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ppt
高中地理中图必修3课件: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三节
价
需挖渠道的工程量很
缺 低,需梯级抽水北送,耗
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
大,占用农田多,迁
点 能多(流经地区可能造成
西北地区供水;工程
移人口多
二次污染);水质差
量大
②线路效益评价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也要充分考虑线路的效益。我国南水北调东线线路较长, 水源地水质最差,但该线路沿线及输入地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供 需矛盾突出,收效周期短,收效大,因此首选东线。 (3)分析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又涉及输入地、输出 地及沿线地区。
环境影响 中到新的_主__导__产__业_
促进 就业 和地区经济发展
[思考] 我国中、东部地区一方面接受国外产业转移,同时又将一些产业 向西部地区转移,这对于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各有什么意义? 答案 对中、东部地区来说,一些传统工业、初级加工产业、劳动密集型 产业和能源消耗大的产业已进入衰退阶段,如果把这类产业转移到西部, 能够使中、东部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于产业升级。对于西部地区来 说,接纳中、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可以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 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同中、东部地区的差距。
气的污染;矿石层中所含的有害气体因开采而释放
废渣污染
废渣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
噪音污染
开采产生的噪音影响生态平衡
跟踪训练 下图示意“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几种发展方式”。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山西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A.延长产业链
B.提高附加值
C.提高就业率
√ D.降低碳排放
1.简要分析山西省煤炭开采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案 山西省煤炭开采需移动大量的表土、矿石和基岩,导致生态破坏, 诱发灾害;产生大量的废渣,占用大量农田,污染水、土壤和大气环境。 2.分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的原因。 答案 ①北部河流多,水量丰富,多外流河;南部河流少,多属内流河, 水资源缺乏。②北部城市少且分布稀疏,用水量少;南部城市多且分布 密集,用水量较多。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ppt2
东线 调水源地 长江下游江苏扬州
附近。
线路走向 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
(解决华北 缺水的问题)
北送。经黄河隧洞至 天津;一路向东,经 济南到烟台、威海 大 差
可调水量 源地水质
扬州江都抽水站
京杭大运河
东线路线
天津
华北平原
中线 调水 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源地 和三峡库区引水 线路 走向
(主要 解决华 北缺水 的问题)
缺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 北 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大 价 点 高南低 ,需抽水北送; 水质差;
1.积极意义 (1)将有效缓解 调入区水资源紧缺 的状况,促 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 生活用水 和 地区的 生态环境 ,具有巨大的 社会 效益、 经济 效益、 生态 效益。 (2)南水北调可以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 漏斗面积进一步地扩大,控制地面沉降,是南水 北调带来的 ( ) B A.社会效益 B.生态效益 C.经济效益 D.环境问题 。
矿产资源
水 资 源
气候资源
黑岱沟露天煤矿 城市化发展( 深圳罗湖1983年) 荷兰风车(磨房或发电)
1、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开采
课本P25
矿产资源的开采有哪些有利和 不利影响?
矿产资源的开采 和利用,带来人类社会 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为例 说明其对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 有利影响)
新闻!
一场普通的车祸却最终导致了一出28人死亡的 人间惨剧。 2005年3月29日晚6时许,京沪高速淮安段,一 辆由山东开往上海方向的槽罐车与一辆迎面驶来的 解放牌大货车相撞后翻倒在地,槽罐车上满载的约 32吨液态氯气快速泄漏。与事故发生地相距300米的 地方,是一个村庄,住有1万名村民。到3月30日下 防化战士在进行现场清理 被熏黄的庄稼 午5时,中毒死亡者达28人,送医院治疗 285人。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二、 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a)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
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
度和对外联系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区域的类型(a)
乡村 地域
城镇 地域
范围
产业结构特 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a)
第一产业指农业, 包括种植业、林业 、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指 工业和建筑 业
我国三次 产业的划 分
第三产业指除第 一、第二产业以 外的其他各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经济发展水 平较低地区: 第一产业比重大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 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 1、概念(a) • 区域( Region ):一定的地域空间。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主要特征有: (b) (l )界线有实有虚。 (2) 内部相对一致,区间差异明显。 (3)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 (4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相对密集 非常密集
产业分布特点 面状
点状
点状
产业结构特点 第一产业为勇功于的第开路始二,产才能业找到成 第二、三
主
为主
产业为主
对外经济联系 不太密切 密切
非常密切
对生态环境的 小
影响
大
大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 、区域产业结构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品课件 中图版必修3
知能层级突破
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 知识精析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需要从两个方 向上进行:横向和纵向。 向上进行 : 横向和纵向 。 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 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 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 、 发展方向的影响 , 主要 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 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 三角洲地区, 三角洲地区 , 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 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下图。 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下图。
二、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采集和狩猎阶段 . (1)原因: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______于 原因:人类的衣、 原因 行极大地 依赖 于 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_____、地形、 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 气候 、地形、 动植物分布 的制约。 _____________的制约。 的制约 (2)人类活动分布:少数____________丰富的地区。 人类活动分布:少数 动植物资源 丰富的地区 丰富的地区。 人类活动分布
4.后工业化阶段 . (1)原因:_______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 原因: 新技术 兴起 兴起, 原因 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______,_________对社会 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 下降 , 环境质量 对社会 的影响上升。 的影响上升。 (2)高新技术产业分布:_________优越的地区。 高新技术产业分布: 环境质量 优越的地区 优越的地区。 高新技术产业分布
解析: 解答此题应通过经纬网和地物特征, 解析 : 解答此题应通过经纬网和地物特征 , 确定 甲图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甲图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 乙图为澳大利亚 的混合农业区, 二者特点各异。 其中甲图中的A、 的混合农业区 , 二者特点各异 。 其中甲图中的 、 C同为小麦区,纬度较高的 为春小麦区,纬度较 同为小麦区,纬度较高的A为春小麦区 为春小麦区, 同为小麦区 低的C为冬小麦区 。 乙图中的墨累 达令盆地位 低的 为冬小麦区。 乙图中的墨累—达令盆地位 为冬小麦区 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 缺水是墨累—达令盆 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 , 缺水是墨累 达令盆 地混合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性因素。 地混合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性因素 。 我国珠三角 地区的基塘生产是混合农业的一种新颖形式。 地区的基塘生产是混合农业的一种新颖形式。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3集体备课ppt
可供选择的教学案例(注意扩展、延伸)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 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化 东北平原的黑土退化 江南丘陵的红壤荒漠化 云贵高原的石漠化 大兴安岭的森林保护 北大荒的湿地保护 中亚的“白风暴” 美国的“黑风暴” 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 海岸地区的沙尘暴 前苏联垦荒区
自然 条件 社会经 济条件
基础 区位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原因,森林、湿地等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 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 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 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考试要点 2009 2010 27(3)共4分
(1)区域环境与发展 21、22 共6 问题 分
(2)流域的开发 区域 可持 续发 展 (3)区域农业生产与 27(4) ① 农业可持续发展 共2分
6、17、18、27(1) 共12分
(4)区域能源和矿产 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 17、18共4分 持续发展
27(2) 28(1)(2)(3) 共14分
农业的区位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
制约因素
有利因素
必修三 应用、实践
发展问题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近两年来必修3在省高考地理试卷中的分布 二、必修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位 三、必修3在一轮复习中的困扰 四、关于必修3一轮复习的几点想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五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人类不合理活动日益加剧,世界各 地出现了共同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全球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
实质是发展的问题
2.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分类
类型
具体表现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臭氧层破坏
方法突破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 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 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 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
(2)具体原因分析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 ①人口压力
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从而导致 海平面 上升
加剧风暴潮和 洪涝 灾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效
影响
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 盐渍化
影响粮食、 水资源 等的供应与再分配,引发国际市场的动荡
和有关国家的冲突
(2)大气污染与酸雨 ①大气污染
燃煤
氮氧化物
②酸雨
pH小于5.6的降水
形成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硫酸、 硝酸 和 盐酸,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
自主检测
判断正误 (1)海平面上升,一些沿岸低地和岛国将受到被淹没的危险。( √ ) (2)地球上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 ) (3)全球性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长期性和单一性的特点( × ) 解析 全球性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一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水土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1 |区域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① 空间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2.特点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② 面积 、形状和边界。
(2)有的区域的边界是③ 明确 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④ 一致
农 耕作方式
水田
耕作业
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等
旱地 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耕作制度 一年 两熟
至三熟
一年 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畜牧业
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从国内外 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了重化 运入的矿产资源,发展了轻、重工业,成 工业,成为我国的 重化 工业基 为我国重要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 地
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⑧ 亚热带季风 气候
⑨ 温带季风 气候
,地处
土地条件
耕地多为水田,土壤类型为 人均耕地较少
水稻土 , 耕地以旱地为主,土壤类型为
黑土
,人均耕地较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 贫乏
石油 等矿产资源较丰富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农业生产的差异Hale Waihona Puke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广泛使用,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不再成为人们交往的阻碍,反而为扩大交
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
生产技术 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
到较快的发展。
2.农业社会阶段:长江中下游平原逐渐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同时优越的气
《高中地理》PPT课件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编辑ppt
3
2 、作用:培养学生全面梳理 问题、归纳问题能力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 是人们在地理差异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地理位置的差异
建筑 商业
气候条件的差异 综合因素
文化
编辑ppt
综合因素
10
例: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不同发展阶段
农 早期 业 社 中期 会 后期
工业社会
自然条件
河流 限制发展 促进发展 促进发展
限制农业发 展
土壤 限制发展
社会经济条
件
在全国地位
劳动力
低下
不再限制
较快发展
促进发展
限制农业发 展
促进发展 人口南迁
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 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 常起决定性作用。
编辑ppt
18
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具体原因:
根本原因: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数量)
b.人类的活动不当(人口素质)
编辑ppt
19
例: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6
例: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地类型
成熟制度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油料作物 其他农业部门
编辑ppt
7
2、对第二产业的影响
工业
长江三角洲
轻工业 重工业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件湘教版选择性
(×) (×) (√) (×)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1.水污染与防治:
能力1 主要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2.大气污染与防治: (1)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 悬浮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
(2)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
(3)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 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污染等。
(×) (√) (√) (√)
三、生态破坏 1.土地退化: (1)土地退化:是指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土地_生__产__力__衰减,包括 水土流失、_荒__漠__化__、_次__生__盐__碱__化__、沼泽化等。 (2)水土流失的危害。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使得中游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悬河”。 ②荒漠化的本质是土地沙化。 ③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④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易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
多
大
(2)污染途径:水、空气、_土__壤__等。 (3)危害。
4.环境污染的治理: (1)难以根除的原因:随着市场需求、_经__济__发__展__、科技进步而不断变化。 (2)治理措施。
节约型
污染 环境污染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固体废弃物污染单一,处理难度小。 ②固体废弃物通过影响水、空气、土壤等污染环境。 ③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可再利用。 ④发达国家过去的发展道路是先污染,后治理。
(1)污水易在河涌内迂回往复,主要由于 ( )
A.潮汐涨落的影响
B.流域降水集中
C.城区地形起伏小 D.河涌纵横交错
(2)适宜采用“两闸联控”措施治理水污染的河涌是 (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3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解析] 第(1)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9、10、11月数字下降幅度最 大,湖口水龄减小最为明显,故选C。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整 体而言,夏秋季水龄数值偏大,表明水体更新速度用时相对较长,营养 元素更易富集,水体富营养化最易出现,故选D。第(3)题,根据表格可 知,三峡工程蓄水后,湖口水龄平均数值下降,表明水体更新速度变 快。三峡工程蓄水后,下游河段来沙量减少,湖口河段泥沙沉积减少, 河床变深。同时,由于三峡水库的蓄水,下游河段水位下降,使得湖口 河段水位与鄱阳湖湖面落差增大,水体更新能力增强,水龄减小,故选 A。
社会 局 部 利 益 与 整 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度,对污染物不先行
伦理 体利益的矛盾 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结果使污染向更大
道德
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
原因 个 人 行 为 和 大 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个人不负责
众利益的矛盾 的行为,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益
指点迷津:分析当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定要抓住关键——环境 问题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在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中, 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原因,而近代经济 发展中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是当代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自主梳理•探新知 合作探究•释疑难 素养培优•提技能 课堂小结•理脉络 随堂巩固•测达标
自主梳理•探新知
知识点
环境问题的产生
1.自然系统
(1)特点: ①由_太__阳__能___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_生__命__体___, 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___流__动__。 ②自然环境能够通过__自__我__调__节___来维持稳定。
资 源 的 有 限 人口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需求的增长,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
素养培优
(区域认知)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美国的地形特点。 (2)结合人口分布图,描述美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说明人口分布与地形的 关系。
提示 (1)地势东西高、中部低;起伏大;地形类型复杂多样,西部为科迪勒拉 山系,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为大平原。 (2)人口分布不均;大致呈东多西少的格局;五大湖沿岸及美国东北部最为 稠密,西部山区最为稀疏。平原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高原、山地地区人口 分布稀疏。
海造陆、建人工岛、修筑海堤→ 石、废矿石→形成人
不仅改变了海岸线的形态,而且形 造丘冈
成了新的人工地貌
人类活动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间接影响 地表形态
植树种草→降低地表侵蚀的速度; 营造防护林→抑制风沙的侵蚀与 沉积,减缓甚至终止风沙地貌的形 成与发展等
破坏植被→加速地表 侵蚀;大量引用河水→ 河流水量减少→河流
(1)成贵高速铁路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修建面
临的主要障碍是( )
A.高寒缺氧,冻土广布
B.戈壁广布,风沙严重
C复杂
(2)除了跨越岷江、金沙江的大桥施工期有桥墩涉水外,成贵高速铁路其余
跨越河段大桥桥墩不涉水的原因是( )
A.为了保护珍稀鱼类栖息地
3.对运输方式的影响 交通线路的建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随着
(1)平原
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
①最有利于陆路交通线的建设,线路密度较大。
②在河网密布的平原,修筑公路、铁路需要架设桥梁,避开沼泽地;这些地
区内河航运比较发达。
(2)山区
①山区地面起伏大,修建公路、铁路的成本及技术难度要大得多,交通运输
【思考感悟】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 提示 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黄河入海 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
高中地理精品课件:《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02
主要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由于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
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大幅度减少,以致难以满足和保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一些地方, 人民为了谋取眼前的经济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 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活动
1.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 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 多样性减少等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活动
1.不同学者对环境问题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将下列环境问题按照所示范的形 式,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按环境要素划分
按生产类型划分
(2)土壤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和自我净化的能力,为什么还会被污染? 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
活动探究
(3)描述土壤污染的主要过程,说一说土壤污染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过程: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和倾倒,
过量施用农药、化肥,污水灌溉,导致有害物质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加上大 气中的污染物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进而造成了土壤污染。
活动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进行说明。
发达国家环境问题较发展中国家轻, 主要以臭氧层破坏、全球性气候变化、 海洋污染、酸雨等环境污染问题为主, 并将环境问题通过国际贸易、发展援助 等方式转移给发展中国家。
6-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背景
原因
目的
结果
国家政策的调整 环境污染严重 劳动力丰富、廉价、素质高 内部交易成本低 市场广阔且潜力巨大 高额利润的追求 形成产业转移
( )
专题六
区域可持续发展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石产地。“二战”后,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市场对工
业区位影响力加强,工业区位又倾向于交通便利、市场广 阔的沿海地区,如日本的钢铁工业、我国的宝山钢铁总厂。
总体上讲,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原料→交通、
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
( )
专题六
区域可持续发展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特点
形成的影响因素。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 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专题六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
分析各区域的特点,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 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所示: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专题六
区域可持续发展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 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2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材料一 数据中心是数据存储、计算的重要基础设施,运转和冷却 耗电量大。2022年2月,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数”是数 据,“算”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全国共规划了京津冀枢纽、 长三角枢纽、粤港澳枢纽等8个国家算力枢纽和张家口集群、中卫集群 等10个数据中心集群。
材料二 图甲为我国算力 枢纽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分布 示意图,图乙为宁夏中卫位置 示意图。
针叶林气候区
做到采育结合
自然资源 我国分布
资源;能源既有可再生的,如生物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也有非
可再生的,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也有不属于自然资源的,如汽油、
焦炭等。第(2)题,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
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就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因此可认为
是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
知识点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资源的统计图表、资
源分布图,分析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综合分析自然
2.掌握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质 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
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
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特
3.利用要求 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但不能突破自然环境 供给资源的__极__限___。 特别提醒:许多可再生资源的数量和更新能力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存 在极限,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可能对其造成破坏,使其转变为非可再生 资源。
知识点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总体特征 质量有优劣高低之分。 2.衡量标准 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 人类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
第2课时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一、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成因: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
2.界线: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3.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因而区域内部南北的自然面貌有很大差别。
具体表现如下:(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古代是“南船北马”,现代铁路和公路是南北方的主要运输方式,但南方地区由于河湖众多,内河运输也成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二、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2)范围:在图中写出字母所对应省区的简称。
2.经济发展的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东、中、西呈梯度排列,差距在逐渐扩大。
(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中、西部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3.区域位置差异(1)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便利的海运优势,地势平坦,区内及区际联系比较便捷。
(2)中、西部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
4.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1)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东移趋势。
(2)改革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
知识点(一) |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情景导入先思考———————“南船北马” 景观雕塑坐落于宁淮高速公路江苏淮安市出入口处。
“南船北马”雕塑设计紧扣淮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历史主题,主体由张开的风帆和奔驰的车马组成,整个造型酷似一艘巨驳,有“张帆远航”的意思,是对淮安的祝福与期盼。
(1)我国传统交通方式为什么会出现“南船北马”的差异?提示:主要是南北降水差异造成南方多水乡、北方多旱地。
(2)我国南北的人类活动差异还有哪些?(举例)提示:北方地区:面食为主;说话直率;方言较少。
南方地区:米食为主;说话婉转;方言较多。
————图表信息想周到————(教材P9图示)东部季风区图[信息获取](1)我国南北方分界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认识区域 第二课时 区域的特征
重点
• 1、分析说明区域的一 般特征
• 2、探讨区域自然要素 及区位条件对经济发展 的影响
复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
( 以 北
陆 地
半 球 为 例
自 然 带
)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北极圈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海陆位置、相互位置、交通位置
2、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发 展的影响?
(1)四面环海,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对外交往。 (2)以热带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适宜发展高效农业。 (3)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植被茂盛, 生物资源丰富,不利于粮食生产,但有利于经济作物发展。 (4)矿产资源种类较多,海洋生物资源、油气资源、为工 矿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旅游资源丰富,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 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读海南省三大产业结构图(图9)和海南岛地形 示意图(图10),回答
2003年 36.8%
24.6%
38.6%
0 60km
1987年
50.1%
19.0% 30.9%
A
B
C
图9 海南省三大产业结 构图
甲 乙 丙
图10 海南岛地形 示意图
(1)图9中A代表第
产业,B代表第
产
业,C代表第
产业。
(2)2003年与1987年相比,海南省三大产业的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变点是
。受地形等因素影响,
海南岛经济开发具有
状布局特点。乙区域
最宜发展第
产业。
(4)海南岛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应把旅游业作为
第三产业的特色来抓。海南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宜
突出 ①喀斯特地貌 ②热带海滨和雨林景观
③少数民族风情 ④古文化遗址⑤塞外江南风光()
A.①②③ B.③⑤C.②③ D.①③④
海
——
成因 以水分条件为主,与热量共同作用
内
陆
分布规律
延伸方向: 平行于海岸线 延伸 更替方向:垂直于海岸线 更替
概念
非 因素 地 带 性
表现
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性分布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引起
a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如南半球无苔原 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b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如南美太 平洋沿岸荒漠带)
(1)一 二 三 (2)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增加 (或第一产业比重减少)
(3)中部高,四周低 环带 一 (4)C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区位、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 生物、和矿产
3、海南岛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1)政策优势: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经济 特区,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 (2)区位优势:邻近香港、澳门、台湾、珠江 三角洲、东南亚。位于“十字路口” (3)资源优势:岛上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旅 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区位、资源、交通、国家政策、 劳动力、科技
d地理自然现象的斑状分布(如荒漠带中 斑块状分布的绿洲)
地理位置不同
差 要素不同 异 要素组合 性
气候
地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水文
理 要素 环 生物
分异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地貌
境
土壤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内陆降水少、植被稀少、河流少、 土壤干燥、有机质含量少、昼夜温 差大。
表现1、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
(2)邻近香港、澳门,遥望台湾。内靠经济发达的珠 江三角洲,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既有广阔 的内陆腹地,又能受到华南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的辐射作 用。
(3)位于西太平洋环行带上,处于日本到新加坡航线 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
(4)连接亚洲和大洋州、太平洋和印度洋。是我国通往 东南亚、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海运交通位置重要。
直 高山带灌木林
地
带
带 高山针叶林
分布 高大山体,
性
高山针带叶阔叶混交林带
2500
常绿阔叶林带 分层 与山体所处纬度、及相对高
度有关
赤 概念 各自然带大体与纬线平行地延伸成条带状 道
——
成因 以热量为基础,与水分共同作用
水极 平地 地
分布规律
延伸方向: 东西方向延伸 更替方向: 南北向更替
带
性 沿 概念 各自然带大体平行于海岸线延伸成条带状
温带
温带 荒漠
草原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北回归线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赤道
山地垂直分异
高 度
8844 、43
珠穆朗玛峰(南坡)
(
米
)
积雪冰川带
概念 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成垂 直变化
5500
4800 4500 3900
高寒荒漠带
成因 水热及其组合状况随高度的
垂 高山草甸林
增加而变化
热带雨林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 ——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 ——沿海受淹没
表现2、各要素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黄河中下 游河道淤积,形成地上河,易形成洪灾
表现3、一区域的变化可能影响到其他 区域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不利交通 多高山
多冰川
多大河源 头
“高”、 “寒”
气温低、无霜 期短
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日 温差大
高寒草原耐寒 牲畜
适宜温凉作物生长、产 量高
高寒牧业
河谷低地农业区、居
三、区域的特征
2、差异性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三、区域的特征
3、开放性
活动: 以海南岛为例,探讨海岛开发的措施
海南岛: 1、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1)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的结合部。 既是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又是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