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剪梅》的诗词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

2.理解《一剪梅》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准备:1.电子媒体设备2.《一剪梅》的诗词原文3.背景介绍材料4.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5.课堂小组讨论活动准备材料三、教学过程:引入:1.展示一幅描绘梅花的图画,并引导学生谈论梅花的特点和意象。

2.播放《一剪梅》的音乐,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

3.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诗词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于《一剪梅》的兴趣。

主体:1.教师朗读《一剪梅》的诗词原文,并讲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对于梅花和李清照的理解。

3.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加深学生对于梅花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4.引导学生自由朗读《一剪梅》,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5.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或分组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并表达《一剪梅》中的情感和意境。

拓展:1.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艺术中对于梅花意象的运用,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2.展示现代艺术作品中的梅花形象,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论。

3.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诗词或绘画作品,表达对于梅花的理解和情感。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2.评估学生的自由朗读和表演情感表达是否能贴切地传达《一剪梅》的意境。

3.评价学生创作作品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五、教学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更多李清照的其他诗词作品,加深对于她的了解和欣赏。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具有相似意境的古典诗词作品,扩展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认知。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欣赏《一剪梅》的同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对于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并通过朗读和表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延伸活动,拓展学生对于梅花意象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

一剪梅教案范文3

一剪梅教案范文3

一剪梅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剪梅》的诗意和文学价值;(2)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一剪梅》;(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李清照的情感世界,理解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情;(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一剪梅》的诗意和文学价值;(2)分析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词中意象的深刻理解;(2)诗词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一剪梅》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一剪梅》,理解诗意;(2)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剪梅》的深入探讨;(2)分析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诗歌创作:(1)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以锻炼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2)学生展示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词创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课后作业1. 熟读《一剪梅》,深入理解诗意;3. 进行诗词创作,锻炼文学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创作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一剪梅》的诗意和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解答。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一剪梅》的诗意和文学价值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词中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鉴赏能力;3. 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现手法;4.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教案:一剪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一剪梅》。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春景图。

教学时,要求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一剪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感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一剪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感悟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一剪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4. 朗读感悟(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一剪梅》,品味诗文的语言和节奏。

学生体会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背诵练习(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背诵《一剪梅》,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互相监督,共同提高。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剪梅春天的美景诗人的喜爱与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春天景色,并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 答案:诗中的春天景色美丽动人,有桃花、春风、绿草等。

我对春天的感受是温暖、生机勃勃,让人心情愉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感悟较为深刻,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但在感悟诗中的意象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 3篇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 3篇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1教学目标: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学会朗诵,《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及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4、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2、尝试写作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难点:1、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2、从不同角度理解词作,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新意。

方法课时:1、经典阐释法;2、教学内容共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导入→作者介绍→词体介绍→字词释音、释义→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再之后学生集体读、整体感受感知→听邓丽君《一剪梅》歌乐,引入情景→疏通、鉴赏→板书小结,陈清线索→特殊句式、语言特色、手法分析→鉴赏短评→课堂小结→音乐感知收束→布置作业。

(结合考点,强调分析重点)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与整体感知融于一体则可):(语文课代表上课前到我办公室拿东西)……同学们:北宋词人周邦彦在其词中无意间写了一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于是“一剪梅”这个颇具人间风情的词牌名因此而诞生。

后世众多的文人墨客面对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诵出了风情万种的不同词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过于李清照笔下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么究竟正为少妇的易安心中有一抹怎样的惆怅下了眉头却又上了心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学习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

2、作者介绍:学其诗,就得知其人!(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李清照,大家并不陌生,(生于1084-卒于1155年以后,具体年月史料缺乏,难以确考),她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由于当时豪放词派大家辛弃疾字幼安,也是济南人,人们共称他们为“济南二安”。

她贤惠多才,十八岁嫁于金石家赵明诚为妻,夫妇感情深厚。

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北宋灭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她颠沛流离于江南,在孤寂中度过晚年。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2)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

2.通过这句你是如何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的?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3.名句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语言风格: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

“眉头”是人的感情外露的地方,是别人看得见的,而藏在“心头”的感情别人却看不见。

按常理来说,愁锁眉间和愁情在心是完全一致的,惟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

范仲淹的《御街行》就有这样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取意即如此。

李清照虽是化用此句,却化得出奇,把愁说成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按说,愁果真能运动的话,其方向应当是由内而外,达成一致,但女词人却将这本属一致的东西说成此长彼消的东西,将由内到外的运动说成由外到内的运动。

4.句式“才――却――”的运用有什么妙处?用“才……却……”这种句式表现它运动之速。

如此造语不仅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从这一“下”一“上”之中还可以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种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5.下阕小结:以抒情为主,抒发了女词人寂寞特点:㈢全词总结:红藕香残玉簟秋,→勾勒环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叙写情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神驰遐思花自飘零水自流,→借景抒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直抒胸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一剪梅》的背景和意义;2.学习分析诗歌的结构及意象;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品味;4.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一剪梅》的结构和意象;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李清照的简介、《一剪梅》的诗歌原文和翻译;2.学习资料:相关文学批评材料和解读,以增加对诗歌的理解;3.笔记本或复印机:用于分发相关学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先为学生介绍李清照,并简要介绍了《一剪梅》的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对李清照了解多少?你对《一剪梅》有什么了解或感受?2.解析诗歌(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析《一剪梅》的结构和意象。

教师可给学生一些引导问题,例如:诗歌的行数和押韵方式是什么?诗歌中有哪些关键词和意象?这些意象为什么重要?3.分组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小组的解析和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一剪梅》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4.学习扩展(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文学批评和解读。

可以使用课件展示相关资料,或者分发相关文章给学生阅读。

学生借此机会更深入地理解《一剪梅》诗歌的内涵,并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

5.个人思考(10分钟)学生个人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或者用其他方式表达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6.总结(5分钟)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作品的学习,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独立查找其他作品,并进行类似的分析与讨论。

可以选择其他李清照的作品,或者其他作者的诗歌作品。

2.通过背诵和朗读,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组织学生写作比赛,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或者短文。

4.在其他文学作品中比较分析《一剪梅》的风格和主题。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4、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这首词,做到借声传情。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鉴赏词人的写作技巧,体会李清照词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以郭沫若的一幅对联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对联中写的.是谁,进而引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如梦令》时对李清照的介绍,最后教师总结、补充:号“易安居士”、前后期作品风格、“易安体”、《漱玉词》。

三、整体感知:(一)读一读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看三分钟,字面意思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学生间互问互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先自读三分钟。

3、点两位同学来读,读完后师生一起点评,最后教师作朗读指导。

4、听朗读带,让学生注意朗诵家对本词节奏的划分、轻重音的处理等。

5、再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

6、点学生来读,检查同学们的朗诵水平进否有进步。

(二)找一找1、这首词中有哪些意象?(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厨、酒、暗香、西风、黄花)2、这首词中有哪些表现情感的词?(愁、凉、销魂、瘦)(三)写一写请从词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意象,根据词中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扩写成一段话。

(高考小作文训练)四、分析鉴赏(一)品一品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品一品,看它好在哪里?(让学生自己先把玩品味,然后跟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最后点学生发言。

在这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必要时适当点拔一下。

这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这里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可以说,这首词实在是太美了,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如首句渲染出的这种氛围;如“凉”字的双层意;“酒”这一经典意象;“暗香”的“暗”字,用得实在是太妙了;还有作者以“黄花”自喻,不仅形似,更是神似;下片:不露一“菊”字,可处处在写菊,这种“烘云托月,藏而不露”的写作妙作。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
• 品味诗歌语言: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 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 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 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 情满怀。
在每次课堂或小组讨论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优点和不
足,提供改进建议。
调整教学策略
0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
生的学习需求。
鼓励互动交流
03
鼓励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彼此之间
的学习和进步。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总结教学经验,提炼教学智慧
1 2 3
深入解读文本 通过对《一剪梅》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词 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 学素养。
创新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等多样化教学方 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 果。
关注学生需求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调整教学策略, 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对比阅读
将《一剪梅》与其他表达相思之情的 诗词进行对比阅读,如李白的《长相 思》、李商隐的《无题》等,体会不 同作者表达相思之情的异同。
仿写练习
选取一种表达相思之情的意象(如柳、 月、雁等),仿照《一剪梅》的句式和 韵脚,写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小诗。
04 学生活动设计

《一剪梅》教案三篇

《一剪梅》教案三篇

《一剪梅》教案三篇《一剪梅》教案三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剪梅》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梅》教案篇1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准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教程:一、诗画导入展示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屏幕显示课题)二、研习新课1、范读比较:(屏幕显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提示)粗读可发现: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提示)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2、清理思路、赏析意境上片:词人舟中所想→下片:回到现实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红藕香残: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一剪梅》说课稿3篇

《一剪梅》说课稿3篇

《一剪梅》说课稿《一剪梅》说课稿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剪梅》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剪梅》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与作用《一剪梅》选自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这册主要内容是鉴赏诗歌和散文,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

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一剪梅》是李清照思念丈夫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在丈夫赵明诚外出时,自己独守空房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的真实写照。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3、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教学重点:解读文句,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情感的解读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情感的解读二、说教法1、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诗词教学贵在多读。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

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2)“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3)教学手段及教学媒体的运用多媒体和mp3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三、说学法意象意境感情四、说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1)费玉清的一曲宛转悠扬的《一剪梅》将我们陶醉在其中,其实真正陶醉我们的是其中传递的情感,今人如此,古人也如此,尤其是悲怀愁情。

一剪梅 教案

一剪梅 教案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一剪梅》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能够体会和理解《一剪梅》中的情感。

3.能够初步感受古典戏曲艺术的美。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一剪梅》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辨识并感受《一剪梅》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古典戏曲的美之所在。

四、教学准备:1.录制好的《一剪梅》音视频材料。

2.相应的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学生需要一些纸笔,用于写下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Step 1: 课前导入 (10分钟)教师可以用一段音乐片段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故事的氛围,激发学生对《一剪梅》的好奇心和兴趣。

Step 2: 欣赏《一剪梅》 (25分钟)1.播放录制好的《一剪梅》音视频材料。

让学生仔细聆听、观看。

2.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剧情、角色关系以及情感表达。

Step 3: 分组讨论 (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位代表,从剧情、人物、意义等方面讨论《一剪梅》。

2.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让全班进行分享。

Step 4: 思考问题 (10分钟)教师提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加深对《一剪梅》的理解:1.《一剪梅》的主题是什么?2.你认为《一剪梅》通过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主题?3.你对《一剪梅》中的人物角色有什么感受?Step 5: 表达感受 (15分钟)1.要求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对《一剪梅》的感受,可以是文字、画面或简短的诗句。

2.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感受。

Step 6: 总结反思 (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六、教学延伸:1.请学生选择其他古典戏曲进行欣赏,扩展对古典戏曲艺术的认知。

2.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剧本创作或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2.收集学生的写作和绘画作品,进行评价。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一剪梅》的剧情和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对古典戏曲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品味李清照词中的思想感情。

2. 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3. 背诵李清照的主要诗作。

二、教学设想
1. 通过学习一个作家的诗词,总结诗人的艺术风格。

2. 引导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

3. 要求学生快速背诵,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播放音乐MTV(安雯唱的《月满西楼》),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本词的情感。

2. 背诵这首词。

3. 赏析这首词:
- 概括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 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五、扩展阅读
1. 回忆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

2. 总结李清照词的词风。

3. 总结李清照词中写愁的名句。

4. 总结写“愁”的手法。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举出此类名句。

一剪梅教学设计方案

一剪梅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书写“一剪梅”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的意思。

(2)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一剪梅》这首词。

(3)学生能够分析词的韵律和意境,感受词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体会词人的忧愁之情,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的正确书写和词意的理解。

(2)词的韵律和意境的把握。

(3)词人情感的体会。

2. 教学难点:(1)生字的识记和书写。

(2)词的韵律和意境的理解。

(3)词人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剪梅》的词牌名,引导学生了解词牌的来源和特点。

(2)简要介绍词人李清照及其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词的兴趣。

2. 课堂讲授(1)讲解生字,让学生正确书写并理解其意思。

(2)朗读《一剪梅》,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3)分析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忧愁之情。

(4)讨论词人情感,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角色扮演,让学生模仿词人写作时的情景。

(3)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一剪梅》的特点和词人的情感。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背诵《一剪梅》。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朗读等情况,评价其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考试评价: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一剪梅》的背诵、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一剪梅》的特点和词人的情感。

一剪梅 李清照 教案

一剪梅 李清照 教案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教案标题:《一剪梅》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一剪梅》,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理解李清照的诗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一剪梅》的诗意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准确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一剪梅》李清照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梅花的画作或播放一段与梅花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和好奇,为学习《一剪梅》做铺垫。

2. 欣赏诗歌(10分钟)播放朗读《一剪梅》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进行诗歌的解读,重点讲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分析诗意(15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的梅花是什么意象?- 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诗中的主题是什么?4. 表达情感(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对梅花的情感和体验。

5. 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并分享创作的灵感和感受。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评论。

6.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以及她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7.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通过学习《一剪梅》所获得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完成的小组创作诗歌,评价其表达情感和文学创作能力。

六、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一剪梅教案设计

一剪梅教案设计

一剪梅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一剪梅》诗词的理解和朗读•教学目标:–理解《一剪梅》诗词的基本意思–能够正确朗读《一剪梅》诗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教学时间:2个课时二、教学准备•课文:《一剪梅》•多媒体设备:电子屏幕或投影仪•音频设备:音响或音箱•教具:课件、黑板、彩色粉笔、画笔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与导入课•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梅花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梅花的认识和感受。

2. 诗词介绍•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一剪梅》的诗词,指导学生阅读,并解释生字词。

3. 诗词理解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与他们一起讨论:–诗词中的“一剪梅”指的是什么?代表着什么意义?–诗人通过描述“一剪梅”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分组讨论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不同观点进行解释和辩证。

4.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并引导学生跟读。

•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感受诗词的节奏和意境。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导入•教师提问学生关于上节课所学内容的问题,复习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模仿创作•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模仿《一剪梅》的格调和味道,组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创作类似的诗词。

3. 诗词评析•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创作的诗词,并帮助他们分析和改进。

•同学们可以相互评析,激发彼此的创意和灵感。

4. 总结与展示•教师进行课程总结,强调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创作的重要性。

•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诗词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复习《一剪梅》诗词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鼓励学生进一步创作相关的诗词或画梅花的画作。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以《一剪梅》诗词为核心,通过导入课、诗词介绍、理解解读、朗读、模仿创作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剪梅 教案

一剪梅  教案

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一剪梅》这首古琴曲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学习《一剪梅》的曲调和曲谱。

3.通过演奏《一剪梅》,提高学生对古琴音韵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4.培养学生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一剪梅》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一剪梅》的曲调和曲谱。

3.演奏《一剪梅》的技巧和表现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一剪梅》的出处和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曲调和曲谱(15分钟)让学生听一段《一剪梅》的录音,引导他们感受曲调的美妙。

教授学生基本的琴弦按法和琴符表示方法,让他们理解曲谱中的音符及其含义。

逐步指导学生乐器演奏技巧,帮助他们掌握曲谱的演奏要点。

3.教学练习(15分钟)让学生按照曲谱练习演奏《一剪梅》,注意琴弦按法和琴指的正确位置。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辅助练习和技巧建议。

4.表演与欣赏(15分钟)让学生在全班面前轮流表演《一剪梅》,并鼓励其他同学用掌声鼓励和赞赏。

组织学生们共同欣赏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演奏表演,提供对音乐表现的反馈和评价。

5.拓展延伸(10分钟)邀请学生展示其他古琴歌曲或其他乐器的表演,扩大学生对古琴音乐的认识和了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古琴爱好者群体,探索和分享更多的古琴音乐资源和经验。

四、教学资源1.录音机或电脑播放器。

2.古琴曲《一剪梅》的录音。

3.古琴乐谱《一剪梅》。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表现情况。

2.听取学生对《一剪梅》曲调和演奏技巧的理解和意见。

3.评价学生的演奏表现,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激发他们对古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并鼓励他们在演奏中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欣赏和赞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剪梅》教案5篇

《一剪梅》教案5篇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剪梅》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梅》教案篇1教学目的: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诗豪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存在,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它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关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明确: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一剪梅 教案

一剪梅  教案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一剪梅》这首唐诗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学习并掌握《一剪梅》这首唐诗的基本诗意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欣赏和发表对《一剪梅》这首唐诗的个人感受和评论。

教学准备:1. 课文:《一剪梅》原文和注解。

2. 图片或PPT:展示梅花的图片,以引起学生对梅花的注意和兴趣。

3. 材料:纸和笔,用于学生做诗歌欣赏和写作活动。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展示梅花的图片,或描述梅花美丽的形象,引起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你们谁知道《一剪梅》这首诗吗?你们对梅花有什么了解?正文:1. 导入关键词:解释“一剪梅”这个词的由来和意义。

介绍这首诗的作者——丹青妙手李清照。

2. 分析背景:介绍唐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特点,以及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 解读诗意:逐句解读《一剪梅》这首诗的字词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梅花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4. 分析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拟人等。

通过分析这些修辞手法,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诗意和诗人的感情。

5. 学习背诵:带领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并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并理解诗中的每个字、每句话。

6. 学生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梅花和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互相交流。

拓展活动:1.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与梅花或《一剪梅》相关的诗歌或散文,展示他们对诗意的理解和个人感受。

2. 赏析比较:请学生找到其他描述梅花的诗词或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和比较,展示梅花在不同作品中的形象和意义。

3. 视觉呈现: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梅花的美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一剪梅》这首诗的诗情画意。

总结:1. 回顾课堂内容:概括学生对《一剪梅》这首唐诗的了解和体会,确保学生对其背景、诗意和修辞手法有所掌握。

2. 总结学习收获: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梅花和这首诗的新认识和感受,让学生从中感悟到诗歌艺术的魅力和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剪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品评意象,感受意境,感受李清照词作细腻深婉的风格;背诵词作,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联想法、比较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感受诗歌作品的韵律美、意象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借物抒情、融情入景等艺术表现手法,学习词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意象揣摩诗人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解题——以乐入情
1.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让学生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2.听了刚才的那首歌,同学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哀伤……
3.是啊,在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用情至深的女子浓浓的哀伤。

其实,我们曾在《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中就与她相遇过。

这是一个能用一双纤弱的
细手,一樽和着泪的薄酒,一砚拌着相思的浓墨,把萦绕于笔尖的哀伤谱写成生命乐章的奇女子。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李清照,走进她的《一剪梅》。

二、初读感知——以声传情
1.分别请一到两名男生、女生诵读,其他同学聆听、教师点评。

2.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大家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诗眼和句子。

诗眼:愁。

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直抒胸臆。

3.李清照为何生愁?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新婚不久,赵明诚到远方求学,李清照独自一人在家。

因思念丈夫难免感到孤独寂寞。

孤寂就像缀满天边的流苏,总在夜深人静时,猛然落下,撞得词人的心,一片冰凉、空濛。

相思无奈,锦心无寄。

寂寞,指尖绕。

挥手,转身,苍凉一片。

低眉,俯首,孤影自怜。

正所谓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4.播放课文视频朗诵,感知愁情。

三、合作探究——缘景明情
1.李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这种相思闲愁?
意象:红藕、香残、玉簟、兰舟、锦书、雁字、月、花、水。

2.你认为哪个意象最能传达出词人的情感?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自由发言,畅谈自己对意象的感悟。

①红藕香残——“红藕香残”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②玉簟——暑退秋来,枕席生凉,既是肌肤的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③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

象征思念。

陆游《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④回雁——鸿雁传书,“雁”的意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⑤满月——千里明月寄相思 (反衬、乐景写哀情)。

“月”意象:常寄寓思念故乡,怀念亲朋的美好愿望。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⑥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词人身处西楼,因惦念丈夫行踪,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盼望锦书到达。

感慨雁字空回,锦书难托。

感叹明月自满,人未团圆。

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相思之情都萦绕于词人心头。

⑦落花流水——韶光易逝、青春难在。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王实甫《西厢记》: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触动了韶光易逝,青春难再之感。

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3.小结:词中运用的所有意象都与相思有关,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看似处处写景,实则字字言情。

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冷清萧条的意境,表现女词人孤独寂寞相思难捱的情感。

四、品味推敲——以情悟情
1.既然是“一种相思”,为何又说“两处闲愁”?
词人在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想象丈夫也如自己一样深深地思念着对方。

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夫妻恩爱。

虽人居两地,却情系一心,心心相印。

这是女性特有的细腻感受,
所以,尽管有“愁”,仍带着丝丝的甜蜜。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赏析。

相思之情要用“计”来“消除”,却又“无计可消除”,可见相思之深之苦,也可见之前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解愁。

可是最后却愈加深重。

这相思,这离愁无法消除,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上——下——”:李清照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

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才——却——”表现愁思转移之快与难以排解。

情感本来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在这却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使得情感生动形象可感,更容易产生共鸣。

小结:“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词人越是想要排遣这份相思的愁苦,就越深陷其中。

但李清照自知与丈夫心有灵犀,心心相印,这份愁语总带着些甜蜜,语浅情深,令人动容。

自是花中第一流,怎奈愁情恨悠悠。

漱玉香飘天地外,留得婉约传千秋。

五、比较鉴赏——以词拓情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将李清照的《如梦令》《一剪梅》和《声声慢》做比较鉴赏。

小结: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