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发酵菌的耐药现状及抗生素选择

合集下载

细菌的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的选择

细菌的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的选择
膜孔蛋白丢失或形成生物膜(Biofilm), 如亚胺培南对绿脓杆菌耐药
目前已知有5个家族、20多种外排泵,如转运抗生 素的内膜蛋白MexB、MexD;控制抗生素进出细胞的 外膜蛋白OprM;连接膜与外排蛋白的膜连 接蛋白MexA等,临床最有意义的是MexAB—OprM是四 环素、氯霉素、 QNs等最常见的耐药原因
甲氧苄啶
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
革兰阳性菌中,PBPs的改变是主要原因
革兰阴性菌中,产β内酰胺酶是主要原因
另外在革兰阴性菌中外膜通透性降低(OmpF、OmpC等)和主动外 排(MexAB-OprM等)也起一定作用
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PBPs改变
PBP改变包括获得新的对抗生素低亲和力的PBP和本身发生修 饰导致对抗生素亲和力下降的PBP,前者主要发生在葡萄球 菌中(PBP2a),后者主要发生在肺炎链球菌中 (PBP1a/PBP2x/PBP2b)。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并随后由Florey和Chain用于 临床而取得惊人的效果,这标志着抗生素时代的到来, 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5年以上。但是,随着青霉 素的广泛应用,发现了耐药菌的产生。1941年用2万单位 青霉素能够控制的感染逐步上升到用20万、100万甚至更 高的单位才能控制,人们第一次把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提 到重要的日程。
科学家在不太长的日子里开发出了半合成抗生素,有 力地解决了当时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但是,随着更多 的抗生素特别是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 产生了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 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aureus,MRSA),它对许多 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细菌耐药性问题又被第二次提到 了重要的日程。半合成抗生素的开发和MRSA的出现都 是抗生素化疗史上的重大事件,记述了人们与细菌斗 争历史的一个侧面。

非发酵菌

非发酵菌

美洛培南
庆大霉素
阿米卡星
多粘菌素B
环丙沙星
左旋氧氟沙星
11
14 May 2020
菌株量
%R
%I
%S
9828
36
0.1
63.9
10028
29.8
0.1
70
5412
34.8
14.6
50.6
10687
18.2
20.5
61.3
11010
23.6
5.3
71.1
10587
24.5
9.3
66.2
9902
31
23.4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哌哌拉拉西西林林/他唑头巴孢坦哌酮/舒巴坦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亚胺培南
阿米卡星
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2
14 May 2020
鲍曼不动杆菌2006~2008年耐药趋势
耐药率%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氨苄西林/哌舒拉巴西坦林/他唑头巴孢坦哌酮/舒巴坦
13.8
52.8
1720
52.5
12.6
34.9
1934
43
6.7
50.3
893
30.6
24.7
44.7
1918
18.7
21.9
59.4
1958
3.5
4.9
91.6
370
30
22.2
47.8

临床非发酵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临床非发酵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示。原始图像 不能诊断 小结石 , 时要 结合 MR 位像 诊 这 /轴 断 。另外 MR P可显示 结石 引起 胆管炎 性狭窄 , 4 J C 本组 1
例显示肝内胆管炎。
彬, M 等. R胰胆管成像加 常规扫描在 鉴
别胆道术后病变良恶性上 的意义[ ] 中华放 射学杂志 , 0 , J. 2 3 0
A R,9 4 1 2:3 1 J 19 ,6 13 .
2 刘剑羽 , 谢敬霞. 单次屏气超快速 M R在胆系梗阻性疾患诊 断 中的应用 [] 中华放射学杂志 , 0 , : 6 19 J. 2 03 1 — 0 . 0 4 0 [ ] 孙 昌进 , 3 周翔平 , 宋
3 7 一7 . 7: O 4
综上 所述 , 断胆道 系统 结石 C 诊 T价值 有 限 , R 结合 M/ MC R P可进一步提高对胆道系统 结石的诊 断准确率 。
现代医硫 2 0 0 9年 3月 第 9卷第 3期
专 业 技 术 篇
MoenH si l r 09Vo9N dr opt 2 0 l o3 a Ma
临床 非 发 酵 菌 分布 及 耐 药 性分 析
郭阶明 李勰麟 付 玉梅
DIT B 1 l CAL NON —Z S RI UT 0N 0F CL NI YM OGE N AND lS DRUG RE I T T S S ANCE ANAL S YSI
A C 2 92 铜绿假 单胞 菌 A C 2 8 3 由广东 省临床 检 验 T C52 、 T C75 ,
情况 , 以指 导临 床医生 合理 使 用抗 菌药 物 , 对我 院 2 0 03年 1月 ~ 0 7年 1 间临床标本 中分离 出的 4 5株非 发酵菌 20 2月 6

非发酵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非发酵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非 发 酵 菌 是 一 类 在 厌 氧 条 件 下 不 发 酵 分 解 葡 萄 糖 的革 兰
主 要 构 成 见表 2 。 表 2 非发 酵 菌 的构 成 ( n -4 1 6 )
阴性杆菌 , 主要 有假 单 胞 菌 属 、 不动杆 菌属 、 莫拉 菌属 等 , 多 为
条 件致病菌 , 但 近 年 来 在 住 院 患 者 中 的分 离 率 逐 渐 升 高 , 已 成 为 院内感染重要致病菌_ 1 ] 。本 文 对 本 院 分 离 的 4 1 6 株 非 发 酵
2 结 果
2 . 1 非 发 酵 菌 在 不 同标 本 中 的 分 布 标本中的分布及分离率见表 1 。
表 1
4 1 6株 非 发 酵 菌 在 不 同
非 发 酵 菌 在 不 同标 本 中 的分 布 及 分 离 率 ( n 一4 1 6 )

包括精液 、 前列腺液 、 粪 便 和 静 脉 留置 管 等 标 本 。
2 . 3 药 敏 试 验 结 果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和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是 主 要 的 非发 酵菌 , 其药敏试验结 果见表 3 。
表 3
鲍 曼 不 动杆 菌 和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药 敏 试 验 结 果 ( )
验; 显著性 检验水准为 a 一0 . 0 5 。
国际检验 医学杂 志 2 0 1 3年 1月第 3 d , J a n u a r y 2 0 1 3 , V o 1 . 3 4 , N o . 2

237 ・

经 验 交流 ・
非发 酵 菌 分 布 与 耐药 性 分析
菌 的分 布 、 构 成 比及 耐 药 性 进 行 了分 析 , 以 期 为 控 制 细 菌 耐 药

某院1998—2010年两种非发酵菌耐药率情况及与抗生素使用相关性分析

某院1998—2010年两种非发酵菌耐药率情况及与抗生素使用相关性分析

t na drssa c ae fwon n fr e t gb ce a P e d mo a eu ioaa dAcn tb ce a ma ni b . i eitn ertso o . m ni a tr 。 su o n sa rgn s n ieo atrb u n i o n t e n i 。 e
【 关键词 】 抗菌药 ;多药耐药相关蛋 白质类 ;相关关系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An i i r b a e it n e o wo n n f r n i g b e e i n o r l t n wi t i t o s m p o e we n t c o i lr ssa c ft o -e me tn a t ra a d c r ea o t a i o c c n u m i hn b i i t nb t e
d mo a e u i o a a d Ac n t b c e a ma n i a d t e c rea in b t e t it sc n u t n a d a t eo o n sa r g n s i e o a trb u n i n o r lt ewe n a i oi o s mp i n n i r . n . h o n b c o mi b a e i a c a e e w e 9 8 a d 2 1 . M e h d A er s e t e a a y i sp ro e a e n t e ioa i l ss n e r t sb t e n 1 9 n 0 0 r t to s r t p c i l sswa e f r d b s d o h s l . o v n m
1 9 d2 1 optl E r J -ag D Ⅳ¥ q . e a m n hr ay Sc n f l tdHo il 9 8a 0 0i ah si G ^G i y n, n n a a n u D p r e tfP am c, eo dA i e s t t o i a p ao f

临床非发酵菌感染的现状分析

临床非发酵菌感染的现状分析

临床 非发 酵 菌感染 的现状 分析
项 贵 明 邱 宗 文 解 晓 珍 蒲 晓 允
摘 要 目的 了解 医 院非 发 酵 菌感 染 的菌 群 分 布 及 药 敏情 况 , 临 床 提 供 诊 断 和治 疗 的 依 据 。 方 法 对 本 院 2 0 为 0 6年 7
月 ~ 0 8年 1月 问 临 床 送 检 标 本 中 检 出 的 2 1 非 发 酵 菌 , 用 V T K— l全 自动 细 菌 鉴 定 仪 进 行 细 菌 鉴 定 及 药 敏 分 析 , 20 4株 采 IE I 据 NCL C C S标 准 , C判 定 药 敏 结果 。 果 脑 外科 、 吸科 、 MI 结 呼 骨科 病人 的感 染 率 最高 , 别 为 2 .4 、3 2 % 及 1.9 。而 临床 分 49 % 2 .7 07% 标 本 中检 出率 较 高 的依 次为 痰 液 、 泌 物 、 液 等 。药 敏 结 果 显 示 :4 株 非 发 酵菌 对 1 分 尿 21 3种 抗 生 素 中耐 药 率较 低 的 依 次为 亚 胺 培 南 1 .% , 6 9 阿米 卡 星 2 . % , 孢 吡 肟 3 . % , 孢 他 啶 3 . %等 。结 论 93 头 39 头 91 措 施 , 理 使 用抗 生 素 , 合 以减 少 感 染发 生 , 高感 染 的治 愈率 。 提
7 宋 景贵 , 兵 勋. 中 后 抑 郁 患 者 的 认 知 障 碍. 际 脑 血 管 病 杂 陆 卒 国
志 ,0 7 1 ( ) 1 2—1 4 2 0 , 5 2 :2 2 ( 收稿 :0 8— 5—1 ) 20 0 3
lf i e血 e t k . e rlS i2 0 2 1 9 —1 6 rsr e J N u o c , 0 6。 5: 4 o 5

非发酵菌的临床检出情况及耐药分析

非发酵菌的临床检出情况及耐药分析

Clnia srbu i n o n e m e t r a t n i o i e it n e ZEN G i c ldit i to f no f r n e nd is a tbitc r ss a c Gan yi TA N G i - i g— , X ao lang 。 L儿 ,X i — ao ln i g. H u hu r tPe pl o pial, H u hu 41 0 ai a Fi s o e sH s t ai a 80 0, Chi a n
对嗜麦芽黄单胞菌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非 发 酵 菌 在 临床 标 本 中 的分 离 率 近 年 呈 逐 渐 上 升 趋 势 , 多 种 抗 生 素 具 对
有 较 高 耐 药 率 。应 加 强对 抗 生素 敏感 性 的监 测 , 免 各 种 高 危 因 素 , 避 防止 非 发酵 菌 引起 的 医 院感 染 。 【 关键 词 】 铜 绿假 单胞 菌 ;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 抗 生 素 ; 耐 药 分 析 中图 分 类 号 : 9 9 4 R 6 .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9 5 (0 8 0 —4 —2 17 —4 5 20 )31 00
2 0.5 , r s c i l n t arof2 02,2 3,2 4,2 5 a 006 The t e os o m on ba t ra we ePs ud— e pe tvey i heye 0 00 00 00 nd 2 . hr em tc m c e i r e omon e u n a,A cneob c e a asa r gios i t a t r b uman ia e ̄ r phmona a phii. T hes c ptbl a e ofpi r cli — ni nd St roto s m ho la us e i e r t pe a iln tz a oba t m , i i ne , t a y i d a i cn t e omona e ugios nd A cneob c e um a i washi — ca m pe m obr m cn an m ka i o Ps ud sa r n aa i t a t rba nn i gh e . The s s e i e r t m i ne a d m e o n m t Alal ne a d r u c ptbl a e ofi pe m n r pe e o c i ge s n Ps u m on s putc wa h g r t O. The e do a ia s i he O

非发酵菌的耐药现状及抗生素选择

非发酵菌的耐药现状及抗生素选择

7
7 7 6 5 5 4
1.17
1.17 1.17 1.00 0.83 0.83 0.67
0.17
0.17
0.17
2.67
其他革兰氏阳性球菌
其他真菌
37
6
6.18
1.00
2011年15家医院6012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
100 90 80
耐药率(%)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8 14.3 19 19.5 19.8 20.8 21.7 23.5 25 29.1 29.3 31.7 38.7 38.9
我院多重耐药、泛耐药菌种分布
2011年 2012年
2011-2012金华二院多重耐药菌细菌分布情况
•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 芽窄食单胞菌等非发酵菌属类,占比38.95% • MRSA占比18.42%
结 论
1、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增多趋势; 2、铜绿假单胞菌属等非发酵菌总体增多。
如何应对非发酵菌感染?
◆ 腹腔内感染
◆ 脑膜炎 ◆ 败血症 ◆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 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 ◆ 骨和关节感染 ◆ 泌尿非发酵菌耐药率(%)
抗菌药物 头孢哌酮/舒巴坦 耐药 28.5 敏感 52.7
美罗培南
阿米卡星 头孢他啶
45.2
35.3 39.6
52.2
60.9 51.2
6981
6723 6012 2519 1889 1271 830 598 322 211 655
16.46
15.85 14.17 5.94 4.45 3.00 1.96 1.41 0.76 0.50 1.54
产碱杆菌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金杆菌属 罗尔斯顿菌属 气单胞菌属 多源菌属 普罗威登菌属 志贺菌属 丛毛单胞菌 奈瑟菌属 博特菌属

常见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分析

常见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分析

De a t n f I f ciu sa e ,Th o l SHop t lo o gln t p rme t n e t sDi ss o o e ePe p e, s ia f T n ig Ciy,T n ig,4 0 9 o gln 2 4 0 [ sr c] 0be t e To iv siae t edsrb t n a d s s e tbl y o o Ab tat jci v n e t t h itiu i n u c pii t fc mmo o —eme t t e b cl rm g o i n n n f r n ai a i ifo v l
主 要 分 布 于 痰 液 ( 2 4 )皮 肤 软 组 织 创 面 分 泌 物 (2 7 ) ; 药 性 分 析 显 示 铜 绿 假 单 胞 菌对 亚 胺 培 南 的敏 感 性 最 高 6 . 、 2 . 中 耐 (2 9 )其 它 依 次 为 头 孢 他 啶 (8 3 ) 环丙 沙 星 (8 1 ) 头 孢 吡 肟 (4 44) 阿 米 卡 星 (0 5 、 拉 西 林 一 唑 巴 9. , 7 . 、 7 . 、 7 . 、 . 0 7 . . 0 哌 4) 他 坦 (0 1 )头 孢 哌 酮 一 7 . 、 巴坦 (7 9 ) 哌 拉 西 林 ( 0 3 ) 氨 曲 南 ( 7 5 ) 头 孢 哌 酮 ( 7 1 ) 替 卡 西 林 一 拉 维 酸 6 . 、 6. 、 5. 、 5 . 、 克 (5 7 )不 动 杆 菌 属 对 亚 胺 培 南 的 敏 感 性 也 最 高 ( 5 7 ) 其 它 依 次 为 头 孢 哌 酮 一 巴 坦 ( 6 7 ) 头 孢 吡 肟 5. ; 9. , 舒 6. 、 (9 3 )替 卡 西 林 一 拉 维 酸 (7 4 ) 阿 米 卡 星 ( 50 ) 哌 拉 西 林 一 唑 巴 坦 ( 1 6 ) 嗜 麦 芽 窄 食 单 胞 菌 对 头 孢 哌 5. 、 克 5 . 、 5 . 、 他 5 . ; 酮 一 巴坦 的 敏 感 性 最 高 ( 5 6 ) 其 它 依 次 为 头 孢 他 啶 ( 5 5 ) 复 方 磺 胺 甲 嗯 唑 (4 5 ) 替 卡 西 林 一 拉 维 酸 舒 7 . , 7 . 、 7. 、 克 (3 7 )环 丙 沙 星 (9 8 ) 头 孢 吡 肟 (3 4 ) 哌 拉 西 林 一 唑 巴坦 ( 6 8 ) 对 包 括 亚胺 培 南 在 内 的 其 它 常 用 抗 菌 7 . 、 6 . 、 6 . 、 他 5. , 药 物 均 高 度 耐 药 。结 论 细 菌 耐 药 有 一 定 的地 区性 , 期 对 本 地 区 细 菌 耐 药 性 进 行 监 测 , 合 理 使 用 抗 菌 药 物 、 少 耐 定 对 减

临床常见分离细菌的耐药性及药物选择

临床常见分离细菌的耐药性及药物选择

肠杆菌对于即产AMPC酶又产ESBL酶的细菌称其为SSBL细菌,治疗该类感染 的首选药物是碳青酶烯类
6.产碳青酶烯酶的细菌选药
近年报道,有阴沟产KPC-2型碳青酶烯酶,对青霉素类,氨曲南和碳青 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但对亚胺培南的水解能力高于美罗培南。对该类 细菌感染,必须在初始治疗后根据疗效及时转换为目标用药。 可以选用复合青霉素类如替卡/克拉维酸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1986年被首次发现,欧洲一直十分少见英国有2-3%肠球菌为VRE,其 中屎肠球菌中有17-20%;美国有8-10%的菌株表现耐药,中国有报道, 但我院还未分离出。
VRE(主要是屎肠球菌)通常对青霉素和庆大耐药。
VRE的耐药机制: 与一种改变的肽聚糖前体有关,其末端D-丙氨酸-D-丙氨酸被D-丙氨酸D-乳酸代替,该结构与糖肽类亲和力很小或无亲和力。
2.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机制
其对β-内酰胺耐药机制主要为①产生β-内酰胺酶②青霉素结合蛋白PBP 改变 对氨基糖苷类耐药是由于获得氨基糖苷灭活酶
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与药物选择
3.苯唑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 如何选择治疗药物
首选: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单用或联合利福平,庆大 替代:头孢唑啉或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和氟喹诺酮类
肠球菌的耐药性与药物选择
2.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的肠球 菌
.耐药机制:由低亲和力PBPS和产β-内酰胺酶(少数)引起。
在粪肠球菌中罕见,但在屎肠球菌中常见,这种情况与PBP-5的过多产生有 关,该机制导致菌株对所有青霉素类交叉耐药。
肠球菌的耐药性与药物选择
3.对糖肽类获得性耐药的肠球菌VRE
肠杆菌科 的耐药性与药物选择

非发酵菌的耐药及治疗对策

非发酵菌的耐药及治疗对策

非发酵菌的耐药及治疗对策什么是非发酵菌?非发酵菌是一类不靠发酵代谢获取能量的微生物。

它们生长缓慢,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在人体内引发感染。

一些非发酵菌种类通常生长于惰性和污秽环境,例如水、土壤或食物中,而其他非发酵菌可以从人和动物的皮肤、口腔和肠道中分离出来。

非发酵菌的耐药性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往往比其他微生物更高,这意味着它们难以被常见的抗生素杀死。

与其他细菌不同,非发酵菌不使用发酵作为它们的主要代谢方式,而是使用其他化学物质来产生能量。

这使得它们在天然界中生长得更为广泛和适应各种条件,然而却也使得常见的抗生素对其产生的影响较小。

非发酵菌的高度耐药性意味着,它们所引起的感染更加难以治疗,并且药物疗效的预测性很差。

抗生素过度使用的问题也加剧了这个情况。

当前,治疗非发酵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是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E、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但是已经发现存在多种产生了抗药性的非发酵菌,这些细菌对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随着药品的不断使用而变得更加普遍。

治疗耐药性非发酵菌感染的策略做好预防措施由于非发酵菌的耐药性较强,更应注重预防。

保持好个人卫生、遵循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措施,以及注意食品的选择和烹饪等措施都有利于预防非发酵菌感染。

准确诊断非发酵菌感染准确诊断非发酵菌感染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但是还需要考虑抗生素选择和使用的范围。

正确的药物治疗是准确诊断非发酵菌感染的前提。

没有明确的敏感性测试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这不仅对病人没有益处,还可能带来消耗性医疗的问题。

合理使用抗生素一般来说,应该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以防止抗生素负荷增加和高耐药的情况恶化。

如果一些老年病人或者有免疫缺陷的病人一直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耐药菌的滋生。

坚持病原学领域的最佳实践,不是简单的使用抗生素,还需要注意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和剂量的合理性。

拓展非抗生素治疗选择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非抗生素药物和新的治疗方法正在不断被开发出来,例如喂养益生菌、使用细胞保护剂和抗氧化剂进行治疗等。

非发酵菌的耐药及治疗对策课件

非发酵菌的耐药及治疗对策课件

非发酵菌耐药性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非发酵菌可以通过直接接 触或间接接触传播给其他 个体。
空气传播
非发酵菌可以通过空气传 播,特别是在医疗环境中 ,如医院、诊所等。
水和食物传播
非发酵菌可以通过水和食 物传播给人类。
非发酵菌多重耐药性的现状与挑战
全球范围内的挑战
非发酵菌多重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全 球范围内的挑战,对临床治疗造成了 很大的困难。
普及非发酵菌感染知识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向公众传播 非发酵菌感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人们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增强免 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非发酵菌耐药性的挑战
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共享非发酵菌耐药性的研究成果和防控经 验。
合作开展研究项目
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开展非发酵菌耐药性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 高防控水平。
建立全球监测网络
建立全球性的非发酵菌耐药性监测网络,实时监测非发酵菌的耐 药性动态,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2
非发酵菌的耐药性
非发酵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01 Nhomakorabea02
03
基因突变
非发酵菌在繁殖过程中发 生基因突变,导致对抗生 素的敏感性降低。
生物膜的形成
非发酵菌通过形成生物膜 来保护自身,生物膜能够 抵抗抗生素的杀灭作用。
药物外排泵
非发酵菌通过药物外排泵 将抗生素排出体外,降低 抗生素在菌体内的浓度, 从而产生耐药性。
CHAPTER 05
非发酵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非发酵菌感染及耐药的现状与对策

非发酵菌感染及耐药的现状与对策

非发酵菌感染及耐药的现状与对策概述非发酵菌指的是在培养过程中不发酵葡萄糖的细菌,常见的非发酵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

这些细菌通常在人体表面和环境中广泛存在,可以导致多种感染,尤其是在免疫系统低下的患者中。

近年来,非发酵菌的耐药性日益增加,使得治疗这些感染的难度逐渐增大。

因此,对非发酵菌的感染和耐药性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非常必要。

现状1.感染范围扩大:非发酵菌感染的范围正在逐渐扩大,除了常见的呼吸道、泌尿道、伤口等部位外,还可以引起血液感染、肺炎等严重感染。

这些感染往往发展迅速,治疗困难,容易导致死亡。

2.耐药性增加:非发酵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等。

耐药菌株的出现导致治疗效果差,引发院内感染的流行。

3.传播渠道复杂:非发酵菌主要通过尘土、水源、医疗设备等途径进行传播,尤其是在医疗机构内易造成院内感染。

此外,非发酵菌还可通过接触传播和呼吸道传播。

对策针对非发酵菌感染及耐药性的现状1.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非发酵菌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环境卫生和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水平,严格执行感染防控措施。

以降低感染传播机会,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2.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培训,推行抗生素的规范化使用。

避免滥用、过量使用抗生素,正确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此外,为了提高对抗生素的选择和疗效监测能力,推广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技术及检测设备,减少延迟报告。

3.开发新的治疗方法:针对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是重要的对策。

如研发新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方案、免疫治疗等。

此外,了解非发酵菌的致病机制,通过控制其毒力因子的表达,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4.加强监测与研究:加强对非发酵菌感染及耐药性的监测与研究。

监测菌株的耐药性变化,及时了解菌株分布情况,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

俞云松-非发酵菌相关感染现状及治疗(2011-3-12)

俞云松-非发酵菌相关感染现状及治疗(2011-3-12)

株数 7992 4959 4912 4796 1684 1656 907 894 389 345 336 311 304 236
% 25.78 16.00 15.84 15.47 5.43 5.34 2.93 2.88 1.25 1.11 1.08 1.00 0.98 0.76
细菌 金杆菌属 摩根菌属 产碱杆菌 气单胞菌属 沙门菌属 罗尔斯顿菌属 志贺菌属 普罗威登菌属 博特菌属 多源菌属 丛毛单胞菌 奈瑟菌属 黄杆菌属 其他
耐药率(%)
2009年11家医院1690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
100
90
80
70
60
50
40.1
40 30 20 11.6
16.6
18.4
19.9
22.1
22.9
24.3
24.5
27.1
30.1
30.3
30.6
10
0
阿米卡星 头孢吡肟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他啶 环丙沙星 庆大霉素 美罗培南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Systematic review
Infection
Nosocomial bacteremia
VAP
VAP and bacteremia
Longer ICU stay
Yes
Yes
Yes
Longer ventilator dependence Yes
Yes
-
Higher Mortality
No
Yes
Yes
2007
7
2008
2009 6
2010
5
4
3
7.9 2.9
肺杆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非发酵菌感染抗菌药物合理选择

非发酵菌感染抗菌药物合理选择

抗菌药物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株)
耐药
敏感
头孢哌酮舒巴坦
抗菌药物
伯克霍尔德菌属 (株)
耐药 敏感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左氧氟沙星
头孢他啶
复方磺胺甲噁唑
美罗培南
米诺环素
复方磺胺甲噁唑 米诺环素
年家医院株非发酵菌耐药率()
抗菌药物
耐药
敏感
头孢哌酮舒巴坦
美罗培南
阿米卡星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亚胺培南
环丙沙星
耐药
敏感
美罗培南
耐药
敏感
*
*

*
*
*
耐药率(%)
年家医院株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 细菌的耐药率()
100
90.7
90
80 70 60
57
60.4 61.4 64.8 64.6 60.7 63.9 67.2 67.3 70.9 69.8
48.7
50
39.1
40
30
27.3
20 10 1.6 6.3 0
产碱杆菌属
伯克霍尔德菌属
洋葱伯克霍尔德 菌
窄食单胞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

黄杆菌属
汪复,张婴元. 实用抗感染治疗学
年耐药监测革兰阴性菌菌种分布
细菌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不动杆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肠杆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变形杆菌属 流感嗜血杆菌 沙雷菌属 其他假单胞菌 其他嗜血杆菌 沙门菌属 柠檬酸杆菌属 伯克霍尔德菌属 莫拉菌属 合计
医院
华山医院 瑞金医院 协和医院 同济医院 浙医一附院 广州一附院 重医一附院 北京医院 儿科医院 儿童医院 甘肃人民医院 新疆医大一附院 安徽医大一附院 昆明医大一附院 浙江邵逸夫医院 合计

非发酵菌诊治进展

非发酵菌诊治进展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哌酮 头孢哌酮/舒巴坦
39.0
56.7 45.2 26.7
61.0
43.3 41.2 52.8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亚胺培南
28.6
26.6 42.5
64.2
61.0 54.6
美罗培南
氨曲南 环丙沙星 复方新诺明
34.2
33.0 30.8 91.8
61.7
42.7 56.9 5.6
MBL、OXA、KPC:碳氢霉烯类无效
铜绿假 单胞菌 耐药机 制
膜通透性低(porin D2) :亚胺培南耐药>美罗培南
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美罗培南耐药> 亚胺培南 且多重耐药
生物被膜形成:泛耐且细菌难于清除 PBPs改变:泛耐
MDR PDR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机制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Volume 43, Issue s2, Page S49–S56, Sep 2006

不动杆菌属 Acinetobacter Spp.
MDR PDR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机制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Volume 43, Issue s2, Page S49–S56, Sep 2006
出现了PDR-鲍曼不动杆菌
阿米卡星 庆大霉素 氨苄西林+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吡肟 头孢他啶 亚胺培南 环丙沙星 TMPco R R R R R R R R R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痰 脓 咽 拭 引 流 管 拭 子 尿 液 穿 刺 液 导 管 导 尿 管 分 泌 坏 物 死 组 深 织 静 脉 导 管 阴 液 道 体 分 泌 物 血 液 引 流 液 面 创 胆 汁

临床常见非发酵菌耐药性分析

临床常见非发酵菌耐药性分析

3 讨论我院3年间检出革兰阴性杆菌总数为1433株,非发酵菌数占576株,检出率为阴性杆菌的40%,非发酵菌已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主要检出于患者的痰液、咽拭子,其次是脓性分泌物、穿刺液、尿液等,脑脊液和血液中偶见。

可见致病菌的分布和组成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应加强致病菌的检测工作。

在检出的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227株,占总数的39%,位居第一,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也是I CU 中最棘手的细菌。

其感染后易在咽部定植,不容易被清除,致病力强,常表现为多重耐药。

我院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已达95%以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38%。

不动杆菌对营养的要求不高,普遍存在于水、土壤、活的生物体内,医院的洗手池、仪器上都能培养出不动杆菌,医院内设备的污染或者医护人员手的交叉传染与医院内不动杆菌的流行有关。

我院检出的不动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最高(26%)。

鲍曼不动杆菌除亚胺培南外,对其他15种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包括产生各种β2内酰胺酶和各种修饰酶、外膜蛋白的丢失或膜孔蛋白缺损、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和泵出机制等,其中以产生各种β2内酰胺酶为主要机制[1]。

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也是一种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由于嗜麦芽窄食假单胞单胞菌的外膜渗透性低,抗生素不能有效到达相关部位,同时该菌产生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和含锌离子的金属β2内酰胺酶,可水解多种抗生素。

表2中显示,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除了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外,对氨基糖苷类和头孢类抗生素都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产金属β2内酰胺酶是嗜麦芽假单胞菌对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广谱头孢菌素耐药的主要原因[2]。

总之,非发酵菌感染不容忽视,多种抗生素耐药率日渐上升,医院应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阻隔交叉感染,临床医生应结合药敏试验,合理慎重使用抗生素。

医院感染非发酵茵耐药特征变化

医院感染非发酵茵耐药特征变化

3d 5
19 0 1 . 8± .9 18 -. 6 . 14 2 ▲ 0 P <OO .5
注 :与对 照 组 比较 ,X =1. 2 2 0 8 ,▲ P< . 5 00 。
位的生理代谢可能与 P S缓 解疼痛 等骨折相 关症状 密切相 N 关 。研 究 显 示 … P S可 以 调 节 B S s的 成 骨 分 化 ,即 可 促 N MC
链 ,形 成 D A螺 旋 酶 一 D A 一 药 物 三 者 复 合 物 , 阻 止 细 N N
根据表 1 所示 内容 ,虽然 医院感染 非发酵 菌对不 同抗 生素的耐药 率随 年度不 同有 所波 动 ,但似 乎无 规律 可循 ,
与某些个例报道 的耐药率 呈逐年上 升趋势 有所不符 。不 同 资料报道 的相关耐药率差异较大,这 可能有两方面的原 因 :
( 下转 第 9 o页 )
分组成 。可泵 出 p —— 内酰胺酶 类抗生 素 、碳青 霉烯 类药 物等 ,使 细菌胞 内的药物浓 度降低。 ( )构成生 物膜耐药 2 机 制 。在 细 菌 细 胞 外 构 成 多 糖 被 膜 ,能 阻 止 抗 菌 药 物 渗 入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临 床 研 究
Cl ia e e r h i cl rsac n
9 ・ 0
C iee ju lo tn m dc e a d e n p am c hn s o  ̄a f e o e i n n t o h r a y h i h
痛 、肿 胀 的 消退 及 骨 折 的 愈 合 天 数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两 组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见 表 1 ② P . 5) 。 l 疗 效 评 定 标 准 比 较 分 析 : 治 疗 组 的 疗 效 明 显 优 于 临床

非发酵菌的耐药现状及药物选择

非发酵菌的耐药现状及药物选择

PDR
全耐药(包括 多粘菌素和替 加环素)
包括药物
• 当时所能得到的药物 • 有潜在抗菌活性的药物
整理版ppt
Matthew E. Falagas, et al. CID 2008:46(1): 1121-1122
17
哪些细菌容易发生MDR?
非发酵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产ESBLs菌
肺炎克雷伯 大肠埃希菌
非发酵菌的耐药现状及药物选择
福建省立医院临床药学室
整理版ppt
1
革兰阴性菌会对 所有的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都发生耐药吗?
这种情况已经发生: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
这些细菌都属于: 非发酵菌
整理版ppt
2
什么是非发酵菌?
非发酵菌是一大类不能以发酵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需氧革兰阴性杆 菌的统称
黑色:耐碳青霉烯的不动杆菌
整理版ppt
灰色:中度耐碳青霉烯的不动杆菌 13
Livermore DM The threat from the pink corner Ann Med 2003;35:226-234
非发酵菌院内感染形势严峻 原因何在?
整理版ppt
14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临床分离的菌株常有菌毛和微荚膜 。
不动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 两端钝圆、散在或个别成双排列、
大小(0.6~1.0) μm×(1.0~1.6) μ m 的杆 状(球杆状)细菌。
图中显示的是鲍曼不动杆菌。
贾文祥主编. 医学微生物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整理版ppt
陈翠珍等. 海洋水产研究 2 0 0 5年8 月第2161卷 第4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