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正式版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2)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3)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养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中突出主要矛盾的哲学价值观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坐标系的建立教学策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相应的思想方法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讨论,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拓宽,达到认知的螺旋上升,攻克难点三、教学资源1.演示器材:乒乓拍、乒乓球2.课件:飞机空投,地月系、太阳系运行,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火车运行的模拟动画3.音像文件:“神舟”5号发射、运行、返回过程;鸽子飞行;28届雅典奥运会上张怡宁发球4. 图片资料:学校平面图,神州五号发射控制中心,GPS定位器,汽车、火车过桥、火箭等图片。
5.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呈现“神舟”5号从发射到返回舱成功回收的主要阶段。
播放神州五号发射升空过程的录像。
讲述:飞船在茫茫太空遨游,如何描述它的运动呢?文学家、艺术家采用形象的手法。
“凌云戏月游银汉,转瞬翔天过太空”,短短一两句话就勾勒出航天飞船的雄姿。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共51页)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共51页)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2时间和位移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5 自由落体运动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3.2 弹力3.3 摩擦力3.4 力的合成3.5 力的分解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 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 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教学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
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
画家也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
2.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和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1. 物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设、理论建立和验证。
3. 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关系。
4. 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
-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开始上课时,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苹果落地、水沸腾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物理学的定义,强调物理学是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
通过介绍伽利略、牛顿等物理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发现,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解释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设、理论建立和验证,并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这些方法的应用。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然后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和归纳。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物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物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报告,主题是“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生活或进行简单实验来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学实用性的认识,并锻炼他们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来判断教学内容是否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并根据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1-1 动量(教案)
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1-1 动量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寻求碰撞中的不变量.2.理解动量的概念及其矢量性,会计算一维情况下的动量变化量.二、学习过程【知识点1】寻求碰撞中的不变量1.质量大的C球与静止的质量小的B球碰撞,B球获得的速度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碰前C球的速度,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之和不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2.由教材第3页小车碰撞实验中记录的数据知:两小车碰撞前后,动能之和不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基本不变.例题1、(多选)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时,实验条件是( )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是水平的C.入射球每一次都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D.碰撞的瞬间,入射球和被碰球的球心连线与轨道末端的切线平行【答案】BCD【解析】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要求入射小球每次到槽口时,具有相同的速度,所以应从槽上同一位置滚下,但斜槽不需要光滑,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由于碰撞前、后要求小球均做平抛运动,且抛物线在同一平面,选项B、D正确.例题2、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光电门等组成.(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③接通数字计时器;④把滑块2静止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⑤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⑥释放滑块1,滑块1通过光电门1后与左侧有固定弹簧的滑块2碰撞,碰后滑块1和滑块2依次通过光电门2,两滑块通过光电门后依次被制动;⑦读出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挡光时间分别为:滑块1通过光电门1的挡光时间Δt 1=10.01 ms ,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Δt 2=49.99 ms ,滑块2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Δt 3=8.35 ms ;⑧测出挡光片的宽度d =5 mm ,测得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m 1=300 g ,滑块2(包括弹簧)质量为m 2=200 g. (2)数据处理与实验结论:①实验中气垫导轨的作用是:A.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碰撞前滑块1的速度v 1为________m/s ;碰撞后滑块1的速度v 2为________m/s ;滑块2的速度v 3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③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本实验,同学们可以探究出哪些物理量是不变的?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说明理由.(至少回答2个不变量)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①A.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 B .保证两个滑块的碰撞是一维的 ②0.50 0.10 0.60 ③见解析【解析】(2)①A.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 B .保证两个滑块的碰撞是一维的.②滑块1碰撞前的速度v 1=d Δt 1=5×10-310.01×10-3 m/s≈0.50 m/s;滑块1碰撞后的速度v 2=d Δt 2=5×10-349.99×10-3 m/s ≈0.10 m/s; 滑块2碰撞后的速度v 3=d Δt 3=5×10-38.35×10-3 m/s ≈0.60 m/s.③a.系统碰撞前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不变.原因:系统碰撞前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m 1v 1=0.15 kg·m/s,系统碰撞后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m 1v 2+m 2v 3=0.15 kg·m/s. b .碰撞前后总动能不变.原因:碰撞前的总动能E k1=12m 1v 21=0.037 5 J 碰撞后的总动能E k2=12m 1v 22+12m 2v 23=0.037 5 J所以碰撞前后总动能相等.【问题探究】某同学将0.5 kg的足球以5 m/s的速度踢到竖直墙上,足球以5 m/s的速度被弹回.(1)足球的初动量和末动量是否相同?(2)足球的动量变化量是多少?【答案】(1)足球初、末动量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故初、末动量不同.(2)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Δp=m v2-m v1=0.5×(-5) kg·m/s-0.5×5 kg·m/s=-5 kg·m/s.即大小为5 kg·m/s,方向与垒球初速度方向相反.【知识点2】动量1.动量(1)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2)公式:p=m v,单位:kg·m/s.(3)动量的矢量性:动量是矢(填“矢”或“标”)量,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动量的变化量(1)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Δp=p′-p(矢量式).(2)动量始终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的运算:选定一个正方向,动量、动量的变化量用带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从而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此时的正、负号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例题3、一个质量是0.2kg的钢球,以2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块坚硬的大理石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2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答案】有变化,-0.8kg·m/s,且动量变化的方向向左【详解】取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碰撞前钢球的速度v=2m/s,碰撞前钢球的动量为==⨯⋅=⋅0.22kg m/s0.4kg m/sp mv碰撞后钢球的速度为v′=0.2m/s,碰撞后钢球的动量为0.22kg m/s 0.4kg m/s p mv '='=-⨯⋅=-⋅0.4kg m/s 0.4kg m/s 0.8kg m/s p p p ∆='-=-⋅-⋅=-⋅且动量变化的方向向左例题4、 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如果它们的( ) A .动能相等,则质量大的动量小B .动量大小相等,则质量大的动能小C .动量变化量相同,则受到合力做的功相等D .动能变化量相同,则受到合力的冲量相等 【答案】B 【详解】A .由动能和动量定义有2k 1=2E mv ,P mv =,P =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在动能相等时,质量大的动量大,A 错误;B .动量大小相等,由2k =2P E m 可知,则有质量大的动能小,B 正确;CD .在动量变化量相同时,即合外力的冲量相同()()121234m v v m v v -=-而合外力做功相同即动能变化相同()()22221212341122m v v m v v -=-如果同时成立,化简可得1234v v v v +=+该式不一定成立,因此CD 错误。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教学重点: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教学方法:类比法教学用具: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后思考问题(有关运动的话题).(放映录像)选择有关反映物体运动的画面播放给学生看(可搜集整理电视片《科技之光》和《动物世界》中的图像).如:雄鹰、小鸟在空中飞翔,飞机在天空中划过,行星、卫星在宇宙中运行,航天员杨利伟在宇航舱中给地球拍照,汽车在公路飞驰,轮船在海水中搏击海浪。
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案【学习目标】1. 了解位移的概念及与位移方向的关系。
2. 学会根据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置变化计算位移。
【教学重点】1. 位移的概念;2. 位移的方向。
【教学难点】1. 物体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计算。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位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位移是什么,并引入位移的方向的概念。
2. 探究(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移变化,并尝试计算位移。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运动方向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位移的概念。
3. 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位移是什么?位移的方向是怎么确定的?如何计算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强调位移方向的重要性。
4. 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位移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10分钟)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归纳(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位移的概念及其与位移方向的关系,掌握了位移的计算方法,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设计一个与位移相关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板书设计】位移的概念: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置变化;位移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位移的计算方法:∆x = x₂ - x₁。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陋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为了更好地教授高一物理第一章的内容,本文将提供一份完整的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
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掌握物理学的基本量和单位;3、理解物理学的量纲和量纲式;4、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物理量、物理单位及其换算;3、量纲和量纲式的计算;4、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量纲与量纲式的计算;2、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物理学概论1、物理学的定义;2、物理学的研究对象;3、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物理学基本量和单位1、物理量的概念;2、国际单位制;3、一些物理量的基本单位。
第三节量纲和量纲式1、量纲的概念;2、量纲式的确定方法;3、量纲式的计算。
第四节物理实验1、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2、物理实验的方法;3、物理实验的操作技巧。
五、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2、结合实例讲解理论知识;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物理实验;4、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六、教学评估1、每节课结束时进行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2、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成果;3、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物理学概论和物理基本量、单位的掌握方面表现得较为优秀,但在量纲和量纲式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量纲和量纲式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将尽量多地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人教版物理教案必修1
高中人教版物理教案必修1
第一章物理学科导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学的定义及其意义;
2. 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3.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1. 物理学的定义及其意义;
2.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3. 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1.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2. 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
1. 准备相关的物理学知识教材和教具;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介绍物理学的定义及其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讲解
1. 讲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及其重要性;
2. 讲解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观察方法、推理方法等。
三、实践
1. 学生进行物理学实验,体验实验方法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探讨物理现象的规律性。
四、总结
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历史及其发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物理学的兴趣和认识。
同时,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了实验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篇1基本知识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情感目标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2、力的相互性;3、力的矢量性;(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1、两种分类;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
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概念.教学过程设计方案一、提问:什么是力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实验现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强调:在研究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教师总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四、提问:如何表示力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小结.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讲解例题:用20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推力.教师边画边讲解.注意说明: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力的图示作图规范.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让学生体会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不同.五、力的作用效果:回忆初中的知识,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六、力的分类:教师总结力的分类,强调高中阶段按照力的性质划分,在力学范围内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等等;在力学范围内,按力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篇2知识目标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高一必修一的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时间与位移
1.2時間與位移一、教材分析《時間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節教學內容,主要學習兩個重要的知識點:1知道什麼是向量和標量,2會區別位移和路程及時間和時刻。
本節內容是對本章知識的提升,又是後面知識點學習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會用座標表示時刻與時間、位置和位移及相關方向。
2、會用向量表示和計算質點位移。
(二)能力目標:1、通過用物理量表示質點不同時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時間內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體驗,領略物理方法的奧妙,體會科學的力量。
三)德育目標:2、養成良好的思考表述習慣和科學的價值觀。
三、教學重點1、時間和時刻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與路程的區別。
四、教學難點位移的向量性五、教學過程(一)引入: (播放影片)通過前面的影片大家可以看到,宇宙萬物都在時間和空間中存在和運動.我們每天按時上課、下課、用餐、休息.從幼稚園、小學、中學,經歷一年又一年,我們在時間的長河裡成長.對於時間這個名詞,我們並不陌生,你能準確說出時間的含義嗎?物體的任何機械運動都伴隨著物體在空間中位置的改變,你們用什麼來量度物體位置的改變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課題:時間和位移.(二)新課教學:(一)時刻和時間間隔老師提出問題: 1.結合教材,你能列舉出哪些關於時間和時刻的說法?2.觀察教材第14頁圖1.2—1,如何用數軸表示時間?3. 時刻和時間有什麼區別?學生討論: 仔細閱讀“時刻和時間間隔”,相互討論,得出結論.老師請學生回答問題並做小結:1.物體的運動總是伴隨著時間和空間而進行.2.在表示時間的數軸上,時刻表示一個點,而兩個點之間(即兩個時刻之間)對應的線段表示時間間隔, 簡稱時間.3.時刻是指某一暫態,時間是時間間隔的簡稱,指一段持續的時間間隔。
兩個時刻的間隔表示一段時間.學生思考: 我國在2003年10月成功地進行了首次載人航太飛行.10月15日09時0分,“神舟”五號飛船點火,經9小時40分50秒至15日18時40分50秒,我國宇航員楊利偉在太空中層示中國國旗和聯合國旗,再經11小時42分10秒至16日06時23分,飛船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為著陸.在上面給出的時間或時刻中,哪些指的是時間,哪些又指的是時刻?參考答案:這裡的“10月15日09時0分”、“15日18時40分50秒”和“16日06時23分”,分別是指這次航太飛行點火、展示國旗和著陸的時刻,而“9小時40分50431秒”和“11小時62分10秒”分別指的是從點火到展示國旗和從展示國旗到著陸所用的時間.(二)位移和路程中國西部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在沙漠中,遠眺不見邊際,抬頭不見飛鳥.沙漠中佈滿了100~200m 高的沙丘.像大海的巨浪,人們把它稱為“死亡之海”. 許多穿越這個沙漠的勇士常常迷路,甚至因此而喪生.歸結他們失敗的原因都是因為在沙漠中搞不清這樣三個問題:我在哪裡?我要去哪裡?選哪條路線最佳?而這三個問題涉及三個描述物體運動的物理量:位置、位移、路程.老師提出問題: 位置、位移、路程它們有什麼不同?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弄明白這幾個問題. 學生討論: 四人一組,在各組發表自己的看法,對幾個概念進行討論.老師請學生回答問題並做小結:1:位移是向量,有向線段的長度表示其大小,有向線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2:質點的位移與運動路徑無關,只與初位置、末位置有關.3:位移與路程不同,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路程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學生思考: 一質點繞半徑為R 的圓周運動了一圈,則其位移大小為 ,路程是 。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精选多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运动、空间和时间(第二一、课题:运动、空间和时间(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司南版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2、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2)、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教学重点:1、参考系的概念,及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五、教学难点:1、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六、教学工具: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与内容(一)、本章课程的引入:结合课本16页内容,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入本章内容并简要讲解本章的学习要求(可见课本16页)(二)主要教学内容1、机械运动和参考系:(1)、各种运动: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2)、机械运动的定义:一个物理相对别的物理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3)、参考系的概念:在描述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参照物,叫参考系教学过程:以课本所介绍的电梯运动为例来说明选择参考系的必要性并强调:对于同一运动,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察和描述的结果可能会不同的。
(4)、参考系的确定方法教学过程1:学生讨论以下题目:例1、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参考系的连线运动;c、参考系必须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3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3篇)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一一、教学任务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一(教案)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波的反射现象,什么是波的折射现象,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
2.掌握波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
3.掌握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4.知道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
【教学重点】1.波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
2.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教学难点】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教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波的形成过程以及机械波的描述方法,今后几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波的一些特有现象:波的反射和折射,波的衍射,波的干涉。
这些现象是波动形式的共同特征,也是学好以后知识的基础。
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蝙蝠的“眼睛”和雷达的相关资料,引出波的反射。
二、新课教学(一)波的反射1.波的反射: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反射。
观看回音壁的相关视频。
思考讨论并回答: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或听到的哪些现象是属于波的反射现象?(1)回声是声波的反射现象。
原因是对着山崖或高墙说话,声波传到山崖或高墙时,会被反射回来继续传播。
(2)夏日的雷声轰鸣不绝。
原因是声波在云层界面多次反射。
(3)在空房间里讲话感觉声音响。
原因是:声波在普通房间里遇到墙壁,地面,天花板发生反射时,由于距离近,原声与回声几乎同时到达人耳。
人耳只能分开相差0.1s 以上的声音。
所以,人在房间里讲话感觉声音比在野外大,而普通房间里的慢帐、地毯、衣物等会吸收声波,会影响室内的声响效果。
(4)水波传到岸边也会发生反射现象。
下面我们通过水波的反射来研究波的反射特点。
【演示】在水波槽的装置中,把一根金属丝固定在振动片上,当金属片振动时,金属丝周期性的触动水面,形成波源,在水面上从波源发出一列圆形波。
将实验现象用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
实验现象:(1)水面上形成一列圆形波。
(2)画面上的圆形是朝各个方向传播的波峰波谷。
教师阐述一下概念:(1)波面:朝各个方向传播的波峰或波谷是在同一时刻构成的,叫做波面。
(2)波线:与各个波面垂直的线用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叫做波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二、教学内容剖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运动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物理量,理解各种速度的含义,有助于后边加速度的学习。
教材进一步说明如何用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位移,为速度概念的叙述作好准备。
教材的重点是速度,从平均速度引入,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过度到瞬时速度,说明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时刻t的速度。
教材最后说明速度的应用,特别以“STS”栏目形式从一个侧面说明速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节课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本节课教学难点: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三、教学思路与方法STS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而不仅仅是科学在技术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学习重点:质点的概念。
学习难点:主要内容:一、机械运动1. 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物体和质点1.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
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3 •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
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例一】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A •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B .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 •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课堂训练:1 •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A •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 .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C •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D .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2.下列各种情况中,可以所研究对象(加点者)看作质点的是()A. 研究小木块的翻倒过程。
B. 研究从桥上通过的一列队伍。
C. 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的木箱。
...D. 汽车后轮,在研究牵引力来源的时。
三、参考糸1. 定义: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另外的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一个物体一旦被选做参考系就必须认为它是静止的。
2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得到的结果会有不同。
【例二】人坐在运动的火车中,以窗外树木为参考系,人是_______________ 的。
以车厢为参考系,人是____________ 的。
3 .参考系的选择: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
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通常应认为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
4 .绝对参考系和相对参考系:【例三】对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
B .研究物体的运动,参考系选择任意物体其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C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D .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课堂训练:1. 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考系是运动的,那么,以乙物体为参考系,丙物体是()A. —定是静止的。
B .—定是运动的。
C .有可能是静止的或运动的D .无法判断。
2 .关于机械运动和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 研究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参照物。
B. 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描述运动时,无需选定参照物。
C. 一定要选固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D.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地球为参照物。
四、坐标系阅读材料:理想模型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理想模型”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引入“理想模型”的概念,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
把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实际的事物与这种“理想模型”十分接近。
在一定的场合、一定的条件下,作为一种近似,可以把实际事物当作“理想模型”来处理,即可以将“理想模型”的研究结果直接地应用于实际事物。
例如,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的时候,由于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14960万公里)比地球的半径(约为6370公里)大得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种场合,就可以直接把地球当作一个“质点”来处理。
在研究炮弹的飞行时,作为第一级近似,可以忽略其转动性能,把炮弹看成一个“质点”;作为第二级近似,可以忽略其弹性性能,把炮弹看成一个“刚体”。
在研究一般的真实气体时,在通常的温度和压强范围内,可以把它近似地当作“理想气体”,从而直接地运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来处理。
第二,对于复杂的对象和过程,可以先研究其理想模型,然后,将理想模型的研究结果加以种种的修正,使之与实际的对象相符合。
这是自然科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例如:“理想气体” 的状态方程,与实际的气体并不符合,但经过适当修正后的范德瓦尔斯方程,就能够与实际气体较好地符合了。
第三,由于在“理想模型”的抽象过程中,舍去了大量的具体材料,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性,这就更便于发挥逻辑思维的力量,从而使得“理想模型”的研究结果能够超越现有的条件,指示研究的方向,形成科学的预见。
例如:在固体物理的理论研究中,常常以没有“缺陷”的“理想晶体”作为研究对象。
但应用量子力学对这种“理想晶体”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其强度竟比普通金属材料的强度大一千倍。
由此,人们想到:既然“理想晶体”的强度应比实际晶体的强度大一千倍,那就说明常用金属材料的强度之所以减弱,就是因为材料中有许多“缺陷”的缘故。
如果能设法减少这种“缺陷”,就可能大大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
后来,实践果然证实了这个预言。
人们沿着这一思路制造出了若干极细的金属丝,其强度接近于“理想晶体”的强度,称之为“金胡须”。
总之, 由于客观事物具有质的多样性,它们的运动规律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不可能一下子把它们认识清楚。
而采用理想化的客体(即“理想模型”)来代替实在的客体,就可以使事物的规律具有比较简单的形式,从而便于人们去认识和掌握它们。
1.2时间和位移(一)学习目标:1. 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在实验中测量时间的方法。
2. 知道位移的概念。
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3. 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学习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和区别。
2. 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学习难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主要内容: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 •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
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
---- 1 ----- 1 ---- 1 ------ 1------ 1------ 1---------- >T 1 2 3 4 5 t(s2 •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停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时间。
【例一】下列说法中指的是时间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的是时刻的有。
A. 第5秒内B.第6秒初C.前2秒内D.3 秒末E.最后一秒内F.第三个2秒G.第五个1秒的时间中点。
课堂训练:1 •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5s时就是指物体在5s末时,指的是时刻。
B .物体在5s时就是指物体在5s初时,指的是时刻。
C .物体在5s内就是指物体在4s末到5s末的这1s时间。
D .物体在第5s内就是指物体在4s末到5s末的这1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2 .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4 .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
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大小才等于路程。
【例二】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 16.77m 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一位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一垒二垒跑到 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位移的方向如何?\16.7Tm课堂训练:1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的大小也一定相同。
B. 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能相同。
C. 一个物体在某一运动中,位移大小可能大于所通过的路程。
D. 若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2 •如图甲,一根细长的弹簧系着一个小球,放在光 滑的桌面上•手握小球把 弹簧拉长,放手后小球便左达的最远位置.小球向右经过中间位置 O 时开始计时,其经过各点的时刻如图乙所示。
若测得 OA=OC=7cm , AB=3cm ,则自0时刻开始:a • 0.2s 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 ,方向向 ,经过的路程是 •b • 0.6s 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向向 ,经过的路程是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8s 内小球发生的位移是 ,经过的路程是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s 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 _________ ,方向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的路程是 _ •3 •关于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的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B •路程就是质点运动时实际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C .任何质点只要做直线运动,其位移的大小就和路程相等。
D .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因而位移不可能和路程相等。
4.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位移就是路程。
B •位移的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
C .若物体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右来回运动, B 为小球向右到经过匚— — 经过0—1 经过 经过 经过A —L 经过0—1 0 0.2 0.4 O S 0.8 LO t/s 乙 甲D .位移是矢量,有大小而无方向,路程是标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5 •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
B. 路程是标量,也是位移的大小。
C. 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
D. 位移的数值一定不会比路程大。
6.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位移和路程的大小总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