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合集下载

骨骼肌收缩的四种基本形式

骨骼肌收缩的四种基本形式

骨骼肌收缩的四种基本形式
骨骼肌收缩的四种基本形式包括:
1. 同步收缩:当骨骼肌受到刺激时,所有肌纤维几乎同时收缩。

这种形式的收缩可以产生强而有力的力量,适用于需要快速反应和高强度运动的情况。

2. 波浪收缩:在波浪收缩中,肌纤维的收缩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发生,就像波浪一样传播。

这种形式的收缩可以产生持续的力量,并在需要较长时间维持肌肉收缩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3. 张力维持收缩:在张力维持收缩中,肌肉维持一定程度的收缩,并保持一定的力量,但不产生明显的运动。

这种形式的收缩可以用于保持姿势、支撑身体或控制运动的平稳性。

4. 放松性收缩:当肌肉松弛时,它可以逐渐恢复到其原始长度。

这种形式的收缩使肌肉能够恢复并准备进行下一次收缩。

知识点4-8: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知识点4-8: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2、好发部位:腓肠肌
3、常见原因:
① 寒冷刺激; ② 肌肉连续过快收缩而放松不够。如:自行车和短跑项目; ③ 出汗过多,如:举重、摔跤、体操、篮球、足球、长跑等项目; ④ 疲劳过度,当长途旅行、登高时,小腿肌肉最容易发生疲劳; ⑤ 缺钙,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很容易缺钙。还有孕妇。
பைடு நூலகம்
4、解决措施: 将抽筋部位的肌肉顺肌纤维走向拉长
知识点4-8: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1、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肌肉兴奋一次,收缩一次,称为单收缩。它反映了肌肉 收缩的最基本特征。
若增加刺激的频率,肌肉的收缩将出现融合现象,即肌
肉不能完全舒张,称为强直收缩。 2、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
联系体育实践:抽筋(肌肉痉挛)
1、定义:抽筋实际上是肌肉发生了不自主的强直收缩。

细胞的基本功能—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人体解剖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人体解剖生理学)
1.定义:把以肌细胞膜 的兴奋过程和肌细胞 的收缩连接起来的中 介过程。
2.结构基础: 肌管系统 :
横管 (T管) 纵管 (肌质网)
纵行肌质网 LSR 连接肌质网 JSR 终池
三联管:骨骼肌的T管与其两侧的 终池
(耦联的关键结构)
三、具体过程
1.肌膜上AP沿肌膜和T管 传向肌细胞深处;
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 递;
轻负荷:横桥摆动及其与肌动蛋白解离速度快(缩短 速度快);处于张力状态的横桥数目少(收缩张力小)
重负荷:横桥摆动速度慢,横桥周期延长(缩短速度慢); 较多横桥处于张力状态(收缩张力增加)
(三)肌肉的收缩能力
1.定义:是指与负荷无关,但可影响肌肉收缩效能的肌肉的 内在特性和功能状态。
2.影响因素: (1)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特别是[Ca2+]; (2)肌肉蛋白质或横桥功能特性的改变,
Ca2+ 接头间隙
AP
Ca2+通道
突触小体
Na+
AP Na+
ACh
N2型Ach受体阳
AP
离子通道
Na+
三、传递的特点
(一)单向传递
(二)时间延搁
实质:电-化学-电的过程
(三)易受内环境影响
一、骨骼肌细胞的收缩
AP在运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N-M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AP在骨骼肌cell上的传导(局部电流)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骨骼肌的肌丝滑行收缩
特别是ATP酶活性; (3)神经、体液、药物及病理因素。
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蛋白质或横桥功能特性
缺氧 酸中毒 能源缺乏
降低收缩效果
Ca2+ 咖啡因 肾上腺素
提高收缩效果
一、神经-肌接头的结构 接头前膜 接头间隙 接头后膜

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20ms
(一)收缩形式
1.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强直收缩:肌肉受到连续刺激,使各次单收缩相互叠加。 ①不完全强直收缩:肌肉受到连续刺激,使各次单收缩相互叠加在舒张期。 ② 完全强直收缩:肌肉受到连续刺激,使各次单收缩相互叠加在收缩期。
物。
后负荷↓→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
曲线1:张力-速度曲线 曲线2:速度×→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 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
①决定肌缩效应的内在特性主要是: Ⅰ.兴奋-收缩耦联期间胞浆内Ca2+的水平; Ⅱ.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
②调节和影响肌缩效应内在特性的因素: 许多神经递质、体液物质、病理因素和药
增加到超过后负荷时,才出现等张收缩。
(二)影响收缩因素
1.前负荷:
∵前负荷→肌节初长度→粗细肌丝的重叠程 度→肌张力。
肌节最适初长(2.0-2.2m)时,粗细
肌丝重叠佳,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最大;
∴ 前负荷↑或↓→肌节初长↑或↓→肌张力 ↓。
2.后负荷:
在等张收缩条件下观察 后负荷为0→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最 小; 后负荷↑→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
2.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
收缩。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
收缩。
注:①当负荷小于肌张力时,出现等张收缩; ②当负荷等于或大于肌张力时,出现等长收缩; ③正常人体骨骼肌的收缩大多是混合式的,而且总是等长收缩在前,当肌张力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其生理学特点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其生理学特点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其生理学特点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其生理学特点1. 快速肌纤维和慢速肌纤维•骨骼肌由快速肌纤维和慢速肌纤维组成。

•快速肌纤维收缩速度快,力量大,但疲劳快。

•慢速肌纤维收缩速度相对较慢,力量不如快速肌纤维,但更耐力。

2. 肌原纤维类型的差异•骨骼肌中不同肌原纤维类型的比例决定了肌肉的特性。

•快速肌纤维多为白色,慢速肌纤维多为红色。

•快速肌纤维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合成速率,适合进行爆发性、高强度的运动。

•慢速肌纤维富含线粒体,适合进行长时间的持久运动。

3. 肌原纤维的类型转变•肌原纤维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类型转变。

•长期练习某种特定训练方式可导致肌原纤维类型的转变。

•快速肌纤维向慢速肌纤维转变的训练称为”肌纤维的转型”。

4. 缩短和伸长两种肌肉收缩形式•骨骼肌的收缩可以分为缩短型收缩和伸长型收缩。

•缩短型收缩是指肌肉产生力,同时缩短自身纤维长度。

•伸长型收缩是指肌肉产生力,同时伸长自身纤维长度。

5. 肌肉收缩与神经冲动的关系•肌肉的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发的。

•神经冲动通过神经元传递,到达肌肉细胞的突触传导点。

•神经冲动引发肌肉中肌原纤维的收缩。

6. 当肌肉收缩停止时•当刺激停止,肌肉会缓慢松弛回到原始长度。

•此过程称为肌肉的“弹性复位”。

以上是关于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其生理学特点的一些列举,这些特点对于了解肌肉的功能和训练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Markdown格式的文章采用标题副标题的形式,更加便于读者查阅和理解。

7. 肌纤维的收缩机制•肌纤维的收缩是由肌原纤维内肌丝的滑动机制实现的。

•肌原纤维内含有肌球蛋白和肌凝蛋白,它们通过与ATP和钙离子的结合来完成肌纤维的收缩。

8. 肌原纤维的力量和能量需求•快速肌纤维由于能源储备丰富,适合进行高强度的爆发性运动。

•快速肌纤维产生的力量较大,但对能量的需求也更高。

•慢速肌纤维由于富含线粒体,能产生较多的ATP,适合进行持久的耐力运动。

9. 肌肉酸痛与收缩形式的关系•长时间的肌肉收缩会导致肌肉酸痛的感觉。

骨骼肌的三种收缩方式

骨骼肌的三种收缩方式

大脑指挥下的骨骼肌:三种收缩方式
骨骼肌是人体中最广泛的肌肉类型,而它的收缩方式有三种,包括等长收缩、等速收缩和等力收缩。

这些收缩方式都受到大脑指挥下的神经控制。

其中,等速收缩是最为常见的方式之一。

当我们进行一些基础的运动,例如走路、跑步、打球等等,我们的肌肉就会进行等速收缩。

这种收缩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调节肌肉长度,以适应不同的姿势和活动。

等力收缩则是另外一种常见的方式,我们在举严重一些的物品或者进行需要持续力量的运动,例如举重、深蹲等,我们的肌肉就会进行等力收缩,从而帮助我们维持肌肉力量,并避免在这些活动中拉伤肌肉。

而等长收缩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收缩方式,它可以在肌肉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产生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锻炼和重量,来训练我们的肌肉进行等长收缩。

总的来说,了解骨骼肌的不同收缩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为我们的身体制定锻炼计划。

在进行不同的活动时,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我们的肌肉收缩方式,从而避免肌肉拉伤和受伤的风险。

第四节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第四节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结构:接头前膜:轴突末梢 接头间隙:40-50 nm 接头后膜:肌细胞膜,终板膜
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AP传导至末梢突触前膜 Ca2+内流
囊泡释放乙酰胆碱(Ach)
Ach扩散与后膜 (终板)受体结合
Na+内流, K+外 流,膜去极化
终板电位
AchE水 解Ach
动作电位 整个肌细胞
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特征
–单向传递 –时间延搁 –易受药物和其它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 –兴奋传递一对一
影响神经-肌接头化学传递的因素
①肉毒杆菌毒素,可抑制Ach的释放。 ②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ACh积聚,出现
肌细胞挛缩等中毒症状。 ③美洲箭毒可以同ACh竞争结合位点, 肌松剂。 ④接头后膜上ACh受体功能异常,重症肌肉无力。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指肌 肉收缩时长度缩短而无肌张力的变化。
单收缩 (single twitch)
收缩总和与强直收缩 (tetanic contraction)
前负荷的影响 肌肉在收缩前就作用于肌肉的 负荷,将肌肉拉长于某一状态。
最适初长度:使肌肉 收缩时产生最大张力 的初长度。
后负荷的影响 肌肉开始收缩时遇到的负荷。
后负荷愈大,产生张力愈大,肌肉缩短的速度及 缩短的长度愈小。
肌肉收缩能的影响
Ca2+、NE、E、毛地黄类药物→心肌收缩 能力↑使张力一速度曲线平行右上移。
H+、K+ 、Ach →心肌收缩力↓;使曲线 平行左移。
神经肌接头 (neuromuscular junction)
第四节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骨骼肌收缩的机械力学特征 1、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2、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肌肉的收缩功能 PPT

第四节肌肉的收缩功能 PPT
新形成位阻,阻断myosin与actin结合 • →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AP 从肌膜传到T管 L-钙通道构象改变,激活JSR膜上得ryanodine受体
内钙释放后进入胞质,胞质Ca2+浓度升高
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球蛋白构象改变,肌细胞机械收缩 耦联得关键物质——Ca2+ 耦联得关键结构——三联管
胞浆中Ca2+ 浓度升高 激活肌质网上得Ca2+泵 将胞浆中Ca2+泵回肌质网 胞浆中Ca2+ 浓度下降 肌肉舒张
(四)骨骼肌得收缩形式及影响收缩得因素
1. 收缩形式: •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2、 影响因素: (1)前负荷(preload),初长度(initial length)
两列肌纤蛋白得单体聚合成球状,形成细丝 得主干,每一个单体上具有一个与肌凝蛋白结 合得位点。
肌纤蛋白与肌凝蛋白为收缩蛋白。
原肌凝蛋白在安静就是疏松得附在肌纤蛋 白丝上,覆盖了其与肌凝蛋白结合得位点。
肌钙蛋白有与Ca2+结合得作用,调节原肌凝 蛋白得变构,暴露肌纤蛋白得结合位点。
肌钙蛋白与原肌凝蛋白为调节蛋白。
• 相关药物:
• 新斯得明、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 • 筒箭毒碱、 α-银环蛇毒等:阻断胆碱N受体。
(二)骨骼肌得收缩活动
1、 骨骼肌得超微结构:
•肌原纤维(myofibril) •肌管系统(sarcobutubular system) (1)肌原纤维得结构与分子构成: •粗肌丝与细肌丝及其排列:
横桥摆动及与细动蛋 白解离快,所以速度快。 瞬间处于产生、维持 张力状态得横桥少。

骨骼肌的四种收缩形式

骨骼肌的四种收缩形式

骨骼肌的四种收缩形式骨骼肌的四种收缩形式,这可是个有趣的话题。

大家都知道,骨骼肌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帮我们动来动去,简直是我们行动的“发动机”。

不过,肌肉收缩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它们分成了几种不同的形式,听起来就像是肌肉界的小派对,每种形式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咱们就轻松聊聊这四种收缩形式,看看它们是怎么让我们的身体动起来的。

咱们来说说“等长收缩”。

这个名字听上去挺复杂,其实就是肌肉用力,但长度不变,简直就像是在“站桩”练功。

想象一下,你试图推一堵墙,墙纹丝不动,你的肌肉在拼命发力,但就是没变长。

哎呀,这种收缩形式通常在维持姿势时出现,比如你坐着的时候,脊椎的肌肉正在努力保持你坐直的样子。

虽然不见得好像在健身房里举重那么壮观,但这也是在默默为你的身体稳定性出力呢。

接下来就是“等张收缩”,这可是肌肉界的小明星,常常在运动中闪亮登场。

你想象一下,举重的时候,肌肉开始收缩,变得更短,力量也越来越大。

这就是等张收缩!当你举起哑铃时,肌肉不断地收缩,跟着力量的变化而变化。

哎呀,看起来像是在和哑铃“斗智斗勇”,要是把哑铃放下来,肌肉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是不是觉得这场“斗争”特别精彩?这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比如跑步、游泳,随处都能找到等张收缩的身影。

再来说说“偏心收缩”。

哎呀,偏心收缩这个词听上去有点儿拗口,但其实它就是当肌肉在用力同时还被拉长。

想象一下,你在慢慢放下一个重物,肌肉在控制重物的下降,不让它一下子掉下来。

你的肌肉一边用力,一边又被重物拉伸,简直是个“多面手”。

就像是拉着绳子的一场拔河比赛,你一边使劲儿,一边得控制对方的力道,真是太考验技巧了。

这种收缩形式特别重要,它能帮助我们在运动中保持稳定,减少受伤的风险。

最后咱们得提到“向心收缩”。

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个运动会的项目,其实它就是肌肉在用力的同时缩短的过程。

就像你快速把重物举起来的时候,肌肉在用力的同时变得更短。

想象一下,你在踢足球,准备起脚的那一瞬间,腿部肌肉瞬间发力,力量向着球冲去。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3 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和黏滞性。 肌肉物理特性受温度影响,肌肉温度身高,粘滞性下降、伸展性和弹性增
加。提示:活动之前热身。 4 肌肉的生理特性:兴奋性和收缩性
1 兴奋性与兴奋 兴奋:通常认为是细胞对刺激的反应过程,而现代生理学中,兴奋是动
作电位产生过程或动作电位的同义语。 5 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通常是膜内为负、膜外为正。
地址:二餐东门北10米后勤制衣部内
二餐打印社
• 2 对抗肌收缩方法 • ① 通过交互抑制,对抗肌收缩使得主动肌放松 14 本体感受器 概念:肌梭和腱器官是存在于骨骼肌内的感受器,称为本体感受器。 肌梭:存在于骨骼肌内的感受器,外层为一结缔组织囊,囊内所含的肌纤维称为 梭内肌纤维,囊外的一般肌纤维称为梭外肌纤维。 肌梭神经纤维支配: 传入神经是Ⅰa 类、 Ⅱ类传入神经纤维,主要是Ⅰa 类传入神经纤维起作用。 Ⅰ a 类、 Ⅱ类传入神经纤维都终止于脊髓前角的α- 运动神经元。 传出神经是α- 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纤维; γ- 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 纤维。 肌梭的作用:感受肌肉长度的变化。肌肉受到外力 牵拉 梭内肌被拉长 Ⅰa 类传入神经纤维兴奋 神经冲动上传至脊髓 α- 运动神经元兴奋 牵 张反射反应。 γ- 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是保持肌梭的敏感性。 肌梭与腱器官的作用区别 1 肌梭是长度感受器,其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 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 腱器官是张力感受器,其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 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2 肌肉受牵拉时,肌梭首先兴奋而引起受牵拉肌肉收缩。若牵拉力量进一步加大, 则可兴奋腱器官抑制牵张反射,避免肌肉被过度牵拉受损 15 快反应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 16 快反应激素的作用 • 保持机体运动期间血糖稳定 • - 动用肌糖原 • - 增加肝糖原动用 • - 增加脂肪酸动用 • - 干扰葡萄糖吸收 • 急性运动期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升高,经过运动训练后浓度下降。 17 慢反应激素:皮质醇 • 作用 • - 刺激脂肪分解,动用脂肪酸 • - 增加肝脏糖异生 • - 减少葡萄糖被细胞利用 • 运动效应 • - 低强度运动皮质醇浓度增加 • - 大强度运动皮质醇浓度增加(大于 60%最大摄氧量) 慢反应激素:生长激素 • 作用:支持皮质醇的作用 • - 刺激脂肪分解,动用脂肪酸 • - 增加肝脏糖异生 • - 减少葡萄糖被细胞利用 • 运动效应 • - 血浆生长激素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

《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4肌细胞的收缩

《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4肌细胞的收缩

张力 最大张力
初长度 最适初长
异长调节
最适初长度
最适初长度或最适前 负荷时, 负荷时 , 肌小节内的粗 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 叠状态, 每一个横桥附 叠状态 , 近都有能与之起作用的 细肌丝存在, 细肌丝存在 , 可出现最 佳收缩效果。 佳收缩效果
2.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二、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
Relaxed state
Initiation of contration
肌凝蛋白 肌动蛋白 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收缩蛋白
调节蛋白
(一)肌丝滑行过程
肌浆中Ca 浓度↑→ ↑→Ca 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浆中Ca2+浓度↑→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 构型变化→原肌凝蛋白构型变化→ 构型变化→原肌凝蛋白构型变化→肌纤蛋白上活性位点暴露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横桥ATP酶激活→分解ATP放出能量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横桥ATP酶激活→分解ATP放出能量 ATP酶激活 ATP →横桥头部摆动并拖动细肌丝→肌丝滑行(肌肉收缩)。 横桥头部摆动并拖动细肌丝→肌丝滑行(肌肉收缩)
1. 粗肌丝 (thick filament)
肌凝蛋白(肌球蛋白,myosin)组成 肌凝蛋白(肌球蛋白,myosin)组成 bridge): 可逆性与细肌丝结合, 横桥 (cross bridge):1. 可逆性与细肌丝结合, 拖动细肌丝滑行;2.具有ATP酶活性。 拖动细肌丝滑行;2.具有ATP酶活性。 具有ATP酶活性
在一定范围内, 在一定范围内 , 随着前负 荷的增加, 荷的增加 , 肌肉收缩做等长收 缩时产生的张力也增加。 缩时产生的张力也增加 。 前负 荷过大, 荷过大 , 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 力反而减小。 力反而减小。 肌肉收缩时产生最大张力 的前负荷或初长度称为最适前 的前负荷或初长度称为 最适前 负荷或最适初长度。 负荷或最适初长度。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统称为向心收缩。

向心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相互靠近,肌肉长度缩短,因而引起身体运动,而且,肌肉张力增加出现在前,长度缩短发生在后。

但肌肉张力在肌肉开始缩短后即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

因此,这种收缩方式又叫等张收缩。

肌肉向心收缩时,时做功的,其数值为符合重量与负荷移动距离的乘积。

在向心收缩过程中,所谓的等张收缩是相对的。

在向心收缩过程中,往往是通过骨的杠杆作用克服阻力做功的。

因此,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要使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以同样的力量收缩是不可能的。

比如,当肌肉收缩克服重力垂直举起杠铃时,随着关节角度的变化,肌肉做功的力矩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需要肌肉用力的程度也不同。

在整个运动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大的一点称为“顶点”。

出现“顶点”,主要是因为在此关节角度下杠杆效率最差,加上肌肉缩短损失一部分力量,而促成了“顶点”的产生。

例如,当肱二头肌收缩使肘关节屈曲举起某一恒定负荷时,它产生的张力随着关节角度变化而变化。

肱二头肌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在关节角度为120°时最大,而在30°时最小。

因此,在整个关节的运动范围内,只有在“顶点”,肌肉才能有可能达到最大力量收缩。

这是等张训练的不足之处。

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这种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

肌肉等长收缩时由于长度不变,因此不能克服阻力做机械功。

等长收缩又两种情况。

一种是,肌肉收缩时对抗不能克服的负荷,如试图拉起根本拉不起的杠铃时,肱二头肌进行的收缩就是等长收缩。

第二种,当其他关节由于肌肉离心收缩或向心收缩发生运动时,等长收缩可以使某些关节保持一定的位置,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适宜的条件。

要保持一定的体位,某些肌肉就必须做等长收缩。

比如,做蹲起动作时,肩带和躯干的某些肌肉就发生等长收缩来保持躯干的垂直姿势,同时下肢某些肌肉做向心收缩。

当蹲下时,肩带和躯干肌肉同样发生等长收缩保持躯干的稳定,但下肢某些肌肉做离心收缩。

骨骼肌的收缩特点

骨骼肌的收缩特点

骨骼肌的收缩特点骨骼肌是人体内最为常见的肌肉类型,它负责维持身体的姿势和产生各种动作。

骨骼肌的收缩特点是指它在收缩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和规律。

下面将详细介绍骨骼肌的收缩特点。

1. 快速收缩和缓慢收缩:骨骼肌的收缩可以分为快速收缩和缓慢收缩。

快速收缩是指骨骼肌在短时间内产生的高强度收缩,适用于需要迅速、短暂、爆发性力量的活动,如举重和短跑。

缓慢收缩是指骨骼肌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产生的低强度收缩,适用于需要持久力量的活动,如长跑和长时间的体力劳动。

2. 快速收缩和缓慢收缩的肌纤维类型:快速收缩的骨骼肌主要由白色肌纤维(快速肌纤维)组成,这种肌纤维具有较快的收缩速度和较强的力量输出。

缓慢收缩的骨骼肌主要由红色肌纤维(慢速肌纤维)组成,这种肌纤维收缩速度较慢,但具有较高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3. 快速收缩和缓慢收缩的能量供应:快速收缩的骨骼肌主要依赖于肌肉内的肌糖原和肌酸磷酸盐等短期能量储备,这种能量供应相对较快,但储备量有限,容易疲劳。

缓慢收缩的骨骼肌主要依赖于有氧代谢,通过氧化脂肪和糖原为能源,这种能量供应相对较稳定,能够支持较长时间的持久运动。

4. 快速收缩和缓慢收缩的神经调控:快速收缩的骨骼肌主要由快速运动单位(fast motor units)控制,每个单位内有较多的肌纤维,神经冲动的频率较高,收缩速度较快。

缓慢收缩的骨骼肌主要由缓慢运动单位(slow motor units)控制,每个单位内的肌纤维较少,神经冲动的频率较低,收缩速度较慢。

5. 快速收缩和缓慢收缩的肌肉结构:快速收缩的骨骼肌主要由较粗的肌纤维组成,肌纤维内的肌原纤维排列较少,肌纤维间的连接较松散,肌肉组织较粗糙。

缓慢收缩的骨骼肌主要由较细的肌纤维组成,肌纤维内的肌原纤维排列较多,肌纤维间的连接较紧密,肌肉组织较细腻。

总结起来,骨骼肌的收缩特点主要包括快速收缩和缓慢收缩、肌纤维类型的差异、能量供应的差异、神经调控的差异和肌肉结构的差异。

简述骨骼肌收缩形式

简述骨骼肌收缩形式

简述骨骼肌收缩形式骨骼肌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肌肉类型,也是我们进行运动和维持姿势的主要肌肉。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可以分为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两种形式。

一、等长收缩等长收缩是指在骨骼肌收缩过程中,肌肉长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这种收缩形式主要发生在肌肉对抗力(外力)的作用下。

当我们举起一本书时,肌肉必须产生足够的力量来抵抗重力,以保持书的位置稳定。

在这个过程中,肌肉长度不发生变化,但肌肉中的肌纤维会发生收缩,产生力量来抵抗重力。

等长收缩可以分为同心等长收缩和离心等长收缩。

同心等长收缩是指肌肉产生的力量与外力方向相同,例如我们举起书的动作;离心等长收缩则是指肌肉产生的力量与外力方向相反,例如我们缓慢放下书的动作。

二、等张收缩等张收缩是指在骨骼肌收缩过程中,肌肉长度发生改变的状态。

这种收缩形式主要发生在肌肉对抗力(外力)作用下,同时肌肉也在发力的作用下缩短或伸长。

等张收缩可以分为同心等张收缩和离心等张收缩。

同心等张收缩是指肌肉产生的力量与外力方向相同,例如我们屈曲手臂的动作;离心等张收缩则是指肌肉产生的力量与外力方向相反,例如我们伸直手臂的动作。

三、肌肉纤维的收缩肌肉纤维的收缩主要是通过肌原纤维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

当肌肉收到神经冲动时,肌原纤维上的肌球蛋白会与肌原纤维上的肌球蛋白结合,形成肌球蛋白桥。

当肌球蛋白桥收缩时,肌原纤维会缩短,从而导致肌肉的收缩。

肌肉收缩的过程可以分为兴奋、收缩和松弛三个阶段。

在兴奋阶段,神经冲动传递到肌肉纤维上,引发肌肉兴奋和肌球蛋白桥的形成。

在收缩阶段,肌球蛋白桥收缩,肌原纤维缩短,导致肌肉收缩。

在松弛阶段,肌球蛋白桥解离,肌原纤维恢复原状,肌肉松弛。

总结起来,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主要有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两种形式。

等长收缩是指肌肉长度保持不变的状态,主要发生在肌肉对抗力的作用下;等张收缩是指肌肉长度发生改变的状态,主要发生在肌肉对抗力的作用下,同时肌肉也在发力的作用下缩短或伸长。

肌肉纤维的收缩是通过肌原纤维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其中肌球蛋白桥的形成和解离是肌肉收缩和松弛的关键。

【初一学习指导】强化初一生物知识点之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初一学习指导】强化初一生物知识点之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初一学习指导】强化初一生物知识点之骨骼肌收缩的形式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生物网编辑了强化初一生物知识点之骨骼肌收缩的形式,以备借鉴。

(1)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按其长度和张力的变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一种是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与其负荷大小有关。

肌肉忍受的负荷分成前负荷和后负荷两种。

前负荷就是指肌肉膨胀前就加到肌肉上的负荷,它可以减少肌肉膨胀的初长度(膨胀前的长度),进而进一步增强肌肉膨胀力。

后负荷就是指肌肉膨胀已经开始时才碰到的负荷,它能够制约肌肉的延长。

在存有后负荷的情况下,肌肉无法立即延长而进一步增强张力,发生等短膨胀。

当张力进一步增强至少于后负荷时,肌肉延长而张力不再减少,呈现出等张膨胀。

在整体内,骨骼肌收缩时,既改变长度又增加张力,属于混合形式。

但由于机体内肌肉的功能特点和附着部位的不同,在收缩形式上有所侧重,如咬肌收缩偏于等长收缩;眼外肌收缩偏于等张收缩。

(2)单膨胀和强直膨胀: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受一次急促而有效率的提振时,被提振的肌细胞发生一次膨胀过程(包含肌细胞的延长和新陈代谢),称作单膨胀。

肌肉受已连续的有效率提振时,发生弱而长久的膨胀,称作强直膨胀。

由于提振频率相同,强直膨胀又可以分成不全然强直和全然强直两种。

前者就是崭新提振引发的膨胀落到前一个膨胀过程的舒张期所构成的;后者就是崭新提振引发的膨胀落到前一个膨胀过程的延长期所构成的。

强直膨胀就是各次单膨胀的融合(如下图右图),其膨胀幅度比单膨胀小。

在整体内的各种骨骼肌遣散就是以整块肌肉为单位展开的。

由于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冲动就是已连续多个动作电位,因此体内骨骼肌膨胀都就是强直膨胀。

由生物网为您提供的强化初一生物知识点之骨骼肌收缩的形式,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肌肉的收缩形式

肌肉的收缩形式

在体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的考题中,经常会考到肌肉的收缩形式这一类的题目,需要我们对肌肉的不同收缩形式有一个很好的区分。

考题的形式主要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考察收缩形式的概念,一种是结合具体的动作过程判断参与此动作相关肌肉的收缩形式。

接下来,我们就结合题目来学习一下骨骼肌的收缩形式这部分内容。

骨骼肌收缩三种基本形式:缩短收缩(向心收缩)、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长收缩。

缩短收缩(向心收缩)特点: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负荷),肌肉缩短,牵拉其附着的骨杠杆做向心运动,对外做正功。

作用:实现各种加速运动和位移运动。

如:高抬腿、屈肘、挥臂等。

根据收缩时负荷和速度的变化,缩短收缩又可分为:等张收缩和等动收缩等张收缩:负荷在整个收缩过程中是恒定的,肌肉只是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

等动收缩:肌肉以恒定的速度在整个关节范围进行收缩,且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也称为等速收缩。

在这里需要注意,等动收缩虽然是肌肉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但是肌肉长度缩短,而且对外做功,所以与等长收缩有本质的区别。

拉长收缩(离心收缩)特点: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肌肉虽积极收缩但仍然被拉长,对外做负功。

作用: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的作用。

如:落地缓冲、步行下楼梯。

等长收缩特点: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肌肉虽积极收缩但长度并不变化,对外不做功。

作用:起支持、固定和保持某一姿势的作用。

例:支撑、悬垂、站立等。

在三种收缩形式的基础上,还有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叫超等长收缩。

超等长收缩:指肌肉先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动作转换快,具有牵张反射的特点。

在认识了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基础上,我们结合真题来看一看此类题的解题技巧。

一、直接考察概念类1. 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虽在积极收缩,但仍被拉长,其收缩形式是( )A.缩短收缩B.离心收缩C.等长收缩D.等动收缩这类直接考察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概念、特点的题目作答起来比较简单,从题目本身的描述就可以得出答案,要求我们掌握不同收缩形式的概念特点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而只有张力增加,这种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

肌肉等长收缩时由于长度不变,因而不能克服阻力做机械功。

等长收缩可以使某些关节保持一定的位置,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条件。

要保持一定得体位,某些肌肉就必须做等长收缩,如做蹲起动作时,肩带和躯干的肌肉发生等长收缩以保证躯干的垂直姿势。

等张收缩:是骨骼肌中向心收缩的一种。

等张收缩时,肌肉的收缩只是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这是在肌肉收缩时所承受的负荷小于肌肉收缩力的情况下产生的。

可使物体产生位移,因此可以做功。

所谓"等长",是指外加阻力恒定时,当张力发展到足以克服外加阻力后,张力不再发生变化。

但在不同的关节角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则有所不同:在关节运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大的一点称为“顶点”。

在此关节角度下,骨杠杆效率最差,但可达到最大肌张力;与同为向心收缩的等动收缩不同,等长收缩往往无法达到最大肌张力。

在整体的情况下,往往是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都有的混合形式收缩。

单收缩:肌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反应,称为单收缩。

单收缩的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两个相同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与神经-肌肉标本,如果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肌肉则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

强直收缩: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与标本时,则出现多个收缩反应的叠加,此为强直收缩。

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时,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此为完全强直收缩。

例如:正常情况下,肌肉或肌细胞收到一次短促刺激时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进行一次收缩,这是肌肉的一个单收缩,刺激停止,收缩的肌肉舒张,单收缩结束。

如果给予肌肉的是一连串短促的刺激,每次刺激的间隔攒与单收缩所持续的时间,即增加的频率大于单收缩的频率,此时肌肉的收缩将出现融合现象,肌肉来不及完全舒张,紧接着就进行下一次收缩,这种现象就是强直收缩。

强直收缩又分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正常的强直收缩受神经机制控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没有不良症状,受意识支配。

但长时间、大强度训练时,尤其是局部肌肉负荷较大,或进行间歇时间较短的重复练习时,肌肉过快地连续收缩,而放松时间太短,以致收缩与放松不能协调、成比例地交替进行,肌肉得不到充分舒张的机会,从而出现痉挛现象,既是我们所说的肌肉抽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