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特种设备管理办法
2024煤矿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2024煤矿机械设备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a06576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e.png)
2024煤矿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煤矿机械设备管理目标:确保煤矿机械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延长设备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2. 机械设备分类管理:对煤矿机械设备根据类型、用途、工艺流程等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 设备台账管理:建立机械设备的台账,对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报废等进行记录,确保设备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4. 设备购置管理:设立设备采购计划,明确设备的数量、型号、规格、质量等要求,并进行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满足煤矿生产需求。
5. 设备使用管理:制定设备使用规程,明确设备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操作规范,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测试和保养,并建立设备故障和事故的报告制度。
6. 设备维修管理:建立设备维修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
7. 设备报废管理:建立设备报废标准和程序,对老化、损坏或无法修复的设备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并记录设备的报废原因和处理情况。
8. 设备安全管理:建立安全保卫制度,加强设备的安全保护,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消防设备,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9. 设备技术培训管理:组织设备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确保设备维修的质量和效率。
10. 设备评估和改进管理:定期对机械设备的绩效和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煤矿生产效益。
这些内容可以作为2024年煤矿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参考,具体实施还需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
![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bbbd76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5.png)
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矿用设备、器材的使用和管理,提高使用效率,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矿山所有矿用设备、器材的使用和管理。
三、设备、器材的保管与使用1.矿用设备、器材的保管应放在专门的仓库或者指定场地内,并设立专人进行管理。
2.矿用设备、器材进出仓库时,应进行清点和登记,并由专人进行确认。
3.禁止私自擅自挪动或使用他人的矿用设备、器材。
四、设备、器材的使用登记1.使用矿用设备、器材的人员应填写使用登记表,详细记录设备、器材的名称、型号、数量、使用时间、使用人及用途等信息。
2.申请使用矿用设备、器材时,应提前向主管部门填写申请表,并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五、设备、器材的检查与维护1.设备、器材的维修保养应定期进行,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2.使用矿用设备、器材的人员应按规定时间对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六、设备、器材的报废与报损1.经检查发现设备、器材已经损坏或无法继续使用时,应及时报废,并填写报废申请表,由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2.发生设备、器材丢失、损坏等情况时,使用人员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填写报损表,经审核后进行处理。
七、设备、器材的领用与归还1.使用矿用设备、器材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领用,并在归还时进行验收。
2.领用的矿用设备、器材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归还,逾期未归还者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八、设备、器材的使用违规处理对于未按规定使用、乱用、滥用、私自转让、出借设备、器材的人员,将根据违规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警告、记过甚至解雇等。
九、附则1.本制度由矿山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如有需要修改的,应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规范矿用设备、器材的使用和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维护矿山安全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同时,可以防止设备、器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矿山的经济效益。
煤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煤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3e5cfe3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0.png)
煤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特种设备是指煤矿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等设施.第三条公司各煤矿均应遵守本规定,井下使用的特种设备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第五条根据“谁使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各级责任,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管理负直接安全责任。
矿井业务主管部门要履行管理职责,对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管理,负安全管理责任。
公司除对特种设备负业务保安责任外,并负责特种设备安装、移装、改造、大修等业务审批工作,协助主管部门解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六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矿、科、队三级安全管理网络,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并认真履行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规定的主要职责。
第七条煤矿新购特种设备应经公司组织论证和审批,所购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并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第八条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施工.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其委托的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施工。
第九条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公司,经公司同意并签署意见后,再告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告知手续后,方可施工。
第十条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告知地煤公司机电处,会同当地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单位、使用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对工程进行验收。
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第十一条新增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必须到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注册登记后,方可投入使用。
矿井特种作业管理制度
![矿井特种作业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1e5bd4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0.png)
矿井特种作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矿井特种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避免发生生产事故,提高矿井特种作业管理水平,根据《煤矿安全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矿井内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特种作业包括但不限于高空作业、深井作业、有毒有害作业等。
第三条矿井特种作业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执行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确保矿井特种作业的安全。
第四条矿井特种作业管理分为安全生产管理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两大方面,全面保障特种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第五条矿井特种作业管理制度的修订、实施和执行由矿长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执行,监督部门进行监督。
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第六条矿井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未经培训和未持证上岗的人员不得从事特种作业。
第七条矿井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穿戴防护装备,严禁超范围操作,严防事故发生。
第八条矿井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演练和考核,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九条矿井特种作业人员在进行特种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许可证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擅自变更作业内容或范围。
第十条矿井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结束后,必须做好清洁、检查及设备保养工作,确保作业场所的安全。
第三章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第十一条矿井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参加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十二条矿井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法规、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等内容,确保培训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第十三条矿井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领取操作证书,未持证上岗者不得从事特种作业。
第十四条矿井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证书需定期复审,确保证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四章其他规定第十五条矿井特种作业人员在进行特种作业时,应主动向相关部门实施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矿井特种作业人员不得利用特种作业进行违法活动,一经发现,将依法处理。
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
![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6d5659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f.png)
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矿山企业的设备、器材使用行为,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并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而制定的管理规定。
1. 设备、器材的分配和登记管理:矿山企业应根据生产需求和设备、器材的状况,合理分配设备和器材,并建立设备、器材的登记台账。
登记台账应详细记录设备、器材的名称、型号、数量、使用地点等信息。
2. 设备的使用管理:设备使用前,应进行设备的验收和检测,确保设备满足安全、环保和质量要求。
使用中应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
3. 设备的维修管理:对于发生故障的设备,矿山企业应及时进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维修过程中应按照维修规程进行操作,记录维修过程和结果,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4. 设备的更新和淘汰管理:矿山企业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更新的需求,制定设备的更新和淘汰计划。
更新和淘汰的设备应进行安全处理和报废,不得私自销售或继续使用。
5. 设备的安全管理: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安全责任人,并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
对于存在安全问题的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整改。
6. 设备的节能管理:矿山企业应加强对设备的节能管理,提高设备的能效和资源利用率。
采取措施优化设备的工作条件和操作方式,减少能耗和资源消耗。
7. 设备的培训和管理:矿山企业应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提高设备的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
8. 设备的监控和检测:矿山企业应建立设备的监控和检测系统,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以上就是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些管理规定,矿山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设备、器材,提高生产效益和安全生产水平。
2024年煤矿设备管理制度
![2024年煤矿设备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e780d5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1.png)
2024年煤矿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煤矿设备的管理,保障矿产资源的开采和生产安全,维护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煤矿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的煤矿企业,并应当在煤矿设备管理中加以执行。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煤矿设备是指所有参与矿井生产、运输、排水、通风等作业的设备。
第四条煤矿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钻机、掘进机、扫描仪、综采机、运输机械等。
第五条煤矿设备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六条煤矿设备管理应当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设备的检测、维护和维修工作。
第七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煤矿设备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证管理权责的明确和落实。
第二章管理要求第八条煤矿设备管理应当注重预防,提前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九条煤矿设备管理应当加强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十条企业应当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和维修情况,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第十一条煤矿设备管理应当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大修,科学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时间和维修时间。
第十二条对于存在安全隐患且无法修复的设备,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报废处理。
第十三条对于煤矿设备的生产履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设备的使用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四条煤矿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做好设备使用的记录,并及时处理设备发生的故障和事故。
第三章检测和维护第十五条煤矿设备的检测应当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六条煤矿设备的维护工作应当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存在的问题。
第十七条煤矿设备的维护应当按照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工作环境的要求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煤矿设备的维护工作应当做好记录,记录设备的维护时间、维护内容和维护人员。
煤矿特种设备强检管理制度
![煤矿特种设备强检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4afb84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f.png)
煤矿特种设备强检管理制度一、引言为了确保煤矿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水平,本文档制定了煤矿特种设备强检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特种设备的强制检验工作,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业的特种设备强制检验工作。
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等。
三、检验周期特种设备的强制检验周期根据国家标准和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确定。
一般情况下,锅炉和压力容器的强制检验周期为每两年一次,电梯的强制检验周期为每年一次。
四、检验内容特种设备的强制检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设备外观检查:检查设备是否存在外观破损、变形等情况。
2.设备密封性检查:检查设备的密封性能是否良好。
3.设备安全附件检查:检查设备的安全附件是否完好,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4.设备运行状态检查:检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现象,如噪声过大、震动等。
5.设备参数检查:检查设备的参数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如压力、温度等。
五、检验记录每次特种设备的强制检验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检验记录。
检验记录包括以下内容:1.强制检验日期和地点。
2.参与检验的人员姓名和职务。
3.检验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等。
4.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异常。
5.针对问题和异常的处理措施和结果。
6.检验合格证明的签发人、日期和签章。
六、检验结果处理根据特种设备的强制检验结果,对不合格设备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立即停用不合格设备,并采取措施排除安全隐患。
2.修理或更换不合格设备的故障部件。
3.对于无法修复的严重不合格设备,要及时报废并替换。
七、监督检查煤矿企业的特种设备强制检验工作需要接受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可以由企业内部的安全监督部门进行,也可以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
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特种设备的强制检验记录的审查,以及对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的抽查。
八、制度执行为了保证煤矿特种设备强检管理制度的执行,煤矿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职责。
大型固定设备(特种设备)管理规定最新(1)
![大型固定设备(特种设备)管理规定最新(1)](https://img.taocdn.com/s3/m/2d5ec0c0d1f34693dbef3e1f.png)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惠阳煤业有限公司大型固定设备(特种设备)管理规定各科队:为进一步加强我矿大型固定设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范大型固定设备(特种设备)的运行、检查、检修和维护管理,确保大型固定设备(特种设备)安全、经济、高效运行,依据晋市煤销字【2018】300号文件内容,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本规定主要针对我矿大型固定设备(包括主通风机、空压机、主水泵)和当前我矿用于生产的特种设备(锅炉、空压机储气罐、压风管道、起重机械、场内机动车辆)管理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大型固定设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
一、一般规定1、矿井使用的大型固定设备必须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属于防爆电器的还必须取得“防爆合格证”。
特种设备必须是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并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设备。
2、大型固定设备(特种设备)必须装设齐全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机电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以及特种设备相关规定的保护及其它安全设施,且灵敏可靠,严禁甩保护运行。
3、设备零部件应完整齐全,设备完好,有铭牌、责任牌、完好牌、警示牌及电缆标志牌,配电设备有编号,有用途说明。
4、必须由具有检测检验资质的单位按规定定期对大型固定设备(特种设备)及相关部件进行检测检验和探伤,并有完整的测试记录和试验报告,煤矿要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整改并留有记录存档。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5、大型固定设备(特种设备)必须制定合理的运行标准和工作定额,定期进行精度、性能测定,发现效能降低或精度超限时,应进行调整或检修,严禁超负荷、超规范使用。
6、各种仪表必须由有资质的计量鉴定部门定期进行校验和整定;各仪表量程范围必须符合现场使用要求。
7、严禁擅自改变大型固定设备、特种设备及其设施的结构、功能和用途,如确实需要改造,必须拿出改造方案,报市公司机电部审批后,方可实施。
老桥煤矿特种设备强检管理制度
![老桥煤矿特种设备强检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d76d34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c.png)
老桥煤矿特种设备强检管理制度1. 强检管理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特种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日益广泛,特种设备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强特种设备的技术监督和管理,特种设备强检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特种设备强检管理制度是指国家或行业组织为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依据法定的检验制度和标准,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强制性检验的管理制度。
强检是对特种设备科学、规范、系统的检测,可以发现特种设备潜在的故障隐患,提升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预防特种设备的事故和损害。
2. 强检管理的适用范围和标准老桥煤矿所有特种设备都纳入特种设备强检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之内,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电梯、起重机械等等特种设备。
强检管理应根据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例如《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检验标准》等。
强检周期根据特种设备的不同类别确定,强制性的强检项目也应当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开展。
3. 强检管理的机构和职责老桥煤矿特种设备强检由质量监督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具体的职责和机构设置如下:3.1 质量监督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是老桥煤矿特种设备强检的主管单位,负责制订和推行特种设备强检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强检任务,组织评审强检报告,重大问题的通报和分析。
3.2 专业机构专业机构是老桥煤矿特种设备强检的技术支撑单位。
专业机构应当有资质,能够提供公正、专业的检测服务。
在强检活动中,专业机构应当编制检测方案、参与设备强检,并编制检测报告。
3.3 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是老桥煤矿特种设备强检的实施单位,是全面开展设备强检的直接责任单位。
设备管理部门应当落实设备的强检责任,负责发出强检通知、协调强检工作、落实检验结果以及设备整改情况等。
4. 强检管理的执行和工作流程老桥煤矿特种设备强检按照贯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要求,根据特种设备的不同类别,开展强制性强检。
煤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9e2c34e43323968011c9296.png)
煤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为保证我矿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安全、正常、有效使用,特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内容如下:(一)特种设备的购置、安装。
凡属特种设备均应由使用部门提出购置计划,经机电科审核并报分管领导等批准后,由供应科负责购买持有国家相应制造许可证的生产单位制造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安装前,使用部门先确定具有国家相应安装许可的单位负责安装工作,开工前应照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
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安装未经批准的特种设备。
安装完成后,本单位(或者应督促安装单位)应向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
(二)对各类特种设备进行注册登记。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由机电科派专人负责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登记标志以及检验合格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三)管理人员应明确所有设备的安装位置、使用情况、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安全状况,并负责制定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四)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等;特种设备运行管理文件包括: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运行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五)特种设备使用制度1.各设备使用地点、场所(如:锅炉房、空压机房等)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严格履行出入人员登记手续,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一律按规定登记进入。
凡进入危险场所其他人员(包括领导检查、外来参观、设备维保、设备检测人员)进入,应由本单位或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在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陪同下进入,进入后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不得操作特种设备。
其他人员不得进入上。
煤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煤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72ecd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c.png)
煤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煤矿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防止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范围和适用对象】本制度适用于本煤矿内的所有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
适用对象包括煤矿的领导、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
第三条【原则和要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 管理科学、制度规范、操作规程明确。
3. 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各负其任。
4. 确保设备安装、维护、检修、改造等工作符合相关要求。
第四条【安全责任】煤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是煤矿领导层的重要责任,必须明确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责任落实到位。
第五条【结构和章节划分】本制度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三章特种设备的安装、调试和使用第四章特种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第五章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第六章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第七章附则第二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六条【设备资料的管理】煤矿应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包括特种设备的购置、验收、安装、维修、改造等相关资料。
特种设备档案要定期更新,并进行备份。
第七条【员工培训和资质要求】所有使用特种设备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第八条【设备购置和验收】煤矿应根据特种设备的使用需求,购置符合国家标准的特种设备,并按照工程验收程序进行验收。
第九条【设备安装和调试】特种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严禁擅自操作和改动设备。
第十条【设备运行和维护】特种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必须按照设备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第十一条【设备更换和更新】特种设备的更换和更新必须提前制定计划,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新设备的安全可靠。
第三章特种设备的安装、调试和使用第十二条【安装和调试程序】特种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包括设备的安装位置选择、支架和基础的施工、连接管道的安装和调试等。
某煤矿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某煤矿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e52803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c.png)
某煤矿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煤矿是特种设备使用场所之一,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煤矿内所有特种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
三、特种设备管理部门煤矿特种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管理、检验和维护工作,确保其运行安全。
四、特种设备的分类和使用要求1.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特种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并制定相应的使用要求。
2. 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操作证书,并按规定进行培训和考核。
3. 使用特种设备的场所必须满足安全条件,并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
4. 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擅自改动、修理设备。
五、特种设备的检验和维护1. 按照有关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检验和维护工作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或维护单位进行,并保留相关记录。
3. 检验和维护结果不符合要求的特种设备,必须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六、特种设备的应急处理1. 特种设备发生故障或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2. 应急处理工作必须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七、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1. 对特种设备必须建立档案,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检验维护记录等。
2. 档案必须进行定期整理和归档,并保管完好。
八、特种设备的安全宣传教育1. 煤矿必须定期进行特种设备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2. 安全宣传教育内容必须包括特种设备的使用要求、事故案例分析等。
九、特种设备的责任追究对于不按规定操作、维护特种设备或因违反规定造成事故的,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十、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修改的,应经煤矿领导同意后方可施行。
以上为煤矿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的范文,旨在规范煤矿内特种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某煤矿设备管理制度 (2)
![某煤矿设备管理制度 (2)](https://img.taocdn.com/s3/m/20a9f1c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b.png)
某煤矿设备管理制度
煤矿设备管理制度是指对煤矿中使用的设备进行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其目的是保证煤矿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确保矿工安全。
以下是某煤矿设备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设备管理责任: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并规定其职责和权限。
2.设备台账管理:建立设备台账,对每台设备进行登记并进行定期更新,包括设备型号、规格、出厂日期、购置日期、使用年限等信息。
3.设备维护保养: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明确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责任人及时间安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设备检修管理: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包括设备的拆卸、清洗、维修、更换等工作。
制定设备检修计划,明确检修的时间、内容和责任人。
5.设备故障处理:建立设备故障处理程序,明确故障的报告、记录、分析和修复流程。
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6.设备技术改造:根据煤矿生产需求,制定设备技术改造计划,更新设备技术,提升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
7.设备安全管理:建立设备安全检查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制定设备安全使用规程,加强对矿工的设备安全培训。
8.设备报废管理:制定设备报废标准和程序,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进行报废处理,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此外,某煤矿的设备管理制度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完善。
同时,煤矿还应加强设备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煤矿特种设备强检管理制度
![煤矿特种设备强检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661414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e.png)
煤矿特种设备强检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确保煤矿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煤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煤矿内所有特种设备的强制检验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提升设备、输送设备、压力容器、锅炉等。
二、管理机构与职责1. 煤矿应成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和强检工作。
2. 安全管理小组应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包括设备登记、检验计划制定、检验结果跟踪等。
三、特种设备登记1. 煤矿内所有特种设备必须进行登记,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技术参数、使用情况和维护记录。
2. 对于新购置或改造的特种设备,应在投入使用前完成登记,并纳入强检计划。
四、强检计划与实施1. 安全管理小组应根据国家规定的检验周期,制定年度特种设备强检计划。
2. 按照计划,及时安排特种设备送检,确保设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强检。
五、检验结果与处理1. 特种设备的检验结果应详细记录,并归档保存。
2. 对于检验不合格的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直至检验合格。
六、设备维护与保养1.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 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
七、人员培训1. 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新员工在操作特种设备前,必须接受专业的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
八、应急管理1. 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应急响应、事故处理等流程。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九、监督检查1. 煤矿应定期对特种设备强检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应及时纠正,并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处理。
十、附则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煤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安全管理小组审议,并报煤矿管理层批准。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上述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2024年某煤矿设备管理制度
![2024年某煤矿设备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16d034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e.png)
2024年某煤矿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煤矿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安全性能和利用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某煤矿所有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第三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第四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修、停用及报废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第五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相应的设备档案及设备维保记录。
第二章设备购置与验收第六条设备购置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程序合法的采购。
第七条设备采购应当参照煤矿行业的技术标准,并咨询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
第八条设备验收应按照国家标准和煤矿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验收标准包括设备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性。
第九条设备验收应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进行,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资质。
第十条验收合格的设备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第三章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第十一条设备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或者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十二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计划,并执行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
第十三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做好设备的保养和润滑工作,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第十四条定期对设备进行大修,维护部门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维修工作。
第十五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设备的故障记录,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六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加强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
第四章设备停用及报废第十七条设备在遇到以下情况时,应停用,并进行检修或报废处理:(一)设备出现严重故障,影响使用安全性的;(二)设备已经过技术寿命,无法正常工作的;(三)其他必须停用的情况。
第十八条停用的设备应由设备管理部门及时进行检修或报废处理,不得继续使用。
第十九条设备报废时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不得私自处理或外借。
第五章设备档案管理第二十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设备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技术数据、维护记录等。
第二十一条设备的档案应进行分类归档,方便查询和管理。
煤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648a54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d.png)
煤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煤矿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结合本煤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煤矿内所有特种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检验、检测和报废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二、特种设备的定义和范围本制度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具体包括:1、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 30L 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 01MW 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2、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25MPa·L 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10MPa·L 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 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3、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 25mm 的管道。
4、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5、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 05t 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 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 2m 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煤矿设备管理制度范文(4篇)
![煤矿设备管理制度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f6778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c.png)
煤矿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煤矿设备的管理,确保矿山生产安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的设备管理工作。
第三条设备管理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的方针,坚持“科学管理、规范运行、保养维修”的原则。
第四条煤矿设备管理业务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配合其他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第五条设备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章制度。
第六条煤矿设备管理应遵循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注重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第七条全体员工都有义务参与设备管理工作,发现设备问题应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章设备管理职责第八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订设备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组织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和设备检修计划。
第九条设备管理部门要做好设备获得和报废的审批工作,确保设备的品种、型号和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条设备管理部门要进行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设备采购、配备、使用、保养、维修和报废等。
第十一条设备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设备的巡检和维修保养工作,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第十二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设备维护培训,提高员工设备管理技能和意识。
第十三条设备使用单位应按照设备管理部门的要求,使用设备,并及时报告设备运行情况和问题。
第十四条设备使用单位要做好设备的定期保养工作,及时清理设备表面的灰尘和脏物,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设备维修保养第十五条设备管理部门要制定设备的维修保养计划,明确维修保养的内容、频次和责任。
第十六条设备维修保养应分为预防性维修和故障维修两类。
第十七条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使用单位要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第十八条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执行,不得擅自进行。
第十九条设备维修保养工作要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执行,确保维修保养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十条设备维修保养过程中发现的设备隐患和问题,应及时上报设备管理部门,以便及时处理。
煤矿用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煤矿用特种设备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23b202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4.png)
煤矿用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加强煤矿用特种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煤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煤矿内所有特种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提升设备、输送设备、通风设备、排水设备等。
二、管理机构与职责1. 煤矿应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特种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
2. 安全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 制定和修订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组织特种设备的采购、安装、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工作;- 开展特种设备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定期组织特种设备的检查和评估。
三、特种设备的采购与验收1. 特种设备的采购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优先选择信誉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
2. 特种设备到货后,应由安全管理机构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质量符合要求。
四、特种设备的使用与维护1.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
2. 特种设备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严禁违章操作。
3. 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五、特种设备的检查与评估1. 安全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2. 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定期评估,必要时进行技术改造或升级。
六、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1. 特种设备发生故障或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并及时上报。
2.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记录与档案管理1. 建立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检查、事故处理等信息。
2. 档案资料应定期整理、更新,并妥善保存。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煤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安全管理机构审议通过,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对上述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煤矿特种设备管理办法
![煤矿特种设备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528fd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b.png)
煤矿特种设备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我矿特种设备的管理,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程序,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根据国家《特种设备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适用范围1.本办法涉及到的特种设备是指起重机械(车载起重机除外)、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电梯,不包括煤矿专用特种设备。
2.术语⑴起重设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起重量大于等于0。
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和承载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年检周期:2年。
⑵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年检周期:1年。
⑶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
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
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年检周期:1年;压力表、减压阀等安全附件半年检测一次。
⑷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道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年检周期:1年;压力表、减压阀等安全附件半年检测一次。
二、组织领导和职责1。
煤矿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在特种设备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工明确",“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体制.特种设备管理领导小组组成:组长:机电副矿长副组长:机电副总工程师成员: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机电科,机电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指导全矿特种设备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特种设备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我矿特种设备的管理,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程序,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根据国家《特种设备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适用范围1.本办法涉及到的特种设备是指起重机械(车载起重机除外)、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电梯,不包括煤矿专用特种设备。
2.术语⑴起重设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起重量大于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和承载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年检周期:2年。
⑵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年检周期:1年。
⑶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年检周期:1年;压力表、减压阀等安全附件半年检测一次。
⑷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道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年检周期:1年;压力表、减压阀等安全附件半年检测一次。
二、组织领导和职责1.煤矿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在特种设备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工明确”,“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体制。
特种设备管理领导小组组成:组长:机电副矿长副组长:机电副总工程师成员: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机电科,机电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指导全矿特种设备管理工作。
2.相关业务部门(业务科室)与责任单位按照下列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机电科: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业务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主要负责落实特种设备购置和改造计划的完成,配合采购部门组织实施;负责特种设备的过程监督控制工作;参与购置、大修合同做好技术协议的签订;负责到货特种设备的验收;负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取证;机电科设有分管特种设备的科长,技术员和专职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各单位有分管特种设备领导(机电区队长、班长)和兼职特种设备管理员。
计划科:负责编制、下达特种设备购置和系统改造年度计划。
经济运行科:负责组织机电科、纪委、审计科、法律办公室、财务科签订特种设备修理合同,把好价格关,参加修理设备到货验收。
财务科:参与相关合同的签订,负责生效合同的费用结算。
法律办公室:参与相关合同的签订。
审计科:负责特种设备的大修过程的监督与价格审计。
其它各单位:负责职责范围内特种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工作;所辖特种设备附属计量器具的维护、送检和更换工作。
3.建立特种设备国家最新标准、规范、规定识别和获取机制,矿有关职能部门与科室要认真落实适用的国家最新标准、规范、规定,领导和组织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对特种设备实行监督及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4.机电科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由专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共同参加的特种设备检查;机电矿长、机电副总工程师牵头,机电科负责组织定期召开特种设备工作会议,研究、布置、检查特种设备管理、特种设备运行完好情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等工作。
三、特种设备购置与安装⒈凡是列入月度计划采购的特种设备必须具备本办法规定的使用条件。
列入固定资产购置的设备,由机电科与使用单位共同办理特种设备购置、安装、取证手续;凡未列入购置计划而因生产需要购置或列入非固定资产的设备时必须将书面申请报机电科,机电科协助经济运行科与使用单位共同办理特种设备购置、安装、取证手续,机电科做好建档管理。
⒉特种设备到货时必须检查是否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否则,不予入库或现场投入使用。
⒊特种设备安装必须是持有特种设备安装资质(《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的单位安装,施工前应告知机电科。
⒋特种设备安装前,使用单位或安装监督部门应协同安装单位到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报检手续,报检手续在机电科存档。
四、特种设备的使用⒈特种设备使用前或投入使用20日内持该特种设备随机资料,和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名单,到机电科申报注册登记(机电科30日内,应按规定到济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注册登记成功后,领取注册登记证,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⒉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后,应当保存和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及使用维护记录。
3.闲置超过一年的特种设备,重新使用前必须经过技术监督部门的检验方可投入使用。
经过自然灾害或者重大事故,可能使机构和机构的重要性能等受到损害的特种设备;经过大修、改造过的特种设备,在交付使用前必须经过技术监督部门的检验方可投入使用。
4.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应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一演练”。
使用单位必须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安全操作常规检查、维护保养、定期检验等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运行的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和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应急救援预案),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
专人负责维护和操作;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必须持有相关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签发的安全操作证和资格证等。
5.电梯、起重设备、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在安装完成后,还必须到机电科申请维保单位,并签订维保合同。
维保的特种设备在每次维保人员维护保养结束后包机人必须要求维保人员出示维保记录核对后签字确认;维保人员未能在维保周期内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包机责任人要及时通知机电科,由机电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6.特种设备安全保护装置定期试验。
(1)特种设备运行前必须按照《特种设备日常运行及安全保护装置试验记录》所列项目认真检查,并作好记录。
(2)对于维保的特种设备,各种试验由包机人监督维保人员操作完成,并作好记录。
(3)对于强检安全附件必须在有效期满前到法定检测机构检验。
(4)特种设备的常用安全保护装置试验周期:①起重机械的极限开关、闭锁开关每天试验一次,额定载荷试验及失压保护半年试验一次。
②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压力表和安全阀,有试验装置的,每月试验一次。
③电梯(全部由维保人员负责试验)的限位及极限开关每半月试验一次,限速器每月试验一次。
7.矿井应当保证必要的安全和节能投入。
8.鼓励实行特种设备责任保险制度,提高事故赔付能力。
五、特种设备的报废⒈特种设备到了预期报废,经权威机构检验确实不能再使用的,应在停用15日内到机电科办理报废申请,未到逾期报废的特种设备经权威机构检验不能再使用的并且无修复价值的,应当及时到机电科办理停用申请,报废或停用的特种设备残体必须经机电科报请上级特种设备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拆除处理,严禁自行拆除和丢弃。
⒉报废或停用的特种设备,在没有拆除处理前,严禁再次使用。
六、特种设备检查标准及其奖罚(一)起重设备⒈使用与管理⑴必须使用经过安全技术监督检验合格证书的产品。
⑵使用单位必须建立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专人负责维护和操作;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必须持有相关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签发的安全操作证和资格证等。
⑶安装后的起重机械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安全检查,合格并取得准用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⑷对在用的起重机械及其安全防护装置的安全性能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每两年一次的定期监督检验,核发起重机械准用证,才可以继续使用。
⑸以下情况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安全检查后方能使用:①正常使用的起重机械,每两年一次;②经过大修、新安装、改造过的起重机械,在交付使用前;③闲置超过一年的起重机械,再重新使用前;④经过自然灾害或者重大事故,可能使机构和机构的重要性能等受到损害的起重机械。
说明:检验的项目包括技术档案(如产品合格证和说明书,验收资料、检验和试验记录、人身或设备事故记录)、主要零部件和安全装置、金属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电气和电路保护、安装及作业环境等。
同时,还要进行载荷试验(空载、静载和动载)以确认各组成部分和机构的工作可靠性。
⒉检查与考核标准⑴证件必须齐全。
否则,每缺一项罚款50元,并限期整改。
①设备出厂技术文件及产品合格证和说明书。
②安装、维修记录、验收资料、检验和试验记录。
③使用、维护、保养、检查和试验记录。
④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报告。
(机电科保管)⑤操作人员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
⑥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起重机械准用证。
并把该准用证标识粘贴在起重设备的显著位置上。
⑵起重机械设备主要部件每出现一个不符合项,罚款责任单位100元,造成部件报废的罚款500-1000元。
①吊钩的检查:不准有任何明显的缺陷和变形,开口度的增加不应超过原尺寸的0.25%。
不准有补焊,不准采用铸造吊钩,吊钩应有防脱钩的安全防护装置,吊钩组件滑轮应装防护罩。
当吊钩出现裂纹,危险断面磨损达到原尺寸的10%、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扭转变形超过10°的,应报废处理。
②钢丝绳的检查: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不应低于《特种设备安全法》中的规定要求,钢丝绳严禁拧结、缠绕在一起,钢丝绳在滚筒上应能按顺序整齐排列,当吊钩位置处于最高点时,缠绕在滚筒上的钢丝绳禁止超过滚筒壁高度。
吊钩位置处于最低点时钢丝绳在滚筒上的缠绕除固定绳尾的圈数外,必须不少于2圈。
当钢丝绳在一个捻节距内断丝达到总丝数的10%,则应报废处理。
③滚筒的检查:滚筒出现裂纹和滚筒壁磨损达到原壁厚的20%的应当报废处理。
④滑轮的检查:滑轮槽应光洁平滑,不得有损伤钢丝绳的缺陷,滑轮应有防止钢丝绳跳出轮槽的装置,滑轮工作时滑轮轴禁止跟随滑轮一起转动。
当滑轮出现裂纹、轮槽不均匀磨损达到3mm、轮槽壁厚磨损达到原壁厚的20%、因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