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种境界
人生三种境界
![人生三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ac6fe9240066f5335a8121c7.png)
人生三种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引三首宋词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故称人生词三境界。
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第一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柳永的《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诗句引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三种境界也可以用一段有禅机的语言来说明: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
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
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
人生三大境界王国维
![人生三大境界王国维](https://img.taocdn.com/s3/m/fc4d303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76.png)
人生三大境界王国维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分别是“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所谓的第一境界反映出了人生事业开始前的一种规划,作规划时要有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要高瞻远瞩,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要从高处俯瞰世间的万事万物,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只有先勾勒蓝图,知道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后,才能化蓝图为现实。
这个规划的过程是一个既要看,又要思索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要有能够耐得住寂寞的恒心,一个“独”字恰到好处地把成就事业的主人公锁定为自己一个人。
也惟有在一个人的思考中方能看到前人的经验,总结和吸纳有利于自己事业的因子为自己所用。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作为人生中的第二境界,是成就事业的最关键的一个阶段。
一个目标,一个蓝图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就的,待事业开花结果,如不辛勤灌溉,不为它除虫等经历那些繁琐的事情,那么事业之果不仅结不了,甚至连它花的香味也不能嗅到。
所以哪怕忙到瘦了身体,憔悴不堪也不落下那份执着的追求。
也要守着这棵年幼的植物。
这句本是柳永描写的相思怀人的情绪,表达对伊人的想念,被王国维挑到这里来作为人生的的境界的第二个犹为贴切,把热恋中情人不顾一切地追求比喻为对事业的追求,更显示出了追求的真挚与热烈。
"不悔"一词显示出了要追求事业的成功必须有牺牲的精神,要有能为此不惜一切的勇气,执着的信念也必不可少。
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洗礼,才能收获喜悦的果实。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是人生的第三境界。
当代年轻人的三种人生境界
![当代年轻人的三种人生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69495b2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5.png)
当代年轻人的三种人生境界
1.迷茫的境界:这类年轻人对于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生活目标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不清楚该如何去实现。
他们经常感到迷失和无助,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缺乏信心和动力。
2. 奋斗的境界:这类年轻人充满激情和动力,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计划,不断努力奋斗,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华。
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对于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都能够积极应对,不断超越自己。
3. 成熟的境界:这类年轻人经过多年的奋斗和历练,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经验,对于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不再追逐短暂的快乐和功利,而是注重内心的平静和成长,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他们已经具备了领袖的素质和能力,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当代年轻人的三种人生境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和路径,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 1 -。
人生的三大境界
![人生的三大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5a7c5a7831b765ce0508146b.png)
人生的三大境界第一境界:忍界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
人生有很多话,需要忍。
人生有很多气,需要忍。
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
人生有很多欲,需要忍。
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
忍是一种眼光,忍是一种胸怀,忍是一种领悟,忍是一种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种规则的智慧。
忍有时是怯懦的表现,有时则完全是刚强的外衣。
忍有时是环境和机遇对人性的社会要求,有时则是心灵深处对人性魔邪的一种自律。
学会忍,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谋生课程。
懂得忍,游走人生方容易得心应手。
当忍处,俯首躬耕,勤力劳作,无语自显品质。
不当忍处,拍案而起,奔走呼号,刚烈激昂,自溢英豪之气。
懂得忍,才会知道何为不忍。
只知道不忍的人,就象手舞木棒的孩子,一直把自己挥舞得筋疲力尽,却不知道大多数的挥舞动作,只是在不断地浪费自己的体力而已。
有所忍,必有所不忍。
明忍,始易明不忍。
是故忍界其实也是不忍之界。
第二种境界:持界人只有两只手,能抓多少东西?抓住一样东西,就意味着放弃了更多的东西。
放弃和失去,其实始终是人生的大局。
不要以为得到了什么,其实人时时刻刻都是在失去,失去时间,失去生命,失去更多的财富,失去更多的机会。
不要抓得太紧。
抓得越紧,丢失的会越多。
持到手的,莫要沾沾自喜。
未持到手的,也莫要灰心丧气。
生命的旅程太短,世间的精彩太多,持有什么,不持有什么,都不是人生过程的关键,关键是选择。
选择,是人生过程中最精彩也最具有诱惑的课题。
而持有,只是选择之后的一种随机或必然的结果。
当选择的命题被完成之后,所选择事物的结果于个体的生命来说,虽然影响可能很大,但已不是生命的个体所能完全左右的了,所以也就无足轻重了。
毕竟,那已经脱离了生命个体的愿望轨道,而进入了事物发展规律的轨道。
人生关键的课题是选择,但人生最难的却是人要不停地选择。
有时候刚完成一个选择,又得进行另一个选择。
有时在开头选择对了,在第二步却可能选择错。
有时一直都做了适合自己的选择,到最后一个选择前却走到了另一条不适合自己的道上。
人生的三大境界
![人生的三大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7cdec712c281e53a5802ff9a.png)
人生的三大境界
(1)立志: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的《蝶恋花》
第一种境界: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风刮来,碧绿的大树上,一片一片树叶凋落。
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
这是一种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
在“一叶”的飘零中觉察到秋的到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仿佛看到了秋后的冬以及紧接着的烂漫的春。
(2)追求过程之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的《凤栖梧》
第二种境界:这是一种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
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甚至如王国维所说的可以“不悔”到“牺牲其一生之福祉”。
(3)获得:“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第三种境界:元宵佳节,游人如织,灯火如海,鲜花如潮,就在这样的情景千百度地寻觅,可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在蓦然的一次回首时,却发现佳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换言之,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辛万苦,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入真理之长河中,这是何等的欣慰!
1。
人生三境界 忍界持界悟界
![人生三境界 忍界持界悟界](https://img.taocdn.com/s3/m/789a01b365ce0508763213e2.png)
人生三境界忍界持界悟界第一境界:忍界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
人生有很多话,需要忍。
人生有很多气,需要忍。
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
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
忍是一种眼光,忍是一种胸怀,忍是一种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种智慧。
忍有时是怯懦的表现,有时则完全是刚强的外衣。
忍有时是环境和机遇对人性的社会要求,有时则是心灵深处对魔邪的一种自律。
学会忍,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谋生课程。
懂得忍,游走人生方容易得心应手。
当忍时,俯首躬耕,无语自显品质。
不当忍时,拍案而起,奔走呼号,刚烈激昂,自溢英豪之气。
懂得忍,才能知道何为不忍。
只知道不忍的人,就像手舞木棒的孩子,一直把自己挥舞得筋皮力尽。
有所忍,必有所不忍。
是故忍界其实也是不忍之界。
第二种境界:持界人只有两只手,能抓多少东西?抓住一样东西,就意味放弃了更多的东西。
放弃和失去,其实始终是人生的大局。
不要以为得到了什么,其实人时时刻刻都在失去,失去时间,失去生命,失去更多的财富,失去更多的机会。
抓得越紧,丢失的会越多。
持到手的莫要沾沾自喜。
未持到手的,也莫要手的,也莫要灰心丧气。
生命的旅程太短,世间的精彩太多,持有什么,不持有什么,都不是人生过程的关键,关键是选择,选择是人生过程最精彩也是最具有诱惑的课题。
而持有,只是选择之后的一种随机可必然的结果。
当选择的命题被完成之后,所选事物的结果于个体的生命来说,虽然影响可能很大,但已不是生命的个体所能完全左右的了,所以也就无足轻重了。
人生关键的课题是选择,但人生最难的却是人要不停地选择。
有时刚完成一个选择,又得另一个选择。
有时在开头选择对了,在第二步却可能选择错。
有时一直都做了合适自己的选择,到最后一个选择前却走到了另一条不适合自己的道上。
是故,持界不是讲持有什么,而是讲选择什么,放弃什么。
而我们往往却不明确我们自己该选择什么,放弃什么。
毕竟我们心的欲望太大,而我们的手太少。
只有学会放弃,才能更好地持有。
放弃才是人生的大学问。
持界其实更是一种弃界。
人生三重境界
![人生三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b45611982cc58bd63186bd99.png)
庄子的《逍遥游》给阐释了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第二重境界:战胜自我,继续追求。
第三重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宋代禅宗巨匠青本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境界: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禅中彻悟,看山依然山,看水依然是水。
宋代禅宗修行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重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第三重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晚清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先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曾说人的生活可分三层:第一层是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第二层是精神生活,就是艺术;第三层是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三种层次不同的生活,代表三重不同的人生境界。
劍客、劍道的三個境界:第一重境界:手中有劍,心中有劍,人劍合一。
第二重境界:手中無劍,心中有劍,殺人於無形。
第三重境界:手中無劍,心中無劍,仁者無敵。
当今读书之人,也存在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不为读书而读书”。
第二重境界:“为读书而读书”。
第三重境界:“读书就是读书”。
做读书笔记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提要钩玄”;第二重境界:“采花酿蜜”;第三重境界:“开山铸铜”。
成功人生里的三种境界: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
并且,越是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它越能体现出坚如钢铁的特性。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百折不挠。
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而谦卑的心;它从不参与争斗,自甘流向低洼之地;哺育了世间万物,却从不向万物索取。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种境界——周济天下。
雾虽无力,却有着最为自由的本身。
聚可成云结雨,化为有形之水;散可无影无踪,飘忽于天地之内。
王国维人生三大境界引用的词句
![王国维人生三大境界引用的词句](https://img.taocdn.com/s3/m/5a89d74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0.png)
王国维人生三大境界引用的词句
摘要:
一、引言
二、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
三、第一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四、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五、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六、结论
正文:
一、引言
王国维,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在研究古代文学和美学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
他提出了人生三大境界,用诗词描绘了人们在人生旅途中可能经历的三种心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二、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
1.第一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一境界描绘了一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独自面对困境,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站在高楼之上,展望远方,无论前路多么艰难险阻,都义无反顾地前行。
2.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境界表现了一个人为了心中的理想和目标,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即使付出极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这种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
承。
3.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境界意味着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追求后,终于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发现了心中的理想和目标。
这种蓦然回首的惊喜和领悟,使人们更加珍惜和坚定自己的信念。
三、结论
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把握人生经历的新视角。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和困境,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最终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人生的三层境界
![人生的三层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d0cd95b8b0717fd5360cdc48.png)
人生的三层境界
人生的三层境界分别是:物质层、精神层和灵魂层,每一层既相互渗透,又自成一格。
现感悟如下:
人生的第一层境界
物质层:指的是肉体能感受到的事物或情感,通常被七情六欲所主导。
这一层的人把物质生活调理得很好,往往都会为锦衣玉食、尊容富贵、孝子贤孙穷其一生。
这也是一种人生观。
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人生的第二层境界
精神层:精神层或称思想层。
指的是博览群书后,利用所学所闻所悟达到物我一体。
如艺术家能看见花笑、听清鸟歌;会“举杯邀明月,开门迎白云”;能把自然看成人,能化无情为有情。
如斯,便是物我一体。
人生的第三层境界
灵魂层:指万法从心,用神性来主导。
如南怀谨先生所说:“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此阶段终于悟到:一切遇到的人,一切创造的事,一切经历的情,都
是为了帮自己完成这一世的修行圆满,没有好与坏,没有对与错。
你看清了自己经历的一切痛苦都来自头脑的判断分别,这个世界本是一个幻象,再也不为一切所困扰,没有了执着,也没有了痛苦。
神性意识与身体完整合一,体会到了所谓的极乐世界,信基督者为有福,修道为得道,学佛为开悟,灵修为觉醒,终获真正解脱,得大自在,真正意义上做自己的主。
高中材料作文:人生拥有三种境界:“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你怎么看待
![高中材料作文:人生拥有三种境界:“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你怎么看待](https://img.taocdn.com/s3/m/4dca852a227916888486d742.png)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曾国藩说人生拥有三种境界:“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你怎么看待曾国藩人生“三境界说”?请联系材料,表明看法并阐述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立意自定,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答案】学会选择,顺势而为曾国藩说:“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我认为,这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因为,人生每个阶段都有目标,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这是人生的铁律,任何人都不能擅自篡改。
少年,是人行为性格品德形成时期。
这个时期,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成长,如缺乏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常常因不慎选择而走错路。
若过得太顺,很容易使人们骄傲自满的情绪,误认为人生一帆风顺,没有储备和磨砺,最终贻害人生。
王安石散文中的方仲永,少时成名,顺风顺水,错过积累的最佳时期,最终“泯然众人矣”。
因此,诗人李贺说得好:“少年心事当拿云”,有志向有历练,会成就未来的人生。
中年,是打拼创造事业的巅峰时期。
这个时期,人们把在学校里学会的知识,社会中积累的阅历,变成人生发展的基石。
孔子曰:“三十而立”。
中年精力充沛,需要顶天立地时,就会撑起事业和家庭的门面,发挥力量,创造业绩。
上有老需要赡养,下有小需要抚养,就有能力承担责任。
中年若闲下来只能啃老,责任何在?义务与尊严何在?责任与尊严全无,怎能顶天立地?因此,我认为,中年为家国计,悠闲自在皆可抛。
晚年,是人体力精神不断衰竭时期。
这个时期,人们无法再像青年那样旺盛,中年那样充沛,应对不了逆境。
需要人们理智地选择闲下来。
过着断舍离的生活,规避逆境,开心安度晚年。
散散步,下下棋,钓钓鱼。
儿孙绕膝下,天伦自在闲。
当然,像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奉献余热,令人敬佩。
因此,懂得晚年经不得逆境的道理,就会让自己闲下来,把重任和事业留给年轻人,何乐而不为?少年选择刻苦努力,远离浮华;中年选择拼搏实践,选择进取;晚年选择闲适自在,远离纷争。
人生三种境界
![人生三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bd65d8c95022aaea998f0fef.png)
人生三种境界人生有三种境界,可以形象的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什么事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只有通过家人和老师的教育,他们才会认识事物。
你告诉他这是什么,他便认识了什么,不会故意认错,以至说1就是1,2就是2,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这种境界是针对中年人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此时,人们看到的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了。
有人站在这山,发现那山更高;沐浴在此水,又想到那水更净,欲壑难填,永远也没有满足的一天。
有些人为名、为利、为美色绞尽脑汁,活得很累。
其实,人生苦短,只要活得快乐便行,何必追求过高甚至不着边际的标准!
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种境界是针对老年人说的,步入老年,从岗位上退下来,许多人都认真反省自己的大半生,忙忙碌碌,最后得到了什么?有些人实现了理想,却牺牲了健康;有些人积累了财富,却失去了诚信。
善于反省的人才会最终达到人生的第三重境界,认识到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钱财再多,也要回归自然,达到这种境界的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对待钱财如此,对待爱情亦如此,这样的人可以很温柔地看待不同的爱情阶段,并且可以很温柔的陪伴和对待对方,也不会残忍地打破爱情中年轻人的梦想,只会微笑地等他们看见当中的青涩。
人生三种境界
![人生三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b8ee2a6f7e21af45b307a8b5.png)
人生三种境界人生三种境界--“与人为善”、“随遇而安”、“宠辱不惊与人为善——人际融洽、社会和谐的基础随遇而安——一种坦荡旷达的理性心境宠辱不惊——一种淡泊而坚定的人生沉淀王国维人生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是《人间词话》的一段名言,王国维用晏殊、柳永、辛弃疾三首词的断句,描绘了作词的艰苦历程。
同时,他又引申到成大事业、大学问方面去。
这三个境界是作为诗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修养和锻炼的问题。
审美主体(作者)对人和物的审美把握,形成待物化的意识客体,第二自然、第二人生以及第二之我,再将此用艺术形式表现为意识性的客体(作品),其间有一个渐悟到顿悟的过程。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西风凋碧树",是一种烦躁的心情,诗人要观物,首先要摆脱现实的种种纷扰,破除一切我执,包括苦乐、毁誉、利害、得失,挣脱一切个人的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才能达到观物之微。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时,便入定,能去体会物之内在本质的美了。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把握,审美主体(作者)有一种择一的、固执的、终身无悔的精神,在探索着事物的美。
这种美必须将事物个别的、外在的、偶然的东西跨越过去,得出普遍性的、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用审美的把握塑造出美的意象,诗人在此境界的心情是平静、纯净、自然的,寻求一种自然的乐趣。
一方面,这种寻求是艰辛的,使人憔悴和消瘦,同时,另一方面,这种寻求又是使作者的感情得到升华,达到完美的意境,虽然"衣带渐宽",又是值得的,殉身无悔的。
人生三种境界是哪三种
![人生三种境界是哪三种](https://img.taocdn.com/s3/m/9a24355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a.png)
人生三种境界是哪三种
第一种境界:看破人的一生,总会经历无数的事情。
拥有智慧的人,与没有智慧的人,看待事物就截然不同。
没有智慧的人,总是习惯站在自身的角度看问题。
第二种境界:舍得俗话说,有舍就有得。
舍了才能得。
有时候一个人失去什么,并非是你不能拥有。
而是为了得到更多。
第三种境界:放下能够放下,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人的苦恼,大多来源于人对事物的执著。
当你放下了,执著没了,烦恼也就没有了。
有一个樵夫,每天砍柴,早出晚归,经常快乐地唱着山歌。
山脚下有个富翁看到了,便去问他:“为什么我家财万贯,却做不到你这般快乐呢?”
樵夫于是指着自己肩膀上的柴说:“这柴重吗?”富翁说:“很重。
”樵夫又问道:“那要怎样才能变得轻松?”富翁不知所指,于是沉默。
樵夫将肩膀上的柴放到地上,朝着富翁笑了笑。
富翁仍然不解。
樵夫说:“万事学会放下。
砍柴的放下柴,会得到轻松;有钱人放下钱,会得到轻松。
人轻松了,自然就会快乐。
”
富翁恍然大悟:自己那么多的钱财,总是“背”在心上,压在心里放不下,怎么会快乐呢?于是富翁不再吝啬自己的钱财,广做善事,由此变得快乐起来。
一个人放下了,才会从容。
很多人的一生,都在努力学习如何让自己拥有得更多,以为拥有了才是幸福,却不知道有时候放下,会让自己更幸福。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人生的三重境界入世出世与通世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人生的三重境界入世出世与通世](https://img.taocdn.com/s3/m/440006b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e.png)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人生的三重境界——入世、出世与通世写作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入世、出世、通世”是人生的三种妻态。
“入世”是积极进取、当仁不让,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世”是与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保持一种心灵的距离,这种距离可以让自己回身审视,从而生活得淡泊超脱、从容自在:但如果不能把握好“出世”的“度”.就会陷入“通世”的境地,从而心灰意冷、消极逃避。
人生奋斗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千世界,就显得至关重要。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澈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分析:一、考题分析该作文材料提出了人生的三种态度:"入世"、"出世"、"通世",并对它们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考生需要从这些材料中获得启示,并结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来写作。
考题重在考察考生对人生态度和应对机遇与挑战的姿态的理解,以及对不同生活态度的评价和思考。
二、审题立意不同生活态度的价值:探讨"入世"、"出世"、"通世"三种生活态度的不同价值,并论述它们在人生中的意义和作用。
选择合适的生活态度:强调在人生奋斗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态度至关重要,提出如何把握好"出世"的度,以免陷入消极逃避和心灰意冷的境地。
面对机遇与挑战的姿态:论述在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界时,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应对,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成就。
三、构思要点"入世"的意义与作用:阐述积极进取、当仁不让的态度,以及个人责任感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积极参与社会和事业的益处。
"出世"的意义与作用:解释与社会保持一定心灵距离的重要性,以便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人生的境界四种境界的解释
![人生的境界四种境界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469864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5.png)
人生的境界四种境界的解释人生的境界,是指人在生命历程中所处的不同状态和层次。
不同的境界代表着不同的人生阶段和人生价值观。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机遇。
下面,我们将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种,分别进行解释。
第一种境界:物质境界物质境界是指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满足。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往往会把物质享受放在第一位,追求金钱、地位、名利等物质财富。
他们认为只有拥有了足够的物质财富,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这种境界的人往往会感到内心的空虚和不满足,因为物质的满足是短暂的,无法带来真正的幸福感。
第二种境界:情感境界情感境界是指人们对情感生活的追求和满足。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往往会把感情放在第一位,追求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体验。
他们认为只有拥有了足够的情感支持,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这种境界的人往往会感到情感的波动和不稳定,因为情感的满足是不可靠的,无法带来真正的内心平静。
第三种境界:精神境界精神境界是指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满足。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往往会把精神追求放在第一位,追求知识、文化、艺术等精神体验。
他们认为只有拥有了足够的精神财富,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这种境界的人往往会感到精神的孤独和不足,因为精神的满足是有限的,无法带来真正的生活实际。
第四种境界:境界境界境界境界是指人们对自我境界的追求和满足。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往往会把自我提升放在第一位,追求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等境界提升。
他们认为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才能过上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种境界的人往往会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因为境界的提升是无限的,可以带来真正的人生价值。
总之,人生的境界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价值观。
然而,只有在境界境界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找到自己的内心平静和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才能过上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
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https://img.taocdn.com/s3/m/4cbd764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7.png)
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第一境界是处在迷茫的状态不知所措。
第二种境界是在追寻过程中不辞辛劳的努力,第三种境是也许你在很努力的时候发现它就在身边。
出自近现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七则》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人生的三种境界感悟
![人生的三种境界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ba27c4c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b.png)
人生的三种境界感悟人生的三种境界感悟1人生一世,短短几十年,观其一生:有人奔波劳碌,有人花天酒地;有人忧愁晦气,有人乐天豁达;有人默默无闻,有人轰轰烈烈……然而无论众生百态,其人生轨迹超脱不了三个境界的概括。
这三个境界分别是生存、生活和生命。
生存是人生的第一种境界层次。
可以说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处在这个层次上,他们首先需要立足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养家糊口,因此需要每天辛苦工作,受人约束,没有自由,没有享受,能够把日子过得宽松就是他们的目标。
他们每天努力的对象就是物质和金钱,为了混口饭,混日子,或者更高级一些的是为了房和车,为了收入达到多少多少。
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这个目标会拼命工作,但往往在他们实现了梦想时,已经失去了青春,失去了健康。
几十年的努力换回来的只是一堆已经无法享受的物质。
人生的第二个境界是生活。
在这个层次上,人们追求的是一定程度的享受。
朋友、荣誉、健康、阳光、新鲜空气,自由可支配的时间、私密空间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带来享受生活的乐趣。
人们在生存无忧之后,除了少数信仰物质至上的人之外,一般都会自动进入这个境界层次。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愿意把生活作为人生目标,毕竟更远大的目标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更何况,谁不喜欢轻松惬意的美好时光呢?人生的第三个境界是生命。
在这个层次上,人们追求的是一种价值观念,或者某种信仰。
清贫或者富有对他们来讲已经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实践对生命的感悟。
在这个层次上的人,对人生拥有坚定的理想,执著的行动,坚强的意志,因此往往能够创造卓越非凡的成就。
但这部分人不得志的时候也会很落魄,因为别人看到的只是他的穷困或者失败,并不一定能够理解他,而且他们一旦落魄,就不得不面临生存压力。
人生的三种境界感悟2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须经历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一境界也;“衣带淅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三种境界
![人生三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e70c8b3aa300a6c30c229f8e.png)
人生三种境界人生有三种境界,分别是"他证"、"自证"、"无证"。
处于"他证"阶段的人,凡事都以他人的看法为准,做什么事情都追求别人的认同。
如若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便高兴无比,反之则抑郁寡欢。
处于这个境界的人,有时会为了别人的一个看法而委屈自己原本的意愿去屈就别人,结果却常因各人的看法不尽相同而不知所措。
处于"自证"阶段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以能够证明自己为出发点。
这种境界中的人不再将别人的看法看得过于重要,而倾注于自己跟外界的交流如何。
当他能够做成一件事,将心愿传送出去的时候,他会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跟这个世界的交流已经成功了。
反之如果付出许多努力而难以达成自己心愿的时候,他便会懊恼得不知如何是好,因为这意味着他跟这个世界交流的失败,难以将自己证明给世人看。
处于"无证"阶段的人,已不再将他人与自己的意向看得那么重要,更不会去理会这个世界是否理解他。
他只是默默地做着他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至于事情的结果如何,别人是怎样看待的,他已学会不在乎。
他的心中始终坚信事实胜于雄辩,只要是事实谁也更改不了,说与不说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说会成为一种不必要的累赘。
人生的这三种境界谁优谁劣一目了然,或许我们穷尽一生的追求都到达不了"无证"的境界,但我们至少不要停留在"他证"的境界里。
凡事倘若都追求"他证"的话,我们便将自己完全交付给了他人,让自己置身于种种纠结与是非之中。
自己只有一个人,怎么能够做出样样合乎大众口味的事情来?难以符合便痛苦不已,这样的痛苦不仅无聊,而且无趣。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处于"自证"的第二种境界之中,心中有所求的同时不忘做好跟外界的交流。
当交流顺畅时,大可不必兴高采烈、忘乎所以;当交流受阻时,也不要对他人失去希望与信心,相信大多数人跟自己一样都怀揣着美好的愿望,区别只因彼此各自所站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不同而已。
哲理的句子:人生三种境界
![哲理的句子:人生三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fcd9cf2ba6c30c2259019ef4.png)
哲理的句子:人生三种境界
2018-12-221、你每天都在做很多看起来毫无意义的决定,但某天你的某个决定就能改变你的一生。
2、初恋是初开的花朵浓郁芬芳,使人终身回味,失恋是初秋的果实,不成熟就采摘,品尝到的是酸楚和苦涩。
3、人生三种境界:人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到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回归自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4、人生的奔跑,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
5、低头走路的人只看到大地的厚重,却忽略了高空的高远;抬头走路的人,只看到高空的广阔,却忽略了脚下的艰辛与险峻。
6、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超越他人不得意,被人超越不失志。
7、没有谁瞧不起你,因为别人根本就没有瞧你——大家都很忙的。
8、不是我不叠被子,主要是我恋旧,就是喜欢睡前一天睡过的被窝——不要逼我把这个生活习惯问题上升到人格修养上来。
9、当世界给草籽以重压时,它总是会用自己的方式破土而出。
10、经常往上看你会长高,经常低着头捡便宜你就会驼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有三种境界
国学大师季羡林在研究学问三境界中,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是这样评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意思是:在秋天里夜里吹起了西风,碧绿的树都凋谢了,树叶子一落,一切都显得特别的空阔。
一个人登上高楼,看到一条漫长的路一直引到天边不知道究竟有多长......王国维引用了这个词形象的说明了一个人立志,做一件事情时的情景。
志虽然已经立定,但是前路漫漫。
还看不到什么具体的东西。
第二个境界的词是引自柳永的《蝶恋花》,王国维只是借用了那两句话来说明,在工作进行中,一定要努力奋斗,刻苦钻研,日夜不停坚持不懈,以至身体瘦弱,连衣裳的带子都显得松了。
但是他并不后悔,依然是勇往直前,不顾自己的憔悴。
在第二个境界中,关键是根据自我的体会立志做成一件事情之后,必须要有这样的精神才能够成功。
搞自然科学的既要进行细致的深入的实验,又要积累资料。
搞社会科学的必须积累极其丰富的资料,并加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在工作中会遇到层出不穷的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一定要坚韧不拔,百折不回,决不容许任何侥幸求成的想法。
也不容许徘徊犹豫,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后的成功。
同时我们意要刻苦钻研,又要向老师学习,打一个不确切的比喻:老师和学生一教一学,就好象接力赛跑,一棒传一棒跑下去,最后到达目的地。
我们为什么要尊师就是因为老师在一定意义上是跑前一棒的人,一方面我们要从他手里接过棒来,另一方面我们会比他跑得远。
这就是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三个境界的词引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意思是到处找她不知道找了几百遍几千遍,只是找不到。
猛一回头,那人原来在灯火不太亮的地方。
中国小说常见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
王国维引用这个词来说明要获得成功,一个人既然立下大志做一件事情,于是就得苦干,实干,巧干,但是什么时候能成功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可不必过分考虑,只要努力干下去而方法也对头,干的火候够了成功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站在巨人的肩膀,我发现确实能看到更远,孤身一人的战斗进行着····拥有生命,便不能放弃希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看着自己成长,做事先做人,方可成器。
欲寄彩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他人看我太疯癫,我看他人看不穿;路漫漫,因为路漫漫其修远我们要上下而战斗,路漫漫其修远只有傻瓜才忧愁,孤身一人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