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4)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XXX1879年在XXX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XXX的构造主义心理学、XXX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XXX等的完形心理学、XXX的精神分析学派、XXX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发展。
●感知与注意(一)感觉1、什么是感觉: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外部觉得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内部觉得: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1、什么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
(2)整体性:(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1、注意概述2(1)什么是注意:指心理活动对肯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2、注意的种类: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在一瞬间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 认识过程
• (二)感觉的种类 • 感觉的分类有许多种,目前比较公认的分类法是以感受器所在部位以
及接受刺激的来源不同,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如视觉、听觉、味觉 、嗅觉和肤觉等)和内部感觉(如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等)两大 类。 • (三)感受性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 • 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 感觉的产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客观刺激,必须是适宜刺激 ,并且要有足够的强度,为主体所能接受;二是主体的感觉能力,即 感受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认识过程
• 二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感觉只是个别属性的信息摄入,而知觉则能 告诉人们事物的意义。
• (二)知觉的类型 • 人们习惯上以知觉时何种感觉占主导地位进行分类,可以把知觉分成
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还可以根据所认识事 物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反 映的是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征的知觉;时间知觉 则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如四季变化、昼夜交替、 时间长短、先后顺序、人自身的生物节律等;运动知觉是物体空间位 置移动等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 (3)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对以 往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喜悦心情的记忆等。
• (4)运动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如学过的技 能操作、游泳、打太极拳等。
• 2. 根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间长短分类 • (1)感觉记忆:也叫瞬时记忆,是指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
产生的行为就是意志行为。
• 二、人格
• 人格,在心理学上亦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 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 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心理学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
根据情绪的性质和强度,可以将其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根据情绪持续的时间,可以将其分为短暂情绪和长期情绪 ;根据情绪的表达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外显情绪和内隐情绪 。
情绪的理论与生理机制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理论包括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和沙赫特-辛格理论等。这些 理论试图解释情绪的生理机制和心理过程。
情绪的生理机制
情绪的生理机制涉及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例如,当人们 感到恐惧时,自主神经系统会引发“战斗或逃跑”反应,如心跳加速、呼吸急 促等。
动机的定义与分类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它引导人们朝着特定的目标努力,以满足自身 的需要。
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将 其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持续时间,可以将其分为近景性动 机和远景性动机。
人格评估
人格评估是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自陈量表、投 射测验、情境测验等,这些方法可以 帮助我们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 状态。
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信息的感知、理解和判断过程,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社会角色的认知、对社会规范的 认知等。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受到他人或群体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行为或价值观的过程,包括从众 、服从、模仿等现象。
心理学基础知识(基础心理 学)
目录
• 心理学概述 • 认知过程 • 情绪与动机 • 人格与社会心理 • 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 •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01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 、发展规律的科学,涉及认知、 情感、动机、行为等多个方面。
心理学基础知识
几何学、方向感觉和心理旋 转
表2-1 人类大脑左右半球不对称性功能
案例评析:
【案例2-2】 1848年9月13日,铁路监工盖吉在一次爆破中,一根3.7英尺长的铁杆刺
穿了他的颅骨。当人们用卡车把他送回旅馆的时候,他自己还能走上楼,但 随后的2~3周内,他濒于危亡,到10月中旬他却逐渐恢复。恢复后盖吉的左 眼失明,左脸麻痹,但姿势、运动和言语上无恙;在心理上,他却变了个人, 他的理性和动物性之间的平衡似乎已遭破坏,他随时发作、放纵,还伴有无 礼和污秽的语言,这些都不是他过去的习惯,他不听从朋友和伙伴的劝阻, 特别是当这些劝阻与他的需求冲突时,他表现得很不耐烦。他随时异想天开 地提出很多计划,瞬间又一次否定,反复无常。他的智能和表现像个孩子; 可是却有着一个成年男子所具有的强烈本能。他受伤之前虽未受到良好的学 校教育,但他具有平衡的心态,受到熟人的尊敬,大家认为他是个机灵、聪 明的生意人,精力充沛,毅力不凡,努力实现自己的计划,就这些方面来说 他已经完全变了。他的朋友和熟人都说他”不再是以前的盖吉了”。
例如,门在关闭与半开时,它在人们视网膜上的投影形 状是不同的,但人们知觉到门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4.知觉的种类
传统的心理学,通常把知觉分为四类。
(1)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 空间知觉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 觉、深度知觉。
(2)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包括:对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分辨、对时 间的确认和对时间的预测。
(3)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运动特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有: 真动知觉、诱动知觉、自主 运动。
(4)错觉:
4.错觉
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作用下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错觉不同于幻觉,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是以行为和精神活动为对象,探索其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
以下是心理学基础知识的简述:
1.心理学的种类
心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实验心理学:研究人类或动物行为的实验室科学。
- 临床心理学:适用于诊断和治疗个体或集体心理问题的应用
科学。
-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或动物行为在生命周期内变化的科学。
-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或动物思考和知觉的科学。
-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交关系的科学。
- 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和心理学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2.心理学的方法
心理学使用多种方法来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包括:
- 实验法:根据单一或多个因变量的受控变化,推断原因和结
果之间的关系。
- 观察法:研究自然环境中的人类或动物行为,研究其原因和
结果之间的关系。
- 访谈法:通过对个人或集体的问答方式,探讨其经验和信念。
- 测量法:使用心理测量仪器来测量和评估人类或动物心理过
程和行为。
3.心理学的应用
心理学的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 临床心理学:治疗和诊断心理问题。
- 教育心理学:提供有关研究、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建议。
- 工业心理学:提供有关工作环境和职业健康的意见。
- 运动心理学:帮助运动员提高表现和控制情绪。
- 咨询心理学:提供个人、家庭或组织的建议和帮助。
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周围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方法。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认识过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人格是指表现在心理过程中的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
在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认识过程与人格特征相结合,就表现出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头脑里固有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感觉与知觉(一)概念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作用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
我们能看到各种物体的大小、形态和颜色,听见各种不同的声音,嗅到各种气味,品尝到各种味道,触摸到物体的软硬,就产生了各种感觉。
而事物都是由许多属性按一定关系综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当我们看到一个圆柱体的容器,认出它是一个杯子,这个心理过程就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整体性的反映。
简单地说,看到一个圆柱体,是感觉过程,认出是一个杯子,则是知觉的过程,后者包括了以往的经验,是多个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在头脑中对事物多种属性综合为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二)感觉的种类与特性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一切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根据感觉所反映事物的属性和特点,可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客观事物属性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压觉、温度觉、痛觉)等。
内部感觉是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位臵、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本体觉、内脏感觉等。
感觉器官感受到的刺激的敏感程度是感觉的感受性,衡量感受性高低的标志是看感觉阈限值的大小,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
10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个性对心理活动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使心理活动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现 实进行反映。个性差异通常是指人们在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
11
第二节
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
一、消费者的感性认识阶段(认识形成阶段) 消费者通过大脑对外部信息加以接收、整理、 加工、贮存,从而形成对商品和劳务的认知, 这一过程就是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 消费者的认识过程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机 能的活动共同完成的。构成认识过程的心理机 能包括:感觉、知觉、错觉、注意、记忆、思 维、想象、联想等。
31
二、消费者的理性认识阶段(认识发展阶 段)) (一)注意 (二)记忆 (三)联想 (四)思维 (五)想象
32
(一)注意 1.注意: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
心理活动对某一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指 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 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伴随在感 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中, 而且是这些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 因为只有注意着什么,才能感知、记忆、 思维着什么。感知、记忆、思维正因为 有了注意,才能更深刻。
8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注意、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包括:喜、怒、哀、乐、爱、 憎、惧等。 意志过程是人确定目标,克服内外困难力 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9
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 心理特征。 (1)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 向,他决定着人对现实世界的态度以及对认识 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括:需求、动 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人 生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区别于他人,在不 同环境中表现出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 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思维•一思维(thinking)的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二思维的特点:间接性和概括性(一)概括性:是指人脑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
如:•1、我们通过感知觉能够认识各种各样的笔(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蜡笔、粉笔),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属性,是“书写工具”。
•2、医学上的猩红热,流脑、SARS可用细菌性传染病来概括。
•3、幽门梗阻病人,右上腹有拍水音。
无论是进行概括的反映,还是间接的反映,都离不开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在反复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
另外,思维不是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思维的内容和源泉仍然是客观现实。
实践是人的思维活动的基础,没有社会实践,就不可能有思维活动。
实践为思维活动提供了感性材料,也为思维活动提供了课题任务。
而且,思维的活动是否正确。
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
•(二)间接性:指人脑以其他事物为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如:1、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生理学家不能剖开头骨直接观察大脑的活动。
却能通过条件反射、脑电图等间接地了解大脑的活动情况。
3、医生通过叩诊可以了解病人心脏是否增大。
医生根据体温、血化验、胸部x线透视结果诊断肺炎等。
二、思维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通过一系列思维过程实现的。
主要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抽象化等过程。
•(一)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个分解为个别的部分或区分为不同的特征。
如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实,通过分析,使人了解事物的组成部分、属性和方面。
•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多个部分或不同的特征组合成为整体。
通过综合才能认识这些事物的部分和属性的关系和联系。
•(二)比较:是对不同事物或事物不同的特征在(人和动物)头脑中进行对比,以确定其异同点。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人就无法认识事物。
•分类:是大脑通过比较,按照事物的异同加以分门别类。
•(三)抽象:是从事物的许多特征中找出共同本质的特征,舍弃非本质的特征。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第四节-思维与想象
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三)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四)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例: • 什么是道德? • 红砖有哪些用途?(5分钟) • 某农场发生了一场火灾,原因? • 幼儿说:“我还没有午睡,所以还不是下午。”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 动作思维
河内塔hanoitower你能多少步完成思考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1依赖于人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2依赖于人的认真负责的态度3依赖于人的兴趣爱好求知欲4依赖于人的知识与经验的丰富程度1依赖于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2依赖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四验证假设问题解决策略规则算法algorithms指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步骤按步就班
(一)分析与综合
• 分析 • 头脑中把事物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 个方面或各个特征的心智操作过程 • 综合 • 头脑中把事物整体的为各个部分、各个 特征、各种属性联系起来,了解他们之 间的联系和关系,形成一个整体。 • 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相联的同一思 维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二)比较与分类
• 发散思维
• 是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 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
(三)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 常规思维
• 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按习惯的 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 创造思维
• 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新的方 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 式。
(四)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河内塔(Hanoi tower)
• 请大家动手去尝试 • 你能多少步完成
思考 啊
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 (一)发现问题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第一节 神经系统神经元树突:接受信息轴突:传递信息细胞体:整合信息树突及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间脑、小脑、大脑六部分。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三沟四叶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顶叶:躯体感觉中枢额叶: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注意、记忆、思维、语言。
觉性失语症”。
第二节反射和反射弧反射第三节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
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M:经典性条件反射。
(当条件刺激成为无条件刺激的信号,有机体对这个信号起反应。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时间接近;条件刺激的预测性。
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叫做“分化”。
叫做“强化”。
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一次出现,巴普洛夫把这种现象叫做“动力定型”。
(开车,早操)工具性条件反射M:工具性条件反射和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关系:共同规律: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消退后有都会自然恢复,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都有泛化和分化。
不同点:1.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
经典:无条件刺激很明显。
工具:由身体内部某些情况(内驱力)。
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
经典:强化与刺激有关。
工具:强化只与反应有关。
3.反应方式不同。
经典:反应是先天固有的。
工具: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强化时程表J:主要分五种:1.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2.定比间隔强化3.定时间隔强化4.不定比间隔强化5.不定时间隔强化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第四节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非条件性抑制:外抑制M: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称为外抑制。
超限抑制M: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M: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叫做消退抑制。
心理学基础(1-6章)
第二章认知心理第一节注意1、注意的定义注意(attention)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具有两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指心理活动不能同时反映所有对象,而是有选择性地反映某个对象同时忽略其他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聚焦于一定对象上,同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以使对象得到清晰的反映,并抑制无关活动。
2、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的意识水平,可将注意划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个体本身的状态:个体的需要和兴趣、个体的身心状态。
(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加深对活动目的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同干扰做斗争。
(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既有预定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通常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成,浓厚的直接兴趣则是转化的条件。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对提高活动效率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所能维持的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性。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但一般而言,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地对某一特定对象保持不变,而是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现象,这叫作注意的起伏现象。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并随着活动的进行变化注意的具体对象。
(2)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
实验研究表明,注意的广度受到刺激物的特点、个体的知识经验以及任务难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对于简单任务,注意的广度大约为7±2,即5〜9个;而对没有意义联系的符号的注意广度大约在4〜6个。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心理过程
情绪与 情感过程
认知过程
意识过程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对信 息处理的过程,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 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注意
的要素:
感觉(Sensation)
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个别属性反映。比如:物体的颜色、 形状、声音等,进行直接反映的过程。
威尼克氏失语症 (Wernieke's aphasia)
病变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 部即Wernicke区,由大脑中 动脉皮质支的颞后动脉分支 供血。
临床特点:
不能听懂别人和自己的讲话 口语表达为流利型 语量增多,发音和语调正常, 言语混乱而割裂 缺乏实质词或有意义的词句 难以理解,答非所问
分类:
•刺激来源: 外部感觉(视、听、味、嗅、触觉); 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 •感受器位置分类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温 觉、冷觉、痛觉)
•临床的分类 特殊感觉、体表感觉、深部感觉、内脏感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机体对刺激感觉能力大小。 •感觉阈限: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 围。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分类:
正后象:在性质上和原感觉的 性质相同; 负后象:性质则同原感觉的性 质相反。
联觉: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通 道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 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
许多人都反映在塔 身着地的瞬间听到 了沉重的碰撞声, 为什么当塔身着地, 很多人会听到“嘭” 的一声?
Melissa是一个患有通感症(Synesthesia )的女孩。 她能听到图像,看到声音。 看画儿的时候耳朵里会有 旋律,而听歌的时候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比如她 在听约翰列侬的Imagine的时候。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
现在八十一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影响遗忘的因素:
1)识记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 3)识记程度; 4)材料的系列顺序; 5)识记者的因素。
现在八十二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2)遗忘的原因: 衰退说 干扰说
压抑说
提取失败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现在八十三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选 择 性
现在五十二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五十三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五十四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五十五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五十六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五十七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五十八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理 解 性
现在五十九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六十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幻想
现在九十一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五)注意(attention) 1、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2、特点:
指向性
集中性
试一试:用手术刀剥离鸡蛋壳,你能做到吗?
3、种类:
无意注意
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现在九十二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4、品质:
广度
稳定性
分配
转移
现在九十三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再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现在八十七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4、过程:
分析与综合
分类与比较
抽象和概括
5、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患者,男,80岁,因高血压病入院一周。该患者较 少下床走动,脾气较为暴躁。一周后,患者报告较 少排气、排便。 Q:该如何处理?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填空题1. 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认知与________ 的含义基本相同;狭义的认知与___________ 的含义基本相同。
2. 认知风格是个体_________ 的信息加工的方式,又称认知方式。
认知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认知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___________ ,表现为对一定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偏爱。
3. _____________ 是指导个体认知活动的计划、方案、技巧或窍门。
4. 元认知是个体对_____________ 的认知。
元认知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种心理成份组成。
5. 认知心理学是以_________________ 观点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6.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7. 根据注意的_________ 和维持注意是否需要_________ ,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8. __________ 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9. 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是个体对____________ 的刺激的__________ 。
感觉是认知活动的起点,通过感觉,个体可以获得客观事物具体的、特殊的信息。
10. 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成______ 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 ______ 。
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11. 知觉是个体将______ 信息组织成___________ 的过程。
12. 表象是________ 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大脑以_______________的心理形式表现客观事物的过程。
13. 想象是个体对已有______ 进行加工,产生_________ 的过程。
14. 表象既有_____ ,又有_______ ,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被人们看作知觉与思维相联系的桥梁。
《康护心理学》教材作业(答案修订版)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关于康护心理学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交叉学科B.边缘学科C思想教育学科D.心理学的分支E.康复学的重要分支2. 康护心理学研究各种疾病患者的的(D)A.康复期患者的临床表现B.生物理化致病因素C.康复期患者特殊的心理行为表现D.康复期患者心理行为变化和心理康护方法及技术E.康复期患者心理行为变化的-般规律3.康护心理学发展的理论根据是( A )。
A.“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B.“生物一社会”模式C“生物一社会一心理”模式 D.生物医学理论模式E. 社会医学理论模式二、简答题简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的主要特征。
答;(1)承认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
(2)关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趋增多的趋势。
(3)关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趋增多的趋势全面了解病人,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
(4)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
(5)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康护,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6)良好的医患关系也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1.具有C型人格特征的人易患( C )。
A.高血压B.冠心病D.支气管哮喘 E.糖尿病2.认知过程不包括(B)A.感觉B.动机D.思维 E.记忆3. 预防人格障碍形成的极为重要的措施是(A)A.早期教育B.自我控制D.药物控制E.经常进行心理咨询4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意志品质是(A )。
A.盲目性B.顽固 D.任性 E.鲁莽草率5.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和情感通常不包括(C)A.快乐B.愤怒C.忧郁D.恐惧E.悲哀6.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的创建者是(B )A弗洛伊德 B.冯特 C.马斯洛 D.艾宾浩斯 E.桑代克7. 以下哪选项不是知觉的一般特性( E )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D.知觉恒常性 E.知觉关联性8. 盲人用竹竿探路属于( A )。
A.感觉补偿B.深部感觉D.感觉适应 E.感觉相互作用9.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了解的认识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指( E )。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知 觉
三、种类:
1.依据知觉对象的性质: 空间知觉(距离、方向、位置) 时间知觉(延续性、顺序性) 运动知觉(位置移动) 2.根据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 视知觉 旅游者 听知觉 学生听课 触知觉 弹琴 3.根据知觉能否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把不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b.近几十年对大脑左右半球不同功能的研究 临床观察: a. 脑震荡后的顺行性遗忘 b. Broca 发现“运动性失语”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1)反映: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的痕迹,他是物质的普遍属性。
包括物理反映、化学反映和心理反映。 (2)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人的情感、兴趣、信念、 能力、性格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是反映形式不同;人不仅 能对现实事物作出反映还能反映过去的事物,另外还能在头脑 中创造出自己没有经历或世界上不曾存在的东西的形象。
们的知觉经验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视 知觉中的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形状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表现:形状恒常性 及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其他恒常性{听觉(火车鸣笛声) 味觉(糖、醋) 嗅觉 正是由于人们知觉具有恒常性,才使我们客 观地,稳定地认识事物,从而更好地适应环 境。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普通心理学概述
心理活动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过程:喜、怒、忧、思、悲、恐、惊 意志过程:有目的的克服困难调节支配活动 心理 活动 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特征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世界观等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康护心理学》教材作业(答案修订版)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关于康护心理学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交叉学科B.边缘学科C思想教育学科D.心理学的分支E.康复学的重要分支2. 康护心理学研究各种疾病患者的的(D)A.康复期患者的临床表现B.生物理化致病因素C.康复期患者特殊的心理行为表现D.康复期患者心理行为变化和心理康护方法及技术E.康复期患者心理行为变化的-般规律3.康护心理学发展的理论根据是( A )。
A.“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B.“生物一社会”模式C“生物一社会一心理”模式 D.生物医学理论模式E. 社会医学理论模式二、简答题简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的主要特征。
答;(1)承认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
(2)关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趋增多的趋势。
(3)关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趋增多的趋势全面了解病人,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
(4)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
(5)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康护,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6)良好的医患关系也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1.具有C型人格特征的人易患( C )。
A.高血压B.冠心病D.支气管哮喘 E.糖尿病2.认知过程不包括(B)A.感觉B.动机D.思维 E.记忆3. 预防人格障碍形成的极为重要的措施是(A)A.早期教育B.自我控制D.药物控制E.经常进行心理咨询4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意志品质是(A )。
A.盲目性B.顽固 D.任性 E.鲁莽草率5.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和情感通常不包括(C)A.快乐B.愤怒C.忧郁D.恐惧E.悲哀6.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的创建者是(B )A弗洛伊德 B.冯特 C.马斯洛 D.艾宾浩斯 E.桑代克7. 以下哪选项不是知觉的一般特性( E )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D.知觉恒常性 E.知觉关联性8. 盲人用竹竿探路属于( A )。
A.感觉补偿B.深部感觉D.感觉适应 E.感觉相互作用9.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了解的认识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指( E )。
心理学名词解释 (4)
1、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2、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心理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3、意志过程: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4、主观能动的反映: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屏息:在注意紧张时,会出现心跳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头等,甚至出现呼吸暂时停歇的现象,即所谓屏息。
7、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8、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9、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有意注意在认识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10、注意的广度: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11、注意的稳定性: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上时间的长短。
12、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在进行某种活动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
13、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16、知觉的选择性: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
17、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
18、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标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机有三种功能: 一、始动功能 二、指引功能 三、激励功能
¬动机的两个明显特征:选择性 活动性
2、动机的分类
¬ 根据动机的性质分 生理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
¬ 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分: 长远动机 短暂动机
¬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分 主导动机 辅助动机
¬ 根据动机产生的原因分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稳定程度) ④兴趣的效能性(兴趣对活动产生的效果)
三、人格心理特征
(一)能力 1、概念
能力是指人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 的心理特征 。 ¬能力有两层含义:
其一指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 其二指潜在能力,即尚未表现出来的心理能 量。
2、能力的分类
①一般能力(智力)
¬ 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
安静,自制力强,注意稳定, 善于忍耐而固执,情绪反应慢 且持久,情感不外露,内倾
抑制型 反应、行动迟缓,敏感怯懦,
情绪体验深刻、持久,易伤 感,孤癖,严重内倾
四种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
¬ 胆汁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敏捷性高、 可塑性低、情绪兴奋性高、外倾明显。其行 为表现出直率、热情大方、精力旺盛、反应 迅速、思维敏捷但缺乏准确性、粗心、情绪 强烈外露且不稳定,性情急躁,自控力差。
二、人格心理倾向
(一)需要 1、概念
需要是个体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备 条件的渴望和欲求。 ¬需要是机体产生特定行为的基本动力, 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2、需要的分类 ①根据需要的起源分
生理需要(自然需要) 社会需要 ②根据需要的对象分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③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把人类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
2、气质的类型
(1)气质的体液学说
多血质——血液为主 春天 胆汁质——黄胆汁为主 夏天 粘液质——粘液为主 冬天 抑郁质——黑胆汁为主 秋天 ¬ 虽然这种解释缺乏科学根据,但这种关于气 质的四分法比较接近实际生活,因此,这四
种气质类型的名称被沿用至今。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 动类型说,对气质形成的生理机制作了 较为科学的解释。
3、动机冲突
①双趋冲突:两个目标对个体都有相同的吸引 力,但无法同时实现,二者必舍其一的心理 冲突。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②双避冲突:个体感觉到两个威胁性目标同时 存在,都想回避,但二者必取其一的选择冲突。 如“前有悬崖,后有追兵” ③趋避冲突:指同一事物对个体同时产生既向 往得到它,又想拒绝避开它的趋与避矛盾心理。 如“想吃鱼又怕腥”
¬ 兴趣对人的行动产生极大的推动力。
2、兴趣的分类
¬ 根据兴趣的内容可分 物质兴趣 精神兴趣
¬ 根据兴趣的指向性可分 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
¬ 根据兴趣的持续时间可分 暂时性兴趣 持久性兴趣
3、兴趣的品质
①兴趣的广泛性(兴趣范围的大小) ②兴趣的中心性(兴趣的浓厚程度) ③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持续时间或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 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 2、稳定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3、整体性 ¬ 4、倾向性 ¬ 5、功能性
(三)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生物因素——物质基础、提供一种可能性 2、环境因素——决定因素 ¬ 家庭环境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父母
本身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等 ¬ 学校教育包括学校管教方式、教学内容、班
级风气以及老师的品行和性格等 ¬ 社会文化包括社会伦理道德、社会风气、居
住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
(三)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3、自我因素 ¬ 个体所获得的所有信息及其自身的经历,使
个体产生某种需要和动机等影响人格的动力。 这些动力又会促使个体的自我实践,进而改 变其人格。
(四)健康人格的特点
¬ 1、有自我扩展的能力 ¬ 2、有与他人友好交往的能力 ¬ 3、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 ¬ 4、具有现实性知觉 ¬ 5、具有自我客体化 ¬ 6、体现定向统一的人生观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 上述五种需要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排列成一 个由低向高逐级上升的层次。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二)动机
1、概念
动机是指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 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 动机的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内部需要的存在(内在条件) 二是外部的刺激或诱导(外在条件)
(二)气质
1、气质的概念和特征
(1)气质的概念(俗称“脾气”、“秉性”) 气质是指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 理特征。 速度(如言语速度,思维速度等)
动力特征 强度(如情绪表现的强弱等) 稳定性(如注意力持续的长短等) 指向性(内向或外向)
气质的概念和特征
(2)气质的特征 ①先天性 ②相对稳定性 ③可变性
气质类型
气质 类型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 高级活动 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类型神经
行为表现特征
胆汁质 强 不平衡 多血质 强 平衡 灵活 黏液质 强 平衡 不灵活 抑郁质 弱
精力充沛,直率果敢,性情
兴奋型 急躁,情绪易爆发,体验强
烈,易冲动,严重外倾
活泼型 安静型
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健谈 善交际,注意易转移,兴趣 不持久,情绪体验不深刻, 外倾
言语能力和思维力等等,其中逻辑思维能力 是智力的核心。
②特殊能力: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需的能
力。如音乐家的乐感、节奏感,作家的想象 力、构思能力等。
3.能力的个体差异
(1)能力类型的差异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呈中间大、 两头小的常态分布。18-25岁时达顶峰)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 “少年早慧”,如王勃、高斯等 ¬ “大器晚成”如齐白石、达尔文等
双趋冲突
A(+)
个体
B(+)
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
A( -)
个体
B( - )
如“前有悬崖,后有追兵”
趋避冲突
个体
A(±)
如“想吃鱼又怕腥”
(三)兴 趣
1、概念 ¬兴趣是指个体对一定事物所持有的稳定
而积极的态度倾向。
¬ 兴趣以人的需要为基础,表现为对某些事物 稳定而积极的热情与关注,并始终伴随着积 极愉快的情绪。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三节 人 格
一、人格概述 (一)人格概念
¬ 人格是指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而独
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一个人的思维、情 绪和行为的特征模式,以及这些模式背后隐 藏或外显的心理机制。(书上) ¬ 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 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而独特的心 理特征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