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 “范例教学法”(R. Davis)
•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负数的概念,特别是有理数的 运算(如4 - 10 = ?),教师采用了一个装有豆 子的口袋,再在桌上摆上一些豆子。 • 教师先在口袋中装入4 棵豆子,同时在黑板上记 下“4”这样一个数字;然后从口袋中拿出10棵豆 子,这时黑板上就出现了“4 - 10”这样一个算 式。 • 教师接着提问:(1) 现在口袋里的豆子与一开 始相比是变多还是变少了?(2) 少了多少? …
[例2] “植树问题”的教学
• 如何看待“植树问题”的教学?特别 是,这一问题所发挥的究竟是案例的 作用,还是其本身就体现了一些十分 重要的规律? • 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更加关注如何能以 “植树问题”为背景抽象出普遍的数 学模式:“分隔问题”。
(2)如何帮助学生由实例抽象出相
应的数学概念?
• 关键之一:去情境; • 教学辩证性与艺术性:范例的作用 与必要的抽象; • 相关理论:“变式理论”(“概念 变式”)。 • 核心思想:如何通过适当的变化与 比较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
基本定位
• “三项基本功”集中地反映了数学与数 学教学(教育)的特殊性。 • “三项基本功”并非单纯的技能,而 是专业能力的集中表现;特别是,就 只有联系深层次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思 想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内涵和意 义。 • 我们并应依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创造性 地加以应用。
一、“善于举例”与数学教学
(3)作为进一步的抽象,我们又应由 1/2逐步扩展到1/3,1/4,……乃至2/3, 3/4,……。从而,如果仍然集中于 “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 它的1/2”这一论述,我们就可以说,除 去分割的对象与方法以外,我们也应 对“平均分成两份”中的“两份”以 及所说的“每份”作出适当变化。
(4)这事实上也可被看成“非标准变式”的 一个实例,即分配的对象也可以是2个蛋糕、 3个蛋糕,而未必一定要是1个蛋糕——容 易看出,这一变化事实上也就意味着我们 已经将分析的着眼点由“(平均)分配” 这一实际活动转移到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 关系,后者并就意味着对于分数本质更为 深入的认识。
“概念变式”的主要内容:
(1)“标准变式”与“非标准变 式”: 教学中不应局限于平时经常用到的 一些实例,而应有意识地引入一些 “非标准变式”,从而就可防止学 生将相关实例的一些非本质特性误 认为概念的本质特性。
(2)“概念变式”与 “非概念变 式”: “非概念变式”大致地就相当于 “反例”,这也就是指,除去“正 例”以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应给出 若干“反例”,这样通过对照就可 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概念的本质。
插入:学习心理学研究的相关结论 • “概念定义”与“概念意象”的必 要区分。 • 概念意象的多元性:它“由所有的 相关实例、反例、事实和关系组 成。”(维纳与赫什科威兹,1980)
(1)什么是“适当的例子”?
• 标准之一:相对于学生的可接受性; • 标准之二:典型性,即是能为相应 的数学抽象提供必要的基础。 • 这方面的一个基本事实:举例并非 一件易事。
回顾:如何帮助学生由具体实例抽 象出相应的数学概念? • 关键:通过适当的变化与比较帮助 学生掌握相关概念的本质。
新的重要发展:由“变式理论”到 “多元表征理论” • 传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帮助 学生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本质(单一 性)。 • 新的认识:更加强调概念内在表征 (概念意象)的多元性,以及各方 面的必要互补与思维的灵活性
问题的细化
• 数学教师是否应当具有自己特殊的 基本功? • 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 (1)善于举例; (2)善于提问; (3)善于比较与优化。
Fra Baidu bibliotek
一些具体工作
• 郑毓信,“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 功”,《人民教育》,2008年第18、 19、20期连载,并已被收入“《人 民教育》创刊60周年系列丛书”。 • 郑毓信,《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 功》,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相关的分析
• 这些实物和动作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十分熟 悉的。 • 好的“认知基础”并应具有这样的性质: 它能“自动地”指明相关概念的基本性质 或相关的运算法则。这就是指,借助于这 一实例学生可以顺利地作出相应的发现。 如学生在此显然就可借助所说的实例顺利 地实行 4 - 10、5 – 8等运算,而无须依赖 于对相应法则的机械记忆。
• 从“什么是数学”谈起? • 一个基本论点:“数学:模式的科 学”(mathematics:the science of patterns) • 数学所反映的不是某一特定事物或 现象的量性特征,而是一类事物或 现象在量的方面的共同性质。
进一步的分析
• 数学基本特性:抽象性。 • “善于举例”的两个具体涵义: (1)如何能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举出 适当的实例? (2)如何能够帮助学生由具体实例 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概念?
[例] “认识分数”
• 引入:“分蛋糕”。教师并通过简 短讨论引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将 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 的1/2。” • 问题:如何以“变式理论”(概念 变式)为指导设计教学从而帮助学 生较好掌握分数的本质?
(1) 分割的对象显然未必一定要是蛋糕, 也可以是纸片或别的什么东西;对于分割 对象的外形我们也不应作任何限制:它们 既可以是圆形,也可是方形或任何其它形 状。 (2)对分割方法也可作出一定变化。如就长 方形纸片的分割而言,可以横着折,也可 以竖着折,还可钭着折;另外,除去各个 “正例”以外,我们也应引入一定的“反 例”,如按照中位线分割的梯形等
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
郑毓信
(2012)
简介
• 1965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数学系;曾在 中学长期任教;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主要研究领域:数学哲学;科学哲学;数 学教育与科学教育。 • 已出版著作28部,发表论文300多篇。
背景:课改十年的必要总结与反思 • 聚焦教学观摩:“外行看热闹,内 行看窍门。” • 更为一般的结论:“立足专业成长, 关注基本问题。”(2010) • 进一步的思考:一线教师如何实现 自己的专业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