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散文
走近婺源看思溪散文
走近婺源看思溪散文早就听说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因此,这次的江西之行,让我最向往的就是去婺源了。
婺源县古属徽州,在这里随处可见那种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
婺源县城本身并没什么出色之处,要想欣赏真正的婺源美景还得走进那些散落其中的一个个小小乡村。
每一个初到婺源的人,大概都要去李坑。
的确,李坑有着徽州水乡应有的一切:古老的香樟树、高高的马头墙、小桥流水的人家;而且李坑还有着非同一般的名气:曾经出过16名进士,92位知名的文人学士。
漫步在村里的小巷,一转弯、一回首,不经意之间,就会发现一座至今保存完好的深宅大院,那或是明朝的“尚书第”,或是清朝的“司马第”。
这一切,无不印证着这座小小山村曾经有过的辉煌。
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午后,天气酷热,穿村而过的河水居然有一段散发着臭味。
河两岸都是店铺,游人不多,但仍能感觉到商业的喧嚣与浮燥。
走在李坑,看那些明清时期的古老宅院在时光中静默,已经找不到古村落应有的宁静与安详了。
想起第二天要去的思溪延村,不禁让人感到有些倦意。
夜晚,下起了雨。
细密的雨声急急地响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雨停了。
天空仍然是阴霾一片,但空气却凉爽了许多。
从我们住的宾馆出发,十几分钟的车程就到了思溪村。
一下车,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凉爽湿润,不由得深吸一口,顿感心旷神怡。
思溪村,真的是青山绿水环绕中的一个美丽村庄。
一弯溪水绕村而过,水面上一座古老的'廊桥。
廊桥是村里人纳凉闲坐的地方。
想必平日里游人多的时候也一定有卖各种特产的小摊,也一定充斥着热闹与喧嚣。
但因为我们到得很早,整个村子还没有完全从沉睡中醒来,廊桥上安安静静的。
站在上面,听溪水潺潺而过,看两岸芳草菁菁。
村子里也是静静的。
偶尔有一两只早起的狗静卧在自家的门口。
狭长的小巷,雨洗过的石板路,宁静中透着一份从容。
头顶上,高高的马头墙静静地伫立在阴沉的天空下,彰显着庄严、沉寂,还有几许的凄婉。
思溪村不大,但依然有几座深宅大院,看来古代徽商的势力真是不可小觊。
婺源的美景美文
婺源的美景美文
我的家乡婺源,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这里山清水秀,如诗如画,犹如人间仙境。
春天,这儿鸟语花香、桃红柳绿,是个美丽的地方。
油菜花在田野里竞相开放,像一大片金色的海洋。
蜜蜂和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像是在享受春天带来的温暖和美好。
夏天,那儿绿树成荫、浓荫蔽日,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人们坐在树下乘凉、聊天、做游戏……真是一个好去处!
秋天,这儿瓜果飘香、秋高气爽。
人们来到果园里,把各种各样的水果摘下来放进篮子里。
看!苹果红通通的,像一个个小灯笼;梨黄澄澄的,像一个个金元宝;葡萄紫莹莹的,像一颗颗紫色的宝石;橘子黄橙橙的……果园里真热闹!
冬天,那儿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树枝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小冰凌,小房子上铺上了厚厚的积雪……来到这儿真是太美了!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婺源!
—— 1 —1 —。
婺源行记散文
婺源行记散文婺源行记散文风轻云淡,晴空万里,我踏着清风,置身前往我的归宿——江西婺源。
婺源,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它给我最难忘的就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置身于油菜花的海洋里,是一种人生的享受,也是一种精神的回归。
婺源的山,是那么宁静自然。
它们是我见过的最清新的山,郁郁葱葱,美瞎了我的双眼。
婺源的水,是那么的清澈见底。
乘着竹筏,在水中缓慢地行进,敞开心扉,尽情拥抱这份难得的美好时光。
婺源的民居,有着江南的风情。
徽派建筑的独特风格,赋予了它别样的韵味和美好。
在村落里走一走,到民居里看一看,领略着这里的淳朴和好客。
婺源的花,是那么的丰富多彩。
你看远处的桃花,开的正艳,仿佛在给村子点缀着娇艳。
当然,不可或缺还有那与众不同的梨花,洁白无瑕的模样,给春天带来了别样的风情。
最美的还是婺源最具特色的油菜花,一望无际,看不到尽头,因为它的美,吸引了太多的'游客,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婺源的桥,总是那么多情。
它连接的不只是村落、流水和石路,还有那千年不变的婚姻习俗。
水在河中流,日日夜夜,从不间断。
桥在岸边立,古朴典雅的造型,给了江南多情的诉说,还记得:小桥流水人家的记叙和美好。
婺源的夕阳西下,是美丽的,也是温馨的。
余晖照射在哪里,都是一道霞光。
躺在油菜地里,是一种美的享受和一种心灵的释放,惬意而又自然。
走过了村落,走过了田地,也走过了小桥流水人家,给自己一次闲游,让自己的梦走的更远。
以后,我还会来到这里,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来到这个让自己终身难忘的心灵归宿。
等以后有机会了,我会带着自己的妻儿,再来婺源走一走,来这里圆我今天这场美好的梦。
万亩黄金一线天,清风摇曳百里晴。
心有归途婺源梦,三生有约不负卿。
【婺源行记散文】。
散文:婺源之美
散文:婺源之美散文:婺源之美婺源之美,一山,一水,一树,一瓦,无不透露出生态之美,文化之韵。
婺源美在白墙黑瓦与青山绿水的绝美搭配,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展现了一幅幅乡村田园画卷。
婺源,有“树养人丁水养财”的古训。
后龙山与水口的树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各村宗祠都有保护龙脉的祠规条文,如《羽中麓齐氏族谱.祠规》载:“来龙为一村之命脉,不能伐木。
”据说戴村始祖戴文旦定居时,见对面石壁山上草木不生,不利风水,于是心生一计,蒸了很多糯米饭撒在山上,引鸟聚集。
飞鸟从它处啄食的树籽,从鸟粪中排出,洒落在悬崖峭壁之上,逢春发芽,扎根生长。
戴村历代子孙念先祖用心良苦,从不上对面山砍树伐木。
山上的玉兰、楠木、红豆杉、望春花、银杏等珍贵树种葱郁成林。
婺源自古有养生潭或养生河的传统。
以河流溪道划段立碑封禁,归所在河段村族众管,让鱼类自繁自长。
古老传言,当年女人们河畔洗衣,常会有小鱼不经意地钻进竹篮中,可是她们都是自觉将鱼放生。
这种养生河的休渔养鱼方式被推而广之。
各乡村都有“奉宪养生碑”与“加禁养生碑”,历史上类似禁碑不胜枚举。
对众多“水口林”、“来龙林”、“亭院林”、“古墓林”、“庭院树”、“祠堂树”等名木古树得以保存。
婺源人聚族而居,村村建有祠堂。
特别是汪口俞氏宗祠,西冲俞氏宗祠、黄村黄氏宗祠、洪村洪氏宗祠、江湾萧江宗祠和庐坑詹氏宗祠等蔚为大观。
其间的祠堂文化,让人叹为观止。
走进宗祠,仿佛进入祖宗留下的精神家园,高悬祠堂中的“生聚教训”的匾额及“施于仁益于仁自始为人知礼义,立在德行在德从来治国有嘉猷”的楹联,传达着耕读社会中和睦立德的价值取向。
朱熹在《家礼》规定:“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为四龛以奉先世神主。
”南宋以来,人们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彝伦攸叙的宗族观念深入人心。
对于疾患、贫废、弱残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闵怀,如《永川俞氏宗祠仁本祠谱规》就有“疾相抚,患相极,死相葬,老弱废残相养,婚嫁丧灾相助”的条规。
婺源游记散文(通用20篇)
婺源游记散文婺源游记散文(通用20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散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婺源游记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婺源游记散文篇1知道婺源是从我爸爸开始的。
他爱喝茶,尤其是婺源的绿茶。
真正认识婺源,是在我们单位组织的“三八“妇女节活动中,让我走进这个被人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婺源除了茶叶外,最具特色的还是它那古朴典雅,装饰精美的徽派建筑。
粉墙黛瓦与山光水色交相辉映,风光如画。
婺源位于江西的东北部,属上饶管辖区。
古属安徽歙洲。
有诗赞曰:“盘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
”暮春的一日,我们随团来到婺源的第一站李坑村。
李坑村始建于北宋,这里是名符其实的小桥流水人家。
蜿蜒的溪流,如一条飘带,清澈见底。
间或有木桥、石桥横跨其上,风情万种。
两旁则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
走进院墙高耸古房,每户人家都有一个天井,在天井的正下方放有一个“太平缸”,据说是保全家幸福。
雕刻是这里建筑中的一大特色。
家家精雕,户户细刻。
有石雕、砖雕、木雕。
不论是官邸还是民宅,都会在梁坊、斗拱、门楣、窗棂等处刻上花鸟虫鱼,戏文人物等。
从这些雕刻中可以看到在当时手工雕刻的精致细腻,真让人叹为观止。
奇怪的是这些经历了数百年历史的老屋不需打扫也不会结蜘蛛网。
从李坑乘上挂有红灯笼的木筏顺流而下,一路上欢歌笑语,来到江湾。
这里物产丰富,以绿茶和雪梨久负盛名。
这里文风鼎盛,据村里人说从古至今孕育出一批学士名流,著术就多达88种,任七品以上官者,有25人,还有经济学家、教育学家等等,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的代表。
村中还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徽派建筑,极富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第二天,我们随团游了宏村,彩虹桥等景点。
婺源两日游,让我们深深领会到了徽派农业文明的精彩与美丽。
婺源游记散文篇2对于江西婺源,虽然近在咫尺,一百三十多里地,可是对于它的了解实在不多。
婺源的春天散文
婺源的春天散文
婺源的春天散文
大约在清明前半个多月,婺源的油菜花就已经盛开了,像黄金般的亮丽,整片整片地镶嵌在清山绿水之间,把婺源妆扮得金碧辉煌。
婺源的春天,是用黄金碧玉镶成的。
走进油菜地,满眼都是金灿灿的,在晃悠悠的金色中,成群的蜜蜂被阳光浇铸在油菜苗纤细的枝丫上,几只蝴蝶扑闪扑闪着也变成了金黄色的花瓣。
一阵清风吹来,空气中充满了花的清香,婺源的春天,在金色的涌动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孩童,连游客都在眨着惺忪的眼睛。
婺源的山矮矮的`,是天然的塑造,有着天然的本色,不需要人工雕刻;婺源的水绵绵的,像农人酿制的糯米酒,甘柔醉人;婺源的房子,青瓦白墙,在青山绿水之间显得很是协调。
婺源的风景是纯正的农村自然景观,像中国古代的村姑,淳朴而典雅。
婺源的春天,是中国农村的原装版,是原汁原味的江南农村风景画。
我赞美婺源,因为它是天然的画卷、中国传统农村的活化石!
我赞美婺源,因为它保留了我们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写景】美丽的江西婺源
【写景】美丽的江西婺源江西婺源,一个有着浓厚山水韵味的地方,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
这里处在江浙皖赣四省交界处,地处川剧之乡婺源县,这里地势平缓,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是人们追求幸福,回归自然的一个理想之地。
早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山间的缝隙,洒在婺源的大地上时,星星点点的日光透过树叶和云朵的缝隙,翩然地撒在我的脸上,温暖而宜人,仿佛置身在仙境中。
这个时候,沉睡的村庄开始苏醒,农田里传来农民劳作的欢声笑语,小鸟也鸣唱起美妙的歌曲,给整个村庄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走进婺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
婺源的农田绵延至天边,一片片沃野,整齐有序,五颜六色的庄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像一条悠然的彩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
奔腾的河水从农田边流过,潺潺的流水声仿佛在迎接着每一个到来的游客。
身临其境,仿佛置身在人间仙境。
婺源的山水秀丽迷人,山峰层叠起伏,宛如一幅山水画。
著名的三清山位于婺源县境内,被誉为中国道教圣地,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这里山清水秀,峰峦叠嶂,云海翻涌,令人仿佛置身于童话的世界中。
而最吸引人的,非其险峻的山路和险峰所在。
泥泞的山路蜿蜒起伏,如同一条巨大的蛇,毒辣而峻险,看上去令人胆战心惊。
但是登上山顶,俯瞰着周围的风景,一切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渺小,那么的美丽。
山下绿树成荫,苍翠欲滴,仿佛进入了一片绿色的草原;山中天然氧吧肆虐,令人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了一个森林王国;山顶云雾缭绕,朦胧而神秘,仿佛进入了一个幻境。
登上山顶,俯瞰四周,群山起伏,云雾弥漫,美不胜收,令人陶醉其中。
婺源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旅游景点众多。
江岭古镇是婺源最具有特色的古镇之一。
这里古老而迷人,街道狭窄而蜿蜒,青砖黛瓦的房屋沿着古道而建,保存了明、清古建筑的风格,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气息。
古镇中的小吃摊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各种美食香气四溢,诱人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婺源翀山岭古道散文
婺源翀山岭古道散文
篁山岭,位于XXXX县XX东南山麓间,建村于明代中叶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村子依山而建,梯田叠翠铺金,聚气巢云,被称为梯田人家。
然而最出名的还是秋季来临,艳阳高照,炊烟四起下的篁岭晒秋。
可以说,篁山岭是集古村落、古树群、梯田花海、民俗晒秋为一体的最美乡村。
这里独特的晒秋景观成功入选“最美中国符号”,而篁岭古村也被网友誉为“世界最美村庄”。
六月之际,正值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天上的云浓得化不开。
篁山岭犹如一幅水墨画卷,独特的徽派建筑,白墙黑瓦,飞檐翘角,层层叠叠,古趣横生,真是景在画中移,人似仙境游。
濛濛细雨,像丝丝银发飘曳,又像根根筝线抖动。
但并没有影响人们的雅兴,大家穿着各色塑料雨衣,打着各种艳丽的雨伞,在篁岭景区形成了股股多彩的人流,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可以说,篁岭是集古村落、古树群、梯田花海、民俗晒秋为一体的最美乡村。
这里独特的晒秋景观成功入选“最美中国符号”,而篁岭古村也被网友誉为“世界最美村庄”。
六月之际,正值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天上的云浓得化不开。
篁岭犹如一幅水墨画卷,独特的徽派建筑,白墙黑瓦,飞檐翘角,层层叠叠,古趣横生,真是景在画中移,人似仙境游。
婺源风景散文范文
第一篇:《婺源美景》北线A1思溪一一长滩(路边,不收费,车来车往的注意安全。
)一一彩虹桥一一卧龙谷- —大郁山上村A2长滩一一彩虹桥一一理坑(包括查平坦等,呵呵,还是去看看的好)一一浙源龙天塔一一虹关一一浙岭“吴楚分源”A3鸳鸯湖一一长溪一一严田一一彩虹桥。
(这是一条爱情徒步之旅,既可饱餐山村美色, 又可与朋友爱人一起在宁静的山路上咄嗝私语,尽情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在农家泡上一杯刚出锅的新茶,美极了!)四线考水一一昜峰一一坑头一一长溪(都不收门票,汕菜花不太多但可一去,考水胡氏祖墓可能会收点讲解费用,但好商量的,长溪村是一个大山中的村庄,外在西线和北线之间,虽然交通存在一些不便,但秀美的山水加上美丽的油菜花,还有那轻烟薄雾,有如仙境。
)婺源古村落飞檐斗角的精巧雕刻,剥落的雕梁画栋和门楣。
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群,依山而建,而河而立,户连户,屋连屋,鳞次栉比,灰瓦叠叠,白墙片片,黑白相间,布局紧凑而典雅。
门前听水响,窗外闻鸟啼。
婺源寻古之旅思溪延村思溪延村民居以优雅的儒商村落景观为特色。
(北线景区)思溪延村现保留着136幢以商宅和官宅为主的古民居,一代儒商贾而好儒的风范在这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遗留的商宅大门不惜用圆雕、透雕、浮雕装饰门罩、从整体上呈现一个“商”字。
而哪些古民居、古私塾无处不渗透着儒商“诚”、“信”、"义”、“仁”的文化精髓和儒商读书穷理的治学思维。
思溪百寿花厅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堪称木雕精品,不仅将徽派建筑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更是儒商思想的升华与提炼。
思溪延村的古建筑有一种"集体”的美。
"庭院深深深几许”,南寓诗人延巳的这一划句,常常被用来形容中国古建筑的延绵无尽。
婺源乡村的民居庭院,究竟深几许?委实使身临其境的游人颇费思量。
俞氏宗祠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东线汪口景区)俞氏宗祠俞氏宗祠以细腻的雕刻工艺见长,凡梁桁、斗拱、脊吻、檐橡、驼峰、雀替等处均巧琢雕饰,有注雕、深雕、圆雕、透雕形式的龙凤瞅麟、松鹤柏鹿、水榭楼台、人物戏文、飞禽走曽、兰草花卉等精美图案百余组,被誉为“艺术殿堂”、“木雕宝库”。
【写景】美丽的江西婺源
【写景】美丽的江西婺源美丽的江西婺源,位于中国南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闻名于世。
这片美丽的土地,母亲河赣江的流域穿梭使得这里的水资源丰富,天地之间的万物生长茂盛,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和丰富的生态系统。
婺源的自然景观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
这里有壮观的大山、秀美的河流、清澈的湖泊和浓郁的森林。
我曾有幸亲身走进这片世外桃源,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初次踏入婺源,我被这里的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所震撼。
山峰们如同巨人伸展的脊梁,挺拔而坚实。
我登上一座高山,往四周望去,只见层层叠叠的山峦连绵起伏,山势犹如大海的波涛起伏不息。
远处的山峰被一层轻雾所笼罩,宛如仙境。
阳光透过云雾的缝隙洒进山谷,给山峦抹上一层金黄的光辉,美得如诗如画。
远离山峦,我来到了赣江边。
赣江是婺源的母亲河,它又宽又伸展,如同丝带般蜿蜒流淌。
我坐在江岸边,望着江水的起伏,仿佛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力量。
江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不受人类的干扰。
江水两岸的翠绿的植物映衬着江水的清澈,让人心旷神怡。
在婺源,还有许多美丽的湖泊。
有一次,在一望无际的绿意中,我来到了大红湖。
大红湖面积广阔,湖水湛蓝如玉。
湖面上漂浮着许多荷花,粉红的花瓣与湖水融为一体,如同一幅绘画。
湖边建造了供人休憩的平台,我坐在平台上,远离尘嚣,俯瞰着湖面的美景,心中平静而宁静。
婺源的森林也是其独特之处。
这里的森林茂密而古老,不时传来鸟鸣声和虫鸣声。
我漫步在森林中,一路上见到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草。
有高大的松树,树干笔直挺拔,枝叶繁茂;有娇媚的樱花树,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如同一幅盛开的画卷;还有香气扑鼻的茶树,叶子深绿欲滴。
森林中时常有小动物的身影闪现,它们有的在草地上嬉戏,有的在树上跳跃。
这些天真可爱的小动物给这片森林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欢乐。
婺源的自然风光之外,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值得一提。
这里有保留着古时风貌的古村落,有传统的民俗活动和手工艺品。
我曾有幸参观了一个古村落,只见古色古香的建筑排列着,小巷弯曲回旋。
婺源风景散文范文
第一篇:《婺源美景》北线A1思溪——长滩(路边,不收费,车来车往的注意安全。
)——彩虹桥——卧龙谷——大鄣山上村A2长滩——彩虹桥——理坑(包括查平坦等,呵呵,还是去看看的好)——浙源龙天塔——虹关——浙岭“吴楚分源”A3鸳鸯湖——长溪——严田——彩虹桥。
(这是一条爱情徒步之旅,既可饱餐山村美色,又可与朋友爱人一起在宁静的山路上喁喁私语,尽情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在农家泡上一杯刚出锅的新茶,美极了!)西线考水——豸峰——坑头——长溪(都不收门票,油菜花不太多但可一去,考水胡氏祖墓可能会收点讲解费用,但好商量的,长溪村是一个大山中的村庄,外在西线和北线之间,虽然交通存在一些不便,但秀美的山水加上美丽的油菜花,还有那轻烟薄雾,有如仙境。
)婺源古村落飞檐斗角的精巧雕刻,剥落的雕梁画栋和门楣。
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群,依山而建,面河而立,户连户,屋连屋,鳞次栉比,灰瓦叠叠,白墙片片,黑白相间,布局紧凑而典雅。
门前听水响,窗外闻鸟啼。
婺源寻古之旅思溪延村思溪延村民居以优雅的儒商村落景观为特色。
(北线景区)思溪延村现保留着136幢以商宅和官宅为主的古民居,一代儒商贾而好儒的风范在这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遗留的商宅大门不惜用圆雕、透雕、浮雕装饰门罩、从整体上呈现一个“商”字。
而哪些古民居、古私塾无处不渗透着儒商“诚”、“信”、“义”、“仁”的文化精髓和儒商读书穷理的治学思维。
思溪百寿花厅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堪称木雕精品,不仅将徽派建筑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更是儒商思想的升华与提炼。
思溪延村的古建筑有一种“集体”的美。
“庭院深深深几许”,南唐诗人延巳的这一名句,常常被用来形容中国古建筑的延绵无尽。
婺源乡村的民居庭院,究竟深几许?委实使身临其境的游人颇费思量。
俞氏宗祠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东线汪口景区)俞氏宗祠俞氏宗祠以细腻的雕刻工艺见长,凡梁枋、斗拱、脊吻、檐橡、驼峰、雀替等处均巧琢雕饰,有浅雕、深雕、圆雕、透雕形式的龙凤麒麟、松鹤柏鹿、水榭楼台、人物戏文、飞禽走兽、兰草花卉等精美图案百余组,被誉为“艺术殿堂”、“木雕宝库”。
散文梦回婺源
散文梦回婺源“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州美丽的风景、独特的人文总是深深地吸引着我,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更是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记忆。
阳春三月的婺源就似一幅水墨丹青,水彩轻抹,浓淡相宜。
清明,我再次行走婺源。
第一站便是江岭。
婺源之美,也许源于春天时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江岭就将这种美丽呈现到了极致。
云南哈尼族的元阳梯田举世闻名,而江岭也有着一片片的梯田,也许山没有元阳那般高,梯田中也没有元阳那样粼粼的水,但却有着成片的金色。
伫立岭上远眺,那满心满眼的油菜花,密密匝匝、层层叠叠,像一张向天际无边延伸的鹅黄地毯。
山水间弥漫着一层淡淡的薄雾,依稀可辨的远山勾勒着朦胧的轮廓。
其间,柔和的明黄色渐次渐远、阡陌曲弯,如画笔随意泼抹在画布上的痕迹。
金黄色中露出飞翘的屋檐、蜿蜒的小溪,似画家刻意点缀的白花,多了几分婉约细腻,风景独好。
离开江岭,我徒步前往庆源。
隐藏于深山之中的庆源,透露出一种别样的静谧。
山间清风习习,朵朵流云从头顶飘过,参天的樟树绿荫如盖,虽说有些清冷,可是行走在数百年的青石板路上,穿过片片油菜花田,趟过小溪,心情却分外愉悦。
路过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一座老房子伫立在路边,门前一棵梨树,小白花迎风绽放,透着淡淡的古朴。
细细一看,房子早已没人住居,门楣上却写着“农业学大寨”,让人回想起那个特殊的年代。
突然间,细雨飘来,身边的景致也柔柔的产生变化。
斜风细雨,油菜花虽然不再金黄鲜亮,却透露出朦胧美;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笼罩于烟雾之中,宛如水墨丹青。
沿着当年走过的路,翻过一个小山头,只见青石板路通向一个环绕着油菜花的小村——庆源到了。
来到村口,一条小溪从村中流出,将村庄一分为二。
村口一座破旧的独木桥孤独的伫立,通向一座破旧的木屋,屋前梨花盛开,水井沿上停着不知名的小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笔下的意境出现在了村中:一棵大樟树耸立村中,一座石板桥偎依在旁,小溪中一只花鸭正在戏水,真应了那句古诗“春江水暖鸭先知”。
美得让人陶醉的婺源游记散文
美得让人陶醉的婺源游记散文编者按:婺源的美景让人陶醉,还成为不少电影的拍摄场地,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在婺源的游记吧!满怀着憧憬去那个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县,但不是在油菜花开的季节,而是油菜花结籽的时节,目标是到拍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地方,叫“上坦村”。
我们乘车在高速公路上跑了八个小时来到了“上坦村”,真是千里迢迢。
江西的公路已经很不错了,路面平坦,车道挺宽。
离太阳落山的时间很近了,此刻风景点的游人不多了,都是往回返的,我们下了车,抓紧时间拍照吧。
现代旅行的模式就是坐车聊天、睡觉,下车方便、拍照。
上坦村口有一块牌坊矗立在那里,竖书“上坦村”三个大字,旁边有卖纪念品的乡民热情推荐,笑脸迎客。
随即映入我们眼前的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这是有名的“江湾水”,河对岸那边几棵古樟下有几名游客正在拍照,据说那里就是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拍摄地点。
我们快速走过几十米横跨小河的平桥,想早点见到这个典型的徽派建筑的村落。
青石板的村路,粉墙黛瓦的民居,还有一排排的白色马头墙,几名妇女们正在河边洗涮衣物和用具,旁边还有一个暗红色的老式建筑,是名叫“云水谣”的客栈,是拍过电影的道具。
古树小河,古朴韵味,门前喝茶,休闲人家,一幅徽派特色的“清明上河图”,美得让人陶醉,流连忘返。
真的不知电影导演们怎么找到这绝美的地方?游客们确实被这里景致惊到了。
百年树龄的老树如雄狮,卧在岸边,横枝苍劲似巨龙,这是拍照的好地方。
而在这几十平方米的地方,竟有七八棵大古樟树。
树高十几米,树围要三四个人手拉手才能环抱,远看那小轿车在树下,就像一个玩具一样。
按我国民间风水学说,这种地方一定是块宝地。
樟树主要是分布在我国南方的,但在江西是最多的。
树高的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展,枝叶茂密,大气雄伟,四季常青。
我们知道樟树有樟脑香气,木材坚硬又美观,常用于制作家具,耐久不变形。
以前每家都会用樟木打制木箱装衣服。
据说樟树是江西省几个城市的“市树”,相邻的湖南省也是樟树很多的地方。
散文:寻梦婺源
散文:寻梦婺源散文:寻梦婺源婺源,我终于来了,打开心扉,就像看见一个古老的朝代。
而你,其实不用刻意妆扮的,即便身着粗衣麻布也是天生丽质,天生动人。
我在你的身边徘徊流连,不觉地把你轻轻地揽入怀中。
初冬的那一抹阳光,染亮你苍桑的额头,在不动声色之中就把你写意。
站在你的面前,我全方位感受你那迷人的韵致,看你那古典的.美深几许?你的历史悠久,你被古墙、镂窗、黛瓦、青砖、石径、足音绕着,也绕着我回归自然的心。
除了典雅,婺源,你还像一个山野的女子,在我的面前尽情地坦露出野性的自然和朴实。
你的美强烈地感染着我。
你的绰影,你的澄澈,你的古朴让行走的我变得和你一般纯净起来。
婺源,你在我的心中越来越大。
“徽俗徽建徽戏,自有千年古韵”这便是你最真实的写照。
走进晓起,我立马被那里的风光所吸引,陌生又熟悉的街巷似曾相识,那些错过的和未曾见过的,透出平平仄仄的古韵,木格子雕窗以及老屋的墙壁斑驳成写意的水墨,萧索与繁华折叠出许多额纹。
高立的石牌边,夹杂着纷乱的脚步,响起不绝如缕的回声,导游指着石牌边的一棵古樟树对我说,这棵樟树活了千年了,现在已成精是大神了,对它参拜许愿就会很灵验的。
我将信将疑地在那棵大古樟树下,鞠了三躬,心中默默地许愿,希望那棵古樟树能为我提前显灵。
于是,游人,古树,村巷,几个景致在这里格外亮眼,它们悄悄在我的视野里定格。
娴静,淡雅,不停地铺陈着美的韵律。
不由地想起一个名叫陈复礼的香港著名摄影家。
他那幅在婺源江岭拍摄的作品“天上人间”,让婺源从此远近闻名,名扬天下,让婺源成为“中国最美的乡村”的代名词。
而那些古村落就像嵌镶在婺源脖子上的一串串项链,使得整个婺源魅力四射。
游人在村里来回走动,慢悠悠地,很是悠闲。
溪水边,青石板路光滑透亮,纵横交错,浅浅的凉意沁从脚底沁上来,丝丝向上蔓延着,轻灵柔缓。
置身在婺源的美中,我领略到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身心无比清爽。
婺源,婺源散文
婺源,婺源散文婺源,婺源散文婺源从安徽过继到江西后,依然一副徽州模样。
几乎一夜之间,中国人疯狂地在地图上寻找婺源,拜倒在“中国最美的乡村”使人有些疑惑的称谓行。
那年,我驱车赴杭州,特意绕道看看那传说中的婺源是否名符其实?原来“下乡”是一种幸福。
婺源既不勾魂也不迷情,这是一方踏实而厚道的天地。
我们找到了干净的天空、清香的田野、悦耳的水响和错落的古典。
婺源的色彩使我们的黑眼珠变得斑斓:黄灿的油菜花,黑沉的龙尾砚,灰朴的墙头,红艳的荷包鲤,绿亮的婺茶,白嫩的江湾雪梨……。
就风光而言,在温润的江南,婺源并不突显。
最美的乡村里抢掠我们视线的在于它的建筑,陈年的徽派格调曾经也和风景一样平常,岁月流淌过后让它们变得如此稀缺,在珍贵中显现婺源的美丽,被人轻蔑过的乡村终于成为东方国土上的收藏。
城市乃至县镇楼宇的主体模式不是东方的,婺源恢复了城市运动中被摧毁的记忆,梦境在现实的时空里站立,风雨击打的传统在遥距大都市的乡村成片地繁衍,并留存至今。
我们的.文化情感找到了回归,晓起、李坑、汪口、理坑、延村、清华等让我们的脸不羞愧,因为那里的屋舍也是我们古老种族的另一张脸。
我们不可以没有祠堂,不可以没有小桥流水,不可以没有石桥街巷和灰砖黑瓦。
于是恍然,油菜花并不是婺源的标志,徽派建筑也不是婺源独有,它的最美处正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相处。
我们确信前辈所遭遇的苦难,而婺源传达出来的信息是他们在诗意的空间里将生命安排得闲适而优雅。
中国人吖吖学语时最早的精神营养是诗歌,所以往往以诗的标准作为审美法则。
朴素才有大美,大美才有诗意。
婺源吻和了东方的审美情趣,才招引艺术群体蜂拥而至,寻觅物欲时代下枯失的灵感。
也让我们有理由挣脱都市的喧哗与盲从,做一个宁静的前朝人,下乡的幸福在于活在天籁吟咏的诗中。
我们的歌声可以这样嘹亮,视野可以这样开阔,情感可以这样悠长而深情。
前面的朱熹,后面的詹天佑,在离开家乡时,相必都是一步一回头。
诗意酝酿的书香将他们熏染得深厚而睿智,文风清扫着凡俗恶习,留下了这块净土,注定盛产著作与出仕者。
婺源醉秋心情散文
婺源醉秋心情散文身处喧嚣的尘世,找一宁静之地,渴望清新淡雅的静谧,让秋日的阳光抚摸自由跳跃的心灵,让飘落的红叶掠去心头的浮躁,真正领略宁静,淡淡的秋阳下,安详寂静,唱着歌走着山路,坐在河边看美丽倒影。
日出之前,阵阵鸡鸣,日出之后,炊烟袅袅,流走日月,沉淀心情。
浑白色的村庄,绿色的山丘和田野,沟底的小河,黄黄的油菜花,构成春天的五彩缤纷。
山水渲染,蒙黄色、朴色、丰收的笑靥、环山涧水的徽派古村落与这些色调相若,勾勒成一张张天人合一的画卷,勾勒成秋天的绚丽多彩。
这就是让人们心醉的婺源。
石城位于婺源北部的古坦乡境内,与浮梁县交界,离婺源县城五十五公里,离清华镇三十三公里。
石城是一座山,山脚下分布两个村庄,程村与戴村。
程村三面都有古枫树环抱,清晨,村庄上空炊烟袅袅,晨雾笼罩在古枫树半腰,构成如梦如幻般的仙境。
长溪村四面环山,站在山腰上,村庄全景尽收眼底。
白墙黑瓦的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河流傍村而过,恬静怡然。
是深藏于大山之中的千年古村。
广袤的森林和秀美的山水,沉淀着丰富多彩的历史。
茂密的山林,连绵的群山层峦叠翠,誉为“世外桃源”。
多条小溪汇聚而成的清砂河绵延不绝,冲口飞瀑、石浴盆、阴潭竹影等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气势恢宏的徽派民居,村里村外大街小巷由青石板铺成,大石桥、云笔、牌坊、宗祠古色古香,据史书溯源:自戴姓史祖定居此地以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邻里和睦,乡风淳朴,时至今日,已是第四十三代传人,常居人口二千多人。
历代为官上百人。
每到深秋,古枫树一片火红,高大的红枫与白墙黑瓦马头墙掩映为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红枫林景观。
村内还有许多条意境幽远的古巷,青石板铺就的`路,引领我们穿梭在徽派建筑的文明史里,随处可见的雕刻令你叹为观止,每到秋天,这里便成了色彩的海洋。
一踏入长溪村,仿佛走进了色彩斑斓的颜料桶中,处处都是惊艳的美丽,五彩缤纷。
千叶万树,色彩纷呈,风吹叶动,一树引领,满山呼应,十分壮观。
红艳的枫树林使整个山林都跃动起来,村后绵延数里的香枫红艳似火。
醉在婺源(散文)
醉在婺源婺源,乃古星名,古神话中的婺女,能文能武,是智慧的化身。
婺源一直流传着婺女的美丽传说:尧帝时,天下洪水滔滔,婺源这样一个山区,也常被大水淹没。
就在很多山民被洪水包围、无处逃离的时候,远方漂来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骑在一条巨大的鳙鱼的背上,把一个个孤立无援的山里人拉上鱼背,才逃出了洪水包围。
后来,水消退了,大鳙鱼干死了,化为婺源境内的大鳙山,那个美丽的女子,也飞上了天,化成了“婺女星”,每到夜晚都向人们眨着眼睛……十年前,我曾独自从鹰潭来过一趟婺源,留下了我的一滩糊涂墨迹:《婺源、她真的很美!》今日再次有幸亲近她,吾辈180岁三兄弟(老大70、老二60、老三50),受外甥女夫婿诚心相邀,又美醉了一回。
梦里老家记得梦里有个地方叫老家,梦里的老家总是贴在心上。
老家还是那片青砖黛瓦,还是那块坑坑洼洼,屋前开着栀子花,房后篱笆结满苦瓜。
炊烟袅袅夕阳下,老树枝头挂月牙。
左邻右舍围着葡萄架,家长里短说着贴心话。
爷爷抱着旱烟声声咳嗽,奶奶坐在月下吱吱纺纱。
还有时时的鸡飞狗跳,还有阵阵的嘶哑叫骂,老家是一幅山水风俗画。
老家是一杯浓浓醒酒茶,老家是支支燃不尽的烟缭,老家是串串抺不干的泪挂。
风中飘散着母亲的白发,断肠游子思乡在天涯。
房前那座山,山下那条路,路前那条河,河边白杨林,林前大槐树,树下大黄狗,几串红辣椒,还在屋檐下,映着银丝发。
啊!这就是令人神往的山村田园水墨画,谁也忘不了的魂牵梦绕的梦里老家。
大雪飘过婺源的白墙黑瓦,远方经商的游子回望老家,不见母亲冒雪远眺的身影,只闻雪中的拔节声。
红梅送来的缕缕暗香,伴随思念融入杯中的大嶂山绿茶……红叶覆盖了婺源的村落与山谷,少男与少女用红叶传递朦胧的情愫;在书香飘逸的婺源,男子总会紧跟朱子的脚步、天佑的轨迹,走上一代又一代读书人赶考走过的那条彩虹桥,“你不归,灯不灭……”婺源的枫树见过五百进士衣锦还乡,还见过一顶大红花轿如一片红叶飘入少女的老舍……小荷的尖角等着蜻蜓的翅膀,年轻的农夫想娶美如小荷的姑娘;姑娘征婚对子难倒天下读书郎,一个种田人用五千年墨香推开荷香荡漾的洞房——青蛙也鸣,稻花也香,鸣醉了黑瓦之上的月亮,香透了白墙之下的荷塘……无边无际的油菜花,让天下的人眷恋,蝴蝶飞舞着梦里老家的悠闲;人间多少苦辣酸甜、都随着蝴蝶彩翼隐入婺源最美乡村的春天——白墙黑瓦隐藏天下高人,听着无声的蝶韵诉说着一个梦里老家的唯美襄野……篁岭“晒秋”秋季,总是一个能安放任何思绪的季节。
婺源篁岭晒秋美篇
婺源篁岭晒秋美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婺源篁岭,素有“中国最美乡村”的美誉,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而婺源篁岭的晒秋景色更是闻名遐迩,每年的八九月份,篁岭山间便呈现出一片金黄色调,如诗如画,让人心驰神往。
秋日的篁岭,金黄色的稻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宛如金色的海洋一般展现在眼前。
稻田间的稻谷已经成熟,仿佛是大地的馈赠,为乡间的景色增添了一份丰收的喜悦。
一缕缕稻香扑鼻而来,让人不禁回想起小时候奔跑在稻田间的快乐时光。
走在篁岭的小路上,耳边传来欢快的鸟鸣声,时不时有一群彩色的蝴蝶飞舞而过,仿佛在告诉你,这里是自然的乐园。
远处的山峦被金黄的稻田环绕,仿佛是一条金色的绸带将整个山谷包裹,宛如层层金浪拍打在山麓,令人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宁静与美丽。
无论是晨曦还是傍晚,篁岭的风景都如诗如画,让人沉醉其中。
清晨的篁岭,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将整个山谷染成一片金黄,似乎在为新的一天奏响序曲。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映照在金黄的稻田上,如梦如幻,美不胜收。
在秋日的婺源篁岭,还有一场别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晒秋。
这是当地人民特有的一种风俗,也是一种传统的耕作方式。
每年的秋季,当稻谷成熟后,农民们将稻谷摆放在稻草上晾晒,以加速稻谷的干燥和脱粒。
这一幕幕晒秋的场景,构成了婺源篁岭秋季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晒秋的过程中,农民们手持锄头,在田间来回走动,将稻谷整理、翻动,确保每一粒稻谷都能够充分晒干。
有时候,几位农民会一起合作,一起晒秋,场面热闹而有序。
他们或聊天、或笑语,或唱歌、或吟诗,仿佛是在一场农耕的盛宴中尽情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走近晒秋的稻田,可以看到金黄色的稻谷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微微的金光,闪闪发亮。
几只勤劳的蜜蜂在稻田间飞舞盘旋,吮吸着稻谷上的甜蜜花粉,为这片农耕的土地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雄蟹在水稻田中穿行,将稻田打理的干干净净,仿佛是在守护这片静谧的土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秋风渐起,篁岭的稻谷也逐渐晾晒干燥。
婺源风物散文
婺源风物散文婺源简介婺源位于江西省北部,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拥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
婺源占地面积约4,198平方公里,地处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
婺源是一座以水乡为主的特色小镇,自然风光优美真是令人心醉!这里有江南水乡的秀丽,有深山古寨的休闲娱乐,还有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人文景观。
因其绝佳的旅游资源,婺源也成为了一座备受旅游业者们青睐的城市。
婺源独特的自然风光婺源的自然风光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婺源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最佳旅游季节多为春秋两季。
这里有云海、千年古桥、碧水流淌,风景别致,景色迷人。
云海婺源的云海门、石烈湖等地,是婺源最具代表性的景区。
在云雾缭绕的早晨,湖畔、山峰宛若仙境,美景别致,让人恍若置身于童话中的世界。
夕阳西下时,云海随着太阳落山的逐渐变化,景象美不胜收,十分壮观。
千年古桥婺源的千年古桥是这座小镇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历史和桥梁建筑的重要遗产。
在婺源的道路两旁,经常会出现许多高大的石桥、石拱桥、石圩桥、石板拱桥等,这些石桥古朴、精美,是多少官府衙门、婚礼等重大事件必不可少的神圣建筑。
碧水流淌婺源有许多美丽的溪流、流水、山泉,这些流水源源不断地注入了婺源的大自然风景之中。
婺源的溪流和流水常年流淌,水质透明,有机物含量低,水质清澈,堪称天然矿泉水。
溪流、流水的地貌结构非常独特,也是婺源独特的景观之一。
婺源的人文历史婺源正是因为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历史,才能在这个旅游业盛行的年代里成为一座值得人们前去探寻的城市。
婺源的古代文化婺源的古代文化,是如何产生影响和扩展的呢?主要是取决于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优秀的历史文化、优质的人文精神与风貌。
婺源镇上众多的古建筑、民居、古桥、古塔等都是婺源古代文化最好的体现。
婺源的现代文化现代文化是婺源新时代发展的对外界的象征,婺源的现代文化主要是与人类生活质量和竞争力,与婺源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社会领域的结合和交融等方面联系在一起。
江西婺源散文
江西婺源散文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江西婺源散文篇一:【散文】走进婺源乡村金秋时节,我有幸来到婺源乡村,看这富有特色和内涵的文化村落。
离县城不远,即可见幢幢民居,绿树掩映。
村头曲水环绕,水车、老樟树、石桥、洗衣女,一派幽静恬然的田园风光。
有诗为证: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
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行走在山清水秀的婺源,一个个村子,仿佛是绿色大海中的一叶白帆,犹如一幅泼墨山水。
婺源的村落建筑多属徽派风格。
这里古属安徽所辖,上世纪五十年代划归江西。
徽派建筑特点是依山傍水,白粉墙黛青瓦,檐斗高翘状如马头。
据说,婺源民居有三件宝(即石雕、木雕、砖雕)。
山水灵秀、植物群落丰茂,木柴、茶叶、山货,连同石雕艺术,成了人们早期经商活动的内容。
他们北上西行,加入了徽商队伍;他们赚钱而归,建房盖屋,修路架桥。
或者读书致仕,荣归故里,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民间艺术。
民宅、官邸都讲究雕梁画栋,稍好者雕砖,再好者刻木,更好者凿石。
于是,一件件一桩桩,或粗或细、或文或野的雕刻,加上一些相同的名字,比如余庆、聪听、笃经、成义等,在民宅中保存下来,成为散落于民间的艺术瑰宝。
延村的古建筑群最大,有56幢民居为明清时所建,其中余庆堂的雕刻,既有古典中式的福禄寿图,又有西洋的材质,以及百叶窗式样,主人曾留学海外,带回了西方文化的别样风格。
思溪也是建于宋庆元五年,村中俞氏房屋宽大,木雕精美多样,最为突出的是,客厅隔扇门上,阳刻了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连同屋内其他处的四寿,组成精美的百寿图,为木雕艺术的绝世精品。
还有著名的百柱祠堂、通济桥等,融会了雕刻艺术之大成。
当然,还有文风鼎盛时期,据说这是撑起婺源村落的灵魂。
篇二:婺源作文婺源深处是我家拨开一座绿色流动的丛林,你几乎一步就跨进了婺源深处的一个小乡村。
一走进它立刻就会被一种大自然神秘的气息所感染,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就被一声声狗吠给震住,村子里的狗也是有灵性的,它会轻而易举的识别出远方客人的气味,以一种特别的姿势亦步亦趋的靠近你走进你,直到主人大声喝止才一步一摇尾巴的退后,爱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江西婺源散文
篇一:【散文】走进婺源乡村
金秋时节,我有幸来到婺源乡村,看这富有特色和内涵的文化村落。
离县城不远,即可见幢幢民居,绿树掩映。
村头曲水环绕,水车、老樟树、石桥、洗衣女,一派幽静恬然的田园风光。
有诗为证: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
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行走在山清水秀的婺源,一个个村子,仿佛是绿色大海中的一叶白帆,犹如一幅泼墨山水。
婺源的村落建筑多属徽派风格。
这里古属安徽所辖,上世纪五十年代划归江西。
徽派建筑特点是依山傍水,白粉墙黛青瓦,檐斗高翘状如马头。
据说,婺源民居有三件宝(即石雕、木雕、砖雕)。
山水灵秀、植物群落丰茂,木柴、茶叶、山货,连同石雕艺术,成了人们早期经商活动的内容。
他们北上西行,加入了徽商队伍;他们赚钱而归,建房盖屋,修路架桥。
或者读书致仕,荣归故里,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
民间艺术。
民宅、官邸都讲究雕梁画栋,稍好者雕砖,再好者刻木,更好者凿石。
于是,一件件一桩桩,或粗或细、或文或野的雕刻,加上一些相同的名字,比如余庆、聪听、笃经、成义等,在民宅中保存下来,成为散落于民间的艺术瑰宝。
延村的古建筑群最大,有56幢民居为明清时所建,其中余庆堂的雕刻,既有古典中式的福禄寿图,又有西洋的材质,以及百叶窗式样,主人曾留学海外,带回了西方文化的别样风格。
思溪也是建于宋庆元五年,村中俞氏房屋宽大,木雕精美多样,最为突出的是,客厅隔扇门上,阳刻了96
个不同字体的寿字,连同屋内其他处的四寿,组成精美的百寿图,为木雕艺术的绝世精品。
还有著名的百柱祠堂、通济桥等,融会了雕刻艺术之大成。
当然,还有文风鼎盛时期,据说这是撑起婺源村落的灵魂。
篇二:婺源作文
婺源深处是我家
拨开一座绿色流动的丛林,你几乎一步就跨进了婺源深处的一个小乡村。
一走进它立刻就会被一种大自然神秘的气息所感染,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就被一声声狗吠给震住,村子里的狗也是有灵性的,它会轻而易举的识别出远方客人的气味,以一种特别的姿势亦步亦趋的靠近你走进你,直到主人大声喝止才一步一摇尾巴的退后,爱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然
而这对于村里的人来说,无疑有一种被接纳的优越感和归属感。
顾虑退去,你悄悄的环视村子的周围,绵延的山脉,他们似乎还在继续那千百年来都讲不完的传说;又似乎在向你传达这破解大自然的无声密码。
他们会以这样一种静谧的方式直逼你的灵魂,让你肃然起敬,心里安静如佛。
二十年来,我从这里一步一步走向城市,然而梦里的老家总会在喧嚣的夜里为我唱一首悠扬婉转的歌,静听泉水叮咚,清晨鸟鸣滴落。
村头有一棵古老的樟树,在乡亲们的眼中这是一棵神树。
每当我跟在母亲屁股后面去菜园子里的时候我总是怀着相
当大的敬意仰视这一棵树,这里有乡亲们那最原始却最真诚纯朴的信仰。
我也会故意放下脚步在心里向他默默地述说我的心愿,而后大步流星的迈开脚步信心满满。
我把它想象成一位慈祥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觉得他会给我隐形的力量,神的力量。
村中央有一口古井,只不过近年来生活的改善,乡亲们不必亲自去井边打水。
记忆中乡村清晨的小路总是像被井水洗过一般,湿漉漉的小巷,声声脚步。
尤其八月的时候桂花飘香时节,这香味便飘进了每一家每一户人的梦里。
为什么这里的小孩眼睛里这么清澈?因为这里的山山水水,正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这里的姑娘像是从古代的水墨画里走出,
一颦一笑映在人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这里的小伙子,扛着锄头挥着镰刀辛勤劳作,只为傍晚回家之时博得妻子会心一笑。
他们也许说不清道不明爱情是什么,甚至他们会专拣难听的小名互相呼唤对方。
但从夕阳下老爷爷老奶奶坦然的笑里可以找到什么才是爱。
我的父母就是这样,闹了一辈子,埋怨了一辈子,到最后还是他们的感情最好,也许这种平淡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美。
走出村子,你看见了一湾清澈见底的小溪,水是自地下冒出的,正是“泉涌而出”。
这大自然赐予的水并不多,所
以乡亲们也倍加珍惜。
小时候的我就是对这水情有独钟,趁母亲不注意抓起衣服就往水里浸,可想而知的是扑通掉进小溪里,沐浴这清泉我反而得意的笑了。
这时候母亲则慌忙脚乱的把我抱回家,在其他母亲的笑声里:又抓了一条大鱼。
不一会她们又看见我神气的坐在父亲手推车上,像一只得意的大将军,推着我走向稻草香的美丽田野。
二十年来,我从那么一个小的女孩走到现在,故乡的一草一木都刻在了我的心里。
它就像一幅水墨画,让人恬静无邪。
婺源这几年发展很快,每年都会引来无数的游客驻足此地。
而她仍然不骄不躁,含蓄内敛。
悲情婺源
对于婺源,我一直缺乏用文字描述的勇气。
不仅仅是因
为美丽绝佳的山水风光,也不仅是因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婺源的美是文化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大自然交相辉映的一幅水墨丹青。
在这幅画卷里,绘就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最理想的生存方式。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标本是徽州文化,那么婺源则是徽州文化的核心。
要真正读懂婺源,就应该在李坑或江湾的小镇里租一间农家的小屋,从《论语》开始,寻找宋明理学的源头,细细地圈点《朱子全集》,并走过清晨或黄昏
里小镇的每一级青石台阶。
如果时光倒退了一百年,或者我有家财万贯,我想我可以做到这一切,可惜没有。
但很多婺源人却做到了。
建县八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婺源学子就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持续着他们古风飘溢的耕读生活。
一边是四季不息地耕作,春种秋收;一边是青灯黄卷地苦读,期望着有朝一日金榜题名。
然后经过乡试,县试,秀才、举人、进士,一路走来,一直到京城的殿试,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格物、致知、诚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就这样,自宋至清,从这里走出的进士有552人,历朝仕宦2665人,婺源人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的著述多达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
与此同时,婺源还是中国十大商邦徽商的发源地。
与其他商帮相比,徽商更注生文化品味与人格修养,更具有中国
儒商的气质与特征,这也与朱子故里,圣教立言密切相关。
五百进士,两千官宦,无数商人,这就是婺源魅力的源泉。
无论走仕途的官员,还是走码头的商人,功成名就之后,都会衣锦还乡,以自已一生的积蓄修葺宗祠,构筑房屋,造福桑梓。
走南闯北的经历,加上深厚的学识修养,传承数百年的徽派建筑,就这样一村一巷的分布在婺源的山水田园之间。
黑色的檐瓦,白色的高墙与翠绿的山林,金黄色的油菜花,铺展成一幅悠远的意境,倒映在村前巷尾的河流里。
阐释在自然的造化与人生价值,那就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婺源的主色调是淡雅的水墨,而不是鲜艳的水彩。
无论是建筑,还是自然,都透露着悠远的宁静,茶是清淡的绿
茶,花是素洁的梨花,黄色的油菜花虽然漫山遍野,却也看不出善恣意宣染的张扬,而是一片宁静的朴素。
历史上的婺源一直属于徽州“一府六县”,不仅在地理上同属黄山山脉,而且在经济、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县是同为一体的。
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衍生地和组成部分。
而徽州文化则被称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标本。
但在现代史上婺源却两度划归江西。
一次是1934年,国民政府为了在江西进行“剿共”的需要,曾把婺源划归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管辖。
后因民间发动“返徽运动”,经胡适等人请愿,到1947年又划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管辖。
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后,又划归江西省管辖。
但婺源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