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研究的几个案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文化研究的几个案例
数学文化: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 研究的一个关键词 数学文化的两个载体:数学思想方 法、数学史 案例一: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程求 根公式的数学之旅 案例二: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案 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 案例三:余弦定理可以怎么教 中学教师可以多写写教学案例的文 章 案例四:圆锥曲线的三个教学设计
数学文化研究的几个案例
数学文化: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 研究的一个关键词 数学文化的两个载体:数学思想方 法、数学史 案例一: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程求 根公式的数学之旅 案例二: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案 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 案例三:余弦定理可以怎么教 中学教师可以多写写教学案例的文 章 案例四:圆锥曲线的三个教学设计
数学文化研究的几个案例
数学文化: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 研究的一个关键词 数学文化的两个载体:数学思想方 法、数学史 案例一: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程求 根公式的数学之旅 案例二: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案 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 案例三:余弦定理可以怎么教 中学教师可以多写写教学案例的文 章 案例四:圆锥曲线的三个教学设计
进一步的工作
中学教研(数学)2005(6)
数学文化研究的几个案例
数学文化: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 研究的一个关键词 数学文化的两个载体:数学思想方 法、数学史 案例一: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程求 根公式的数学之旅 案例二: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案 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 案例三:余弦定理可以怎么教 中学教师可以多写写教学案例的文 章 案例四:圆锥曲线的三个教学设计
数学文化研究的几个案例
数学文化: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 研究的一个关键词 数学文化的两个载体:数学思想方 法、数学史 案例一: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程求 根公式的数学之旅 案例二: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案 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 案例三:余弦定理可以怎么教 中学教师可以多写写教学案例的文 章 案例四:圆锥曲线的三个教学设计
张维忠教授简介
张维忠博士,1964年12月生于甘肃省 天水市。1986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 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 年、1997年于西北师范大学获教育学 硕士、博士学位。曾任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副教授;现为浙江师范大学 数理学院教授,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 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 学科带头人。兼任全国高师数学教育 研究会常务理事,《数学教育学报》 编委、浙江师范大学《中学教研(数 学)》主编。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 学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教学案例:适合中学教师写作 ⑴特点 ①具体、实在、有用。 ②连接实践与理论的桥梁。 ③中学教师可以写,也能写好的文 章形式。
教学案例:适合中学教师写作 ⑵模式 引言 教学过程 案例分析(反思) 结尾
Leabharlann Baidu
教学案例:适合中学教师写作 ⑶要求 ①有一定先进理论的指导, ②教学过程设计新颖, ③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自我反省, ④对中学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
张维忠教授的三本专著
《数学 文化与数学课程》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数学文化研究的几个案例
数学文化: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 研究的一个关键词 数学文化的两个载体:数学思想方 法、数学史 案例一: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程求 根公式的数学之旅 案例二: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案 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 案例三:余弦定理可以怎么教 中学教师可以多写写教学案例的文 章 案例四:圆锥曲线的三个教学设计
案例四:圆锥曲线的三个教学 设计
设计1:《圆锥曲线· 椭圆》的 传统教学
1 引出课题:汽车油罐的横截面的轮廓, 行星和卫星运行的轨迹等。 2 探讨椭圆的本质特征,给椭圆下定义: 教师利用两个图钉,一条一定长的细线, 一根粉笔,在小黑板上演示一个椭圆的 过程;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该画图过程, 思考椭圆与圆有那些相同与不同的特征。 3 根据椭圆定义,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4 例题讲解和练习 5 小结
1.2类比、猜想、实验
1 V 1 a2 b2 h
2
1 2 2 2 V a b h 3
1 2 2 3 V a ab b h 3
1.3推导公式
a h b
b h a = h a + h b
b
x
b h
a
a
b h a = h + h
b
b h a b
1.4展示成果1
1 教学案例 1.1提出问题 1.2类比、猜想、实验 1.3推导公式 1.4展示成果 1.5教师总结 2 案例简析
1.1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棱锥,我手上拿 着的是一个正四棱锥的模型。如果我 们在它顶部截去一个小的正四棱锥, 就得到一个正四棱台(模型演示)。 假如这个正四棱台下底面正方形边长 为a,上底面边长为b,高为h,那么 它的体积该如何表示呢?今天我们就 来研究这个问题。 生1:既然正四棱台可以由一个大的 正四棱锥截去一个小的正四棱锥得到, 我就可以通过大正四棱锥体积减去小 正四棱锥体积来求 。。。
朱哲.余弦定理——一则体现数学联系与 历史的教学案例.数学通讯,2005(17). 朱哲.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程求根公式的 数学之旅.数学传播,2006(2).(第30卷第2 期总第118期). 朱哲.弦图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数 学教学,2006(11). 朱哲.“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一个 教学设计.数学传播,2008(3).(第32卷第3 期总第127期).
张维忠教授简介
代表性专著《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 —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课程的重 建》1999年9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 版,并于2000年获浙江省教育厅哲学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2年 又获浙江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 成果著作类三等奖。已主持完成全国 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 于2000年6月通过鉴定;目前正在主 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 重点课题“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 化”(DHA010276)的研究。
D A D' B
C
C'
A' B'
C A D' C' D' D' A
C A
C D C A B
D'
B' A' B' B'
B'
1.4展示成果2
1.4展示成果3
1.5教师总结
1 a b 2 h a b 2 1 a b 2 ab 2 V 4( ) h2 ( ) ( ) ( ) h 3 4 2 2 3 2 4
案例简析
1台体及其体积公式这块内容背后所 蕴涵的思维价值远远大于这个公式 本身的实用价值。 2教师能认识到平淡的教学内容背后 也隐含着波澜壮阔的教学过程。 3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用多种 方法来解决问题。 4引入了实验。 5数学史知识的渗透。
数学史知识的渗透
不仅介绍了这个公式的最早记载,同 时在教学过程中隐含了对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数学的比较。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育让学生欣 赏各种数学,而不管它是否属于自己 的传统文化:包含各种文化根源的数 学可以让学生形成丰富的体验,明白 其他文化所做的伟大贡献。这种教育 意义已经超出了数学课的目标,但这 确实是数学可以给予的。
张维忠教授简介
曾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出版学术专著3 部,在《教育研究》、《课程· 教 材· 教法》、《比较教育研究》、《数 学教育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 余篇。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曾获省哲 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 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曾为研究生 和本科生开设《课程论》、《数学教 学论》、《数学方法论》、《数学与 文化》和《数学教育哲学》等课程。
对设计1的反思
这一内容通常以椭圆的机械画法引入。也有教 师先讲海尔· 波普彗星的现象,或者拿出一个 圆锥模型让学生观察截面的形状,再由机械画 法引出椭圆的定义以及焦点的概念。这样的教 学,教师直接地、生硬地把概念“抛”给了学 生。尤其是“焦点”,更象是“从天而降”; 而焦点之所以为焦点,学生却是不明所以。当 前,我们倡导“转换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与学的新理念,就是要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教学真正建立在学 生自己探索、思考、理解的基础上。换言之, 就是要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时间,给他们自由想 象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经历数学知识发生、 发展的全过程。在这一观念指导下,教师和专 家共同设计了新颖的案例2。
一些案例文章
朱哲,张维忠.中国古代数学思想方法在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中学数学杂志 (初中),2003(1). 朱哲,陈良照.“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 设计及其分析.中学教研(数学),2003(7). 刘智强,朱哲.圆锥曲线概念教学重新设 计.数学教学,2003(10). 朱哲,张维忠.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案 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中学数学教学参 考,2004(3). 朱哲,张维忠.算24点引发的思考.中学数 学教学参考,2004(10).
案例一: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 程求根公式的数学之旅
一元三次方程的韦达定理
ax bx cx d 0
3 2
b x x x 1 2 3 a c x1 x 2 x1 x3 x 2 x3 a d x1 x 2 x3 a
用韦达定理解一元二次方程
历史上三次方程求根公式方法
历史上四次方程求根公式方法
迁移一
迁移二
反思
回过头看整个过程,笔者觉得,这是师生 二人一起经历了一次奇妙的数学之旅。在 这个过程中,对数学的兴趣,对知识的渴 求,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虽然也经 历了挫折和失败,最后的结果也未必很有 实用价值(他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新解法 就没多大实用价值),但是,整个过程表 现出的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学生来讲是一笔十分珍贵的财富。所以, 作为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适 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数学文化研究的几个案例
数学文化: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 研究的一个关键词 数学文化的两个载体:数学思想方 法、数学史 案例一: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程求 根公式的数学之旅 案例二: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案 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 案例三:余弦定理可以怎么教 中学教师可以多写写教学案例的文 章 案例四:圆锥曲线的三个教学设计
数学文化研究的几个案例
数学文化: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 研究的一个关键词 数学文化的两个载体:数学思想方 法、数学史 案例一: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程求 根公式的数学之旅 案例二: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案 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 案例三:余弦定理可以怎么教 中学教师可以多写写教学案例的文 章 案例四:圆锥曲线的三个教学设计
案例二: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 学案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
引言
对中西古代数学文化的深入研究, 特别是这种历史的挖掘,目的还 是为了指向现实、着眼于未来。 本文给出的一则基于数学史的教 学案例,正是笔者设想的在数学 教育中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在传 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 而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
教学案例:适合中学教师写作
⑷推荐书目 《数学教育个案学习》 李士锜、
李俊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数学课例分析》罗增儒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陕
推荐书店
枫林晚 (浙江师范大学新校门口大街、 丽泽花园营业房。) 杭州书林教育书店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门口。) 九章书店 (北京海淀)
教学案例:适合中学教师写作 ⑸一些杂志
案例三:余弦定理可以怎么教
网址
数学传播: http://www.math.sinica.edu.tw/m edia/default.jsp HPM通讯: http://math.ntnu.edu.tw/~horng/l etter/hpmletter.htm
能不能由三次方程的韦达公式 来求它的求根公式?
x1 x 2 x3 A x1 x 2 x3 B x x x C 2 3 1
x1 x 2 x3 A 2 2 2 x1 x 2 x3 B x 3 x 3 x 3 C 2 3 1
数学文化: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 研究的一个关键词 数学文化的两个载体:数学思想方 法、数学史 案例一: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程求 根公式的数学之旅 案例二: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案 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 案例三:余弦定理可以怎么教 中学教师可以多写写教学案例的文 章 案例四:圆锥曲线的三个教学设计
数学文化研究的几个案例
数学文化: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 研究的一个关键词 数学文化的两个载体:数学思想方 法、数学史 案例一: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程求 根公式的数学之旅 案例二: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案 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 案例三:余弦定理可以怎么教 中学教师可以多写写教学案例的文 章 案例四:圆锥曲线的三个教学设计
数学文化研究的几个案例
数学文化: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 研究的一个关键词 数学文化的两个载体:数学思想方 法、数学史 案例一: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程求 根公式的数学之旅 案例二: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案 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 案例三:余弦定理可以怎么教 中学教师可以多写写教学案例的文 章 案例四:圆锥曲线的三个教学设计
进一步的工作
中学教研(数学)2005(6)
数学文化研究的几个案例
数学文化: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 研究的一个关键词 数学文化的两个载体:数学思想方 法、数学史 案例一: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程求 根公式的数学之旅 案例二: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案 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 案例三:余弦定理可以怎么教 中学教师可以多写写教学案例的文 章 案例四:圆锥曲线的三个教学设计
数学文化研究的几个案例
数学文化: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 研究的一个关键词 数学文化的两个载体:数学思想方 法、数学史 案例一: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程求 根公式的数学之旅 案例二: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案 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 案例三:余弦定理可以怎么教 中学教师可以多写写教学案例的文 章 案例四:圆锥曲线的三个教学设计
张维忠教授简介
张维忠博士,1964年12月生于甘肃省 天水市。1986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 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 年、1997年于西北师范大学获教育学 硕士、博士学位。曾任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副教授;现为浙江师范大学 数理学院教授,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 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 学科带头人。兼任全国高师数学教育 研究会常务理事,《数学教育学报》 编委、浙江师范大学《中学教研(数 学)》主编。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 学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教学案例:适合中学教师写作 ⑴特点 ①具体、实在、有用。 ②连接实践与理论的桥梁。 ③中学教师可以写,也能写好的文 章形式。
教学案例:适合中学教师写作 ⑵模式 引言 教学过程 案例分析(反思) 结尾
Leabharlann Baidu
教学案例:适合中学教师写作 ⑶要求 ①有一定先进理论的指导, ②教学过程设计新颖, ③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自我反省, ④对中学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
张维忠教授的三本专著
《数学 文化与数学课程》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数学文化研究的几个案例
数学文化: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 研究的一个关键词 数学文化的两个载体:数学思想方 法、数学史 案例一: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程求 根公式的数学之旅 案例二: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案 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 案例三:余弦定理可以怎么教 中学教师可以多写写教学案例的文 章 案例四:圆锥曲线的三个教学设计
案例四:圆锥曲线的三个教学 设计
设计1:《圆锥曲线· 椭圆》的 传统教学
1 引出课题:汽车油罐的横截面的轮廓, 行星和卫星运行的轨迹等。 2 探讨椭圆的本质特征,给椭圆下定义: 教师利用两个图钉,一条一定长的细线, 一根粉笔,在小黑板上演示一个椭圆的 过程;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该画图过程, 思考椭圆与圆有那些相同与不同的特征。 3 根据椭圆定义,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4 例题讲解和练习 5 小结
1.2类比、猜想、实验
1 V 1 a2 b2 h
2
1 2 2 2 V a b h 3
1 2 2 3 V a ab b h 3
1.3推导公式
a h b
b h a = h a + h b
b
x
b h
a
a
b h a = h + h
b
b h a b
1.4展示成果1
1 教学案例 1.1提出问题 1.2类比、猜想、实验 1.3推导公式 1.4展示成果 1.5教师总结 2 案例简析
1.1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棱锥,我手上拿 着的是一个正四棱锥的模型。如果我 们在它顶部截去一个小的正四棱锥, 就得到一个正四棱台(模型演示)。 假如这个正四棱台下底面正方形边长 为a,上底面边长为b,高为h,那么 它的体积该如何表示呢?今天我们就 来研究这个问题。 生1:既然正四棱台可以由一个大的 正四棱锥截去一个小的正四棱锥得到, 我就可以通过大正四棱锥体积减去小 正四棱锥体积来求 。。。
朱哲.余弦定理——一则体现数学联系与 历史的教学案例.数学通讯,2005(17). 朱哲.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程求根公式的 数学之旅.数学传播,2006(2).(第30卷第2 期总第118期). 朱哲.弦图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数 学教学,2006(11). 朱哲.“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一个 教学设计.数学传播,2008(3).(第32卷第3 期总第127期).
张维忠教授简介
代表性专著《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 —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课程的重 建》1999年9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 版,并于2000年获浙江省教育厅哲学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2年 又获浙江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 成果著作类三等奖。已主持完成全国 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 于2000年6月通过鉴定;目前正在主 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 重点课题“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 化”(DHA010276)的研究。
D A D' B
C
C'
A' B'
C A D' C' D' D' A
C A
C D C A B
D'
B' A' B' B'
B'
1.4展示成果2
1.4展示成果3
1.5教师总结
1 a b 2 h a b 2 1 a b 2 ab 2 V 4( ) h2 ( ) ( ) ( ) h 3 4 2 2 3 2 4
案例简析
1台体及其体积公式这块内容背后所 蕴涵的思维价值远远大于这个公式 本身的实用价值。 2教师能认识到平淡的教学内容背后 也隐含着波澜壮阔的教学过程。 3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用多种 方法来解决问题。 4引入了实验。 5数学史知识的渗透。
数学史知识的渗透
不仅介绍了这个公式的最早记载,同 时在教学过程中隐含了对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数学的比较。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育让学生欣 赏各种数学,而不管它是否属于自己 的传统文化:包含各种文化根源的数 学可以让学生形成丰富的体验,明白 其他文化所做的伟大贡献。这种教育 意义已经超出了数学课的目标,但这 确实是数学可以给予的。
张维忠教授简介
曾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出版学术专著3 部,在《教育研究》、《课程· 教 材· 教法》、《比较教育研究》、《数 学教育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 余篇。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曾获省哲 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 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曾为研究生 和本科生开设《课程论》、《数学教 学论》、《数学方法论》、《数学与 文化》和《数学教育哲学》等课程。
对设计1的反思
这一内容通常以椭圆的机械画法引入。也有教 师先讲海尔· 波普彗星的现象,或者拿出一个 圆锥模型让学生观察截面的形状,再由机械画 法引出椭圆的定义以及焦点的概念。这样的教 学,教师直接地、生硬地把概念“抛”给了学 生。尤其是“焦点”,更象是“从天而降”; 而焦点之所以为焦点,学生却是不明所以。当 前,我们倡导“转换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与学的新理念,就是要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教学真正建立在学 生自己探索、思考、理解的基础上。换言之, 就是要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时间,给他们自由想 象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经历数学知识发生、 发展的全过程。在这一观念指导下,教师和专 家共同设计了新颖的案例2。
一些案例文章
朱哲,张维忠.中国古代数学思想方法在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中学数学杂志 (初中),2003(1). 朱哲,陈良照.“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 设计及其分析.中学教研(数学),2003(7). 刘智强,朱哲.圆锥曲线概念教学重新设 计.数学教学,2003(10). 朱哲,张维忠.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案 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中学数学教学参 考,2004(3). 朱哲,张维忠.算24点引发的思考.中学数 学教学参考,2004(10).
案例一: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 程求根公式的数学之旅
一元三次方程的韦达定理
ax bx cx d 0
3 2
b x x x 1 2 3 a c x1 x 2 x1 x3 x 2 x3 a d x1 x 2 x3 a
用韦达定理解一元二次方程
历史上三次方程求根公式方法
历史上四次方程求根公式方法
迁移一
迁移二
反思
回过头看整个过程,笔者觉得,这是师生 二人一起经历了一次奇妙的数学之旅。在 这个过程中,对数学的兴趣,对知识的渴 求,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虽然也经 历了挫折和失败,最后的结果也未必很有 实用价值(他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新解法 就没多大实用价值),但是,整个过程表 现出的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学生来讲是一笔十分珍贵的财富。所以, 作为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适 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数学文化研究的几个案例
数学文化: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 研究的一个关键词 数学文化的两个载体:数学思想方 法、数学史 案例一: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程求 根公式的数学之旅 案例二: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案 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 案例三:余弦定理可以怎么教 中学教师可以多写写教学案例的文 章 案例四:圆锥曲线的三个教学设计
数学文化研究的几个案例
数学文化: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 研究的一个关键词 数学文化的两个载体:数学思想方 法、数学史 案例一:由韦达定理引发的方程求 根公式的数学之旅 案例二: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学案 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 案例三:余弦定理可以怎么教 中学教师可以多写写教学案例的文 章 案例四:圆锥曲线的三个教学设计
案例二:一节基于数学史的教 学案例:正四棱台体积公式
引言
对中西古代数学文化的深入研究, 特别是这种历史的挖掘,目的还 是为了指向现实、着眼于未来。 本文给出的一则基于数学史的教 学案例,正是笔者设想的在数学 教育中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在传 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 而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
教学案例:适合中学教师写作
⑷推荐书目 《数学教育个案学习》 李士锜、
李俊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数学课例分析》罗增儒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陕
推荐书店
枫林晚 (浙江师范大学新校门口大街、 丽泽花园营业房。) 杭州书林教育书店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门口。) 九章书店 (北京海淀)
教学案例:适合中学教师写作 ⑸一些杂志
案例三:余弦定理可以怎么教
网址
数学传播: http://www.math.sinica.edu.tw/m edia/default.jsp HPM通讯: http://math.ntnu.edu.tw/~horng/l etter/hpmletter.htm
能不能由三次方程的韦达公式 来求它的求根公式?
x1 x 2 x3 A x1 x 2 x3 B x x x C 2 3 1
x1 x 2 x3 A 2 2 2 x1 x 2 x3 B x 3 x 3 x 3 C 2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