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课改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思想政治课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一)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背景从本质上来说,思想政治课程是对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等多方面社会因素的反映和表现。
伴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也随之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人们已经逐渐认识了这样一个道理:当今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而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今天最好的教育,谁就能在明天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这一认识,对于学校政治课程改革与实验无疑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上述背景下,才有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并在新世纪之初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由国务院召集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吹响了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号角。
(二)课程改革现状教育部2001年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始对义务教育课程革进行实验,2003年又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自此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全国拉开了帷幕。
我们看到,现已颁发的初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无论在课程体系上,还是在课程结构及内容上,均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
首先,高中仍沿用“思想政治”的称谓,强调基本理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其次,从体系、结构和内容上看,思想品德与政治素养“课程标准”由“横向”和“纵向”两个逻辑框架组成。
横向包括“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强调的是这四大内容的整合:纵向包括“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个方面,强调的是这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核心是“我”,即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部分所组成。
其中,必修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这四个模块,“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基础性;选修课程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等六个模块,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常识性。
对高中政治新课改革论文
对高中政治新课改革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高中政治教师正面临许多的困惑。
为了全面的推行素质教育,笔者就高中政治课改下的教学转变谈了自己的认识,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改在新课改背景下,全新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将替代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尤其是对时政性、逻辑型很强的高中政治做了大幅度的修改。
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如何既贯穿与遵循新理念,又增强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于是,我们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者就要对新课改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把握课改的精神。
一、正确的对待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质就是师生的交往。
通过课堂学习,学习习得知识,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
这就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密切相关联。
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题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造者,是广大高中政治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
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盲目地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认为只有“讨论”才叫课改,只有“合作”才叫转变观念,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
例如,一些课堂问题讨论的难度过大,一些课堂问题讨论的难度过小;一些课堂问题讨论的时间过长,一些课堂问题讨论的时间过短。
这些问题都使得使课堂难以驾驭,教学任务难完成,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是否用得恰当,是否有效,决定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如果只是哗众取宠,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难以养成。
“死记硬背”,“分数高就是素质高”等这些过时的观念应该被丢掉。
有些观念如“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经过千百年实践仍有较强的使命力,但只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仍可继续发挥作用。
“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无固定模式,政治教学更是如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立足改革,教学方法必然更丰富新颖。
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论文概要:教师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要在认真学习研究并深入领会新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加强研究和实践,重视并不断提高教学实效,为实现更好的教育教学目标而不懈努力。
希望笔者提及的本文几点能够对广大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政治教学逐渐呈现出许多新特征,其生活性、思考性、探索性、综合性都更强,提高教学实效性的要求更是迫切。
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怎样提高政治教学实效性进行探讨。
一、确保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就不可能顺利开展,更谈不上教学实效。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优化教学设计,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地位的环境和氛围,则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让学生由被动学习的状态逐渐向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而且,通过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会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教学成为一个有反馈、有回应、有改进的可持续的过程,也可以使得教学的过程更加完整、更加完善。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的制定和完成目标。
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可以让教师更加准确的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而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提高目标的针对性,确保教学有的放矢。
同时,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也可以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必要的调整,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约教学资源,还能够做到教学过程中的查缺补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总之,确保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提高高中政治教学实效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二、将政治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政治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既是顺应政治课程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有效做法,也是顺应新的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浅谈高中政治新课改实施中的问题与思考论文.doc
浅谈高中政治新课改实施中的问题与思考论文[摘要]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以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为例,深入分析了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对策,以期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思考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突出表现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学模式的变化:教学方法、教材处理和教学评价等。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政治的性质、理念、设计理念、目标、内容和实施建议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和细致的阐述,呈现出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发展、强调时代特征、强调行动实践的特点,为政治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应该说,新课程改革解决了传统教学的许多弊端。
然而,在新旧教学模式交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与新课程改革背道而驰的矫枉过正和不良现象。
摘要:以高一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为例,深入分析了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对策。
1: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99多年的实践证明,新课程改革是科学合理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从理论到实践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独立性: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存在盲目性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要求运用讨论、辩论、模拟等多种教学形式。
例如,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讨论法是非常普遍的。
然而,如果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知识的艰巨性,他们都会给学生交流和讨论的机会。
结果,由于学生知识有限,他们没有办法处理许多问题,讨论的结果往往是漫无边际和不相关的,这导致教学任务失败,课堂效果不令人满意,学生几乎没有收获。
在教学实践中提倡适当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是必要的,但要掌握问题的分寸和难度,否则会事半功倍。
2: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些老师认为学生的主要角色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做,甚至一些学校规定教师在一堂课中讲课不得超过15分钟这些做法忽视了教学实践,人为地割裂了教与学的有机联系,对教学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高中学生政治教学论文(5篇)
高中学生政治教学论文(5篇)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反思的重要目的老师的课堂教学是一门复杂难学的艺术,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恐怕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都有遗憾,如果把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那么不同深度的教学反思则是促使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成长原本就是靠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来不断提高的,只有经常反省,一步一步完善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不足,才能获得更深远的进步,使职业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升,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总结智慧的表现,它才是引导教师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方法的真正要因,无论是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还是学生学习的改善,这种教学行为都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其具有重要的实用目的。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新的改善方法1.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给予关注和指导教师首先是服务于学生的,其宗旨在于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为国家的建设提供优秀的人员,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是教师主导课堂,只是他一个人的舞台,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能力、反馈效果,没有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缺少合作研究的学习交流氛围,让知识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所以,为了改变这一不利现象,教师应该更多去关注关心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状况,切身实际地去了解学生,帮助学生,从中得到有利的反馈,使教学方向更准确,以学生的角度来获取相关信息,反思从前教学中的失误,从而加以调整和改善,比如:在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其全部动态,创建一些小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同时,更有利于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2.反思自我,对教学质量精益求精教师的职业经验正是来源于年复一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为知识的先行者,有必要为学生做出表率,以身作则,先对自己进行教学上的反思,这不仅是一种对学生负责的表现,更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和鞭策,只有认清自己过去的失误和错误,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吸取教训,加以避免,进而获得更大的提高,比如:某些教师在高中政治的教授中会养成写教案、修改教案的习惯,这是非常有利于教师自我能力的扩展和锻炼的,通过研究分析教案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加以分析解决,达到精益求精的教学目的。
新课改时事政治论文(2)
新课改时事政治论文(2)新课改时事政治论文篇二新课改新思路【摘要】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
在英语课堂中灌输以上教学方法,是中学英语改革的方向,也是中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自身需求。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思路自主合作创新意识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更加多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更为明显,自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对外交流更趋于平常化,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等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中国公民的英语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
加大英语教学改革力度,提高高中学生英语教育能力和水平,让高中学生在步入大学,走进社会后,能在多元文化的地球村生活更好,学习更好,工作更好,成为当今教学的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教育要求的提高,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也就顺势而行了。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并全面实施,推动了高中英语教材的大幅度改革,教材更加符合生活实际,更加强调语言的文化意识,更加强调学科之间知识和方法的连续,呈现出改革的新面貌。
1.教材内容更接地气,紧扣生活实际。
现行新教材比起旧教材来说,更多地选用了生活中的实际,更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取材于生活,取材于实际,并用于生活,用于实际,更接地气,给人一种自然的味道,给人一种现代气息。
如高中英语教材中的NSEFC Module 2,Unit 2,Computers;NSEFC Module 3,Unit 2,Healthy Eating;NSEFC Module 5,Unit 3,Life in the Future 等教学内容就具备这样的特点。
2.注重学科联系,强化学科间知识和方法上联系。
高三政治 新课改论文
改革高中政治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关键词:教学改革素质新高考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政治教师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适应政治高考的要求,必须认真地对政治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考试内容、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学科渗透几方面改革的方法、途径来探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政治高考的变革。
一、改革的要素(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更新教学观念,首先要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下,把培养学科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并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这首先要求我们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在全面准确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质的认识和客观的看法,让学生既掌握基本的知识,又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出现的政治事物现象。
(二)改革教学内容,既体现素质教育又体现高考要求。
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直接载体,是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基础。
因此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但就目前高中政治使用的教材来说,它主要强调知识性、继承性,缺少对学生创造与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注意全面性和系统性,对个性和差异重视不够:引用的事例,资料较陈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不足,没有体现出地科的现实性和实用性。
二、探索改革的方法与途径(一)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相一致的。
传统的政治教学,只是把具体的知识要素作为重要内容来讲授,忽视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分析方法。
这样很难使学生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因此教学中要重点分析知识结构体系,并引导学生捕捉知识要素,使其各得其所,实现要素和结构的有机统一,使学生获得分析、综合、评比、概括等各种能力。
(二)注意政治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与运用。
即运用已获得的政治知识分析、综合、比较政治事象,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应富有综合性、针对性及新颖性。
各个阶段的复习课都非常重要,它是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巩固所学政治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中政治教学分析论文(10篇)
高中政治教学分析论文(10篇)第一篇:新媒体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整合新媒体可以给很多课程的教学带来十分明显的辅助效果,对于高中政治课堂的展开过程而言,教师如果善于利用新媒体教学工具,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将那些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清晰,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也会更浓厚,而且理解知识点的难度会很大程度得到降低。
新媒体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实现整合的切入点也较为丰富。
教师在具体使用这些教学工具前,首先很有必要充分的分析教学题材,明确教学重点以及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进一步制定教学方向与策略,并且有针对性的使用新媒体工具,这会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新媒体工具情境化教学问题新媒体工具的教学辅助效果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它能够让教学过程实现情境化,无论是教师在分析具体的知识点还是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时,都可以以相应的情境作为依托。
政治课本中的很多内容之所以会让学生觉得难以理解,一方面在于其中的不少知识点非常抽象晦涩,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障碍,另一部分原因在于不少知识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并且理解这些内容需要借助历史人文知识作为依托,这无形中加强了知识理解上的障碍。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透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来化解这些障碍,让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更集中,理解知识的难度有所降低。
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工具来创设教学情境,将具体的思考问题或者是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点都融入相应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与分析这些内容时更方便。
在讲《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一课时,教师如果直接从理论层面出发,提出课本中的思考问题让学生探析,这不仅会让学生感觉找不到头绪,大家思考问题的效率也会很低。
教师不妨转变教学策略,借助教学工具来营造相应的情境,并且将问题融入情境中让学生思考,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会容易很多。
教师可以借助电教媒体,以课件形式来展示一段材料:猜猜他是谁?列出与丘吉尔相关的事迹,比如:(1)他是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新课改下高中的政治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的政治教学研究论文第一篇一、高中的政治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虽然高中的政治学科知识内容多以文字叙述为主,但是知识内容比其他阶段的政治学习要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新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视政治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一来使得政治教学课堂得以延伸,学生们的学习意识有所增强,有利于其知识的理解记忆;二来政治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摸索对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有利于课改目标的实现。
虽然教师们的课改热情高涨,但是课外拓展的教学表现并不理想,许多教师费尽心机去找寻与知识内容有关的生活实际案例,然后无止境地进行教学应用,课堂活动过于频繁,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
二、高中的政治教学新课程改革执行的建议1.知识内容是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政治教师往往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笔者认为知识引导的重点分析是能够决定教学方法选择的一个判断依据。
如小组在讨论交流时,笔者会选择一些与当下时事相关的政治知识来进行课堂组织,学生们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政治时事来进行课堂讨论,小组划分按照学习能力的强弱来进行平均分配,可以平均小组成员的“战斗实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得以熏陶。
笔者在讲解价格变动的社会影响时,结合了当下中国对石油矿产需求增大的时政要闻。
近些年,中国在各方面的发展受到了万众瞩目,石油消耗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中国自2006年至今,石油需求量始终保持增长状态,为了避免受到国际油价变动的影响,中国出台了石油储备制度,并在今后的能源储备活动中加以实施。
而一些西方媒体则认为这一制度会危机世界石油价格的稳定,导致石油价格的整体上升。
笔者为了突出价格变动影响的内容,先让学生们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课堂讨论,分析中国油价居高不下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样的教学组织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执行效果,有利于高中的政治课程效率的提高。
谈谈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论文
谈谈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论文谈谈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论文一是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的最佳境界在于训练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
"教师的最大任务就是教会学生生存的本领和活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转变角色,不能单纯的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和多动嘴,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完成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要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掌握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是教师要善于把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的难度。
如果教师不讲究教学方法,那教学效果就很难令人满意。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教师要致力于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得新知的态度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高中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与学生身边的所见所闻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来组织教学,把课本知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
新课改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论文
新课改的⾼中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论⽂新课改的⾼中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论⽂ [摘要]课堂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是升华思想的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可见⼀斑。
课堂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和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传统的政治教学中,课堂⽓氛⽐较枯燥寡味,学⽣靠死记硬背对知识点进⾏积累,长此以往,学⽣的思想政治觉悟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
教师应充分遵循教材改⾰要求,发挥学⽣的主体性,让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思想政治;有效性⽅法 随着新课程改⾰进⼀步深⼊,新的教育理念也渐渐代替传统教学的位置,有效教学内涵被赋予新的意义。
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把学⽣当成听课的被动体,⽽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更倾向于学⽣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中思想政治⽼师要改变教学思想,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采⽤多种教学⽅法,激发学⽣的学习乐趣,让师⽣双⽅实现最优的教学效益,引领学⽣感受政治、经济、⽂化、法律等各⽅⾯知识的应⽤价值,最终提⾼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实现个⼈全⾯健康发展。
⼀、转变思想,变单⼀课堂讲授 为活跃的课堂氛围思想政治教育是提⾼中学⽣全⾯素质的重要⽅法之⼀,具有鲜明的时代⾊彩和说教意义,但太“严肃”的课堂已经不能满⾜新的教育发展需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摆脱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聊”等的束缚,努⼒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给本来就“⽆味”的.政治课堂带来新鲜空⽓。
如:在讲到《树⽴正确的消费观》时,考虑到学⽣们对⾦钱缺乏正确的消费观,我在课堂上给学⽣们播放了⼀⾸歌曲《⼗不该》,学⽣们对这⾸歌不怎么熟悉,因为这⾸歌的产⽣时代与学⽣们的年龄相去甚远,但⾥⾯的歌词却具有⼗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听了这⾸歌,我让学⽣把平时能避免的花费罗列出来,然后照着《⼗不该》的形式加⼯成郎朗上⼝的顺⼝溜,这样既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充分尊重了学⽣的主体地位,加深了他们对“合理消费”的理解。
⼆、创设探究式活动 有效的探究活动能调动学⽣的积极思维,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式之⼀。
高中政治教师如何面对新课改论文
高中政治教师如何面对新课改新的课程改革对现行的高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对高中教师的教育和教学理念、行为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教师要积极面对、适应和迎接新的课程改革。
一、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彻底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一)树立新型的教师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经济全球进程化加快,以科学和教育为支撑的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
特别是由于知识与技术、人才与科技相互促进,互为需求,承载着知识与技术为主体的人才,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发展和技术竞争中的争夺对象。
作为人才培养者的教师,责任尤为重大。
1、教师是学生潜质的开发者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
另外,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
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其能力。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现代教师不再是传统上的文化的继承者,给予者,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
所以,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情景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
要做到继续学习,终身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上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克服求同思维模式,培养其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成个性发展,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心境;让学生学习有关青春期知识,以及在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完善方面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论文(4篇)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论文(4篇)第一篇:高中政治新课改一、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不能挤占舞台的全部虽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牵引力,在教学实践中是重点强化和发展的发面,但光有主角,没有配角的剧目是“耍单枪”式的无味演出,主角感受不到自身的地位、价值,自身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逐渐磨灭,课堂教学成了无源之水,自然陷入一片混乱中。
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在注重全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还要强化、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给予“导演”充分的发言权,发挥其积极的导向作用。
在新课改高中教学中,虽然行进主流可圈可点,但运行过当的现象却逐步显现,新课程教学出现了一些变味的迹象。
如一些学校硬性规定教师的课堂授课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无视教学实际变化的艺术性,拿来主义、机械复制较为明显,灵活机动性严重缺失。
高中生在知识层次、思维水准、价值观点等方面尚未成熟,对事物好奇、求知渴盼,但接受信息的渠道却大大受限。
所以,教师的主导地位必须重新确立并增强,把教师的“教”放在课堂活动的首位,切勿捡了西瓜丢了芝麻,学生主体作用的单方行动无教师主导作用的战术支撑,必须双方并驾齐驱,构筑有机运行整体,才能实现最佳效果。
二、对问题之症,寻治病良方(1)优化教学法,搭建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中,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思索,借助教师的点拨、提示获取知识或结论的一种常用方法。
互动式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课堂训练中逐步分化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动中,持续得到增强的。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主旨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合作性。
如,在教授《生产与经济制度》章节时,有一个问题是:学生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迅速增长,存款储蓄是我国居民当前最主要投资方式的经济现象?以及人们为什么把钱存人银行?教师在引导学生实行过程性探索时,能够先让学生自己在头脑中检索学过的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也可自行查阅一些相关资料,还能够相互讨论、彼此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团队整体“作战”水平。
高中政治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高中政治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在新课改的大力推动下,高中政治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通过对政治教学新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加强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解决策略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果。
但是面对新形势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在投身于新课改的工作进程的同时,也应对新课改的实施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及时的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力求更加准确的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1. 政治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虽然课程改革己经开始实施了,但有些老师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课改的进程。
新课改对高中政治在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和精确的阐述,呈现出注重素质教育、学生发展、时代特征和行动实践等特点,为政治教学的实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可以说新课改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和不足。
但是,在新旧教学模式更替的过程中,身为实施主体的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教学方式是影响教育改革能否有效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
1.1 教学内容刻板,不能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高中政治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改革时,很难快速的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做出相应的转变,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当前,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转变,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仍然过度依赖课本知识,缺乏创造性。
而且,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只是按照已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虽然也有一些教师大胆尝试教学改革,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观念有所创新,但是却由于自身相应的专业素质、能力和技巧的缺乏而使得课堂秩序更加混乱,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教学。
1.2 过于注重感性分析而忽视理论的深化。
高中政治课改论文
⾼中政治课改论⽂ 新的课程理念正深刻地影响着各学科和各教学环节的改⾰。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中政治课改论⽂,⼀起来看看吧。
⾼中政治课改论⽂篇⼀ ⼀、拓展探索空间,⿎励学⽣思考与创造 政治知识学习主要强调知识与能⼒并重,结论与过程并重,有效的政治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实践、⾃主探索、交流反思应成为学⽣学习政治的重要⽅式。
因此,政治课教学不应是⽼师⼀味灌输,学⽣死记硬背概念、原理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让学⽣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如在讲“我国的⼈民代表⼤会制”时,我设计了两种⽅式: 第⼀种⽅式:①⽼师课前要求学⽣预习“我国的⼈民代表⼤会制”这⼀内容;②⽼师按教材和⼤纲的要求,⽤⼀节课的时间讲授该内容;③课后⽼师布置作业:背书、写作业。
第⼆种⽅式:①⽼师也布置课前任务,但不是让学⽣预习课本内容,⽽是上⽹查询有关⼈民代表⼤会制度的相关知识;②上课时⽼师请学⽣报告⾃⼰所查找到的有关⼈民代表⼤会制的资料,然后讲授课本知识,讲授时⽤学⽣查找到的材料进⾏分析,组织学⽣进⾏课堂讨论;③课后作业为分组采访⼈⼤代表,写采访报告。
这两种教学⽅式,都可以让学⽣获得知识,但两者为学⽣提供的学习探索空间却有着明显的差别。
第⼀种⽅式,主要是⽼师在教室讲课本内容,⽼师教,学⽣记。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没有体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能⼒的培养,⽋缺对问题的探究。
第⼆种⽅式,更关注学⽣主动探索与创造的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记住概念、原理。
“上⽹找资料、想办法采访⼈⼤代表”,学⽣在这个要求的导引下必须通过积极合作,解决找不到采访对象或采访对象不配合怎么办等等问题。
这样,整个活动充满着挑战,学⽣在活动中,⼤脑细胞得以激活,也诱发了他们探索与创造的欲望,有利于学⽣在⾃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学会运⽤政治知识的⽅法。
⽽在这⼀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经验⼜有助于他们进⼀步的学习。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摘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把抽象的政治知识让学生有效吸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难题。
本文分析了几种比较常用的生活化教学方法,以期对高中政治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思想政治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它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门课程的主题也就应该是学生本身和生活,如果教师只是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往往会心生厌倦,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以生活化方式,将课程内容授予学生,就是这门课程最适合的教导方式。
一、设置生活情景在教学活动中,只是一味的把课本的内容照本宣科地向学生灌输,这样是很难把知识授给学生的。
不仅增加了知识难度,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压力加大。
特别是面临着高考压力的学生,抽象的知识、枯燥的内容更加深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因此,教师可以巧妙的设置情景教学,将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不再只是坐在椅子上,而是实际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了解到何谓知识与现实的结合。
例如:在“理性消费”这一章节中,可以做如下课程设计。
选出一名平时比较能说会道的同学扮演销售员,在挑选几位同学扮演顾客,利用教师可用资源作为商品。
每人限制消费200,让他们自由挑选商品。
当他们“购买”结束后,检查他们所买的商品,最后让全班同学分析讨论。
这个场景模拟为了更贴近现实,是比一般加多了售货员的角色。
现实中,正确的消费观并不只是说出来,生活中往往面对各种诱惑唆使,要能够在面临那些或真或假的夸张推销,依然坚持才是真正地掌握了正确的消费观。
这样如同电视剧场景般的学习方法,比起一般的简单场景设置更能加深学生印象,也更能贴近现实,拉近学生与抽象概念的距离。
进行这种方法教学时需注意不要把任务分散到全班,分组演绎讨论,教师往往顾不及所有学生,从而让某些学生偏离学习内容。
教师要牢牢把握课堂上的主控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高中政治里,有些章节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透过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来揭示背后的意义和原因。
新课改下政治课堂教学探讨论文高中政治新课改理念
《新课改下政治课堂教学探讨论文|高中政治新课改理念》摘要:摘要新课程标准改革要下高课堂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新课程标准改革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关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改革程学生对教师依赖问题得到了有效地摘要新课程标准改革要下高课堂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新课程标准改革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关学生全面发展高治课堂改革教师不再仅仅重学生对知识掌握以及理将教学重心移至对学生精神境界以及治素养培养高治课堂通教材对学生进行定教育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促进学生人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改革进程虽然取得了定教学效但是整程也暴露了教学方式不足处因有必要结合新课改程实例对教学改革程存优势与劣势进行具体分析关键词高治;新课改;优势;劣势教师遵循新课程标准改革要对治课堂进行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目提高学生精神品质和治素养进行改革程高治教学效获得了显著提升学生积极性以及课堂学习氛围获得了明显改善除外由教学方式改变教师教学压力减轻提高了高治课堂效率然而些教师也暴露了些问题阻碍了改革进程改革程有些教师急成没有从学生角出发进行教学改革除外教师分否定传统教学方式盲目推崇新型教法样阻碍了学生人发展、新课程标准改革程治课堂发生可喜变化激发了学生兴趣改善课堂环境由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师追教学成重对学生知识掌握和理受这种传统理念束缚学生学习任繁重治课堂容相对单调和乏味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对学生进行教育程教师授课方式也缺乏变化样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致缺失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新课程标准改革程教学以学生对传统授课模式进行了改进通赋予学生课堂由创建合理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生活与消费》这程教师有效地利用构建合理教学情境通富有趣味性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参与情境程激发他们学习热情这种利用情境辅助教学方式合新课程标准改革以学生核心容学生情境可以更加深入地了治知识身学习能力也得到定程地增强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以往治教学由传统理念以及教学要影响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限课堂教授学生量治知识降低了学生学习难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理学生掌握治知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难以得到相应锻炼学生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心理不利学生长远发展新课程标准改革程学生对教师依赖问题得到了有效地新课程标准改革核心理念指导下教师重对学生人学习能力发展通改变授课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型治课堂教师往往布置定学习任通学生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除外教师也增加了与学生动频率用以检验学生独立学习成教师和学生动交流程有助教师全方面地了学生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独立学习暴露问题以便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相应地调整二、高治课改程存问题及措施没有从学生角出发改进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改革程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应根据学生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地调整然而有些教师受传统理念影响教学方法死板没有根据学生差异进行教学方式地调整这种情况下教学效虽然会取得定改善但学生学习能力难以得到幅提升样也无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程对新课改核心理念要有深刻理也要灵活使用善变通教学改革应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例如学习《生活与消费》这节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反应进行相应地调整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应合理构建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则教师要增加课堂动频率通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要做到教学方式灵活变通教师制定详细教学计划准备多种教学方案以教学程可能遇到问题分否定传统教法盲目改革新课程标准改革程有些教师急成分否定传统教学方法对学习积极影响盲目使用新教法阻碍了新课改进程教师应正确认识传统教法切忌盲目否定应保留传统教法对学习产生积极影响除面因素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这程教师要对传统教学有足够认识客观角上分析切忌主观面因素影响进行高治课堂改革程教师也可以参考学生见教师要贯彻学生主人公思想积极反映学习遇到困难和要推动新课程标准改革进程三、结束语新课程标准改革应该是以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改革对学生发展有着极其深远影响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程应从学生角出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目进行教学改革程教师应利用合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师也要对传统教法有客观认识从学生实际出发对高治课堂进行合理改革这程教师也要合理采纳学生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新课改论文-践行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思考践行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思考【摘要】:江苏省进入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已经一年,这对于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高中教师和2005级的高中学生,尤其是对高中教师来说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我们面对的是全新的教育和教学,如何解读新课程理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解决教学实践中即将凸显的问题是我们每个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实践思考2005年9月,江苏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教育将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这对于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应该如何深入理解新理念;怎样抓住这次教改机会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如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如何处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等等。
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政治课教学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新课程新理念1、新内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这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2、新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为此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这四个必修模块都体现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3、新导向。
课程标准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与此观点相对应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使教育发生根本性转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此先导有如下特征:时代性,即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时代特征相统一;针对性,即思想教育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开放性,即新课程内容与创造性思维对接。
4、新课堂。
构建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使课堂不仅实现知识转移和传递,而且让学习者主动地沉浸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让“生活”走进课堂,在理解具体知识中充分做到“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鲜活的题材中。
新时代呼唤新课程的到来,新课程凸显新的教育观念,这就是一要树立新的教学观: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二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老师在整个教学中,要树立生本意识。
我们如何贯彻这些新观念呢?二、政治课教学实践的探索高中政治课新教材是以生活逻辑来构建知识体系,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构建“生活——教学——生活”的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设计的多维化。
以往的政治课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看作是附属品,虽然有时在教学目标上也注重能力的培养,但注重的也是掌握、理解、分析书本知识的能力和解题的能力。
因此,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单纯的注重书本知识转向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政治新教材根据生活逻辑编写淡化了学科知识体系,但决不意味着可以不要这些基础知识。
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绝不能忽视基础知识。
如《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识记商品、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货币及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含义等,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经济生活》的基础,需要透彻理解。
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政治课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开始就列举了许多商品如农贸市场上的蔬菜、水果等,让学生观察、对比找出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劳动产品,都用于了交换,从而归纳出商品的概念: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课堂各种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关注社会发展,乐于学习,热爱生活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
比如《经济生活》第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从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教学内容选择的生活化。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即生活。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努力把教材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现实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来组织教学内容。
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探究活动“正确对待金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货币在人们日常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着很多拜金主义的例子,这些例子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很大,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就可以让学生来举身边的例子,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来谈对金钱的认识。
再比如讲“信用卡”这个知识点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去亲身体验信用卡的申领、使用、挂失等,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正如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所说:“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
3、教学方式转变的多元化。
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大多是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掌握现成知识的接受式学习。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要由传统的“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参与”式转变。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尔》中主张对学生“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是要由他自己去发现这些学问”。
这与我们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抛弃“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有其他学习方式不可代替的优越性,它可以使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在功能;它有助与培养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所以我觉得,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最好把接受式学习和发现、探究、参与式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
比如第三课在讲“消费的类型”这个知识点时没有必要去探究,用“接受式”完全可以解决,而且效果很好。
如果每一个知识点都来探究一下,我们的教学时间不允许,也没必要。
对于教材中比如:“如何正确对待金钱”这样的知识可以用探究式、讨论式、小组协作式、综合活动式来完成教学。
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用生动、新颖的材料,真实的事例(如:flash动画、图片、视频、音频、课件等)来吸引学生。
在探究“如何正确对待金钱”时,我利用互联网上描写现实生活的flash动画《钱钱钱》、《人梯》和《等咱有钱了》穿插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引起学生的讨论,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政治新课程教学实施的困惑和思考。
1、教学新观念与评价机制的错位任何一种新理念的确立,都是对旧理念的一种凤凰涅槃,而扬弃的往往又都是我们头脑中所弥漫的那些被习俗化和经验化了的教学套路,其中的被动与痛楚是不言而喻的。
新课程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能否真正得到贯彻?效果会如何?特别是今后的考试制度,评价机制如何建立?如何评价不明确,用现在的教学方法能否适应今后的高考?新课程不论怎么改,以高考为终极目标的中小学教育,其应试在某种意义上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不可动摇的,学校要生存必然要升学率,这根指挥棒依然横在我们面前。
应试----还得照旧,顶多是用新瓶装老酒。
目前的高考仍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评价和选拔方式,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弱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新理念下课堂气氛要“活”起来,这是毋庸质疑的。
但课堂气氛活跃,形式多样并不意味着要削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课程改革,强调提高觉悟,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正确的。
但我们对此的理解应该全面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就获得能力。
觉悟也离不开知识的支撑,对社会科学知识的内化和认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觉悟。
如果我们在改革中弱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必将陷入新的误区。
2、对优化教学方式的探索接受和探究谁主谁辅?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要由传统的“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参与”式转变,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以提高认知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证明“接受式”学习是十分有效的;所以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采用接受式教学的教师仍然会很多,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的矛盾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会一直存在。
笔者认为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追求,一种教育教学的理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部采用探究性学习,既不必要也不现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
当学生探究有困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台阶,或是伸出手臂拉学生一把。
也许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在相互碰撞中彼此融合。
3、既定性因素和动态生成性因素的共存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既定性因素”是指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状况而预设的教学方案,“生成性因素”是从学生那里发现新问题,或由学生提出新问题而改变预设方案。
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平时的备课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时会心想事成,但常常会事与愿违。
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些负面的事例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极大,要面对学生的反馈和追问,教师往往很难用既定的书本知识予以解答,但这种情况也常常能够发掘出隐藏的教学资源,“生成”始料不及的新课程,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在认为必要的时候临时改变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的,那才真正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去了。
不过要想达到这种效果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除此之外,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有时学生提的问题不着边际,耗费了课堂时间,如何使学生能够自觉并高效地学习?小组学习经常成为优生表演的舞台,好学生滔滔不绝,差学生一言不发,起不到互相学习的作用,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新的教学理念,但是有一些学生思维不够敏捷,接受知识特别慢,这样的学生怎样放手让他自主学习?等诸如此类的困惑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新课程改革给政治课教学拓开广阔的领域,让课堂充满个性,让个性推动进步,让进步完善改革。
也许在完善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索进程中还会出现新的因素和困惑,但只要胸中有教育新理念,手中有新方法,我们就会在“以人为本”理念和“一切为了人的发展”这个终极目标的指引下越走越坚实。
参考文献: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朱慕菊 2006年6月第1版2、《来自课改实践的报告》常州教研室朱志平 2004年12月3、《共同应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困惑与思考》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年7月<BR<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