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学设计

第1、2周《三字经》教案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1. 自读《三字经》中从“养不教,……老何为。
”4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
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
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故事】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字经教案篇一一、班会主题《三字经》学历史二、题目诵《三字经》通圣人礼三、活动目的1.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学生明理、立志,养成良好习惯。
2.学习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用《三字经》中的事例指导学生日常言行。
四、活动准备1.学生自己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含义。
2.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三字经》学习心得与感受。
五、活动过程(一)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作者、背景假期中,全班同学要通过不同形式查阅《三字经》的作者以及简介,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阅读书籍,对《三字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释义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字经》的释义,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可以一个人或多个人自愿结合,在假期中练习《三字经》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图画。
1.讲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
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
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
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2.讲故事“黄香温席”。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3.表演情景剧《孔融让梨》,学习谦让美德。
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
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4.结合三个故事谈一谈你的体会,写下学习、表演体会。
(四)人人明道理学做人1.与父母交流《三字经》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说一说平时我们的日常言行应该怎样做。
(1)在遇到与兄妹争执时……(2)在遇到与父母意见有分歧时……六、活动延伸1.续编、续写、创作属于自己的,能够规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经”。
《三字经》教案(7篇)

《三字经》教案(7篇)《三字经》教案篇一经典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具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活动目标1、熟读《三字经》第一课》:“人之初····师之堕”2、识字:山、远、近3、知行合一:通过故事《妈妈生病了》引导幼儿学会做一些关心父母的事,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礼物盒子一个,里面放有一本《三字经》字卡:山、远、近“多闻之星”贴纸教师用碟:《三字经》第一课内容、说文解字、知行合一《妈妈生病了》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2、“小朋友跳的真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
”出示盒子,“我的宝盒里会藏着什么呢,我们用‘爱的鼓励’把它请出来。
”将盒子打开,取出书本《三字经》。
“哦,是一本可爱的书宝宝。
大家看看书宝宝的封面上都有谁呀?〔小兔、小猪、小乌龟、公鸡,还有多多。
〕上面的字你们认识吗?”让小朋友来认上面的字,然后把它念出来。
“对了,书宝宝的名字叫《三字经》,读了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可爱。
”二、活动展开〔一〕诵读1、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看《三字经》里写着什么宝贝呢,请多多来给大家读《三字经》第一课。
”播放vcd,请小朋友听一遍。
2、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三字经》,小朋友,赶快找找,给你们准备的《三字经》在哪里?”〔事先在每一组孩子桌子的中间放一个小篮子,将《三字经》放在篮子里,用一张手帕将其盖住,保持一些神秘感,也是为了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
〕请小朋友去找书,必要可以提醒幼儿。
〔提醒:到第二次取书的时候,就是播放音乐,然后将书放在第一个小朋友的桌子右上角,一个一个往后传。
3、找到书以后,请每个孩子拿一本。
“请小朋友双手轻轻的将《三字经》拿出来,放到自己面前的桌子上。
”引导孩子:一手扶着书,一手捏书角,一页一页往后翻,把书翻到第一页。
请小朋友将右手举起来,伸出右手的小食指,将小食指落到第一页的第一个字上,然后‘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开口读’老师读一遍,小朋友跟着读一遍。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三字经》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六组经文。
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同学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育同学对国学经典的诵读爱好。
教学重难点1.诵读《三字经》原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并了解其语言特点。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育同学对国学经典的诵读爱好。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预备1.课前将《三字经》部分原文印发给同学,要求同学通读经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三字经》视频资料、歌曲。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歌曲《三字经》,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通过跟唱也对前六组经文进行了复习。
同学们,今日这节课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三字经》了,还记得咱们学习经典的口号吗?(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二、学习经文“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同学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一人读一行,订正字音。
3.练习读,把金文读熟。
同桌对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4.指出节奏韵律。
拍手诵读,争取会背。
5.思索:通过这六组经文,你知道了什么?2 多媒体相机出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同学仔细听,再谈想法。
6.边读边品再读经文。
三、拓展延长:1、通过今日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经文对你的指导,如:怎样孝敬父母、兄弟友爱。
2、学习儿歌《谦让歌》《谦让歌》好儿童,要谦让,好处、便利,我不抢,要学孔融把梨让,先别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四、同学们,老师告知过大家要“学以致用”,学习学问就是要用的,所以今日我们说到就要做到。
要到什么呀?(同学答:孝顺,友爱,谦让等)对,从现在开头就让我们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吧!同学们,“雅言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精彩人生”,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字经》吧,由于我们要“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三字经教案及反思(6篇)

三字经教案及反思(6篇)三字经教案及反思篇一《最终一头战象》是一篇情感肤浅、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__字。
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重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美丽的语言记述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终的辉煌和尊严。
结合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确立下了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依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根底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一、如何解析文本?有人说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我们手捧一篇墨香浓郁的文章时,我们需要以不同的身份去解读它,一是站在的立场,复原或者重建的境遇与意图;二是站在一般读者的角度,思考我们从文章中读出了什么;三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思索我们要交给学生什么;四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我们学习此文为何。
为了更好的解读文本,我开头翻阅与《最终一头战象》这一课有关的各种资料,哪怕只言片语:其中包括的生平介绍,本篇课文的原文,创作这篇文章的初衷,读者对这篇文章的评价等等。
我想要想解读文本,我们只有走进、走入文章的幕后,才能够体会教者所需,学生所需。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了的那句经典的话语,在理解“重返战场”时有了原文内容的补充。
二、如何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确定会有肯定的难度。
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实行“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展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
也可以实行“抓主舍次”法,即在设计时候我们应当找出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构造,通过认真研读后抓住主要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做到突出重点而不面面俱到。
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四个场景,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场景讲析;其次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美丽。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1)教学内容:经典诵读教材――《三字经》。
原文: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并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会读、会背这两句三字经。
2、使学生理解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三、教学准备:苏询故事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询是谁?(历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听有关他的故事呢?3、好的。
现在老师给你们讲讲《苏询苦读》这个故事。
放苏询故事磁带。
苏询,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询年轻时并不好好读书,而是糊里糊涂地日子,直到二十七岁才发愤学习。
学了一年多,就去考进士,茂才,结果都没有考中。
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
一天,苏询的书房里冒出了黑烟,大家都很奇怪,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走进去一看,只见苏询正把一摞摞文稿往火炉里送。
原来,他要把他过去所有不成熟的作品全部烧掉,决心从头开始。
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
如此发愤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
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文章轰动京师,士大夫争相传阅,学者竟相效法。
4、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5、导入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原文,感悟道理。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诵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流利。
《三字经》教案6篇

《三字经》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活动方案、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activity pla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字经》教案6篇为了写好教案,我们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字经》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字经》教案(5篇)

《三字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二、小结: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三字经》教学教案(二)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三字经》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学习,使幼儿初步理解“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含义。
2、培养幼儿大胆、完整讲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图片一幅、打印好的纸人手一张活动过程:1、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故事。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有趣的图画,你们想看吗?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图片。
提问:(1)图片上有谁?这些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2)图片上的老爷爷是谁?(3)这几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呢?(4)请你猜一猜,孔子和项橐在说什么呢?2、老师讲故事,故事中的问题让幼儿回答后,再接着讲。
小结:孔子虽然知道很多知识,但他还是很爱学习,还向七岁的项橐请教,真是不简单。
我们小朋友更应该认真学习知识,做个有学问的人。
3、结合《三字经》,激发认字兴趣。
这个故事就藏在我们学过的《三字经》里,是哪一段呢?出示打印好的纸张,一起读。
老师可稍作解释。
幼儿拿出自己的纸,边指边读。
从“昔仲尼”读到“犹苦卓”。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收集经典故事来讲给大家听。
附故事:仲尼师项橐孔子是中国的大圣人,他一生勤奋好学,并且十分谦虚,不论何人,只要有一技之长,他都虚心向他学习。
他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意思是说,路上只要有三个人走路,其中必有一个可以当他的老师。
传说有一次,他外出讲学,走到一个路口,有几个孩子正在玩堆沙城的游戏,沙土堆起的一座小城,挡住了去路。
孔子下车,问他们:“车来了你们怎么不让路呢?”其中一个叫项橐的小孩答道:“我只听说车绕城走,没听说城让车走的道理。
”孔子一下愣住了。
接着便对这个聪明的孩子发生了兴趣,向他提了不少问题考他,其中有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样的门关不上,什么牛不生犊,什么马不下崽,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妻子,什么女人没丈夫,什么树不长枝,什么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这些问题涉及到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甚至家庭伦理道德等诸方面,就是一般成年人也难以回答。
三字经幼儿园教案大全

三字经幼儿园教案大全【篇一:三字经教案】《三字经》教案第一课介绍《三字经》教学目标:1、我能与学生交流《三字经》的背诵与理解。
2、我能简单了解《三字经》的历史。
3、我能产生爱背三字经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引入二、介绍《三字经》首先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三字经》(教师读,学生听):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学生介绍《三字经》1、学生讲述所知道的《三字经》段落或相关故事。
2、学生展示背诵自己学过的《三字经》。
3、学生展示自己幼儿园学过的《三字经》舞蹈。
第二课《三字经》(1)教学目标:1、我能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之道 ,贵以专”。
2、我能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知道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2024年最新最全《三字经》教案(完整版

2024年最新最全《三字经》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字经》的第一至第三章,详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礼仪之道、孝道文化、勤奋学习的重要性等。
所选教材为《三字经》通行本。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字经》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尊敬父母、勤奋学习、友爱互助等。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道理。
难点:古文的阅读理解,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字经》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礼仪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三字经》第一至第三章的内容,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子,分析道理和寓意。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些关于礼仪、孝道、学习等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三字经》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六、板书设计1. 《三字经》教案2. 内容:第一章礼仪之道;第二章孝道文化;第三章勤奋学习3. 重点:礼仪、孝道、学习4. 难点:古文阅读理解、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三字经》第一至第三章的内容,编写一个小故事,体现所学道理。
2. 答案:示例:小明的妈妈生病了,小明按照《三字经》中所学的孝道,为妈妈端茶送水,照顾得无微不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方法、互动环节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分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践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出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互动环节5.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际应用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分析1. 对重点词汇的解析,如礼仪、孝道等,需详细阐述其内涵与外延。
《三字经》教学设计(热)

《三字经》教学设计(热)《三字经》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教学目标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知道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知道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
教学过程一、复习已学语句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嬉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二、新授感悟1、自读《三字经》中从“曰春夏,应乎中。
”2句。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2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故事】远古时代的皇帝,是个既能管天上的神,也能管地上万物的神。
当时,有个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蚩尤,由于他不服皇帝的指挥,皇帝决定率领军队攻打他。
但是,蚩尤特别英勇善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分别掌管八十一个部落,如今遭到皇帝的攻打,他们便团结起来使出自己最拿手的招式来应付皇帝,所以当两方交战时,皇帝的军队显得有些招架不住。
这是,碰巧起了大雾,一片白茫茫中,蚩尤的军队分不出自己毕竟在什么地方,所以他决定暂时收兵,等雾散之后,再连续战斗。
皇帝使用新创造的指南车参与作战,这种车子的正前方有个铁娃娃,无论在哪里,娃娃的手指肯定指着南方。
于是,就靠着指南车,皇帝轻易的打败了蚩尤的'军队。
【解释】曰:说道,提到。
春夏秋冬:指一年四季。
运:循环、运转。
不穷:没有终止的时候。
南北西东:指四方。
应:对比、相应。
中:中央。
5、老师讲解解释这2句三字经的含义。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小结: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对于自然我们也要心怀感恩之心。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
假如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转变。
小班三字经四教案

小班三字经四教案【篇一:三字经教案 1-10课时】《三字经》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介绍《三字经》教学目标: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二、小结: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三字经》教学教案(二)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2024最新-三字经教案(精选3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勤劳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三字经教案(精选3篇),仅供参考。
字经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
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理解句意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三、拓展阅读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苏洵壮年好学》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最新最全《三字经》教案(完整版

最新最全《三字经》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人物介绍: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孟母三迁等;2. 常识认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金木水火土等;3. 道德规范: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为人处世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字经》的基本内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道德素养;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三字经》中涉及的成语、典故的理解;2. 教学重点:《三字经》的内容记忆和道德观念的传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三字经》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三字经》的兴趣,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了解更多的成语和典故。
”2. 讲解:详细讲解《三字经》的第一至第三章内容,包括人物介绍、常识认知、道德规范等,结合实践情景和例题,让学生深入理解;3.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三字经》相关章节,并进行现场解读,巩固所学内容;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念,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6.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表演《三字经》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三字经》教案2. 内容:a. 人物介绍: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孟母三迁等;b. 常识认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金木水火土等;c. 道德规范: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为人处世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概括《三字经》第一至第三章的内容;b. 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三字经》故事,讲述其寓意;c. 论述《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念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 答案:a. 《三字经》第一至第三章主要涉及人物介绍、常识认知和道德规范;b. 示例:《孔融让梨》寓意为:尊老爱幼,谦让有礼;c. 示例:《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念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质,提高个人素养。
《三字经》教案(5篇

《三字经》教案(5篇教案:《三字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字经》的第一、二、三章。
第一章讲述了教育的意义和目的,第二章介绍了孝道和家庭伦理,第三章讲解了礼仪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三字经》的第一、二、三章内容。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读并理解《三字经》的第一、二、三章内容。
难点:对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家庭伦理、礼仪等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学具:学生课本、《三字经》注解、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字经》的插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逐章讲解第一、二、三章的内容,注意突出重点,解释难点。
3. 示范:教师示范朗读《三字经》的第一、二、三章,要求学生跟读,直到熟练掌握。
4. 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以巩固学习成果。
5.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就《三字经》中的某一知识点展开讨论,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三字经》第一、二、三章主要内容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熟读并背诵《三字经》的第一、二、三章。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三字经》中孝道、家庭伦理、礼仪等知识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三字经》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读并理解《三字经》的第一、二、三章内容。
难点:对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家庭伦理、礼仪等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字经》的插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字经》教案(5篇

《三字经》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字经》教材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详细内容涉及对经典语句的解读、文化背景的介绍及道德教育引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字经》第一章的内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掌握《三字经》第一章的内容,熟读成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三字经》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
2. 新课内容展示:(1)PPT展示《三字经》第一章内容,教师领读并解释。
(2)讲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人性的善良。
3. 例题讲解:(1)给出例题:“请举例说明‘性本善’的表现。
”(2)教师示范解答,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2)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将“性本善”的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三字经》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2. 板书内容:(1)人之初,性本善(2)性相近,习相远(3)苟不教,性乃迁(4)教之道,贵以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字经》第一章。
(2)以“性本善”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2. 答案:(1)见课本。
性本善,是指人在出生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
然而,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性格和行为会产生差异。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善良的本性,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三字经》其他章节,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2)开展“道德故事我来讲”活动,让学生通过讲述道德故事,提高道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解读与道德教育引导。
三字经备课教案

三字经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诵读并初步背诵部分《三字经》内容。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字经》内容的讲解和诵读指导。
难点:理解《三字经》中蕴含的道理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准备
《三字经》文本、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要开始学习一个很有趣的东西哦,叫《三字经》,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三字经》可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呢。
那我们就开始来了解一下吧。
(展示《三字经》文本)大家先跟着我读一段,人之初,性本善。
生:人之初,性本善。
师:性相近,习相远。
生:性相近,习相远。
师:大家读得很不错哦。
那谁来说说,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呀?(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生:就是说人一开始本性是好的,但是后来习惯不一样了。
师:真聪明!那我们再来读几段吧。
苟不教,性乃迁……
(继续带领学生诵读,并适时讲解含义)
师:大家读得越来越好了。
那我们分组来比赛诵读一下怎么样?
生:好呀!
(分组诵读比赛)
师:今天大家都很棒,我们一起学习了《三字经》的一些内容,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学哦。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对《三字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兴趣,但在理解深层含义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教案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一年级语文《三字经》背诵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
2.初步了解三字经。
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一.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那本书吗 .《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着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
[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
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
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
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
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
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
[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
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
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的二.诵读新句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3.指名领读。
三..讲解句子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
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苟不教,性乃迁。
“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
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四.总结。
1.组织学生诵读。
2.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我们学习也是一样。
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
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
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古时候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2.知道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
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一.导入新课(1)你们的爸爸妈妈疼爱你吗他们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呢(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我们要听父母的话。
古代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呢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自由读。
三.讲解句子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四.拓展。
1.课下给你的好朋友讲一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2.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老师和家长的责任。
2.知道学生时期是读书的最好时期。
教师内容l;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一导入;l父母为什吗要送我们来学校呢学校的老师会怎样呢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2.出示句子: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二.诵读句子。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自由读。
4.分角色读。
三.理解句子。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四.讨论:你以后会怎样做五.总结我们的学生时期要努力学习,知道怎样做人,成为对社会对祖国的有用之人。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2.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一.导入: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没有知识,没有文化能实现你的愿望吗你应该怎样做二.诵读新句。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分角色读。
三.理解句子。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琢”,雕刻玉石。
“器”,指器物。
“义”,做人的道理。
“玉不琢不成器”,出于《礼记·学记》。
“君子比德于玉”,美玉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
制玉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
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方”,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
“少时”,小时候。
“亲”,亲近。
“师友”,良师益友。
“礼仪”,礼节、仪式。
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学习礼貌,懂规矩。
如果懂得礼节,一言一行合乎节度,就是一个彬彬君子的样子。
四.展示。
1.一起诵读前八句。
2.教一教你身边的小伙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一段,达到熟读成诵。
2.同时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教学准备:收集历史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
(播放多媒体课件:《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你喜欢黄香和孔融吗为什么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那。
二、配乐诵读、品读解意1、师范读、领读。
2. 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三。
理解句子。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
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
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你觉得黄香是个怎样的孩子孔融又是个怎样的孩子2、你还知道那些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人3.歌曲《我的好妈妈》一边唱一边做动作4.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学习了今天的《三字经》内容,你有什么打算四.总结。
第六课时教学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教学内容: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一. 导入:你们知道一个人首先要学的什么吗今天的《三字经》就会告诉你。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二. 诵读新句1.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 .指名领读3. 齐读三. 理解句子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四. 展示1.一起诵读前十二句。
2.教一教你身边的小伙伴或家里人。
五.总结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和兄弟之间的友爱,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成为国家的栋梁。
第七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诵读句子。
2.简单的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内容;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
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
第一个数字讲"三"。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齐读三.理解句子。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