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编教育社会学学科论第1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1、研究对象诸说1、社会化过程说代表人物:美国社会教育学之父佩恩/布朗/雷通群可追溯至涂尔干(教育社会学奠基人)2、相互关系说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静态”米切尔【美】P.费里波夫【苏联】)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相互关系说(“动态”彼得威尔【美】费雷德金【美】)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林清江、厉一贤)3、群体关系说、教育独特性说、社会功能说、特殊社会现象说…2、研究对象界定(特点在于既姓“教”又姓“社”)3、学科性质分析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的学科”;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第2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五个阶段及其代表事件)1、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1、教育学视野的拓宽(教育哲学的考察;“教育科学”的考察)2、社会学兴趣的扩展(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展示)2、学科成形时期(20世纪初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学科制度的成形(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成立全国性学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2、研究范式的成形(规范性研究范式)3、范式转换时期(二次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1、验证性研究范式的确立2、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4、学派争鸣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1、冲突论学派的抗衡2、解释论学派的冲击5、取向修正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客观上促进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互补)2、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并存(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作用)第二编教育的社会背景第3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1、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区分不同的结构对教育提出的要求)1、“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基本特征:科学(技术)含量极低;身份等级差异明显;变化师范迟缓教育需求:教育不承担劳动力再生产职能,因为手工劳动过程本身就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好的“学校”。

教育社会学1

教育社会学1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_。

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教育社会学概论》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_规范性研究__和_证验性研究__的区别。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和_学生群体_的结合体。

4.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__家庭_,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__集体_。

5.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__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_____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6.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__人口出生率__和__人口死亡率__的影响。

7.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8.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__政治情感_、__政治价值观_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

9.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____计划_、实施和____总结___四个阶段。

100.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__教科书选用权____、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____评价手段使用权__。

11.“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_____教育与社会的某种联系_____”。

12.教材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研究“_____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_____”的学科。

13.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______整体性、_____综合性、_____现实性、_____实证性。

14.依据理论或学派划分的研究范式有:_____功能范式、_____冲突范式、_____互动范式。

15.理论的建构方法有:_____演绎方法、_____归纳法、_____类比法_ _____联结方法、_____理论与经验关系。

16.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主要特点表现为:_____教师行为的道德性、_____教师行为的规范性教师行为的______抽象性和模糊性教师行为的自律性______。

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

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

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一二章重点)1、认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当有教育社会学研究主题。

2、理解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学科特点: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和实证性的特点。

整体性:教育社会学在研究教育现象时,始终采取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观点,注重把教育现象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分析。

综合性:广义的教育下的学校教育分析;研究视角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现实性: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教育事实实证性: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获取教育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研究2、了解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史,掌握各时期典型代表人物如孔德、韦伯涂尔干、杜威布鲁克弗等人的代表作或地位P163、掌握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20世纪60年代后的特点:1)育社会学的研究更多地体现政策研究2)多地使用比较研究3)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4)究范围的扩大90年代后的新趋向1)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学的结合2)在国际比较研究基础上重视国际教育的交流与理解;3)关注生态环境的研究;4、掌握教育社会学的三种主要理论:功能理论、冲突理论、互动理论。

P42一、教育的功能理论: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部分构成的相对稳定、相对持久的结构;社会结构中的每一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状态,除非有外在的因素破坏。

——适合于研究稳定、小型的社会系统功能主义理论在教育上的观点:教育具有实现个体社会化和形成个体集体意识的功能——涂尔干家庭也是一种社会体系(帕森斯)有四种功能:维护其模式、统合其体系、达到其目标、适应其变化。

学校有两项主要功能:社会化功能和选择功能。

功能主义优缺点主要优点是重视教育与社会机构的关系,最主要的是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

缺点在于建立在共同价值之上的社会统合是从个人行为的调适角度分析的,很难应用于高度工业化的社会。

二、教育的冲突理论:认为社会系统中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变迁是一种普遍现象,是群体间冲突与斗争的结果;社会关系存在强制性,优势团体总是通过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其他群体与之合作,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填空题——人物1.被学术界公认为教育社会学创造人的学者是:涂尔干2.法国的涂尔干在1903年发表论文 .《教育与社会学》,强调研究教育要吸取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

3.提出了社会学原则“一个社会现象的起源与它的功能代表着相互独立的问题”的社会学家是涂尔干4.关键性的、最具影响的功能主义奠基人是涂尔干,他将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观点加以重新分析和整理。

5.首次提出了"教育社会学概念"的学者是沃德《社会动态学》又称华德。

6.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华德。

7.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志8.1922年(陶孟)和出版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教育社会学形成标志9.在中国近代倡导并掀起了职业教育思潮的教育家是黄炎培10.教育社会学者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充满争论,持教育社会学属于或主要属于教育学观点的学者有苏扎洛、史密斯11.认为教育社会学属于或主要属于社会学的学者是埃尔伍德12.功能主义在20世纪中叶的显著发展是结构功能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13.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学者布迪厄(属于冲突理论)14.在社会学理论中,最早进行宏观与微观理论整合的理论家是墨顿(中层理论)15.符号互动理论的真正创始人是米德16.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17.当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18.1913年在他主编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工具书中,撰写了《教育社会学》词条的美国教育家是孟禄19.20世纪60年代提出“全球村”概念的学者是麦克卢汉20.第一个提出社会很像一个生物有机体的社会理论家是斯宾塞21..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22.教育社会学冲突理论在20世纪中期发展成为主流,主要归功于两个早期的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和齐美尔23.推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迅速发展起来的是芝加哥大学24.主张教育是培养具有社会善的人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25.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是斯宾塞26.提出“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是阿普尔27.现代教育中的社会学问题是人的知识最有价值28.从理论源头上来说,教育社会学的冲突理论发端于马克思29.提出按照阶级对社会进行分层的社会学家是马克思30.对教育机会平等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的教育社会学家是科尔曼31.对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提出了质疑的日本学者是清水义弘32.人们普遍认为,在教育社会学还没有制度化之前,教育社会学学科的真正创始人是迪尔凯姆33.论述了教育获得上的不平等包括教育起点不平等、过程不平等和结果不平等的学者是胡森34.韦伯主义教育取向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分别是金恩、柯林斯和阿区填空题——著作35.美国的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是1917年史密斯编写的《教育社会学导论》36.人类社会早期的教育社会学先哲柏拉图论述过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其代表著作是《理想国》。

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学科地位?概念: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性质与地位: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

团体力量对教育的影响甚巨(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关系)教育必須呼应社会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适合社会目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着重于公共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不能个人化,而是属于公共的议题。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事实判断、解释功能)1)质的研究: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

2)量的研究: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分别代表着教育研究方法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质的研究代表着研究者以整体、深入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量的研究代表着以客观、精确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4、孔德的相关理论⑴社会学之父:孔德⑵孔德的重要理念: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论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

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自考《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自考《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

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6、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

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8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9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评价手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

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传递功能。

1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两类。

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1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18.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规范性研究和证验性研究的区别。

19.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结合体。

20.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

21.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22.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的影响。

《教育社会学》复习提纲(1)

《教育社会学》复习提纲(1)

第十二章 教育制度的功能 • 1、教育功能的类型。 • 2、教育制度功能失调的概念。 • 3、判断教育制度优劣的标准。
第十三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 • 1、社会化的概念及其基本途径。 • 2、什么是社会流动?影响社会流动的主 要因素有哪些? • 3、如何理解教育是现代社会中影响个体 流动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 学校教育的活动内容:教育知识 • • • • • 1、教育知识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课程是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 3、学校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4、学校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5、生活经验的传递与交流的主要有哪些 渠道?
第七章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 1、班级组织的特点与功能。 • 2、简析班级的结构。 • 3、班级中典型的群体行为的类型表现及 其认识。 • 4、班级组织的发展水平经历几个时期。
第十四章 教育与国家发展 • 1、中国赶超型现代化对教育的要求主要 表现在哪些方面? • 2、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应关注哪些方 面的建设?
第八章 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 1、学校组织的性质影响学校组织变革的阻抗因素。
第九章 社会变迁与教育制度 • 1、教育制度的基本要素。 • 2、社会变迁、社会转型的含义。 • 3、在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中形成哪些 不同的观点? • 4、如何认识社会转型对教育制度变迁的 影响?
《教育社会学》复习内容
• • • • • • 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导论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2、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4、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5、教育社会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及其主 要内容? • 6、教育社会学的主要代表理论有哪些?
第三章 学校中的角色行为 • • • • 1、确定教师社会地位的指标。 2、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 3、教师作为教育者角色的行为特点。 4、什么是教师角色社会化?一般经历几 个阶段? • 5、影响教师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 • 6、教育社会学经常使用哪些学生社会背 景指标?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编教育社会学学科论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一、研究对象诸说1、社会化过程说代表人物:美国社会教育学之父佩恩/布朗/雷通群可追溯至涂尔干(教育社会学奠基人)2、相互关系说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静态”米切尔【美】P.费里波夫【苏联】)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相互关系说(“动态”彼得威尔【美】费雷德金【美】)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林清江、厉一贤)3、群体关系说、教育独特性说、社会功能说、特殊社会现象说…二、研究对象界定(特点在于既姓“教”又姓“社”)三、学科性质分析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的学科”;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五个阶段及其代表事件)一、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1、教育学视野的拓宽(教育哲学的考察;“教育科学”的考察)2、社会学兴趣的扩展(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展示)二、学科成形时期(20世纪初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学科制度的成形(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成立全国性学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2、研究范式的成形(规范性研究范式)三、范式转换时期(二次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1、验证性研究范式的确立2、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四、学派争鸣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1、冲突论学派的抗衡2、解释论学派的冲击五、取向修正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客观上促进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互补)2、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并存(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作用)第二编教育的社会背景第三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一、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区分不同的结构对教育提出的要求)1、“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基本特征:科学(技术)含量极低;身份等级差异明显;变化师范迟缓教育需求:教育不承担劳动力再生产职能,因为手工劳动过程本身就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好的“学校”。

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

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

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一二章重点)1、认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当有教育社会学研究主题。

2、理解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学科特点: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和实证性的特点。

整体性:教育社会学在研究教育现象时,始终采取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观点,注重把教育现象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分析。

综合性:广义的教育下的学校教育分析;研究视角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现实性: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教育事实实证性: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获取教育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研究2、了解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史,掌握各时期典型代表人物如孔德、韦伯涂尔干、杜威布鲁克弗等人的代表作或地位3、掌握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20世纪60年代后的特点:1)育社会学的研究更多地体现政策研究2)多地使用比较研究3)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4)究范围的扩大90年代后的新趋向1)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学的结合2)在国际比较研究基础上重视国际教育的交流与理解;3)关注生态环境的研究;4、掌握教育社会学的三种主要理论:功能理论、冲突理论、互动理论。

一、教育的功能理论: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部分构成的相对稳定、相对持久的结构;社会结构中的每一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状态,除非有外在的因素破坏。

——适合于研究稳定、小型的社会系统功能主义理论在教育上的观点:教育具有实现个体社会化和形成个体集体意识的功能——涂尔干家庭也是一种社会体系(帕森斯)有四种功能:维护其模式、统合其体系、达到其目标、适应其变化。

学校有两项主要功能:社会化功能和选择功能。

功能主义优缺点主要优点是重视教育与社会机构的关系,最主要的是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

缺点在于建立在共同价值之上的社会统合是从个人行为的调适角度分析的,很难应用于高度工业化的社会。

二、教育的冲突理论:认为社会系统中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变迁是一种普遍现象,是群体间冲突与斗争的结果;社会关系存在强制性,优势团体总是通过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其他群体与之合作,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教育社会学》综合练习一一、填空题1.“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教育与社会的某种联系”。

2.教材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3.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实证性。

4.依据理论或学派划分的研究范式有:功能范式、冲突范式、互动范式。

5.理论的建构方法有:演绎方法、归纳方法、类比方法、联结方法、理论与经验关系。

6.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主要特点表现为:教师行为的道德性、教师行为的规范性、教师行为的抽象性和模糊性、教师行为的自律性。

7.教师角色扮演的过程经历阶段为:教师角色期待、教师角色领悟、教师角色实践。

8.社会学家韦伯提出教师权威的四个层面:法定的权威、传统的权威、感召的权威、专业的权威。

9.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个体因素、人口统计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

10.群体规范制约个体的合群行为。

群体的一致性越高,对个体的影响力相应越大。

二、名词解释1.教育的互动论:教育的互动论源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中的“互动论”,它更关注学校生活、教育过程,强调要对学校中的人际互动、个体行为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人们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是如何交往、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

这一理论更重视研究个人、小群体,而非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定性方法,主张以理解和解释的方式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学校生活的方式。

2.人文研究范式:20世纪70年代,以英国“新”教育社会学的兴起为代表,强调对师生人际互动的解释主义分析方式、全力解剖教育教学的实际内容和过程,主张研究者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理解和解释。

由此分化出了各种分支理论,如“符号互动论”、“现象学方法论”、“人种学方法论”等。

这就形成了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人文研究范式”,其基本特征是:强调价值判断,反对事实判断;注重解释性地得出结论,反对演绎性地得出结论;强调定性分析,反对定量分析。

3.教师角色社会化:是指某些人成为教师职业的成员,并逐步担当其合格教师角色的过程。

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通过对社会环境、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教育社会学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对于理解教育现象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教育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教育可以传承社会文化,培养公民的社会化能力,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

其次,教育是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重要机制,通过教育的机会分配和教育的内容选择,决定了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地位和机会。

同时,社会也对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等因素,都会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二、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社会结构与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涉及到多个理论和方法。

其中,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教育对社会的功能在于传递文化、培养公民,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冲突理论强调教育的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冲突,指出教育在分层和差异化方面的作用;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关注教育中的符号交往和角色扮演,强调个体在交往中的互动与意义构建。

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教育社会学研究内容广泛而深入,包括教育制度与社会、教育家庭关系、教育不平等、教育流动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制度与社会研究中,关注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育流程等方面的问题,分析教育对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在教育家庭关系研究中,关注家庭对教育的支持和参与,以及教育对家庭的影响。

在教育不平等研究中,关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等、教育机会差异等问题。

在教育流动研究中,关注教育的社会流动作用和路径选择。

四、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自考复习】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

【自考复习】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1、人类社会早期的教育社会学先哲柏拉图论述过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其代表著作是《理想国》2、被学术界公认为教育社会学创造人的学者是:涂尔干3、首次提出了”教育社会学概念”.的学者是沃德4、美国的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是1917年史密斯编写的《教育社会学导论》5、校长处理变革的领导风格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变革次数与成功率最高的类型是发动者6、在小国近代倡导并掀起了职业教育思潮的教育家是黄炎培7、从平衡范式研究教育变革的动因可以区分为四种相应的理论,即进化论、新进化论、(结构功能主义)、系统论。

8、多伊尔和庞德认为教师対变革的态度主要受“实用规则”的支配,这个规则包括和谐性、工具性和(成本)三个方面。

.9、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按照人类社会教育的方式分为“前塑文化”、“同塑文化”和(“后塑文化”)。

10、现在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的普遍观点认为,教育社会学属于一门(综合学科),其他学科的成果也可以为教育社会学所用。

11、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第二个反应模式是戊戍维新运动12、屮华职教社成立于1917年13、教育社会学在2 0世纪6 0年代出现了三种研究途径,其中“历史及体制的研究途径”产生于欧洲14、社会学理论对全球化的分析与研究存在争论,出现了三种理论观点,其中持有“全球化与文明的冲突会同时存在”观点的理论多极化理论15、教育社会学者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充满争论,持教育社会学属于或主要属于教育学观点的学者有苏扎洛、史密斯16、最早将教育社会学子以制度化美国17、根据研究视角的宽广度,可以将教育社会学理论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大理论类型,下列理论中属于微观社会学理论的是符号互动论18、功能主义在2 0世纪中叶的显著发展是结构功能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19、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学者布迪厄20、米尔斯的社会分层理论把工人分成蓝领和白领21、与人力资本理论一样主张教育在社会变迁屮的积极功能的是结构功能主义22、社会排斥理论认为,中产阶级的产生与维持有两个机制:一个是基于财产的拥有;另一个则是基于学术和专23.实施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文化多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24.根据人们在职业、工资收入与身份声望等方血的具体而细致的差别,把社会成员划分成连续排列的多个小层的社会分层法叫续谱排列说25.校长处理变革的领导风格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响应者、管理者和发动者,其屮变革次数与成功概述最低的类型是响应者26.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笫四个反应模式是新文化运动27.1917年出版了美国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教育社会学导论》的学者是史密斯28.一直作为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中观层次的是学校29.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教育社会学出现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及体制的研究方法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0.在社会学理论中,最早进行宏观与微观理论整合的理论家是墨顿31.提出“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学者是布迪厄32.符号互动理论的真正创始人是米德33.在教育社会学领域,“新马克思主义”和“新韦伯主义”两个派系属于冲突理论34.教育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是现代性35.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36.晏阳初领导的全国平民识字运动总机构“屮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于1923年37.当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舒尔茨38.1883年在《动态社会学》中首次提出“教育社会学”概念的社会学家是沃德39.1913年在他主编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工具书中,撰写了《教育社会学》词条的美国教育家是孟禄40.们恩斯坦认为从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來看,存在精密型代码和封闭型代码41.20世纪60年代提出“全球村”概念的学者是麦克卢汉42.将校长的行为分为响应者、管理者和发动者三种类型的学者是哈尔43.中国职业教育思潮的主要侣导者是黄炎培44.1883年社会学家沃德在其书中首次提岀“教育社会学”概念,该书是《动态社会学》45.在解释学范式下研究教育变革的理论主要有交换与合理选择理论、社会行为生态学、符号互动理论、民俗方法论(常人方法学)、戏剧理论、标签理论等。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教育社会学:是以社会学这门学科作为理论分析框架来研究社会学眼中的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

教育科学派:德国的克里克、罗荷纳等,反对个人本位主义教育学的思辨化、观念化、片面化;采用实证、科学的方法;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的关注,寻求建立具有实证性与科学性的教育理论;AGIL图式:帕森斯,任何社会系统都履行着对外—对内及手段性—目的性,这两对功能组成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四种功能,即外部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内部整合功能及模式维持功能。

地位:这一图式不仅被用来对整个教育系统,而且被用来对教育的分支系统与分支范畴进行理论分析。

社会互动:人际或群体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有合作与对抗之分。

抵制理论:即反抗理论,艾普尔,吉诺斯,威利斯。

反对直接再生产理论,认为再生产是由学生的反抗和创造性的适应学校环境而间接产生的。

文化资本:个体从父母家庭那里获得的可以促进教育成就的语言文化能力。

前喻文化: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专指以开拓未来为使命的文化类型。

前喻文化意味着前途未卜的晚辈,“未来就是现在”。

美国文化被认为具有明显的前喻文化特点。

前喻文化下的教育取向:开放性的“师导生”制教育模式。

后喻文化: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专指以重复过去为使命的文化类型。

后喻文化意味着学富五车的长辈,“未来就是过去”。

中国被认为具有明显的后喻文化色彩。

全部特点是对变化缺乏认识,对现有生活方式所有方面的普遍正确性予以持久的无可置疑的认同。

后喻文化下的文化价值取向:封闭式的师授学承模式。

机会:用来测量个人接受社会、家庭与学校的物质条件与心理因素综合影响状况的一组变量。

具体内容有:①校外物质因素②校内物质设施③家庭心理因素④学校心理因素⑤教学条件。

教育机会:①指进入各级正规学校入学的机会,现已分化;②指进入不同教育渠道的机会;如学术性与技术性教育渠道的选择;③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是结果均等论的主张,也是教育机会内涵上的突破。

教育社会学总复习

教育社会学总复习

一、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科建设的初创阶段2、20世纪初—40年代——学科形成阶段3、20世纪40年代后——学科成熟阶段对教育社会学的规范性研究和证验性研究两者的区别有基本认识。

区别体现在研究主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依归四个方面。

(钱扑的研究观点)二、影响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主要受制于三个因素:1、社会变革2、哲学发展3、学术传统第二节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了解)(1)教育与社会结构。

包括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与社会变迁以及教育与社会分层等宏观分析;(2)教育与社会化过程。

研究不同教育形式下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功能以及社会角色;(3)学校的组织、文化、结构以及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课题(1)教育的政策分析(2)高等教育社会学(3)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4)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5)学校中的学习社会学(6)学校中的教师社会学(7)课程社会学的研究3、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理解)(1)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社会学的精髓。

首先,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具有社会角色的规范和职能;其次,教育活动中个体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群体之间)体现了一种社会关系,教育活动发展变化也就是这种现实中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

第三,教育领域中的群体、组织、制度也是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一种表现。

因此,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对教育活动进行理论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教育活动本身的理解和认识,也是教育社会学学科研究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以知识文化的创造和传递为主的社会活动。

任何知识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都是社会知识。

而教育正是通过知识这一特殊的媒介发挥其社会功能,包括知识的组织、传递和知识的评价等。

对教育活动中知识的研究是教育社会学区别于一般社会学及其研究分支的主要特点。

【自考复习】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

【自考复习】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1、人类社会早期的教育社会学先哲柏拉图论述过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其代表著作是《理想国》2、被学术界公认为教育社会学创造人的学者是:涂尔干3、首次提出了”教育社会学概念”.的学者是沃德4、美国的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是1917年史密斯编写的《教育社会学导论》5、校长处理变革的领导风格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变革次数与成功率最高的类型是发动者6、在小国近代倡导并掀起了职业教育思潮的教育家是黄炎培7、从平衡范式研究教育变革的动因可以区分为四种相应的理论,即进化论、新进化论、(结构功能主义)、系统论。

8、多伊尔和庞德认为教师対变革的态度主要受“实用规则”的支配,这个规则包括和谐性、工具性和(成本)三个方面。

.9、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按照人类社会教育的方式分为“前塑文化”、“同塑文化”和(“后塑文化”)。

10、现在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的普遍观点认为,教育社会学属于一门(综合学科),其他学科的成果也可以为教育社会学所用。

11、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第二个反应模式是戊戍维新运动12、屮华职教社成立于1917年13、教育社会学在2 0世纪6 0年代出现了三种研究途径,其中“历史及体制的研究途径”产生于欧洲14、社会学理论对全球化的分析与研究存在争论,出现了三种理论观点,其中持有“全球化与文明的冲突会同时存在”观点的理论多极化理论15、教育社会学者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充满争论,持教育社会学属于或主要属于教育学观点的学者有苏扎洛、史密斯16、最早将教育社会学子以制度化美国17、根据研究视角的宽广度,可以将教育社会学理论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大理论类型,下列理论中属于微观社会学理论的是符号互动论18、功能主义在2 0世纪中叶的显著发展是结构功能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19、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学者布迪厄20、米尔斯的社会分层理论把工人分成蓝领和白领21、与人力资本理论一样主张教育在社会变迁屮的积极功能的是结构功能主义22、社会排斥理论认为,中产阶级的产生与维持有两个机制:一个是基于财产的拥有;另一个则是基于学术和专23.实施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文化多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24.根据人们在职业、工资收入与身份声望等方血的具体而细致的差别,把社会成员划分成连续排列的多个小层的社会分层法叫续谱排列说25.校长处理变革的领导风格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响应者、管理者和发动者,其屮变革次数与成功概述最低的类型是响应者26.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笫四个反应模式是新文化运动27.1917年出版了美国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教育社会学导论》的学者是史密斯28.一直作为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中观层次的是学校29.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教育社会学出现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及体制的研究方法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0.在社会学理论中,最早进行宏观与微观理论整合的理论家是墨顿31.提出“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学者是布迪厄32.符号互动理论的真正创始人是米德33.在教育社会学领域,“新马克思主义”和“新韦伯主义”两个派系属于冲突理论34.教育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是现代性35.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36.晏阳初领导的全国平民识字运动总机构“屮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于1923年37.当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舒尔茨38.1883年在《动态社会学》中首次提出“教育社会学”概念的社会学家是沃德39.1913年在他主编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工具书中,撰写了《教育社会学》词条的美国教育家是孟禄40.们恩斯坦认为从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來看,存在精密型代码和封闭型代码41.20世纪60年代提出“全球村”概念的学者是麦克卢汉42.将校长的行为分为响应者、管理者和发动者三种类型的学者是哈尔43.中国职业教育思潮的主要侣导者是黄炎培44.1883年社会学家沃德在其书中首次提岀“教育社会学”概念,该书是《动态社会学》45.在解释学范式下研究教育变革的理论主要有交换与合理选择理论、社会行为生态学、符号互动理论、民俗方法论(常人方法学)、戏剧理论、标签理论等。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汇编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汇编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A. 人口流动B. 社会流动C. 人才流动D. 社会迁移2. 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 D)A. 提高行为性成本B. 提高物质性成本C. 提高心理惩处成本D. 树立新的德育观念3.(A )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A. 功能主义范式B. 解释论范式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D. 结构主义范式4. 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 群体化形成阶段B. 成熟阶段C. 形式主义阶段D. 瓦解阶段5.(A )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 社会剧变B. 文化革命C. 教育革命D. 经济革命6.( 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A. 调查法B. 现场法C. 隐蔽法D. 人种学研究7.( 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A. 责任感B. 环境C. 人口D. 国际理解8.( C )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

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A. 教育规范系统B. 教育设备C. 象征的标识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9.(A )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A. 社会化过程说B. 相互关系说C.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D. 特殊社会现象说10.( 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A. 责任感B. 环境C. 人口D. 国际理解11. 学校主要成员(B )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A. 教辅人员B. 教师C. 校长D. 教育行政人员12.( C )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 A. 贝塔朗菲 B. 卢斯山 C. 韦伯 D. 泰勒13. 1907年苏扎罗在(C )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A. 斯坦福B. 耶鲁C. 哥伦比亚D. 普林斯顿14.( C )主要是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A. 反抗行为B. 嫉妒行为C. 从众行为D. 竞争行为15.( 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A. 调查法B. 现场法C. 隐蔽法D. 人种学研究16.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这属于(B )A. 师生互动独占型B. 师生互动主导型C. 混合型D. 教师主导型17.衡量人口(C )的指标主要有:人口的寿命、人口的死亡率、人口发病率 A. 质量 B. 文化素质 C. 身体素质 D. 心理素质18.(A )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 意大利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19.( B)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 A. 按控制的层次分 B. 按控制的手段分 C. 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 D. 按控制方式分20.(A)学者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进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为“越界”,即学生的社会位移A. 美国B. 英国C. 澳大利亚D. 法国二、填空题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_。

06159教育社会学

06159教育社会学

06159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1.在教育学领域中,有两个不同的学派参与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考察,它们是思辨教育学派和A.形式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行动教育学派D.功能教育学派2.教育社会学冲突理论在20世纪中期发展成为主流,主要归功于两个早期的德国社会学家A.韦伯和胡塞尔B.韦伯和齐美尔C.胡塞尔和齐美尔D.韦伯和哈贝马斯3.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第二个反应模式是A.戊戌维新运动B.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4.学校组织变革的动因来自于两个重要因素“压力”与“张力”,其中“压力”主要来自教育组织的A.外部因素 B.内部因素 C.内、外部因素 D.自身因素5.在社会学理论中,最早进行宏观与微观理论整合,提出“中层理论”的理论家是A.哈贝马斯 B.哈格里夫 C.凯尔凯姆 D.墨顿6.一般认为,作为系统和专门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出现在A.18世纪 B.19世纪早期 C.20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7.主张用意识形态、统治权威和文化霸权来揭示一定社会中的政治、经济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属于A.平衡范式B.冲突范式C.文化复兴理论 D.结构功能论8.在社会学早期,有关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论述散见在许多教育学著作中,其中教育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A.杜威B.爱弥尔C.卢梭D.柏拉图9.下面的社会学研究者中,认为教育社会学属于或主要属于社会学的学者是A.苏扎洛 B.埃尔伍德 C.史密斯 D.韦伯10.领导全国职业教育的机构“中华职教社”成立于A.1915年 B.1917年 C.1921年 D.1923年11.提出了“文化三路向说”的教育家和社会学家是A.黄炎培 B.梁漱溟 C.陶行知 D.晏阳初12.推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迅速发展起来的是A.芝加哥大学 B.哈佛大学 C.欧洲大陆 D.耶鲁大学13.属于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扩展与强化范畴的是A.后现代性B.现代性C.国际性D.全球性14.主张教育是培养具有社会善的人的哲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洛克15.哈贝马斯学说的中心概念是A.规范基础B.沟通理性C.合理判断D.理性发展16.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的变迁必然要求教育做出调整和改变。

教育社会学总复习

教育社会学总复习

教育社会学总复习——————————————绮凤一、选择题.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

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教育结构:教育与社会结构。

包括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与社会变迁以及教育与社会分层等宏观分析教育结构是指社会的教育活动的各种要素根据一定比例和秩序所构成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社会学:就是运用系统社会理论对教育社会的特点、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一时期突出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探求其基本原理及规律,为教育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的一门学科。

社会化功能:社会化功能是指教育制度在促进个体完成社会化成为正式社会成员方面的作用。

(教育社会功能之一,还有选择功能)也即社会的整合者。

所谓社会化,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掌握所属社会的各种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获得该社会所要求的成员资格的过程。

这体现了社会将文化模式代代相传的机制。

教育使不同的社会成员获得共同的信念、态度及价值准则,以使他们按社会规范行事,从而教育成为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育是实施社会化功能的最有效的手段。

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阶级、阶层和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角色经常处于变动的状态。

教育分流:教育分流是指教育系统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有计划、按比例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的教育类型分别培养,并且帮助他们分配到不同的社会岗位和社会角色。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的结构方面发生的变化或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过分社会化: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

差异交往说:由美国犯罪心理学家萨塞兰德提出。

认为人们在经历社会化过程中与谁交往决定了社会化的方向。

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3.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6.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7.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

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8.前排中间效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9.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10.显性知识:以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等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知识。

11.隐性知识: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

12.从众行为: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13.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14.文化失调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

15.伴生性教育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16.失误性教育问题: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7.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学科地位?概念: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性质与地位: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

团体力量对教育的影响甚巨(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关系)教育必須呼应社会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适合社会目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着重于公共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不能个人化,而是属于公共的议题。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事实判断、解释功能)1)质的研究: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

2)量的研究: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分别代表着教育研究方法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质的研究代表着研究者以整体、深入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量的研究代表着以客观、精确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4、孔德的相关理论⑴社会学之父:孔德⑵孔德的重要理念: 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论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

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万事万物,必须历经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

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

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

②社会有机体论: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

5、韦伯科层体制科层制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将成员的职位按等级制原则依次排列,并明文规定每个人的岗位权限与职责;将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等;运用技术知识,以法令、条例、民主参与等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

这样的现代科层制组织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转那样,既要围绕外部环境运转(外适应),又要自身不停地自转(内适应,或内协调)。

宇宙,社会,同样都是一个系统科学。

现代科层制组织就是这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小动态单位6、教育社会学在欧美的发展一、规范的教育社会学阶段1、①史密斯《教育社会学概论》,是此方面最早的著作;②华勒《教学社会学》,是当时此方面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2、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特征:①研究者绝大多数是教育学者;②研究方法偏向于哲理性和规范性的研究方法;③在研究范围上,凡是与教育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都在其研究范围之内。

二、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时期1、概况的描述: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兴”的教育社会学,或“社会学的”教育社会学,其时期始于1940-1960 年,当时美国的社会学领袖人物由芝加哥扩散到其它各大学,研究的旨趣也由解决现有的特殊社会问题转为理论的建立与研究技术的改良。

教育社会学已由过去的实用取向转为理论的取向了,或者说,姓“教”的教育社会学,已经成为姓“社” 的教育社会学了。

2、代表人物:①帕深斯:强调建立社会行动的系统理论。

②墨顿:也认为理论与研究的相互发展才是社会学成长的动力。

3、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贡献:①教育社会学由过去的以教育学者为中心,转换为由教育学者和社会学者共同参与;②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看,已从规范的学科转化成一门严谨的学科,并且建立了许多有关教育的理论,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已可与教育心理学相抗衡;③在研究范围和领域上,研究的领域开始缩小,只关注于可用实证主义方法研究的那一部分。

三、批判的教育社会学时期1、概况:这一时期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的”教育社会学,或“诠释学的”教育社会学,“现象学的”教育社会学,“微观的”的教育社会学等。

自二十世纪60 年代起,弱势群体的权力问题成为了社会关心的重点,传统的教育问题,如教育本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开始被人由公平正义的角度提出质疑,从70 年代开始至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旨趣又有了新的转向,理论的追求被平等、正义的追求所替代。

2、代表人物:杨格《知识与控制》3、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主要贡献:①对过去无条件接受或被看成理所应当的现象进行治理,开始强调教育和社会中所存在的冲突,对教育社会学研究,从表明向深层结构转变;②在研究方法上,开始认识到了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不足,开始加入了质的研究方法;③开创了知识社会学的新领域,过去认为知识是中立的,其实不然,知识也是被人为所掌控的;④开始了强调微观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班级社会学和微观教育学等成为这一时期的重点。

7、教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史一、创建期( 1922-1949 )1、社会学的引进1819年,康有为在“广州场星李万木草堂”开设了“群学”科1903 年,严复译述的《群学肆言》被看作社会学正式传入中国。

1906 年,京师法政学堂已列有社会学一科。

1908 年,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最先开授社会学课程。

1913 年,上海沪江大学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社会学系2、教育社会学的引进1922 年,陶孟和著《教育与社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停滞期( 1949-1979 )三、重建期( 1979- )1、1979 年成立了“中国社会学研究会” 。

2、1980 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了“社会学研究所” 。

3、1981 年12 月,《教育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召开研讨会。

4、1989 年2月,南京师范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

5、1989 年4 月,中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在杭州成立。

8、和谐、冲突、解释三大理论和谐理论基本观点(结构功能理论) 结构与功能:社会为一巨大的结构,之下有许多部门;不同的部门有其特殊的功能,亦即对社会整体有独特的贡献. 整合:各部门之间会互相影响,所形成之和谐与团结会维持整个社会体系之生存.稳定:重视社会的稳定性,不赞成激烈的改革,变化;社会变迁是存在的,但主张和缓的变化共识:强调各部门,成员之间在知觉,情感,价值,与信念是否一致,是否和谐.冲突理论基本观点冲突:冲突论者认为在社会结构中,团体之间存在着彼此对立的现象,团体之间的目标不一致,尤其是支配者与从属者之间的利益不均;变迁:团体之间由于利益冲突所引起的权力斗争,导致社会发生不断变化;强制:在斗争中取得优势和控制地位的团体,要采取强制的手段,迫使其他团体与之合作,以维持社会的稳定的秩序。

解释理论基本观点1、与“和谐”和“冲突”理论学派不同,为一种微观取向的研究2、以“非实证” “质”的研究为主,主要理论包括现象学、象征互动论等3、以社会组成分子的“日常活动”作为研究对象4、强调社会组成分子在思想和行为上有“自主性”及“主动性”5、重视行为背后的“意义”6、社会组成分子之间的互动式由解释他人的行为与不断协商所构成7、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包含研究者的“主观意识”在内(文化垄断、资本、符号暴力的概念)9、什么是学习化社会?①就个人而言,是指一个能充分提供个体在一生中任何时间均有学习机会的社会,使个人丰富生活知能,充分发展潜能,而达成自我实现;②就社会层面而言,社会中学习组织处处存在,以加强整体组织或社会的竞争力,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10、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 )是指一个组织能够不断学习,以及运用系统思考模式尝试各种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而强化及扩充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并改变整体组织行为,以增进组织的适应及革新能力.11、应对学习化社会,学校的教育改革措施① 学校教育目标的改革1.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能力2.发展统整的知识结构3.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4.引导建立自我实现的理想② 课程内容的发展与管理模式的更新1.课程内容的发展个人成长课程生存技能课程空白课程2.管理模式的更新:三级课程管理③教学的革新1.教学方法: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2.教学评价:淘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认可学生的特殊学习成就3.教学组织形式:发展小班化教学④学校组织的革新1.有良好的经营理念和共同愿景2.有杰出的领导者及团队3.有和谐的气氛和畅通的沟通管道4.有健全的品管及服务制度5.有前瞻及创新的应变能力⑤评价方式多元化12、教师专业分工(1)、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对学生进行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3)、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发展。

(4)、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5)、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3、教师入职动机与职业文化的关系教师承担社会契约的基本动机三个主要的次级动机A、渴望与年轻一代在一起。

B、肯定教育的社会价值。

C、对所教的学科感兴趣。

长期的假期工作的安全性家庭的需要金钱的报酬等14、教师专业自主权所谓教师专业自主权就是教师在工作中根据专业素养,在执行学生所认同的任务时,享有沟通协调,以及专业选择自由的职权。

A、教科书的选用权B、课程实施计划的制定权C、教学形式与方法的运用权D、教学评价手段的使用权15、什么是教师角色冲突角色间冲突:个体必须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由于缺乏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无法满足这些角色提出的期望而产生冲突;角色内冲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伙伴对同一个角色报有矛盾的角色期望而引起的冲突。

16、教师专业个人主义“专业个人主义”,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校教学一般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了避免彼此的干扰,墙壁将一间间教室隔开,无形中也将教师们做了隔离,教师大多数情况下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时刻变化的种种问题,几乎很少有机会与其他教师共同讨论教学工作,或分享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