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机织学复习
机织学复习材料(课后习题+知识点)
![机织学复习材料(课后习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3083285901020207409cfb.png)
机织学复习材料准备篇第一章络筒1、络筒工序的目的及工艺要求络筒的目的:(1)改变纱线的卷装,增加纱线卷装的容纱量,提高后道工序的生产率(2)检查纱线直径,清除纱线上的疵点和杂质,改善纱线品质工艺要求:①卷绕张力适当,波动小,不损伤纱线原有的物理机械性能。
②筒子卷绕容量大,成形良好,利于储存和运输。
③筒子的形状和结构应保证后道工序的顺利退绕。
④染色用筒子结构均匀。
⑤纱线接头小而牢2、筒子成形有哪两种基本运动组成?完成两种运动的方式是什么?(1)筒子成形由导纱运动和回转运动组成。
(2)①摩擦传动卷绕机构②锭轴传动卷绕机构3、何谓纱圈卷绕角?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卷绕角α:纱线卷绕到筒子表面某点时,纱线的切线方向与筒子表面该点圆周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
tanα= V2 / V1, V2为导纱运动的速度,V1为回转运动的速度。
4、络筒时纱线为何需要具有一定大小的张力?张力不当有何不利?(1)适度的络筒张力的作用:①能使筒子成形良好、具有一定的卷绕密度且不损伤其物理机械性能。
②纱线的弱节发生断裂,可为后道工序消除隐患,提高后道工序的生产效率。
(2)张力过大,将使纱线弹性损失,织造断头增加;张力过小,则引起筒子成形不良,造成筒子疵点。
5、管纱退绕时影响张力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均匀管纱退绕张力?管纱退绕时影响张力的因素有:①退绕每个层级②管纱退绕时直径③纱线特数④导纱距离⑤络筒速度均匀纱线退绕张力的措施:①正确选择导纱距离②使用气圈破裂器6、何为气圈、导纱距离、分离点、退绕点?气圈:管纱退绕时纱线一方面沿纱管轴线上升,同时又绕轴线作回转运动。
由于纱线的这种运动,形成一个旋转曲面,称为气圈。
导纱距离:纱管顶端到导纱部件的距离。
分离点:纱线开始脱离卷装表面或纱管的裸露部分而进入气圈的过渡点。
退绕点:在管纱卷装表面上纱线受到退绕影响的一段纱线的终点。
7、常见络筒张力装置的作用及对张力装置的要求。
累加法、倍积法、间接法的原理及各自的特点。
机织复习提纲
![机织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5ce54c676eeaeaad1f3304d.png)
准备工程复习提纲第一章络筒1、画出本色坯布的生产工艺流程图答案:原纱(绞纱)——经纱—络筒—整经—浆纱—穿经—纬纱—络筒—定捻—卷纬—————织造—后整理—坯布2、络筒的主要作用。
答案:(一)1.接长纱线,提高后道工序生产效率2.清除纱疵,提高纱线外在质量(二)络筒的要求1、筒子卷装应坚固、稳定,成形良好2、卷绕张力的大小要适当而均匀3、尽可能地清除纱线上影响织物外观和质量的有害纱疵4、筒子卷装容量尽可能增加并满足定长要求5、纱线连接处的直径和强度要符合工艺要求6、尽可能降低在络筒过程中毛羽的增加量3、在1332MB槽筒式络筒机的纱路上有哪些主要装置,并说出各装置的作用。
答案:(2)、气圈破裂器:控制气圈形状,减少退绕张力波动。
(3)、导纱器:改变纱线的前进的方向。
(4)、张力装置:控制络筒张力(5)、清纱器:清除纱线上的杂质疵点(6)、导纱杆:同3(7)、断纱自停探杆:纱线发生断头或管纱退完,断纱自停装置使筒子抬起,筒子脱离槽筒而停止卷绕。
(8)、槽筒:摩擦传动筒子作圆周运动,引导纱线作往复运动,使纱线均匀地卷在筒子上。
4、槽筒的作用有哪些?答案:槽筒:摩擦传动筒子作圆周运动,引导纱线作往复运动,使纱线均匀地卷在筒子上。
5、影响络筒时张力大小有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的?均匀络筒张力有哪些措施?答案:(一)影响因素:(1)导纱距离d对退绕张力的影响➢导纱距离为50mm时,纱线张力波动较小(短)➢导纱距离为200mm时,张力变化幅度达到4倍以上(中)➢导纱距离大于250mm时,纱线张力波动也较小(长)(2)络筒速度对张力的影响:络筒速度↑→纱线张力↑;(3)纱线特数对张力的影响:纱线特数↑→纱线张力↑。
(二)均匀纱线退绕张力的措施:(1)正确选择导纱距离:长或短(100mm以下或250mm以上)(2)使用气圈破裂器(3)加大纱管管底直径6、比较两类电子清纱器。
答案:类型:光电式、电容式。
不同点:A.光电式:检测信号与纤维种类、温湿度无关,但灰尘易积聚,对扁平纱疵容易漏检。
机织学复习资料
![机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6e7fea9f121dd36a32d82dc.png)
1.半开梭口(混合梭口):继续留在下层的经纱保持不动;继续留在上层的经纱稍微向下降,然后在形成下次梭口时上升到原来的位置。
特点:与全开梭口比较,降低上层经纱张力差异。
与中央闭合梭口比较,下层不动,降低能耗。
应用:复动式多臂或提花开口机构。
2.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梭口前半部的上下层经纱均处于同一平面内。
特点:有效空间大,引纬条件好,使梭子飞行平稳,开口清晰;但经纱张力差异大,易造成布面不平整,摩擦增大,断头增多。
3.非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上下层经纱均不处于同一平面内。
特点:各页综框动程差距缩小,经纱张力比较均匀;但是梭口有效空间小,不利于梭子飞行,尤其是下层经纱不平齐,不能成为梭子飞行的可靠依托。
4.半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下层经纱处于同一平面内,而上层经纱不在同一平面内。
特点:下层经纱平齐,有利于梭子的平稳飞行;上层经纱不平齐,能减少经纱张力差异,改善织物的匀整度。
5.小双层梭口:无论在上层或下层,总是第三页综的经纱高于第一页综的经纱,第四页综的经纱高于第二页综的经纱。
这样可使第一、二页综框的综平位置与第三、四页综框的综平位置错开,相当于全部经纱交错时密度减半。
特点:属非清晰梭口,用于织制高支高密平纹织物。
减少经纱的相互摩擦和由于静电引起的粘连,减少织疵影响拉伸变形的因素。
6.梭口高度H :经纱变形几乎与梭口高度的平方成正比。
在保证纬纱顺利通过梭口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H ,减少断头。
7.梭口的后半部长度2l :在H 不变的情况下,后半部长度愈长,经纱变形量愈小。
丝织机上,为减少综丝变形和张力,增加梭口的后部长度。
织制高密织物时,为开清梭口,适当增加梭口的后部长度。
8.后梁高低d (相对胸梁位置而定):后梁过高,开口不清(上层经纱张力小,下层经纱张力大);后梁过低,下层经纱张力不足,对梭子运动不利。
9.综框运动角:织机主轴每一回转,经纱形成一次梭口——开口周期。
综框运动角=开口角k α+闭合角b α.10.经纱运动经历三个阶段:a.开口阶段:经纱离开综平位置,上下分开,直到梭口满开为止;b.静止阶段:使纬纱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梭口,经纱要有一段时间静止不动;c.闭合阶段:经纱从梭口满开位置返回到综平位置。
(完整版)机织学复习
![(完整版)机织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ee95f81cc7931b764ce1525.png)
准备篇第一章络筒络筒的目的:1、接长纱线,做成容量大、成形良好的筒子2、清除杂质、纱疵、提高纱线条干均匀度P2影响筒子卷绕密度的因素:筒子卷绕形式、络筒张力、纱线种类和特数、纱线表面光洁程度、纱线自身密度、纱线卷绕角及筒子对滚筒的压力等。
P10络筒张力:络筒张力是络筒过程中纱线卷绕到筒子之前的张力。
张力适度,能使络成的筒子成形良好,具有一定的卷绕密度而不损伤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张力过大,将使纱线弹性损失,织造断头增加;张力过小,则引起筒子成形不良,造成筒子疵点。
P17构成络筒张力过程的因素:1、纱线从附着于管纱表面过渡到离开管纱表面所需克服的摩擦力和粘附力;2、纱线从静止状态过渡到动态所需克服的惯性力;3、由于做气圈运动而引起的纱线张力;4、纱线通道中各种导纱部件和张力装置的作用所引起的纱线张力。
P17退绕点:管纱卷绕表面上受到退绕过程影响的一段纱线的终点。
P18退绕点张力:退绕点之后的纱线在管纱上处于静平衡状态,它的张力称为静平衡状态或退绕点张力。
分离点:纱线开始脱离卷装表面或纱管的裸露部分而进入气圈的过渡点称为分离点。
管纱轴向退绕时纱线张力变化规律:1、退绕一个曾级时纱线张力波动小且周期短,可被消除;2、整只管纱退绕时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满管时,张力极小,出现不稳定的三节气圈。
随着退绕的进行,纱线张力逐渐增加,退绕到一定时候,出现两节气圈,此时,分离点张力和管纱退绕张力突然增加;继续退绕,出现单节气圈,此时两种张力又一次突增。
3、导纱距离等于50mm和大于250mm时,络筒张力可保持较小波动。
4、络筒速度与络筒纱线退绕张力成正比。
5、纱线特数增大,使纱线退绕张力增大。
P19管纱轴向退绕时均匀纱线张力的措施:1、正确选择导纱距离(70mm以下短导纱距离或500mm以上的长导纱距离);2、使用气圈破裂器:气圈破裂器的作用是当运动中的纱线和它摩擦碰撞,可使纱管退绕到底部时,原来将出现的单节破裂成双节气圈,通过抑制摩擦纱段增长的途径,避免管底退绕时纱线张力陡增的现象发生。
机织学原理复习题
![机织学原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5c6c6385727a5e9856a6197.png)
《机织学》结课复习第一章络筒一、名词解释:气圈、导纱距离、气圈高度、传动点、传动半径、自由纱段、络筒张力、络筒速度、纱圈位移角二、重点内容:1、管纱退绕张力的有关知识:退绕张力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均匀措施2、筒子卷绕原理:锥形筒子的卷绕特征筒子卷绕重叠条带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卷绕密度分析3、络筒工艺参数的设计的内容络筒速度、导纱距离、张力装置的工艺参数、清纱装置的工艺参数、筒子卷绕密度的选择、捻接器的工艺参数、筒子卷绕长度的计算第二章整经1、整经张力的有关内容:筒子退绕张力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整经片纱张力的规律及均匀措施(伸缩筘的穿法、张力装置工艺参数的设定)分批整经工艺参数设计的内容及原则分条整经有关参数的计算第三章浆纱一、名词解释:浆料、黏着剂、助剂、变性淀粉、上浆率、回潮率、伸长率、增强率、减伸率、毛羽降低率、二、主要内容:1、淀粉、PV A、聚丙烯酸浆料的上浆性能2、变性淀粉的种类及变性原理3、浆液配方选择的原则(或依据)4、浆液主要控制的指标及调浆方法5、上浆率的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6、回潮率的影响因素7、浆纱烘燥的原理(三阶段)8、高压上浆的有关内容9、预湿上浆的有关内容第四章开口一、名词解释:梭口、经位置线、梭口高度、开口时间、开口循环、开口周期、经直线、梭口对称度、梭口清晰度、小双层梭口、全开梭口、中央闭合梭口、等张力梭口二、主要内容:1、开口过程中影响经纱拉伸变形的因素2、筘痕疵点及消除措施3、根据后梁的高度梭口有几种方式第五章引纬1、确定梭子飞行速度(进梭口速度)的主要依据2、投梭时间、投梭力、梭子挤压度3、无梭引纬的方式4、四种无梭引纬方式的品种适应性(特点)第六章打纬一、名词解释:打纬阻力、打纬开始、打纬区、织物形成区二、主要内容:1、影响打纬阻力的因素2、影响打纬区的因素3、开口时间、后梁高低、上机张力与织造的关系及典型织物的上机工艺参数的设计原则4、了解打纬机构的运动规律第七章卷取和送经掌握一些简单的概念:经缩(织造缩率和下机缩率)、纬缩(织造缩率和下机缩率)、送经量、纬密和卷取量的关系第八章织造综合讨论1、常见织造疵点2、织机开关车引起横档疵点的原因及消除措施。
机织学复习资料
![机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ea347640b1c59eef8c7b493.png)
筒子与槽筒的传动比为:
(式中:R—槽筒半径)
整只管纱退绕时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
满管时:张力最小,气圈最多;
中管时:张力增加,气圈减少;
管底时(接近空管):张力最大,气圈最少。
随着退绕的进行,摩擦纱段逐渐增加,退绕到一定时候,气圈颈部与管顶碰撞,气圈形状突变,气圈个数减少,张力发生阶跃。
前部梭口:AB1B2.后部梭口:B1B2C
梭口对称度:L1/L2。
梭口长度L:织口到停经架中导棒的距离 (AC的距离);
梭口高度H:指开口时,经纱随综框作上下运动时的最位大移(垂直);
3、 影响拉伸变形的因素
⑴梭口高度的影响
⑵梭口对称度的影响
梭口对称度:为梭口前部与后部长度之比:m= L1/L2;
结论:当m= 1时,对称梭口时经纱拉伸变形量最小;
中开口;
迟开口;
4、 开口时间对织物形成的影响:
不同开口时间打纬时经纱对纬纱的控制
开口时间的早晚决定:
打纬时经纱张力的大小和采用不等张力梭口时上下层经纱的张力差异以及筘与经纱的摩擦区端;
早开口
① 纬纱不易反拔,有利于打紧纬纱;
② 经纱张力大,利于开清梭口,使经纱充分伸直,布面平整;
③ 经纬纱摩擦增大,经纱易起毛绒,断头增加;
7、 吸湿剂:8、 消泡剂:
浆料组分的选择:粘着剂和助剂,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纱线的纤维材料选择浆料
相似相容原理,双方应具有相同的基团或相似的极性,常用纤维和粘着剂化学结构对照表P75
2)根据纱线特数和品质选择浆料
3)根据织物组织、密度等选择浆料
浆液的质量指标:
浆液总固体率、淀粉的生浆浓度、浆液粘度、浆液PH值、浆液温度等。
机织复习
![机织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8577560011ca300a6c39068.png)
机织复习讲义考试题型:名词解释(2ˊ* 10)、填空题(1ˊ* 30)、选择题(2ˊ*10)、问答题(30ˊ)工作圆图:1.捻接原理及指标空气捻接:高速气流将纱头吹散,再由高速旋流捻接机械捻接:靠两个转动方向相反的搓捻盘将两根纱线搓捻在一起。
衡量捻接质量的指标有捻接处粗度、捻接长度、捻接处强度。
上浆工艺参数的分析(即相关质量指标的定义、高低影响、影响因素、测量方法、调节方法等)看另一份① 上浆率:反映经纱上浆量的指标经纱上浆率为浆料干重与原纱干重的百分比。
上浆率=(浆纱干重-原纱干重)/原纱干重X100%;② 伸长率:反映浆液浸透特性以及浆纱过程中纱线的拉伸情况。
拉伸过大,纱线弹性损失,断裂伸长下降,脆断头;拉伸过小,纱线弹性损失小,断裂伸长下降不明显,出现意外伸长。
伸长率=(浆纱长度-原纱长度)/原纱长度X100%;③ 回潮率: 反映浆纱烘干程度。
回潮率=(浆纱含水重量-浆纱干重)/浆纱干重X100%;④ 增强率和减伸率增强率=(浆纱断强-原纱断强)/原纱断强X100%减伸率=(原纱断伸-浆纱断伸)/原纱断伸X100%⑤ 浆纱的耐磨次数——纱线耐磨试验仪上测定。
耐磨性、强力、断裂伸长⑥ 浆纱毛羽指数和毛羽降低率纱毛羽指数表示单位长度浆纱的单边上,超过某一投影长度的毛羽累计根数,它由纱线毛羽测试仪测定。
毛羽降低率=(原纱毛羽指数-浆纱毛羽指数)/原纱毛羽指数X100%2.织造断头的原因、解决措施(1)原纱质量,原纱条干不匀,强力低,会使经纱断头增加,应采用质量好的原纱(2)络筒质量,络筒张力过大会损伤纱线物理机械性能,使经纱断头增加,应采用适当的络筒张力(3)整经质量,整经片纱张力不匀,部分经纱张力过大,会造成经纱断头,应采取均匀整经片纱张力的措施,如分区段配置张力,纱线合理穿入伸缩筘(4)浆纱质量,将夜配方不合理,上浆工艺不合理,上浆率过小,都会导致浆纱质量下降,造成织机经纱断头增加,应审核浆液配方和上浆工艺,检验上浆率,并作相应的调整,使之符合工艺要求(5)织造工艺配置是否合理.上机张力过大、开口时间过早,开口高度过大和后梁过高等,都会造成经纱断头增加,应逐一检查并作相应调整。
(完整版)1织造复习(按题型)
![(完整版)1织造复习(按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24bb8b351a37f111f0855b66.png)
名词解析:1、织口:织机上织物与经纱的分界线。
2、梭口:上下层经纱之间的菱形区域。
3、开口时间:经纱处于综平位置时,织机主轴的角度。
4、全开梭口:每形成一次梭口时,重复原位的经纱保持不变,变位经纱上下移动。
5、半开梭口:不变位上层经纱在开口过程略为下降,而后再随其他上升经纱上升到原位。
6、中央闭合梭口:每完成一次开口,经纱均回到综平位置,再上下分开形成梭口。
7、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上下层经纱均处于同一平面内。
8、不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上下层经纱均不处于同一平面内。
9、半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下层经纱处于同一平面内,而上层经纱不在同一平面内。
10、综框运动角:开口角和闭口角之和。
(一次开口运动所经历的三个时期的长短,可用在织机主轴一回转中所占的角度来表示,即:开口角,静止角,闭合角。
)11、梭口对称度:梭口前半部和后半部长度的比值。
12、梭子挤压度:指梭子进出梭口时经纱对梭子的挤压程度。
P=(h s—h0)/ a ×100% h s:梭子前壁高度h0:梭子前壁处的梭口高度13、投梭时间:织机运转中,投梭转子与投梭鼻开始接触时主轴的位置角。
14、投梭力:皮结与梭子共同移动的距离。
15、织物形成区:新织入的纬纱开始,至不再因打纬关系而发生纬纱相对移动的那根纬纱为止的这一区域。
或织口附近织物结构尚未稳定区域。
16、织口位移:织口在钢筘的推动下,向机前方向移动的距离。
17、打纬力:打纬过程中,钢筘对纬纱的作用力18、打纬区:从开始到打纬结束,织口所移动的范围。
19、打纬过程:打纬开始到打纬终了的过程。
20、打纬开始:打纬阻力突然增加的时刻。
21、打为终了:筘座到达前止点。
22、打纬阻力:经纱对纬纱摩擦阻力和经纬纱间相互屈曲而产生的交织阻力之和。
23、主轴回转不匀率:织机主轴转速变化的程度。
24、入纬率:单位时间内引入的纬纱米数。
25、送经量:每织一纬送出经纱的长度。
26、卷取量:每织一纬卷取织物的长度。
机织学复习
![机织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1ef9f1616fc700abb68fcef.png)
第一章络筒络筒的目的(任务):1.将原纱卷绕成密度适当,成型良好,容量大且适合下一道工序生产的有边或无边筒子纱。
2.检查纱线条干均匀度,清除纱线上的杂质和疵点。
3.使纱线在一定张力作用下卷绕成均匀坚实的筒子。
络筒的要求:1.筒子卷装应坚固,稳定,成形良好,长期储存及运输过程中纱圈不发生滑移,脱圈,筒子卷装不改变形状。
2.络筒过程中纱线卷绕张力要求适当,波动小,既满足筒子的良好成形,又保持纱线原有的机械物理性能,并尽可能增大卷装的容量提高卷装密度。
筒子的卷绕形式:1.按筒子形状分,圆柱形筒子,圆锥形筒子和其他形状筒子。
2.按筒子上纱线相互之间的交叉脚分,平行卷绕筒子和交叉卷绕筒子。
3.按筒管边盘分,有边筒子和无边筒子。
4.平行卷绕:卷绕在筒子上的先后两层纱圈相互之间的交叉角很小,适合有边筒子上进行交叉卷绕:当纱线倾斜卷绕时,相邻两纱圈距离较大,上下两纱圈相互之间的交叉角较大,适合无边筒子上进行,有边亦可卷绕角:纱线卷绕到筒子上表面某一点时,纱线的切线方向和筒子表面该点的圆周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称螺旋线升角α,卷绕角。
tan α=导纱速度v2/圆周速度v1等卷绕角卷绕:卷绕角α是常数采用槽筒摩擦传动的卷绕机构,保证整个筒子在卷绕过程中圆周速度v1始终不变,α为常数。
等螺距卷绕:轴向螺距h不变采用筒子轴心直接传动的锭轴传动卷绕机构,能保证导纱速度v2与筒子卷绕转速nk的比值不变,从而h不变。
传动半径ρ:传动点(筒子上只有一点的速度等于槽筒表面线速度)到筒子轴心线的距离。
筒子卷绕的重叠与防叠:重叠:在摩擦传动的络筒过程中,筒子卷绕半径逐渐增大,卷绕速度逐渐降低,在卷绕到某些特定的卷绕半径时,在一个或几个导纱往复周期中,筒子正好转过整数转,筒子两层纱圈数2m'或2n纱圈数2nm'为整数。
这时,筒子大端和小端端面上某些纱圈的折回点相互重合,纱圈轨迹相互重合。
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卷绕直径增加缓慢,m'几乎不变,筒子上络卷的纱圈前后重叠,在筒子表面形成菱形的重叠纱条对锭轴传动的络纱机,筒子转速与导纱器往复运动频率之比为某些数值时,也会出现在一个或几个导纱往复周期中筒子恰好转过整数转的现象。
机织学复习精简版
![机织学复习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af5f0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e.png)
机织学复习精简版丝纺织以及织造学按题型整理丝纺织部分一、名词解释1.茧丝的组成:是由两根丝纤维组成,中心是丝素,外围是丝胶。
2.丝素:18氨基酸,肽键连接成肽链,乙氨酸,丙氨酸,络氨酸。
3.丝胶:大部分球形蛋白。
4.蚕茧:茧衣,茧层,蛹衬,蛹体及蜕皮。
茧层部分用于缫丝,茧衣和蛹衬用于绢纺。
蜕皮,几丁质40%5.茧层率:茧层量对全茧量的百分比,是决定茧丝量的主要因素。
6.缫折:指缫制100kg生丝所耗用蚕茧的千克数。
7.解舒:茧的解舒是指缫丝时茧层丝缕顺序离解的难易程度。
8.解舒率:指解舒丝长对茧丝长的百分比。
(丝量表示添绪所需的茧丝量)9.烘折:烘成100kg适干茧需要的鲜茧量。
10.感知器是测量元件和比较元件的统称。
11.环颣:又称小圈。
由于茧丝的8字形胶着部分没有充分离解而形成。
12.鲜茧的干燥:不断地通过内部扩散和表面蒸发而完成。
13.煮茧:利用水热以及化学药剂的作用,将茧层丝缕间的胶着力减弱到适合缫丝的程度,以使缫丝时能索取正绪,并顺序离解茧丝为目的的处理工序。
14.煮茧的实质:膨润软化丝胶。
减小茧丝间的胶着力保证缫丝的正常进行。
15.缫丝:是根据生丝细度规格的要求,将茧丝从煮熟茧层上离解出来抱合成生丝的加工过程。
二、填空题16.绢丝腺:吐丝管,前部丝腺,中部丝腺,后部丝腺。
17.影响蚕茧干燥的主要因素:温度,湿度,气流18.感知器是测量元件和比较元件的统称。
19.目前生产上都采用以摩擦力为被控制量的隔距式感知器。
20.集绪的主要作用:集合绪丝,防止纇节,减少丝条水分和固定丝鞘位置。
21.丝鞘的工艺作用:发散水分,增强抱合,减少纇节。
22.生丝检验的目的是评定生丝外观和内在质量的综合等级,正确检定生丝公量,作为贸易计量计价和改进生丝品质的依据。
23.生丝检验的项目可分为品质检验和重量检验。
24.品质检验的主要检验项目为:线密度偏差,线密度最大偏差,均匀二度变化,清洁,洁净。
25.辅助检验项目:均匀三度变化,切断,抱合,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
机织学 复习资料
![机织学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d6fc462f5335a8102d22041.png)
织物:由两组相互垂直纱线在织机上按照一定较之规律而形成的织物称为织物退绕点:纱线开始运动的点分离点:纱线离开纱管表面的点*摩擦纱股:处于分离点和退绕点之间的纱股*气圈:纱线沿管纱轴线高速退绕时,由于绕轴线做回转和前进运动时纱线的轨迹构成旋转地空间曲面导纱距离:管纱顶端到管纱器之间的距离气圈高度:分离点到管纱点之间的距离*自由纱段:位于导纱点和卷绕点之间的那段纱线处于自由状态被称为自由纱段*卷绕角:卷绕方向和筒子端面的夹角*卷绕位移角:前后两次导纱周期纱圈在筒子端面起卷绕点的位移弧长所对的筒子圆心角交叉角:一个导纱周期来回两根纱线之间的夹角*传动点:筒子上只有一点的圆周速度等于槽筒表面的线速度这个点成为传动点*传动半径:传动点到筒子轴心线的距离平行卷绕:纱圈间距离极小且纱圈倾斜角很小的卷绕方式交叉卷绕:纱圈倾斜的卷绕在筒子上相邻两圈之间,有较大距离纱圈交叉成网眼状的卷绕方式*分批整经:将织物所需要总经根数分成尽量相等的几批按工艺规定的长度分别卷绕到经轴上,供后续浆纱并轴使用,又称轴经整经。
特点:1速度快,效率高,适宜于大批量生产;2主要适用于原色织物或单色织物的整经;3易产生长短码,花纹复杂的条格织物配色困难*分条整经:将织物所需总经纱根数根据纱线配比例循环和筒子架的容量分成根数尽量相等的若干条带,并按工艺要求的长度一条挨一条平行的卷绕到整经大滚筒上,然后再将全部丝纱退绕到织轴上又称带式整经。
特点:1生产效率低;2排列花纹非常方便;3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
助剂:是改善粘合剂某些性能不足,使浆纱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的辅助材料*糊化:淀粉在常温下,不溶于水吸收水分子,使颗粒略有膨胀,当温度升高时吸收水增大,V速度增大,继续加温淀粉颗粒开始破裂直链淀粉开始分裂当温度继续升高,粒子充分破裂,支链分散在水中,淀粉液变成具有粘性的粘稠胶体,叫做糊化穿经:将经纱按织物上机织造的上机图所规定的方法,依次穿过停经片、综丝和钢筘,以便在织机上由开口机构提升综丝形成梭口,完成与纬纱以一定组织规律交织形成织物。
机织学复习资料
![机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4e1c54b3b3567ec102d8ac7.png)
织造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气圈:管纱退绕时纱线一方面沿纱管轴线上升,同时又绕轴线作回转运动,由于纱线的这种运动,形成一个旋转曲面,称为气圈。
2.导纱距离:自管纱顶至导纱器3.分离点:纱线开始脱离卷装表面或纱管的裸露部分而进入气圈的过渡点。
4.退绕点:在管纱卷装表面上受到退绕过程影响的一段纱线的终点。
纱线开始运动的点。
5.自由纱段:答:筒子作卷绕运动时,位于导纱点与卷绕点之间,处于自由状态的纱段。
6.传动点:由于圆锥筒子大小端直径不同,受槽筒磨擦传动时,只有一个点的速度与槽筒表面线速度相等,此点为传动点。
7.传动半径答:在摩擦传动络卷圆锥形筒子时,一般采用槽筒(或滚筒)通过摩擦传动使筒子回转。
由于筒子两端的直径大小不同,因此筒子上只有一点的速度等于槽筒表面线速度,这个点称为传动点,该点到筒子轴心线的距离称为传动半径。
8.平行卷绕:纱圈间距极小且纱圈倾斜度很小的卷绕方式。
9.交叉卷绕:纱圈倾斜地卷绕在筒子上且相互间有一定距离,上下层交叉成网眼状的方式。
10.卷绕角:绕纱方向与筒子端面的夹角。
11.交叉角:一个导纱周期来回二根纱线间的夹角。
12.精密卷绕答:滚筒或锭轴转动和导纱器往复运动之间的传动比经过精确计算和设计,能够控制纱线在筒子上的卷绕位置,以使筒子成形良好和卷绕密度均匀的卷绕。
13.变性淀粉:以各种天然淀粉为母体,通过化学、物理或其它方式使天然淀粉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而形成的产品.14.醇解度:制造PVA时,聚醋酸乙烯中醋酸根被羟基所取代的程度。
15. 浆液总固体率(含固率)答:浆液中各种黏着剂和助剂的干燥重量相对浆液重量的百分比。
16.纱线覆盖系数:经过上浆辊的经纱,其排列密集程度。
K=d0*M/B*100%17.上浆率:是反映经纱上浆量的指标,经纱上浆率为浆料干重与原纱干重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18.筘号答:单位长度内的筘齿数,有公制和英制两种,分别指10cm钢筘长度内的筘齿数和2英寸长度内的筘齿数。
(完整版)《机织学》下-复习纲要要点
![(完整版)《机织学》下-复习纲要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dd9733c77da26925c5b0a2.png)
了解1.梭口:开口时,经纱上下分开形成的引纬通道,BC1DC2即为梭口。
上层经纱;下层经纱;梭口高度:开口时经纱随综框上下运动时的最大位移C1C2;H;梭口长度:织口B到经停架中导棒D之间的水平距离l1+l2;前半部梭口:BC1C2; 后半部梭口:C1C2D;梭口的对称度;梭口角;2.综平位置:梭口完全闭合时综框的位置;3.经纱位置线:经纱处于综平位置时,经纱由织口至后梁所构成的一条曲折线BCDE。
经直线:如果D、E两点在BC直线的延长线上,则经纱位置线是一根直线,称为经直线。
4.织机上机线:❖通常,ABC为一直线;CDE为直线; l1<l2。
❖一般胸梁位置固定,织口和综平时综眼的位置确定,对经纱位置线的调整实际上是调整后梁高低、前后位置。
二、梭口形成方式按开口过程中经纱的运动特征,分为中央闭合梭口、全开梭口和半开梭口。
1.中央闭合梭口每次开口运动中,所有经纱由综平位置出发,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分开形成所需的梭口;在梭口闭合时,所有上下层经纱都要回到综平位置。
起点:综平位置特点:a.上下层经纱的张力变化规律一致;b.有利于挡车工处理断头;c.但是经纱受拉伸和摩擦次数增加,断头多;d.梭口不够稳定,对引纬不利;应用:毛织机和丝织机的多臂开口机构或提花开口机构。
2.全开梭口下一次开口时,要变换位置的综框上升或下降到新的位置,其他不需要变换位置的综框并不回到综平位置,而是静止不动。
特点:a.经纱受拉伸和摩擦次数少,断头率降低;b.梭口较稳定,对引纬有利;c.但是需增加平综装置以便于处理断头;应用:凸轮、多臂、提花开口机构均可采用。
3.半开梭口继续留在下层的经纱保持不动;继续留在上层的经纱稍微向下降,然后在形成下次梭口时上升到原来的位置。
应用:多臂开口机构三、梭口清晰程度1.清晰梭口❖ 梭口满开时,梭口前半部的上下层经纱均处于同一平面内。
H1/l1=H2/l2=…=Hi/li ;❖ 特点:有效空间大,引纬条件好,使梭子飞行平稳,开口清晰;❖ 但经纱张力差异大,易造成布面不平整,摩擦增大,断头增多。
机织复习资料(机织重点是作业题!!)(1)
![机织复习资料(机织重点是作业题!!)(1)](https://img.taocdn.com/s3/m/e39bda876c175f0e7cd137a9.png)
准备篇第一章络筒一、概述1、络筒目的:①改变卷装形式,将绞纱加工成为容纱大、成型好、利于后道工序的筒子②检查条干均匀,清除纱疵2、络筒要求:①张力适当,波动小②筒子的形状和结构应保证后道工序的顺利退绕③后处理的筒子必须保证结构均匀,使染液能顺利均匀地透过卷装整体④尽可能增加卷装容量,提高卷装密度⑤纱线的结头小而牢3、络筒的工艺流程:管纱→气圈控制器→预清纱器→张力装置→(捻接器)→清纱器→上蜡装置→槽筒→筒子①退绕区:轴向退绕、侧向退绕②张力:清纱、捻接区③卷绕区:摩擦传动、锭轴传动二、筒子的形式及卷绕成型分析1、筒子卷装形式平行卷绕筒子:卷绕在筒子上的先后两层纱圈如相互之间交叉角很小(有边筒子,稳定性好,卷绕密度大,退绕方式为径向,应用少)交叉卷绕筒子:当纱线倾斜的卷绕在筒子上,相邻两圈之间有较大的距离,上下层纱圈构成较大的交叉角(无边筒管,应用广泛)2、筒子卷绕原理卷绕角(螺旋线升角):纱线卷绕到筒子表面某点时,纱线的切线方向与筒子表面该点圆周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络筒速度V= (回转运动V1,导纱往复运动 V2)传动点:筒子与槽筒表面线速度相等的点。
传动半径:传动点到筒子轴心线的距离。
对于圆锥形筒子,随着筒子直径增加,大端速度减小,小端速度增大,大小端速度诧异减小。
3、筒子卷绕的重叠与防叠①重叠形成的原因:n个导纱往复后,筒子转过整数转,即2n层条纹的纱圈数(2nm)为整数,使筒子大端和小端端面上某些纱圈折回点相互重合,纱圈卷绕轨迹重合。
②防叠措施:①周期性改变槽筒转速;②周期性地轴向移动或摆动筒子握臂架;③利用槽筒本身的特殊结构防叠:使沟槽中心线左右扭曲;回槽设计为虚线或断纹;直角沟槽;沟槽边缘离中心线忽远忽近三、络筒张力络筒张力:络筒过程中纱线卷绕到筒子之前的张力。
气圈:退绕时纱线一方面沿管纱轴向上升,同时又绕轴线作回转运动,从而在空间形成一个特殊的旋转曲面。
导纱距离:纱管顶端到导纱部件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备篇第一章络筒络筒的目的:1、接长纱线,做成容量大、成形良好的筒子2、清除杂质、纱疵、提高纱线条干均匀度P2影响筒子卷绕密度的因素:筒子卷绕形式、络筒张力、纱线种类和特数、纱线表面光洁程度、纱线自身密度、纱线卷绕角及筒子对滚筒的压力等。
P10络筒张力:络筒张力是络筒过程中纱线卷绕到筒子之前的张力。
张力适度,能使络成的筒子成形良好,具有一定的卷绕密度而不损伤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张力过大,将使纱线弹性损失,织造断头增加;张力过小,则引起筒子成形不良,造成筒子疵点。
P17构成络筒张力过程的因素:1、纱线从附着于管纱表面过渡到离开管纱表面所需克服的摩擦力和粘附力;2、纱线从静止状态过渡到动态所需克服的惯性力;3、由于做气圈运动而引起的纱线张力;4、纱线通道中各种导纱部件和张力装置的作用所引起的纱线张力。
P17退绕点:管纱卷绕表面上受到退绕过程影响的一段纱线的终点。
P18退绕点张力:退绕点之后的纱线在管纱上处于静平衡状态,它的张力称为静平衡状态或退绕点张力。
分离点:纱线开始脱离卷装表面或纱管的裸露部分而进入气圈的过渡点称为分离点。
管纱轴向退绕时纱线张力变化规律:1、退绕一个曾级时纱线张力波动小且周期短,可被消除;2、整只管纱退绕时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满管时,张力极小,出现不稳定的三节气圈。
随着退绕的进行,纱线张力逐渐增加,退绕到一定时候,出现两节气圈,此时,分离点张力和管纱退绕张力突然增加;继续退绕,出现单节气圈,此时两种张力又一次突增。
3、导纱距离等于50mm和大于250mm时,络筒张力可保持较小波动。
4、络筒速度与络筒纱线退绕张力成正比。
5、纱线特数增大,使纱线退绕张力增大。
P19管纱轴向退绕时均匀纱线张力的措施:1、正确选择导纱距离(70mm以下短导纱距离或500mm以上的长导纱距离);2、使用气圈破裂器:气圈破裂器的作用是当运动中的纱线和它摩擦碰撞,可使纱管退绕到底部时,原来将出现的单节破裂成双节气圈,通过抑制摩擦纱段增长的途径,避免管底退绕时纱线张力陡增的现象发生。
P20清纱:在络筒工序中有效地清除一些必须除去的有害纱疵,这项工作称为清纱。
光电式电子清纱器:将纱疵形状的几何量(直径和长度),通过光电系统转换成相应的脉冲信号来进行监测,与人的视觉检测纱疵比较相似。
电容式电子清纱器:以电容传感器测定单位长度内纱线质量,从而间接反映纱线截面积的变化,进行纱疵检测。
P28主要工艺参数:被加工纱线线密度、络筒速度、导纱距离、张力装置形式及工艺参数、清纱器形式及工艺参数、筒子卷绕速度、筒子卷绕长度及长度修正系数或者筒子卷绕直径、接头规格、管纱长度,以及防叠装置参数、槽筒启动特性参数、空气捻接器的工作参数、自动速度控制参数等项。
依据:络筒工艺要根据纤维材料、原纱质量、成品要求、后工序条件、设备状况等诸多因素来统筹制订。
合理的络筒工序设计应能达到:纱线减磨保伸,缩小筒子内部、筒子之间的张力差异和卷绕密度差异,良好的筒子卷绕成形,合理的去疵、去杂和毛羽减小作用。
P35络筒的质量控制:P401、络筒去疵除杂效果和毛羽增加程度2、(1)蛛网或脱边;(2)重叠起梗;(3)形状不正;(4)松筒子和紧筒子;(5)大小筒子。
3、筒子的内在疵点:(1)结头不良;(2)飞花回丝附入;(3)接头过多;(4)原料混杂,错特错批;(5)纱线磨损。
第二章整经整经目的:将一定根数的经纱按工艺设计规定的长度和幅宽,以适宜的、均匀的张力平行卷绕在经轴或织轴上的工艺过程。
整经工序使得经纱卷装由络筒筒子变成经轴或织轴,若所制成的是经轴,则再通过浆纱工序形成织轴。
若所制成的是织轴,则提供给穿经工序,为构成织物的经纱系统做进一步准备。
P44整经张力:涉及单根纱线的张力和整片经纱的张力。
(1)单纱张力过大,会引起经纱强力或弹性损失,后道工序中,特别是织机上经纱断头增加。
(2)单纱张力过小,使整经轴卷绕密度降低,绕纱量少,且易造成经轴成形不良。
(3)片纱张力不匀会影响浆纱生产和浆轴质量,并在织机上产生开口不清、“三跳”织疵等种种疵病。
P53均匀片纱张力的措施:(1)采用间歇整经方式及筒子定长;(2)合理设定张力装置的工艺参数;(3)纱线合理穿入伸缩筘;(4)加强生产管理,保持良好的机器状态。
P55整经的工艺设计原理:(一)分批整经:整经张力、整经速度、整经根数、整经长度、整经卷绕密度;(二)分条整经:整经张力、整经速度、整经长度、整经条数、定幅筘计算和斜度板锥角计算。
P64提高整经产量及质量的技术措施:(一)分批整经:1高速、大卷装;2、完善的纱线品质保护;3、均匀的纱线整经张力;4、均匀的纱线排列;5、减少整经疵点;6、良好的劳动保护;7、集中方便的调节和显示;8改善纱线质量,提高纱线的可织性。
(二)分条整经:1、高速、阔幅、通用性强;2、良好的卷绕成形;3、高效生产。
P69第三章浆纱浆纱的目的:为了赋予经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力作用的能力,提高经纱的可织性,保证织造过程顺利进行。
P72黏着剂的分类:天然黏着剂、变性黏着剂、合成黏着剂表3-1 P74表3-2各种变性淀粉的变性方式及变性目的P76助剂:用来改善黏着剂某些性能不足,使浆液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的辅助材料。
助剂的分类及作用P84(一)分解剂:淀粉(酸性、碱性和氧化分解剂)和生物酶分解剂1、酸性分解剂:淀粉浆液黏度下降,浸透性增强;2、碱性分解剂:分解作用缓和,有利于黏度稳定;3、氧化分解剂:使淀粉降解,降低淀粉浆液黏度,淀粉对水和纤维的亲和力增加。
生物酶分解剂:使淀粉分解,黏度下降。
(二)浸透剂:使浆液表面张力降低,增加浆液与经纱界面的活性,改善浆液的浸透润湿能力。
(三)柔软润滑剂:改善浆膜性能,使浆膜具有良好的柔软、平润性、降低摩擦因数,赋予浆膜更好的弹性,以减少织造时的经纱断头,提高织机效率。
(四)抗静电剂:起到良好的抗静电效果,使浆膜平滑。
(五)防腐剂:抑制霉菌的生长,防止坯布储存过程中的霉变。
(六)吸湿剂:提高浆膜吸湿能力,使浆膜的弹性、柔软性得到改善。
(七)消泡剂:降低气泡膜的强度和韧度,使气泡破裂。
浆料组分的选择原则:1、根据纱线的纤维材料选择浆料;2根据纱线的线密度、品质选择浆料;3、根据织物组织、用途、加工条件选择浆料P84浆液的质量指标及控制:主要质量指标有浆液总固体率(含固率)、浆液粘附力、浆膜力学机械性能、浆液粘度、浆液酸碱度、浆液温度控制浆液质量,调浆做到“六定”:定体积、定浓度、定浆料投放量、定投料顺序、定投料温度、定加热调和时间。
P91P95 上浆率的计算题浆纱关键质量指标的确定:纱线强力增加、伸长保持、毛羽减少和耐磨提高。
P98上浆机理(PPT)和P104 认真看,必考高浓高黏浆液上浆时,要采用高压上浆,避免液膜厚度过大,上浆过重。
上将率和浆液浸透与被覆的控制(PPT)和P106 必考1、浆液的浓度、黏度和温度:上浆过程中要做到浆液定浓、定黏和定温,以控制浆纱上浆率和浆液浸透与被覆程度。
2、压浆辊的加压强度:压浆力↑→上浆率↓,浸透多,被覆少;过大的压浆力会引起浆纱轻浆起毛;过小,则纱线上浆过重,并且形成表面上浆。
单浸双压:前重后轻;双浸双压:前轻后重,逐步加压。
3、浆纱速度:过快,引起上浆率过高,形成表面上浆;过慢,引起上浆率过低,纱线轻浆起毛。
因此上浆过程中应当稳定浆纱速度,并尽量采用压浆辊压浆力自动调节系统。
4、压浆形式及加压装置5、压浆辊表面的状态6、纱线在浆槽中浸压次数、穿纱路线、浸没辊形式及其高低位置7、浆槽中纱线的张力状况:浆槽区的纱线负伸长使上浆纱线的张力下降,纤维之间的间隙扩大,显然有利于纱线的浸浆和压浆。
浆纱上浆率的自动控制:主要通过控制压浆辊压力来实现对浆纱上浆率的控制。
浆纱系统的自动控制P117图3-28上浆率自动检测系统(必考)P121表3-7和表3-8(综合题)高压上浆的计算题P124第四章穿结经穿结经:是穿经和结经的统称,它的任务是把织轴上的经纱按上机图的规定,依次穿过经停片、综丝和钢筘。
穿结经是织前经纱准备的最后一道工序。
P133筘号:即筘齿密度。
筘号有公制和英制两种,公制筘号是10cm钢筘长度内的筘齿数;英制筘号是以2英寸钢筘长度内的筘齿数来表示。
P137第六章并捻P151图6-5常见花式捻线的结构示意(看图写名称种类)织造篇第七章开口开口目的:把经纱按照一定规律分成上下两层,形成供引纬器、引纬介质引入纬纱的通道。
P156开口意义:不仅使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还应根据织物组织规律决定提综顺序,控制综框升降的次序。
织机的五大运动:开口,引纬,打纬,卷曲,送经开口运动:要实现经、纬的交织必须把经纱按一定的规律分成上、下两层,形成能供引纬器、引纬介质引入纬纱的通道—梭口,待纬纱引入梭口后,两层经纱根据织物组织要求再上下交替,形成新的梭口,如此反复循环,这就是经纱的开口运动,简称开口。
梭口的形状P157 看图梭口:开口时,经纱上下分开,形成引纬的通道综平位置:梭口完全闭合时综框的位置;梭口高度H:开口时经纱随综框上下运动时的最大位移梭口长度:织口到经停架中导棒之间的水平距离前部梭口:梭口的工作部分后部梭口:调节工艺参数的部分梭口角:梭口满开的时候,上下层经纱形成的夹角。
经位置线:经纱处于综平位置时,经纱自织口到后梁同有关机件相接触的各点连接线。
即:综平时,织口、综眼、停经架中导棒和后梁握持点所连成的折线,即经纱在综平时的实际位置线。
清晰梭口:在梭口满开时,梭口前部的上下层经纱各处在同一平面内。
非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梭口前部的上下层纱都不处在同一平面内。
半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前半部梭口的下层经纱处于同一平面内,而上层经纱不处于同一平面上。
试述各种开口机构的适用场合织平纹、斜纹或简单缎纹类织物:采用凸轮或连杆开口机构;织较复杂小花纹织物:多臂开口机构;织大提花织物:提花开口机构,直接控制每根经纱做独立升降运动。
影响经纱拉伸变形的因素:P160(1)梭口高度H对经纱伸长的影响在梭口的后部长度一定的情况下,经纱变形几乎与梭口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即梭口高度的少量增加会引起经纱张力的明显增大。
因此,在保证纬纱顺利通过梭口的前提下,梭口高度应尽量减少。
(2)梭口长度对经纱伸长的影响梭口后部长度增加时,拉伸变形减少;反之,梭口后部长度减少时拉伸变形增加。
(3)后梁高低对经纱张力的影响①后梁位于经直线上:Δλ=0,上下层经纱张力相等,形成等张力梭口。
②后梁在经直线上方:此时Δλ>0,下层经纱的张力大于上层经纱,形成不等张力梭口。
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值将随后梁、经停架的上抬而增大。
③后梁在经直线下方:Δλ<0,下层经纱的张力小于上层经纱,但这种梭口在实际生产中极少应用。
开口机构P164 看图写开口机构名称,主要是联动式凸轮开口机构、六连杆开口机构、多臂开口机构、提花开口机构引纬引纬的目的:将纬纱引入由经纱所构成的梭口,以便经纬交织,形成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