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pdf

合集下载

地质普查找矿与矿床地质勘探分析

地质普查找矿与矿床地质勘探分析

6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地质普查找矿与矿床地质勘探分析李炳武(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三一二地质队,安徽 蚌埠 233000)摘 要:二十一世纪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与进步,因此目前我国在地质勘查找矿方面的方法以及手段也越来越多,而对于人类而言矿产资源是目前为止无法替代的资源,其在一定程度上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以及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在实际查找矿产资源的过程里面,地质普查找矿以及矿床地质勘探两者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而且两者是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对我国直接我国矿产行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就地质普查找矿和矿床地质勘探做出了相关的探究以及分析。

关键词:地质普查;找矿;矿床;地质勘探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3-0064-2 收稿日期:2021-02作者简介:李炳武,男,生于1987年,汉族,安徽省蚌埠市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调查与找矿最近几年,我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虽然我国 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地质结构十分繁琐、复杂,很难通过简单的 勘探方法找到矿床。

地质勘探作为地质找矿的主要手段,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2]。

1 地质普查找矿要求及手段1.1 地质普查找矿方法要求我国现阶段矿床的形成过程中,矿床的不同所受到的地质因素也会有一些不一样,并且差别较大,不过通常说来,矿床在它的实际形成过程里,其主要拥有下面这些特征。

(1)矿床一般来说皆需通过风化和变质作用,而风化侵蚀和变质是影响矿床形成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对其进行地质勘探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地质普查的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相对于地质结构因素来说,每一种不同的矿床中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矿床实际进行分布时而言的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地质结构,在此期间地质结构对其的等级以及形成、时间都含有较大的影响。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目标: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
实的地质学基础知识和调查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
和综合能力,能在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领域进行创新研究和科技推广。

最后,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叉能力,能够与相关部门和科研机
构合作开展综合性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项目。

培养方案概述: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为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
阶段,持续培养时间为4年。

其中,基础教育为前两年,侧重培养学生的
基础地质学知识和调查技能;专业教育为后两年,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
能和实践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
1.地质学基础课程: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岩石学、矿
物学等,培养学生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数理化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
析问题的能力。

3.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实训:通过实地调查、实验室分析等方式,提
高学生的调查技能和实践能力。

4.通识教育: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等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
合能力。

专业教育阶段:
1.工程地质学:建筑地质、水文地质等,培养学生分析土地利用和地质灾害风险的能力。

2.矿产普查技术:矿物、矿床学、矿产资源评价等,培养学生对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技术的掌握。

3.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报告撰写与展示等,培养学生项目管理和沟通能力。

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

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

02
实践教学:野外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实习、资源评价实践等
03
合作交流: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实习实践等
04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DESIGN WORKS KEEP
05
促进经济发展
06
调查方法
地质填图:通过实地考察,绘制地质图,了解区域地质构造
1
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如地震、重力、磁法等,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2
地球化学勘探:通过分析地表岩石、土壤、水等样品,了解区域地质背景
3
遥感地质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如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获取区域地质信息
4
地质钻探:通过钻探,获取地下岩心样品,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
地质勘探技术:利用钻探、物探等方法,提高矿产普查准确性
地理信息系统:利用GIS技术,实现地质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利用地震、电磁等方法,提高地下矿产资源探测能力
环境监测技术:利用遥感、监测等技术,评估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对环境的影响
政策支持
2
1
国家政策:支持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发展
03
地球化学勘探:通过地球化学分析,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富集程度
04
遥感地质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对矿产资源进行宏观调查和监测
05
钻探和坑探:通过钻探和坑探,直接获取地下矿产资源的信息
普查成果
发现新矿产资源
确定矿产资源分布范围
评估矿产资源储量
确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价值
提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3
专业应用
矿产资源评估:对矿产资源的储量、品质等进行评估
矿产资源开采:采用合理的开采方法,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

矿产普查与勘探的一级学科

矿产普查与勘探的一级学科

矿产普查与勘探的一级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是地质学的一级学科,是通过研究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貌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手段,为矿产资源的发现、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矿产资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原油、天然气、煤炭,还是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而矿产普查与勘探则是保障矿产资源供应的基础。

矿产普查通过对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实地考察和调查,以及使用遥感、卫星等技术手段,对一个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评估和研究。

而矿产勘探则是在普查的基础上,通过钻探和矿石物理、地球物理等手段,找出矿床的具体位置和规模,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具体的数据和方案。

矿产普查与勘探的学科体系包括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貌学、遥感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这些学科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持,构成了矿产普查与勘探的综合研究体系。

地质学是矿产普查与勘探的基础学科,通过研究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的构造和变化过程,可以找出矿床形成的规律和分布。

地球物理学则通过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和过程,如地震、磁场等,识别矿床的存在和规模。

地球化学则通过研究地球材料的化学性质和分布,找出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地貌学则研究地表地貌的形成和演变,为找矿提供线索。

遥感技术则利用卫星和航空影像,通过几何和光谱信息分析,找出地表矿产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矿产普查与勘探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前期调查和数据收集阶段。

在这一阶段,科研人员通过分析地质图、地震图、地球化学地图等信息,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

其次是现场勘探和实地调查阶段。

在这一阶段,科研人员会亲临现场进行钻探、地震探测、地貌观察等工作,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和数据。

最后是数据分析和评估阶段。

在这一阶段,科研人员会将前期收集到的数据和现场勘探的结果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评估矿产资源的潜力和价值。

矿产普查与勘探的结果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

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

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一、学科简介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以各类矿产为研究对象,以矿产XX预测、勘查、评价及开发利用的X理论、新技术和X方法为研究内容,以地质、XX、环境、技术、经济综合效益为研究目标,为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培养高层次的矿产地质技术人才。

本学科目前教师18人,其中博士导师2人,教授2人,副教授10人,承担着国家、省部级以及大中型横向科研课题,曾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廿多次,平均每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40多篇科技论文。

二、培养目标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政治思想作风X正,具有扎实的地质学及数理化基础和坚实而宽广的矿产勘查与勘探学科的理论基础,能熟练地开展野外地质工作、相关实验测试和应用计算机,并在本学科有关领域作出创新性科技成果,熟悉一门以上外语,具有学术带头人或组织实施科学研究项目的素质以及学风严谨、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人员。

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或国家机关、生产部门的技术及管理工作。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最低14学分。

四、研究方向1.金属矿床成矿学成矿规律、成矿预测:运用地质学、矿物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现代成矿理论研究。

研究成矿过程机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的时空聚集规律与预测。

为寻找深部和X类型矿产XX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2. 沉积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在传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表层生物、环境、地质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特别在古生代生物礁研究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探索。

在沉积学、古生物学研究基础上,开展沉积环境和成岩过程,古生物群落的生态学、生长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地层学则从传统地层学发展到现代地层学。

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地质)专业考试大纲

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地质)专业考试大纲

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地质)专业考试大纲总则本专业的考试涉及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地层学、古生物学、矿物学、矿床学、找矿勘探、构造地质学、区域构造学、数学地质、煤田地质与勘探、同位素地质学、岩相古地理等方面的必备知识和地勘行业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以及与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等相关领域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同时也涉及到现行的地质勘查规范、规程的掌握、运用等。

本考试大纲按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规范规程、新技术新方法等四部分编写,四部分权重分别为基础知识30%,专业知识30%,规范规程20%,新技术新方法20%,为了便于考试人员的复习,本大纲分别用“掌握”、“熟悉”、“了解”来界定各条目的考试要求。

“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熟悉”是指能熟练运用的知识,“了解”是指一般具备的概念知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年龄与演化。

熟悉地球的物理性质;熟悉组成地壳的主要化学元素。

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熟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基础知识与研究方法;熟悉新构造运动特征。

了解各种地貌单元特征与相应堆积物特征;了解地貌图的编制;了解岩相古地理有关知识。

3、了解同位素地质学有关知识;了解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方法。

4、掌握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三大岩的分类、命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常见的各类岩石的判定。

熟悉岩浆作用及岩浆的成分与性质;熟悉沉积岩的成分与形成过程;熟悉变质作用类型;熟悉各类岩石构造组合。

了解变质岩的形成及变质作用。

5、掌握矿物的分类及重要矿物特征。

熟悉矿物的物理性质。

了解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和外形,了解矿物的利用。

6、掌握矿床有关基础的知识;掌握各种成矿作用。

熟悉成矿专属性知识。

7、掌握找矿工作的一般规律。

熟悉矿床勘探技术手段;熟悉工程体系的布设以及各类勘探工程的施工顺序。

8、熟悉各地质年代的典型古生物特征及分布。

了解古生物与环境关系。

9、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如褶曲、断裂、节理、劈理等有关知识;掌握现代构造地质学理论;掌握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简介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简介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简介专业代码520102专业名称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必备的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基本知识,具备区域地质填图、矿产普查、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及地质报告编制能力,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主要面向地勘行业和矿业企业,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岗位群,从事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矿山外围地质调查、矿山生产勘探及矿业技术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具备运用矿产勘查的基本理论分析地质矿产资料的能力,掌握成矿远景区的圈定、找矿方法的选择、勘探工程的选择及布置方法,初步具备编制勘探设计能力;3.具备运用常见地质软件编制地质、图件的能力;4.掌握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和一般程序,初步具备独立完成区域地质填图工作的能力;5.掌握主要地质图件的编制方法,初步具备编制地质调查报告及图件、报表的能力;6.掌握常见地质构造的分析方法,并能运用地质理论进行综合地质分析;7.掌握常见矿物、岩石、化石、地层、地质构造的观察、描述与鉴定方法;8.基本掌握矿产勘查中采样方法的选择与布置,勘探工程地质编录的方法和要求;9.基本掌握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方法,初步具备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1.核心课程普通地质、矿物与岩石鉴定、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质、矿床地质、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等。

2.实习实训在校内进行普通地质认识、地质填图与矿产勘查等实训。

在地质勘查单位或矿业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地质采样工地质测量员地质调查员地质实验员衔接中职专业举例地质调查与找矿接续本科专业举例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

矿产普查与勘探考试大纲

矿产普查与勘探考试大纲

矿产普查与勘探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背景矿产普查与勘探是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基础工作,对于确保资源合理利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矿产普查与勘探工作的实施,并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资格认证,特制定矿产普查与勘探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1. 矿产普查概论1.1 矿产普查的概念和内容1.2 矿产普查的方法和技术1.3 矿产普查的意义和目的1.4 矿产普查的原则和程序2. 地质勘探方法与技术2.1 地质勘探的概念和分类2.2 野外地质调查方法和技术2.3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技术2.4 化学勘探方法和技术2.5 遥感与卫星影像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2.6 资料处理和解释技术3. 矿产普查与勘探组织与管理3.1 矿产普查与勘探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体系3.2 矿产普查与勘探项目的编制和实施3.3 矿产普查与勘探中的质量控制与评估3.4 矿产普查与勘探中的安全与环境保护4. 矿产普查与勘探成果与报告4.1 矿产普查与勘探成果的整理、归类与储存4.2 矿产普查与勘探报告的撰写与编制4.3 矿产普查与勘探成果的评价和使用三、考试方式和要求1.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2. 考试时间:3小时3. 考试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和简答题4. 及格标准:满分100分,60分及格四、考试参考书目1. 《矿产地质勘探方法》2. 《矿产勘查概论》3. 《矿产普查与勘探导论》4. 《矿产普查与勘探组织与管理》5.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与综合应用》五、考试准备1. 学习参考书目2. 制定学习计划3. 积极参加培训和讲座4. 做好知识总结和复习六、考试后续1. 成绩公布2. 证书发放3. 资格认证考试大纲仅作为参考,具体考试内容以及要求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准备,顺利通过考试,为矿产普查与勘探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毕业实习报*名:***学号:**********专业: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班级: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01班指导教师:***实习时间:XXXX-X-X—XXXX-X-X20XX年1月9日目录目录 (2)前言 (3)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1.1实习目的 (3)1.2实习任务要求 (4)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2.1实习单位简介 (4)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三、实习内容(过程) (5)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3.2适应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岗位工作。

(5)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四、实习心得体会 (6)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五、实习总结 (8)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

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

【精品完整版】区域地质调查及矿场普查

【精品完整版】区域地质调查及矿场普查

毕业论文地质工程系专业:区域地质调查及矿场普查指导老师:姓名:年级:级2013.3.24前言本文简要回顾了地貌学的发展史,认为现代地貌学的发展必须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需要深入研究地统演变与全球气候,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地球陆地系统的关系.文中还探讨了地貌学的各个发展方向,认为环境地貌,灾害地貌,城市地貌,旅游地貌,河口海岸地貌等应用地貌学分支近年来发展迅猛.主要是因为这些分支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较好.相比较而言,地貌学理论研究明显滞后,需要加强.地貌学定义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貌结构,形态成因,发展历史,动态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认识地貌形态的发展规律及其演变趋势,应用於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地貌学由於其研究物件时空尺度的变化极大,大到地球本身及其它行星地貌,小到沙粒粉尘的变化移动规律,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的统一和整合就显得十分困难.同时,研究地貌发展历史的沉积学方法与研究地貌发展过程的动力学方法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纵观国内地貌学的发展,随著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用地貌学的—些分支有所新进展,但从整体学科看,依然存在著深层次的危机,如人才断层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先进实验设备手段及现代电脑技术的欠缺,传统地貌数理基础的不足,理论建树比较薄弱,对科学方法论及相邻学科发展新趋势的了解不够等.任何学科都是在发展的,固守的结果将是"丧失",只有不断推陈出新,顺应时代的发展才有出路.世纪之交的地貌学如何发展,是摆在每个地貌学者面前急需探讨的问题。

1. 地貌学发展简史回顾1.1 古代地貌学知识的积累和萌芽地貌是地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都与地貌形态密切相关.从中国的远古神话,到西方圣经的传说,地表形态形成与发展一直是人类关注的基础知识.古人依山傍水而居,据关占隘而战,利用地势高低不同引水灌溉,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地貌知识.近人对《山海经》进行的系统研究表明,中国在4200 年前,确曾组织实施过一次大规模的地理考察和测量绘图工作,当时所绘地图,即《山海经》早已失传,当时提交的地理考察报告即《五藏山经》流传至今,它记述了26 条山脉,500 余座山峰,彼此存在著良好的分布与衔接关系.中国西周(西元前8 世纪)时的《诗经》,战国时的《尚书·禹贡篇》(西元前3—4 世纪)就已有关於地貌类型,山川大势,土壤类型的记载,北魏郦道元(6 世纪)所著的《水经注》,北宋沈括(1032—1096)的《梦溪笔谈》,明代徐霞客(1586—1641)的《徐霞客游记》不仅详细描述了中国的主要江河的地形待征,而且对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相关关系有了深入的分析.明初孙兰(1638—1705)的《柳庭舆地偶说》更是深刻认识到地貌的变化受到外力(人及自然力)和内力的作用影响,且这些作用因时而变,因人而变,因变而变.同时,中国古代地貌学的知识散见於浩瀚的地方志中.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对地球的形成进行了探讨,古罗马时期由於引水灌溉的需要,对河流地貌和地震引起的地貌变化进行了分析.中世纪对地貌学的描述则是完全按照上帝的意愿来解说.地貌学萌芽阶段的特徵:早期均为简单描述现象和简单归纳总结,后期伴随著西方物理学,数学的发展及地质学的出现,地貌学萌芽也初现端倪.本时期地貌学的知识与人类生活,战争,旅行等生产实践活动的积累密切相关,而且依存於地质学及一些综合性专著中.1.2 近代地貌学的出现和发展地貌学(Geomorphology)一词的首次出现(C.F.NaMmn,1858 年),距今已有140 多年了.近代地貌学的出现和发展与地质学的发展密切相关.17 世纪开始,西方伴随著工业革命和地理大发现的进行,地质学进入了大发展时期.文艺复兴后西方学者通过野外旅行观察和化石研究了地表剥蚀问题.A.G.Wmner 通过研究沈积岩提出水成论,但很快遭到以James Hutton(1726-1797)及John Plada 以1748-1819)为代表的火成论的反对.他们研究了地球的自然历史,地球系统理论及其证据,提出了地质旋回的概念.在俄国,1763 年罗亲诺索夫提出了地貌的发展是内营力与外营力相互作用结果的思想.科学地质学的创始入Charles Lyell 在自己的地质学原理中提出了现实论,即地表缓慢而不断变化的理论.19世纪后半叶,Jarmes Hall 的灾变论,Janes Geikeie 的大冰期理论,为地貌学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成立(1879)及美国对西部开发的活动,为地貌学的发育成长奠定了基础.G.K.Gibert(1842—1912)发表的亨利山地质报告,提出均衡发育的思想,对地貌学影响深远,标志著近代地貌学理论的开始(莫仲达,1988).十九世纪末,李希霍芬,A·彭克,A·巴甫洛夫等综合性巨著纷纷问世,它们把地表结构和地貌成因的认识系统化,并进行了地貌分类的尝试.地貌学分化为独立的学科是与美国学者大卫斯和德国学者彭克密切相关的,大卫斯发表的《河流发育回圈》(1889),《地貌回圈》(1899),提出了"侵蚀轮回","地形是构造,营力和时间的函数"等理论,成为近代地貌学的理论核心,但这种理论也有严重缺陷,忽视了地貌演化的复杂性,过於简单机械.彭克为代表的欧洲地貌学是从水工学和地形调查测量方面进行研究的.他在《地形分析》一书中,试图用数学方法分析坡面演化,进而解释地壳运动. 20 世纪30 年代,美国,西欧及前苏联出现了一系列地貌学的综合性专著(A.Lobeck,O.Engeln,舒金等).近代地貌学的产生与发展,与野外观测调查密不可分.在大量调查资料分析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是这一时期地貌学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同时,借鉴相邻学科的先进思想和技术手段,也是现代地貌学发展的特徵,如大卫斯的地貌回圈理论明显受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影响.1.3 现代地貌学的新进展二战后地貌学的发展进入现代阶段.著名美国水文和地貌学家霍顿(R.E.Hoton,1932,1945)则从地形形态和水文过程出发,将坡面发育和河流地貌研究推入了崭新阶段;马尔科夫(1948)提出了地貌水准面的概念;斯川勒(Straler,l950)应用系统方法对斜坡从两维空间和三维空间(流域)进行分析;L C.King 1953 年发表了《地形景观演化的基本原则》,提出地貌的夷平大多数情况下是按斜坡后退的方式进行,结果形成了倾斜的夷平面——山足剥蚀面和山足剥蚀平原.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中的地貌学定量革命带来了地貌发育理论的百花齐放,人们通过实地观测和模型实验,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和统计分析资料,从而对地形发育提出了许多新设想.这一时期地貌学的发展出现 3 个特徵;大量引进相邻动力学的先进理论和技术;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物理探测,遥感,年代测定,微体古生物及孢粉等;室内外模拟实验发展迅速.地貌学的定量革命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一些学者为模型而模型,有的甚至转变为数学游戏,尤其近年来随著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依赖电脑模型,而轻视野外观测实验的倾向.。

浅析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工作分析

浅析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工作分析

浅析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工作分析摘要: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矿产资源勘查的必要,还要顾虑环保、安全等因素,勘查范围延伸到偏远山区。

而新时期,随着《绿色勘查指南》的发布,不仅要求矿产勘查效率的提升,并且要降低勘查对环境影响,注重勘查范围植被的恢复,还要求创新勘查手段和方法,解决好矿产资源问题。

下文将对矿产资源勘查手段及方法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矿产;地质调查;分析1矿产地质调查原理分析矿产资源的勘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预查、普查、详查以及勘探等各个环节,逐步的确定矿产地质情况,而区域矿产记录也作为勘查的重要数据基础。

为了顺利完成矿产地质勘查,既要对目的地区域内的已知矿产有所了解,又要在勘查理论支撑下科学开展勘查作业。

虽然在矿产记录中会有所描述,但仍存在偏差可能,应合理选取矿产参照物,使位置记录更具真实性,避免因位置描述不准确带来不必要麻烦。

2地质矿产普查工作手段与方法(1)构建综合性的地质矿产勘查制度。

随着矿产勘查工作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地质科学研究过程中,过去传统的地质学理论也正在向现代科学地质理论进行转变,与此同时,新的地质学理论与勘查方法应用也会越来越多。

为此,为了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勘查效率与质量,应当将过去的传统的找矿技术逐步淘汰,通过更加精准、先进的勘查技术,并结合当下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手段,全面的收集矿产资源信息,开展更深层次研究工作,并及时将相关信息数据上传领导办公室,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支持。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效率,还能有效提升勘查工作质量,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稳步推进。

(2)使用人性化、环保化的地质矿产勘查方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也获得了极大提升,很多先进的科学与先进技术不断应用于地质矿产勘查中,实现人类知识成果的充分利用,同时,对推动勘查工作创新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逐渐加大,矿产勘查工作难度也在逐渐提升。

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

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

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

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

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

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的职业精神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的职业精神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的职业精神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对地质、矿产等相关信息的详细调查和研究。

在这项工作中,职业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要求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从事者具备深厚的地质学、矿产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准确分析地质情况和矿产资源,为后续的矿产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精神要求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因此从事者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严谨细致地进行调查工作,确保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职业精神要求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人员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往往需要多个专业人员的协作完成,因此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从事者应当积极与他人沟通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只有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调查与普查的顺利进行。

第四,职业精神要求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人员具备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是一项不断发展的工作,新的技术、新的方法不断涌现。

从事者应当有开放的思维,勇于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和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同时,他们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行业的最新发展。

第五,职业精神要求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的结果需要向上级报告和向相关单位解释,因此从事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他们要能够清晰地将调查结果和研究成果向他人传达,让他人理解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职业精神要求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人员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的工作环境往往比较复杂,需要从事者在各种困难和压力下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工作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代码:520102二、入学要求参加普通高招的高中毕业生及对口升学的中职毕业生三、修业年限三年四、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向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国土资源、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矿山、测绘和地理信息等行业,从事地质相关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主干课程及核心能力专业主干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史学、大地构造学、矿床学、矿产勘查学、地球化学找矿、地球物理找矿、区域地质调查、区域成矿规律、地质信息处理、采选矿概论等。

专业核心能力:野外地质填图的能力、探槽和钻孔等编录的能力、圈定矿体、储量估算的能力、计算机制图的能力、普查报告编制的能力、勘探报告编制的能力。

六、就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地调、地勘、矿山、能源、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非金属矿产加工等行业。

应掌握地质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野外地质填图、探槽和钻孔编录、矿区矿体的圈定、储量估算、计算机操作技能(制作探槽和钻孔图、地质图、钻孔素描图、地球化学探矿异常图等相关地质图件),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既能从事野外工作,有能进行资料的室内整理工作,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七、全学程时间安排及课程结构全学程总计2866学时,学生毕业需修满167学分。

表1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学时分配表2.理论课每16学时计1学分,实践教学每周折合25学时,每周计1.5学分。

表2 课程结构比例表八、教学进程安排表表3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理论课(理实一体课)教学进程安排表2.*为证书、▲为专业主干课程。

3.职业拓展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不低于10学分的职业拓展课程和公共选修课。

表4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集中安排的时间教学环节进程表九、主干专业课程标准(1)《普通地质学》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从事工程地质专业的人员应该熟悉和了解的基本地质的知识,是地质学的入门和基础课程。

课程教学内容兼顾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兼顾课堂讲授、实践技能和理论思维能力综合训练;兼顾继承、更新地学知识与学科交叉、学科渗透。

突出地质作用基本原理、过程、地质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地球、岩石圈、地壳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和地质现象、地质作用产物及有关的概念和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2、课程培养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有关地球起源的一般知识,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了解各种地质作用(特别是外力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初步认识和分析常见的地质现象;了解几种常见化石、矿物、岩石、折皱、断层、节理等常见地质现象;建立地质类学科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课堂讲解为主,列举常见的实例,使学生建立最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

②配相应模型、标本,制做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尤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地质专业的兴趣。

③对矿物、三大岩石、化石进行初步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组织参观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蕴藏的丰富矿产资源,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地质事业。

3、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要求(1)熟悉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及地质学一般研究方法,掌握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分科;(2)初步了解学习地质学应注意的问题,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2、教学内容和重点第一节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第二节地质学的任务第三节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和演化。

第四节地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的特点、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第五节我国地学研究的若干地域优势青藏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大别-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云南澄江动物群、辽西热河动物群、陆相生油盆地、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华南花岗岩重点知识:地质学的内容及分科。

第二章矿物(4学时)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1)掌握克拉克值概念(2)熟悉矿物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3)认识常见矿物,并了解其用途2、教学内容及重点第一节矿物的概念矿物的定义、晶体、非晶质体与准晶体第二节矿物手标本的鉴定特征矿物的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第三节常见矿物矿物的分类、常见矿物第四节矿物的用途工业矿物原料、矿物材料重点知识:(1)教学重点: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鉴别。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4学时)1、教学要求(1)了解岩浆的概念、掌握喷出岩浆的类型(2)知道侵入作用及侵入岩的主要类型(3)了解火成岩的主要结构和构造、了解火成岩分类及成因2、教学内容及重点第一节喷出作用与喷出岩岩浆的概念、喷出作用与喷发产物、喷出岩浆的类型及其喷发特征、火山喷发的间歇性、典型火山喷发实例、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世界火山的分布第二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侵入作用概述、侵入岩的产状、侵入岩的主要类型第三节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火成岩的结构、火成岩的构造第四节火成岩的分类及其野外识别火成岩分类、熔岩、深成侵入岩与浅成岩的主要辨别标志、火成岩的野外识别第五节火成岩的成因地球的内热、地热的成因、岩浆的形成、火成岩多样化的原因教学重点:喷出作用和岩浆侵入作用;侵入岩产状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4学时)1、教学要求(1)了解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了解沉积岩的结构及沉积构造(2)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3)认识常见的沉积岩类型及其特征2、教学内容及重点第一节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第二节沉积岩的特征沉积物的来源、沉积岩中的矿物、沉积岩的结构、沉积构造第三节常见的沉积岩沉积岩的类型、常见陆源和内源沉积岩及其特征教学重点: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沉积岩的结构及沉积构造、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4学时)1、教学要求(1)熟悉变质作用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掌握变质作用方式和原理。

(2)初步了解变质作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2、教学内容及重点第一节变质作用概述变质作用概念、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第二节变质作用中原岩的变化物质成分的变化、变质岩中的矿物、变质岩的结构、变质岩的构造第三节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第四节岩石的演变教学重点:变质作用的概念、变质作用方式、变质作用原理、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主要类型第六章地质年代(4学时)1、教学要求(1)熟悉确定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地质年代方法;掌握地质年代表;(2)初步了解各个地质时期。

2、教学内容和重点第一节相对年代的确定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或穿插关系第二节同位素年龄的测定第三节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表的建立、地质年代名称的来源与含义、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第四节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爆发与灭绝生物大爆发、生物大灭绝教学重点: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第七章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6学时)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1)熟悉地震的相关基本概念及地震造成的灾害;掌握地质的成因类型、地震的演化过程。

(2)初步了解地震的地理分布。

2、教学内容和重点第一节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概况、地震类型、地震序列、国内外强烈地震的实例第二节地震波与地震仪地震波、地震仪第三节地震的强度地震的震级、地震的烈度第四节地震的分布全球地震带分布、我国地震带分布第五节地震预报与预防地震预报、地震预防第六节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突变的主要界面、初步的地球参考模型(PREM)、地球内部各层圈的物质成分、均衡原理教学重点:地震的基本特征和成因分类;震源、震中、震级和烈度概念;世界主要的地震带。

第八章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6学时)1、教学要求(1)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熟悉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2)熟练掌握褶皱、节理、断层的概念、要素、类型、特性。

2、教学内容和重点第一节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第二节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岩石的空间位置、褶皱、断裂、节理、断层相关褶皱第三节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第四节构造期与构造事件太古宙构造期、元古宙构造期、新元古代晚期-志留纪构造期、晚古生代构造期、早中生代构造期、燕山构造期、喜马拉雅构造期教学重点:岩层产状,沉积地层的接触关系,褶皱,断层第九章板块构造(2学时)1、教学要求(1)掌握岩石圈板块的划分和分界线的类型;掌握威尔逊旋回的划分阶段(2)了解海底扩张的证据2、教学内容和重点第一节大陆漂移第二节海底扩张海底地质考察、海底扩张的论证、海底扩张说的提出、海底扩张说催生的新成果第三节板块构造板块边界类型——板块划分的依据、全球板块的划分、两种大陆边缘、海洋的开闭旋回(威尔逊旋回)、板块运动的驱动力、地体的概念、板块构造理论的最新进展——大陆动力学教学重点:板块边界类型;两种大陆边缘的区别;威尔逊旋回各阶段的划分第十章风化作用(4学时)1、教学要求(1)熟悉风化作用的概念及动力类型。

掌握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原理及风化壳概念;(2)初步了解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教学内容及重点第一节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第二节制约岩石风化性质与特征的因素气候、地形、岩石的特征第三节风化作用的产物风化产物的类型、残积物、风化壳、土壤、风化地貌教学重点:(1)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原理。

(2)风化壳概念及类型。

(3)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4学时)1、教学要求(1)熟悉地面流水类型。

掌握河流地质作用;(2)初步了解河流冲积物及其类型特征。

2、教学内容及重点第一节河流概述地表水流、河谷的横剖面、河流的纵剖面、流域盆地、影响河流侵蚀与沉积的因素。

第二节河流的侵蚀作用侵蚀的方式、侵蚀的方向。

第三节河流的搬运作用流水质点的运动方式、物质搬运的方式、河流的搬运能力和搬运量。

第四节河流的沉积作用沉积发生的原因、冲积物、冲积物的地貌类型。

第五节河流的均夷化与去均夷化深切河曲、河流阶地、阶地类型。

第六节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第七节准平原教学重点:(1)河流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的特点及结果(2)曲流河及牛轭湖的形成过程(3)河流沉积的类型(4)河流阶地的类型及特征第十二章冰川及其地质作用(4学时)1、教学要求(1)熟悉冰川地质作用。

掌握冰川类型及其堆积物特征;(2)初步了解冰川的形成、运动。

2、教学内容及重点第一节冰川的形成与运动冰川的形成、冰川的运动。

第二节冰川的类型大陆冰川、山岳冰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