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

合集下载

(完整版)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完整版)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素s ù问w èn ·金j īn 匮ku ì真zh ēn 言y án 论l ùn 篇pi ān 第d ì四s ì黄hu án ɡ帝d ì问w èn 曰yu ē:天ti ān 有y ǒu 八b ā风f ēn ɡ,经j īn ɡ有y ǒu 五w ǔ风f ēn ɡ,何h é谓w èi?岐q í伯b ó对du ì曰yu ē:八b ā风f ēn ɡ发f ā邪xi é,以y ǐ为w éi 经j īn ɡ风f ēn ɡ,触ch ù五w ǔ脏z àn ɡ,邪xi é气q ì发f ā病b ìn ɡ。

所su ǒ谓w èi 得d é四s ì时sh í之zh ī胜sh èn ɡ者zh ě,春ch ūn 胜sh èn ɡ长zh ǎn ɡ夏xi à,长zh ǎn ɡ夏xi à胜sh èn ɡ冬d ōn ɡ,冬d ōn ɡ胜sh èn ɡ夏xi à,夏xi à胜sh èn ɡ秋qi ū,秋qi ū胜sh èn ɡ春ch ūn ,所su ǒ谓w èi 四s ì时sh í之zh ī胜sh èn ɡ也y ě。

东d ōn ɡ风f ēn ɡ生sh ēn ɡ于y ú春ch ūn ,病b ìn ɡ在z ài 肝ɡān ,俞y ú在z ài 颈j ǐn ɡ项xi àn ɡ;南n án 风f ēn ɡ生sh ēn ɡ于y ú夏xi à,病b ìn ɡ在z ài 胸xi ōn ɡ胁xi é;西x ī风f ēn ɡ生sh ēn ɡ于y ú秋qi ū,病b ìn ɡ在z ài 肺f èi ,俞y ú在z ài 肩ji ān 背b èi ;北b ěi 风f ēn ɡ生sh ēn ɡ于y ú冬d ōn ɡ,病b ìn ɡ在z ài 肾sh èn ,俞y ú在z ài 腰y āo 股ɡǔ;中zh ōn ɡ央y ān ɡ为w éi 土t ǔ,病b ìn ɡ在z ài 脾p í,俞y ú在z ài 脊j ǐ。

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

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

【开场白】把书翻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前边讲的什么:黄帝曰:岐伯对曰:咱们就不讲了!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咱们先用书签夹在这一页,平时咱们上公园、去博物馆买的门票都留着,可以当书签用!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之前先把《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里面的“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

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先过一过。

然后马上讲“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我先讲这个,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就是那个丹田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咱们平时看的那些个修行的书籍中说的“意守丹田”那么,你们要是修炼的话,这个该守那儿呀?没有地方可守的!你们要是一看针灸图谱之类的书籍,啊!丹田在脐下1.5寸的地方,好!那么你们就守着小肚子,老守着这个地方,到时候你就会得尿崩症!台子下面有的同学听了这个以后就发笑了真的!你们别笑,我跟,除非我开玩笑,我骂人讲究。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读后感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读后感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读后感(中英文版)英文文档:After reading "The Book of Huangdi Neijing: Chapter 4 - Jin Kui Zhen Lun",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profound wisdom and knowledge contained within.This chapter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natural world and how it relates to human health and well-being.One of the key concepts discussed in this chapter is the importance of aligning one"s lifestyle and habits with the natural rhythm of the seasons.It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as this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good health.For example, it advises adjusting one"s diet and exercise routine according to the changing of the seasons to ensure balance within the body.Another aspect that stood out to me was the emphasis on preventative healthcare.The chapt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proactive steps to maintain good health, rather than waiting for diseases to manifest.This includes adopting a healthy lifestyle, maintaining a balanced diet, and engaging in regular exercise.Furthermore, "Jin Kui Zhen Lun" also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t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of observ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body"sresponses to illness, such as the color of the tongue, the pulse, and the overall appearance of the patient.Overall, this chapter of the Huangdi Neijing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It serves as a reminder of the importance of preventative healthcare and the need to adopt a holistic approach to maintaining good health.中文文档:读完《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我深受其深刻智慧和知识的启发。

金匮真言论四

金匮真言论四

金匮真言论四虽然“金匮真言论四”这个题目比较抽象,不太确切,但是我会通过我的推理能力来创建这篇文章。

金匮真言论四:中医学里最神奇的真言在中医学的发展历程中,有很多被认为拥有伟大力量的神秘技艺,比如针灸、推拿和草药等。

但是有一种方法,被认为比这些方法拥有更神奇的能力,那就是中医医生使用的真言咒语。

其中最著名的真言是“金匮真言”四部曲。

这是一组非常复杂的咒语,旨在治愈所有疾病,并使人重获健康和活力。

金匮真言全名《金匮要略·举病诸方·阴阳应象大论》。

在这些咒语中,有一些是非常奇怪的词语或者短语,它们与具体的疾病和症状相关联,通过吟唱这些词语来治愈病人。

例如,“金匮真言第一部”以平复胃气虚胀为主,其中包括吟唱“阿门去妄语”、“嬴莫裂肝”的词语。

这些词语本身并没有实际的治疗意义,但是通过吟唱这些词语,病人的气息和体质会得到改善,从而帮助恢复健康。

“金匮真言第二部”主要用于治疗女性病症,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在其中包括了“回头十五度,抬头八十度,看见月亮就说早晚,不见月亮就说天暗”的词语。

这些词语本身没有逻辑意义,但是通过吟唱它们,中医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对应排列这些短语,治疗女性病症。

“金匮真言第三部”主要用于治疗男性病症,如阳痿、早泄等。

在其中包括了“白露已过,神官驾逐”的咒语。

这些短语本身也没有实际意义,但是通过吟唱它们,会使患者体内的能量和气血得到恢复和平衡。

“金匮真言第四部”则以治疗外部的感染为主要目标。

其中包括了“盖脐条,火上烧,用肥皂,学卫生”的词语。

这些词语与患者病症毫无关系,但是通过吟唱它们,中医医生可以治愈各种类型的感染和病毒。

总的来说,金匮真言是一项非常神秘的技术,既没有科学支撑,也没有理论根据。

但是它已经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时间,成为了中医医生治疗疾病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事实上,很多中医医生在接受培训时都会学到这些咒语的使用,并且经常使用它们治疗患者疾病。

虽然这些咒语背后的原理还是未知的,但是用真言治病的实际效果却是毋庸置疑的。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金匮,古帝王藏书之器。

此篇论经脉之道,乃上帝之所贵,藏之心意,非其人弗教,非其真弗授,乃金匮中之真言,不知道者,不易得也。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八风,八方之风。

经,谓五脏之经俞。

五风,五经之风也。

上章论阳气,此章论经脉,故首提曰经有五风,末结曰善为脉者。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八风发邪,谓八方不正之邪风,发而为五经之风,触人五脏,则邪气在内而发病也。

盖言在天则为八方之风,在人则为五经五脏之风矣。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如春时之西南风,长夏之北风,冬之南风,夏之西风,秋之东风,此得四时所胜之气,而不为风所触。

盖五脏因时而旺,能胜其所不胜也。

上节言八风发邪者,发所胜之风,而克贼所不胜之时也。

此言得四时之胜者,得四时所胜之气,而能胜所不胜之邪风也。

以上皆论四时不正之风气。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

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此言四时之正气,而亦能为五脏经俞作病也。

“五运行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肝。

盖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是以先言风气之伤五脏,而后言五脏之气,禀于五方五气而生也。

俞者,经气之所注也。

首言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发病者,言天之阳邪始伤阳气,由气而经,由经而脏也。

此言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者,言脏气实则病气,脏气虚则病脏,是以下文反复以申明之。

故春气者,病在头。

所谓气者,言四时五脏之气相为病也。

肝俞在颈项,而春病在头者,春气生升,阳气在上也。

故病在气者,病在头,病在经者,别下项也。

是以下文之有病在气者,有病在经者,有病在脏者,有病鼽衄之在上者,有病洞泄之在内者,有病风疟之在外内出入者,分别脏气经俞之有虚实也。

(眉批:春时阳气上升而风生,其风气在上故病在头。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原文阅读及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原文阅读及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原文阅读及翻译素问·金匮真言论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腑中阴阳,则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讲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讲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讲20090620在中国之声播出感谢慧从卢溪、建良、 zxiu、无中生有、润物细无声、子轩、求渡、草木皆兵、★尐木頭n★、猪光宝器、yhlj、雷霆风云开头片花:洞见意识底层,诠释上古时期的生命哲学,最新鲜的中国文化节目——国学堂,梁冬和您一起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梁冬。

依然有请的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徐老师好。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对,上一周呢,我们讲到了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徐文兵:就讲了一句话。

梁冬:对,讲了一句话。

今天呢,我们再开始来讲:“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脊梁的“脊”。

徐文兵:嗯。

我们说了很多风,东南西北风。

梁冬:对。

徐文兵:那个,中央刮什么风?梁冬:对。

徐文兵:嘿嘿。

梁冬:你看它这个中央就不叫风了。

你看前面是说东风、南风、西风、北风是吧?到中央,它中央就没有风。

徐文兵:中央有旋儿风。

梁冬:对喔。

徐文兵:这中央为土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这一年啊就不刮风,就没风。

梁冬:对。

徐文兵:大家说这风这么不好,那没风是不是好?不见得。

风是能生万物,也能害万物。

我们说它对身体会有害,但是没有风……梁冬:那也不行。

徐文兵:出问题了。

什么问题?你看非典那年,北京每年都春天刮风,起沙尘暴。

非典那年都一点儿风没有,一次沙尘暴没有,所以它就湿气就起来了。

梁冬:噢……徐文兵:湿气就大。

所以给人造成了很大的这种危害,所以,中央为土呢,好像是东南西北风,它都刮不到,但是在没有风的情况下呢,它就会造成一些脾胃方面的疾病。

脾胃方面什么疾病呢?梁冬:他说的是“病在脾,俞在脊”嘛。

徐文兵:对,病在脾,就是说,没有风的推动呢,这人呢就会吸收了很多不应该吸收的东西,造成了人体这种富营养化,你看我们现在江河湖泊,都是什么?生了很多水藻,啊,长了很多这种水葫芦,富营养化。

黄帝内经(徐文兵)

黄帝内经(徐文兵)

《金匮真言论》第06期广播版文字稿北京吴式太极网2010-01-09 16:53:07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依然是有请到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徐老师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在上一周的时候呢,我们花了一个小时讲了两句话:“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今天呢我们继续往下讲:“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徐文兵:说一下长夏啊。

我们一年有四季,但大家说了我们有五脏,你这个脾对应哪个季呀?中医单门有个说法:就是脾针对长夏。

梁冬:有两种说法吧?说脾有两个是吧?徐文兵:脾有两个,你知道哪两种?梁冬:据传说,我所学的,土呢要不然就对应的是长夏,就是夏天和秋天之间的那一段儿;还有说呢是每一个季节,春夏秋冬中间的那十八天。

徐文兵:对,我倾向于后者。

其实呢,脾是它后天之本,一年四季你都离不开这个脾的产生这种气血,就每个月抽出十八天,我们归到这种脾来讲。

脾呢主吸纳,把你胃、肠消和化好了的东西它统统地收进来,所以我们说一个人吃什么拉什么,啊,吃冰棍拉冰棍,没化,就是完谷不化。

很多人吃完东西以后,他脾吸收不好,或者是首先胃、肠消化不好,没消,你看,吃的玉米粒儿没把它磨碎了,然后小肠没把它泌别清浊,然后从大肠拉出来还是玉米粒儿。

有些人吃西红柿,带皮儿吃,结果呢拉出来那个西红柿皮儿还在里面。

梁冬:对呀,对呀,有些人就是这样啊。

徐文兵:还有人一吃青菜,很多人说我们要学外国人,我们要保持蔬菜的营养,我们要吃生菜。

梁冬:对。

徐文兵:吃生菜结果是什么?吃什么拉什么。

你怎么不看看你的人种,你不看看你的这种消和化的功能,你就盲目崇洋媚外跟人家学。

所以我建议很多人吃菜啊,都要吃什么?炒熟了的菜,这样就帮助了你的消和化,这样尽管损失了一些营养,但是你能消它化它吸收它,你还是吸收进去了。

你生吃进去生拉出来,你不等于穿肠而过,营养还在那儿吗?梁冬:对,就是传说中的:“我穿肠而过”(唱)。

金匮真言论四

金匮真言论四

金匮真言论【原文】:“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黄帝问道:自然界有八风(应该包含古代两种对于时空气候状态的认识。

第一,是年周期每个季节又一分为二,得出八节,也就是八卦。

每卦实际上是周期中的八分之一时段,每时段都有相应的风,就是八风,是八节风八卦风的简称。

第二,古代哲学又常常以自身所处的中原位置为中心,对来自八个方向的风,依次用八卦命名,称为八风。

既震卦风东北风,离卦风东风,兑卦风东南风,乾卦风南风,巽卦风西南风,坎卦风西风,艮卦风西北风,坤卦风北风。

东北风就是八节立春前一段的震卦风,东风就是八节春分前一段的离卦风,东南风就是立夏前一段的兑卦风,南风就是夏至前一段的乾卦风,西南风就是立秋前一段的巽卦风,西风就是秋分前一段的坎卦风,西北风就是立冬前一段的艮卦风,北风就是冬至时段的坤卦风。

这样,八个方位的风与八个节气的风就用伏羲八卦的次序统一起来了。

这种系统全面统一的认识,在黄帝时代就因二十四节气的频繁使用而弱化了,内经中就只保留了八个方位的风。

实际上是八节八位统一的风。

这里的风,不仅指空气的流动,而且指整个年周期中依次出现的明显来自不同方向特点的气候物侯现象。

八风内化于生命体中,内化于人体,依次形成了人体构造中的震肝系,离心系,兑肺系,乾首系,巽脾系,坎肾系,艮骨骼肌肉系,坤腹生殖系。

八风给人体内在的解剖构造器官打上了明显的烙印。

例如秋分前的坎卦时段,雨水多,气候转凉,肾分泌水液的能力加强)。

人的经脉病变又有五风的说法(这是指五行五脏学说对于天人合一认识一种看法。

将年周期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约七十二日多,依次为春,夏,长夏,秋,冬。

各段有不同的气候状态和特点,有不同的风,影响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变化,古人仔细观察,发现了内在的肝心脾肺肾依次与气候年周期的变化有相应的现象。

因此,将春天气候变化引发的人身的病态称为肝风,将夏天气候变化引发的人身的病态称为心风,将长夏气候变化引发的人身的病态称为脾风,将秋气候变化引发失身的病态称为肺风,将冬气候变化引发的人身的病态称为肾风。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金匮,用金子制成的柜子。

这里是指古代帝王收藏珍贵文献和书籍的地方;真言,真切而重要的言论,也就是高深而重要的科学理论。

由于本篇重点阐发“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重要篇章,应当重视、也值得珍藏,故篇名为“金匮真言论”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胜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促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在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黄帝问道:自然界的气候有八风的异常,人体的经脉受邪有五风的病变,这是怎么回事呢?岐伯回答说:八风变化过度,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后,首先进入经脉,再通过经脉进一步深入,而触动五脏,于是发生疾病。

一年四时的气候之间有相胜的关系,如春气能胜长夏气,长夏气能胜冬气,夏气能胜秋气,秋气能胜春气,这就是一年四时之气相胜的情况。

东风常发生在春季,最容易引起肝脏生病,而肝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颈项部位反映出来;南风常发生在夏季,最容易引起心脏生病,而心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胸胁部位反映出来;西风常发生在秋季,最容易引起肺脏生病,而肺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肩背部位反映出来;北风常发生在冬季,最容易引起肾脏生病,而肾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腰及大腿根部位反映出来;长夏季在春夏与秋冬四季的中间,也就是夏季最后的一个月---六月,这个季节在五行中属土,最容易引起脾脏的气血盛衰,常在脊背部的腧穴上反映出来。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译文《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各家必备的典籍之一,自从《黄帝内经》问世以来,深受广大医学爱好者的喜欢和追捧。

其中素问、灵枢是《黄帝内经》的两部分,本文所述即为《素问》之一篇——金匮真言论篇。

本篇内容主要围绕病证的辨识、中医针灸治疗的流程以及调养身体的方法进行论述。

一、病证的辨识在中医诊疗过程中,病因病机是首要考虑的,而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病证也将呈现出迥异的表现形式。

所以,首先我们要辨明病源、病状,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在《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中,提到了“虚邪贼风”,这类病证主要是由气虚、阴虚、阳虚、气滞等引起的。

而“淫邪狂风”则主要是由邪气入侵而引发的病症,例如感受寒湿之邪所致的病证等。

因此,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基础。

二、中医针灸治疗流程在病证得到辨识之后,医生就可以采用中医针灸等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中,提到了刺络、刺血、刺气、刺俞、取穴、合谷等方法。

刺络、刺血、刺气等为治疗瘀阻病症的手段,而刺俞、取穴、合谷等则是治疗脏腑病理和调整人体气血的手段。

当然,中医针灸治疗流程并非仅仅局限于这些方法,不同的病证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医生应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

三、调养身体的方法在中医文化中,强调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而在《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中,也提到了不少调养身体的方法。

例如“五味”调养法:苦味能敛、酸味能收、甘味能缓、辛味能发、咸味能软。

而“五行”调养法则是通过培养人的身体五脏来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

此外,还有针灸、按摩、气功等多种方法可以进行调养。

结语:中医针灸在中华传统医学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而《黄帝内经》则是中医经典之一,对于中医针灸的研究与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素问》之金匮真言论篇第四中,更是全面系统的论述了中医针灸治疗的流程以及辨证论治的思路。

在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之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好的进行个人养生保健,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医针灸的优秀文化。

《黄帝内经》上卷《素问篇》4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原文+译文)

《黄帝内经》上卷《素问篇》4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原文+译文)

-13-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gù chūn qì zhě bìng zài tóu xià
故 春 气 者,病 在 头,夏
qì zhě bìng zài zàng qiū qì zhě bìng
气 者,病 在 脏 ,秋 气 者,病
zài jiān bèi dōng qì zhě bìng zài sì
者,春 胜 长 夏,长 夏 胜
dōng dōng shèng xià xià shèng qiū qiū
冬 ,冬 胜 夏,夏 胜 秋,秋
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冬胜春,某个季 节出现了克制它的季节气候,这就是所谓四时 相胜。
shèng chūn suǒ wèi sì shí zhī shèng yě
yú xià bìng zài xīn shù zài xiōng xié 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北风生于冬季,
于 夏,病 在 心,俞 在 胸 胁;
xī fēng shēng yú qiū bìng zài fèi shù 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腰股。长夏季
西 风 生 于 秋,病 在 肺,俞 节和中央的方位属于土,病多发生在脾,脾的
中 有 阳。平 旦 至 日 中 ,
tiān zhī yáng yáng zhōng zhī yáng yě
dōng bú bìng bì jué sūn xiè ér hàn
冬 不 病 痹 厥,飧 泄 而 汗
chū yě
出 也。
fú jīng zhě shēn zhī běn yě gù
夫 精 者,身 之 本 也。故
cáng yú jīng zhě chūn bú bìng wēn xià
藏 于 精 者,春 不 病 温。夏

4.金匮真言论

4.金匮真言论

【本章要点】一、从四时气候与五脏的关系,阐述季节性的多发病。

二、从一日之间的变化、体表部位以及脏腑位置等,来说明陰陽学说在医学上的灵活运用。

三、从四时陰陽五行为中心来演绎、讨论人体脏腑功能和自然界气候变化的有机联系。

【原文】黄帝问曰:天有八风①,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②,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陰陽,则外为陽,内为陰。

言人身之陰陽,则背为陽,腹为陰。

言人身之脏腑中陰陽,则脏者为陰,腑者为陽。

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陰,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陽。

所以欲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者,何也?为冬病在陰③,夏病在陽④,春病在陰⑤,秋病在陽⑥,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为陰,陰中之陰,肾也,陰中之陽,肝也;腹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此皆陰陽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

故以应天之陰陽也。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

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⑦,是以春气在头也。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原文【 XJ】金匮真言论真是太重要了,它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五脏六腑与自然的关系,做了形象而精确的表述,因而,我实在不忍心把这一节分成两部分来做精读,也正因为如此,本节的内容比较多,希望网友们能静下心来,认真研读。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

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

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

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

阴阳应象大论-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5.0)

阴阳应象大论-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5.0)

阴阳应象大论-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论(5.0)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第31 页,我们看“阳应象大论'。

这一章呢对应的相不好懂,就是对阴阳的一个很顶级的一篇,这一篇是对阴阳非常的比较深一点的。

中医呢一定要懂阴阳,不懂阴阳没有办法看病,黄帝就说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的纲记,变换的父母,生杀之本,生命之辅',治病一定要求本,那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那阴和阳本身呢,慢慢慢慢我们会很多一套书这个整本《黄帝内经》从头到尾就在讨论阴阳。

天阳,有个想法哦,比如说你在煮水,这个水很脏对不对,你在煮水,你想喝干净的水,那这个水很脏,那你就滚,那你煮滚的时候,蒸汽就往上跑,清阳就往上升,所以清阳在上,浊阴在下,是个常态,正常的。

我们刚刚讲人体呢,人体呢如果横隔来说的话,这是人的上焦,横隔上面呢就是肺,心,这两个脏呢是属于清阳的地方,清阳之上升。

那这个横隔膜在这边能够分清浊,所以隔的功能呢最主要把清和浊分开来,所以浊气的位置呢最多只能到这里,这是横隔膜的功能。

那下呢就是所谓地,所谓阴在这个地方,所谓阴,那上面是清阳的位置。

那如果说哪一天人病得反过来,浊阴在上,清阳在下,这就是病态,病态。

以后你们会看到很多,各种不同的病态。

那基础理论基础医学要强,那疾病再怎么改变,或者你哪天碰到一个你从来没有,找遍医书找不到的病你也可以把它解决掉,因为你的原则是一样的,世界上什么怪人都有,得什么怪病都有。

那常态呢,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就是阴阳之间的互动的关系,阳化气,阴成形。

这个讲的就是阴阳要平衡,如果说有一个不平衡,就会影响到另外一个,马上影响到,简单讲就是这样子。

那第三行下方开始,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如果说反过来,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我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让你了解,阴极生阳。

阳极生阴。

我们人呢这个脚,脚后跟,心脏在上面,离胸腔呢清阳最远的地方从心脏一直达到脚跟,这个脚跟的地方和手指头是一个末梢的地方,就是我们的阴经和阳经交汇点,所以阴经和阳经的经穴是不是都在四肢的末梢?那阳经下来的时候,阳经在表面上呀,阳侧,阴经都在内测,那阳经到底的时候,就会转成阴经,阴和阳,阴经到极的时候也会生阳,阴经下来“手太阴肺经“对不对,到了那个鱼际,少商再回头的话,是阴到极点了,过不去了,回头就会生阳,这是本身阴阳的性。

禅解《黄帝内经》素问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禅解《黄帝内经》素问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禅解《黄帝内经》素问第四篇:金匮真言论【原文】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表意】黄帝问:天有八种风气,而人的经络受到邪气侵犯时,却有五种风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岐伯回答说:自然界的八种风气触犯人的经络,产生经络的气变之邪,因邪气的不同性质而影响其所对应的五脏,所以经络可以产生五种邪气引发疾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就是说春气克长夏之气,长夏之气克冬气,冬气克夏气,夏气胜秋气,也就是说四时之胜。

【内义】太极内分,可二可三以至于九。

八风以八分为论,五风以五分为论。

八分为外在最全者,如树之叶,在表;六分与经络配应,如树之枝,在中;五分与五脏配应,如树之干,在里。

五气相克相胜,是道义的本然。

相克,非如金斧砍折树木,乃如夫妻,夫制妻、妻承夫,妻应其夫之意。

夫强则妻承应费力、终力弱而病;夫弱则制妻不利、妻反侮夫。

【禅解】天有八风,是太极八分之说,为乾坤震巽离坎兑艮。

天八地五之应,就是震巽应木为东风、兑乾应金为西风、艮坤应土为中、离应火为南风、坎应水为北风。

人之经络为六分系统,五生六,六气源于五行、终归于五行所属。

少阳相火,源于胆与三焦之和;阳明燥金,源于胃大肠之和;太阳寒水,源于小肠大肠之和;厥阴风木,源于心包肝之和;少阴君火,源于心肾之和;太阴湿土,源于脾肺之和。

天之八风乘人体阳虚而感应经络,经络气乱而产生邪气,以五行分类邪气性质,则邪气也就有了五分之说。

天之八风触及经络,如果是在春季,则经络产生木性邪气克土而引发脾病,脾病为标、肝病为本;如果是在长夏,则经络产生土性邪气克水而引发肾病,肾病为标、脾病为本;如果是在冬季,则经络产生水性邪气克火而引发心病,心病为标、肾病为本;如果是在夏季,则经络产生火性邪气克金而引发肺病,肺病为标、心病为本;如果是在秋季,则经络产生金性邪气克木而引发肝病,肝病为标、肺病为本。

国学堂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

国学堂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

国学堂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国学堂】之重新发现中医太美《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一讲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现在很多朋友啊都定期收听,我们觉得非常的感激哦。

对面呢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徐老师,您好。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哎,梁冬: 在过去的十几个礼拜里面噢我们已经分别讲了上古天真论和四气调神大论篇,噢。

徐文兵: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

梁冬:没有吧徐文兵:去年十二月开始到现在都五月多了。

梁冬:哎呦,真是时光经不起过啊。

但是呢,我觉得非常充实。

非常非常充实,也非常感谢徐老师哈徐文兵:我们用了半年,讲了黄帝内经的头两篇。

头一篇是上古天真,第二篇叫四气调神。

梁冬:对~本来呢今天我们要马上开始呢就是讲金匮真言论,就是第四篇。

徐文兵:本来应该按顺序讲,讲第三篇。

第三篇讲生气通天。

但这一篇呢我们先跳过去,因为这一篇呢主要讲阴阳。

阴阳呢我们就放在讲完四气就是四季变化对人的影响之后我们再讲阴阳。

所以呢,今天我们就跳到第四篇讲。

第四篇的题目叫金匮真言论。

我讲过了,凡是带论,又是问答。

这个字呢,我们先破下题。

这个金匮,我们平常念这个匮念什么呢,匮乏的匮。

(是吗,是吗,)就这个字儿。

所以很多人就是不了解这个传统的文字或者不了解中医的话,经常把这个字儿念金匮(kuì)。

因为什么,我们经常买的一个补肾的药叫什么,金匮肾气丸。

所以很多人买药:我要那个金kuì 肾气丸。

不对,在古代这个字呢发guì 的音。

它和我们放衣服的那个柜子的柜,繁体字那个柜子的柜,一个木字边儿,它的右边就是这个匮乏的匮。

这个金匮,什么叫金匮,这是古代作为皇室储存最珍贵的经书的那个柜子。

这个我记得我在参观那个世纪坛那个博物馆,它里面有个柜子,贴了个标签叫金匮。

我一看,呦跟我学的中医对上了。

它那个柜子呢首先木材质地非常好,另外它那个柜子是镶金边的。

所以还要跟金匮做一个对联的话呢,同样也要放很珍贵典籍叫玉函。

精注04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精注04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在第四卷。

马莳注证发微:金匮者,藏书之器也。

《尚书·金滕篇》,蔡注释为金滕之匮。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有金柜藏之,其柜从本义,盖同也。

真言者,至真之言也。

故名篇。

吴崐注:“金匮”,帝王藏书者也,范金为之。

“真言”,至真之言,见道之论也。

张隐庵集注:“金匮”,古帝王藏书之器,此篇论经脉之道,乃上帝之所贵,藏之心意,非其人弗教,非其真弗授,乃金匮中之真言。

不知道者,不易得也。

姚止庵节解:通篇文义,约分三段:前段泛泛而已;中段言人身之阴阳,分配天地;末段言人之五脏上应五行,配合五方、五音、五味等项,皆一定不易之理,为医宗纲领,故以金匮真言命篇,诚重之也。

高士宗直解:金匮,藏书之器也。

真言,至真不易之言也。

天之阴阳四时,合人之阴阳藏府,人之五藏五行,合天地之五方五色、五谷五味、五星五音、五畜五臭,各有收受,三才合一,至真不易。

然此真言者,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藏之心意,不可轻泄,犹以此言藏之余匮者然,故曰金匮真言也。

丹波元简识:简按汉高帝纪。

如淳云。

金匮。

犹金藤也。

师古曰。

以金为匮。

保慎之义。

丹波元坚绍识:此篇太素全存森立之考注:此篇《大素》卷三·阴阳杂说次前篇“长有天命”与《素问》合。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王冰注:经谓经脉,所以流通营卫血气者也。

吴崐注:“八风”,八方之风。

“经”,风论也。

“五风”,五脏之风。

“何谓”?问其目之不同也。

类经:经,经脉也。

八风,八方之风也,出九宫八风篇。

五风,五藏之风也,出风论。

张隐庵集注:“经”,谓五脏之经俞。

“五风”,五经之风也。

上章论阳气,此章论经脉,故首提曰经有五风,末结曰善为脉者。

姚止庵节解:按:经谓人之经络。

高士宗直解:天有八风,四方四隅之风也。

经有五风,人身经俞五藏之风也。

帝欲详明天人相应之理,故有是问。

丹波元简识:灵九宫八风篇。

大弱风。

谋风。

刚风。

折风。

大刚风。

凶风。

婴儿风。

【黄帝内经: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黄帝内经: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黄帝内经: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有句对话:“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类似“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的言语,在《黄帝内经》中有好几处,历代注解解释或语言晦涩,或以词解词,总未能解释清楚。

如杨上善《太素·阴阳杂说》注解为:“观人所能,妙知声色之情,可使瞻声察色,诸如是等,谓其人也。

”张介宾在《类经三卷·藏象类四》注为:“不得贤智而教之,适足以害道;不得真人而授之,适足以乱真。

在《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第六十九》“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

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

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

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岐伯曰:请遂言之也。

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

”何为(医)道,内经说的很清楚了,医学这个学问呀,是个上知天问,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天人合一的学问。

张介宾在《类经三十四卷·运气类十》是这样解释的:“道者,天地万物之所由,故曰至道。

惟圣人知之,故能合于道。

今人守之,故可不失道。

然古今相传,惟圣人乃知圣人,而道统之传自有其真,故传道非难而得人为难。

得而不教,则失其人;非人而教,则失其道,均可惜也。

”张介宾解释半天,反而让语言更加晦涩,言辞不知所云。

张志聪《素问集注》这样解释:“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故非学道之人勿教,非真诚之人勿传。

至真之言,犹藏之金匮,而庸人不易得也。

”解说的更玄了。

在《黄帝内经·灵枢·官能篇第七十三》有两段关于得其人乃传的对话,今前后文一起看看:“黄帝问于岐伯日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矣不可胜数,余推而论之,以为一纪。

《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4金匮真言论篇

《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4金匮真言论篇

《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4金匮真言论篇【原文】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翻译】黄帝问道:自然界有八风,人的经脉病变又有五风的说法,这是怎麽回事呢?【原文】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翻译】歧伯答说:自然界的八风是外部的致病邪气,他侵犯经脉,产生经脉的风病,风邪还会继续经脉而侵害五脏,使五脏发生病变。

一年的四个季节,有相克的关系,如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冬胜春,某个季节出现了克制它的季节气候,这就是所谓四时相胜。

【原文】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翻译】东风生于春季,病多发生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

南风生于夏季,病多发生于心,心的经气输注于胸胁。

西风生于秋季,病多发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

北风生于冬季,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腰股。

长夏季节和中央的方位属于土,病多发生在脾,脾的经气输注于脊。

【原文】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翻译】所以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心: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四肢。

【原文】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翻译】春天多发生嬶衄,夏天多发生在胸胁方面的疾患,长夏季多发生冬泄等里寒证,秋天多发生风疟,冬天多发生痹厥。

【原文】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翻译】若冬天不进行按等扰动阳气的活动,来年春天就不会发生#和颈项部位的疾病,夏天就不会发生胸胁的疾患,长夏季节就不会发生洞泄一类的里寒病,秋天就不会发生风疟病,冬天也不会发生痺厥、飨泄、汗出过多等病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场白】把书翻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前边讲地什么:黄帝曰:岐伯对曰:咱们就不讲了!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咱们先用书签夹在这一页,平时咱们上公园、去博物馆买地门票都留着,可以当书签用!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之前先把《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里面地“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先过一过.然后马上讲“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我先讲这个,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就是那个丹田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咱们平时看地那些个修行地书籍中说地“意守丹田”那么,你们要是修炼地话,这个该守那儿呀?没有地方可守地!你们要是一看针灸图谱之类地书籍,啊!丹田在脐下寸地地方,好!那么你们就守着小肚子,老守着这个地方,到时候你就会得尿崩症!台子下面有地同学听了这个以后就发笑了真地!你们别笑,我跟,除非我开玩笑,我骂人讲究.这些个你们应该感到害怕恐惧!而不应该发笑呀!《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金匮箴言~不易之真理)夫精者,身之本也(是人身一切机能正常运化地根本).故藏于精者(所以精足就能够发挥敛藏地作用),春不病温(生发之时不会因无根而产生温热虚劳低烧地病症).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生长发散过分就会伤害疏泄地作用,就像发汗过度则无汗一样,秋天燥气当令,由于失去了收敛地功能,就会向上阳亢、向下泄泻).【讲释】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夫精者,身之本也.‘精’就是人身地根本,根本丧失了人就要生病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凑到那儿那儿一定是虚地,凑到了肝脏,肝气一定是虚地、凑到了那个脏腑那就是那个脏腑虚弱!如果,能够使得真阳虚,真阳得病了,那就是真阳虚,所以,他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就是根据不同地脏腑、或者说是真阴、真阳,那么咱们治疗疾病就是反着治疗,真阳足了,真阳就能去掉那个病.咱们地脑瓜子不是冬瓜、也不是西瓜、更不是南瓜、亦不是哈密瓜,都是傻瓜蛋.咱们地身体都是聪明地.咱们地人就是傻冒!你就傻乎乎地按照圣人说地一条、一条、一条地去治疗就行了!你们就别在那里瞎忙乎、乱折腾,不要去研究怎么去治疗疾病地方法,你就研究怎么样去恢复病人地真阳、去治疗皮毛、驱邪扶正.这是咱们要下地基本功夫,那么如何下呢?就是你们把我说地这些个全部都背诵下来、背诵下来以后,病人出现了什么样地症状,你们不就全部都知道了吗?病情地深和浅、轻和重,你们一看、一问、一闻、一把脉,不就全部都知道了吗?你知道了深浅了,你也就不至于徒步趟过黄河吧!一看这个病不就是很好治疗吗?起码我不会治疗,我也不至于误人性命或者是误认病情而招来无妄之灾!你可以让病人另请高明嘛!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不会因为‘温’而发生那些个乱七八糟地疾病!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夏天生长却因为暑邪过盛而抑制了生发之机能,而使得汗不出,汗不出是什么呢?就是不能疏泄,‘秋成风疟’风疟是什么呢?就是元气虚弱,它收摄不住了,就是那个风筝地线断了,风筝就往上随风而飘摇着!在病人身上地表现就是:口干舌噪.烦躁咳嗽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存精于肝(天之五方气色,入通于脏,以养五脏之精.肝之精气,开窍于目,而复通乎天气.是天气通乎人,而人气通乎天也,其阴精存乎本脏.《本神篇》曰:“五脏主存精者也.”).其病发惊骇(春时阳气上升,故其病亦如气之震发,而为惊骇也.),其味酸,其类草木(木曰曲直,曲直作酸.肝属木,与地之草木同类.),其畜鸡(《易》曰:“巽为鸡.”东方木畜也.),其谷麦(麦为五谷之长,故东方应之.),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木之精气,上为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以地之草木、谷、畜,应天之四时,上而为岁星也.),是以春气在头也(春气上升,春风在上,春病在头者,同气相感也.与别脏之因气虚而病者不同,故曰春气在头,而不言病.),其音角(木音也,其应在春.),其数八(木之成数也.),是以知病之在筋也(肝主筋,故病在筋.夫五音五数,应天之气也;皮肉筋骨,应地之有形也.以天之应,而病有形之筋骨也,天之阳气,通乎五脏之阴也.),其臭臊(臭气也,气因木变则为臊,月令作膻,膻与臊同.).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存精于心(心属火,受南方之赤色,入通于心,而养精于肉也.《邪气脏腑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别气者,心主之气也.).故病在五脏(五脏者,病五脏之气也.五脏六腑,心为之主,故心气病而及于五脏之气也.),其味苦,其类火(炎上作苦,火之味也.),其畜羊,其谷黍(《五常政论》曰:“其畜马.”盖以午未皆属火也.),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黍糯,小米也.性温而赤色,故为心之谷.),是以知病之在脉也(荧惑,火之精也,七百四十一周天.),其音徵(火音也,其应在夏.),其数七(火之成数也.),其臭焦(气因火变则为焦.).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土旺四季,位居中央,脾为土脏.其气相通.黄者,土之色;口者,脾之窍.).其病在舌本(《灵枢经》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是脾气之通于舌也”.),其味甘,其类土(土爰稼穑,稼穑作甘.脾属土,故与五行之土同类.),其畜牛(牛色黄而属土.),其谷稷(色黄而味甘.),其应四时,上为镇星(土之精气,上为镇星,二十八年一周天.),是以知病之在肉也(脾主肌肉,故病在肉.),其音宫(土音也,五音以宫为主.),其数五(五,土之生数也,土居五位之中,故独主于生数),其臭香(气因土变则为香.).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肺属金,故受西方之白色.鼻者,肺之窍.).故病在背(秋气者,病在肩背.),其味辛,其类金(金曰从革,从革作辛.),其畜马(乾为马,肺属乾金而主火.),其谷稻(稻色白而秋成,故为肺之谷.),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金之精气,上为太白,三百六十五日一周天.),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肺主皮毛,故病在皮毛.),其音商(商主西方之音.),其数九(金之成数也.),其臭腥(气因金变则为腥.).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肾属水,故受北方之黑色;肾在下,故开窍于二阴.).故病在溪(肉之大会曰谷,肉之小会曰溪.《经》云:“溪谷属骨,皆有所起.”溪乃小分之肉,连于筋骨之间,是肾主骨,而溪乃骨气所生之分肉也.);其味咸,其类水(水曰润下,润下作咸.),其畜彘(彘,豕也,色黑而属亥.),其谷豆(豆,黑色而性沉,故为水之谷.),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水之精气,上为晨星,三百六十五日一周天.),故以知病之在骨也(肾主骨,故病在骨.),其音羽(水之音也.),其数六(水之成数也.),其臭腐(气因水变则为腐.).〖五音——宫、商、角、徵、羽 .为音调〗因为“存精于肝、存精于心、藏精于脾、藏精于肺、藏精于肾”,可以知道,丹田就是五脏.【讲释】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东方青色,….. 其病发惊骇.其味酸,一大堆…….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这句话地关键是‘藏精于肝’然后知道‘是以知病之在筋也’这个就完了.你们说这个丹田在那儿呢?不就是藏在五脏里面了吗?藏精嘛!元气就是‘精’,都藏在了那儿呢?藏精于‘心、肝、脾、肺、肾’!就完了!你们就把这四句背诵下来.丹田就在这儿!所以,咱们拿这个就行了,这些个都是圣人写地东西,这个就应验了什么呢?就应验了《金刚经》写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上堂课讲地‘无所住’就是你不要注意在他们所谓地丹田地这个部位.这个部位‘肾’就在这儿.你就注意在这儿那就不行了.不要著,你们要是老盯着这儿那就是‘有所住’!这就不行了,太专著了,你老是注意那一个地方地时候,你地那个‘魂’就老跟着你地思维走,那么你地魄地功能就丧失了.那么,你就是养了‘魂’而伤了魄这就不对了,是不是呀!所以,真正地气功或者说是金丹,是不允许使用意念来引导地.真正地大道就是《金刚经》写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那个道经里面呢?也没有具体地话!但是所有地道经都讲:玄关.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所以呢?这个玄关是在什么地方呢?有地人说这个“玄关”就在印堂、在人中、在喉咙、在这儿、或者在那儿.这些个说法都不对!你在修炼地时候,就保持真意!真意是什么呢?你就数着数,数着、数着、数着、数着,它就什么都没有了.它没有一个具体地概念,抽象地.那么慢慢地全身那儿都不着,慢慢地精气足了以后,大丹显现,哗!地一下!显现了,那个就叫“玄关”显现.而在“玄关”显现之前,你绝对是不可专著身体任何一个地方地.《金刚经》写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在《孟子》有那个在《孟子》里面不是有揠苗助长地故事嘛!就是说:‘心勿忘,复勿助长也’.我这儿有一块田地,我心里不忘记他.我知道我那儿有一块田地,人身就是那儿地一块田地.我知道,但是不要到田地里去拔它里面生长地禾苗,它自然会生长,但是我不要揠苗助长.也就是说:不要用意念,使劲地去吐纳,,使劲地去辅助它,让元气充足!等等这些个方法都是不对地!这个都叫邪魔外道.从这儿也就可以证明:儒家、佛教、道教、传统中医学之间都是相通地.这一点就是佐证!所以呢!什么都是要精气足.精气不足,什么也都谈不上,没有任何神通变化.神通变化是在人体地这个天地里面,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什么龙王、阎王,什么都在身体里面.你们读《地藏经》,这个佛,高丽天为母说法,一时阎王、小鬼、夜叉,地下地、天上地、什么都来了各大菩萨、五百罗汉什么地都来了,这是什么呢?就是全身都汇聚给它.所以,这个佛一讲法,都来听.都来做什么呢?不是专门给某一个母听地,母是什么呢?就是说这个就是我地母亲.养我地元气地这个母亲.我这个身体就是我地母亲,养我地元气地,我为我地母说法,那么.所以,这个神神怪怪地东西都来听法,着不也是《金刚经》写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嘛!你别一看,这个《地藏经》还没有读完呢?你地这个心中就呼!呼!呼地,哎呀!这个境界多么地高呀!那里是你想象地那么回事情呀!,你知道它是个比喻就行了,这个是《地藏经》地开篇.说地就是这个高丽天.就是地藏母,上丹田地意思.而且呢!地势天,地势天是什么呢?就是大脑地思维而且这个佛法一动,这个地势天他也知道了.而菩萨、罗汉谁也不知道,这个是为什么呢?这个大脑对于其它地什么变化动静,我都知道.生其心!我就什么都知道.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密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密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师子吼音、大师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悉来集会.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来集会.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诸大鬼王.所谓:恶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气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摄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爱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不?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只有人体在发生病变、邪气强盛地情况下,研究和利用“五行”地“生、克、乘、侮”才有实际意义.必须明白:只有邪气强盛时,邪气才会依照“五行”规律进行传变,而正气虚弱时,正气就根本不会发生传变,而且只会被邪气所传变和制约.比如:生气地时候吃不下饭,就是“(肝)木克(脾)土”;爱生闷气地人极易患有心脏病,就是“(肝)木生(心)火”.就是说,只有邪气有余或强盛地时候才会出现“生、克、乘、侮”地情况,而“阴平阳秘”地状况就是“一团和气”,也就谈不上“生、克、乘、侮”了.就像一座城市地供电系统,不可能采取串联供电方式,一定都是采取并联供电方式.如果某个脏腑地经气出现虚弱地情况,会由元气及时进行补充,而不必像“击鼓传花”那样必须由相邻地脏腑帮助传导.只有邪恶(或丑恶)势力出现时,才会出现“厚此薄彼”或“自相残杀”(生、克、乘、侮)地情况.现在地中医教材对“五行”所下地定义是没有什么问题地,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五行”地解释是很不切合实际地,更不符合《内经》地宗旨.比如:木柴可以被点燃烧火,所以“木生火”;木柴能被火烧成灰烬,所以“火生土”;土积累挤压而成石头,所以“土生金”;石头缝中能流出水来,所以“金生水”;水入土中能滋润植物,所以“水生木”.以及:斧头可以砍断木头,所以“金克木”;植物可以疏松土壤,所以“木克土”;土可以将水坑填平,所以“土克水”;水可以将火焰熄灭,所以“水克火”;火可以将金属熔化,所以“火克金”.像这样地解释是十分幼稚和错误地,对于理解“五行”尤其对应用于人体治疗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地.这就像现代地佛教徒只谈佛理(玄理)而不论佛法(方法)一样,只是空中楼阁而已.这就是现代中医不懂“五行”并且排斥“五行”地原因,甚至将“五行”理论归结到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地巢臼中去了.如果我国古人对“五行”地认识如此简单,如何又能系统地总结出如此精密、系统、丰富、有效地医学体系呢?“五行”地原理是十分抽象地,所表现地是事物内在地性质和规律(而不是自然界存在地五种元素),是修养很高地圣贤亲身体验到地,并不是像上面生搬硬套那样简单,也决不可能像西医理论那样依靠“分析归纳法”就能够总结得出来地.没有消除欲望杂念,没有细心反省、认真体验地功夫,是绝对不可能领会得了地.《尚书·洪范》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其中,“木曰曲直”,引申为具有生发、舒泄、条达地特性,同时,生中有敛;“火曰炎上”,引申为具有生长、温热、显明地特性,同时,长中有限;“土爰稼穑”,引申为具有濡养、运化、舒布地特性,同时,运化有节;“金曰从革”,引申为具有收敛、凝聚、沉降地特性,同时,收中有散;“水曰润下”,引申为具有收藏、滋润、柔顺地特性,同时,藏中有生.“五行”地某一种特性必须发展到强盛而无以制约时,相互才会之间发生“生、克、乘、侮”地关系.以“五行”相生为例:“木”地生发、舒泄、条达地特性逐渐积聚扩大,就会发展为“火”地生长、温热、显明地特性,这就是“木生火”;“火”地生长、温热、显明地特性逐渐积聚扩大,就会发展为“土”地濡养、运化、舒布地特性,这就是“火生土”;“土”地濡养、运化、舒布地特性逐渐积聚扩大,就会发展为“金”地收敛、凝聚、沉降地特性,这就是“土生金”;“金”地收敛、凝聚、沉降地特性逐渐积聚扩大,就会发展为“水”地收藏、滋润、柔顺地特性,这就是“金生水”;“水”地收藏、滋润、柔顺地特性逐渐积聚扩大,就会发展为“木”地生发、舒泄、条达地特性,这就是“水生木”.这里必须注意一个问题:所谓“五行”地相生,是指不同性质或功能地转化过程,如果把“火生土”理解为“心脏产生脾胃”,就大错特错了.必须在“邪气和正气”方面做文章.以“五行”相克为例:生发特性会受到收敛特性地制约,这就是“金克木”;运化特性会受到生发特性地制约,这就是“木克土”;收藏特性会受到运化特性地制约,这就是“土克水”;显明特性会受到收藏特性地制约,这就是“水克火”;收敛特性会受到显明特性地制约,这就是“火克金”.这里也要注意一个问题:所谓“五行”地相克,是指不同地性质或功能之间地制约过程,如果把“火克金”理解为“心脏制约肺脏”,也就大错特错了.必须在“邪气和正气”方面做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