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字
第三节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3)秦伯说,与郑人盟。(《左传·僖公三十 年》)——说,后来写作“悦”,高兴。
(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策 四》)——责二)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 1.词义引申以后,同一个字形表示的义项 众多,为区别词义而另造新字,分担原 字的部分意义。
• 2.由于字形的假借,假借义与本义共用一 字,为使假借义与本义能区分开来而另 造新字,承担本义或假借义。
• 这些后起的新字和原字就构成古今 字的关系。古字表示的意义多,今字只 是表示古字的部分意义。字形上,多数 古字与今字形体中有相同成分。
(三)今字产生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 1.多数今字在古字基础上加形符而成。如: 奉—俸、捧 采—彩 賈—價 辟—避、僻、譬、闢、嬖
第三节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 一、古今字 • (一)定义 • 古今字是历史上先后产生的、表示某种
同一读音和意义的形体不同的字。先产 生的叫古字,后来造的叫今字。 • 古今是相对的概念,周为古则汉为今, 汉为古则晋宋为今。 • 例:
(1)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左 传·隐公元年》)——大,后来写作“太”。
同一组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 替代,而今字却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 替代古字。
三、通假字
• (一)定义
• 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某个字本有专字, 可古人书写时没有使用这个专字而是借 用了一个与它音同或音近的字,这种现 象叫通假。其中被代替的字是本字,用 来代替本字的字是通假字,也称为借字。
• 例:
再如:“游”和“遊”。“遊”的本义是关于 行走的,“游”的本义是关于水的。关于行走 的都可写作“游”,但关于水的却不能用 “遊”。
古今字的名词解释
古今字的名词解释
古今字是指古代和现代的汉字。
在古代,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通过符号表示音、义、形等信息。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字也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演变,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表音、表意、表形等多功能的文字。
古今字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古今字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基本笔画是横、竖、撇、捺、点等,这些笔画被用来表示音、义、形等信息。
而在现代汉字中,这些基本笔画已经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更加复杂的笔画,例如竖弯、折、钩、提等,这些笔画被用来表示音、义、音调等信息。
另一方面,古今字在语义上也有所差别。
在古代,汉字的语义主要与历史、文化、传统等有关,而在现代,汉字的语义则更加广泛,可以表示各种事物、概念、思想等。
古今字不仅是汉字演变的见证,也是文化差异的体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字的语义和用法都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了解古今字的区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此外,古今字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通过对古今字之间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和文化特色,同时也可以深入研究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5)完全改換字形 戰—顫 伯—霸 鄦—許 要—邀 身—娠 (6)對古字略有增損 陳—陣 大—太 不—丕 母—毋
古今字的意义关系 1、今字承担古字的本义
州→洲
《说文》:“水中可居为州。”
队→坠
《左传》:“公惧,队于车。”
衰→蓑
《说文· 衣部》:“草雨衣。”
《诗· 小雅· 无羊》:“尔牧来思, 何蓑何笠,或负其糇。”
内;河东凶亦然。《孟子》
畚箕
其 代词、语气词
本有其字的通假 《史记· 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 王。”
《史记· 三王世家》:“闳王齐,年少,无有 子,立,不幸早死。” 《左传· 昭公三年》:“早世陨命”
《论语· 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归孔子豚。” 《论语· 乡党》:“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 不拜。” 《郑伯克段于鄢》:“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礼记· 曲礼》:“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
“伸”-“信” “疲”-“罷” “屎”-“矢” “叛”-“畔”
“修”-“脩” “飞”-“蜚” “尿”-“溺” “拒”-“距”
பைடு நூலகம்
读音(包括古音和今音)和意 义(包括本义和引申义)完全相同, 而形体不同的字,就是异体字的关 系。
概括:不同的时间与地域造字;用字求新求奇的心 理;用字追求简便的心理;古代无严格的正字法。 具体而言: 一是使用汉字的人多、地广,时间长,不同时间、 不同空间给同一个词造字,字形歧义是不可避免的; 二是给某个词造字时,由于人们的构思不同,所采 取的造字方法不同,或所用素材不同,或造字部件 位置配备不同,也自然要产生异体字。
取→娶 解→懈 秉→棅 景→影 府—腑 奉 →俸 竟 →境 反 →返 坐 →座 慈 → 礠 (磁 ) 第三,分化字表示假借義。
古今字 通假 字 异体字 繁简字
(五)造字假借的作用
一是弥补了象形字 无法构造的缺点 二是节省 了造字 的数量 缺点是: 仍未摆脱表意文字 的局限 汉字系统的形音义 造成了混乱
(六)用字假借
用字假借:是汉字在使
用过程中的假借情况。 原因:一是用了别字: 如:甚矣,汝之不 甚矣, 二是: 从习惯,省事:
旦日,不可不蚤 旦日,不可不蚤自 来谢项王。 来谢项王。“早”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 孤不度德量力, 大义于天下。 大义于天下。“於”
(一)
古今字的形體
古字加形符 其萁;采(才采);員圓; 韋圍;取娶;昏婚;州洲; 县悬;孰熟;属嘱;反返; 改變形符 采採;說悅;赴訃;斂殮; 沒殁;振賑;張脹; 略加变形 母毋;不丕;大太;閒間; 陈阵 形体无关,通假字造成的: 形体无关 亡无;伯霸;辠罪
(二)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和通假字
1、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上古文字量少,一个字可能负担 许多词义,为了加以区别,就对 某个词义另造一个新字,于是就 形成了古今字。所以,古今又叫 区别字。例如: 上古没有“悦”这个字,表示这 个概念经常都是用“说”,但是, “说”的义项和用法很多,于是 就造后起字“悦”来表示高兴这 个概念。又如: “尝”(从旨尚声)的本义就是 表示“口味之也”,但因为“尝” 经常用来表示“何尝”、“未尝” 等概念,因此人们给“尝”加一 个意符“口”构成一个后起字 “嚐”表示“嚐滋味”的概念。 2.对待古今字的正确态度: (1)了解古今字的关系,从而 掌握古书的词义; (2)承认文字发展的事实,不 要后古薄今,也不要是古非今。 3、 古今字和通假字 中学教学并不区分,古今字和通 假字,只是笼统的称为通假。大 学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研究,才提 出这一问题。
(二)、异体字的类别:
1、造字方法不同造成的 异体字 野:(形声) 埜 (会意) 岩:(会意) 巖 (形声) 灾: (会意) 烖 (形声) 泪涙- 岳嶽- 膻羶shan絷zhi
古今字的名词解释
古今字的名词解释古今字是指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都存在并且具有相同意义的汉字。
这些字在书写形式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其音、义和用法基本相同。
古今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这些字是最早的汉字书写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状和书写方式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现代汉字的样式。
然而,尽管在书写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是一些基本的字形和字义仍然保留了下来,成为了现代汉字的一部分。
古今字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一些基本的日常用字,比如人、山、水、口、飞等。
这些字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没有发生变化,可以被广泛理解和使用。
例如,“人”字既可以表示人的含义,又可以表示“从哪个方向”;“山”字既可以表示山的含义,又可以表示“停车”的意思。
这些字是汉字基本构成部分,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中。
古今字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的语言特点。
古今字也是汉字书法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代字形和书写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书法作品,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今字的研究也对语言学习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古今字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汉字的形状和用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对于汉字教学来说,通过引入古今字的概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增加对汉字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之,古今字是指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都存在并且具有相同意义的汉字。
这些字在书写形式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其音、义和用法基本相同。
古今字的存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同时也对语言学习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今字不仅是汉字书法的重要内容,也是汉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汉语考试资料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2012-2-22)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古今字古今字的界定:指古今两个时代先后产生的记录同一个词的两种字形,先产生的叫古字,后产生的叫今字。
古字和今字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古今字的关系。
●晋灵公不君,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左传》(避)●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闢)●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孟子》(僻)●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中庸》(譬)●责——债;舍——捨;反——返●责毕收,欲以何市而反。
《战国策》●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左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古今字意义上的联系*古字表示引申义,今字表示本义。
益——溢;州——洲;止——趾;奉——捧*古字表示假借义,今字表示本义:采——採;队——坠;其——箕;孰——熟;县——悬;然——燃*古字表示本义,今字表示引申义大——太;解——懈;取——娶异体字异体字界定:指形体相异,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叫异体字。
其中最通行的一个称为正体,其他的称为异体。
●异体的原因:会意与形声字的差异:泪—涙;岩——巖形声字的意符不同:唇——脣;猫——貓;遍——徧;歌——謌;溪——谿●形声字的声符不同:粮——糧;裤—袴;蚓——螾;●偏旁相同,位置不同:峰-峯;鹅;群。
异体字需要注意的问题●意义相近、读音相同的汉字不是异体字。
置-寘(放置、设立、购置——放置)●意义有相同和相异之处者,不宜视为异体字。
雕-彫--凋(雕:鸟名;彫:雕琢、雕饰;凋:凋零)●有条件通用的字不宜视为异体字。
(沽——酤;亡(亡何、亡虑——无)繁简字●繁简字的界定:●指一个字有笔画繁简不同的两种写法。
笔画繁多的称为繁体,笔画简少的称为简体。
繁体字和简体字合称繁简字。
●意义:学习认识繁体字,是阅读、整理古典文献典籍的需要。
●简化字的形体来源:●重新用古字,废弃后起字:从-從;网-網;云-雲;舍-捨;采-採;卷-捲。
●草书楷化:车-車;门-門;为-爲;应-應●局部代替:习-習;夺-奪;务-務;奋-奮。
古今字与异体字
声符不同的异体字——线线、烟烟、时峕、 蚓螾
意符声符都不同的异体字——剩剩 、 炮炮
变换各种成分的位置——惭惭、和咊、鹅鹅、 杂杂 够—够
注意:有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
其一、意义相近,后代读音相同,古音不同的字。 如:置——寘
其二、自古就音同,但意义广狭不同的字。如: 游——游、酤——沽
其三、偶尔通用的字(用字时的通假字)。如: 剥——扑、蚤——早
•
—清·王筠《说文释例·卷八》
古今字与古文字、今文字
• 概而言之,古今字是不同历史时期用来 记録同一个词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现 的为古字,后出现的为今字。古字和今 字合称古今字。
• 古文字、今文字:隶变以前的文字称为 古文字,隶变以后的文字称为今文字。
避 躲开,避免。 姜氏欲之, 焉辟害? 《左传·隐公元年》
古今字与异体字
一、古今字
上古时代,由于词义引申、文字假借等原因,常用 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一字多义的现象很普 遍,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 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 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 “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段玉裁的说法
通假字就是古人书写某个词的时候,没有写本字,而用了一个
音同或音近的字。二字只有读音上的联系,而没有意义上的瓜葛, 于是我们就说它们是通假关系。
古今字突出了汉字的表意特点,由于同一字形所负载的意义 太多,于是在原有的形体上增加或改变意符,以便从视觉上把古字 与今字区别开来。
《说文》:“府,文书藏也。”即收藏文书的处所。后来引申 为脏腑义。《说文》无“腑”,但解说中以“府”来表脏腑义,如 “胆,连肝之府。”后因“府”所兼任的意义过多,又在“府”字 旁增加意符“肉”,另造今字“腑”,以从视觉上区别于古字 “府”。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惠,本义是“仁慈”、“恩惠”,借作“慧”。《列子·汤 问》:“甚矣,汝之不惠!” 生,本义是“生长”,借作“性”。《荀子·劝学》:“君 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距,本义是“鸡距”,即雄鸡跖后角质性的、突出像脚趾的 部分,通用义是“距离”,借作“拒”。《史记·项羽本纪 》:“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欲距项梁 。”
罢——
“一对多”。原先字义完全不同,只是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取其中写法最简单的一个字作简体字来 表示所有的字。例如:
谷(山谷)、穀(庄稼) 丑(地支之名)、醜(美的反面) 干(盾牌)、乾(乾燥)、幹(才幹)、榦(树身)
另造一个简体字来表示所有这些字 :復(反復)、複(本义是“重衣也”)——复 發(射箭)、髮(头髮)——发
① 把繁难的偏旁改成简单的。例如: 燈—灯 機—机 憐—怜 遷—迁 膚—肤 ② 删去原字的一部分。例如: 務—务 條—条 習—习 雖—虽 開—开 ③ 草书楷化。例如: 會—会 東—东 書—书 韋—韦 當—当
④ 采用笔划简单的古字。例如: 禮—礼 啟—启 薦—荐 誇—夸 ⑤ 同音替代。例如:
穀—谷 醜—丑 後—后 徵—征
彊—强 、辠—罪、迻—移 由假借构成的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 3.古今对异体字的不同应用构成古今字。
常—裳 、雅—鸦 、邪—耶、猶—猷、谕—喻、 沈—沉
埜—野 、雚—鹳 、徧—遍、复—復、厷—肱
通假字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 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10、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12、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13、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古今字(古代汉语)
古今字(古代汉语)
古今字的形体
(1)古字+形符→今字。
如“其→箕”“取→娶”“昏→婚”。
(2)古字改变形符→今字。
如“说→悦”“振→赈”“没→殁”“张→胀”。
(3)古字略加变形→今字。
如“大→太”“闲→间”“陈→阵”。
(4)也有些由通假造成的古今字,形体上可能无关。
如“亡→无”“伯→霸”。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1)古今字假借为其他用途,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
如“正→征”“队→坠”“或→域”。
(2)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
如“责→债”“益→溢”“景→影”。
(3)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引申义造今字。
如“解→懈”“家→嫁”“支→肢”“道→导”。
(4)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假借义造今字。
如“辟→避”“厌→餍”“与→欤”。
古今字与假借字的关系
二者有交叉现象。
古今字立足于时代的不同和用法的分工,假借字则立足于文献中文字所表示的意义跟它的本义是否有关。
古今字
古今字(有人把它叫做“古今通假”)
1、火齐之所及也。
(《韩非子·扁鹊見蔡桓公》)齐同济。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愚公移山》)反同返。
3、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诗经·伐檀》)县同悬。
4、莫夜月明。
(苏轼《石钟山记》)莫同暮。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孰同熟。
6、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景同影。
7、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乐府·敕勒歌》)见同现
8、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责同债。
9、荆轲奉樊于期头函。
(《战国策·荆柯刺秦王》)奉同捧。
10、
11、麾众拥豪民马前。
(高后《书博鸡事》)麾同挥。
1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
楼记》)具同俱。
13、属予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岳阳楼记》)属同嘱。
14、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荀子·劝学》)知同智。
1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生同性。
16、侯生下,見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俾倪同睥睨。
通假字的三种分类
通假字的三种分类一、古今字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是反映同一概念而先后产生的字。
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所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古今字的产生是为了减轻古字多义的负担。
古字先出,今字是为承担古字某一部分意义而后造的字。
它是在古字原有的形体基础上,增加义符或更换义符、声符而后创造的区别字。
古今字来源主要有三个,这就是: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的古今字;古今对异体字的异用构成的古今字。
【文段阅读】冬①,楚子②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③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④救患,取威定霸⑤,于是乎在矣⑥。
”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⑦,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⑧矣。
”于是乎⑨于被庐,作⑩三军,谋元帅。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注释】①冬:鲁僖公二十七年冬。
②楚子:楚成王。
③如:去,到。
④施:施舍的恩惠,活用作名词。
⑤取威定霸:取得威望,成就霸业。
⑥于是乎在矣:就在这里了。
“于是乎”用在后一分句前面,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可不译。
⑦新昏于卫:(楚成王)新近和卫国通婚。
昏:“婚”的古字。
⑧免:免于被攻打。
⑨(sTu):检阅,阅兵。
⑩作:鼓舞,振作。
【译文】鲁僖公二十七年冬季,楚成王和诸侯围困宋国。
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报告紧急情况。
先轸说:“报答施舍,救援患难,取得威望,成就霸业,都在这里了。
”狐偃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又新近和卫国通婚,假如攻打曹、卫两国,楚国必定救援,那么齐国和宋国就可以免于被攻了。
”于是就在被庐检阅军队,振作三军的士气,寻求可作统帅的元帅。
、古今字在注释时表述为:后来写作某,或某的古字。
【文段阅读】六月壬申①,师至于靡笄之下。
齐侯使②请战③,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④,不腆敝赋⑤,诘朝⑥请见。
古今字名词解释
古今字名词解释
古今字是指汉字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字形和字义差异。
在古代汉字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域、时代、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字形和字义会经历不同的演变。
古今字的字形差异主要表现在字的结构、线条和笔画的变化上。
例如,古代汉字的字形比较简单,笔画较少,而现代汉字则呈现出复杂的结构和线条。
古今字的字义差异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演变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事物和概念不断出现,使得一些原本的词义逐渐发生了变化。
例如,古代的“兵”意为军队,现代的“兵”则多指军人。
另外,一些古代的字义在现代也得到了保留和延续,如“木”字依然表示树木和木材。
古今字的变化是文化演变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字形和字义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变迁。
古今字的解释需要结合历史和文化的背景来理解,只有了解了古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才能对古今字的变化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古今字的变化也对语言的发展和汉字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通过对古今字的比较和研究,可以揭示汉字与古代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联系,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古今字的解释对于阅读古代文献、研究古代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古今字的解释是汉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古今字的变化,可以了解汉字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对于理解
古代文献和研究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古今字的变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变迁,为研究语言演变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古今字名词解释
古今字名词解释
古今字,是不同时代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使用的不同形体的字。
使用年代较早的是古字,使用年代较晚的是今字。
古今字分两类:一是字义完全相同,如A/块、灋/法、墅/野、飮/饮等;一是字义部分相同,如莫/暮、景/影、辟/避等。
第一类古今字是一对一的关系,今字的产生不涉及汉字的孳乳分化,古今字属同字异形,是异体字的一类。
第二类古今字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今字是古字在发展上孳乳分化的结果。
汉字的孳乳分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今字是由古字的本义产生的。
比如,“莫”本义指日落天晚,“莫”假借用作无定代词,而它的本义另造了一个“暮”字。
再比如,止/趾、要/腰、衰/蓑、求/裘、匪/篚、其/箕、匡/筐、然/燃、益/溢、禽/擒等。
2、今字是古字的引申义产生的。
比如,“景”本义指日光,引申指明暗形成的影子,这个意义后造了一个“影”字。
再比如,弟/悌、解/懈、责/债、竟/境、坐/座、中/仲等。
3、今字是由古字的假借产生的。
比如,“辟”本义指法,假借义用作逃避,这个意义后造了一个“避”字。
再比如,辟/僻、辟/ 、辟/嬖等。
由于今字产生在古字之后,也称作后起字。
古今字是就某一字义用字不同来说的。
例如,“尉”既是“熨”的古字,又是“慰”的古字,前者是就“尉”的本义说的,后者是就引伸义说的。
古今字是相对而言的。
今字如果再产生了后起字,对后起字来说,它又是古字。
例如,表示前进意思的“ ”是古字,“ ”是今字。
“前”的本义指剪断,后来造了一个“剪”字,因此,“前”是“剪”的古字,“剪”又是今字。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禮,《说文》:“ , 履也。所以事神致 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 ,古文 禮。 ”
棄,《说文》:“ 棄。”
,捐也。 ,古文
3、历代的俗字
繼继 蠶蚕 遷迁 陽阳 燈灯 憐怜
4、草书楷化 車车 門门 韋韦 當当 堯 尧 爲为 會会 盡尽 頭头 應应 樂乐 歸 归 書书
5、简省构件 鑿凿 習习 廣广 飛飞 點
“修”本义为“修饰”,引申为“修治”、 “修理”、“修长”等义。
“脩”,《说文》:“脩, 脯也。从肉攸聲。 息流切 ”本义为干肉,由于与“修”同音, 可以假借为“修”,表示“修饰”、“修 治”、“修长”等义,所以可以说在以上意 义上,“修”、“脩”相通,但“干肉”义, 决不能用“修”。
3、有些字的通用是有条件的,更不能认为是 异体字。如“亡”和“无”、“沽”和 “酤”。
二字古音也不相同。“置”读陟吏切 ,上古 音
属于端母职部。“寘”读支義切 ,上古音属 于章母支部。
“寔”,《说文》:“寔, 止也。从宀是聲。 常隻切 。”
“實”,《说文》:“實,富也。从宀从貫。 貫,貨貝也。神質切 。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宀部》:“寔,假借 又为實。”
2、有些字,它们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有相通 之处,也有不通之处,也不能把它们看做异
7、另造形声字 護护 療疗 價价 蝦虾 廳厅 讓让 鑰钥 鐵
铁 儀仪 擁拥 躍跃
8、另造会意字: 塵尘 陰阴
9、同音代替,有一对一的,有一对多的。 幾几 鬥斗 穀谷 麵面 鬱郁( 《说文》:右
扶風郁夷也。从邑有聲 ) 薑姜 裏里 征 徽 幹乾干 隻祗只 臺檯颱台 後后 醜丑 僕 仆 (说文:仆,顿也。)
舍—捨
古汉语常见的几组文字现象
古汉语常见的几组文字现象一、古今字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
《说文解字》只收了9,353个字,到《康熙字典》已收汉字47,035个。
一个原因是,新字随新事物的产生而产生,旧事物虽已灭亡,但其字却保留下来。
另外,造字之初人们常用假借的方法使一字兼有数义,后来为了明确地传达语义,使文字易于辨认和区别,人们就将原先的字加上种种的部件,这样就产生了很多的新字。
例如:“见、现”、“受、授”、“辟、避、僻”等。
新字和原先的那个字在时间上有古今的差别,所以称为古今字。
由于新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添加部首产生的,所以可以把这种变化看做汉字的一种繁化。
(一)古今字定义指在不同時期用不同的字形表示同一意義的一组字。
古代使用的字形叫古字,後來新生的字形叫今字。
清儒段玉裁:“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
”(二)古今字形成原因及构造方式1、同音假借同音假借是由“六書”中“本無其字,依聲托事”的假借引起的。
(1)為本來意義造字:北—背士無反北之心。
(《戰國策·齊策》)孰—熟宰夫胹熊蹯不孰。
(《左傳·成公二年》)莫—暮不能辰夜,不夙則莫。
(《詩經·齊風·東方未明》)然—燃以爲死灰有時而復然也。
(陳亮《甲辰答朱元晦書》)此外还有“西—栖、其—箕、須—鬚、采—採、求-裘”等字。
是即为本字造字,又为假借义造字。
(2)為假借義造字辟—避姜氏欲之,焉辟害?(《左傳·隱公元年》)辟—闢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國而撫四夷也。
(《孟子·梁惠王上》)辟—嬖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論語·季氏》)辟—譬辟如行遠必自邇。
(《禮記·中庸》)辟—僻晉之伯也,邇于諸夏,而楚辟陋,故弗與之爭。
(《左傳·昭公十九年》)舍—捨公賜之食,食舍肉。
(《左傳·隱公元年》)卒—猝五萬兵難卒合。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此外还有:“采-採-彩-綵、云—雲、栗-慄、戚-慼、乌-呜”等字。
古代汉语——古今字整理
古今字:大太、弟悌、閒間、說悅、孰熟、竟境、赴訃、馮凴、賈價、屬囑、伯霸、皃貌、康糠、采採、云雲、責債、禽擒、知智、田畋、反返、錯措、戚慼、景影、莫暮、嘗嚐、縣懸、取娶、道導、章彰、虛墟、卷捲、舍捨、斂殮、沽酤、自鼻、其箕、然燃、要腰、奉俸、展輾、原源、昏婚、州洲、內納、見現、志誌、益溢、暴曝、契鍥、冥暝、合盒、兩輛、尊樽、陳陣、為偽、名銘、隊墜、其箕、敖遨、暴曝,被披、扁匾、禀廪、薄箔、府腑、仓舱、藏脏、倡娼、钞抄、臭嗅、垂陲、度渡、尔迩、冯冯、阁搁、共供、何荷、画划、介界、厉砺、古本义今引申义:昏婚、解懈、竟境、娄屡古引申义,今古义:要腰、州洲、益溢、景影古假借义,今本义:然燃、莫暮、其箕、午杵古本义,今假借义:辟避、牟哞、辟僻、要邀①以古字为声符,另外添加意符形成今字,用这种方法造成的字最多。
例如:名銘、采採、要腰、厶私、亨烹、丩糾、景影、反返、竟境,等等。
②改变古字的意符形成今字。
例如:說悅、赴訃、錯挫、斂殮、沽酤,等等。
③声符、意符全换,构成今字,这实际是假借字。
例如:“伯”的今字“霸”;“戰”的今字“顫”;“罷”的今字“疲”;“北”的今字“敗”,等等。
异体字①形声字的意符不同,例如:盤槃、暖煖、瓶缾、敺駆、輝暉、窺闚、寓庽、嘆歎、睹覩、坑阬、詒貽、欣忻、婿壻、磚甎、哲悊喆、杯桮盃,等等。
②形声字的声符不同,例如:掩揜、馈餽、泄洩、线線、裤袴、仙僊、猿猨、蚓螾、粮糧、砧碪、药藥、担擔、吃喫、烟煙、笋筍、挂掛、污汙、碍礙、踪踨、时旹,等等。
③形声字声符和意符的部位不同,例如:略畧、惭慙、群羣、够夠、阔濶、邻隣、峰峯、概槩、期朞、和咊、秋秌、稿稾、花芲、幕幙、鹅鵞,等等。
但应注意,有些形声字的声符和意符位置改变并不完全构成异体字,有的则形成另外的字了。
例如:吟含、忠忡、杏呆、召叨、垦垠、帛帕、杳杲(yǎo、gǎo)、旭旮旯(xù、gā、lā),等等。
④形声字的声符和意符都不相同,例如:袜韈、盌椀、剩賸、村邨、伙夥、鳝蟺、杰傑、俯頫,等等。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辨析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辨析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汉字的两种不同形式,它们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古今字指的是从古代形态保留至今的字形,而通假字则是在字形或音韵上与原字有一定差异的字形。
古今字是指自古代以来形态基本未变的字形。
这些字形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仍然保持着原来的形态和意义,比如“人”、“山”、“水”等。
古今字因其字形的稳定性和传统意义的保留,在现代汉字书写和阅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些字形承载着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我们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思想的重要工具。
通假字是指在字形或音韵上与原字有一定差异的字形。
这些差异可以是汉字的简化、变形或是取其音义而形成的新字形。
通假字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汉字的书写和阅读的需要,以及适应不同地区和方言的发展。
例如,“车”字在简化过程中形成了“车”字,在不同地区发
展出了“車”的变形,而“马”字在部分方言中发展为“馬”。
在现代汉字书写和阅读中,古今字和通假字的使用相互交织。
古今字保留了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我们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思想的重要工具。
通假字则为汉字的书写和阅读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通过对比和辨析古今字和通假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它们在汉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总之,古今字和通假字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两种不同形式。
古今字保留了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通假字为汉字的书写和阅读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对于汉字的正确使用和理解,我们需要正确辨析和运用古今字和通假字。
简述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
简述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摘要:一、古今字的定义与特点二、通假字的定义与特点三、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四、实例分析五、总结正文:在日常生活中,汉字是我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其中,古今字和通假字是汉字中较为特殊的两类,它们在字形、用法和含义上有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简述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字。
一、古今字的定义与特点古今字,顾名思义,是指在古代和现代汉字演变过程中,同一个字在某一时期具有的不同写法。
这些写法在字形、用法和含义上可能存在差异。
古今字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字形的变化、字义的引申和假借等原因。
古今字的例子有很多,如“官”与“官职”、“国”与“国家”等。
二、通假字的定义与特点通假字,又称假借字,是指在古代汉字中,借用一个字来表示另一个字的现象。
这种借用可以是音借、形借或义借。
通假字的特点是字形相近或相同,但读音和含义不同。
通假字的例子有“闲”与“闲逸”、“莫”与“暮”等。
三、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1.字形方面:古今字是同一个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写法,字形可能有所变化;而通假字则是借用一个字的字形来表示另一个字,字形一般相近或相同。
2.用法方面:古今字在用法上可能存在差异,但基本上还是表示同一个含义;通假字则表示不同的含义,且用法也可能有所不同。
3.字义方面:古今字的字义可能有所引申或拓展,但根源还是一致的;通假字则借用字义,表示与其原本字义不同的含义。
四、实例分析1.古今字:“官”与“官职”:在古代,“官”字的含义主要是官员的地位和职务,而今义则泛指国家机关、政府部门等。
2.通假字:“闲”与“闲逸”:这两个字形相近,但含义不同。
“闲”主要表示空闲、闲暇,而“闲逸”则表示悠闲、安逸。
五、总结总之,古今字与通假字在字形、用法和字义上都有一定的区别。
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使用汉字,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如何辨别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
一、古今字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
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
’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
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
“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
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①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
(《城濮之战》)②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
(《案之战》)③于是翦其发。
(《顺民》)④臣错茅臣。
(《晁错传》)⑤张脉偾兴,外彊中干。
(《韩之战》)以上加“ ”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草介、强劲的意思。
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禽、翦、屮、彊,而改用婚、剪、草、强了(故意仿古的文章除外)。
于是昏----婚、禽——擒、翦——剪、屮——草、彊——强就构成了古今字。
(二)古今字的来源古今字来源主要有三个,这就是: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的古今字;古今对异体字的异用构成的古今字。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
这里所谓汉字的分化,是指由于汉字记词职务的分化而导致汉字的增益。
上古字少,一个字往往承担着多项记词职务,为了减少其兼职,后世便另造新字来分担。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举例说明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
1.古今字:「愈」字在古代写作「蕩」,字形有所差异,但读音和义
项却一直保持不变。
如「愈病愈厉」和「蕩病蕩厉」在意思上是相同的,
只是字形不同。
2. 通假字:「尚」字在不同的读音和义项上有多种用法。
如「尚书」中的「尚」读音为shàng,表示尊崇;而在「尚未」中的「尚」读音为
shàng,表示仍然。
两者在发音和义义上有区别,但字形完全相同。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出现是由于汉字在不同朝代、地区和文化之间的演
变所导致的。
古今字的变化是由于字形的调整和演变,而读音和义项没有
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而通假字则是因为社会语言的变迁和发展,导致同一
字形被赋予了不同的读音和义项。
这些变化使得汉字更加丰富多样,同时
也增加了阅读和使用汉字的复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後造的字叫“今字”。原來兼職表意義的字叫“古字”。
①日落、傍晚。
暮
莫
②表示否定。
《诗经·东方未明》:“不夙则莫。”
①扳、拉。
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增加偏旁。這是主要方法。這類古今字多數是以古
字為聲符,增加有區別義作用的形符,新造今字。例:“子為 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其中的“竟”、 “反”,今字用“境”、“返”,是在古字的基礎上增加形符 而造的。 常見的增加形符而造的古今字還有:
禽--擒 康--糠 虚--墟 要--腰 昏--婚 或--国 其--萁 弟--悌 责--债 属--嘱 孰--熟 亨--烹 景--影 共--供 莫--暮 止--趾 州--洲 知--智 然--燃 奉--捧 两--辆 解--懈 益--溢 章--彰 牟--哞 县--悬 火--伙坐--座 田--畋 易--蜴 西--栖 求--裘 匡--筐 列--烈 戚--- 何--荷 取--娶 韦--违 北--背 臭--嗅 原--源 文--纹 希--稀 受--授 皇--凰直--值 尝--偿 申--伸 增加声符的较少:网——罔 自——鼻
《玉篇》),前者為“從女、交聲” 的形聲結構,後者為 “從二女”的會意結構。
形聲結構;“災”為“從 巛(川)、從火”的會意結構;“災”為“宀、從火”的會意結構。
“筆”和“笔”,前者為“從竹、從聿,聿亦聲”的會意兼形聲結構,後者為 “從竹、從毛”的會意結構。
“陽”和“陽”,前者為“從昜(籀文“陽”)、從阜/阝、昜(yáng)亦聲” 的會意兼形聲結構,後者為“從阜/阝、從日”的會意結構。
5、古今字的構成
古字和今字一般都有造字相承的關系。古字因兼 職過多,需要另造今字以分擔兼職;今字往往以 古字的形、音、義為基礎,小有變化,以區別於 古字。造字四體中,形聲字的造字能力最強,它 的構形原則也適應於新字,從今字構成的途徑看, 主要也是采用形聲的形式。在字形上,新造的今 字,絕大多數都是利用古字原有的形體,或另增 偏旁,或改換偏旁,形體上有著明顯相承關系。
3、古今字的來源
(1)、同源分化的古今字:語言裏的詞在交際過程中, 意義不斷發展變化,由單義發展為多義。其中有的意義逐 漸獨立成詞,要求有自己的書寫形式以示區別,於是從原 有的書寫形式分化出書寫它的新字,形成同源分化的古今 字。
①傍晚、黄昏
晁错《言守边备塞疏》:
昏
②婚姻、结婚
婚 “男女有昏。”
要
①人的腰部 ②重要、关键
B、采用意義相近、相關的義符。如:
“睹”和“覩”都是以“者”為聲符的形聲字,前者以“目” 為義符,後者以“見”為義符,“目”、“見”都與“看” 的意義相關。 “磚/磚”和“甎”都是以“專/專”為聲符的形聲字,前者 以“石”為義符,後者以“瓦”為義符,“石”、“瓦”都 是建築用材。 “歎/嘆”和“嘆/ 兼義聲符的會意兼形聲字,前者以“欠”為義符,後者以 “口”為義符。“欠”本義為哈欠,作為義符,“口”、 “欠”常可混用。同理,“嘯/嘯”又可寫作“歗”。 “歌”又可寫作“謌”都是以“哥”為聲符的形聲字,前者 以“欠”為義符,後者以“言”為義符,“欠”、“言”意 義相關(皆與“口”發生關系)。
“集”中的“隹”由“雧”中的“雥”(zá)省略 而來;
“襲/襲”中的“龍/
dá)
省略而來。
G、改動構字部件在字中所處的位置。如:
“翅”和“翄”皆由義符“羽”、聲符“支”組成,但前者為左聲 右義,後者為左義右聲。同樣的字例有很多,如“夠”和“夠”
朗”和“朖” (從月、良聲),“和”和“咊”(從口、禾聲)等。再舉一些改 動構字部件在字中所處的位置的異體字字例如下:
E、字形傳寫訛變。如:
也是古文隸 變後傳寫訛變出現的兩種書寫形式。由同樣 原因造成的異體字例,還有“久”=“乆”, “凡”=“凢
汚”=“汙”,“竽”= =
肯”=“肻” =“肎”等。
F、省略構字部件或部件中一部分。如:
“雷”中的“田”由“靁”中的“畾”(léi)省 略而來;
“霍”中的“隹”由“靃”中的“雔”(chóu)省 略而來;
(2)、改換偏旁。這類古今字主要是利用古字的 聲符,改換古字的形符,另造新字。例:“當武 王邑姜方震大叔。”(左傳 昭公元年)“震”, 今造字“娠”。 常見的改換形符的古今字還有:
说---悦 敛---殓 唱---倡 滑---猾
赴---讣 没---殁 疏---梳
---嫡 错---措 徇---殉 振---赈 欧—呕 张---胀
在異體字被淘汰之前,由於書寫者的用字習慣不同,同一個時 期的文獻,往往會有大量異體字被並行使用。一般來說,這些 被並行使用的異體字中,認同度最高、為多數人所習用或被官 方定為規範字的字形被視為“正體”,那些認同度和使用率較 低的字形,則被稱作“異體”。
2、異體字产生并存在的原因:
異體字是漢字在創制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由於 漢字的使用地域十分廣大,使用人口極其眾多,而 且使用歷史非常悠久,漢字的創造並非一人之功, 而是社會的集體智慧的結晶,因此,記錄同一個詞 的漢字,就可能產生多種寫法。例如:詒貽、蚓螾、
《荀子》:“量要而带
腰 之。”
取
①战场上取左耳
《诗·齐风·南山》: “取妻如之何?”
②娶亲
娶
(2)、同音假借的古今字:有的詞本來沒有造字, 而借用同音字作為它的書寫形式,致使某些字兼職 過多,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采用分化同音字的方法, 產生出新字,以使記詞各有專司,於是由解決假借 問題而形成古今字。
①燃烧
然
《孟子》:“若火之
燃 始然。”
②文言虚词
孰
①食物熟
熟
《左传·宣公二年》: “宰夫胹熊蹯不孰。”
②疑问代词
①士兵 《赤壁之战》:“五万卒难合。”
卒
②突然、一下子
猝
4、古今字的對應關系 多數古字分化出一個今字,但也有少數 古字分化出兩個甚至幾個新字。如:辟--避、僻、譬、嬖。厲----勵、礪。 共 ----供、拱、恭。敝----蔽、弊。
無墜天之降寶命。(尚書)“墜”---今字。 班固撰《漢書》比司馬遷寫《史記》用的古字多。 2. 要順應文字發展的歷史,不可厚古薄今,頌古非 今,偏愛古字,排斥今字,以為古字才是正字,今字 都是俗字。在一般場合要寫今字,不要寫古字。
異體字
1、什麽是異體字
異體字:又被稱作“重文”、“或體”、“又體”。是音 同、義同、形不同的兩個或幾個字,它們在任何情況下都 可以互相替代。異體字同古今字的差別在於:異體字所表 示的詞義範圍完全相同,而古今字中今字的詞義範圍僅僅 同古字的某一個義項的範圍相同,一個古字在不同的義項 上可以有不同的今字(如“厲”在不同的義項上,分別與 “勵”、“礪”形成古今字,“共”分別與“供”、 “拱”、“恭”形成古今字)。
古今字 異體字 通假字 繁簡字
主講教師:陳 爽
一、古今字
1、什么是古今字?早期字少,常用一個字兼職記 錄幾個詞的意義(一字多詞),後世為使用方便避 免歧義,就由原字分化出許多新字,這些新字都只 承擔原字的許多職務中的一個,而剩余的任務仍有 原字承擔。并且為一個字記錄的某一意義創造新字, 新造字與原來兼職表意義的字合稱“古今字”。
照炤、諭喻、詠詠,等等,都是異體字。
A、不同的时间与地域造字。 C、用字求新求奇的心理。
B、用字追求简便的心理。 D、古代无严格的正字法。
3、異體字之間的結構關系
異體字現象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及不同階層分別造字而 導致的結果。異體字之間的結構關系,大致包括以下幾種: A、采用不同的結構方法。如:
“淚”和“淚”,前者為“從水、戾(lì)聲”的形聲結構,後者為“從水、從 目”的會意結構。
(7)、怎樣判斷古今字 1.掌握古今字的關鍵在於深刻體會古今字之間 的意義關系。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在意義上是包 含關系,即意義範圍古字大於今字,今字的意義 被包含在古字中。今字產生以後,只是承擔古字 的部分意義,而不是全部意義。古字仍然承擔著 今字沒有承擔的那些意義,在約定俗成的基礎上 各司其職。 2.古字和今字一般來說有字形的聯系。今字一 般是古字的基礎加以改變而造的。
古今字的今字產生以後,古字仍然還在使用,並沒有被廢棄,而今字 產生以後,也並沒有完全取代古字,只是承擔了古字的一個或幾個義 項,古字與今字一起各司其職。而今字具體承擔的是古字的哪個或哪 幾個義項,則是由當時的人為決定的,是偶然的,並沒有什麼規律。 今字承擔的可以是古字的本義,也可以是古字的引申義,還可以是本 字的假借義。也就是說,今字產生以後,古字和今字,誰占原形。根 據使用的情況看,通常是那些常用的,使用頻率高的占據原形。因為 它的筆畫單純些,能提高書寫的效率,而那些非常用的,使用頻率低 的讓出原形,添加偏旁,另造新字。所以,占據原形的不一定就是本 義、古義。根據古字和今字的關系,主要有三種情況: 1.為古字的本義造字,今字承擔古字的本義(假借義、引申義占 原形)如:責---債 莫---暮 縣---懸 要---腰 然---燃。 2.為古字的引申義造新字,今字承擔古字的引申義。(本義占原 形)如:賈---價 竟---境 反---返 景---影 解---懈 赴--訃。 3.為古字的假借義造新字,今字表示古字的假借義。(本字占原 形)如:采---彩 隹---唯 栗--- 戚---
(3)、形體迥異,包括略加增損。這類古今字完全
改變了字形,今字與古字 例:“大任有身。”(詩經 大雅 大明)“身”今造 “娠”字。 常見的形體迥異的古今字有:
伯---霸 战---颤 北---败 兽---狩 祝---咒 阙---缺 要---邀 亦—腋 大---太 不---丕 母---毋 陈---阵
(6)、古今字中今字承擔的義項(或誰占原形)
“慚/慚”和“慙”皆由義符“心”與聲符“斬/斬” 組成,但前者為左義右聲,後者為下義上聲。 “雜/雜” 和“襍”皆由義符“衣”與聲符“集”組 成,但前者義符居左上部、聲符一分為二:“木”居 左下部,“隹”居右部,後者為左義右聲。 “群”和“羣”皆由義符“羊”與聲符“君”組成, 但前者為左聲右義,後者為上聲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