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3关系
离散数学-3-7复合关系和逆关系
通过实例说明了复合关系和逆关系在离散数学中的应用,如用于描述图的连通性、判断 关系的传递性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深入研究复合关系和逆关系的性质:尽管我们已经对复合关系和逆关系有了一 定的了解,但仍有许多性质值得进一步探讨。例如,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关系 (如等价关系、偏序关系等),其复合关系和逆关系可能具有独特的性质。
逆关系在计算机科学中用于反向操作或撤销操作,如撤 销一个已执行的命令或操作。
计算机科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如函数复合、逆函数 、算法设计等,都与复合关系和逆关系密切相关。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在物理学中,复合关系和逆关系用于描述物理现象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如力学中的合成与分解、热力
学中的可逆过程等。
复合关系与逆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复合关系和逆关系都是二元关系的基本 运算,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和组合,形成 更复杂的关系。
VS
区别
复合关系是两个关系的“串联”,而逆关 系是一个关系的“反向”;复合关系的结 果仍是一个二元关系,而逆关系的结果是 一个与原关系方向相反的关系。
04
复合关系与逆关系的应用
Chapter
02
逆关系概述
Chapter
定义与性质
01
02
定义:设 $R$ 是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 关系,则 $R$ 的逆关系 $R^{-1}$ 是从集合 $B$ 到集合 $A$ 的一个关系 ,且 $R^{-1} = {(b, a) | (a, b) in R}$。
性质
03
04
05
逆关系的逆关系是原关 系,即 $(R^{-1})^{-1} = R$。
在逻辑推理中的应用
离散数学 第3讲 同余关系和商代数
证明: 必要性: 设~是关于运算*的同余关系,并对任意a、b、c、d∈S,假设 a~b和c~d。a~b蕴含着ac~bc,而c~d蕴含着bc~bd。根据~ 的传递性, 得出ac~bd。 充分性: ~是一等价关系, 假设对任意a、b、c、d∈S,当a~b和c~d 时,ac~bd。因为c~c,故如果a~b,那么ac~bc。类似地,ca~cb。
一、同余关系
同余关系定义: 设R为代数A=<S, *, △>的载体S上的等价关系, 如果在代 数运算*下仍能保持, 则称R是关于运算*的同余关系。
a b
a*c b*c
a b
c
△a △b
一、同余关系
例1:给定代数A=<I, ·>,I:整数集合,运算· 为普通乘法运算,R为I
上的模k相等(k∈I+)关系, 即xRy当且仅当x≡y(mod k),现在证明R是 关于运算· 的同余关系。
由定理2可以看出,一 个同态可以诱导出一 个同余关系; 反过来, 可以证明一个同余关 系也可以导出一个同 态。
∵h为同态 ∴ h(△a)=△′h(a),h(△b)=△′h(b)
∴ h(△a)= h(△b), ∴△aR△b,即R是关于运算△的同余关系;
ii)如果aRb,cRd,则h(a)=h(b),h(c)=h(d), ∴ h(a)*′h(c)= h(b)*′h(d), ∵h为同态 ∴ h(a*c)=h(a)*′h(c),h(b*d) = h(b)*′h(d) ∴ h(a*c)= h(b*d), ∴ (a*c)R(b*d),即R是关于运算*的同余关系。
(2) 证明h是双射函数。h: S/~→f(S)是单射:对任意x1、x2∈S, 若f(x1)
离散数学-3-5 关系及其表示
MR=
其关系图是:
10
二、关系矩阵和关系图
例 设A=1,2,3,4,R是A的二元关系,定义为: R=<1,1>,<1,2>,<2,1>,<3,2>,<3,1>,<4,3>,<4,2>,<4,1> 写出A上二元关系R的关系矩阵。 1 0 0 1 解:R的关系矩阵为: MR=
1 1 1 0 1 1 0 0 1 0 0 0
7
二、关系矩阵和关系图
设给定的两个有限集合X={x1,x2,…,xm},Y={y1,y2,…,yn},R为从X到 Y的一个二元关系。则对应于关系R有一个关系矩阵 R=[rij]mn,其中 关系矩阵M 关系矩阵
1 rij = 0
< xi , y j >∈ R < xi , y j >∉ R
(i=1,2,…,m;j=1,2,…,n) 设给定的两个有限集合X={x1,x2,…,xm},Y={y1,y2,…,yn},R为从X到 Y的一个二元关系。在平面上作m个结点分别记作x1,x2,…,xm,然后另 作n个结点分别记作y1,y2,…,yn。如果xi Ryi,则可自结点xi至结点yj处 作一有向弧,其箭头指向yj ,如果xi Ryi ,则xi至yj处没有线段联结。 例:设A={a1,a2},B={b1,b2,b3},R={〈a1,b1〉,〈a2,b1〉,〈a1,b3〉, 〈a2,b2〉},则其关系矩阵为:
ranR = { y | (∃x )(< x, y >∈ R )}
R的前域和值域一起称作R的域 的域,记作FLD R即 的域 FLD R=domR∪ranR 例题1 例题 P106
离散数学--关系的合成 ppt课件
则 RºS= {<1,5>, <3,2>, <2,5>}
SºR= {<4,2>, <3,2>, <1,4>} 合成关系的交换率?
(RºS)ºR= {<3,2>} Rº(SºR)= {<3,2>}
结合率?
RºR={<1,2>,<2,2>}
SºS={<4,5>,<3,3>P,P<T课1件 ,1>}
13
合成关系
于是,可把从 X 到 Z 的关系 RºS 定义成: RºS={<x,z>|(xX)Λ(zZ)Λ(y)((yY)
Λ(<x,y>R)Λ(<y,z>S))} 通常称 RºS 是关系 R 和 S 的合成关系。 从 R 和 S 求得 RºS 的运算,称为关系的合成。
PPT课件
3
合成关系
关系的合成
例1: I是整数集合,R,S是I上的关系 R={<x,3x>|x,yI} S={<x,5x>|x,yI}
(1)RºS= {<x,15x>|xI} (2)SºR= {<x,15x>|xI} (3)RºR= {<x,9x>|xI} (4)SºS= {<x,25x>|xI}
PPT课件
4
合成关系
关系的合成
例2: P是所有人的集合,R和S是P上的关系 R={<x,y>|x,yPx是y的父亲} S={<x,y>|x,yPx是y的母亲}
(1)RºR表示的关系是: xRºRy表示x是y的祖父 (2)RºS表示的关系是: xRºSy表示x是y的外祖父
离散数学第3版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3版习题答案离散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数学学科,它研究的是离散对象和离散结构的数学理论。
离散数学的应用广泛,涉及到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通信工程等领域。
在学习离散数学的过程中,习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离散数学第3版》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第一章:命题逻辑1.1 习题答案:1. (a) 真值表如下:p | q | p ∧ qT | T | TT | F | FF | T | FF | F | F(b) 命题“p ∧ q”的真值表如下:p | q | p ∧ qT | T | TT | F | FF | T | FF | F | F(c) 命题“p ∨ q”的真值表如下:p | q | p ∨ qT | T | TT | F | TF | T | TF | F | F(d) 命题“p → q”的真值表如下:p | q | p → qT | T | TT | F | FF | T | TF | F | T1.2 习题答案:1. (a) 命题“¬(p ∧ q)”等价于“¬p ∨ ¬q”。
(b) 命题“¬(p ∨ q)”等价于“¬p ∧ ¬q”。
(c) 命题“¬(p → q)”等价于“p ∧ ¬q”。
(d) 命题“¬(p ↔ q)”等价于“(p ∧ ¬q) ∨ (¬p ∧ q)”。
1.3 习题答案:1. (a) 命题“p → q”的否定是“p ∧ ¬q”。
(b) 命题“p ∧ q”的否定是“¬p ∨ ¬q”。
(c) 命题“p ↔ q”的否定是“(p ∧ ¬q) ∨ (¬p ∧ q)”。
(d) 命题“p ∨ q”的否定是“¬p ∧ ¬q”。
1.4 习题答案:1. (a) 命题“p → q”与命题“¬p ∨ q”等价。
山东科技大学 离散数学3-11 相容关系
3、定理3-11.3:集合A上的相容关系R与完全覆盖 CR(A)存在一一对应。 证明: 留做课后练习。
作业
P139:(1), (4), (6)
3-12 序关系
掌握如下概念: 偏序关系、盖住关系、链、反链、全序集、极 大元、极小元、最大元、最小元、上界、下界、最 小上界(上确界)、最大下界(下确界)、良序集、 严格序关系、拟序关系。
2、定理3-10.1:设给定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R,对 于a,bA有aRb iff [a]R=[b]R。 证明:假定[a]R=[b]R,因为a[a]R,故a[b]R,即 aRb。 反之,若aRb,设c[a]RaRcbRcc[b]R 即[a]R[b]R 同理,若aRb,设c[b]RbRcaRcc[a]R 即[b]R[a]R 由此证得若aRb,则[a]R=[b]R。
定理3的证明和例题4的求解过程给出了一种 利用划分求取等价关系的方法。
4、定理3-10.4:设R1和R2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 系,则R1=R2当且仅当A/R1=A/R2。 证明:留作课后练习。
作业
• P134:
– (3) – (4) – (6) – (9)
3-11 相容关系
一、相容关系及其表示
一、偏序关系及其表示
定义3-12.1:设A是一个集合,如果A上的一 个关系R满足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则 称R是A上的一个偏序关系,记作≤ 。 <A,≤ >称作偏序集。
•定理3-11.2说明:由集合的一个覆盖可以确定一个 相容关系。 •不同的覆盖确定的相容关系可能相同。 例如,设A={1,2,3,4}, 集合{{1,2,3},{3,4}}和 {{1,2},{2,3},{1,3},{3,4}} 都是A的覆盖,但它们可以产生相同的相容关系 R={<1,1>,<1,2>,<2,1>,<2,2>,<2,3>, <3,2>,<1,3>,<3,1>,<3,3>,<4,4>,<3, 4>,<4,3>}
离散数学 关系的性质
(3). 关系图的特点:
关系图中如果两个顶点之间有边一定是一条有向边。
实例:
恒等关系IA,空关系都是A上的反对称关系。
2021/5/27
12
例2 设A={1,2,3}, R1, R2, R3和R4都是A上的关系, 其中 R1={<1,1>,<2,2>}, R2={<1,1>,<1,2>,<2,1>} R3={<1,2>,<1,3>}, R4={<1,2>,<2,1>,<1,3>}
2021/5/27
3
(2). 关系矩阵的特点:
关系矩阵中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全为1。
(3). 关系图的特点:
关系图中每个顶点都有环。
实例: A上的全域关系EA, 恒等关系IA,小于等于关系 LA, 整除关系DA都是自反关系:
2021/5/27
4
2.反自反的二元关系
(1). 定义: R是A上的二元关系,若x(x∈A→<x,x>R),
例如 A={a,b,c}, R={ (a,a),(b,b),(c,c),(a,b)},
则R是自反的。
又如A={1,2,3}, R是A上的整除关系,
显然,R是自反的,因为(1, 1),(2, 2),(3, 3)
都属于R。 2021/5/27
2
注意,在关系的自反性定义中,要求对于A中 的每一个元素a都有(a,a) ∈R。所以当A={a,b,c},而 R={(a,a),(b,b)}时,R并不是自反的,因为(c,c) R。 又如A={1,2,3},R是A上的二元关系,当a,b∈A, 且a和b都是素数时,(a,b) ∈R。 可见R={(2,2),(3,3),(2,3),(3,2)},R也不是自反关 系,因为(1,1) R。
离散数学第3版课件ch32集合与关系3.33.5贲
(A×B)×C≠A×(B×C) (当A≠∧B≠∧C≠时)
(4)笛卡儿积运算对并和交运算满足分配律,即
A×(B∪C)=(A×B)∪(A×C) (B∪C)×A=(B×A)∪(C×A)
A×(B∩C)=(A×B)∩(A×C) (B∩C)×A=(B×A)∩(C×A)
(5) AC∧BDA×BC×D
3
我们给出性质(4)第一个式子的证明。
说明:(1)把关系这种“无形”的联系用集合这种“有形”的实体来描述。
(2)有序对是讲究次序的。
8
on numbers: a=b a<b a≥b
on integers: a|b on subsets: A B
|A|=|B| on people: a is married to b
a is younger than b a is a descendant of b.
例7 求集合A={1,2,3,4}上的恒等关系、空关系、 全域关系和小于关系,并画出小于关系的关系图。
16
例7 求集合A={1,2,3,4}上的恒等关系、空关系、 全域关系和小于关系,并画出小于关系的关系图。
IA={<1,1>,<2,2>,<3,3>,<4,4> } EA={ <1,1>,<1,2>,<1,3>,<1,4>,
定义3.16 设A,B,C是三个任意集合,R是A到B的二元关系,S是B到C 的二元关系,则定义关系R和S的合成或复合关系 RοS={<a,c>| aA,cC ∧ bB,使 <a,b>R且<b,c>S }。
例11 集合A={a,b,c},B={1,2,3},R是A上关系,S是A到B
离散数学第三章集合与关系-习题课
11
河南工业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四.证明R的反对称性 方法1 用定义1证: 任取 x,y∈A,设<x,y>∈R, <y,x>∈R.证出 x=y。 方法2 用定义2证: 任取 x,y∈A,x≠y, 设<x,y>∈R,证出<y,x>R. 方法3 用定理证:证出 R∩Rc IA . (见教材P118) 五.证明R的传递性: 方法1 用传递定义证: 任取 x,y,z∈A,设<x,y>∈R,<y,z>∈R, 证出 <x,z>∈R. 方法2 用传递闭包证:证出 t(R)=R, 即 R∪R2∪R3∪... =R. 方法3 用定理证:证出R R R ( P119 (2) a) ) 下面证明第113页 (4)
河南工业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离散数学
河南工业大学 第三章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集合与关系
1
河南工业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3-2(9)在什么条件下,下面命题为真?
a) (A-B)∪(A-C)=A (A-B)∪(A-C)= (A∩~B)∪(A∩~C)=A∩(~B∪~C) = A∩~(B∩C)=A-(B∩C)=A 所以满足此式的充要条件是: A∩(B∩C)= Φ或A ~ (B∩C) b) (A-B)∪(A-C)=Φ (A-B)∪(A-C)= A∩~(B∩C)= A-(B∩C)=Φ 所以满足此式的充要条件是:A B∩C c) (A-B)∩(A-C)=Φ (A-B)∩(A-C)= (A∩~B)∩(A∩~C)=A∩(~B∩~C) = A∩~(B∪C)=A-(B∪C)=Φ 所以满足此式的充要条件是: A B∪C d) (A-B)(A-C)=Φ 因为 当且仅当A=B ,才有AB=Φ 所以满足此式的充要条件是: A-B=A-C
离散数学第3章-集合与关系
员,或A包含a,a在A之中,a属于A。即 a A a A
(2)集合中元素具有互异性和无序性。如{a,b,c,d}={a,b,b,c,d}
3-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
(3) 集合的元素个数可以是有限个也可以是无限个,具有有限个元素的集 合的为有限集,否则称为无限集。 (4) 集合中的元素也可以是集合,如
称为A和B的笛卡尔积,记作:A B
例:A {、、 、、
则:
3-4 序偶和笛卡尔积
5、多重直积:
A1 A2 A3是集合,A1 A2是笛卡尔集,也是集合仍可再作笛卡尔积
A A A A A A ( ) { , , | , , }
1
2
3
1
2
3
1
1
2
2
3
3
A A A { , , | , , }
E AB
S={x∣(x∈A)∧(xB)}
={x∣(x∈A)∧ (x∈B)}
3-2 集合的运算
b)集合A关于全集E的补。 E-A称为A的绝对补,记作~A。
E A
~A={x∣(x∈E)∧(x A)}
~ A有下列性质: ⑴ ~( ~A)=A
⑵ ~E=
⑶~ =E
⑷A∪~A=E
⑸A∩~A=
3-2 集合的运算
* 以后判断两集合相等就主要用这一重要定理。
定理:对任一Set A, A
3-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
例:若A={a,b,c},写出其所有子集。 解:Ø 、{a}、{b}、{c}、{a,b}、{a,c}、{b,c}、{a,b,c}均是A的子 集
离散数学知识点
离散数学知识点摘要: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非连续结构的研究。
本文旨在概述离散数学的核心知识点,包括集合论、逻辑、关系、函数、图论、组合数学和递归等。
1. 集合论-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离散数学的基础,它是一组明确的、无重复的对象的集合。
- 集合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补集等。
- 幂集:一个集合所有子集的集合。
- 笛卡尔积:两个集合所有可能的有序对的集合。
2. 逻辑- 命题逻辑:研究命题(声明的真值)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合取、析取、否定等。
- 谓词逻辑:使用量词(如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来表达更复杂的逻辑关系。
- 逻辑推理:包括直接证明、间接证明和归谬法等。
3. 关系- 关系的定义:一个集合到另一个集合的有序对的集合。
- 关系的类型: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等。
- 关系的闭包:在给定关系下,集合的最小闭包。
4. 函数- 函数的定义:一个集合到另一个集合的映射,每个元素有唯一的像。
- 函数的类型:单射、满射和双射。
- 复合函数:两个函数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函数。
5. 图论- 图的基本概念:由顶点(节点)和边组成的结构。
- 图的类型:无向图、有向图、连通图、树等。
- 图的算法:如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图的着色等。
6. 组合数学- 排列和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不同排列和组合的数量。
- 二项式定理:描述了二项式的幂展开的系数。
- 生成函数:一种编码序列的方法,用于解决复杂的计数问题。
7. 递归- 递归定义:一个对象通过引用比自己更小的版本来定义。
- 递归函数:在计算机程序中,一个函数调用自身来解决问题。
结论:离散数学为理解和设计计算机系统提供了基础工具和理论。
它的知识点广泛应用于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理论和数据库等领域。
掌握离散数学对于任何希望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取得进展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提供了一个简洁的离散数学知识点概述,每个部分都直接针对一个主题,避免了不必要的背景信息和解释。
《离散数学》讲义 - 3
离散数学
2
1、集合概念及表示
(1)集合 ①概念 一般地说,把具有相同性质的一些东西,汇集成 一个整体,就形成一个集合。 例如:教室内的桌子;全国的高等学校;自然数的 全体;直线上的点。 ②分类 有限集:集合的元素个数是限的。 无限集:集合的元素个数是无限的。
离散数学 3
(2)表示
①集合:A~Z;元素(集合中的事物):a~z。 ② I 元素a属于集合A, 记作:aA II 元素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离散数学
8
(2)应用
定理3-1.1 集合A和B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两 个集合互为子集。
离散数学
9
4、真子集
定义3-1.3 如果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都属于B,但 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则称A为B的真 子集。 记作:AB。 即:AB(AB)(AB) AB(x)(xAxB)(x)(xBxA)
离散数学 46
(2)相等
定义3-4.1 两个序偶相等, <x,y>=<u,v>,iff x=u,y=v。 注意: ①序偶<a,b>中的两个元素可以属于不同的集合, 可代表不同类型的事物。 ②在序偶<a,b>中,a称第一元素,b称第二元素。
离散数学
47
(3)推广
三元组是一个序偶,其第一元素也是一个序偶。 形如: <<x,y>,z> <<x,y>,z>=<<u,v>,w>,iff<x,y>=<u,v>,z=w 即:x=u,y=v,z=w。 约定:三元组<<x,y>,z>记作<x,y,z> 注意: 当xy时,<x,y,z><y,x,z> <<x,y>,z><x,<y,z>> 其中:<x,<y,z>>不是三元组。 同理:四元组第一元素是三元组 四元组:<<x,y,z>,w> 四元组相等: <<x,y,z>,w>=<<p,q,r>,s> (x=p)(y=q)(z=r)(w=s)
离散数学第三章第三节
3、闭包的概念
关系可以具有自反、对称、传递等性质。然而,不是所有的关 系都具有这些性质。但通过对给定的关系添加新的元素(有序 对),所得的关系将具有这些性质。当然,在对给定的关系进行 扩充时,一方面要使扩充后的关系具有某些性质;另一方面,又 不想添加过多的元素,做到恰到好处,即添加的元素要最少。 对给定的关系用扩充元素的方法得出具有某些性质的新关系叫 闭包运算。
11
4、构造闭包(续1)
定理5(2)的证明。
定理5 设R是A上的关系,则 (2) s(R)=RRC
证:设R'= RRC,显然R RRC(=R')
任取<x,y>RRC <x,y>R<x,y>RC <y,x>RC<y,x>R <y,x>RRC 所以R'是对称的。 设R"是对称的且RR"。 任取<x,y>R'<x,y>R<x,y>RC <x,y>R"<y,x>R (因RR") <x,y>R"<y,x>R" (因RR") <x,y>R"<x,y>R" (因R"是对称的) <x,y>R" 故R'R"
16
第3-3讲 作业
P119
5 P127 1,2a
17
12
4、构造闭包(续2)
定理5(3)的证明。
定理5 设R是A上的关系,则 (3) t(R)=RR2R3… 证:先证RR2R3… t(R),只须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均有
Rnt(R)即可。用归纳法证明。 n=1时,R1=R ,R t(R)。 假设Rn t(R),则对 任意<x,y>Rn+1 <x,y> RnR t(<x,t>Rn<t,y>R) t(<x,t> t(R)<t,y> t(R)) <x,y> t(R) (因t(R)是传递的) 从而命题得证。 再证 t(R) RR2R3…。为此,只需证 RR2R3…是传递的, 因为t(R)是包含R的最小传递闭包。 任意<x,y>RR2R3… <y,z>RR2R3… s(<x,y>Rs) t(<y,z>Rt) st(<x,y>Rs<y,z>Rt) st(<x,y>RsRt) <x,y> RR2R3… 这说明RR2R3…是传递的。
离散数学(3.12序关系)
Hasse Diagram
定义3.10.2 在偏序集中 A, ,若元素a, b A ,
a≠b,a≤b,且在集A中不存在任何其它元素c,使得 a≤c,c≤b,则称元素b盖住元素a,并且记
cov A {a, b a, b A, b盖住a}
称
cov A 为偏序集 A, 中的盖住关系。显然 cov A 。
3 .下列关系哪一个是自反的、对称的、反对称的或可传 递的? 〈1〉当且仅当n1n2<8(n1,n2∈N)时,有n1ρ n2 〈2〉当且仅当r1≤ | r2| (r1,r2∈R)时,有r1ρ r2 解〈1〉ρ 不是自反的,如4∈N,但4· 4=16>8。
ρ 是对称的,因为 对于任意的 n1, n2∈N,若有 n1n2< 8, 则 n 2n 1 = n1n 2 < 8 。 ρ不是反对称的,例,2· 3<8,3· 2<8,但3≠2. ρ 不是可传递的,例如,3· 2<8,2· 3<8,但3· 3=9>8。
(4)若a是B的下界,且对B的任意下界 a ,均有 a
则称a为B的最大下界(下确界),记作GLB(B)。
例9. 设A={a,b,c},对于偏序集 ( A), ,
( A)
集合
{{a},{b},{c}} {{a},{a,b}}
{a,b,c} {a,b,c}
{a,b},{a,b,c}
上界
下界
例如 在例3的整除关系中,3≤4,4≤3均不成立。
在例4的包含关系中 {b} {a, c},{a, c} {b}
定义3.10.5 设≤是集合A上的一个偏序,若对于任意
元素a,b∈A,必有a≤b或b≤a,则称它为A上的一个全序。
华科离散数学第三章
14
例3 设有函数f, g, h,均是由实数集R到R的函数,
且f (x)=x+3 ,g (x)=2x+1, h (x) =x/2 求复合函数 h •(g•f) , (h•g)•f 。
解: 所求的复合函数都是由R到R的函数
g f (x) g( f (x)) g(x 3) 2(x 3) 1 2x 7
所以# (BA)=8 。
f5={(a,2),(b,1),(c,1)} f6={(a,2),(b,2),(c,1)} f7={(a,2),(b,1),(c,2)} f8={(a,2),(b,2),(c,2)}
因此, #(BA)=(#B)#A 6
二、几种特殊的函数 定义3-3 设f是一由A到B的函数,
8
练习 3-1
1.设A={1, 2, 3, 4, 5} , B={6, 7, 8, 9, 10}, 判断下列由A到B的关系哪些是函数,哪些不是函 数。在相应的括号中键入“Y”或“N”。
(1) f1={(1, 10),(2, 9),(3, 8),(4, 7),(5, 6)} ( Y )
(2) f2={(3, 6),(1, 8),(2, 6),(4, 7)}
注意:当g•f 是内射时,g可能不是内射, 例如
22
当g•f 是满射,f可能不是满射.
例如
当g•f 是双射时,f可能不是满射,g可能不是内射.
例如
23
例6 设有函数f:R→R和g:R→R,定义为
f(x)=x2-2 , g(x)=x+4 试判断f是否内射?g•f是否内射。
解 (1)f不是内射。
因为3 ≠-3 ,但f(3)=f(-3)=7
f 3 (1)= (f•f 2)(1)=f (f 2(1))=f (3)=4 类似地f 3 (2)=1, f 3 (3)=2, f 3 (4)=3
离散数学课件 第三章 集合与关系-2
② 对称闭包 s(R)=R∪Rc
③ 传递闭包 t(R)=
i 1
R = R∪R2∪R3∪…
i
证明 r(R)=R∪IA
证:设R‟ = R∪IA ∵ ① xA,<x,x>R‟ ∴R‟具有自反性 ② RR‟ ③ 设R”是自反的,且RR” ∵R‟‟是自反的,∴IAR” 又∵RR” ∴R‟=IA∪RR” 综上所述,R‟满足自反闭包定义的三个条件, ∴ r(R)= R‟= R∪IA
证明
st(R) ts(R)
证:① 先证 R对称t( R )对称 t( R )-1 = (RR2R3…)-1 = R-1(R2)-1(R3)-1… = R-1(R-1)2(R-1)3… ((F◦G)-1=G-1◦F-1,定理3-7.2 ) = R R2 R3 … = t( R ) t( R )对称. ② 因为 R s(R),故 st( R ) st(s( R )) 而st(s( R ))= sts(R) = s(ts( R )) = ts( R ) st( R ) ts( R ).
i i 1
必s,t,使得<a,b>∈Rs,<b,c>∈Rt ∴<a,c>∈ Rt◦Rs
i i 1
=
Rt+s
i i 1
i 1
R
i
∴<a,c>∈ R ∴t(R) R
i 1
∴ R 是传递的
i
② ∵ t(R)是包含R的最小传递关系
由(1),(2)得 t(R) =
3-9 集合的划分和覆盖
除了把两个集合相互比较外,还常把一个集合 分成若干子集讨论。
定义3-9.1 设A为非空集,S={S1…Sm},SiA,Si
离散数学3、4章
2020/3/28
离散数学
12
双射的逆也是双射
• 显然,若是A到B的双射,则其逆映 射 – 1也是B到A的双射,并且对任意 的x∈A,均有: – 1((x)) = x .
2020/3/28
离散数学
24
抽屉原理(鸽巢原理)
我们知道,若A,B均为有限集,且A与B 之间存在双射,则A和B的元素个数相等,即 A~B。但是:
定理4.1.2 任何有限集均不能和其真子集等势。
• 此定理也称为抽屉原则:若将n+1个物体放入 n个抽屉中,则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了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物体。
第三章 映 射
映射又称为函数,是两个集合 之间一种特殊的二元关系。
本章主要介绍各种典型的映射及 其性质、运算以及它们之间的联 系。
2020/3/28
离散数学
1
§3.1 基本概念
定义3.1.1: 设A,B是两个集合,是A到B的二 元关系,若对A中每个元素a,有唯一的 b∈B, 使得<a,b>∈ ,则称为A到B的映射,记为:
本章将利用“映射”的概念建立集合 间的等势关系,并拓广集合中元素个数 的概念,引进集合的基数的概念,最后 讨论可数集与不可数集。
2020/3/28
离散数学
20
§4.1 等 势
如何比较两个集合中元素的多少呢? 引入等势的概念。
定义4.1.1 设A和B是集合,若存在A到B 的双射,则称A与B等势,记为A ~B 。 (可形象理解为A与B的元素一样多。)
在,于是A~C,故~是传递的。 综上所
离散数学之3—二元关系
R10={(1,1)}
既对称, 也反对称。 R9={(1,2), (2,1), (1,4)} 既不是对称, 也不是反对称。
5。如果(x, y) R (y, z) R (x, z) R, 就说 R是A上的一个传递关系。 例:设A={a, b, c}, S1 ={ (a, c), (a, b), (b, b), (c, b), (c, c) }, S2 ={ (a, a), (b, a), (b, c), (c, b), (c, c) }, S3 ={ (a, c), (a, b) }, 则 S1, S3 都是传递的, 而 S2 不是传递的。
(a, c) (R T) (S T)。
⑵ (a, c) (R S) T
( b)[ bA (a, b) R S (b, c) T ] ( b)[ bA ( (a, b) R (a, b)S ) (b, c)T ] ( b)[ bA (a, b) R ( b, c)T ) ] ( b)[ bA
R = { (a, a), (a, c), (b, a), (b, b), (c, b), (c, c) }, S = { (a, a), (a, c), (b, a), (b, c), (c, b), (c, c) }, 则 R S ={ (a, a), (a, c), (b, a), (b, c), (b, b), (c, b), (c, c) },
那么,详细写出即是 R={(2, 4), (5, 25), (2, 1), (5, 4)}。
例 2:设A={2,3,4,5,6,8},定义A到自身的一 个
二元关系为 MOD3={(a, b)a, bA (a b(mod 3))},
那么,MOD3={(2, 2), (3, 3), (4, 4), (5, 5), (6, 6), (8,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离散数学
实验项目名称关系
实验学生班级K网络工程121
实验学生姓名王云峰
学 号*********
实验时间11月15日
实验地点信息楼
实验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关系是集合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关系性质的判定是集合论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该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关系的概念和性质,并掌握关系性质的判定等。
实验要求实现判断任意一个关系是否为自反关系、对称关系、传递关系。
二、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计算机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需求分析、算法设计思路、流程图等)
判断任意一个关系是否为自反关系、对称关系、传递关系和等价关系?若是等价关系,求出其所有等价类。
设RA×A,(1)若x(x∈AxRx),称R是自反的;(2)若xy(x、y∈A∧xRyyRx),称R是对称的;(3)若xyz(x、y、z∈A∧xRy∧yRzxRz),称R是传递的;(4)若R是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则称R是等价关系。
}
}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计算过程与结果、数据曲线、图表等)
六、设RA×A,(1)若x(x∈AxRx),称R是自 )若xy(x、y∈A∧xRyyRx)称R是对称的;(3)若xyz(x、y、z∈A∧xRy∧yRzxRz),称R是传递的;
4)若R是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则称R是等价关系。
在程序实现中,集合和关系用都用集合方式输入。
}
void Array_To_Set(char *Array,char *Set)//一维字符数组转化为集合
{
int i,j;
j=0;
Set[j++]='{';
for(i=0;Array[i]!='\0';i++){Set[j++]=Array[i];Set[j++]=',';}
if(j>1){Set[j-1]='}';Set[j]='\0';}
{
int i,j,s,t;
for(i=0;i<n;i++)
for(j=0;j<n;j++)R[i][j]=0;
for(i=2;i<(int)strlen(F);i=i+6)
{
s=Get_xh(A,F[i]);
t=Get_xh(A,F[i+2]);
R[s][t]=1;
}
}
int Judge_zfx(int **R)//自反性判定
for(i=0;i<n;i++)
for(j=0;j<n;j++)if(B[i][j]>R[i][j])return 0;
return 1;
}
void Get_Djl(int **R)
{
int i,j,m=0,ip;//m统计等价类数
DJL=new char*[n];
for(i=0;i<n;i++)
if(A[i])
printf("请输入集合%s上的一个二元关系F=",S);
scanf("%s",F);
n=strlen(A);
R=new int*[n];
for(i=0;i<n;i++)R[i]=new int[n];
Relation_To_Matrix(F,R);
if(Judge_zfx(R)&&Judge_dcx(R)&&Judge_cdx(R))
在程序实现中,集合和关系用都用集合方式输入。
四、实验原始纪录(源程序、数据结构等)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t n;//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char *A,*S,*F,**DJL;//S为集合,A为集合S的元素组成的字符数组
//F为A上的二元关系集合,DJL[i]为第i个等价类元素组成的集合
{
printf("关系%s是%s上的等价关系,");
Get_Djl(R);
}
else
{
if(Judge_zfx(R))printf("关系%s是自反的\n",F);
if(Judge_dcx(R))printf("关系%s是对称的\n",F);
if(Judge_cdx(R))printf("关系%s是传递的\n",F);
此实验课程,能有效地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我们更系统,逻辑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分析例子更为简单,所以,此次实验,使我了解集合关系的各种基础,受益匪浅。
教师评语:
{
int i;
for(i=0;i<n;i++)if(R[i][i]==0)return 0;
return 1;
}
int Judge_dcx(int **R)//对称性判定
{
int i,j;
for(i=1;i<n;i++)
for(j=0;j<i;j++)if(R[i][j]!=R[j][i])return 0;
在程序实现中,集合和关系用都用集合方式输入。抽象原则:任给一个性质P,就确定了一个集合A,A的元素恰好是具有性质P的对象。子集、包含、包含于、真包含、全集U、基数#A-元素个。幂集ρ(A):A的全部子集的集合交∩、并∪、差—、补~集。有穷集的计数原理:#(A∪B∪C)=#A+#B+#C-#(A∩B) -#(A∩C) -#(B∩C)+#(A∩B∩C)4.空串ε、连接运算、字母表Σ、Σ*、语言、闭包A*=A^0∪A^1∪…A^0=ε正闭包A+= A^1∪…5.有序偶<x,y>:将2个对象xy按规定的顺序构成的序列。笛卡尔乘积A×B={<x,y>|x∈A∧y∈B},AB是集合二元关系R:任何有序偶的集合R。<x,y>∈R、xRy、xy有关系R定义域dom(R)、值域ran(R)全域关系Ux、恒等关系Ix关系矩阵、关系图自反的、反自反的、对称的、反对称的、传递的复合关系RοS:R是X到Y的关系,S是从Y到Z的关系,则X到Z的一个关系RοS满足结合律逆关系R^-1(RοS)^-1=S^-1οR^-1自反闭包r(R)=R∪Ix、对称闭包s(R)=R∪R^-1、传递闭包t(R)=R^1∪R^2…偏序≤:关系是自反的、反对称的、传递的全序、线序:可比严格偏序:反自反、传递的遮盖、哈斯图、最大元、极大元、上界、最小上界良序的:每个非空子集有最小元覆盖、划分、等价关系:自反的、对称的、传递的由x代表的等价类[x]R={y|y∈X∧xRy} (R:模6同余,[1]R={7,13,...} )函数f:是一个关系<x,y1><x,y2>都属于f,则y1=y2f:X→Y :f是X到集合Y的关系,dom(f)=X自变量、象源、值、象偏函数f:对每个x∈dom(f)有唯一的y使<x,y>∈f---不属于dom(f)的未定义全函数满射的(每个y都有x)、单射的(每个x射向不同y)、双射的、反函数集合A的特征函数ΨA(x)=1/0,x∈A/不属于A集合的后继集合A+=A∪{A} 0=?是自然数,n是则n+是,有限次使用规传递性、三岐性<>=、良基性∈∈数学归纳法:若P(0)是真的,m∈N,P(m)=>P(m+),则n∈N,P(n)是真的集合等势A~B:A,B的元素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存在双射、抽屉原理:有穷集合AB,#A=m,#B=n,m>n,则不存在从A到B的单射函数任何有穷集合唯一地与一个自然数等势。集合A的基数#A:自然数n,A~n A的等价类可数无穷集合:与自然数集合等势可数集合:有限的或可数无穷的实数集合是不可数的。--对角线方法任何集合A,#A<#ρ(A),集合关系,
else {Set[j++]='}';Set[j]='\0';}
}
int Get_xh(char *A,char ch)//返回字符在A中的下标
{
int i;
for(i=0;i<n;i++)if(A[i]==ch)re_Matrix(char *F,int **R)
int **R;//R为关系F的关系矩阵
void Set_To_Array(char *Set,char *Array)//将集合转化为一维字符数组
{
int i,j;
j=0;
for(i=1;i<(int)strlen(Set)-1;i=i+2)Array[j++]=Set[i];
Array[j]='\0';
{
ip=0;
DJL[m]=new char[n];
DJL[m][ip++]=A[i];
for(j=i+1;j<n;j++)if(A[j]&&R[i][j]){DJL[m][ip++]=A[j];A[j]=0;}
DJL[m][ip]='\0';
m++;
}
printf("等价类分别为:\n");
for(i=0;i<m;i++)
{
Array_To_Set(DJL[i],S);
printf("%s ",S);
}
printf("\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