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八上端午的鸭蛋课后练习 (2)
【八年级】《端午的鸭蛋》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端午的鸭蛋》练习题(含答案)《端午的鸭蛋》练习题(含答案)全名《端午的鸭蛋》选段,回答问题。
(共12分)① 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
滚开。
高邮鸭是我国著名的鸭种。
有许多鸭子和许多鸭蛋。
高邮人也擅长腌制鸭蛋。
高邮咸鸭蛋出名了。
我在江苏南部和浙江的时候,每当有人问起我的家乡并回答我时,对方都会恭敬地说:“哦!你有咸鸭蛋!”咸鸭蛋在上海的盐渍店也有出售,盐渍店必须特别注明:“高邮咸鸭蛋”。
高邮还生产了双黄鸭蛋。
在其他地方,鸭蛋偶尔是双黄色的,但没有高邮那么多,高邮可以批量出口。
双黄鸭蛋的味道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只是个鸭蛋!刚剪完,里面的两个黄色圆棒极了。
我不高兴被外国人称为高邮鸭蛋,好像我们在那个贫穷的地方有鸭蛋一样!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真的很好吃。
我去了很多地方,吃了很多鸭蛋,但它们比不上我家乡的鸭蛋!穿过大海很难找到水。
我真的不喜欢其他国家的咸鸭蛋。
袁梅的“菜谱?小菜单”包括“腌鸡蛋”。
我不喜欢袁子才。
听起来他做了很多菜。
他不能自己做饭。
然而,读完《泡蛋》后,我感到非常亲切和“自豪”。
文本不长,记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量好,油多。
这种蛋白质很嫩,不像其他地方的干燥和粉状头发。
它尝起来像嚼酸橙。
这里的石油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
正如袁子才所说,吃鸭蛋的方法是用蛋壳切开。
这是宴会上招待客人的方式。
对于日常消费,我们通常打破“空脑袋”,用筷子挖。
筷子一卡住,红色的油就会出来。
高邮咸蛋的黄色是红色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朱砂豆腐”,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了咸鸭蛋。
蛋黄是浅黄色的。
这叫什么咸鸭蛋!1.第①段中,作者引用袁枚的《腌蛋》一文有什么作用?(3分)2.段落中带下划线的句子如何表达① 表达作者的感受?(3分)3.第②段中,高邮的咸蛋和其他地方的咸蛋相比,有哪些优点?(3分)4.段落中“直”字的表达效果是什么②? (3分)答案1.不仅介绍了咸蛋的特点和食用方法,还展示了高邮咸蛋的美味和名气。
语文家庭作业:端午的鸭蛋练习
语文家庭作业:端午的鸭蛋练习为了帮助同学巩固学过的知识点,本店铺准备了语文家庭作业:端午的鸭蛋练习,希望大家能用心去做题!阅读《端午的鸭蛋》选段,回答问题。
(共12分)①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1. 第①段中,作者引用袁枚的《腌蛋》一文有什么作用?(3分)2. 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3. 第②段中,高邮的咸蛋和其他地方的咸蛋相比,有哪些优点?(3分)4. 第②段中,“吱”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答案1、既介绍了腌蛋的特点和吃法,又说明高邮咸蛋确实美味而有名。
鲁教版语文八上端午的鸭蛋同步练习3套
端午的鸭蛋一、积累运用⒈依据拼音填写汉字。
duān()午 zòng()子避xié()chú()柜布náng()⒉给下列字注音组词。
┌阉()┌()┤系┤└腌()└()┌隍()┌萤()│惶()│荧()┤┤│煌()│莹()└徨()└茔()⒊分别用下列词语造句。
⑴莫名其妙:⑵称道:⒋文中引用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请你写一段话,用上这句诗。
答:⒌中国古代留传下来许多苦读书的故事,除车胤“囊萤映雪”之外,请你再简要写出两例:答:二、精读探究㈠课文第1自然段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柠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丝()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
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
把点着的黄烟子()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在板壁上写虎字。
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莱。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莱、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
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端午的鸭蛋阅读答案
端午的鸭蛋阅读答案端午的鸭蛋阅读答案「篇一」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7.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第①段:第②段:8.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9.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A处:B处:C处:10.“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11.袁枚是___________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12.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13.从语段的语言运用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参考答案:7.①家乡鸭蛋的名声。
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练习题
《端午的鸭蛋》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系.百索子()②门楣.()③红苋.菜()④络.子()⑤腌.()⑥车胤.()2.解释词语。
①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②与有荣焉:____________③囊萤映雪:____________④肃然起敬:____________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①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②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③用酒或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④城皇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4.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江苏高邮人。
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流露出____________。
5.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
①卫生保洁工作做得好不好,是一个班优良班风的体现。
②这个文化站由于多次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少年,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③通过看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④会议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6.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练习题《端午的鸭蛋》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系百索子( ) ②门楣( ) ③红苋菜( )④络子( ) ⑤腌( ) ⑥车胤 ( )2.解释词语。
①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②与有荣焉:____________③囊萤映雪:____________④肃然起敬:____________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①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②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③用酒或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④城皇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4.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江苏高邮人。
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流露出____________ 。
5.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
①卫生保洁工作做得好不好,是一个班优良班风的体现。
②这个文化站由于多次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少年,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③通过看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④会议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6.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____________ ,让人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 ,让人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 ,让人____________ 。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端午的鸭蛋》练习题及答案
《端午的鸭蛋》练习题及答案1、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腌( ) 门楣( ) 苋菜( )lào( )子车yìn( ) 练náng( )2、解释以下词语并造句。
① 曾经沧海难为水:造句:② 肃然起敬:造句:3、以下短语中没有多音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酒和的雄黄B、鸭蛋络子C、装在蛋壳里D、淡淡的咸味4、为句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⑴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A、轻轻 B、淡淡 C、少少)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⑵ 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假设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是不行的。
(A、大概 B、也许 C、肯定)⑶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A、也许 B、大概 C、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5、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其中吱能去掉吗?去掉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6、文中引用了袁枚的一段文章,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引用袁枚的文章,仅说明作者知识丰富,底蕴很深。
B、引用袁枚的文章,只是为了说明腌蛋这个菜怎么做,让大家可以照学。
C、引用袁枚的文章,是为了说明高邮咸鸭蛋的质量好。
D、无作用,纯属多余。
7、你的家乡在端午节有什么风俗,或者家乡的某些特产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写一段话(一百字左右)介绍给大家吧!【参考答案】1、yān méi xiàn 络胤囊2、①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比照拟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造句略②十分恭敬。
造句略。
3、D4、⑴ B ⑵ A ⑶ C5、不能去掉。
吱是个拟声词,它活灵活现地表现出筷子头扎进鸭蛋里,红油冒出来的情景,去掉后,效果就显得平淡了。
6、C7、略。
初二语文《端午的鸭蛋》练习题
初二语文《端午的鸭蛋》练习题«端午的鸭蛋»练习题一、积聚与运用1.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系百索子( ) ②门楣( ) ③红苋菜( )④络子( ) ⑤腌( ) ⑥车胤 ( )2.解释词语。
①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②与有荣焉:____________③囊萤映雪:____________④肃然起敬:____________3.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矫正。
①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下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②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③用酒或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④城皇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4.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江苏高邮人。
全文隐隐贯串着这样一条思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流显露____________ 。
5.修正以下病句,每句只改一处。
①卫生保洁任务做得好不好,是一个班优秀班风的表达。
②这个文明站由于屡次援救和培育失足青少年,遭到下级指导的惩处。
③经过看这部电影,使我遭到了深入的教育。
④会议经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6.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量。
仿句:语文是____________ ,让人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 ,让人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 ,让人____________ 。
二、阅读阅读以下文段,回答文后效果。
(一)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端午的鸭蛋 阅读练习2
端午的鸭蛋阅读练习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①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有荣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言表达特色①我的家乡是水乡。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端午的鸭蛋》同步测试卷练习题1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内容精选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鲁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端午的鸭蛋》同步练习一、民俗采风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有的地方还会赛龙舟,据说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而在汪曾祺的家乡,还有一种风俗就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
要做这“十二红”,有三样材料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是哪三样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系( )百索子 城隍( )门槛( ) 门楣( )硝( )药 苋( )菜腌( )鸭蛋 车胤( )三、做个小翻译!1、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_2、与有荣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囊萤映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你一定能准确理解语段后的问题!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
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
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练习题.doc
《端午的鸭蛋》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系.百索子()②门楣.()③红苋.菜()④络.子()⑤腌.()⑥车胤.()2.解释词语。
①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②与有荣焉:____________③囊萤映雪:____________④肃然起敬:____________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①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②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③用酒或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④城皇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4.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江苏高邮人。
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流露出____________。
5.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
①卫生保洁工作做得好不好,是一个班优良班风的体现。
②这个文化站由于多次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少年,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③通过看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④会议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6.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2020初二语文端午的鸭蛋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
(共8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12. 此诗是作者出蜀至荆门时所作,一二句叙事,中间四句写景,最后两句抒情且运用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答案】拟人思乡【解析】最后一句,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拟人的手法;诗眼“故乡水”故乡的思念之情。
13. 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画面。
(4分)【答案】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天空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解析】画面描绘题,①找名词,②找修饰词,③加入联想想象写出优美句子。
按步骤并结合诗句即可分析出。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15题。
(共5分)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1、羊示谔: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5.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 )的特点。
(2分)【答案】芳草萋萋、静美清澈【解析】该题考察对诗歌意象的把握。
16.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答案】雨后芳草萋萋,桃花盛开,泛舟而游,如临仙境。
杜鹃啼声阵阵,似在挽留归客。
诗人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写出了面对静美之景时的欣喜之情。
【解析】该题考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诗歌意象的把握。
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
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及:)[⑵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如:)⑶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地:)(方:)⑷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2、解释下面各组词语在句中的不同意思。
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练习题.doc
《端午的鸭蛋》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系.百索子()②门楣.()③红苋.菜()④络.子()⑤腌.()⑥车胤.()2.解释词语。
①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②与有荣焉:____________③囊萤映雪:____________④肃然起敬:____________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①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②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③用酒或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④城皇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4.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江苏高邮人。
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流露出____________。
5.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
①卫生保洁工作做得好不好,是一个班优良班风的体现。
②这个文化站由于多次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少年,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③通过看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④会议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6.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端午的鸭蛋》阅读测试卷练习题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内容精选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鲁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端午的鸭蛋》阅读练习一.阅读下文,完成1~8题。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
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
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
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吗?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1.端午节,是阴历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高邮端午的风俗是________________。
据传说,端午节包粽子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__________的。
2.和“囊萤映雪”故事相似的另一个故事是什么?3.仔细体会画线句的语言特色。
4.“囊萤”夜读的故事与前文内容无关,对吗?请说说理由。
答案:1.五五孩子挂“鸭蛋络子”屈原2.头悬梁,锥刺股。
3.这段话平淡而有味。
一个普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别具一格。
淡青色的蛋壳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
4.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认为与前文内容无关的,是为保证结构完整;认为和上下文联系自然的,是注重了作者风格的品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的鸭蛋·课后练习基础题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蟾蜍()蜈蚣()门楣()苋菜()熏五毒()腌腊()囊萤()车胤()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藉贯_____________ 囊荧映雪_____________ 淹蛋_____________城皇_____________ 尤为不即_____________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车yìn____ 练náng____ níng____绳xián____鸭蛋 xiàn____菜门méi____简zhāi____ chán____蜍4.下列句中引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
B.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C.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D.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5.选择答案,分别选出各句的语言特色。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文白夹杂,有淡淡的幽默。
(1)“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
()(2)“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3)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6.简答题。
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与文章题目“端午的鸭蛋”是否脱节,对文章结构有没有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出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
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
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
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1.开头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一句总起,接着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五种风俗,其后又列举了_______、_______这两种不同于别处、较为独特的风俗。
七种风俗写来,丝毫不乱。
2.给短文划分层次,并简要归纳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_____________四个字概括短文的大意。
4.从文章思路来看,开头谈“端午的风俗”有必要吗?是否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题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深信黄山天下奇①很早就已闻黄山有北方山峰的雄壮巍峨,南方峻岭的俊逸潇洒;也听说黄山有玲珑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黄山松和浩瀚无边的云海。
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在赋诗赞颂黄山景色时更留下了“深信黄山天下奇”的佳句。
②今年十月,我来到黄山,虽说进入秋季,但此时的黄山还是穿着夏装。
拾级而上,灰蓝色的轻烟不时伴随花香扑面而来。
凭栏远眺十里迤逦的群峰,由于角度、位置和视线的不同而出现景物上的差异,只见峰峦争雄,奇松苍翠,就像几千丈长的彩色帷幔悬挂在前方,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③黄山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当走进黄山的峰海,无数的巧石会争先奔到眼前。
在半山寺,抬头可见一只头朝天门的振翅欲啼的“公鸡”,这就是巧石“金鸡叫天门”;登上“天山石屏”,遥望莲花峰,她就像用壮美线条勾勒出来的一朵含苞欲放的新莲;在鸡公峰前,一块巧石长得像天鹅一样,昂起来,翼下还有许多团石簇拥着,形成了“天鹅孵蛋”的奇景。
还有九龙峰上的“猫头鹰”,白沙岭上的“喜鹊登梅”,狮子峰顶的“猴子观海”鲫鱼背上的“仙桃石”……这些巧石千姿百态,逼真逗趣,似人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如同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给人带来丰富的想像和无尽的乐趣。
④如果用“巧”来形容黄山的石,那么黄山的松可说是“奇”了。
黄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树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的峭壁夹缝中,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
如举世闻名的千年古松——迎客松,就挺立在玉屏楼东、文殊洞上,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迎接远方的来客。
离开玉屏楼,路旁又有一株古松远伸一枝。
作送客状,它就是送客松。
往前50米处的望客松则体态优美,如向游人点头,依依惜别。
还有始信峰上的黑虎松、天都峰的探海松——黄山的松不仅独立生长,也有成林的树木。
如狮子峰上的松树就成林成片,形成松海。
当山风吹过,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为壮观。
⑤黄山的奇松引人入胜,黄山的云海更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
站在峰颠,只见烟云时而为风平浪静的汪洋,时而为浪涛汹涌的大海,时而似奔腾的急流,时而又轻柔如绢。
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刹那间,它们就会全部散去,阳光一照,白云浩浩,澜翻絮涌,万道山峪沉于银涛中,真有“忽闻海中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的圣境,难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罗万象,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迷离”。
1.如用一个字概括本文所描写的黄山景色的特点则是_______字。
黄山的景物又各有其特点,黄山的石__________,黄山的松__________,黄山的云海___________。
(用文中原词)2.请从第①段中找出与第③、④、⑤段相对应的语句。
与第③段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
与第④段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
与第⑤段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
3.结合第③段写黄山的石,说说作者把黄山比作“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④段写黄山的松,黄山松“奇”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第⑤段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具体描绘出黄山云海神奇的特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章写到黄山景的特点是“奇”,黄山松的特点也是“奇”,这两个“奇”的含义一样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简述这篇散文的结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新题语言的创新与应用。
1.仿照例句,发挥想像,补写完下列句子。
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
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滋润的细雨;___________,_________ _。
这才草长,花开,莺飞……2.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
要求:①另举一个事例;②句式与画线部分相同。
凡是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贡献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明代著名的探险家徐霞客几乎走遍了我国的险峰峻岭,他撰写的《徐霞客游记》以其翔实可信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地理科学中的一部宝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一段话有几处错误,请加以修改。
“五四”青年节那天,我班举办了一次“青春万岁”主题演讲,校长也参加了。
①会上,同学们和许多共青团员争先恐后地上台演讲。
演讲会高潮迭起,掌声不断,②气氛非常热烈得很。
特别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