钟即出现治疗作用。
反映药物的吸收、分布。急症时须考虑药物的起效时间。
第三节、药物的速率过程
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
一、血药浓度变化的时间过程
量效关系
时量关系: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时量曲线:药时曲线,时间为横坐标、血药浓度为纵坐标。
单次血管外给药的时量关系曲线
——————————————
最小中毒浓度
—————
吸收=消除
峰浓度 最高血药浓度 最小有效浓度
血浆半衰期t1/2 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或者血药浓度降低
一半所需的时间。
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
血浆半衰期t1/2临床意义:
①反映药物消除快慢。
一次给药后,药物经5个t1/2基本消除(约97%)。 ②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t1/2长,给药间隔长,给药次数少。
药物 磺胺异恶唑 灭滴灵 美西律 扑痫酮 磺胺甲基嘧啶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前堂知识点:
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逆差)和被动转运(顺差) 脂溶性高、分子量小、解离度小 解离度(酸碱度、pH)!
同酸同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给药首过效应;胃肠道环境。 分布:药物 + 血浆蛋白 — 结合型(疏松可逆, 小肠吸收肝代谢;血药减少代谢多; 同酸同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饱和,竞争抑制);血脑、胎盘、血眼屏障。 首关消除怎避免;不要口服剩的多。 非解离,脂溶性大,易扩散,易吸收。 代谢:肝药酶,肝药酶诱导剂(耐受)。 排泄:肾脏为主,肝胆循环。
美国召回氯霉素胶囊
1968 年美国有关当局收回了 8 种市售不同配方 的氯霉素胶囊 2 亿粒,这些药品全部符合药典和美 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 )规定的质量标准,但以 临床应用证实吸收不良,生物利用度差。
表观分布容积(Vd) 假设药物均匀分布达到平衡,按照 此时的血药浓度(C)推算体内药物总量 (A)理论上占有的体液容积。
曲线下面积(AUC) 一段时间内药物进入体循环的总量。 评价药物吸收程度,评价制剂质量。 形态:起效快慢(潜伏期);持续时间长短(持 续期)、消除快慢(残留期)。
AUC
同一药物相同剂 量的 3 种制剂,口服后 分别测得的3条药-时 曲线 (A 、 B 、 C) ,曲线 下面积( AUC )值均相 等。 3 种制剂的疗效那 个最好?为什麽?
并非药物在体内真正占有的体液容积。
表观分布容积临床意义:
表示药物在体内分布范围广不广。
多数药物的Vd值均大于血浆容积(少数不能透出血
管的大分子药物)。
体重70公斤重的成人
细胞内液 28L 细胞外液 14L
体液
42L
血管内血浆 3.5L 血管外组织液 10.5L
甘露醇 Vd=14L :可以通过毛细血管,不能通过细胞 乙醇 酚红 Vd=41L Vd=4L :能通过细胞膜而分布在正常人的细胞 :说明酚红不向组织器官分布。 Vd>100L,可能在体内蓄积。 膜,仅分布在细胞外液中。 内、外液中,但不被组织结合。
t1/2(h) 6 6~11.5 10~20 8士4.8 15~45

给药方案 每隔6h一次,一日4次; 一日3次 一日2次 一日2~3次 一日1次
清除率CL 单位时间内机体消除药物的血浆容积。 多少毫升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 主要的清除器官:肝脏和肾脏。反映肝肾功能。
多次给药和给药方案

一次给药,药物浓度逐渐下降。 稳态血药浓度:多次给药,血药浓度逐渐升高,最终 达到稳定,呈锯齿形曲线将在某一水平范围内波动, 这一水平就叫稳态血药浓度 。
首关效应是指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 时,因经过灭活代谢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药效也就随之减低,称为首关效应或首关消除。
舌下含锭.肛门灌肠或给予栓剂,其吸收 途径不经过肝门静脉,可避免首关消除,药物就 不被灭活,而发挥全部药效。
4、用来比较同一种药物不同给药途径的吸收程度 的是?用来比较不同厂家药物的吸收程度的是?
药物全部进入 血液循环F=100%
相对生物利用度(F)
评价同一药物不同 剂型的吸收程度
评价药剂质量、生物等效性的重要指标。
绝对生物利用度:非血管给药的吸收情况 与静脉注射相比较。不同给药途径。 相对生物利用度:比较两种制剂吸收情况。
各药厂制造工艺不同,同一厂家药物批号不同,生物利用度 差异较大,可能影响其疗效。
AUC F(%) Vd
t1/2
CL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机体方面因素 药物方面因素
年龄、性别; 机体因素 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病理因素。
年龄因素
肾小球滤过率 心脏指数 生活能力 肾血流量 最大呼吸能 力 年 龄(岁)
功 能 (%)
性别因素
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
精神因素
显减少的现象。
受体激动药 2.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可将药物分为__________ 、 受体拮抗药和_______________ 受体部分激动药 。 __________
3. 药物一般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 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______ 诊断 、 预防 、______ 治疗 疾病的一类化物质。 ______ 不受 膜两侧浓度高低的影响, 4. 主动转运______ 有 饱和性及竞争性抑制。 能量 ,______ 消耗______
病例分析:
李珊患化脓性扁桃体炎 到医院看病,医生给她开了 复方新诺明,并交代服药的 方法:每天两次,每次两片, 但第一次服复方新诺明时要 吃4片。 李珊不禁纳闷起来,第 一次为什么要加倍呢?
病例分析:
“首剂加倍”:第一次服药时,用药量加倍。 病菌繁殖初期,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血 药浓度,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 如果首剂不加倍,给病菌快速繁殖留下时 间,产生耐药性,延误疾病治疗。
绝对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
心理活动变化对药物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
吃片药就感觉好多了, 大脑就是这么好骗。
精神因素
安慰剂效应:无效的治疗,预料或者相信治疗有效。 精神状态和信念可以缓解病情。70多年的研究历史。
遗传因素
量的差异:高敏性(小剂量);耐受性(初次用药大剂量)。 质的差异: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用伯氨喹 或吃蚕豆,产生溶血,肾衰竭死亡。
特异质反应:先天性遗传异常,机体缺乏某种酶。
病理因素
普萘洛尔血浆浓度(g/L)
肝硬化 正常
剂量、剂型; 药物因素 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次数; 药物的相互作用
给药途径/作用由快到慢: 静脉>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舌下 >直肠>口服>黏膜>皮肤
协同作用:两药合用效应≥单用的总和 相加或增强作用)
治疗心绞痛!
持续期
与药物的吸收及消除速度有关。达峰时间和峰浓度。
残留期
与消除速度有关。二次给药需考虑前次用药的残留作用。
二、常用药物动力学参数和给药方案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生物利用度(F)——反映吸收
表观分布容积(Vd)——反映分布
血浆半衰期(t1/2)—反映代谢和排泄
清除率(CL)——反映代谢和排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