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理论[1]
第06章_制度变迁理论
• 3.评析: • 渐进式制度变迁和突进式制度变迁各有特 点和比较优势,大的制度变迁过程的局部 制度变迁中,常常会交替存在两种形式。 • 社会变革,革命还是改良? • 采取何种方式取决于: • 制度性质和规模:性质单一、规模较小的 变迁,可以采取突进式,性质复杂、规模 较大的变迁,渐进式较优;无效制度锁定状 态,靠激进打破。 • 制度变迁的条件:文化、时机、环境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制度变迁的主要理论问题 主要的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制度变迁理论比较 制度变迁理论新进展 制度变迁理论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主要理论问题
• 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前提:第一,制度是变迁着的 或者可以改变的;第二,制度变迁是可以观察的。 • 一、制度的稳定与变迁 • 二、制度变迁主体 • 三、制度变迁的动力或动因 • 四、制度变迁的方式 • 五、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 • 六、制度变迁周期
二、制度变迁主体
• (一)制度变迁有没有主体 • 人们往往有两个极端的看法: • 一种是认为制度变迁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 那么,制度变迁就是无主体的或是主体无意 识的,人也是受某些因素决定,与制度一起 变迁的。 • 另一种则认为制度的变迁完全是由人的意志 决定的,是人们设计、选择的结果。
• (二)制度变迁主体及其作用 • 制度变迁主体并不一定是制度变革运动、特别 是大规模运动的领导者,也不一定是某种制度 的直接设计者或摧毁者。只要是有意识地推动 制度变迁或者对制度变迁施加影响的单位,都 是制度变迁的主体。 • 制度变迁的主体可以是政府,可以是一个阶级, 一个企业或别的组织,也可以是一个自愿组成 的或紧密或松散的团体,也只可以是个人。 • 制度变迁主体一旦形成,对制度变迁的作用就 有许多具体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大体上有: 认识和把握时机,确立变迁目标,选择变迁方 式,制订变迁方案,实施变迁,完成和巩固变 迁,最后实现新的制度均衡。
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一、理论概述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思(Douglass C. North)在研究中重新发现了制度因素的重要作用,他的新经济史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使其在经济学界声誉雀起,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并因此获得了199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是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的:描述一个体制中激励个人和团体的产权理论;界定实施产权的国家理论;影响人们对客观存在变化的不同反映的意识形态理论。
诺思所讲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都是指这一意义上的制度。
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是:正式制约(例如法律)、非正式制约(例如习俗、宗教等)以及它们的实施,这三者共同界定了社会的尤其是经济的激励结构。
所谓的制度变迁是指一种制度框架的创新和被打破。
制度变迁的原则是:制度可以视为一种公共产品,它是由个人或组织生产出来的,这就是制度的供给。
由于人们的有限理性和资源的稀缺性,制度的供给是有限的、稀缺的。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或自身理性程度的提高,人们会不断提出对新的制度的需求,以实现预期增加的收益。
当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基本均衡时,制度是稳定的;当现存制度不能使人们的需求满足时,就会发生制度的变迁。
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之比对于促进或推迟制度变迁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形下,行为主体才会去推动直至最终实现制度的变迁,反之亦反。
推动制度变迁的力量主要有两种,即“第一行动集团”和“第二行动集团”,两者都是决策主体。
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第一,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即对制度变迁起主要作用的集团;第二,提出有关制度变迁的主要方案;第三,根据制度变迁的原则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第四,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二行动集团,即起次要作用的集团;第五,两个集团共同努力去实现制度变迁。
根据充当第一行动集团的经济主体的不同,可以把制度变迁分为“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和“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
制度变迁的动力与主体关于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认为,制度变迁指新制度(或新的制度结构)的产生,并否定(替代)、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的制度结构)的过程[1]。
制度变迁作为一种制度动态过程的考察,它涉及制度变迁的动力和主体问题。
任何制度,不论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一般而言,非正式制度并不是人类理性的直接对象,而是个人有限理性行为的意外社会结果,而正式制度则表现为人类集体理性的直接对象和产物,它是人类理性作用的有意识的社会结果。
制度变迁的“主体”[2]一般必然的表现为,在正式制度建构过程中有意识地理性参与、并推动制度变迁或者对制度变迁有意施加影响的行动主体。
因此,制度变迁的主体可以是政府、阶级、利益集团、企业或组织,也可以是自愿聚集的或紧密或松散的团体,也可以是个人。
与有意识的制度变迁相反,无意识制度演化论将制度变迁的过程看作一个主体无意识参与的自发演化过程。
因此,在无意识演化中,并不存在制度变迁的主体,该过程中不论个人行为怎样作用和影响制度变迁,只要他们没有在意识上指向特定的制度结果,那么他们就只是制度变迁的客体,而非主体。
制度变迁的主体一旦形成,他们就会根据既有的信息和行为目标,主动积极地对制度变迁施加影响。
这一有意识参与制度变迁的过程大致如下:对现有制度做出评价→形成认知和把握时机→确立制度变迁目标→选择制度变迁方式→制定变迁方案→实施变迁→调整完善目标制度→确立并巩固新的制度结构。
由于制度变迁过程的复杂性和结构性特征,制度变迁主体的参与同样需要特定的程序和分工。
制度变迁的动力,主要是对考察导致制度变迁的因果原理的物理学类比。
如果将制度变迁的现象视为结果,那么任何导致制度变迁的因素都可以视为制度变迁的动力。
黄少安(2004)主张从内外两种作用力来解释制度变迁动力的问题。
他指出制度变迁的内动力是指由特定制度对应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内在矛盾作为动力源;而制度变迁的外动力则是指变迁主体从事变迁的直接动机和意图。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对中国的现实意义诺斯一直致力于发展一种分析长期制度变迁的框架,而《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是诺斯对制度研究的系统总结。
诺斯的结论和研究,不仅涉及到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对当今中国更有实践意义。
标签:诺斯制度变迁中国诺斯把制度纳入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之内,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和供求均衡分析法来分析制度的变迁。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构成了制度变迁理论。
把诺斯的制度变迁引入中国近二十年,中国学者从介绍、传播新制度经济学,转向分析和研究,并应用其理论对中国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一、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1.制度变迁的定义。
诺斯给制度下了定义:“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诺斯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指出“制度变迁一般是对构成制度框架的规则、准则和实施组合的边际调整”。
制度变迁包括制度创新。
2.制度变迁的原因和条件。
诺斯从相对价格变动中去寻找制度变迁的原因。
诺斯认为农奴制度的兴起是由于土地丰裕而劳动力短缺,因而建立一种农奴——领主契约是有效率的,随着人口增长,要素价格发生变化,于是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诺斯根据成本受益分析方法,只有当制度变迁带来的预期收益大于其产生的预期成本时,制度变迁才能实现,反之,制度变迁将受到阻碍。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力在于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
潜在利润就是指外部利润,是指在现有制度下不可能得到的利润。
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规模经济、外部性的内部化、交易费用的降低和风险的分担。
由于生产中的规模经济的要求,以及实现外部性内在化、降低交易成本,经济组织有必要进行创新。
诺斯断言大多数都是风险的厌恶者,如果有能克服风险倾向的制度创新,制度就会发生变迁。
3.制度变迁的路径。
由于市场不完全,制度变迁不可能总是按过去的选择一直进行下去而不发生改变,可能一个偶然事件就会改变制度变迁的方向。
制度变迁理论概念与原因
制度变迁理论概念与原因首先,制度变迁理论的概念:制度是社会关系体系中的规范和约束性规定,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等方面。
制度变迁是指社会制度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过程,它具有时间性、系统性和目标性。
制度变迁可以是性质和特征的变迁,也可以是结构和职能的变迁。
制度变迁的原因:制度变迁是社会变迁的重要方面,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压力:社会压力是制度变迁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当社会出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危机和矛盾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使得人们要求制度的改变和适应,以解决这些问题。
2.制度内部矛盾:制度的内部矛盾也是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随着制度的发展,一些内部矛盾开始显现,制度的规定无法有效解决这些矛盾,从而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迁。
3.外部环境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引起制度的变迁。
当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时,现有的制度往往无法适应新的环境需求,需要进行相应的变迁。
4.制度创新和制度转变:制度的创新和转变也是制度变迁的重要原因。
有时候,一些新的理念和观念涌现出来,对现有制度提出了挑战,需要制度进行相应的变迁和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
5.利益关系的变化:利益关系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利益关系会发生调整,原有的制度可能无法保障各方利益,需要进行制度的变迁来维护和调整利益关系。
制度变迁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也可以导致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在制度变迁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方利益的平衡和社会稳定的维护,以确保制度变迁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各方的作用,形成多元的决策和参与机制,以保证制度变迁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制度变迁理论
B
11
强制性(人们必须接受)
无论人们愿意与否,都必须接受的,政府有强大 的国家机器保证其意志的贯彻。
非赢利性与赢利性
政府与一般经济组织一样,承担着一定的经济功能。政 府在通过法律体系和法律机制、直接和间接补贴、信贷活动和 公共服务等方式影响私人生产的同时,其自身也直接参与了生 产,如直接提供国防、教育和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政府在消 费方面的作用则包括对收入进行再分配的政府支出和直接购买 物品和服务的政府支出
B
13
政府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又可以阻碍经济 的发展。没有政府不行,但政府常常又干了许多愚 蠢的事情。
一旦一个政府获得了不受监督的绝对权利,是 不会轻易放弃的,而且还会自我扩张,而这种权利 常常损害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地方政府则利用手 中权利常常进行设租活动。
诺斯悖论: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 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农村制度改革。
B
32
明明是好的制度,为什么就难以实施呢?
引进的制度为什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呢?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宏观的宪法制度、政治 制度、经济制度等是比较稳定的,一个国家长期形 成的意识形态、传统道德、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也 是难以一下子变革的,这些制度一旦形成就难以变 革,从而成为其他制度变迁的制度环境。
B
9
组织(主要指非政府的组织)
赢利性组织是促使市场经济中各种制度变迁的 重要主体。
如公司制企业的形成、股票市场规则的形成、 市场交易中的各种规则、约定、惯例、法律形成等 等,都是在赢利性组织的努力下才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
非赢利性组织,如保护动物协会、绿色和平组织。
B
10
政府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具有其他主体没有的特点: 垄断性(人们不能自由选择) 政府是唯一的,在既定的时期内是无法选择的。
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是一种解释以及预测制度变化的理论框架。
该理论主要从制度的内外部因素出发,分析制度变迁的原因和过程,并提供了一种对制度变迁的预测和解释。
制度是一种规则和规范的集合,它们约束了行为者的行为方式和决策方式。
制度的变迁是指制度的规则和规范发生改变或转变的过程。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变迁主要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内部因素包括制度内部的动力和机制。
例如,制度内部的利益冲突、权力争夺、资源分配等问题会推动制度的变迁。
此外,制度内部的反馈和学习机制也会影响制度的变迁。
例如,制度的不完善或困境会引起行为者的反馈和调整,从而推动制度的变迁。
外部因素包括制度外部的环境和压力。
例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技术进步、国际关系等因素会对制度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外部利益集团的行动和影响也会促使制度的变迁。
例如,社会运动、利益团体的活动会对制度的变迁产生重要影响。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的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行动者的互动和决策。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利益集团和政治力量会进行博弈和斗争,以争取自身的利益。
同时,制度的学习与适应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度会对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进行调整和改变。
制度变迁的预测和解释是制度变迁理论的核心内容。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通过对制度变迁的原因和机制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对未来的制度变迁进行预测。
例如,如果一个制度内部存在着利益冲突和不平衡,同时外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那么该制度有可能会发生变迁。
总之,制度变迁理论是一种对制度变迁进行解释和预测的理论框架。
它通过分析制度内外部的因素,解释了制度变迁的原因和过程,并提供了对未来制度变迁的预测。
这一理论对我们理解和解释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
如何制定一个良好的制度规则?
制度变迁不是免费的
– 制度变迁需要消除阻力,消除可以是无偿地,也 可以是有偿的。不论有偿还是无偿都是需要
– 付出代价的,有时为消除阻力甚至需要牺牲生命, 靠暴力流血的方式才能奏效。
– 制度的规划、设计费用; – 制度的组织实施费用; – 清理旧制度的费用; – 消除制度变迁阻力的费用; – 实施监督成本; – 随机成本。
– 诺斯认为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方 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产权制度。
5
制度变迁的含义(续)
制度变迁的含义
– 制度变迁的含义,就是指从一种制度安排, 经过人们的修正、完善、更改、替代、转 换、废除、创立、创新等各种方法而变为 另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 制度变迁也就是制度变革、制度变化、制 度更新。
度彻底的否定、不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制度,社会就得不到发 展时,就需要采用整体变革式去进行制度创新。 – 整体变革式制度创新又可称之为制度革命,因为它是对旧制 度的彻底否定和彻底破坏,它是打烂旧制度,创立全新的制 度。 – 也正因为如此,整体变革式制度创新会受到旧制度的顽强抵 抗,特别是那些旧制度的受益者会千方百计阻挠新制度的建 立,因此,整体变革式的制度创新往往会导致社会震荡和冲 突。 – 案例:法国巴黎革命
案例:腐败现象 28
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问题
路径依赖理论的启示
路径依赖的存在提醒人们在进行制度创新时, 初始的制度选择是极为重要的,否则,初始的 制度选择有差错,在以后的发展中,将可能会 使整个制度创新最终远远偏离目标,即“差之 毫厘,失之千里”。
路径依赖的影响在渐进性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有 更大的可能性,这就要求人们在渐进的过程中, 做出任何一项制度变革,都要十分谨慎地不仅 要考虑其直接后果,还要研究其长远的路径影 响,以免出现积重难返的情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22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3. 适应效率
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使组织逐 步具有的创新能力和愿望称为适应效率。 ➢(1)有效制度可以为组织提供适应效率:
①为组织提供一种创新的机制或环境; ②能消除组织的错误,分担组织创新的 风险,并能够保护产权。 ➢(2)如何使企业具有适应效率: ①竞争;②分散决策;③有效产权;④ 破产法
①乘数均衡 ②可能的无效率 ③锁定(lock-in) ④路径依赖
25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制度变迁的自我强化与路径依赖
➢(1)决定制度变迁路线的条件 收益递增; 由显著的交易费用所确定的不完全市场。
➢(2)制度变迁的自我强化机制 ①边际成本下降;②学习效应;③协调
效应;④适应性预期。 ➢(3)摆脱路径依赖的途径
9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 马克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在某个社会发展阶段上,当物质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 产力发展时,就会发生社会变革,导致经济 基础连同上层建筑都发生变化。
制度变迁首先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偏 好和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而主要取决 于客观物质条件决定的,对特定制度再生产 的经济支付能力。
23
浙江师范大学工制与路径依赖
➢1. 技术演进中的自我增强与路径依赖 ➢2. 制度变迁的自我强化与路径依赖 ➢3. 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类型
24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 技术演进中的自我增强与路径依赖 W.巴兰·阿瑟
细小和偶然事件常常会把技术发展引入 特定路径,并因市场内部的特殊作用机制而 强化其沿着特定路径发展下去的趋势,且不 同的路径最终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自我强化机制的结果
12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
1.2 理论基础------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论
交易成本,可以简单理解为制度的运行费用,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在制 度变迁理论中的运用对象就是交易成本。交易费用的分析,被用来解释制度的稳 定和变迁。
制度可以视为一种公共产品,它是由个人或组织生产出来的,这就是制度的 供给。由于人们的有限理性和资源的稀缺性,制度的供给是有限的、稀缺的。随 着外界环境的变化或自身理性程度的提高,人们会不断提出对新的制度的需求, 以实现预期增加的收益。当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基本均衡时,制度是稳定的;当现 存制度不能使人们的需求满足时,就会发生制度的变迁。这也是一种博弈。
1.3.2 制度变迁的动力------相对价格的变化和追求制度创新的收益 从单个制度变迁主体的行为动机或追求来解释制度变迁的原因。制度
变迁的主体都是财富最大化者,他们从事制度创新,都是为了最大化自 己的利益。
诺斯认为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原因,它创造了一个建立更有 效制度的激励。但对主体来说是有效的变迁,对于社会经济增长来说, 却可能是无效的。只有当主体预期,抓住这种相对价格变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机会进行 制度创新,能使之获益时,才会发动变迁。当被动变迁时,也是经过计 算,即变迁比不变迁损失更小,才实施变迁的。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模型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三位一体
产权理论
将产权理论与制度变迁结合是诺斯的一大理论贡献。诺斯认为,科斯等人创 立的产权理论有助于解释人类历史上交易费用的降低和经济组织形式的替换。根 据产权理论,在现存技术、信息成本和未来不确定因素的约束下,在充满稀缺和 竞争的世界里,解决问题的成本最小的产权形式将是有效率的。
因此,中国的经济改革能否成功,能不能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不 仅取决于改革者的主观愿望和最终目标,而且依赖于改革进程中能否解决好“路 径依赖”问题。尤其是改革进展到目前深层阶段,前期改革中既得利益集团已经 形成并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阻碍力量的情况下,如何削弱这种阻碍力量,并培养新 生的改革力量,才是中国经济改革深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增强国家竞争力, 我认为,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矫正曾经被扭曲的制度,从产权、 国家职能、 意识 形态等方面创造适合的制度安排,以增加劳动者积极性,减少交易费用,促进更多 的、潜在的效率得到释放 。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 马克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在某个社会发展阶段上,当物质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 产力发展时,就会发生社会变革,导致经济 基础连同上层建筑都发生变化。
制度变迁首先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偏 好和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而主要取决 于客观物质条件决定的,对特定制度再生产 的经济支付能力。
第四章 制度变迁理论
一、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二、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与模型 三、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四、意识形态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五、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
1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一、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过程 (三)制度产生和变迁的产权基础
2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38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制度非均衡的原因
①制度选择集合的改变 社会科学进步;制度引进;政府政策改变
②技术的改变 技术变化在制度结构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技术的改变相应改变了特定制度安排的
相对效率并使某些制度安排不再起作用。 ③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 ④其他制度安排的改变
39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首先,制度变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效益 更高的制度对效益较低的另一种制度的替代 过程。
其次,制度变迁还可以被理解为对一种 更有效率的制度的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实际制度供给的约束条件是制度的边际转换 成本等于制度的边际收益。
8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二)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过程
1.马克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2.舒尔茨对制度变迁的分析 3.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4.哈耶克的演进主义制度变迁观 5.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 6.林毅夫对制度变迁的分类
第九章制度变迁理论
3/29/2020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第安人土地私有权的发展,
o 认为美国山区的印第安人之所以在18世纪之后形成了土地的 私有产权,主要原因是动物毛皮的贸易大大地提高了动物的
相对价格。动物相对价格的提高促进了更为经济地畜养毛皮
动物。畜养毛皮动物要求有能力阻止偷猎,于是诱致了对圈
o 一.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含义
o 诺思:为什么不同民族国家会有不同制度模式?为什么 低效制度会长期存在?
o 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总是难以走出困境?
3/29/2020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4
o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含义
o 制度变迁一旦走向某一路径以后,就会产 生朝着既定方向发展下去的惯性,并得到 逐渐强化。惯性效应,强化效应,甚至“锁 入效应”。
去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然后才能正确地去 选择我们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3/29/2020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7
o 路径依赖理论的意义
o 路径依赖是对长期经济变化作分析性理解的 关键。路径依赖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历史上不 同地区、不同国家发展的差异。
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一)
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一)引言传统的历史学家已表现出对使人类行为得以发生的制度的兴趣,他们的许多著作中包括了对人们与这些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检验。
另一方面,经济史学家(尤其是“新”派史学家)则将他们的努力集中于用经济上的理性行为来解释过去的事件,制度被视为既定的,那些更为传统的史学家的“考古”癖有时会受到蔑视。
或许是由于他们对长期变迁的关注,传统的史学家已承认,制度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模式有关(一种对它们来讲是很显然的相互关系,不过经济学家只是逐步领略到的)。
许多史学著作往往热衷于对政治、军事和社会制度的演进与发展的研究,正如这些复杂的制度已随历史而演进的一样,已形成的这些复杂的经济制度为这一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得以生存和实现的框架提供了一部分内容,尽管历史片断往往从一些理论形式中吸取教训,但遗憾的是,用于帮助理解制度变迁现象的理论却很少。
在缺乏这些理论的情况下,历史学家只能局限于记叙、归类与描述,而愿意承认这一局限的历史学家却很少。
如果史学家对经济发展进程的解释没有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具有洞见力,其责任在很大程度上也应归于由经济学家所提供的因果结构的蓝图。
最优秀的历史学著作常常不是根植于明确的前题所得出的充分的逻辑推演,而是基于鲜明的直觉知识。
这一直觉之所以能成功地在某些方面超越数学,并不在于历史学家盲目地拒绝拜倒在科学的祭坛下,而在于事实上他能够利用的理论常常说明能力很差,是与事实完全不相干的,而且在历史长河中表明了一些逻辑错误。
直到“更好的’理论被创造出来以前,没有人会责备他仅仅依赖于过去对他十分有用的直觉知识。
不过,这些理论是不可能从一些象牙塔似的理论家的前额中生长成熟的,能够预言未来和解释过去的理论更有可能从那些关注于逻辑的理论家与解释过去的历史学家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点滴与片断中形成。
在对解释经济演进过程的理论的探索中,学者们必须不断地从理论到事实,再回到理论。
本书是对美国经济史的理性历程的“逐日”记叙,这一历程计划要描述已产生的现行经济制度结构的发展进程,该描述又是第一次(非常粗略地)试图为建立一个专门的、相关的和逻辑的关于这些制度的产生、成长、成熟、衰亡的理论框架提供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找对象。在泰国,人妖有自己的组织,而
且相当有影响力。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组织(主要指非政府的组织)
赢利性组织是促使市场经济中各种制度变 迁的重要主体。
如公司制企业的形成、股票市场规则的形 成、
市场交易中的各种规则、约定、惯例、法律形 成等等,都是在赢利性组织的努力下才产生和 发展起来的。
诺斯悖论: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 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四、制度变迁的原因 诺斯认为制度的产生是由于制度安排的非
均衡,及未达到帕累托效率准则最优
资源配置是否最优 分配是否公平 社会福利是否最大化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制度变迁的动因在于“成本与收益”的比 较;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形下, 行为主体才会推动制度变迁,否则,就会维 持原有制度不变。所以制度变迁的主要经济 动机是获得制度收益,减少制度成本或交易 费用。
制度变迁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1
制度变迁理论[1]
一、制度变迁的含义 制度变迁理论是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重
要内容,其主要代表人物:诺斯,
代表作:《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革》。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制度变迁是指从一种制度安排,经过人们 的修正、
完善、更改、替代、转换、废除、创立、创 新等各种方法而变为另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制度变迁的发起者必然是制度创新者,它 可能是个人、政府或非政府的盈利与非赢利 组织。
能够进行制度创新的第一行动团体是企 业家、优秀政治家、管理者、领导者的基本 素质之一,也是所谓的企业家精神的内容之 一。
一项制度变迁要取得成功,必须有勇于 制度创新者,还要有响应者、实施者、服从
当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时,人们渴望有法 律法规以及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以有效地制止 这种状况。
当现有的制度不能满足需要时,会渴望制度
发生变化。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 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或提 高制度的成本与收益(直接的与间接的、物质 的与精神的、短期的与长期的)比。
非赢利性组织,如保护动物协会、绿色和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政府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具有其他主体没有 的特点:
垄断性(人们不能自由选择) 政府是唯一的,在既定的时期内是无法 选择的。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强制性(人们必须接受)
无论人们愿意与否,都必须接受的,政府 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保证其意志的贯彻。
制度变迁足需要动力的,没有动力制度就不 会发生变迁。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是制度变 迁主体推动制度变迁的动因或动机,无论个 人、政府还是社会其他利益集团,推动制度 变 PPT文档演模板 迁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当认为制度 制度变迁理论[1] 变迁
诺思认为,和推动技术进步一样,推动 制度变迁的行为主体也是追求收益的最大化。 但不同的行为主体推动制度变迁的动机、行 为方式、及其产生的结果有差异。
制度变迁也就是制度变革、制度变化、制 度更新。
制度变迁的各种方法、途径不能等同于制度
变迁本身,因而,制度创新是导致制度变迁
的方法、途径,而不是制度变迁本身。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二、关于制度变迁的事例 Fatherhood economics
人们会对制度产生需求, 是因为制度能够 给人们提供便利、增进人们的利益,这种方便和 利益就是制度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同姓恋:
美国、加拿大已有同性恋者结婚。荷兰同
性恋者不但可以合法结婚也可以合法离婚,荷
兰参议院(2000.9.)通过了使同性恋结婚合法
化的法律,参议院还通过立法准许同性恋者婚
后收养孩子。一些国家也将同性恋的合法年龄
规定为16 岁(以色列、英国等)。人妖在泰
国是合法的。大学里有人妖学生,也有人妖教
扩张总是依靠侵蚀个人权利实现的,在国家
的侵权面前,个人是无能为力的。导致无效
的产权安排和经济衰落。这就是有名的“诺
思悖论”。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政府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又可以阻 碍经济的发展。没有政府不行,但政府常常 又干了许多愚蠢的事情。
一旦一个政府获得了不受监督的绝对权 利,是不会轻易放弃的,而且还会自我扩张, 而这种权利常常损害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 地方政府则利用手中权利常常进行设租活动。
制度变迁是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 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三、制度变迁的主体 •个人或群体 •组织(非政府的赢利和非盈利组织) •国家或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
也可分为发起者或创新者、模仿学习者、主 动或被动服从者。
也可分为初级行为团体、次级行为团体与第
三行为团体。
公共性(面向全体公民)
目标多元性(测量其绩效更为困难) PPT制度变迁中作用的两面性:积极 性与消极性。(诺斯悖论)
国家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国家权力
是保护个人权利的最有效的工具;同时,国
家权力又是个人权利最大和最危险的侵害者,
因为,国家权力不仅具有扩张性质,而且其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个人,一般是积极活跃者。
例:安乐死:
2001 年4 月10 日,荷兰议会通过了“安 乐死”法案,据此医生可以帮助病人“安然 死亡”。这项法案显示,无论是谁,只要身 在荷兰,就可以按照安乐死的法案来执行操 作。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地不少病人便忙着 打听细节,筹备赶赴荷兰受死。局外人在口 头上议论纷纷,而局中人则已经用实际行动 来响应了。显而易见,这项法案是危重病人 的福音。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制度变迁是通过对规则、标准、实施等因 素的边际调整来实现的,制度变迁的代理人 可能是政治家或企业家。
非赢利性与赢利性
政府与一般经济组织一样,承担着一定的经济功能。政 府在通过法律体系和法律机制、直接和间接补贴、信贷活动和 公共服务等方式影响私人生产的同时,其自身也直接参与了生 产,如直接提供国防、教育和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政府在消 费方面的作用则包括对收入进行再分配的政府支出和直接购买 物品和服务的政府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