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四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党校国际政治综合考研资料-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重(精)

党校国际政治综合考研资料-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重(精)

育明教育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全套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1680~3000元中央党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考研真题1、李良栋:《新编政治学原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2、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秦治来编著:《国际政治学简明教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5、康绍邦、宫力等著:《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九洲出版社2006年版6、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7、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8、鲁毅等著《外交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党校国际政治综合考研资料-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国际政治学概论(第1版宋新宁陈岳目录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第四节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第二章世界体系与国际格局第一节国际社会及其特征第二节世界体系及其特征第三节国际政治系统与格局第三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第一节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第二节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与实力第三节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第四章国际政治的法律规范与准则第一节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国际准则的形成和发展及其特点第三节国际法原则与国际准则的基本内容第五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第一节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第二节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第三节非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第四节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第六章国家间关系的基本类型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第三节第三世界国家间相互关系第七章跨国政治与跨国组织第一节跨国政治与跨国行为第三节跨国公司及其政治行为第八章国际政治的外部环境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第二节经济因素与国际政治第三节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第九章国际政治的制约因素第一节军事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文化因素和国际政治第三节国际政治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际政治学概论(第2版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作者:陈岳为体现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在基本维持人大版教科书理论和逻辑体系的基础上,作者对原书的部分章节进行了调整。

中央党校国际关系考研陈岳《政治学概论》独家资料

中央党校国际关系考研陈岳《政治学概论》独家资料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宋新宁第四章国际政治的法律规范有准则第一节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国际法及其形成和发展(P126——P129)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是国际社会中用以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规定国际的权利与义务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二.国际法的基本特征1.国际法的主体,只包括主权国家和政府间国家组织。

(国际法主体与国际行为主体不完全相同,前者是指具有国际法律行为能力的实体,强调的是主体的法律地位;后者是指具有一般国际行为能力的实体,强调的是国际行为。

国际法主体必然都是国际行为主体,而国际行为主体,并非都具有国际法主体的资格。

)2.国家法的主要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以及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决议。

3.国际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非强制性。

4.国际法反映的是各类国家共同利益的一种结合,表现出“超阶级性”的特点。

三.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P132——P135)第二节国际准则的形成和发展及其特点一.国际准则及其形成和发展(P135——P137)国际准则是各个国际行为主体在实施其对外行为、处理对外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

国际准则与国际法或国际法原则从根本上讲上一致的。

国际法侧重于国际交往中的法律规范,国际准则侧重于所有国际行为主体在处理相互关系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国际准则的基本特点1.时代性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道德范畴,国际准则明显的反映出各个时代国际社会存在的现实和国际国际社会中居支配地位的国家、阶级和法的本质特征。

2.共识性3.制约性国际准则一经某种形式确定下来,就队国家的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这种制约性作用主要表现在:(1)人类基本的国际道德观念的无形影响。

国际准则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具有潜在的、无形的社会力量,使各国在考虑自己的对外行为、制定自己的对外政策时,自发地受到其约束。

(2)作为国际舆论工具的制约作用。

(3)对危及国际安全的行为予以制裁的重要依据。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一、名词解释1.国际关系答:国际关系是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重要集团间的关系,尤指当今按领土组织起来的主要的民族国家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侧重于国家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国家间关系。

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全面地观察世界,既看到国家行为体,亦看到非国家行为体。

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①国家与国家的关系;②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③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2.国际政治经济学答:国际政治经济学是指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渊源有三,即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的理论渊源,而且其本身就包含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学说,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

3.理想主义答:理想主义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产生较早的一个学派。

这一理论体系又被称为制度跨国主义,其关注点是国际规范和制度化的全球合作。

这一范式认为,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能够规范国家的行为,制止侵略,实现国际和平。

以集体安全原则来解决国家间的安全问题,是这一范式所设想的主要模式。

这种构想追求的不是权力的平衡,而是某种权力的共同体。

在这个新体系中,所有国家将在共同的事业中合作,为所有国家提供安全与正义。

理想主义者认为,国际组织即使不能提供世界政府,至少也能提供某种国际行为规范和约束。

理想主义的渊源之一是古典法学家格劳秀斯的思想。

现代理想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学说。

它的特点是强调跨国联系。

并且积极推动国际组织的建立。

理想主义对人类持乐观的观点,认为通过建立新的标准和制度,人类社会就可以得到完善和改进。

理想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时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和赫德利·布尔。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一、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的动力答:国际政治的动力是指推动国际社会发展和国际政治演变的作用力,其内涵既包括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又涉及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实力和利益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

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问题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和研究国际政治的动力,是认识国际社会和国际政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基础。

2.国家实力答:国家实力是指国家行为主体所拥有的维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力量,是它们维护自身利益、推行对外战略和影响其他行为主体的重要基础。

国家实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是衡量行为主体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能力的尺度,又是行为主体借以实现其对外目标,维护其国家、民族或共同体利益的手段。

现代国家实力的构成分为有形的构成和无形的构成两部分。

有形的构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地理条件、人口、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以及科技实力;无形的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制度、政治体制、政治局势以及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3.能力答:能力是指国家以实力为基础对其他行为主体发挥影响和作用的条件和手段,是使实力真正转化为权力的途径和方式。

实力和能力都是权力形成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没有一定的实力,权力便失去了物质来源;不具备一定的能力,实力本身很难影响和改变其他行为主体而形成真正的权力。

4.社会制度答:社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制度的总称。

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经济制度,即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中主要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社会制度作为国家实力构成中的无形要素,其核心并不在于确立的是什么制度,而在于这种制度是否符合该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否代表着社会向前进步的趋势。

5.政治体制答: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和政府体制,如一党制、多党制、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等。

与政治体制相关的,还有政府素质或政府效能。

一个国家的政策、在国际政治中的行为主要是要通过政府来实现的,一个国家的政党和政府能否充分、合理地调动本国的各种资源,能否对国际事件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否准确、及时地贯彻国家的战略意图,是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权力地位的重要因素。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民族国家[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研]答: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民族国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乃20世纪主导的现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实践。

与18及19世纪传统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

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治体制,因此,从一个民族构成政府体制,或者由数个民族经同一共享的政府体制构成的国族,都是民族国家的可能结合型式。

2.中导条约[上海外国语2019年研]答:中导条约是指1987年12月美苏双方签署的《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条约规定:①消除所有双方已达成协议的中程导弹和发射装置,以及有关的一切辅助设施和设备;②最迟在本条约生效3年以后,任何一方都不再拥有这种中程导弹、发射装置、辅助设施和辅助设备;③在条约生效18个月后,任何一方都不再拥有中短程导弹、发射装置及辅助设施;④本条约生效后,任何一方都不再生产或试验任何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

为了监督条约执行情况,每一方都拥有就地核检查的权利。

⑤双方将不再担任任何可能与本条约条款相抵触的国际义务,不采取任何可能与本条约相抵触的国际行动。

该条约的意义在于,尽管该条约规定销毁的武器只占美苏核武库的极小一部分,但它是美苏间缔结的第一个真正裁减核力量的条约,对于促进美苏关系的缓和及推动它们为削减战略核武器、禁止化学武器和减少常规武器而进行的谈判具有一定意义。

3.新古典现实主义[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研]答:新古典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流派的分支。

新古典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外交政策的范围与雄心,首先取决于它们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它们的相对物质力量。

这种相对物质力量确立了国家外交的基本参数。

其次,国家政治领导人所作的外交政策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出自于他们自身对国家相对权力的判断。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1.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学科,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为国际社会中最主要的行为体即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一体,使得彼此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垄断逐渐取代自由竞争而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

在这个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为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而在经济上和领土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形成为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整体,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3)国际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这是现在国际社会比较一致的看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了较为专门和系统的国际政治教科书和理论著作。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各国政治家和思想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了当代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

2.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国际政治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但是它的思想理论渊源可以追溯至近代,甚至是古代,从思想史的发展角度看,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有哲学、政治学、世界史学、国际法学、地理学、政治经济学。

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具体内容见表1-1。

表1-1 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3.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国际政治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是“世纪风云的产儿”。

自形成至今,国际政治学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国际政治学的创立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政治学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政治学主要处于初创阶段。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导论 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导论 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概念题1.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答:(1)理性主义是指正式或非正式的把理性选择模型应用于国际关系问题,诸如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或博弈论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理性选择强调的是行为体怎样试图使其利益最大化,以及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手段来实现这些利益。

(2)建构主义是指针对理性主义以为既定的客观事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区分了具有物质属性的自然事实和人们的社会活动所建构的社会事实,认为社会事实的形成乃是人的行为的结果,它们并不是既定的,而是取决于观念因素的研究方法。

这种观念不是指个人观念,而是指“集体意向”,即共有的观念或文化。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建构主义研究途径的主旨就在于说明行为体共同具有的理解与期望怎样建构了社会事实。

2.案例研究法答:案例研究法是指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人们基于特定目的,选择单个或少数事例,联系其发生条件与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途径。

案例研究法可分为非理论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前者是对该事实本身进行解释,类似于历史性研究,而后者则是为了检验或发展理论。

案例研究作为一种运用普遍却又存在争议的方法,通过联结个别研究和一般研究,可以打开通向理论概括的门径,但它本质上并不是一种普遍性研究,不适合需要用大样本进行分析的问题。

用案例法对理论进行检验,可以进行证实,也可以进行证伪。

3.定量研究法答:定量研究是指与定性研究相对的概念,也称量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之一。

进行国际关系研究,人们不但需要论及对象的质的规定性,而且需要论及对象的量的规定性。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测量、描述、分析和推论。

4.形式模型答:形式模型是指作为一种涉及对数学、图形和符号方法的使用的方法,其中博弈论的运用最为普遍。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形式模型可以发挥三种功能:描述、演绎和验证。

运用形式模型进行国际关系研究,特别适于进行决策研究,这是该方法的长处。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名校考研真题2014年中山大学683国际政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山大学二〇一四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83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考试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论述题。

共六题,每题25分。

1.什么是主权?对主权概念的不同的理解对不同的国际政治学派有什么影响?2.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有何作用?3.在国际关系中,在哪些条件下,使用武力是合法的?举具体事例说明。

4.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争论的问题主要有哪些?5.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围绕人民币汇率的定值问题争吵不休,人民币汇率问题己经成为影响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说,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不应该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也有人说,人民币汇率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政治问题,不存在经济问题政治化的情况。

请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6.2007—2009年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

请结合现实国际形势,谈谈你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政治后果的理解。

参考答案中山大学二〇一四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83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考试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论述题。

共六题,每题25分。

1.什么是主权?对主权概念的不同的理解对不同的国际政治学派有什么影响?答:(1)主权概念的提出主权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让•布丹在《国家论六卷》中提出的。

他把主权界定为“统治公民与臣民的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

其后,英国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从自然法理论出发,阐述了主权的产生。

(2)主权的概念主权具有双重含义:①对内主权,即国家对内享有最高的和最终的政治权威;②对外主权,即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是平等的一员,享有独立自主权。

它具有三方面的含义:a.它具有国际法的含义,即国家只有享有主权,才是国际法的一个主体;b.它具有政治含义,即在国际关系中,或者说在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它对其人民和领土享有不受外部干涉的独立的管辖权;c.它具有道德含义,即所有主权国家都应当尊重别国管理其内部事务的权利。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圣才出品】

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体系及其特征★★1.国际体系及其形成(1)国际体系的含义国际体系,也称世界体系,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是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它具有整体性、相互联系性、不平等性等特征。

(2)国际体系形成的条件国际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它始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于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之时。

其形成有以下几个的客观历史条件:①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两次科技革命在资本主义国家内率先发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加速了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加深和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

②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又一重要因素垄断的发展,使帝国主义走上瓜分世界以获取超额利润的道路,实现了对输入国在政治、经济上的控制,使其相互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不仅扩大了,而且更加深刻了。

③殖民政策的出现是国际体系形成的决定性条件殖民政策瓦解了旧的社会经济结构,移植了新的生产方式,为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物质基础,加快了世界资本主义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体系的最终形成。

(3)国际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国际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国际分工的完成,世界市场的出现以及世界范围内殖民体系的建立。

2.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及原因(1)国际体系的发展阶段(见表2-1)表2-1 国际体系的发展阶段(2)发展变化的原因国际体系自形成之日起就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但它在二战后的演变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内容也更加深刻,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二战后出现的以核能、空间技术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深了各国生产的国际化,扩大了各国经济联系的规模与范围。

②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影响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已以其自身的发展,向世界显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在不断地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国际关系2.国际体系3.综合国力4.跨国政治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简要回答跨国行为主体与国家行为主体的联系和区别。

2.简述经济因素在国家对外决策中的作用和地位。

3.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争论的问题主要有哪些?4.全球化对国际行为主体的影响?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国家利益在一国对外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决定着一国的对外政策,请论述国家利益的内涵,并分析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2.亚太地区成为了21世纪以来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交融区和节点,特别是美国重返亚太,围堵中国战略使这个地区局势变得日益紧张,结合国际政治经济研究的不同视角,试综析中国在亚太政治事务中的角色。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国际关系答:国际关系是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重要集团间的关系,尤指当今按领土组织起来的主要的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国际关系侧重于国家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国家间关系。

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全面地观察世界,既看到国家行为体,亦看到非国家行为体。

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①国家与国家的关系;②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③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2.国际体系答:国际体系是指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主要指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国际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它开始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最终形成于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之时,它具有整体性、相互联系性、不平等性等特征。

3.综合国力答: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实力的综合性指标,在国际学术界,人们在思考影响权力的因素时,往往比较强调领土与地缘因素、人口因素、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军事能力这五个方面。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答:国际政治是指全球性的政治活动,它与国际关系、国家间的互利与合作、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有很大的关系。

国际政治作为学科名称,与国际关系、世界政治通常同义,并且与国际研究相通。

在国际学术界,这几个概念的使用,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是可以互换的。

不过,在许多情况下,这几个概念的用法是有区别的。

由于每个国家的行为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因此国际政治就成了一种变数复杂和多维的研究领域。

它不仅涉及政治因素,而且涉及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生态、法律、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2.国际政治学答: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包括国际社会、行为主体、政治关系和一般规律,其中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战略学、国际经济学、国际法学、外交学等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这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此外,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

3.研究途径与范式答:研究途径是指国际关系研究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的。

这种途径包括研究问题、分析视角、资料搜集、概念运用、方法选择等要素,可以为研究提供指导,为回答有关问题提供准则。

在研究实践中,学者们通常会采用不同的途径,并因而会导致各种争论。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某一种途径得到广泛认可,取得支配地位,成为标准的研究和解释框架,那么它就变成了该领域的范式。

范式的概念是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首先提出的。

在社会科学中,可以说几乎不存在单一范式的情况。

如果应用范式的概念,大概只能按照比较宽泛的标准,即范式不过是指一种得到较普遍认可的研究框架。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5-8章)【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5-8章)【圣才出品】

第五章国际政治互动的基本形式一、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关系答:国际政治关系是指国际行为主体尤其是国家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通过行为主体的具体行为和相互行为或互动体现出来。

对国际行为主体对外行为及其相互作用形式的研究,一直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2.国际行为答:国际行为是指国际行为主体的对外行为及其相互行动,它是人类政治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

国际行为主体在实施其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时,既可以采取外交方式、军事方式,也可以采取经济方式、文化方式,这些行为方式构成了国际行为的基本方式。

制约国际行为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下列三种:①任何国际行为都是为一定的利益和目标服务的;②国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内进行的;③国际行为是以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的。

3.“蝴蝶效应”答:“蝴蝶效应”是指混沌学的一种现象或效应,一个混沌系统具有将很小的微观扰动放大成为宏观行为的能力。

或者说,一个细微的变化通过某种非线性的反馈系统可能会引发出始料不及的、影响巨大的后果。

这一观念有助于解释某个人或实体的某些偏离常规的行为,是如何酿成整个系统行为的巨大而无法预知的变化。

4.国际冲突答:国际冲突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对抗性或敌对性的相互作用,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的不同而处于自觉地对立之中的相互行为和相互活动。

国际冲突具备冲突内涵的一般规定性,而且对冲突各方的主体资格有着特殊的要求,即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冲突。

国家利益上的差异和矛盾是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内在根源,从而使各国之间的冲突具备了可能性。

作为国际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相互作用形式,国际冲突集中表现在国家间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领域。

5.国际危机答:国际危机是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利益受到严重威胁,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作出决策的情势。

国际危机是和平与战争之间的转折点,是一种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状态,冲突各方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好摊牌的各项物质与心理准备。

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加李少军版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加李少军版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20世纪20年代)与发展☺理论渊源:哲学(人性论);政治学;世界史学;国际法学;地理学;政治经济学☺发展阶段:创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确立(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全球范围内的大发展(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冷战后的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范式:行为主义(在分析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假设或理论,必须要用普遍适用的方法加以检验或证实)与传统主义(思辨式语言和诠释方法);实证主义(与行为主义类似)与后实证主义(反对经验观察,强调真理相对性);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学科方法:案例法、定量法、形式模型、诠释法第二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时代观:以对不同历史时期生产方式和由此产生的阶级关系的分析为基础,采用生产方式与世界革命形势相结合的时代划分方法,提出了时代发展阶段性、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特征、时代发展的曲折性的观点;☺世界体系理论:建立在其对国际分工、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产阶级及其历史地位的分析的基础上,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带来政治结构的变化,把世界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此构成自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马恩);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式垄断形成、垄断组织建立,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统治,资本输出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列宁);☺民族殖民地理论:殖民体系作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社会结构体系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提出区分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认为殖民地对帝国主义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提出民族自觉性原则,帝国主义时代的战争史不可避免的。

☺政治经济学理论:资本主义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具有双重影响,马恩从社会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分析入手,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应用于对国际贸易的分析;☺战争与和平理论:战争的根源是私有制以及帝国主义,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正义与非正义取决于是哪一个阶级进行战争,争取和平的斗争必须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结合起来,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根除产生战争的土壤第三节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自由主义:早期为古典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认为个体理性的力量通过“看不见的手”可以使社会的共同的善得到实现;在经济上相信自由贸易促进和平,在政治上相信共和制国家可以实现和平,不强调对国际事务进行外部干预。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结束语 国际政治的全球化发展)【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结束语 国际政治的全球化发展)【圣才出品】

结束语国际政治的全球化发展8.1复习笔记国际政治的全球化是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国际政治的一系列重要领域出现全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在全球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这种趋势的出现规定和制约了国际政治的发展方向,推动人类社会在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方面加强合作,促使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全球相互依存的发展1.相互依存理论相互依存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广泛而普遍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面对相互依存时代下国际政治的新变化,各国国际政治学者纷纷提出了与全球相互依存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的国际政治理论,相互依存理论就是其中的典型。

(1)美国学者约翰·斯帕尼尔提出了相互依存的国际体系的七个特点:①具有毁灭性质的核武器产生了更大的安全感;②在国家对外政策中,初级政治(福利)逐渐比高级政治(安全)更趋重要;③国际经济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网络;④低级政治导致合作,高级政治引起冲突;⑤武力在相互依存的国际体系中的作用日趋减弱;⑥权力的真正含义发生变化,相互依存的原则成为处理外交事务的核心内容;⑦相互依存的模式将体现多极化局面,权力等级制度被新的平等主义替代。

(2)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把当代世界的相互依存称做“复合相互依存”,并指出它有三个基本特征:多渠道的国际联系;对外事务的议事日程日益庞大和多样化;军事力量在复合相互依存占优势的某些领域的作用逐渐下降,经济力量的作用日益上升。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三世界国家学者普雷维什和阿明等人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这一理论把世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少数高度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处在世界的社会与经济中心;另一部分是非工业化的不发达国家,形成世界的社会与经济周边或外围。

“外围国家”对“中心国家”存在着不平等的依赖关系,“外围国家”越来越趋于贫穷,“中心国家”则越来越富裕。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0.1复习笔记一、国际政治学1.国际政治学的概念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等学科特征。

2.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其内容包括国际社会、行为主体、政治关系和一般规律,其中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2)国际社会的定义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它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它是世界政治、经济的各行为主体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在频繁相互过程中所形成的整体。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定义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社会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它们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最主要对象,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其研究对象多为相互之间的政治关系。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国际社会的实际出发,去研究它的发展变化。

(2)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坚持唯物辩证法,要注意两点:一是正确地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二是要正确地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

2.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此外,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

(1)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将政治和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贯彻于对国际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分析,它对现代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我们研究国际政治学理论提供了重要指导。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政治互动的基本形式)【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政治互动的基本形式)【圣才出品】

第五章国际政治互动的基本形式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行为与国际政治互动★★1.国际行为及其产生(1)国际行为的含义国际行为是指国际行为主体的对外行为及其相互行为,它是人类政治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及其普遍化与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直接相关。

(2)国际行为的产生过程①人类从非政治社会向政治社会的过渡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发展过程,国家的出现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基本完成。

自国家出现以后,就有了国家的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

②在殖民体系下,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并没有权利参与国际社会的主要活动,在这种状态下,国际行为只能是少数国家的对外行为,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没有国际行为能力。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殖民体系时代的结束,世界范围的主权—民族国家体系才成为真正全球意义上的社会体系,国际社会才成为一个完全、完整的社会,直到这时,国际行为才成为国家行为主体的普遍行为状态。

2.国际行为的基本方式(见表5-1)表5-1 国际行为的基本方式3.国际行为的基本特点(1)任何国际行为都是为一定的利益和目标服务的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动因是维护和增进各自的国家利益,国家的对外行为和对外政策的根本依据是国家利益。

因此,由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所构成的国际行为都是为一定的利益和目标服务的。

(2)国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内进行的国家对外行为的作用范围一般取决于对外行为的对象范围和问题领域。

因此,任何国际行为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边界限制,总是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内进行的。

(3)国际行为是以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的任何国际行为都要达到一定的目标,实现一定的利益,而利益的实现和目的的达成均需要一定的行为能力。

国际行为能力的大小与其总体实力的强弱,特别是与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弱紧密相连,行为主体总体实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其行为方式的取向。

考点二:国际冲突及其解决★★★★★1.国际冲突的内涵国际冲突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对抗性或敌对性的相互作用,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的不同而处于自觉地对立之中的相互行为和相互活动。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圣才出品】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4.1复习笔记一、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1.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1)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们的产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必然产物,它们的发展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2)生产力的发展是政治及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在整个国际和国内政治中起了最基础和最根本的作用,它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方面的联系,使现代国际关系具有全球性和整体性,从而推动了政治和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的发展科学技术推动了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奠定了基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是国际政治体系和格局不断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2.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在国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运动表现为世界基本矛盾的运行和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矛盾运动的发展,并由此决定着国际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

其中,世界基本矛盾的作用最为突出。

(1)世界基本矛盾①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②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十月革命以后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间的矛盾。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基本矛盾错综复杂,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开始产生;此外,还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等新的内容。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一章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一章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1.1复习笔记一、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1.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学科,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为国际社会中最主要的行为体即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一体,使得彼此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垄断逐渐取代自由竞争而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

在这个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为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而在经济上和领土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形成为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整体,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3)国际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这是现在国际社会比较一致的看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了较为专门和系统的国际政治教科书和理论著作。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各国政治家和思想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了当代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

2.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国际政治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但是它的思想理论渊源可以追溯至近代,甚至是古代,从思想史的发展角度看,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学科:(1)哲学哲学思想以及思想家对哲学的思考和理解,不仅为以后的国际政治理论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而且直接影响到后人的一些基本的国际关系理论观点。

(2)政治学国际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受政治学的影响最为直接。

从马基雅弗利最先提出、后来经霍布斯加以系统化的“自然状态”理论到国家主权理论,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理论等,都对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国际政治的全球化发展)【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国际政治的全球化发展)【圣才出品】

结束语国际政治的全球化发展一、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的全球化答:国际政治的全球化是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国际政治的一系列重要领域出现全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在全球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这种趋势的出现规定和制约了国际政治的发展方向,推动人类社会在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方面加强合作,促使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2.相互依存答:相互依存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广泛而普遍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面对相互依存时代下国际政治的新变化,各国国际政治学者纷纷提出了与全球相互依存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的国际政治理论,相互依存理论就是其中的典型。

美国学者约翰·斯帕尼尔提出了相互依存的国际体系的七个特点:①具有毁灭性质的核武器产生了更大的安全感;②在国家对外政策中,初级政治(福利)逐渐比高级政治(安全)更趋重要;③国际经济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网络;④低级政治导致合作,高级政治引起冲突;⑤武力在相互依存的国际体系中的作用日趋减弱;⑥权力的真正含义发生变化,相互依存的原则成为处理外交事务的核心内容;⑦相互依存的模式将体现多极化局面,权力等级制度被新的平等主义替代。

3.世界主题答:世界主题,实质上就是全球性的问题,是指世界范围内的基本矛盾和根本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课题。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表述。

邓小平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它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普遍要求,是世界各国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也是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和潮流,而不是已经达到的客观现实。

4.全球化理论答:全球化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理论之一。

20世纪90年代形成。

美国学者罗斯诺提出了“全球化动力说”,认为全球化的动力来自于“条件、利益和市场”的扩散。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5章)【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5章)【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5章)【圣才出品】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1.国际行为主体的含义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其特征包括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2.国际行为主体的类型当今世界的国际行为主体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1)国家行为主体国家行为主体是指国际社会中独立的主权国家,以联合国组织的成员国为依据,国际社会目前已有192个主权国家。

(2)非国家行为主体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并不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

它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3.国际行为主体的发展(1)国家间政治与国家行为主体从国家和国际政治发展的历程来看,国际社会的基础仍然建立在国家间政治的基础之上,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的中心单位,是国际社会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行为主体。

(2)跨国政治与跨国行为主体跨国政治作为国际政治总现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国际政治或国家间政治的基础上形成,并随着国际政治的不断变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3)跨国政治与国际政治①跨国政治的定义跨国政治是指各种跨国行为主体的一系列对外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总和,它既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与国家间政治密切相连,是国际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出现的一种新现象。

②跨国政治与国际政治或国家间政治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a.跨国政治是国家间关系的补充和延伸,反映了国家间相互作用的日趋复杂化。

b.跨国政治和国际政治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考点二: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1.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及构成要素(1)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国家在国内与其作为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在政治学意义上的本质特性既有联系,又有重要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4.1复习笔记
一、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
1.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
(1)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们的产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必然产物,它们的发展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2)生产力的发展是政治及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在整个国际和国内政治中起了最基础和最根本的作用,它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方面的联系,使现代国际关系具有全球性和整体性,从而推动了政治和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的发展
科学技术推动了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奠定了基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是国际政治体系和格局不断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2.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在国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运动表现为世界基本矛盾的运行和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矛盾运动的发展,并由此决定着国际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

其中,世界基本矛盾的作用最为突出。

(1)世界基本矛盾
①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②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十月革命以后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间的矛盾。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基本矛盾错综复杂,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开始产生;此外,还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等新的内容。

(2)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的矛盾
国际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另外一种表现形态,就是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矛盾运动。

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作为国际社会最主要构成要素的主权国家的高度组织性和效能,就构成为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矛盾运动的基础。

3.国际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国际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
(1)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矛盾运动
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国际关系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且这种矛盾运动具有其实在的物质内容。

实质上是一种利益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2)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
国家利益的根本是经济利益,不同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国际关系的不断发展。

二战后,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和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化,使得国际关系出现了全球化和交错性的特点,冲突、竞争与协调、合作同时并进。

总之,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及生产方式的运动、变化,世界基本矛盾的发展以及行为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动力。

二、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与实力
1.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
(1)权力的界定
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主要是指在国际政治互动关系中,一个国家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行为的能力。

这一定包含四层含义:
①由于权力主要是一个政治的或政治学的概念,因而我们强调它是一种影响国际政治关系或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因素。

②作为一个关系范畴或互动范畴,权力只有在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对权力的双方或各方均形成一定的制约。

③权力体现的是一种能力,即我能够对你施加影响。

要具备这种能力,一定的物质实力是必需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谁的实力强,谁的权力就大。

能力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的。

④权力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表面上体现的是一种单向的施行过程,即一方影响或改变另一方的行为。

但是实际上,这种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与权力相近的概念
权力作为一种能够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行为的能力,所包含的要素涉及与之相近似的其他一些概念:
①影响力。

权力和影响力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在一些情境中,两者是等同的。

②武力和暴力。

武力和暴力是权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武力和暴力为后盾,就无
真正的权力可言。

③实力和能力。

实力和能力是权力形成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没有一定的实力,权力便失去了物质来源;不具备一定的能力,实力本身很难影响和改变其他行为主体而形成真正的权力。

(3)权力的属性
权力是一个包含了影响力、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武力或暴力的概念和现象,它具有下列属性:
①权力的相对性
权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表现在:
a.权力在投入使用时,总是根据其所施用的对象来进行界定,即大国相对于小国、强国相对于弱国。

b.权力虽可进行物化和计量,但是权力构成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可比性是相对的。

c.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力地位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的。

②权力的两重性
在国际政治中,权力的两重性主要表现为权力既是一种国家追求的目的,又是一种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

③权力的强制性
权力关系是一种国家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就在于权力本身所具有的一定强制性。

权力的强制性并不等于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而包括影响力在内的各种非暴力手段和方式。

④权力的利益性
权力的利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a.权力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

即在国际政治中,权力的运用是与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联系在一起的。

b.国家在国际政治中为实现自身特定的利益而自觉运用权力来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的行为。

2.国际政治的实力基础
现代国家实力大致由有形的构成或物质构成和无形的构成或精神两部分构成。

前者可称为硬实力(hard power),后者可称为软实力(soft power)。

(1)国家实力的有形构成
有形的,即是可见的、可量化的、易测定的,也就是所谓的硬实力部分。

现代国家实力的有形构成主要有六个方面:
①地理条件
一定的地理方位和地理环境是国家存在的基础。

地理因素包括国土规模、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势、地质、地貌等。

②人口
人口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生产性人口的比重和分布、人口的素质(如识字率)和整个人口的分布状况。

③自然资源
资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能源和其他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资源自给率高,对他国依赖性就小,独立自主地运用国家力量实现国家利益的可能性就大。

④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是国家实力中最基本的要素,制约和影响着国家实力的其他要素。

衡量一个国
家经济实力的指标,通常为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经济发展速度和外贸、对外投资的数额等。

⑤军事实力
军事力量是国家防御外来侵略和安全自卫的能力,是国家实力构成的一个核心要素,也是国力强弱的最直接的反映。

⑥科技实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权力作用方式,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军事实力的发展,科技实力包括国家的经济技术水平,对尖端技术的研制、开发和应用能力,也包括科学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2)国家实力的无形构成
无形的,即是不直接可见的、难以量化和测定的,也就是所谓的软实力部分。

现代国家实力的无形构成主要有四个方面:
①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制度的总称。

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经济制度,社会制度作为国家实力构成中的无形要素,其核心在于这种制度是否符合该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否代表着社会向前进步的趋势。

②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和政府体制,与政治体制相关的,还有政府素质或政府效能,对某种政治体制的估价,也要看其是否符合该国的实际,是推动还是阻碍该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③政治局势
政局稳定与否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至关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所拥有的各种物质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