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剪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品评意象,感受意境,感受李清照词作细腻深婉的风格;背诵词作,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联想法、比较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感受诗歌作品的韵律美、意象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借物抒情、融情入景等艺术表现手法,学习词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意象揣摩诗人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解题——以乐入情
1.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让学生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2.听了刚才的那首歌,同学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哀伤……
3.是啊,在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用情至深的女子浓浓的哀伤。其实,我们曾在《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中就与她相遇过。这是一个能用一双纤弱的
细手,一樽和着泪的薄酒,一砚拌着相思的浓墨,把萦绕于笔尖的哀伤谱写成生命乐章的奇女子。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李清照,走进她的《一剪梅》。
二、初读感知——以声传情
1.分别请一到两名男生、女生诵读,其他同学聆听、教师点评。
2.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大家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诗眼和句子。
诗眼:愁。
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直抒胸臆。
3.李清照为何生愁?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新婚不久,赵明诚到远方求学,李清照独自一人在家。因思念丈夫难免感到孤独寂寞。孤寂就像缀满天边的流苏,总在夜深人静时,猛然落下,撞得词人的心,一片冰凉、空濛。相思无奈,锦心无寄。寂寞,指尖绕。挥手,转身,苍凉一片。低眉,俯首,孤影自怜。正所谓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4.播放课文视频朗诵,感知愁情。
三、合作探究——缘景明情
1.李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这种相思闲愁?
意象:红藕、香残、玉簟、兰舟、锦书、雁字、月、花、水。
2.你认为哪个意象最能传达出词人的情感?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自由发言,畅谈自己对意象的感悟。
①红藕香残——“红藕香残”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②玉簟——暑退秋来,枕席生凉,既是肌肤的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③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象征思念。陆游《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④回雁——鸿雁传书,“雁”的意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⑤满月——千里明月寄相思 (反衬、乐景写哀情)。“月”意象:常寄寓思念故乡,怀念亲朋的美好愿望。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⑥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人身处西楼,因惦念丈夫行踪,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盼望锦书到达。感慨雁字空回,锦书难托。感叹明月自满,人未团圆。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相思之情都萦绕于词人心头。
⑦落花流水——韶光易逝、青春难在。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王实甫《西厢记》: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触动了韶光易逝,青春难再之感。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3.小结:词中运用的所有意象都与相思有关,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看似处处写景,实则字字言情。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冷清萧条的意境,表现女词人孤独寂寞相思难捱的情感。
四、品味推敲——以情悟情
1.既然是“一种相思”,为何又说“两处闲愁”?
词人在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想象丈夫也如自己一样深深地思念着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夫妻恩爱。虽人居两地,却情系一心,心心相印。这是女性特有的细腻感受,
所以,尽管有“愁”,仍带着丝丝的甜蜜。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赏析。
相思之情要用“计”来“消除”,却又“无计可消除”,可见相思之深之苦,也可见之前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解愁。可是最后却愈加深重。这相思,这离愁无法消除,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上——下——”:李清照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才——却——”表现愁思转移之快与难以排解。情感本来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在这却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使得情感生动形象可感,更容易产生共鸣。
小结:“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词人越是想要排遣这份相思的愁苦,就越深陷其中。但李清照自知与丈夫心有灵犀,心心相印,这份愁语总带着些甜蜜,语浅情深,令人动容。
自是花中第一流,怎奈愁情恨悠悠。
漱玉香飘天地外,留得婉约传千秋。
五、比较鉴赏——以词拓情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将李清照的《如梦令》《一剪梅》和《声声慢》做比较鉴赏。
小结: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