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情感态度)专题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
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1)青苔;绿树(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解析】【分析】(1)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具体的意象填写作答。
这首诗写夏季的生活场景主要用“青苔”“绿树”“昼梦”“南风”等几个意象。
高考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2019•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①,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案】(1)D(2)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分析】⑴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
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
故选D。
⑵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
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
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
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故答案为:⑴D;⑵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专题08 古诗词阅读之情感-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专题08 古诗词阅读之情感【考点分析】《课标》中要求考生具备初步欣赏古诗的能力,其中经常考查考生对诗句作用的分析能力。
在答题中,考生存在脱离诗句、架空分析,生搬硬套、词不达意等问题。
分析诗句作用命题方式通常有:1、某句诗有什么作用?2、某句诗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3.某句诗(词)对全诗(词)感情的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技巧点拨】第一类: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第二类: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村行》)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
第三类:思妇闺情诗鉴赏要点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诗歌专题训练——比较情感的不同-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
诗歌专题训练-----比较情感的不同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行元赴举刘商晚渡邗沟惜别离,渐看烽火马行迟。
千钧何处穿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
送李群玉赴举杜牧故人别来面如雪,一榻拂云秋影中。
玉白花红三百首,五陵①谁唱与春风。
【注】①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位于长安附近,后指长安富豪人家聚居之地。
1.同为送朋友去应试,两首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频酌淮河水①戴复古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
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
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
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注】①宋孝宗隆兴元年,南宋遣使与金人议和,次年订立和约,于是宋、金呈划淮而治的局面。
2.本诗与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提到了“英雄泪”,但两诗中的“英雄泪”所寄寓的情感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华州太守花园徐积南园花谢北园开,红拂栏干翠拂苔。
却是梧桐且栽取,丹山相次凤凰来。
和毛君州宅八咏其一凤凰山苏辙山川蟠踞偶成形,威凤低回久未行。
更种梧桐真可致,高飞性似伯夷清。
3.两首诗均写到了“种梧桐”,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对雨李白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芊。
古岫藏云毳①,空庭织碎烟。
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
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
对雨②杜甫莽莽天涯雨,江边独立时。
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
雪岭防秋急,绳桥战胜迟③。
西戎甥舅礼④,未敢背恩私。
【注】①云毳(cui):云朵清淡、稀薄、朦胧的样子。
②杜诗作于广德元年,诗人其时身在梓州,将往阆州。
③雪岭、绳桥:地名,位于吐蕃与唐朝交界处,当时吐蕃侵犯此处。
④西戎:吐蕃。
甥舅礼:自唐中宗以女金城公主嫁与赞普后,吐蕃自称为甥,大唐为舅。
⑤未敢:此处反用其意,即“竟敢”。
4.同样是“对雨”,两首诗的尾联蕴含了不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虞美人·听雨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2019年高考真题——诗歌专题
一中高一语文组“读写一体化”之泛读:诗词之美,读题之旅2019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真题——诗歌专题一、(2019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C 【详解】C项的解释不符合生活情景和实际逻辑。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其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许道宁画作中那种辽阔万里的意境,我仅仅通过距离画作一窗之距就领略到了。
“一窗”指的是这幅画的尺幅和一扇窗差不多大,或者是说画就像是为观者打开的一扇窗子,让人从中领略到了一直存在着的山水渺远的画意。
【选项命题分析】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析:写了江山淡远之景,抒了悠然心会之情。
写水“满眼”,写山“苍然”,写林“含晚”,写云“不还”,简淡而不事雕琢,肯定错不了。
如果说首、颈联重在写景的话,那么颔、尾联重在抒情。
而抒情也含蓄有味,因为这四句的情是隐藏在对画作的评价中的,这在分析C项与简答题时再说。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析:这是对首联的赏析。
诗人观画,首先看到的是盈目的江水,不管原画留白也好,彀纹满纸也好,“满眼”即可证实。
而山应该占据画幅上端,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山,但“苍然”。
一个“苍然”,就写尽了山之远,有树而不可细辨。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有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②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③有所思。
【注释】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
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
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
②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
③平居:这里指家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闻道”一词表明诗人不愿明说的态度;“似弈棋”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
B. 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
C. 颈联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
D. “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2)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国家、家园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1)B(2)①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
“长安似弈棋”,吐蕃、回纥不断入侵,诗人忧思国运今非昔比。
②飘零夔州,暮年潦倒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
③虽有报国之志,无奈宦官当道,无力报国,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
【解析】【分析】(1)B项,“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错误,“衣冠”应是借代,用衣饰代指文武官员。
故选B。
(2)根据注释“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因宦官程元振专权”可知,此时诗人羁旅在外,因宦官专权而有家难回,壮志难酬,引发家园之思;如诗歌首联“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前一句以“长安似弈棋”的比喻,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再结合注释“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
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可以看出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3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猛虎行高启阴风吹林乌鹊悲,猛虎欲出人先知。
目光燑燑当路坐,将军一见弧矢堕。
几家插棘高作门,未到日没收猪豚。
猛虎虽猛犹可喜,横行只在深山里。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着意描写山中寒风阵阵,乌鹊悲啼,为猛虎的出现蓄势,烘托出猛虎的森然可怖。
B.“燑燑”,火光明亮的样子,诗中指猛虎的目光像火一样明亮,突出了猛虎的贪婪凶狠。
C.第四句写将军一见到猛虎就大惊失色,以致惊掉了手中的弓箭,侧面表现出老虎的威猛。
D.猛虎出行,人已先知,山中百姓提前做好防护,日落前收回牲畜,就可以避免被猛虎侵扰。
16.有人评价第七句“虽曰可喜,然多可悲,意在言外”,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作简要说明。
(6分)安徽省宿州市2023届高三2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别赵子①(节选)韩愈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余。
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
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
摆头笑且言,我岂不足欤?又奚为于北,往来以纷如?海中诸山中,幽子颇不无。
相期风涛观,已久不可渝。
今子南且北,岂非亦有图?人心未尝同,不可一理区。
宜各从所务,未用相②贤愚。
【注】①赵子即赵德,潮州人,揭阳,唐属潮州管辖,今属广东。
韩愈因谏宪宗迎佛骨事被贬为潮州刺史,后改授袁州(即诗中说的宜春,今属江西)刺史,欲邀赵德同往,赵德拒之,韩愈作此诗以别。
②相:选择,区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为官之地远离长安,但他觉得幸运的是能够与赵德这样的朋友交往。
B.赵德拒绝同韩愈一起前往袁州,韩愈摆头笑问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
C.赵德自言早已和隐士相约去观海涛,不能因为随诗人去袁州而改变约定。
D.这首诗别具一格,既不表关心劝慰,也不抒不舍伤感,而是写人生见解。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阅读专题训练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阅读专题训练一、真题再现【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9分)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 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参考答案】A【解析】颔联“相知何用早”的意思是如果两个人心意相通了,为什么还要在乎认识得早或晚呢?由此可见,A项“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的结论是无根据的。
15.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①送别杜少府时,诗人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诗人和杜少府命运相仿,都远离家乡;但后一句开始转折,虽然各自天涯,距离甚远,但如同邻居一样相近,友谊长存。
诗人借此来排遣与杜少府离别的愁绪。
②送别唐少府时,诗人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是从时间上进行宽慰。
相知相交的时间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拥有相同的理想抱负;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化用典故,将对唐少府的不舍化为劝勉,劝勉唐少府不要犹豫走哪条道路,要以太阳边的长安为目标,为了心中的理想抱负而奋斗。
诗人借此排遣心中离愁的苦闷。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并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明确这两首诗歌中表现排遣离愁的诗句,再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排遣离愁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直抒胸臆,从命运相连和心灵相知的方面排遣离愁。
《白下驿饯唐少府》中排遣离愁的诗句是“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诗人主要从和友人相识相知的时间长短和对友人的劝勉来排遣离愁的心绪。
专题07 思想情感及评价观点态度-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走进诗人内心世界—诗歌鉴赏之品味思想情感感知高考设问方式考查角度分析两首诗歌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两首诗歌的情感对比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0全国卷Ⅰ)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2016山东卷)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6江苏卷)某一段或一句诗歌的思想感情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018江苏卷)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2017全国卷Ⅲ)某个词、某个典故的思想感情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016全国卷Ⅰ)错因分析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答题情况来看,题目的难度都不算太大,但考生答题屡屡失误,主要原因是:1.从基础知识看,知识积累不足,难以迁移运用。
2.从诗歌内容看,读不懂诗歌,不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3.从作答步骤看,答题不够规范,内容概括不完整。
4.从答题技巧看,答题技巧欠缺。
有的层次不够清晰,有的阐述不够充实,有的以感代析。
温故知新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知识清单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①忧国伤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专题15 诗歌鉴赏(情感与炼字)(讲练)-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5 诗歌鉴赏—情感与炼字 (2)【课标要求】 (2)【主要题型】 (2)【选材特点】 (2)【命题趋势】 (2) (2)考点一诗歌鉴赏内容与情感 (3) (4)考法一诗歌内容理解 (4)考法二诗歌的情感理解 (4) (5)知识点一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5)知识点二诗歌鉴赏情感探究 (7)常考的八类古诗词情感鉴赏 (7) (10)考点二诗歌的炼字 (13) (13)考法一炼字角度赏析诗句 (13)考法二体会加点字的妙处 (13) (15)知识点诗歌鉴赏的炼字技巧 (15) (16)【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中对于古代诗歌的考查,有如下要求。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主要题型】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
其中,以主观题诗歌鉴赏为主。
2.在考查内容上,既有对课内诗歌鉴赏的考查,又有对课外诗词的考查,同时还有部分地区课内外诗歌进行对比鉴赏。
【选材特点】1. 从体裁来看:以诗为主,兼顾考词。
2. 从朝代来看:以唐宋诗词为主,兼顾其他朝代。
3. 从作者来看:以熟悉的作者为主,兼顾陌生作者。
近三年的试卷中,我们熟悉的作者有:李白、欧阳修、王勃、陆游、辛弃疾、王安石、杜甫等。
4. 从选题来看:课内诗歌鉴赏主要考查名篇,课外诗歌鉴赏主要选熟悉作者的陌生作品,或者选陌生作者的代表作,以保持试题的陌生度。
5. 从内容来看:贴近生活,弘扬正能量,培养家国情怀。
【命题趋势】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均为必考题,一般设置2-3个小题,第1题通常侧重考查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情感,第2题通常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第四板块 现代诗歌阅读 第六讲 把握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原卷版)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现代诗歌阅读专题第六讲把握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知识精讲】古人说:“诗言志。
”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感情和态度的。
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本突破点就是指导考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方法抓住主线,体会感情;深挖内蕴,把握态度。
把握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要通过厘清诗歌的情感主线和深挖诗中隐含的意蕴来实现。
诗人往往是通过选取生活中典型的景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或场面,凭借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
把握这条线索,就能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诗人的观点态度往往隐藏在含意深刻的语句中,需要考生深挖其中的意蕴,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
2.步骤第一步:审清题目的含义和答题指向。
第二步:找出关键句、主旨句。
第三步:结合全诗,探究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具体表现。
第四步:分点列出答案。
3.答题规范指出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超过一点要分条陈述。
【对点精练】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河床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
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
但我更是值得骄傲的一个。
我老远就听到了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
我轻轻地笑着,并不出声。
我让那些早早上路的马车,沿着我的堤坡,鱼贯而行。
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
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
那些裹着冬装的唐古特车夫也伴着他们的辕马谨小慎微地举步,随时准备拽紧握在他们手心的刹绳。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
是的,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
我是滋润的河床,我是枯干的河床,我是浩荡的河床。
我的令名如雷贯耳。
我坚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
我创造,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含解析)
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2023·全国·统考新高考I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全国·统考新高考I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4.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2023·全国·统考全国乙卷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高考语文:诗歌内容情感分类专题训练
高考语文:诗歌内容情感分类专题训练【典例引领】(2022·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A2.(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
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
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
“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这是作者所肯定的。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诗词鉴赏:诗歌的情感体验(含解析)
诗词鉴赏:诗歌的情感体验(共19题)一、复合题(共19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 下列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A.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B.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 诗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现的画面。
(2)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两小题。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 词中“ ”字表达了作者悲愤、不甘的情感。
(2) 下列词句中与《诉衷情》所表达的感情最相似的一句是A.可怜白发生。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C.欲说还秋,却道天凉好个秋。
D.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观猎①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释〕①这是王维青年时期的诗作。
细柳营,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的地方。
(1) 全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试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 你认为颔联中哪两个字最富表现力?请说出理由。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练习
诗歌专题练习(一)抒情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头四句紧扣诗题,描绘了一幅包含着关、山、月等典型物象的辽阔浩渺的边塞夜月图。
B.中间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C.从“戍客望边色”一句来看,全诗是纯以征人的视角和立场来描写自然景物和回顾历代征战的。
D.全诗以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为背景表现征戍离别之苦,赋予了作品深沉的社会价值和历史内涵。
2、这首诗的最后四句从两面落笔,虚实结合,思致婉曲。
请简要分析。
(二)描写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花钱起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沉着只是愁风起,春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注]。
[注]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老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照坞”意为照亮山坞,“烧溪”意为映红了溪水,写出了山花的艳丽色泽。
B“树树枝枝”写出了花分布之广和生长之盛,“迷”写出了山花的娇艳迷人。
C.野客还没来得及前来欣赏,流莺早已立于枝头唱起了婉转动听的赞歌。
D.颈联描写了大风将山花吹落一地的景象,诗人以花自比,沉溺在伤春惜春中。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山花”?请简要分析。
(三)修辞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千年调①辛弃疾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
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阊阖③。
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④。
览玄圃⑤,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⑥我瑶之席。
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
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
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3 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测)(解析版)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3 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测)(解析版)(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班级学号得分1.(15届湖北黄冈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边的题目。
(8分)感遇(其二)陈子昂①兰若②生春夏,芊蔚③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④冒⑤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释】①陈子昂:唐代诗人,有政治抱负却屡遭排挤。
②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
③芊蔚,草木茂盛。
④朱蕤,红色的花。
⑤冒,覆盖。
⑴前四句中,作者笔下的兰若有怎样的特点?(4分)是比喻自己像兰花一样的品质与才华。
“白日晚”“秋风生”写年华岁月的无情流逝,表现了作者的感伤;“岁华”“芳意”自然是借助兰花的凋零,来感伤自己青春年华的逝、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5届河北唐山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8分)唐多令惜别吴文英①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
②漫:空,徒劳。
⑴“燕辞归、客尚淹留”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4分)3.(15届浙江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摸底)阅读下面词,完成后面题。
(8分)清平乐冯延巳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①春寒。
【注】①特地:特别。
⑴词的上片是怎样写景的?(4分)【答案】上片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
(1分)先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池塘溢满了雨水。
这是远望的景观。
(1分)再写柳院之中燕子双双归来。
这是近观的景象。
(1分)接着写楼阁之中画帘高卷。
这是身边的景致。
(1分)上片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雨后春景图。
专题06情感、主旨类题型(解析版)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中考答题得分技巧
专题06情感、主旨类题型常见常考题型如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范例】(2020·遂宁)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晚次乐乡县唐·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
噭噭夜猿呜。
【注释】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
②野成:指野外驻防之处。
③断:断绝,消散。
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
⑤噭噭(jiào):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颈联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在抒情方式上,与他的《登幽州台歌》有何不同?【答案】(1)诗人放眼四周:入城前见到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2)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与浓重的乡愁。
《登幽州台歌》素淡的笔墨抒写真情实感,质朴明朗,苍凉激越。
而这首五律,笔法细腻,结构完整,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
【解析】【分析】⑴这两句诗描写的时间是夜晚,夜晚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清楚了。
描写的景物有:野戍荒烟和深山古木,这些景物在夜晚会呈现出什么画面呢,结合“断”“平”两个字进行想象,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
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⑵①根据“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如何此时恨”可以看出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与浓重的乡愁。
②《晚次乐乡县》首联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乡愁伤感情调。
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把异乡孤征的感觉写得更具体。
接着,诗人又放眼四围,以“烟断”、“木平”写夜色的浓重,极为逼真。
考点26 诗歌鉴赏之赏析情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26 诗歌鉴赏之赏析情感【命题趋势】分析诗歌情感是诗歌必考的内容,一般以答题的方式出现,所占分析较高,一定要作为备考的重点,抓住要领,强化训练。
【真题再现】【2021年新高考八省联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州新岁作张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B. 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C. 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 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
2.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详解】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运用夸张可以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运用拟人可以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如: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表示两个相对、相近或相关的一种修辞方式。
运用对偶可以使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崔颢《黄鹤楼》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
海口市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8 古代诗歌阅读之感情与技巧(I)卷
海口市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8 古代诗歌阅读之感情与技巧(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诗歌鉴赏 (共10题;共94分)1. (10分) (2015高一上·鄂尔多斯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题。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1935年2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y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上阙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 (15分)(2017·合肥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韦应物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②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③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①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
②理会:通达事理。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 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 . “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风驰雨骤令人厌烦,但是满堂的嘉宾却令诗人备觉神清气爽。
C . 七八两句写出诗人将未睹“斯民”之康与自惭“居处”之崇两相对比,表达了真切的反省之意。
D . 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达到忘我的境界。
E . 选章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诗人悲天悯人的襟怀,也通过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
(2)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3. (10分) (2015高二上·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宋诗和元曲,完成后面的小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卷诗歌阅读(情感态度)题组一分析概括情感1.(2015·韶关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7分)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①上秋帆远,白帝城②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青枫江:似指浏水,在长沙一带。
②白帝城:东汉末公孙述据蜀中,于夔州奉节县东瞿塘峡口白帝山上筑城,名曰白帝城。
(1)本诗中虚实结合手法的使用较为突出,请简要分析。
(3分)☆(2)诗人在送别两位被贬的友人时感情复杂,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4分)答案:(1)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其中,首联通过嗟、驻马、衔杯、问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对友人的送别,为实写;颔联是诗人想象友人赴贬谪地的情景,颈联是对想象中友人贬谪之所的景色的描写,为虚写。
虚实相生,表达了诗人不忍离别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分)(2)①关切。
首联中,诗人送别友人时询问“意何如”“谪居”等,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②担忧。
颔联中,诗人想象李少府来到巫峡,在这荒远之地听到凄厉的猿啼,不禁流下感伤的眼泪;想象王少府被贬长沙,无法与朋友经常写信联系。
诗人为友人能否在贬谪之地好好生活而感到担忧。
③宽慰。
尾联中,诗人将皇帝的恩情比作雨露,劝告友人,皇恩迟早会眷顾他们,这次分别是暂时的,将来定有重归之日。
(4分)2.(2015·南京三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0分)临江仙·和南涧①韵辛弃疾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
溪边唤渡柳边行。
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②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
未知明日定阴晴。
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注】①南涧:韩元吉,南宋词人。
②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人称“绿野先生”。
(1)词的上阕前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两句在全词中有什么样的作用?(4分)☆(2)词的下阕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概括。
(6分)答案:(1)所用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2分)作用:点明时令,总写平原如画的特征,引出下文对春景的具体描绘。
(2分)(2)对功名的绝望;对未来的忧虑;对现实的激愤。
(6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秦淮夜泊贺铸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
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1)与杜牧的《泊秦淮》相比,本诗描写的秦淮夜景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抓住诗中的意象“官柳”“暮潮”“新月”“灯火”“朱箔”“紫箫”,构成了清新秀美的画面,与杜牧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给人的迷蒙清冷的感受截然不同。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由“远游子”“怜”等较容易分析出其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和淡淡的思乡之情。
答案:(1)与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那迷蒙清冷之景不同,本诗把秦淮夜景表现得明丽优美,温馨动人。
(3分)开头两句写秦淮春风拂柳,暮潮生岸,富于诗情画意。
中间四句写新月楼台、双桥灯火、朱箔紫箫,更是清新秀美,恍若仙境。
(2分)(2)本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独泊孤舟时的孤独寂寞和淡淡的乡愁。
眼前的景物美丽动人,但毕竟是外乡,再加上正值暮夜时分,人们都在家中,而诗人却独泊孤舟,乡愁不禁油然而生。
(思想感情3分,简要分析3分。
意思对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生白居易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5分)☆(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
(6分)解析:(1)这首诗一开始便问道:春天从来到人间,就悄无声息地到何处去游历了呢?第二句即交代谜底,春天走遍了天涯海角才肯作罢。
三、四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春天每到一处,先派遣“和风”传送消息,告诉人们春天将来临,再遣“啼鸟”说明春天到来的缘由。
接下来的五、六两句描写春天到来后的绚丽景色:河畔绿草如茵,树头繁花点缀。
而最后两句诗意一转:春天如果到我的故乡理该寻觅我吧,那就请春天为我向家人传去沦落江州的信息。
(2)诗的中间四句描绘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尾联抒发了“天涯沦落之恨”,是传统的“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诗人被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也尽在这亦真亦幻的想像与描写之中,可谓含蓄蕴藉,哀而不伤。
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所作《浔阳春》三首的第一首,题为《春生》。
它与《琵琶行》同是抒写天涯沦落之恨,但选材、谋篇、命题,又何等不同!这就是艺术创造。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盛唐以来,七律或工丽,或雄浑,或沉郁顿挫,佳作如林。
但写得这样轻灵、跳脱、活泼的,还不曾有过。
答案:(1)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
(2分,答出两点得1分)乐景写哀情(反衬)。
(3分)(2)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
(2分)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读来含蓄蕴藉。
(4分,手法2分,效果分析2分)题组二评价思想内容和态度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①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
画船愁过石塘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即离除夕五日。
吴松,今江苏吴江县,距词人家乡杭州已近。
②恶:猛烈。
禁持:摆布。
③亚:接近。
(1)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首句“雁怯重云不肯啼”。
(5分)☆(2)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
而发之又必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
”(《白雨斋词话》)请结合这首词的下阕来阐释陈廷焯的这种说法。
(6分)答案:(1)首句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状,营造了压抑的气氛,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近乡情更怯”的心理。
(言之有理即可。
)(2)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词人接近家乡的喜悦心情;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殷切,来表达自己归乡的心切;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
词人着眼于春水、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的却是自己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之情。
(言之有理即可。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11分)石门岩上宿[南朝]谢灵运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①?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②【注】①芳醑(xǔ):芳香的美酒。
伐:赞美。
②“美人”二句:屈原《九歌·少司命》:“与汝沐兮咸池,晞汝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阳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
晞发,晒干头发。
(1)本诗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5分)☆(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6分)答案:(1)本诗前四句用了“搴”“弄”等动作描写和“畏”等心理描写,(2分)塑造了一个酷爱兰花、赏玩秋月、归宿云间的高洁闲适、超凡脱俗的隐士形象。
(3分)(2)一“朝”一“暝”表明诗人整日徜徉于山中,表达了诗人对山中超越尘世的悠闲隐逸生活的喜爱;“云际宿”“石上月”表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怀;中间四句表现诗人对夜色的欣赏和感悟;“谁与伐”“徒晞发”二句是说因无人和自己一起欣赏此种美景,诗人内心充满了孤独与遗憾。
(每一点2分。
)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11分)洞仙歌·咏柳苏轼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
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
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箇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1)“分付新春与垂柳”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5分)☆(2)这首词表现出柳怎样的遭遇?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解析: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
开篇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又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
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
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
“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
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
前三句,写垂柳境况清寂、丽姿无主。
长安永丰坊多柳,生于永丰园一角的垂柳,尽管在明媚春光中修饰姿容,分外妖娆,怎奈无人一顾。
“断肠”句以下,紧承上文,写垂柳另一种层面的凄苦身世:一到晚春,绿叶虽繁,柳絮飘零,她更将百无聊赖,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减了。
“又莫是”句以下,展望前景,愈感茫然。
只有东风的吹拂,可消愁释怨。
答案:(1)把新春的美好都集中到垂柳身上。
(2分)含蓄地抒发了对垂柳的活力、光彩和妖娆的赞赏之情。
(3分)(2)柳虽然集春天的宠爱于一身,异常美丽清雅,却无人赏识;青春不再时,独自承受着孤寂冷清。
(3分)词人借物喻人,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虽有品格却不被赏识者的深切同情。
(3分)8.(2015·太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1)~(2)题。
(11分)临江仙元好问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①,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
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
一尊白酒寄离愁。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①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
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
济源,今河南济源。
作者写此诗前三年曾与李辅之两次畅游济南大明湖。
(1)上阕是如何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5分)☆(2)从上、下阕的关系角度,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
(6分)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类题可先找出描写“江山如画”的意象,然后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即可。
如意象“荷叶”“荷花”“木兰舟”,“红妆”“翠盖”运用的比喻修辞。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从上、下阕写作内容看,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结合注释可知,上阕是回忆与李辅之游大明湖时的得意情景;由“一尊白酒寄离愁”可联想到词人借酒浇愁的情景;由“千里故人千里月”“几日到东州?”可体会出词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