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合集下载

非遗漆器数据分析报告

非遗漆器数据分析报告

非遗漆器数据分析报告非遗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漆器,我们进行了一项数据分析调研,对非遗漆器进行全面了解和总结。

下面是我们的报告。

一、非遗漆器的分布情况根据数据分析,非遗漆器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苏、福建、安徽、山西等省份。

其中,湖南和江苏是非遗漆器的重要产地,占了全国非遗漆器总产量的70%以上。

二、非遗漆器的品种特点根据数据分析,非遗漆器的品种主要包括木器、竹器、漆画、漆艺、漆雕等。

其中,木器和竹器的非遗漆器占比较大,分别占总产量的40%和30%。

三、非遗漆器的销售情况根据数据分析,非遗漆器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专卖店、电商平台和文化活动展销等。

其中,专卖店是非遗漆器的主要销售渠道,占销售额的60%以上。

四、非遗漆器的市场需求根据数据分析,非遗漆器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和文化消费市场。

高端市场对非遗漆器的品质和工艺要求较高,文化消费市场则注重非遗漆器的传统和文化内涵。

五、非遗漆器的保护与传承根据数据分析,非遗漆器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非遗漆器的传承人才相对匮乏,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其次,非遗漆器的传统工艺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适应市场需求。

六、非遗漆器的发展前景根据数据分析,非遗漆器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一方面,非遗漆器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另一方面,非遗漆器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为其发展提供了机遇。

总结起来,非遗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品种和独特的魅力。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非遗漆器的分布情况、品种特点、销售情况、市场需求等,为非遗漆器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非遗漆器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我们应该加强保护工作,推动其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以促进非遗漆器的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调查报告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日益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情况,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本次调查共选择了1000名社会各界人士作为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教育背景、职业等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专访访谈和实地观察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调查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具体内容和意义了解不深。

其中,传统技艺类项目、习俗与节庆类项目以及口头传统与表演艺术类项目颇受关注,而一些较为冷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认知度较低。

2.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态度受访者普遍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应该得到有效保护。

然而,对于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见并不一致。

一部分受访者认为应加强政府支持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另一部分则认为应该加强社会公众参与和传承力度。

3. 针对性保护举措建议针对调查结果,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二是发挥各级政府在保护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建立健全相关保护机制;三是促进社会公众参与,培养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和爱好者。

三、结语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也发现了社会对于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期待。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共同的奋斗,能够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愿我们的文化遗产之美永远流传下去,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2023)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一)

(2023)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一)

(2023)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一)202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报告简述该报告是对202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调查结果。

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保护问题,提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调查结果调查显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知识传承的缺失、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传播机制、受到商业利用和文化污染等问题的影响。

报告发现,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

对传统技艺的过度商业化和文化变迁的影响,导致许多传统技艺的知识储备、传承渠道和传承人数急剧减少,有些甚至已经在消失的边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还没有完善,许多藏品和文化遗产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易遭遇商业利用和拍卖,而且文化污染和仿冒也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建议和措施针对调查结果,报告提出如下建议和措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建设,促进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和发展。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加大管控和惩处商业利用非遗行为。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机制,加强文物鉴定、保护、修复和监管的力度。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提升社会公众的文化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大力开展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旅游产业振兴。

结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为了保护好和传承好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推动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旅游产业振兴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为中华民族的非遗传承和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结本报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做出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文化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非遗文化调研报告(5篇)

非遗文化调研报告(5篇)

非遗文化调研报告(5篇)篇一:非遗文化调研报告有关非遗文化的调研报告非遗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技艺、传统节庆、传统习俗、传统知识等。

这些非遗文化代表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本次调研报告将围绕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展开,以了解非遗文化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发展。

一、非遗文化的概念和价值非遗文化是指通过代代传承的方式传播的传统技艺、节庆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连续性三个特点。

非遗文化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保留了古代文化的传统风貌,还是当代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非遗保护的现状目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是非遗保护的重要里程碑。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也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非遗保护工作。

2.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尽管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但非遗保护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非遗资源面临严重流失的威胁。

传统技艺的传承人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非遗文化的兴趣较低。

其次,非遗传承人的生活条件较差,缺乏传承的动力。

再者,非遗传承存在传统与现代产业的冲突。

传统技艺往往难以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导致其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三、非遗文化保护的对策与建议1.提高非遗保护的意识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引导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2.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力度,提供相应的奖励和保障措施,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

3.发掘非遗文化的商业价值非遗文化的商业开发可以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也能使非遗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4.推广非遗文化的传统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加大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热爱非遗文化,从小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传承意识。

非遗调查分析报告

非遗调查分析报告

实施调查
按照计划进行实地考察、访谈 和问卷调查等。
撰写报告
根据分析结果撰写非遗调查分 析报告,提出保护和传承的建 议和措施。
04
数据分析与结论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数据来源
本次非遗调查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文献 资料、实地考察和访谈记录。
分析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收 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和 分析。
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分析,了解其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为制 定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非遗调查分析,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团 结。
非遗调查分析对于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和旅游开发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02
非遗资源现状
非遗项目数量与分布
非遗项目数量
全国范围内共普查登记非遗项目10万余项,其中省级非遗项目4千余项,国家级非遗项 目1千余项。
非遗项目特点
非遗项目具有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传承性强、民族特色浓郁等特点,是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现状
保护措施
各级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非遗项目,包括建立非遗名录、 开展非遗传承人认定和培训、组织非遗展示活动等。
传承状况
目前大部分非遗项目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传承人年龄 结构趋于年轻化,传承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但仍有一部分非 遗项目面临消失的危险,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
非遗项目保护与开发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非遗项目在保护和开发方面存在一些问 题,如资金不足、缺乏专业人才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挖掘非遗项目内涵
建议未来研究进一步深入挖掘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提高人们对非遗项目的认 知和重视程度。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各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非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非遗的调查,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本次调查涵盖了多个地区和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式,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以下是对这些数据的具体分析:一、受访者基本情况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年龄分布较为广泛,从青少年到老年人均有涉及。

其中,具体年龄段的人群占比最高,这反映出该年龄段对非遗的关注度相对较高。

性别方面,男女比例较为均衡,这表明非遗在不同性别的人群中都引起了一定的关注。

地域上,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受访者比例接近,说明非遗的影响力在城乡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二、对非遗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对非遗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较为有限。

约具体比例的人听说过非遗,但对其具体内涵和种类不太清楚。

在了解非遗的途径方面,电视、网络等媒体是最主要的渠道,占比达到具体比例。

其次是学校教育和文化活动。

对于非遗的种类,传统技艺、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是受访者较为熟悉的领域,而传统医药、民俗等方面的了解相对较少。

三、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态度超过具体比例的受访者认为非遗保护和传承非常重要,这表明公众对非遗的价值有较高的认可。

然而,在实际行动方面,只有较少比例的人表示经常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活动。

这反映出公众在意识和行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于非遗传承面临的困难,受访者认为主要包括缺乏资金支持、传承人才短缺、社会关注度不高以及市场需求不足等。

四、非遗的产业化发展关于非遗产业化发展的看法,约具体比例的受访者表示支持,认为这有助于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但也有一部分人担心产业化会导致非遗的过度商业化,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

在非遗产品的消费方面,只有较少比例的受访者经常购买非遗产品,价格较高和产品缺乏创新是影响购买的主要因素。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目录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1)引言 (1)背景介绍 (1)研究目的 (2)非遗调查方法 (3)调查设计 (3)数据采集方式 (4)样本选择 (5)非遗调查结果分析 (6)非遗项目分布情况 (6)非遗项目传承情况 (6)非遗项目受众群体分析 (7)非遗调查数据解读 (8)非遗项目保护现状评估 (8)非遗项目传承问题分析 (9)非遗项目发展建议 (10)结论 (10)研究总结 (10)研究限制 (11)研究展望 (12)参考文献 (13)引言背景介绍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和社会认同感。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非遗面临着日益丧失和消亡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设立非遗保护基地、开展非遗传承人培训等。

然而,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如何,非遗的保护状况如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非遗的保护状况和传承情况,本次调查报告旨在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对非遗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我们将探讨非遗的现状、问题和挑战,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本次调查报告的数据来源包括各级政府、非遗保护机构、非遗传承人和相关研究机构。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数据包括非遗项目的数量、传承人的数量和年龄分布、非遗传承技艺的传承情况、非遗保护政策的实施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将得出一系列结论和发现。

首先,我们将了解到非遗项目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从而了解到非遗的保护状况。

其次,我们将分析非遗传承人的数量和年龄分布,以及他们的传承情况,从而了解到非遗传承的现状和问题。

非遗调查研究报告数据分析

非遗调查研究报告数据分析

非遗调查研究报告数据分析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各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非遗,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非遗的现状、传承情况、面临的问题以及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和态度,为制定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策略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文献研究等多种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共发放问卷_____份,回收有效问卷_____份,并对_____位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数据分析(一)非遗的种类与分布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非遗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多个门类。

其中,传统技艺和民俗类非遗在数量上占据较大比例。

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的非遗项目较为丰富多样,而西部地区的非遗则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二)传承人的情况1、年龄结构传承人中,年龄在 50 岁以上的占比较高,达到_____%,而 30 岁以下的年轻传承人相对较少,仅占_____%。

这表明非遗传承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年轻一代对非遗传承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2、传承方式大部分传承人通过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的方式将技艺传授给下一代,但也有部分传承人表示在传承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如缺乏合适的传承人、传承经费不足等。

(三)公众对非遗的认知与态度1、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仅有_____%的受访者对非遗非常了解,而_____%的受访者表示只是听说过但不太了解。

这说明公众对非遗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

2、兴趣与参与意愿虽然大部分受访者对非遗表示感兴趣,但实际参与非遗活动的比例较低,仅为_____%。

这可能与非遗活动的宣传推广不足、参与渠道不畅通等因素有关。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价值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们不仅是民族认同感的体现,也是文 化多样性的见证。然而,社会对非遗价值的认识仍需提高。
保护措施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仍有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正在实施。例如,一些地方政府设立了非遗保护专项资 金,支持传承人的培训和项目推广。同时,非遗博物馆和展览也在增强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虽然我国已经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但相关 配套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仍有待完善。
05
保护建议与对策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 系,明确保护范围、责任主体和保护 措施。
加强执法力度,对破坏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尊严和安全。
加大资金投入
展望
政策支持
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 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投入、传承人培训和项目推 广等。同时,应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工作 ,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创新发展
在保护的基础上,应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 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例如,可以通 过与现代艺术、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创作出更多 具有时代特色的非遗作品。
口述史法
比较研究法
通过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相关人 士和见证者,收集口头历史资料,了解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变历程和价值。
将不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比较, 分析其异同点,为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调查过程
确定调查范围
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确定调 查的地域范围和具体对象。
制定调查计划
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制定详 细的调查计划,包括调查时间 、地点、人员分工等。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我们社会实践小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收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13份。

1.调查对象男女比例2. 调查对象性别比例(1)统计结果:本次调查对象男性占42.86%,女性占57.14%,被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相当,这对于本次调查排除了一些客观因素,让本次的调查更真实准确。

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了解程度(1)统计结果:由图可见,有78.57%的人是不太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只有14.29%,是比较了解,没有人是非常了解的。

(2)统计结论:可见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并不是非常清楚,这也体现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活中逐渐消失的现象。

4. 对相关法律的了解程度(1)统计结果:在对于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甄别与保护的相关法律工作上有超过一半的人非常了解,。

(2)统计结论:由此可见,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视的,这也体现出法律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传承人文化权利的实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完整地传承和发展。

5.对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灶头画,您了解多少?(1)统计结果:在此次调查中,我们重点调查的是嘉兴的灶头画,数据显示:14.29%的人表示比较了解灶头画,28.57%则表示不太了解,而绝大部分的人完全不了解灶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2)统计结论:灶头画做为嘉兴的一种民间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逐渐消亡,人们对他的认识度偏低,政府需重视这一现象,采取一定措施,保护灶头画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之继续传承下去。

6.对灶头画的了解是通过什么途径(1)统计结果:对灶头画的了解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在本次调查中,14.29%的人是因为在家中使用过灶头画,所以才会对灶头画有一定的了解,与其有同等比例的则是通过他人讲述,50%的人则选择了其他途径。

(2)对比及建议: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强大的问题,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电视网络这一途径,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灶头画,加强民众的保护意识。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一)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需求,我们进行了一项非遗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从非遗的意义、传承现状以及保护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非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我们的历史、民俗、生活习惯等。

保护非遗是保护我们的文化根基,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提升民众的生活品质。

其次,通过对调查报告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较为严峻。

一方面,许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老龄化严重,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时尚文化的冲击,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环境和传承条件受到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一些非遗项目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宣传推广,使得其在当代社会的认知度相对较低。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保护策略。

首先,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提高民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其次,要加强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承工作。

鼓励年轻人参与到非遗项目的学习和传承中,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和支持,以确保非遗项目得到长期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扶持,为非遗的保护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深入分析非遗调查报告的数据,我们认识到了非遗传承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加强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非遗保护事业的发展。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瑰宝,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整理。

本文旨在通过数据分析,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二、数据来源及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主要通过线下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进行。

调查对象为具有一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特色的社区和传统手工艺工坊,共计涉及10个城市和20个社区。

三、地域分布情况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分布不平衡。

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和特色城市中,而山区和农村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对薄弱。

2.不同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差异较大。

沿海地区以渔民文化、海洋文化等为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内陆地区以民间音乐、曲艺等为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3.地理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一定影响。

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与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有关,这也是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复制和传承的原因之一。

四、保护与传承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我们了解到以下情况: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强。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并积极参与保护传承工作。

2.传统手工艺工坊有限的传承人。

很多传统手工艺工坊的传承人年龄较大,后继者缺乏,这导致传统手工艺技艺面临丧失的风险。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建设不完善。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存在缺乏资金、人力不足等问题,无法有效开展保护工作。

五、问题与挑战分析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我们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1.保护措施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

目前的保护措施往往局限于一些简单的宣传和活动,缺乏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兴趣不高。

新一代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较低,缺乏传承的意识和动力。

非遗行业市场数据分析报告

非遗行业市场数据分析报告

非遗行业市场数据分析报告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种传统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如传统技艺、传统节日、传统表演艺术等。

非遗行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本报告将通过对非遗行业市场数据的分析,了解非遗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趋势以及消费者群体特征,为非遗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1. 市场规模非遗行业市场规模是评估该行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在中国非遗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数据显示,2019年非遗行业市场规模达到xxxx亿元,相比上一年度增长xx%。

2. 市场增长趋势非遗行业市场增长趋势是判断该行业长期发展趋势的关键要素。

经过对多年市场数据的分析,非遗行业市场增长呈现以下趋势:2.1 区域差异非遗行业市场增长具有鲜明的地区差异特征。

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大城市非遗行业市场较为成熟,增速相对缓慢;而以一二线城市为核心的周边地区非遗行业市场增长较快。

此外,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西部地区非遗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关注和购买,市场增速较高。

2.2 产业升级非遗行业市场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动力来自产业升级。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非遗企业不断推出具有时尚元素和个性化设计的产品,满足了年轻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2.3 跨界合作非遗行业市场增长的另一个重要推动力来自于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

例如,非遗产品与时尚、设计等领域的合作,使得非遗产品更贴近现代生活,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3. 消费者群体特征了解非遗行业消费者群体的特征对于市场定位和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相关调研数据,以下是非遗行业消费者群体的一些特征:3.1 年龄分布非遗行业消费者群体年龄分布较为广泛,包括青年、中年和老年消费者。

其中,老年消费者是非遗行业的重要消费力量,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具有较高的意愿和需求。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我们社会实践小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收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13份。

1.调查对象男女比例2. 调查对象性别比例(1)统计结果:本次调查对象男性占42.86%,女性占57.14%,被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相当,这对于本次调查排除了一些客观因素,让本次的调查更真实准确。

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了解程度(1)统计结果:由图可见,有78.57%的人是不太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只有14.29%,是比较了解,没有人是非常了解的。

(2)统计结论:可见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并不是非常清楚,这也体现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活中逐渐消失的现象。

4. 对相关法律的了解程度(1)统计结果:在对于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甄别与保护的相关法律工作上有超过一半的人非常了解,。

(2)统计结论:由此可见,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视的,这也体现出法律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传承人文化权利的实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完整地传承和发展。

5.对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灶头画,您了解多少?(1)统计结果:在此次调查中,我们重点调查的是嘉兴的灶头画,数据显示:14.29%的人表示比较了解灶头画,28.57%则表示不太了解,而绝大部分的人完全不了解灶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2)统计结论:灶头画做为嘉兴的一种民间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逐渐消亡,人们对他的认识度偏低,政府需重视这一现象,采取一定措施,保护灶头画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之继续传承下去。

6.对灶头画的了解是通过什么途径(1)统计结果:对灶头画的了解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在本次调查中,14.29%的人是因为在家中使用过灶头画,所以才会对灶头画有一定的了解,与其有同等比例的则是通过他人讲述,50%的人则选择了其他途径。

(2)对比及建议: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强大的问题,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电视网络这一途径,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灶头画,加强民众的保护意识。

非遗助残数据分析报告(3篇)

非遗助残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中,非遗助残工作作为一项新兴的领域,旨在通过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帮助残疾人士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融入能力。

本报告将对非遗助残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非遗助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文化部、民政部等部门发布的官方统计数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发布的非遗助残相关数据;- 社会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的非遗助残项目调研报告;- 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公开报道的非遗助残相关案例。

2. 数据处理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对数据进行了一系列清洗和整理,包括:- 去除重复、无效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 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

三、非遗助残现状分析1. 非遗助残项目数量根据国家文化部等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非遗助残项目1000余个,涉及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音乐、传统戏剧等多个领域。

2. 非遗助残受益人群非遗助残项目受益人群主要包括:- 残疾儿童:通过非遗技艺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审美情趣;- 残疾成年人:通过非遗技艺的传承,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创业,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人:通过非遗技艺的体验,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预防老年痴呆症。

3. 非遗助残项目类型非遗助残项目类型多样,主要包括:- 非遗技艺培训:为残疾人士提供非遗技艺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非遗产品开发:将非遗技艺应用于产品开发,为残疾人士提供就业机会;- 非遗文化传播:通过非遗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

四、非遗助残数据分析1. 项目地域分布非遗助残项目在地域分布上呈现不均衡现象,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非遗文化市场调研报告

非遗文化市场调研报告

非遗文化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非遗文化市场的情况,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以及消费群体的特点。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调研方式和样本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包括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和网络调查。

样本对象主要是消费者群体,覆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域分布的人群。

总共收集到了500份有效问卷和进行了50次面对面访谈。

3. 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经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非遗文化市场规模逐年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在非遗产品中,工艺品、传统服饰和传统美食是最受欢迎的品类。

•电商平台成为非遗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线下实体店面临挑战。

根据调研结果,建议非遗文化市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加强线上线下的联动发展。

4. 消费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年轻消费者对非遗文化的认可度和关注度较高,但购买力相对较低。

•中年消费者对传统文化有较强兴趣,愿意为非遗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地域差异对于消费偏好有一定影响,大城市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非遗产品。

针对以上特点和需求,建议非遗文化市场将重点放在年轻消费者的培养和中年消费者的引导上,同时加大对大城市市场的开发。

5. 市场竞争分析调研数据显示,非遗文化市场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产品差异化:市场上同类产品众多,要实现差异化竞争需要从材料、工艺和设计上做出突破。

•品牌建设:部分非遗品牌知名度较低,需要加大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

•价值链整合:非遗文化产业链长,要实现整合发展,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合作。

针对以上竞争情况,建议非遗文化市场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同时鼓励各企业间的合作共赢。

6. 市场营销策略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市场营销策略:•增加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增加非遗文化的曝光度和认知度。

•优化产品定位:根据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产品定位的调整和优化。

非遗传统民间工艺传承现状调查

非遗传统民间工艺传承现状调查

非遗传统民间工艺传承现状调查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非遗民间工艺逐渐失去了人们的关注和支持。

为了探究非遗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现状,本调查旨在分析该领域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非遗传统民间工艺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瑰宝,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技艺。

然而,由于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的冲击,非遗传统民间工艺在保护和传承方面面临许多困境。

二、调查目的本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非遗传统民间工艺传承的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目前非遗传统民间工艺传承的主要困境是什么?2. 传承者和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地域分布等情况如何?3. 政府和社会对非遗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如何?4. 传统民间工艺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如何?三、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全面了解非遗传统民间工艺传承现状。

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一份相关问题的问卷,将其传播给相关人群进行填写。

问卷内容包括传承者的个人信息、传承过程中的体验和问题、对传统民间工艺保护的看法等。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获得较大样本量的数据,以客观地了解民众对非遗传统民间工艺传承的态度和需求。

2. 访谈选择几位知名的非遗传统民间工艺传承者和学习者进行深入访谈。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对传统民间工艺的热爱和困惑,以及他们对传承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的看法。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和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传承困境:目前,非遗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面临许多困境,包括年龄结构失衡、传承环境缺失、缺乏专业培训机构等。

2. 传承者情况:大多数传承者年纪较大,且分布集中在农村地区。

年轻人对传统工艺的兴趣不高,缺乏愿意从事非遗传统民间工艺的学习者。

3. 政府和社会支持:政府对非遗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和支持力度有所增加,但仍不够完善。

同时,社会对传统工艺的认同和需求也逐渐减少。

4. 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非遗传统民间工艺在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减少,新兴产业崛起带来的竞争也给传统工艺带来了挑战。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我们社会实践小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收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13份。

1.调查对象男女比例2. 调查对象性别比例(1)统计结果:本次调查对象男性占42.86%,女性占57.14%,被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相当,这对于本次调查排除了一些客观因素,让本次的调查更真实准确。

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了解程度(1)统计结果:由图可见,有78.57%的人是不太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只有14.29%,是比较了解,没有人是非常了解的。

(2)统计结论:可见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并不是非常清楚,这也体现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活中逐渐消失的现象。

4. 对相关法律的了解程度(1)统计结果:在对于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甄别与保护的相关法律工作上有超过一半的人非常了解,。

(2)统计结论:由此可见,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视的,这也体现出法律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传承人文化权利的实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完整地传承和发展。

5.对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灶头画,您了解多少?(1)统计结果:在此次调查中,我们重点调查的是嘉兴的灶头画,数据显示:14.29%的人表示比较了解灶头画,28.57%则表示不太了解,而绝大部分的人完全不了解灶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2)统计结论:灶头画做为嘉兴的一种民间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逐渐消亡,人们对他的认识度偏低,政府需重视这一现象,采取一定措施,保护灶头画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之继续传承下去。

6.对灶头画的了解是通过什么途径(1)统计结果:对灶头画的了解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在本次调查中,14.29%的人是因为在家中使用过灶头画,所以才会对灶头画有一定的了解,与其有同等比例的则是通过他人讲述,50%的人则选择了其他途径。

(2)对比及建议: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强大的问题,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电视网络这一途径,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灶头画,加强民众的保护意识。

非遗培训数据分析报告(3篇)

非遗培训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非遗培训成为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了解非遗培训的现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本报告通过对非遗培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推动非遗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我国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传承人、培训机构及相关部门。

样本选取范围为全国范围内开展非遗培训的机构,包括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民间艺术团体、教育机构等。

样本总量为1000份,其中有效样本为950份。

三、非遗培训基本情况分析1.培训内容从培训内容来看,非遗培训主要包括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别。

其中,传统技艺类培训占比最高,达到60%,其次是传统音乐类培训,占比为25%,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医药和民俗类培训分别占比为5%、5%、5%和5%。

2.培训形式非遗培训形式主要包括面授、网络培训、实践操作、展览展示等。

其中,面授培训占比最高,达到70%,网络培训占比为20%,实践操作、展览展示等占比分别为5%和5%。

3.培训对象非遗培训对象主要包括非遗传承人、非遗爱好者、青少年、教师等。

其中,非遗传承人占比最高,达到50%,非遗爱好者占比为30%,青少年占比为10%,教师占比为10%。

4.培训时间非遗培训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

其中,周末培训占比最高,达到60%,节假日培训占比为30%,寒暑假培训占比为10%。

四、非遗培训效果分析1.传承效果非遗培训在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培训,非遗传承人技艺水平得到提升,传承后继有人,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传承。

2.普及效果非遗培训在普及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培训活动吸引了大量非遗爱好者参与,提高了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3.经济效益非遗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培训过程中,非遗传承人技艺水平得到提升,有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非遗香包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非遗香包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非遗香包现状调查分析报告1. 调查背景香包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非遗香包的现状,本次调查从制作工艺、传承情况、市场销售及使用情况等方面展开,旨在分析香包的现状,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共收集到400份有效问卷。

另外,还进行了专访非遗香包的相关从业者,包括制作师傅、经营者和爱好者等。

3. 调查结果分析3.1 制作工艺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非遗香包的制作工艺主要分为刺绣、织布、缝纫和手工雕刻等多种方式。

其中绝大部分制作师傅使用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只有少数人在部分环节应用了现代化的机器设备。

虽然传统工艺复杂而费时,但可以保证香包的品质和独特性。

3.2 传承情况调查显示,由于现代社会的变革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非遗香包的传承面临困境。

制作师傅数量有限,且大多年龄较高,缺乏年轻人的参与。

此外,少数制作师傅没有合适的传承计划和培训机制,导致传统技艺面临着逐渐消失的风险。

3.3 市场销售情况根据调查结果,非遗香包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相对较好。

其中,线上销售的渠道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占据较大比例。

同时,线下实体店面仍然是购买香包的主要渠道之一。

此外,通过与调查人员交流,我们发现很多非遗香包的销售都是由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完成的,这说明非遗香包已经成为了一种商业化的产品。

3.4 香包的使用情况非遗香包的使用情况多种多样。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香包不仅在家庭中被用作清香之物,并且也成为一种时尚的配饰品。

此外,有一部分调查对象表示,他们买香包是出于对非遗文化的喜爱和对手工制品的支持。

4. 结论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非遗香包制作工艺多样,但大部分制作师傅仍然坚守传统手工制作工艺;2. 非遗香包的传承情况需要引起重视,需要加强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培训和传承;3. 非遗香包在市场上销售情况良好,在线上销售渠道日渐占据重要地位;4. 非遗香包的使用方式多样化,不仅可以作为清香之物,还可以作为配饰品展现个人品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社会实践小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
回收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13份。

1.调查对象男女比例
2.调查对象性别比例
AS- 42.86%
0 女,57.14%
(1)统计结果:本次调查对象男性占42.86%,女性占57.14%,被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相当,这对于本次调查排除了一些客观因素,让本次的调查更真实准确。

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了解程度
lOO^n
(1)统计结果:由图可见,有78.57%的人是不太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只有14.29%,是比较了解,没有人是非常了解的。

(2)统计结论:可见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并不是非常清楚,这也体现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活中逐渐消失的现象。

4.对相关法律的了解程度
(1)统计结果:在对于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甄别与保护的相关法律工作上有超过一半的人非常了解,。

(2)统计结论:由此可见,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知识相对来说是
比较重视的,这也体现出法律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传承人文化权利的实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完整地传承和发展。

5.对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灶头画,您了解多少?
14.29%的人表示比较了解灶头画,28.57%则表示不太了解,而绝大部分的人完全 不了解灶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2)统计结论:灶头画做为嘉兴的一种民间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逐渐消 亡,人们对他的认识度偏低,政府需重视这一现象,采取一定措施,保护灶头画 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之继续传承下去。

6. 对灶头画的了解是通过什么途径
用述络志醤他
(1) 统计结果:对灶头画的了解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在本次调查中,14.29%
的人是因为在家中使用过灶头画, 所以才会对灶头画有一定的了解,与 其有同等比例的则是通过他人讲述,50%勺人则选择了其他途径。

数据显示:
⑵ 对比及建议: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强大的问题,发扬非物质文
化遗产可以通过电视网络这一途径,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灶头画,加强民众
的保护意识。

7. 土灶逐渐地被代替有何看法
(1)统计结果:7.14%的人认为应当不计一切地保护和继承灶头画这一非物质
文化遗产;85.71%的人认为应当给予一定的保护措施,并有选择的继承;7.14%的人则认为作为一个淘汰品就没必要发展和继承。

(2).统计结论:从深层次和长期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在于公众和社会,应加强民众对灶头画的保护意识,传承灶头画这一工艺。

8.嘉兴的灶头画在保护和继承上面临的最大问题
100% r
80%
64.*9% 64.29% 64.29%
60%
(1) 统计结果:从图表可知,大多数人认为嘉兴的灶头画在保护和继承上面临 的最大问题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其余问题人数基本持平。

(2) 对比建议:我们调查文献了解嘉兴的灶头画在保护和继承上面临的最大问 题:一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 资源流失状况严重, 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二是法律法规建设有待加快,非物质文化遗 产还没有得到依法保护;三是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四是保护机制急需完 善。

9. 应该如何有效保护灶头画
(1) 统计结果:此题为多选题,85.71%的人认为有效保护灶头画需结合时 代发展需求对自杀进行改善,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东西已经并不适应这个社会, 对自71.43%
64.29% 40% *意弱 」群护W )%血保识
O
鬆化 日人 斉低 D 效 代和文击
现明来冲 匚文外化
50%
身进行改善这一方法既传承了老手艺又结合了实际。

而加大宣传力度和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也是保护灶头画有效的措施。

(2)对比及建议:应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特质再决定如何采取措施,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否则适得其反。

10通过什么形式宣传灶头画
(1)统计结果: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可以通过摄影,手工艺大赛,微电影的方式来宣传灶头画,而21.43的人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竞赛进行宣传,35.71%则选择专题讲座。

(2)对比及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公共领域中不断被边缘化,对其传承保护的公共性关注相对薄弱,而此题所列宣传灶头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最终的目的就是达到宣传效果。

11.您希望在灶头画宣传中保持原汁原味,还是加入时代新元素?
⑴ 统计结果:由图可知,64.29%的人认为在灶头宣传中保持原汁原味和加入时代新元素两者结合更好。

(2)对比及建议:两者相结合是大多是人能接受的方式,采取这种方式既可以保留灶头画原始的原始文化,有可以结合新元素,加强人们对灶头画的新鲜感。

12.保护和继承灶头画的优势
(1)统计结果:超过半数的人认为保护和继承灶头画的优势在于可以焕发非遗第二春,创造一定经济效益。

(2)对比建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它凝聚着
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13、作为灶头画的现在发展模式,瓷砖已经是对传统灶头画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了,但由于表现内容千篇一律,而乏味无趣,它的发展充满了困难和不确定性,那么依据现代人的需求与审美观,您认为灶头画应该寻求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呢
(1)统计结果:此题为文字题,大多数人觉得应与传统文化与现在文化相结
合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加大宣传和支持力度。

(2)统计结论:被调查的人还是不太重视这一问题,收回这一题的有效信息不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