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古代诗歌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二、描写手法主要有:白描、工笔细描、象征、衬托(正衬、反衬)、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移步换景等。
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
4.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歌构思技巧
考点全突破
智勇稳冲关
解析:该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回答该 题,按题目要求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不必分析反衬、对比的手法。
答案:这是全诗的中心,承上启下。前两句忆昔游而悲, 见花鸟而愁,后一句望江水北流而叹,都是诗人远离京城,正 在“南窜”途中的感慨。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 发出来的。
新课标全国版高考总复习·语文
考点全突破
智勇稳冲关
3.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 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 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如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 秋思落谁家。”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 下文写秋思做铺垫。
新课标全国版高考总复习·语文
考点全突破
智勇稳冲关
答案:(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 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 诗 歌颔联 妙 在 融情 于 景 。 诗 中 描 写了 雪 “ 残” 、 雁 “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 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新课标全国版高考总复习·语文
新课标全国版高考总复习·语文
考点全突破
智勇稳冲关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 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新课标全国版高考总复习·语文
考点全突破
新课标全国版高考总复习·语文
考点全突破
智勇稳冲关
“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 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 都充分表达出来。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 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 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 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 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 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却跃然可见。
古代诗歌意境及其鉴赏方法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 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 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 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 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步骤三)。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而 想到改变菊花的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 起开放。将所见之景和引发之情,艺术地表 达出来,有着完美的意境。
2、缘情写景 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
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 的色彩。此种意境,古人称为“有我之境”。 如欧阳修《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的花也成了同作者 感情一致的东西。再如苏轼的 《新城道中》: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此题要求准确捕捉诗眼,达到意境鉴赏的目 的。王维在第三联中写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只能 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 了,低沉了,喑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 “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松密阴 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 响,而现出冷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 更为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 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 与泉声之幽咽相互衬托,幽僻冷寂的境界全出。 可见,找准诗眼、词眼,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就会 更加真切、深刻。
方式有即景述怀、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典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可见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有“飞动之趣”。
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获得充盈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方法而言,有详写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等等。
本文拟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初步的探讨。
1、详写为实,简略为虚。
详写可以细致入微,如在目前,略写则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中,实写作者与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却省略掉了,采用虚写。
隐者是什么样子,采药去了哪里,多久回来都没有介绍。
但山峰高峻,云海茫茫,童子天真纯朴,隐者仙风道骨,诗人寻访隐者时平和的心情与闲雅的态度,则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的。
诗歌通过虚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读诗时我们通过补充(即想象)能得到美妙的审美愉悦和享受。
2、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抽象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哲理和志向二端。
①哲理为虚:在诗歌中,抽象的哲理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表现出来。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中,作者登楼所见的具体形象为实,抽象的说理为虚。
前二句写登楼所见万里之广阔景象,使人视界为之一开,精神为之一振,是实写。
古诗表达技巧鉴赏的几个角度
古诗表达技巧鉴赏的几个角度一、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1、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要任何“附加物”,而由诗人对有关人、事、物直接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的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再如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两种方式都是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是作者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有所感触的某种客观景象或事物上。
情景交融是作者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助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咏梅词,通篇未见“梅”字,却传出寂寞之“梅”的神韵,做到了情寄于物,物因情见。
于梅的咏叹中,显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移的崇高品质。
再如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中写了山、潮、月三种景物,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但每句有都融入了诗人浓浓的主观感受。
群山依旧,而故都以荒;潮声仍然,而城已空;旧月还在,宫墙还在。
景物的描写中,寄寓着诗人对历史,对时事的深深忧虑。
二、从构思方式的角度分析1、借古讽今作者由于某种原因,不愿、不便或不能对现时发表议论,于是采用对前代事物或现象进行议论的方式来表达看法,抒发情感。
如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中有讽有慨,寓慨于讽。
从讽的方面看,表面讽刺汉文帝,实际上诗人的用意并不在此。
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
第八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五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原卷版)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第五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精讲】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一、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诗歌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1.方法(1)必须了解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在形式上的特点。
(2)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
(3)如果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应用,必须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不能仅仅指出“是什么修辞手法”。
(4)要注意修辞手法的“套用”现象。
如有的比喻又带有夸张,出现在同一诗句中等。
2.步骤第一步:审题。
抓住题眼,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指出具体修辞。
第三步:结合诗句分析使用修辞的做法。
第四步:体会表达效果。
3.答题规范(1)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使用的。
(3)指出使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4.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它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神奇,化板滞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比拟①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使形象鲜活,表意丰富,生动传神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②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它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3)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即为夸张。
夸张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局部代整体,或整体代部分,或特征代本体,或具体代抽象等。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联想。
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结构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的悲哀。
3、以乐景写乐情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 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 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快乐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 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 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以小见大
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 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法的特点就在于抓住一事一物、 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 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抑扬
抑,指压抑,贬低;扬,指褒扬,赞颂。 由于人物性格具有并非单一的复杂多面性,因此,在作品中最常见的 是“抑扬结合”、“抑扬并用”。 其具体手法有“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欲抑先杨”、“欲 扬先抑” 想褒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贬处落笔,而是从相反处落笔。 多用叙事来写人。
直抒胸臆:"涕泪""喜欲狂""白 日放歌"传达出了他的心情。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乐景 乐情
哀景 哀情
2.借景抒情: 借助于其他景、物、人、事来委婉、含蓄、曲折地表 达感情的都可称间接抒情,感情往往隐藏于诗句的背 后。诗中最常见的,高考常考查的是借景抒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冷寂、清凉的画面传达着离别者内心的凄苦之情。
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 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浅谈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
利箭 由强 弓射 出. 它所体 现 出来 的力 量
远非 投掷一 块石头所 能 比拟 的 . 它表 现 出来 的在空 间上 的深度 和广 度 以及美 感也要更为 突出与强烈 而这些 只有用 直观 、 形象 的汉 语言文 字才能淋 漓尽致 地表现 出来
二、 传 统 的 文 化 思想 基础
诗就 是有声 的画 . 而 画就是无声 的
要 了解几种特殊 的审美心理 . 去奠 定一 定 的审美心理基础
1 . 联 想
、
汉语 的语 言基础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
中 国古典 诗 歌的鉴 赏 依据 首 先是
这首诗从 字面可 以这样理解 . 一个 普 通 的农庄 .一 回鸡黍 饭 的普 通款 待
… …
诗歌语 言 .要弄懂 古典诗歌 的语言 . 首
临 四野 . 登高望所 思” 语 点 。第六 句“ 桑 麻” 用 陶渊 明《 归 田园居 相见无 杂言 , 但 道桑麻长 ” 语 意 末 两旬又用 陶渊 明 在重 阳节 出宅把菊 、酌酒 醉归典故 , 从
单音 节 . 它原本 的形态是一 只手举着杖 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形象 , 蕴涵着 力量 、 担当等信 息 , 是
基础课教学I ; 巧 趁曩一
浅谈 对 中 国古典 诗歌 的 鉴 赏
●新乡 市职业教育 教研 室 李家琰
鉴赏 中国古典 诗歌 . 是 一种高级 的 精 神活动 . 是与古 代的贤人智 者进行跨
越 时空的对话 、 思 想的交流 与情感 的共
重情感 、 重体悟 。如 : 故人 具鸡黍 . 邀我 至田 家。绿树 村
一
上及下. 由表及 里 . 这 样才 能真 正欣 赏
诗歌 的意趣 鉴赏 是一 种 富于创 造 性 的艺术 活
鉴赏诗歌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以小见大、 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 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的运用对提高诗歌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1.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借助典型的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典型的生活细节
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以平凡细微的事物反映深刻、重大的主题。
4.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是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它是诗人借
助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述来抒发诗人自己情感的手法,不是批评时政、 劝喻当道,就是抒发自己的感慨不平,表达自己的志向抱负,属于间接 抒情,抒情时很含蓄,既能把不便或不宜传达出来的情感传达出来,也 增强了诗的可读性,意在言外,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表面看来,颈联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 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 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有什么奇特 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便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 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 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唯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唯见远处的树色, 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天树”“日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这 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 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诗看似 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诵的 名句。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抒怀(主 下阕(片)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④承__接__上__阕__, )
_表__达__主__旨__)
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对偶)
专题17 古代诗歌阅读之赏析艺术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来自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在具体的诗句中,修辞手法的独特作用,是指该修辞手法一般作用的某一方面。
(3)鉴赏修辞手法的应用,必须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不能仅仅只指出“是什么修辞手法”。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方法指导
(1)在宏观把握全诗思想内容的前提下,明确所考诗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一定与抒发的主要情感、凸显的诗作主旨密切相关。
1.近几年高考对古诗词进行考查时,常将对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意思是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体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意思是穿着蜡屐登山真诚率真地饮酒,带上筇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据此看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意思是闲暇之时在溪边题上一首诗,听着远处传来烟霭外采菱人的歌声。作者对官场失望之后徜徉在山水之间,不问世事,抒写闲适情趣力求解脱之道的旷达胸怀。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知识集锦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特殊的手法。
它主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1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2(或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
3联系。
前面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面要照应的话,前面得先有个交代。
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照应的种类: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4应考策略(1)准确指出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结合相关诗句具体阐释。
(3)明确指出此种结构特点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所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1情的写法)2(1(2,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3(4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所感。
虚实相生,相辅相成,就能避免方法上的刻板平直,更能准确传情达意。
(5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6(7形象丰满、鲜明、生动。
形象生动;修辞方式(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古诗词特点、作用类似于一般文章中运用的辞格,此不再赘述。
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也要注意。
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应考策略鉴赏诗歌修辞类题目的注意事项:对修辞方法的鉴赏,说到底就是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方法。
具体而言就是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修辞方法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如李白《送孟浩 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帆”原指挂在船 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3)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如白居易《琵琶 行》中的“举酒欲饮无管弦”,“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 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③以衰衬兴。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辛夷花, 又叫木兰花、毛笔花,阴历二月开花)此诗第一、二句作者用“黄鸟 稀”“辛夷花尽”“杏花飞”三个意象具体渲染了“谷口”(故山草堂之 所在)“春残”的凋零气氛,那么作者写此诗是为了抒发自己的伤春思绪吗? 非也。请读三、四句:山窗之下的幽竹是多么可爱啊,它不改清新阴凉, 殷切地等我归来。这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幽竹”,不正是外美与内美和 谐统一的象征吗?不正是作者心中的最爱吗?读到这里,我们恍然领悟出, 原来作者写“春残”之景物,并不在抒发伤春之情,而是借春鸟春花之 “改”,来反衬幽竹之“不改”。明乎此,作者抒发的钟情幽竹之痴情, 作者表达的赞美坚贞节操的题旨,就显得鲜明可感了。
7.对偶。指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 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 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
谢谢!
应考策略
鉴赏诗歌结构特点类的解题方法: 第一步:准确指出诗歌在结构上 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结合相关诗句具体阐释。 第三步:明确指出此种结构特点 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 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shān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 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 篇。
5、以小见大: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 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 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窥见 大境界、大主题。 司空曙的《江春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春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 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 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 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译文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 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 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 的西风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 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 藏着坟墓。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 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 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 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 (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 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 变化也可。
四、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点击考纲: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考查内容: 概括内容主旨、分析思想情感、 评价观点态度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 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唐朝诗歌的艺术特色
唐朝诗歌的艺术特色唐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诗歌创作也达到了一个巅峰。
唐代的诗歌既注重形式的优美,同时也关注内容的深刻。
唐代诗人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造力,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具有多方面的艺术特色。
第一,诗歌形式优美,构思独特唐代诗歌非常注重形式美,具有优美的音韵和韵律,取景广泛,构思独特。
如李白的《将进酒》就是一首格律优美、形式完美,取景阔大,慷慨激昂的作品。
这首诗的开头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用典非常自然,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敬仰之情。
其余诸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杜甫的《登高》等等,均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
它们的形式美以及构思独特,使得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第二,诗歌的表现力强,有很高的思想性唐代的诗歌在表现力方面也非常突出,很好地体现了唐代的文化特点。
唐代诗人可以通过诗歌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递他们对社会和生活的感悟。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别家居,人言疾病相扶;摇落巨阔,风送遥夜泪多。
”表达的是作者对别离的感慨。
这件作品的思想性很高,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这是唐代诗歌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第三,唐代诗歌在意象表现方面有鲜明的特色唐代诗歌在意象表现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能够表现出诗人的感性美。
唐代的诗人对大自然的描绘具有独到的见解,能够通过特别的形象手法描绘出独特的意境。
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描绘出春雨的清新、灵动的形象,给人以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也成为了唐代诗歌的一大特色。
第四,写实和感性的结合唐代诗歌不但具有写实性,而且在感性表现方面也有很高的水平。
唐代的诗人可以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创作出触人心魄的诗歌作品。
他们能够领略到生活中最微小的细节,然后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最深刻的含义,此同时,他们也利用自己的感性去丰富这些作品。
诗歌鉴赏之结构
2、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 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 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 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 (1) 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作品结构显得紧 凑、严谨。 (2) 照应的种类。① 首尾照应。开头与结 尾的照应。② 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 应。 ③ 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 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2、先情后景(缘情写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如李煜的 《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 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的小小沙洲。这时候, 面对着茫茫暮色,旧愁未了,新愁又涌上心头。望着无边 无际的旷野,那天,好像比树还低沉;由于江水清清白白, 那月亮,使人更加感到亲切近人。 【赏析】此诗则是先情后景,后两句衬托前句,表现了诗人 飘泊他乡的孤独感和异客之愁。
再如: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赏析】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 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 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 情(术语).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 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 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 想感情(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作 用)。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 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 天山,身老沧州! 【析】 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 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 “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 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7【古代诗歌阅读】构思立意(结构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五)——构思立意(结构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诗歌的表达技巧之构思立意(结构技巧)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
从景情关系角度:以景结情;从诗歌的主旨角度:卒章显志、以小见大;从诗歌情感的变化角度:抑扬。
【知识概述】构思技巧:是指诗歌的结构安排方面的技巧。
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行文上的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都显示出诗歌行文结构上的艺术。
常见的诗歌构思立意的考查题型主要有两种:①结构技巧的辨别与分析;②某个形象、某句诗或某联诗的作用。
【示例】(1)卒章显志李白《行路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句结尾有何表达效果?答案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点明诗歌主题,表达了实现理想的豁达。
(2)以景结情请赏析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两句。
答案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3)抑扬“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请赏析诗歌运用的结构技巧。
答案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4)铺垫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中“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答案“我言秋日胜春朝”为下文赞美秋日做了铺垫。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构思技巧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构思技巧
返回
手法
说明及作用
例句及分析
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
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 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
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 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
(1)铺垫 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 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开篇描
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 绘出 十五的夜晚一派明朗素洁 的景
返回
[白话诗歌]
我已经白发萧萧了却还是一个郡丞,又一次在洪州观看上 元节的花灯。
我也不屑和那些无耻之徒争什么长短高低,还不如东奔西 走,挣升斗之俸来糊口。
天天在公文上随着主官的意志画押签名,丝毫不能做主, 甚至,连属吏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有人来苦苦劝说:遇事可以 模棱两可,含糊其事。
我正准备归里赋闲的行装,不信你看,我游走用的藤杖都 准备好了。
返回
参考答案: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 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 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 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 易。(每答出一点给 3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返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手 法 说明及作用
例句及分析
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以局部见全体,以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
有限见无限,以小
(3)以小
雀春深锁二乔。”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
景物传达大境界,
见大
的表现手法。句子里 “二乔命运”乃一小
以平凡细微的事情 事;以“二乔”立意,反映 三国之争、
反映重大的主题。 东__吴__霸__业__,此乃大事。
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表现
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表现唐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卓越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表现,成为后世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唐代诗歌有着明确的主题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赋予了中国文化独特的韵律和情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一、艺术风格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技巧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以其严谨的表达方式,以及优美朴素的写作风格而著称于世。
唐代诗人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提高诗歌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他们善于运用音韵来产生音乐感,运用意象来表达诗歌的意蕴,构建出一幅幅独具特色的文学画面。
2.抒情思维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还表现在其抒情思维上。
唐代诗人通过情感的表达,表现出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他们借助自然、历史、人情等方面的描写,以表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受,形成了唐代诗歌独特的情感体现和形象化表达。
3.意蕴深远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还表现在其意蕴深远的特点上。
唐代诗人善于借助简洁的语言,通过灵敏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考,表达出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创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文化意蕴的诗歌佳作。
这些作品既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又展现出作者个人的才华和精神面貌。
二、文化表现唐代诗歌的文化表现较为丰富,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文化唐代诗歌的文化表现主要在描写当时的人情世态、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方面。
唐代诗人通过对世间万象的深入洞察和对日常生活的真实呈现,反映出了唐代社会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特征。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写出了唐代士人的优雅幽静和荒野之美的神品,表现了唐代人文化追求的另一种方式。
2.政治文化唐代诗歌的文化表现还体现在对政治和社会现实问题的沉浸式反思上。
唐代诗人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问题娴熟的表达,揭示了唐代的政治风貌和人民生活的状况。
例如杜甫的《三吏》和《牧童》等作品,通过鲜活的人物描写和过硬的语言,表达了对官场腐败和民生不安的不满和反思。
诗歌表达技巧之构思技巧
2、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 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表达了诗人自由自在,驰骋闲放 的心志,以及不畏权贵、高洁傲岸的 高尚情操。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 豁达。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 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 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 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4、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 反映重大的主题。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 来表现主旨的。
诗歌常见的构思技巧
开门见山 以小见大 铺垫 照应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1、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是指诗开头就进人正题,不拐弯抹角。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开头一句,以问句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 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 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 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5、照应
即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 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 作技巧。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 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洲”与“关河梦” 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人心酸遗 恨的苍凉心情。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构思立意典型例题
构思立意典型例题例1.(2011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开门见山]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例2. (2017天津)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8分)[以景结情]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3分)例3.(2001全国)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照应]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幕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仁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
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微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例4.(2016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铺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
4、起承转合: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 的术语。旧时诗文惯用的行文方法, 后泛指文章作法。“起”是起因,文章 的开头;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 染气氛的作用。“承”是事件的过程;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在结构上 起转折的作用;“合”是结尾,常常 有点明题旨、收束全篇的作用。
联想: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 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 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 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 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 刘禹锡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 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 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 上。
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 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 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007年宁夏卷)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 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 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 盘。
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 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 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 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 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 “羁绪”领起全篇。
角度二 要求分析评价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小重山· 端午[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 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 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 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 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 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 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 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 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 《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2008年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 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ǎn):持取,捻弄 问:“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 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 变化?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作用: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 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 具有合理性。
1、铺垫:就是为主要人物出场 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 描述渲染的技法。
2、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 又叫呼应。
古代诗歌鉴赏
— — 表达技巧
考点精析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 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 采取的表现手法。 在古典诗歌欣赏中,应主要掌 握四种表达技巧,一是表现手 法;一是表达方式;一是修辞 手法;一是艺术构思。
独具角度:要求鉴赏诗歌中的 结构特点(或艺术构思)
古典诗歌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 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 人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结构特点有:铺垫、伏笔 照应、过渡、开门见山、重章叠 句、卒章显志、起承转合等。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 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 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 (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 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 变化也可。
四、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点击考纲: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考查内容: 概括内容主旨、分析思想情感、 评价观点态度
照应的作用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 晰、结构紧凑。 照应的种类:首尾照应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照应的种类:扣题照应
齐己的《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2006年安徽卷)
柳梢青· 送卢梅坡[宋]刘 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 奏《梅花落》。 问:“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 调什么?在上阕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问: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 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 要说明。 答案为: (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 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 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蝶恋花· 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 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 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答案为: (1)总领全词,点明题旨;议论开篇; 奠定感情基调。
一些常用表现手法阐释:
1、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 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 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 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 扬两种。
欲扬先抑: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欲抑先扬
角度一 要求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 作。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 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 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 节后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 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 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 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009年安徽卷)
小重山· 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 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 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 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 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 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问: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 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问: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 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 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 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 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 “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 “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 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 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 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应考策略
鉴赏诗歌结构特点类的解题方法: 第一步:准确指出诗歌在结构上 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结合相关诗句具体阐释。 第三步:明确指出此种结构特点 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独具角度:要求鉴赏诗歌中运用 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 想、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化 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虚实相生、比兴寄托、衬托 (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 等)、对比、象征等。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2、象征 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 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 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 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 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 得到含蓄形象的表现。
陆游《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 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方。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涘。… 作用:在反复咏唱中,使语言具有音乐美, 有强调主题的作用。
(2008年四川卷)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 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 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 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 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 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 所作。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 次?请简要分析。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两个 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 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 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 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 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 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 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 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5、以小见大: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 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 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窥见 大境界、大主题。 司空曙的《江春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春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 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 悠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 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