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及点评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及点评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送元二使安西及点评9篇送元二使安西及点评 1教学目标1.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收集描写友情方面的名诗名句。

2.安西指的是现在哪个地方?3.王维和元二在分别的时候可能说些什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1.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

谁有知心朋友?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指名回答。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

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

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

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

3.师:这浓浓的友情,这难以割舍的友情,就这样在人们之间一直传递着。

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

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

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4.师:看课题,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

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个什么地方?师补充: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5.师:这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送别诗。

打开书,结合后注释和插图,反复的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二、情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一)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

下面我们来看看《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借鉴。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目标】1、能读准“朝、舍”两个字音,将“君”字写正确、写端正、写美观。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4、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通过反复诵读,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结合写话练习,感受朋友间真挚的情意。

【教学重点】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通过反复诵读,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结合写话练习,感受朋友间真挚的情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一、课前谈话,与生为友方案一:真高兴今天又可以认识新朋友了,先自我介绍一下,(老师自我介绍)。

这是我现在最想说、最想送给大家的一句话:小朋友们好!(读读吧!)知道吗?从你们的笑容里,老师认定了你们就是老师的朋友。

谁愿意最先跟老师交朋友?与生握手认识,真高兴认识了这么多的男朋友和女朋友,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合作愉快。

方案二:很高兴认识你们,课前老师可是做了充分准备哦!瞧,从你们班主任那了解到咱班同学有四大特色、优点,接下来学老师的样儿来数数吧:一是朗读得好,有谁啊?(生举例)二是字写得好,有谁呢?(生举例)三是发言很积极,都有谁啊?四呢,你瞧,个个眼睛都发亮,这就是你们的第四大优点,善于倾听!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里,你们会有出色的表现。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精选9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精选9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舍、君”2个生字;读准古诗中的“朝、舍、更”3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结合下文注释,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歌曲导入:老师歌唱《送别歌》。

导入语:同学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现在朋友离别的时候我们会唱歌,而古人在分别的时候会折柳相送,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来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二)知诗人,解诗题1、请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预设一部分学生节奏出现问题,老师顺势纠错并引导学生解释课题)。

2、指名学生当小老师介绍作者王维并给予评价。

3、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查阅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及时检查,强调多音字“朝雨、客舍、更进”在古诗中的正确读音。

4、老师范读古诗,请同学们划分正确的停顿和节奏,并按照正确的节奏齐声朗读一遍。

5、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读的情感更到位。

(三)读诗句,晓诗意1、大屏幕上呈现古诗前两句,请同学找出其中的景物,老师播放名家泛读,请同学们闭目想象这两句的画面,并请学生描绘画面。

2、讲解古人折柳送别的原因。

3、屏幕出示古诗后两句,展示元二出行的地图和路途周边的环境,请学生小组讨论之后上台画出路程图:元二出使距离有多远?路途都有什么?这体现了什么?从距离遥远和路途环境恶劣突破了作者送别友人依依不舍情感这个难点。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告知学生送别之后王维去世的事,使学生对诗歌情感进一步升华,并怀着这种情感配乐让学生深情地背诵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精选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精选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诗二首》中的《送元二使安西》。

本诗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离别的悲伤。

具体内容包括:1. 熟读诗文,理解诗意。

2. 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3. 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送元二使安西》,理解诗中的字词、句意,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离愁别绪,理解友谊的珍贵,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一首送别诗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诗文:学生齐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意: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中的字词、句意,理解诗的内容。

4. 鉴赏古诗:分析诗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意象等,体会诗人的情感。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境,分享各自的感受。

6.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讲解答题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送元二使安西》2. 作者:王维3. 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4. 重点:古诗鉴赏方法、意境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答案:意象有:朝雨、轻尘、客舍、柳色。

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意象,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和友谊的珍贵。

2. 课外拓展:收集一首送别诗,分析其艺术特色,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和艺术特色,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准备:学生搜集送别诗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嗯,同学们今天可真精神!哎,谁知道今天星期几啊?(今天星期二)这句话如果用你的家乡话该怎么说?看,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地方,表达的方式就不一样,可见,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有多丰富啊!而像这样丰富的还有我们如宝库般绚烂的古诗词文化呢!那呆会儿,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好吗好,上课――一、知诗人,解诗题.师:今天咱们学的这首新诗的作者大家并不陌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他的经典诗句,他是谁?(王维)师:对,他就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板书:唐王维)师:这个人啊,不仅诗写得好,画画也堪称一绝,就连大诗人苏轼也用八个字来这样赞誉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次,他特地来到渭城,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咸阳市东北,来送元二这个人出使到安西去.(板书:送/元二/使/安西)来,把诗题读读---(两遍) 师:哎!说到出使啊,我倒想问问,谁知道出使是奉谁的旨意去的(皇上)不去就要——师:看来,元二此行是非去不可了.二、晓诗音,明诗意.1.自由读诗.下面请你自由的把诗读两遍,注意,读第一遍时,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争取把字音读准;读第二遍时,要注意诗句的停顿,争取把诗念通顺.明白了吗 (课件出示:全诗)好,谁愿意来读一读2.指名读. 顺势解多音字.(朝,舍)3.再指名读。

(谁还愿意来读一读这回可要读准确,清楚.)4.齐读. 字词的障碍扫除了,让我们一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来读一遍.5.配乐朗读(点击). 师:想不想像这样有感情的朗读这并不难,那就要先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6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6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6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量,下面是我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6篇)》,快快拿去用吧!《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有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伴侣送行,其深厚的情意,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心情,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愿。

设计理念: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等行之有效且机敏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生的主体作用,敬重同学的独特感悟,提升同学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生疏其他送别诗。

2、体会“景语皆情语”。

3、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古诗的学习方法;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宠爱流行歌曲吗?今日我们就来观赏一首古代时候的流行歌曲(放音乐:《渭城曲》)2、听懂了吗?这是唐朝时期格外流行的音乐,这首唱歌了什么呢,今日我把歌词带来了,你们看,其实也是今日咱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

你们先读一读。

二、分析题目1、同学们,学习古诗,诗的题目很重要,它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读读题目。

(生读)2、到底哪种读法才是正确的呢?(生再读)3、你为什么在元二后面停顿呢?“使”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师:借助课后注释理解,你真会学习!元二姓元,名不叫二,由于在家中排行老二,因此,被称为“元二”。

“使”是出访的意思,唐朝国力强盛,朝廷经常派一些有识之士到安西去,元二就是其中的一位。

有关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5篇

有关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5篇

有关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5篇有关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5篇学生通过阅读各类文本,了解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现象,扩大视野,提高对世界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欢迎阅读!送元二使安西语文教案篇1上节课我们陪着李白在江边送走了孟浩然,这节课我们又将与诗人王维一起送走另外一个人。

这又是怎样的一副送别的情景呢?板书课题学生认真听并思考老师的问题,齐读课题用学过的知识引入课题,使学生更容易弄清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1、看到课题,谁能告诉我这诗题的意思?重点解释“使”的意思,说说和上一首的不同之处。

2、根据学生说的总结二人的关系。

3、在上一首诗中有两句成了千古佳句,谁知道?在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千古绝句,他是不是也是作者目送友人离开时发出的感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理解:“使”是皇帝之命出使,奉命出使不得不去。

不同:一个是戴着使命的任务,一个是前往广陵的游玩。

2、通过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二人之间的关系3、积极大胆的发言用比较的方式来学习,较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及时巩固所学的内容。

了解诗的背景对理解古诗有着很好的作用。

1.展示。

(解诗题,知作者。

)(1)我知道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2)我能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3)我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

1、这首诗老师打算让你们自己来学习。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古诗的方法,就按照这个方法来走进王维送别的画面吧2、检查朗读情况,纠正错误。

3、分成学习小组,了解诗意。

1、将诗句先读通顺,再结合文中注释来初步了解诗意。

2、指名认读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的习惯,放手让孩子自主自由的学习,获得学习经验,同时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详略得当,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能发挥小组内成员集体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2、提出学习目标:(1)、解诗题,知作者。

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3篇)

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3篇)

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3篇)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古歌,背诵古诗。

2 、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1 个生字。

3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4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学生分析:学生以前学过王维的诗,对诗人有一定的了解,能比较流利地读出古诗,借助老师的视角能知道这首诗是先写景,后抒情,但对诗中蕴含的情感理解得不到位,诗的韵味与情感没有朗读出来,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引导重点难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对古诗。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从咿呀学语时,爸爸妈妈就喜欢教你们背古诗,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古诗。

今天老师就考考你们,我背上句,看你们能否接上下句。

有信心吗?(师生对古诗)2. 板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看老师板书题目。

板: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领读课题)3. 解诗题。

“元二”是指一个人,姓元,猜猜看,他在家排行老几?(师生互动)所以称其为元二。

想想看,“使”怎么讲?(师生互动)出使,古时候,朝廷给有识之士委以重任,去一个地方完成任务,为出使。

安西,是一个地方,唐朝安西都护府,是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一带。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篇一:20.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公开课)】《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育英二小张慧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设计理念: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1.读通并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拓展送别诗。

教学重难点: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复习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诗仙李白写的一首有名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谁能来给大家背一背?(指名2-3人背诵,正音)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用朗读将自己再次带到那江边依依惜别的场景中去!(生配乐齐读)2.师:这首送别诗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带着这份感动,我们今天接着来学习第二首送别诗。

二、学习古诗(一)解诗题1.师:同学们伸出小手指,跟我一起写诗题(停顿板书),我先写一个字“送”,大家猜猜接下来我会写几个字?为什么?(指名2-3人回答,从中理解“使”、“元二”、“安西”)元二:诗人的朋友,元常,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叫做元二。

使:出使。

安西:地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唐朝设置在西北的最高军事机构,也是元二此行的目的地。

2.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再说一说诗题的含义?(指名1-2人回答,王维送元二出使到安西去任职。

)齐读诗题。

(二)知诗人1.师:作者是谁?(王维)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指名2—3人回答,师讲述王维和元二之间的故事:王维和元二都在朝中做官,元二被派往安西,王维赶来送别并写下了这首诗)2.【王维:是唐朝的大诗人和绘画大师,人称“诗佛”。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唐诗的背景、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韵律优美、意境深远的唐诗朗诵技巧。

3.培养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课文解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王之涣的一篇写人写景的五言绝句。

该诗讲述了唐朝皇帝派遣元二使出使安西,离别时元二使与友人互相告别的情景。

通过描绘长安城的繁华景象以及友谊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国家普世和平的期望。

诗歌鉴赏1.了解《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歌形式和结构特点。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领会诗中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

诗词朗诵1.分组朗诵《送元二使安西》。

2.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如语调、节奏等。

古代文化的传承1.了解唐代长安城的繁荣景象。

2.介绍唐代使节派往西域的背景和意义。

3.探讨古代人文关怀和远交近攻的思想。

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送元二使安西》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2.激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诗词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步骤二:诗歌鉴赏(25分钟)1.逐句解析《送元二使安西》的意义,解释生字词。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3.让学生自主品味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步骤三:诗词朗诵(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朗诵一段《送元二使安西》。

2.引导学生注意朗诵的语调、节奏等技巧要点。

3.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朗诵效果。

步骤四:古代文化的传承(20分钟)1.介绍唐代长安城的繁荣景象和文化盛行。

2.解释唐朝派遣使节出使西域的背景和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文关怀和远交近攻的思想。

步骤五:小结与展示(5分钟)1.回顾全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和体验。

2.激发学生对于古代诗词的兴趣,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文化传承。

四、教学评估1.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与度。

2.学生通过朗诵和课堂互动展示对于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经典的唐诗,通过这样一堂课,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意境,培养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模板(精选8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模板(精选8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模板(精选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模板(精选8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模板(精选8篇)由好文档网本店铺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通用10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通用10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通用10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送别元二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诗导入,营造氛围。

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

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

”特别是在古代那样一个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的社会,一旦离别,也许便是天涯海角。

所以,以送行饯别表达深情厚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行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伦送我情。

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读过“莫愁前路无知己,”——生:天下谁人不识君。

读过“洛阳亲友如相问,”——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还读过“海内存知己,”——生:天涯若比邻。

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古人那浓浓的友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师纠正。

二、理解题意,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

1、理解诗题。

要想读懂古诗首先我们得知道题目的意思,谁来结合注释说一说诗题的意思?(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师明确:这里的元二是王维的朋友,他姓元排行第二,也就是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我们称为老大。

如果姓董,排名第一,就叫董大。

再读诗题。

2、介绍时代背景。

元二为什么要出使安西呢?我们来看看当时的社会背景:唐朝的时候,国势强大,很多国家都想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长安城经常有人被派到国外去出使。

而每一次出使,对于当事人来说是既高兴又忧伤的事情,高兴的是可以为国家建功立业,做出贡献,忧伤的是要和多年的老友故交分别。

这一别就是海角天涯,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了。

安西在哪?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附近。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4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4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4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批文入境,“读”占螯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品位中升情。

学习目标:1、借助教材,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味“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3、有感情地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预设流程:一、创设情境,由歌引入1、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送别》,在这样的一种音乐声中,能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想起送别的古诗。

2、学生交流。

3、师: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吗?其实,友情是每个人心中永久的歌。

在古人眼里,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那么,在诗人王维眼里,友情是什么呢?4、课件出示古诗。

读诗先读题,指名读题。

从这个题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二、自主读诗,读准读通,粗知大意自主读诗,读准读通读懂。

1、自读: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念通顺,注意节奏。

2、交流:⑴指名读,重在读准字音。

⑴注意诗的节奏。

3、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

三、赏读诗句,感悟意象,渐入诗境1、研读前两句,感悟诗情画意。

宋代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王维的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诗中有画”。

所以读他的诗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读出诗中的诗情和画意。

2、师范读诗的前两句,学生边听边想象,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瓦楞青青的旅舍,清新嫩绿的杨柳,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怎样读出它的美?指名读,自由练读。

5、从这幅画面中你还品出了别的滋味吗?你是如何体会的?6、是啊,其实细雨也好,客舍也罢,总能勾起离人心中淡淡的愁绪,特别是这依依杨柳更是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3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3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3篇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解释,结合课外资料,理解古诗的也许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试着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生问好:你们不用站起来,我鞠躬,你点头。

同学们,好!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肯定交有不少朋友吧。

能谈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吗?(劝慰与关心,信念与力气,共享你的成功和喜悦,并且帮你度过最困难的岁月。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情。

假设,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缘由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指名答复。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

在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利,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所以为了表达深情厚谊,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经常写诗送给马上远行的人。

一、提醒课题,感悟节奏3、师:这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

那儿,唐朝诗人王维(板书:王维)正在依依送别他的好友呢!看教师写课题:《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诗题:“送”和“使”用黄色,区分)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课题中你知道王维送别谁吗?不急,诗的下面有解释,看解释①,学会看解释,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①使:出访。

可见送别的是谁?——元二(元二是王维的老朋友。

姓元,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称元二,这也是好朋友之间的一种称呼。

)使——看解释①使:出访。

能不能用“去”代替?使是奉命而去。

当时的唐朝正是盛世,国力强盛,疆域宽阔,边关延绵数万里,需要大批的士兵和官员去戍守边关,保卫国家。

元二正是担负着保家卫国的荣耀使命,奉命出访安西的,他是去保卫国家,是去建功立业的。

不能不去,不去就是抗旨……你还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王维送元二出访安西带着我们的理解,能来读读课题吗?留意读出它的节奏,争取读得有板有眼。

节奏听出来了吗?听出他哪里停顿了吗?——划出停顿符号,这就叫有板有眼。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范文(精选5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范文(精选5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舍、君”2个生字;读准古诗中的“朝、舍、更”3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结合下文注释,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歌曲导入:老师歌唱《送别歌》。

导入语:同学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现在朋友离别的时候我们会唱歌,而古人在分别的时候会折柳相送,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来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二)知诗人,解诗题1、请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预设一部分学生节奏出现问题,老师顺势纠错并引导学生解释课题)。

2、指名学生当小老师介绍作者王维并给予评价。

3、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查阅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及时检查,强调多音字“朝雨、客舍、更进”在古诗中的正确读音。

4、老师范读古诗,请同学们划分正确的停顿和节奏,并按照正确的节奏齐声朗读一遍。

5、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读的情感更到位。

(三)读诗句,晓诗意1、大屏幕上呈现古诗前两句,请同学找出其中的景物,老师播放名家泛读,请同学们闭目想象这两句的画面,并请学生描绘画面。

2、讲解古人折柳送别的原因。

3、屏幕出示古诗后两句,展示元二出行的地图和路途周边的环境,请学生小组讨论之后上台画出路程图:元二出使距离有多远?路途都有什么?这体现了什么?从距离遥远和路途环境恶劣突破了作者送别友人依依不舍情感这个难点。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告知学生送别之后王维去世的事,使学生对诗歌情感进一步升华,并怀着这种情感配乐让学生深情地背诵古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第1篇】冬燕老师一直是我学习的对象,今天她又给我上了生动而又深刻的一课。

张老师今天讲的是王维的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课堂开始,张老师先让学生回顾学过的送别诗,学生列举出《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之后导入新课。

一、解题师:谁送谁?生:王维送元二。

师:元二他就是姓元名二吗?(评析:师在此处补充古时对人称呼时在家排行老几,常常是在姓氏后加上几。

)师:元二要去哪儿?生:安西。

师:“使”什么意思?生:“使”就是去。

师:他是去游玩吗?可以不去吗?生:不是。

师:元二是奉皇帝的命令到安西去做官,管理安西的,他是带着一定使命去的,所以在这里用“使”,而不能用“去”。

(评析:解题时,教师不直接给学生讲,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说,在遇到难点时,教师加上补充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有助于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读通读准让学生自读古诗,说说哪些字容易读错。

生:“舍”,在这里读“sh”。

师:你能说说什么时候用“sh”什么时候用“sh”吗?生:好像在说住的房子时用“sh”,在说舍不得时用“sh”。

师:你的解释棒极了。

师:古人读诗是非常有讲究的,他们讲究平仄,咱们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并且平长仄短。

(师在黑板上标出平仄)请大家尝试用平仄规律读古诗。

指导学生读出平仄。

师伴乐诵读,为生做示范。

(评析:让学生自己去找易读错的地方,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要比直接获得知识记得更牢,同时,此处为学生拓宽平仄的古诗常识,为学生今后学好古诗,读好古诗奠定基础。

)三、理解诗句师:简介王维生平,其中苏轼称赞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如果请你为本诗配图,你要画上什么?为什么要画上这些?生:我要画上柳树,因为古诗中第二句说“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柳叶还要画成新绿色师:你说得很有道理。

课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课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课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展开想象,获得诗中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中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

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朋友元二去安西上任时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提醒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了解诗人王维,熟悉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当时两位友人之间的情谊。

接下来是按照古诗学习的方法来自学古诗。

我给学生读诗的第一目标是:读准字音。

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组词练习初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将古今义进行对比。

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

在这里,我重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同学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学和老师。

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

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

接着,我请同学们想象诗中的情节,体会诗人用字的巧妙,熟悉古诗的特点,进行儿童诗的现场创作。

最后,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会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你的朋友多吗?在你的朋友或亲人要和你分别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我在读大学时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什么知心话都说,可毕业后,她去深圳工作了,我回到了黄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2个生字,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3、了解其他送别诗,培养热爱祖国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课件。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唐朝著名的诗人王维。

(出示王维生平)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维?为什么他的这首诗流传如此之广,被世人传唱呢?让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来到1300年前的唐朝,去亲临那一个动人的场景吧!二、整体感知1、出示古诗,请大家放声朗读整首诗,注意把生字读准,注意诗歌的节奏与停顿。

指名读。

2、指名读题。

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使”(出使);解读“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3、找一找这首诗里还有哪些地方名?解读“渭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在古代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课件出示地图明确地点)那你知道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吗?没有便利的交通,相隔这么遥远的路程,要再相聚谈何容易!因此,当元二将要远赴安西,王维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行。

三、领会诗意1、苏东坡说过,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大家再读一读,想象一下在你面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看到了哪些景物?(1)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早晨;浥:沾湿)板书:雨(2)客舍(旅店)。

板书:客舍(3)柳:怎样的柳?(清新的、绿绿的……)“柳”是“留”的谐音。

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板书:柳2、这些景物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看到的?(一、二两句)我们来读一读诗中的这幅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空气变得洁净清凉;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一片生机盎然。

四年级语文上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3.通过诗句的品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诗句的朗读与背诵。

2.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难点1.诗句的品析。

2.感受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和好朋友分离的经历呢?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送别的古诗。

2.齐读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朗读与背诵1.自读古诗,注意字音、节奏。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重音等。

3.分组朗读,相互评价。

4.选取优秀的学生进行背诵展示。

5.全班齐背古诗。

三、理解诗句意思1.自学诗句,理解意思。

2.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3.教师讲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意思。

四、品析诗句1.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诗句进行品析。

2.分组讨论,交流品析心得。

3.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讲解。

4.学生分享自己的品析心得。

五、感悟诗人情感1.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2.教师讲解诗人与元二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人与元二分别时的情景。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3.拓展练习:写一首关于送别的诗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背诵、理解、品析等环节,让学生深入感受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

在品析诗句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

拓展练习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更有创意的诗句。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二、朗读与背诵1.自读古诗,注意字音、节奏。

师: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每个字的读音,还有古诗的节奏,感受一下古诗的韵律。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重音等。

师:刚才大家读得都很认真,现在我来示范一下,注意我朗读时的语气、节奏和重音。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5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5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5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篇一【设计意图】1.主题凝聚、资源整合,以实现古诗教学模式的突破。

2.比照参读、并列索解,以实现古诗解读模式的突破。

3.举象显情、借象悟情,以实现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

【学习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同时呈现,比较题意1.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别情”。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临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诗常见的一种主题。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李白和王维这两位诗人的离别境界,一同见证两对好朋友的深厚友谊。

2.自读诗题,感悟节奏,领悟诗题之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3.比较诗题,谈发现。

预设一:都有一个“送”字,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凸显主题。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离别远行就意味着天各一方,很难有再见面的机会。

因此,古人对离别的感受特别深,他们写出来的诗也特别精彩。

]预设二:都有地名,“广陵”和“安西”。

(引导学生利用注释来理解。

)广陵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的都市;安西在现在的新疆的最西边,(出示地图)那时是唐朝的西域边关。

从首都长安出发,要穿越几千公里的戈壁沙漠,才能到达那里。

预设三:都有一个人名,一个是“孟浩然”,一个是“元二”(提示人物。

)师: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知己。

元二是王维的朋友。

姓元,排行老二,所以称元二4.区别题目中“之”和“使”的意思。

(“之”是“去”的意思;“使”是出使,是朝廷派元二去戍守边关、保家卫国的。

)师: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的意思了吗?谁送别谁去哪里?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课件出示两首诗,学生自由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咀嚼和体悟“雨”、“柳”、“酒”等重点词语的情味,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感受诗人与好友的深情厚谊;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咀嚼和体悟重点字词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三、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读题解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送别诗,谁来读读题目!
2.指导学生读题、解题
指生读。

评价:读得很正确,声音很响亮。

注意听老师读,你听出了什么生回答。

指读、齐读
3.你们能从古诗的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重点提醒:
谁送谁去什么地方?
元二,原名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

还有一个诗人他姓董在家中排行老大,因此称为董大。

使是到,出使的意思。

安西是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库车县,是唐朝设立在西北边疆的最高军政机构。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二)指导朗读,读出诗味
1.生读诗
我们学习古诗啊,第一步就是把古诗读正确。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正确。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
好自由读《送元二使安西》,开始。

(大屏幕出示古诗)
2.指导读古诗
(1)指名读
好,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来,孩子。

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有几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评价:读得很正确,把好几个多音字都念准了了。

比如“朝雨”的“朝”、“客舍”的“舍”、“更”字)
老师要问一下,朝雨是什么意思?那是什么时候下的雨?
“朝”在这里是“早上”的意思,跟“朝思暮想”“朝发夕至”的“朝”意思是一样的。

“朝思暮想”的意思就是早晨晚上都想念,“朝发夕至”是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

把这两个词语抄在这句话旁边,学语文要善于积累。

再来看“客舍”的舍字,另一种读音是舍,谁会组词?
客舍的舍是房屋的意思,你看这字,上端象屋顶,下端象建筑物的基础。

中间是客舍招徕顾客的酒旗。

更这里念第四声,跟更上一层楼的读音一样,是再的意思。

尽是完的意思,更尽连起来就是再喝完的意思。

指生读
还有谁来!指生读
(2)师生对读。

同学们,我们读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韵味来。

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并注意看我的手势!停!读古诗,要稍微柔一点,拖一点。

重新来!
好!味道出来了。

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3)同学们,你看,这样一读,这诗味越来越浓了。

现在谁愿意再来读读这首古诗!(三)、品读诗歌,感悟诗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同学们,据老师了解,王维不仅是个诗人,而且是个画家,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现在就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诗的前两行,读的时候注意:看看书上的注解,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2.自由畅谈。

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谁来说一说。

指生说
3.追问:他看到了雨、柳树,还有客舍,哪又是怎样的雨?(小雨、细小)你从哪里看出来?浥轻尘是什么意思?这雨还把什么湿润了呢?又是怎样的柳树呢(嫩绿、柔软)!绿树为什么给你这样的感觉?
谁能把诗句中描绘渭城早晨的景色说完整?
4、出示图片,是啊,这雨朦朦胧胧,这雨晶莹细小,这雨飘飘洒洒,刚好湿润着尘土,这柳苍翠欲滴,这柳随风舞动,这柳细长柔软,与青砖绿瓦的客舍相映成趣,此时用一个词来概括你眼前出现的的画面?
(如诗如画、诗情画意、风光如画……)
读出这样的感觉来。

指读,齐读
5、同学们,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肯定会勾起王维的一些美好回忆,在王维的心中,在王维的记忆里面,和元二会有怎样的快乐日子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想到看到的写下来。

请你在写话纸写一写。

(背景音乐《琵琶语》)
在学生的写话过程中插话——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月光皎洁的晚上,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遍畅谈着……那也可能是鸟语花香的日子,两人人对坐在一起,喝着茶,吟诗作画……那还可能是……
评价:好快乐的时光!真让人羡慕的朋友!
6、渭城的美景,温馨的回忆!然而,就在这么一个空气清新,春意盎然的早晨,元二就要奉着朝廷的旨意从渭城出发,去安西镇守边疆了。

(大屏幕出示地图)大家请看大屏幕,这里是渭城,在当时的首都长安西北,往西要经过阳关道这个交通要道,从渭城到安西整整3000多公里,相当于我们大荆到杭州距离的10倍,就算用上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日夜兼程,也得用上整整半年的时间。

同学们,这就是元二一路所经之地。

(课件出示:从渭城到安西一路上地形地貌变化图片)学生看图片
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词语你来说。

指生说(荒凉、黄沙漫天、遥远……)这是怎样的一路(
辛苦、困难)
7、这一路,如此的遥远,如此的艰辛、如此的荒凉,而他们现在渭城一幅诗情画意的、如诗如画风光,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沙漠,长途跋涉,孤身漂泊,
王维心里还会油然而生什么之情呢指生答
(伤感,不舍,留恋、担忧)
(出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读出你的伤感,读——
带着你的不舍,读——
齐读
9. 同学们,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

(板书:柳)“柳”和“留”谐音,古有折柳送行的习俗。

汉代长安城东郊有一条河叫灞水,河上有一座桥名“灞桥”,人们在这座桥上送别亲友,要折下桥头的柳枝送给行人,这就是所谓折柳赠别。

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然而,在这离别的时刻,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而,饮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
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化成一句话,那就是——(大屏幕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里君是指谁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用我们现在的话,王维怎么劝元二呢都劝了些什么呢他又把所有话都凝聚在哪一样事物上那就是一杯一杯的?——板书:酒
2、同学们,此时此刻,这只是一杯简单的酒吗?王维还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
(友谊、祝福,关怀,牵挂,恋恋不舍……)
带着你的这份关心,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带着你的这份祝福,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管关心也好,祝福也罢,这酒里有他们深深的惜别之情啊,板书:惜别之情,
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杯一杯又一杯,不知喝了多少杯!马车就要起程了,拿起酒杯干最后一杯了,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于是,情动而辞发,《送元二使安西》就这样诞生了!(出示全诗播放,背景音乐《阳关三叠》)
教师深情范读
学生齐读
师生对读
2.知道刚才的音乐是什么吗?是根据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叫《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千百年来成为了歌颂友情的千古绝唱。

3.自古人生伤离别!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甚至成为永别。

古人自古重离别,因为送别留下了很多千古名句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因为离别,大诗人李白曾经这样写道,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因为离别,诗人王勃曾经这样写道,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因为离别,诗人白居易曾经这样写道,读——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也是因为离别,诗人王昌龄曾经这样写道,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还是因为离别,诗人高适曾经这样写道,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下课!
板书: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元常
柳酒
惜别之情
作业:
1.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2.搜集别的送别诗或带“柳”字的诗句背一背。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