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雨水排水管网图

合集下载

第八节 室内排水管道

第八节 室内排水管道

第八节室内排水管道1. 室内排水系统1.1 系统的组成室内排水系统由受水器、存水弯、排水管道、通气管及清扫设备等组成,如图2—51所示。

图2—51 室内排水系统图1—卫生器具;2—存水弯;3—排水支管;4—排水立管;5一排出管;6—专用通气立管;7一环形通气管;8一检查口;9.10—清扫口1.1.1 受水器:指卫生器具、雨水斗及地漏。

1.1.2 存水弯:是连接在受水器与排水支管之间的管件,利用水封来阻止室外排水管道中的有害气体、臭气及虫类通过卫生器具进入室内。

如卫生器具本身已有存水弯,则不需再安装。

1.1.3 排水管道:由排水支管、排水立管和排出管组成。

排水支管是将卫生器具或其他设备流来的污水排到立管中去的横支管;排水立管是连接各排水支管的垂直总管;排出管是立管与检查井之间的埋地管道。

1.1.4 通气管:污水立管上部、排水设备以上通出屋顶与大气相通的立管。

作用是使室内外排水管与大气相通,减少排水管内空气的压力波动,保护存水弯水封不被破坏,保证排水管道的水流畅通,同时将排水管道中的臭气和有害气体排到大气中去。

1.1.5 清扫设备:是指排水管道上装设的检查口、清扫口及室内检查井等。

1.2 系统的分类室内排水系统根据所排除水的性质,可分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雨水系统。

1.2.1 生活污水系统:从住宅、公共建筑和工厂卫生间内各种卫生器具排出的污水,可分为粪便污水和生活废水。

1.2.2 生产废水系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或废水。

1.2.3 雨水系统:屋面的雨、雪等降水。

1.3 系统的分流与合流排水系统应根据污水性质、污染情况,结合室外排水系统的设置、综合利用及水处理要求等,采用分流制或合流制。

1.3.1 室外无污水管道时,生活污水一般与生活废水分流,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

当室外有污水管道时,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宜合流排出。

1.3.2 当建筑物采用中水系统时,生活废水与生活污水宜分流排出。

1.3.3 含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废水、含有大量油脂的生活废水及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需回收利用的生活废水、生产废水等应分流排出。

农村污水管网设计详图施工图

农村污水管网设计详图施工图
说明:1、图中未标明的顶板厚度均为200mm。2、顶板检修孔位置详工艺图,洞口加强筋布置详设计总说明。12@10012@10012@10012@100H71:5014@20014@20014@20014@200H10-0.3转角筋514(余同)射线状布置说明:1、未注明底板厚度均为300mm。2、底板设马凳筋 12@1000。1:50AAAAAAAABBCC12@20012@200拉结筋6@400梅花形布置(余同)416详底板配筋AL1H7H10-0.3414详底板配筋12@20012@20012@20012@200拉结筋6@400梅花形布置(余同)H7-1.80H10-0.325025012@20030030012@20030030012@20030030012@20025025012@200414详底板配筋12@20012@20012@20012@200拉结筋6@400梅花形布置(余同)H7-1.80H10-0.312@20025025012@200H7-1.801:50说明:图中未标明板厚度均为150,1. 工程概况与总则1.1 项目名称:莆田市城厢区农村污水处理工程(一期)PPP项目1.3 建设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国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1.2 建设地点:华亭镇西许村1.4 主要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1.5 计量单位(除.7 本工程标高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与给排水专业施工图相同);1.8 抗震设防烈度:莆田市城厢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1.9 结构制图规则:采用国标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3);2. 设计依据2.1 工程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建设单位设计要求函件,有关设计联络函件;2.2 排水、工艺、机械、电气等专业提出的技术要求和协作条件;2.3 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主要如下:1.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I)业主与我公司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2)要设单位提供的工程建设范围1:500地形图:(3)业主提供管网整治工程的设计范围和要求:2果用技术规范(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3)《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_500032-2003)(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7)《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19)(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0)《检查井盖》(GB/T23858-2009)(1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2)《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13)《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14)《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3设计原则(1)满足需求原则。

排水管道均按远期排水需求规模设计。

(2)满足接入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原则。

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3)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4)满足选材优化原则。

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

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

(5)满足综合协调原则。

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废水排放口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1.3 给排水管网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1.3.2 给排水管道系统的构成 排水管网系统构成:
废水收集设施 排水 排水管网 管网 排水调节池 系统 提升泵站 构成 废水输水管(渠)
废水排放口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1.3 给排水管网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排水系统组成
1.4 给排水管网系统的类型与体制
1.4.2 排水管道系统的体制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1.4 给排水管网系统的类型与体制
1.4.2 排水管道系统的体制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1.4 给排水管网系统的类型与体制
1.4.2 排水管道系统的体制
1.1 给水排水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给水系统
为了满足城市和工业企业的各种用水 需求,城市供水系统需要具备充足的水资 源、取水设施、水质处理设施和输水及配 水管道网络系统,这些系统共同组成了给 水系统。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1.1 给水排水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给水系统的分类
为了满足城市和工业企业的各种用水 需求,城市供水系统需要具备充足的水资 源、取水设施、水质处理设施和输水及配 水管道网络系统,这些系统共同组成了给 水系统。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1.1 给水排水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排水系统
各种用途的水在被用户使用后,水质受到了 不同程度的污染,成为废水。这类废水携带有不 同来源的污染物质,会对人体健康、生活环境和 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需要及时地收集和 处理,然后才能排放到自然水体或者重复利用, 为此而建设的废水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工程 设施,称为排水工程系统。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全套课件演示文稿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全套课件演示文稿

中国用水量变化(1949-2004 )
( x 108m3/yr)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49 1957 1965 1980 1993 1997 2000 2004
总用水量
农业用水
工业用水
城市用水
中国年平均降雨量(水资源量)约60000亿m3; 地表水资源量26000亿m3 。
上海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管道长度 ( DN75以上km)和日平均用水量增长
10000 8000 6000 4000 2430 2000 0 208.71490 1950 841 7445 5000 5400 9445
1975
管道长度km
2000 日平均用水量(千m3)
2005
输配水管渠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过程
城市道路地下管 网系统图
城 市 污 水 系 统 规 划 图
城 市 雨 水 排 水 分 区 规 划 图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定义: 输送和配给供水、收集和输送废水的管道网络 (water and wastewater pipe networks) 。是给水排水工程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管网系统的建设投资占给水排水工程建设总 投资的60-70%左右。 给水管网(上水管道)(water supply pipe networks,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输送和配给供水的管道网 络。 排水管网(污水沟道、下水道) (sewer networks, sewer systems) :收集和输送污水的管道网络。 雨水管网(雨水沟道) (storm sewer networks, storm sewer system) :收集和输送雨水的管道网络。

给排水管网2

给排水管网2

考点:1、管网定线:2、节点流量:3、设计充满度4、埋设深度:3、不计算管段:5、径流系数:1、简述树状网和环状网的特点?2、排水体制可分为哪几种?在什么情况下可采用合流制?3、管网平差后还应对哪几种条件进行核算?4、排水管网布置形式有哪些?5、防止给水管腐蚀的方法有那些?1、给水管网布置应该满足哪些要求2、城市污水管网设计流量是由哪几部分组成?3、排水管网布置原则?4、输水管全长的流量不变时,能否用分区给水方式降低能量,为什么?5、给水管道的性能应该满足哪些要求?计算题:1、某大型企业以高地水库为水源,平行敷设两条输水管,为保证供水量不小于70%的设计用水量,试确定等距离连接管数目。

2.城市年平均日供水量为Qd,日变化系数为Kd,时变化系数为Kh,用该三个参数依次写出下图中各设计流量的计算式。

(注:q1=5%Q2,排水量=80%用水量,q7=0)答案:1、某城镇最高时用水量为Q=300L/s,其中工业用水量q=90L/s,集中从节点4取出。

干管各管段长度(m)如图所示。

管段4-5、1-2、2-3为单侧配水,其余为双侧配水,求管网比流量q s及节点4的节点流量q4。

2、图为某工厂工业废水干管平面图。

图上注明各废水排出口的位置,设计流量以及各设计管段的长度,检查井处的地面标高。

排出口1的管底标高为218.9m,其余各排出口的埋深均不得小于1.6m。

该地区土壤无冰冻。

要求列表进行干管的水力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标注在平面图上。

4、(20分)某城市最高日用水量为27000m3/d,其各小时用水量如表1所示,管网中设有水塔,二级泵站分两级供水,从前一日22点到清晨6点为一级,从6点到22点为另一级,每级供水量等于其供水时段用水量平均值。

试绘制用水量变化曲线,并进行以下项目计算:1)时变化系数;2)清水池和水塔调节容积。

解:1)时变化系数:2)绘制用水量变化曲线3)列表求清水池和水塔调节池的调节容积4)清水池调节容积约为7.57%×270000 (m3)水塔调节容积约为1.28%×270000 (m3)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用户对给水的要求主要包括水质、水压和水量三个方面。

13 给水排水管网及工艺施工图

13 给水排水管网及工艺施工图

13 给水排水管网及工艺施工图
• 通常对于当管道布置在街区的四周时,对污水 管道所服务街区的面积通常用各街角的角平分 线划分街区为四块,每块街区的污水假定排入 相近的污水管道。雨水服务面积图划分方法与 污水基本相同。
13 给水排水管网及工艺施工图
• 由图13-1可以看出,此次设计在主干道上道路两侧均 设置污水管线,污水管道上检查井编号分别为Wb1~ Wb41、Wn1~Wn41,其中检查井Wb1~Wb12、Wn1~Wn12 之间的管径为d500,检查井Wb12~Wb41、Wn12~Wn41 之 间 的 管道 管 径为 d600。 检查井 Wb1~ Wb12、Wn1~ Wn12之间的管道穿越唣河。
13 给水排水管网及工艺施工图
14 给水排水管网及工艺施工图
本章内容分两个部分: 管网部分 水处理部分
13 给水排水管网及工艺施工图
• 给水排水管道作为市政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 绘图时一般用较小的比例绘出,而在水处理工艺图中 管道作为连接各处理构筑物的联系环节,一般用双线 图表示,水处理工艺图中各构筑物也与前面讲述的房 屋等土建建筑物完全不同,必须按照给水排水工程的 工艺特点和专业要求,采用适当的视图、剖面和断面 来表达其各个组成部分。
13 给水排水管网及工艺施工图
• 水处理工艺图纸的编排顺序如下:系统原理图在前, 平面图、剖面图、放大图、轴测图、详图依次在后; 平面图中应地下各层在前,地上各层依次在后;水净 化(处理)流程图在前,平面图、剖面图、放大图、详图 依次在后;总平面图在前,管道节点图、阀门井示意 图、管道纵断面图或管道高程表、详图依次在后。
13 给水排水管网及工艺施工图
图13-5 井底各种流槽的平面形式
13 给水排水管网及工艺施工图

市政排水管网

市政排水管网

雨水: (1)确定当地暴雨强度公式; (2)划分排水区域,进行雨水管渠的定线,确定可 能设置的调节池、泵站位置; (3)根据当地气象与地理条件,工程要求等确定设 计参数; (4)计算设计流量和进行水力计算,确定每一管段 的断面尺寸、坡度、管底标高及埋深; (5)绘制管渠平面图和纵断面。
➢ 2.3设计步骤
分区
一 二 三
镇(乡)村核心区
120~350 100~250 70~200
镇(乡)村核心区外
100~260 70~200 60~160
➢ 2.6合流制截流干管流量计算公式
• 2 管网设计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截流倍数N0取值为1.0~5.0。 目前大多数设计中,截流倍数N0取值为1.5~4.0,一般可取2.0。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
区域
超大城市 (P>1000)
特大城市
城市规模 大城市
(500≤P<1000 Ⅰ型(300≤P<500) Ⅱ型(100≤P<300)
中等城市 (50≤P<100
小城市
Ⅰ型(20≤P<50)
Ⅱ型(P≤20)
一区 二区 三区
250~480 200~300
非铺砌土路面 公园或绿地
0.25~0.35 0.10~0.20
序号 1 2 3
区域情况 城市建筑密集区 城市建筑较密集区 城市建筑稀疏区
径流系数 0.60~0.70 0.45~0.60 0.2~0.45
➢ 2.8污水管道设计注意要点
• 2 管网设计
污水管道设计注意要点: (1)管道系统布置要符合地形趋势,一般宜顺坡排水,取短捷线路。 (2)尽量避免或பைடு நூலகம்少管道穿越不容易通过的地带或构筑物;当必须穿越时,需采取必要的处理或交叉措施。 (3)安排好控制点高程,依据竖向规划,并在埋深上适当留有余地; (4)查清沿线遇到的一切地下管线,准确掌握他们的位置和高程,安排好设计管道与它们的平行距离,处理好设计管 道与它们的竖向交叉; (5)管道在坡度骤然变陡处,可由大管径变为小管径; (6)污水管为非满管流、重力流,最小流速0.6m/s; (7)管道在检查井内一般采用管顶平接。

雨水、污水管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雨水、污水管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汽车大道雨水、污水管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工程概况1、雨水管网根据排水设计施工图,汽车大道近期雨水排入西兰路现状排水管内,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I级承插管,接口为柔性接口,管道基座为混凝土基座,垫层下设30cm 三七灰土垫层雨水管网分布:路北侧为D800 ,D600 主雨水管道,在主雨水检查井两侧道路边有两个雨水口,在路南侧为D600 ,D500 雨水管道,雨水管检查井两侧到路边有雨水口。

主雨水管同雨水口分别由D300 管连接。

雨水管道分布在道路两侧机动车、非机动车分隔带内。

雨水管线管道基座为混凝土基座,混凝土垫层下设30cm 三七灰土层2、污水管网根据汽车大道排水设计施工图。

污水管道主要分布在路北侧。

设计主管道直径有D500 ,D600 两种,污水管道距中线距离为27.5 ,管座基础为C15 混凝土,垫层混凝土下设30cm 三七灰土层3、地质情况本地区土壤按土壤类别划分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地下水距地表一般在100m 左右二、施工要点:1、本工程施工要求必须符合管网工程管工艺要求,采用国标标准图集的严格按标准图集要求施工。

2 、尺寸单位:高程、井距以米计,其余以毫米计。

3、管道的连接方式均采用承插口橡皮圈柔性连接。

4、施工中所用各种原料、半成品以及管材必须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有关,不得采用不合格产品。

5 、本工程高程采用1956 年黄海高程,坐标采用当地国土坐标系6、如果因施工与地形图测绘时间不一致时,施工中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对检查井适当进行平面移动,但必须经设计方、业主及监理校核同意。

7、本工程采用的都是一级钢筋混凝土管。

《排水系统》课件

《排水系统》课件

随着科技的进步,排水系统将更加自 动化和智能化,实现远程监控、自动 调节和故障预警等功能。
污水处理技术将不断升级,提高处理 效率,降低能耗和成本,例如活性污 泥法、A2O工艺等。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将提高排水系 统的耐久性和效率,例如高分子材料 、新型管道等。
政策法规与标准更新
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府将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排水系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促进产业发展。
标准与规范的不断完善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发展,排水系统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将 不断完善,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严格监管与执法
政府将加强排水系统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和达标排放。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设施。
监测与控制系统
建立排水系统的监测与 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 控制和数据采集,提高
管理效率。
04
排水系统运行与管理
运行方式与流程
污水收集
通过污水管道收集生活和工业污水。
污水处理
将收集的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
污泥处理
对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减量、稳定和无害化处理。
排放与回用

城市安全
排水系统在雨季可以起到排涝 作用,减轻城市内涝灾害,保
障城市安全。
经济发展
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促进城市 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02
排水系统组成与结构
污水收集系统
污水收集系统概述
污水收集系统是排水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负责收集和处理
城市污水。
污水管网
污水管网是污水收集系统的核 心,负责将污水输送到污水处 理厂。
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或进行回用。

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

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

<第1节> 污水管道系统的布置P34 在城市总平面图上进行管道系统平面布置,也称为排水管道系统的定线。

污水管道平面布置,一般按先确定主干管、再定干管、最后定支管的顺序进行。

一、污水管道布置的步骤:1.划分排水区域与排水渠流域排水区界是污水排水系统设置的界限。

一般在丘陵及地形起伏的地区,可按等高线划出分水线,通常分水线与流域分界线基本一致。

在地形平坦无显著分水线的地区,可依据面积的大小划分,使各相邻流域的管道系统能合理分担排水面积,使干管在最大合理埋深情况下,尽量使绝大部分污水能以自流排水为原则。

每一个排水流域往往有1个或1个以上的干管,根据流域地势标明水流方向和污水需要抽升的地区。

某市排水流域划分情况如图所示。

该市被河流分隔为4个区域,根据自然地形,可划分为4个独立的排水流域。

每个排水流域内有1条或1条以上的污水干管,两区形成河北排水区,另两区为河南排水区,北南两区污水进入各区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入河流。

某市污水排水系统平面O一排水区界,I、I、I、Ⅳ一排水流域编号;1、2、3、4一各排水流域干管;5一污水处理厂2.干管布置与定线通过干管布置,将各排水流域的污水收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或排放口中。

污水干管应布置成树状网络,根据地形条件,可采用平行式或正交式布置形式。

在进行定线时,要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使拟定的路线能因地制宜地利用有利条件而避免不利条件。

通常影响污水管平面布置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城市总体规划、。

竖向规划和分期建设情况;排水体制、线路数目;污水处理利用情况、处理厂和排放口位置;排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和公建情况;道路和交通情况;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分布情况。

地形是影响管道定线的主要因素。

定线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在整个排水区域较低的地方,如集水线或河岸低处敷设主干管及干管,便于支管的污水自流接入。

地形较复杂时,宜布置成几个独立的排水系统,如由于地表中间隆起而布置成两个排水系统。

某小区给排水总图(给水、污水、雨水)

某小区给排水总图(给水、污水、雨水)
1:350给水总平面布置图接市政排水管网HFRP(LWQ)-10L=6800mmΦ=2800mmV=40立方圆筒玻璃钢化粪池参见12S8(275、277)其余皆同W排水管道排水井化粪池824.806排水井地面标高管道水流方向污水图例826.582排水井管底标水流方向雨水图例827.734雨水井管底标高平箅式双箅雨水口DN100阀门井节点示意图J1J4J3给水图例室外消火栓给水管道阀门井J水表井J2直埋管道横断图1. 钢管及外套管符合规格CJ/T3002-P2中的要求设计.2. 细砂中不得含有锋利石块及其它杂质.4.开挖坡度施工图中确定。3. 3:7灰土密实度为0.93以上。说 明:细砂细砂3:7灰土分层夯实原 土 夯 实总图给排水设计施工说明6、本说明未及之处,请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施工规程施工。2.1 管材及接口:生活给水管采用钢丝网骨架复合PE给水管。2.2 部分管道附设于地下车库室内,其余所有给水管道直埋,埋设深度随地形,为1.00m左右。2.3 管道安装坡度≥0.002,在最高检查井安装排气装置,最低检查井设置泄水装置。1.3 本图所注标高为绝对标高,给水管为管中心,排水管为管底。1.2 本图尺寸单位:除管径以毫米计外,其余均以米计。建管让已建管;临时管让永久性管。盖和消火栓井盖应有字样标注。排水及采暖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相关管道工程技术规程有关的要求1.6 施工时的管槽开挖、回填、各种管道的安装、防腐等要求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如地质状况、开挖深度、管材类型、地下水位等)严格按照国标《建筑给水1.5 当施工现场的给排水与其他管道的平面排列及标高相互发生矛盾时,可按现场的实际情况酌情调整管道的敷设,调整原则为: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新高面20mm。阀门井采用采用轻型铸铁井盖及井座,当检查井、阀门井设

雨污水管网施工方案

雨污水管网施工方案

雨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日雨污水管道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雨、污水工程,长度约970m,,雨水管径d1650mm ,管底平均埋深5。

6-—6.5米;污水管径d800mm,管底平均埋深7。

0—-9。

6米。

管材均为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设计采用明开槽施工。

我项目部在施工准备阶段根据本工程的地堪报告做了详细的现场情况调查,在现状地面以下0.5-1。

5米范围内为黄土层:属中压缩性,局部具湿陷性,可塑状态,黄土层以下至5米为细沙层:松散状态,5米以下至管道设计埋深范围内为中砂:密实状态。

地下水位在7。

5-8米,设计污水管道均位于地下水范围内。

综合分析地堪报告和现场实际调查情况以及施工用地情况—-本工程施工用地为租地,宽度为50米,我项目部认为本工程施工难度大,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保证正常的工程进度特提出以下施工方案供专家审核。

一、污水工程四种施工方案:(一)、明开槽施工,(二)、明开明顶施工,(三)、常规的人工顶管施工,(四)、机械顶管施工;二、雨水工程两种施工方案:(一)、明开明顶施工,(二)、明开槽法施工;三、降水方案。

二、施工准备由于路线较长,工期较紧,需要做好充足的施工准备。

1、施工队伍进场后,先进行场地的整理及铺设施工便道,和及时进行测量放样,准确放出管道布置的轴线和沟槽开挖的边线.2、落实管道供应厂家,进行认真考查和认可,选定供应厂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求其具备足够的日生产能力,保证供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3、雨污水管道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必须准备齐全,要满足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4、管道施工前进行认真的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分工明确,责任到人.5、开挖基坑时必须按安全技术要求放坡,遇边坡不稳,有坍塌危险征兆时,必须立即撤离现场。

基坑四周设置临时挡水墙,防止雨水流入槽内造成塌方。

三、施工方案(一)、污水工程:方案一:明开槽施工方案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测量放线→挖沟槽→夯实沟底→碎石垫层→砼底板→安管→混凝土基础→砌检查井→闭水试验→回填1、挖沟槽:管道沟槽底部开挖宽度,宜按下式计算:B=D+2(t+a+T)其中B—管道沟槽底部开挖宽度;D—管内径;t-管壁厚;a—管基尺寸;T—作业空间,经过计算可得槽底宽度:d800mm为2.6米宽。

建筑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建筑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污水量总变化系数Kz:指设计年限内,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局日平局时污水量的比值,显然,按上述定义有:Kz=Kd.Kh
污水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一般应满足下述三个因素的要求:1防止管道内污水冰冻和因土壤冰冻膨胀而损坏管道2防止地面荷载而破坏管道3满足街区污水练接管衔接的要求
对于每一个具体设计管段,从上述三个不同的因素出发,可以得到三个不同的管低埋深或管顶覆土厚度值,这三个数值中的最大一个值就是这一管道的允许最小覆土厚度或最小埋设深度
谢才公式:
柯尔勃洛克-怀特公式:
海曾-威廉公式:
曼宁公式:
巴莆洛夫斯基公式:
水头损失公式的指数形式
给水排水管网的简化原则:1宏观等效原则2小误差原则管线简化的一般方法:1删除次要管线,保留主干管线和干管线2当管线交叉点很近时,可以将其合并为同一交叉点3将全开的阀门去掉,将管线从全闭阀门处切断4并联的管线可以简化为单管线,其直径采用水力等效原则计算5在可能是情况下,将大系统拆分为多个小系统,分别进行分析计算
给水排水系统具备的三项主要功能:1,水量保障2,水质保障3水压保障
给水排水系统可以划分为以下系统:1,原水取水系统2给水处理系统3给水管网系统4排水管网系统5废水处理系统6排放和重复利用系统
城市综合用水量:在城市用水量规划设计中,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设施用水量,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市政用水量等的用水量总和。
排水管网布置形式:排水管网一般布置成树状网,根据地形不同,可采用两种基本布置形式——平行式和正交式
平行式:排水干管与等高线平行,而主干管则与等高线基本垂直,平行式布置适应于城市地形坡度很大时,可以减少管道的埋深,避免设置过多的跌水井,改善干管的水力条件
正交式:排水干管与地形等高线垂直相交,而主干管与等高线平行敷设,正交式适应于地形平坦略向一边倾斜的城市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给⽔排⽔管⽹系统第⼀章给⽔排⽔管⽹系统概论1.1 给⽔排⽔系统的功能与组成➢给⽔排⽔系统是为⼈们的⽣活、⽣产和消防提供⽤⽔和排除废⽔的设施总称。

➢重要性:⼈类⽂明进步和城市化聚集居住的产物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城市社会⽂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给排⽔系统的功能(1)⽔量保障给⽔:满⾜⽤⽔量排⽔:满⾜排放量(2)⽔质保障给⽔:符合⽔质质量要求排⽔:达到排放标准(3)⽔压保障给⽔:符合标准⽤⽔压⼒排⽔:具有⾜够⾼程和压⼒1.2 给⽔排⽔系统的⼯作原理➢给排⽔系统功能:⽔量保证,⽔质保证、⽔压保证➢各组成部分的⽔量,⽔质,⽔压有着紧密联系。

1.2.1 给排⽔系统的流量关系原⽔从给⽔⽔源进⼊系统后形成流量,然后顺序通过取⽔系统、给⽔处理系统、给⽔管⽹系统、⽤户、排⽔管⽹系统、排⽔处理系统,最后排放或复⽤,但各系统中的流量在同⼀时间内并不相等。

给排⽔系统的流量关系1.2.2 给排⽔系统的⽔质关系⽔质标准:原⽔⽔质标准给⽔⽔质标准排放⽔质标准给排⽔系统的三个⽔质变化过程:⽔质变化:给⽔处理⽤户⽤⽔废⽔处理除此以外,由于管道材料的溶解、析出、结垢和微⽣物滋⽣等原因给⽔管⽹的⽔质也会发⽣变化。

1.2.3 给排⽔系统的⽔压关系给⽔系统中⽔的输送⽅式:全重⼒给⽔⼀级加压给⽔⼆级加压给⽔多级加压给⽔排⽔系统的输⽔⽅式:排⽔系统往往利⽤地形重⼒输⽔,只有当管道埋深太⼤时,采⽤排⽔泵站进⾏提升。

处理⼚所处地势较低时常采⽤重⼒流进⼊处理设施,但更多的情况下排⽔要经泵提升进处理设施,处理完后再次提升排放或复⽤。

1.3 给排⽔管⽹系统的功能与组成1.3.1 给排⽔管道系统的功能与特点给排⽔管道系统是给排⽔⼯程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不同材料的管道和附属设施构成的输⽔⽹络。

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给⽔管道系统和排⽔管道系统。

给排⽔管道系统均应具有以下功能:➢⽔量输送:实现⼀定⽔量的位置迁移,满⾜⽤⽔与排⽔的地点要求;➢⽔量调节:采⽤储⽔措施解决供⽔、⽤⽔与排⽔的⽔量不平衡问题;➢⽔压调节:采⽤加压和减压调节措施调节的压⼒,满⾜⽔输送、使⽤和排放的能量要求。

给水排水工程图

给水排水工程图
水横管的旁边都要标注 坡度。
系统图
5)管道的标注:③标高 标高应以米为单位 在污、废水系统图
,宜注写到小数点后第3 中,横管的标高以管底
位。管道系统图中标注 为准,一般只标注立管 的标高都是相对标高。 的管顶、检查口和排出
管的起点标高。 在给水系统图中, 标高以管中心为准,一
此外,还要标注室 般要求注出横管、阀门 内地面、室外地面、各 、放水龙头、水箱等各
排水系统
读图顺序 卫生器具 连接管 横支管
立管 排出管 检查井 在污、废水系统图
排出管的起 点标高
中,横管的标高以管底
为准,一般只标注立管 的管顶、检查口和排出
管的起点标高。
室外管网及附属设备图
室外管网平面布置图 1建筑物室外管网平面布置图 2小区或城市管网总平面布置图 管道纵剖面图 管道上的构配件详图 1管道穿墙防漏套管安装详图 2检查井详图等.
给水排水工程图
概述

给水排水工程包括: 给水工程 是指水源取水,水质净化,净水输送,配水
使用等工程.

排水工程 是指污水(生活,粪便,生产等污水)排除,
污水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泊 等工程.

室内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是指室内给水,室内排水,热水供应,消防用水及屋面排 水等工程.
代号;若一种系统的立
管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时,应注出管道类别代
号、立管代号及数字编
号。
立管编号表示法
8)尺寸和标高 房屋的水平方向
尺寸,一般在底层管
道平面图中只需注出 其轴线间尺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至于标高,只需
标注室外地面的地坪 至于管道的管径、 标高和各层楼(地) 坡度和标高,因管道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