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说课稿 《童诗中的问与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诗中的问与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得到各位专家近距离的指点。我们选的议题是:童诗中的问与答。执教年级:三年级。
一、说选文和议题
去年,有一个叫万奕含的小朋友写了一首题为《秘密》的小诗,在网络上传得如火如荼。
秘密
万奕含
妈妈说我捡来的,
我笑了笑。
我不想,
说出一个秘密——
怕妈妈伤心。
我知道,
爸爸姓万,
哥哥姓万,
我也姓万,
只有妈妈姓姜。
谁是捡来的?
不说你也明白。
嘘!
我会把这个秘密永远藏在心里。
多么有韵味的一首小诗啊!多么富有童心的孩子啊!
著名诗人金波曾经说过:“培养儿童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享受语言的美,创造语言的美,最好从读诗、写诗开始。”《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于是,我们沿着第一学段的痕迹继续探究儿童诗。
那么多儿童诗,以什么作为议题呢?偶然间,我们读到了加拿大诗人丹尼斯·李的一首小诗《进城怎么走法》,一个简单的设问,回答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充满趣味,又富有哲理。原来,一问一答就能成诗。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能不能把这种“问”与“答”作为群文阅读的一个议题呢?于是,我们团队开始寻找,搜集。发现问答的童诗不计其数:台湾诗人七星潭的《我底下有什么》、《四个小男孩》,意大利诗人贾尼·罗大里《开满鲜花的头》、《需要什么》,金波的《如果我是一片雪花》,薛瑞萍推荐的《日有所诵》三年级篇目上就有好几篇,其中《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也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我们仔细阅读,发现诗中的问答都特别有趣,并且还有规律可循: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有的连续呈现,有的只问不答。于是,我们确定了以“童诗中的问与答”作为议题。经过反复推敲、琢磨,最后选定五首问答诗:《我底下有什么》、《开满鲜花的头》、《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童话》、《进城怎么走法》。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孩子生活体验较少,语言积累有限,但他们天真纯净,想象丰富,
乐于表达,没有太多的约束和顾虑,很多诗歌所展现的奇妙之处,大人未必还有好奇心和闲情逸致去关注,但却是孩童世界的重点。所以我们以启发,鼓励为主,希望能透过孩子们灵动的双眸,发现更多有价值,有情趣的童言。
三、教学目标
根据我们选定的议题和三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读议结合,感受问答童诗的趣味。
2、展开想象,获取独特的情感体验。
3、比较发现,认识问答童诗的不同形式。
教学重点:读议结合,感受问答童诗的趣味。
教学难点: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认识童诗的四种问答形式。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们把整堂课分为:开门见山、抛出议题;师生共读、品味问答;自主阅读、分享感悟;比较阅读、归纳小结;推荐阅读、拓宽视野;总结课堂、回味思考。
《我底下有什么》这首童诗,语言简洁明了,学生可以根据文本,一环扣一环地尽情猜想,但答案一出,却又让人意想不到,瞬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童诗的积极性。《开满鲜花的头》问得天马行空,答得夸张神奇,也很具有趣味性,而且是一篇拓展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好素材,于是我们把这两首诗放在了师生共读这一环节中,从诗歌的问答中感受到童诗的趣味,这也是我们本堂课的重点。展开想象,获取独特的体验是本堂课的难点。老师通过诗歌呈现的方式,进行范读,学生自读,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获得独特的体验或感受。
《语文课堂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于是我们安排自主阅读《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童话》这两首诗,体现群文阅读以一篇带多篇的理念,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及时板书在黑板上,直观地呈现出学生的阅读成果。最后引导发现,梳理异同,达成共识:儿童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很有趣,从而激发学生读诗的强烈欲望。
在总结回味中,我们考虑到这堂课的议题源于加拿大诗人丹尼斯·李的作品《进城怎么走法》,于是我们把这首最经典的作品留到最后,想借此告诉孩子们儿童诗的魅力,不仅仅是问答的有趣,更在于问答背后深刻的哲理。像诗中所说,孩子们的阅读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而群文阅读的道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恰当之处,不完善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