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用足用活教材这个“例子”
用好用活教材中的主题情境图
![用好用活教材中的主题情境图](https://img.taocdn.com/s3/m/40a7ee77a26925c52cc5bf27.png)
维普资讯
中的“ 做一 做” :
( ) ,+ 2 ( 一 2 ; 2 ( + 3 ) 1 3 ) ( ) 1 (7 2 ) ) ( ) 1 a ( — a ;3 ( + 5 ( - 5 ; 4 ( + 3 ) 3一 3 ) y) X- y) ( ) y z (, z .
B
料, 并从 事 实材 料 中抽 象 出概 念 体 系 , 由此 建 立 起 对
数学理 论 的认识 . 如 何来 理 解 这 个 验证 ? 就 是 对 数 学 问题 情 境 的 同一性 与多 样性 的认 识. 个 图放 在 本 节 课 后 , 方 这 一 面说 明问题情 境应 贯穿 于课 堂教 学 的 始终 , 不 只是 而 在 引入 新课 时使 用 ; 一 方 面 有 承 上 启 下 的 作 用 , 另 即 为下 一节 课“ 完全平 方公 式 ” 的学 习 做铺 垫. 际上 大 实
维普资讯
再
罄
宁夏银 川市 第九 中学 郭 文玲
数学情境是一种 以激 发学生 问题意识 为价值 取 向 ①按图 1 所示 的方 式 , 2个 正方 形需 要 搭 根 火柴 棒 , 3个 正方形 需要 搭 根火 柴棒.
的数据材料 和背景 信息 , 是从 事数 学活 动的环 境 , 也是
学概 念 的高度抽 象 性 、 质 内涵 的 隐 蔽性 , 加 上概 本 再
念应用 的灵 活性 , 生 在 理 解 、 握 概 念 时 往 往会 产 学 掌 生一定 的 困难 . 比如 平 方 根 的 概 念 , 历来 是 教 学 的难
口 田
图 I
皿
点. 者在教 学 时充 分 运 用 教 材 中 的 主题 情 境 图, 笔 让 学 生通 过 由个 别到 一般 、 由具 体到 抽象 的数 学 活 动过 程, 把平 方根 的文字 语言 、 符号 语 言 、 图形 语 言互 相对
用活、用足、用好教学资源
![用活、用足、用好教学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627df3e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d.png)
An h yu xu shi用':彳、1♦射洪县复兴镇中心小学校 何双用妬M 歩费诵教师在面对学生基础差、缺 乏学习兴趣等现实问题时与其抱 怨,不如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才会乐于学习、用心学习、主 动学习。
我结合教学实践,从教材资源、生活资源、活动资源、作业资源入手,努力把课堂变“活”,让学生动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 果。
一、 用活教材资源小学英语电子教材有图片、有声音。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充分用好教材中的资源,让学生既可以看动画,也可以听音频。
在四年级下册Module 1 Unit 2活动2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电 子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听和看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四 年级下册Module 5 Unit 1活动4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图片做比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充分了解一般过去时态和一般现在时态的区别。
教材中这样的图片还有很 多。
只要教师善用、活用、巧用,就可以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有效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
二、 用足日常资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单位的标牌:CHINA POST (中国邮政)、ABC (中国农业银行)、ZTO ZXPRESS (中通快递)、CHINA MOBILE (中国移 动)、STATE GRID (国家电网)、CHINA TELECOM (中国电信); 或者是物品包装的标识:Up (向上)、Down (向下);公共场所的标志:P (停车场)、No Smoking (禁止吸烟);快递单上的Name (姓名)、Telephone (电话号码)。
我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出发,观察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的英文单词, 并让他们把生活中常见的英文单 词摘录下来,制作成卡片,随时翻阅。
链接生活,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推进英语教学,不但让教师的教学活动轻松高效,而且贴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用好游戏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在游戏 中展开教学活动。
用活教材,激起学习的兴趣
![用活教材,激起学习的兴趣](https://img.taocdn.com/s3/m/0f3280b0960590c69ec37629.png)
足 例子 。为此 , 针对如何 利用好教 材 , 我谈几点建 议 :
一
识, 把 学习 当成 乐事 。 这种 情况下 , 教学效 果会有很 大的提高 。
三、 主动参 与 , 让 学生在 自主学 习中逐 步掌握学 法
、
融 入 生活 。 用“ 活” 教 材
教材是 根据教学 大纲或课程 标准统 一编 写的 、各级 学校
励学生 进行超越 。
比如 : 在 学 习第三单 元课 文的 过程 中 , 我们可 以把 《 品 德
法, 这样做 比直接交 给他方法更 容易记忆 。
四、 运用多样化 、 以来 , 无 论是备课还 是上课 , 教师 常常 习惯 于从 自已
广泛使 用的一种教 学资源 ,是 诸多教 学资源 中最为重要 的一 的角 度去理解 、 把握教材 , 去“ 精心” 设 计“ 教学 高招 ” , 至 于学 种。 教材 具有权威性 、 统 一性和不 可代替性 。但是教材 也具有 生是 怎样认识这个 学 习内容 的 ,根据他 们的认识 会碰到 哪些
孵黑黯 l 黑黑 . - _
趣 用活教材 , 激起 学 习的兴
黄建民 ( 河南省安阳市东南营小学, 安阳 4 5 5 0 0 0 )
【 摘 要 】 教材具 有权威性 、 统 一性和不 可代 替性 。 但是教材 也具有相 当大 的局 限性。 , 如果 我们完全依赖 于教材 , 不对 教材
把 语文这一 门课 同大千世 界的方方 面面联 系起 来 ,把丰富 多 最 强 。 著名教育 家陈鹤琴 先生说 : “ 游戏是孩 子的生命 , 游戏 也
彩 的社会生活摄 入语文课 堂 ,近而再 把学生拉 到大 干世界 中 是孩 子获取知 识的基本活 动。 ” 所 以, 对于低年 级孩子来 说 , 一 去 学习 、 理解并 且真正地运 用语文 。 而 这样 的理 念就要求教 师 节 课四十钟不 可能完全处 于学 习状 态 , 而 调动孩 子 的积 极性 , 要 有全 新的视 野 , 创造 性地 使用 课文这 个例 子 , 用好 例子 , 用 开发 创造思维 , 无 疑少不 了引入游戏 。 让孩子在 游戏 中学 习知
用活教材习题,打造高效课堂
![用活教材习题,打造高效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dd9da9c8d5bbfd0a79567363.png)
用活教材习题,打造高效课堂教材习题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巩固新知的主要手段,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
教科书中的习题大部分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面的,而且以静态的形式呈现。
教师在教授这部分习题时,如果按部就班、照本宣科、以题讲题,不但学习效果较差,还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用好用活教材习题,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需要引起教师足够关注。
教师要在认真钻研习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习题的价值,挖掘习题的潜力,对习题进行有效灵活的选择和运用,进行创造性的处理,提高教材习题的使用效果、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有效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那么,如何开发课本中的例题、习题资源,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呢?下面我简要谈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补情境对数学习题进行情境开发。
通过设计、呈现情境,让学生钟情练习,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观察、演示、测量、动手操作、验证等,让学生原有的认知与现实的问题发生思维碰撞,达到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出现问题的能力目的。
在苏教版第六册“平移和旋转”这节课的教学时,数出图形平移的距离和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节课的难点,而且相对于前半部分的内容比较枯燥,为此在练习时我设计了小鱼这一富有童趣的卡通形象,“一条小鱼悄悄地游到了我们的黑板上,它想和我们一起来游戏呢。
”通过听老师口令,学生将小鱼在黑板上进行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平移,进一步理解了平移的方向,之后又通过提问“想想小鱼在平移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的过程中方向、大小、形状都没有变,变的只是小鱼的位置,从而对平移有进一步的认识。
在进行数出图形平移的距离教学时,我又将小鱼与书本练习相结合,创设情境“小鱼经过一番运动,累了、饿了,它想找点东西吃……”,出示小鱼吃虫的格子图后再提问“小鱼怎样才能吃到虫子呢?”激发学生在格子图上数出小鱼平移距离的兴趣。
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将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帮助小鱼解答一个个难题时,也解决了自己的学习难点。
“用好用活这个抓手”
![“用好用活这个抓手”](https://img.taocdn.com/s3/m/a7187116650e52ea55189864.png)
围。 决定》 出 台不久 , 《 刚 六安 市人 大 常委 会 即在 机 关组 织
了学 习 , 并将 《 定》 决 分发 到 市 直部 门和 各 县 区人 大 常委
会 。 发 通 知 要 求 认 真 抓 好 《 定 》 学 习 宣 传 :0 0年 下 决 的 21
等工作 中 , 向相 关部 门的领 导 和 同志 宣传 《 决定》 要 求他 , 们 按规 定程 序和 时间主 动接 受监 督 。同时 , 《 将 决定》 纳入
督 , 于程序 性监 督 的状 态 。 广 大群 众 的期 望相 比有 较 处 和
大 差 距 。 具 体 工 作 中 . 们 感 到 对 经 济 工 作 进 行 监 督 无 在 我
加 大 监 督 工 作 力 度 , 进 一 步 推 进 全 省 人 大 经 济 工 作 监 督 再 上 新 台 阶 作 出积 极 贡 献 。 为
唐 世 定 :省人 大常委 会 第二 十 一 次会 议 审议 通 过 了
《 于加 强 经 济 工作 监 督 的 决 定》 21 关 ,0 0年 1 1月 1 日在 6 铜 陵 召 开 的 全 省 人 大 财 经 工 作 座 谈 会 上 ,省 人 大 常 委 会 副 主 任 郭 万 清 对 《 定 》 行 了 专 题 辅 导 , 我 进 一 步 加 决 进 使
“ 用好 用活这个抓手 ’ ’
在 全省各级 人大 的热切 期盼 中 , 十一届 人大常 委会第二 十一次 会议 审议通 过 了《 省 安 徽 省 人 民代 表 大 会 常 务 委 员 会 关 于 加 强 经 济 工 作 监 督 的决 定 》 《 定 》 台后 , 地 迅 速 进 。决 出 各
浅谈“用活”教材的几种方法
![浅谈“用活”教材的几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b06a1db195f312b3169a52d.png)
、
充 分 利 用 课本 中的 “ 背 景材 料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苏教版普通 高中课程标 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 在 每一 章 的开头都给出了本章内容的背景材料 。但很多 老师会忽略 这些背景材料 , 认 为这部分 内容没有 多大作 用 , 或 者认 为本 章内容还没有学习 ,章前的实际 问题还没 法解 决而忽略这 些 难得 的 素 材 , 直 接 进 入 教 学 。我 认 为 正 确 的 方 法 是 : 学 习 本章内容之前带领学生认真阅凑背景材料 ,带着 疑问学习 本章内容 , 让学生学 习有 了 目标 和意 义 , 不再是 为了做题 而 学习。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 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 不 断培养学 习数学 的兴趣 , 最终用所学 的知识解 决这一问题 。 让背景材料在本章“ 活起来” 。 二、 将课本 中“ 公式 、 例题 、 习题 ” 改编成 一些实际生 活 问题 , 让 学生体会到数学教学从“ 实际中来 , 到实际中去” 例 如 :在进行几何平 均数和算术平均数大小关 系的教 学时 , 设 计 了如 下 的 一 个 实 际 问 题 : 一台坏 天平 , 两 臂 长 不 等, 其余均精确 。某人用这 台天平称量物 体的质量 , 将 物体 放在左右两盘内各称一次 ,取两次称量结果之 和的一半作 为物体 的质量。问他得到的是 物体 的真实质量吗?为什么? 又如对 于调 和平 均数 和算 术平 均数 的 比较 大小 的部 分, 我设 置了这样 的一个情境 : 两位 汽车司机两次共 同到 同 家加油站加油 , 张先生每次都加 a 升油 , 李先生每次都加 价值 b元钱的油。两次油价不 同, 问两位先生加油的平均价 格 哪个较低 ?为什么? 这两个问题所包含的数学模型 正是所要 证明的两个不
教师怎样正确地理解教材,用活教材_活用教材――教师的必然选择
![教师怎样正确地理解教材,用活教材_活用教材――教师的必然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1cdac9e2580216fc710afd31.png)
《教师怎样正确地理解教材,用活教材_活用教材――教师的必然选择》摘要:新的教材理论认为:“教材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了纸质教材、胶质教材、磁带质教材、磁盘质教材、网络质教材,面对新的教材理念,教材不再仅指教科书,教材多种多样,极其丰富,新教材理念下,教材还可以根据来源分为教师的和学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教材,这种理念就必然要求教师活用教材新的教材理论认为:“教材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了纸质教材、胶质教材、磁带质教材、磁盘质教材、网络质教材;国家课程教材、地方课程教材、校本课程教材;视听教材、听觉教材、触觉教材、感知教材等等”。
面对这种新的教材理论,面对这么多的教材种类,让我深深感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活用教材。
我这里认为的“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活选。
面对新的教材理念,教材不再仅指教科书,教材多种多样,极其丰富。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该选择哪些教材来组织教学?哪些教材更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开展?更利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些都要求教师做出恰当的、灵活的选择。
在今天的新教材理念下,再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教材选择显然是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2、活用。
新教材理念下,教材还可以根据来源分为教师的和学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教材,这种理念就必然要求教师活用教材。
因为教学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的活动,这种双主体是随着教学活动进程的不断变化而相互转化的。
在教学备课阶段,教师是主体,可根据自身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对教材做出选择,教师在此阶段可选择其经验基础上的任何教材:纸质的、胶质的或视听的、感知的等,只要他认为这些教材便于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就行。
可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必然成为活动中的又一主体,此时教师预先准备好的教学活动内容可能会随着具备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学生的介入,生成一些预料之外的教学实际或状况,因此灵活处理、活用教材备案是教师的一个必然选择。
3、活创。
新教材理念下,教材可分为国家课程教材、地方课程教材、校本课程教材,这种理念又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学会“灵活创造”,即教学不局限于固定的教科书内容,而是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校特有的教学资源,学生资源创生出更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
用好·用活·用足·用新——张齐华老师“认识分数”一课教材处理赏析
![用好·用活·用足·用新——张齐华老师“认识分数”一课教材处理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cd51277375a417876f8f03.png)
部 分 都能 用 来 表示 吗?媒 体 出 示 , ( 图略 )
师 : 来 , 管 是 一 个 蛋 糕 , 是 一 个 长 方 形 、 个 看 不 还 一
1
正六边形 , 只要 平 均 分 成 2 , 每 一 份 就 是 它 的 。 份 那
Z
1
师 : 才 我 们 一起 认 识 了 , 刚 那接 下 来 同 学 们 还 想
2
【 评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但这并 不意味 着教材 “ , 中那 些经过专 家们 深思熟虑和精 心选择的典 型教 学材 料 可 以任 意调 整 、 删 , 恰 相 反 , 为使 用 者 的 教 师 , 增 恰 作 首 先 应 立 足 于在 钻 研 教 材 的 基 础 上 用好 教 材 。 片 断 中 , 张老 师 在 深 刻 领 会 编 者 意 图 , 理 解 教 材 背后 所 隐藏 丰 富 内涵的基础 上 , 直接 采用 了教材 中的主题情境 图 , 为 学生创设 了既富有 生活情趣 又蕴含认知 冲 突的教 学情 境 。这样 , 学生头脑 中“ 平均 分” 已有知识 经验得 以 的 “ 醒” 学 习新知的需求得 以产生。用好教材不仅能使 唤 , 教 学过程 干净利 落、 自然流畅 , 还极 大地激发 了学 生积 极 的探 究热情 。1
生动手折纸 、 色) 涂 师 : 是 怎 样 折 的 ? 不 想 把 你 的 作 品 给 大 家 看 一 你 想
看?
学 生 饶 有 兴 趣 地 介 绍 各 自 不 同 的 折 法 , 多媒 体 同
小学表 学乡考
-
I  ̄ 20 I t, 06・ 6
维普资讯 http:/Leabharlann
生 把 4 苹 果 平 均 分 成 2 , 们 每 人 分 到 2 苹 : 个 份 他 个 果 。( 体 演 示 分 的 过 程 ) 媒
用好用活教材实现有效教学
![用好用活教材实现有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62dafc46f7ec4afe04a1df2c.png)
物 由生 变 熟 最 根 本 的 原 因 是 本 课 的 重 要 教 学 内 容 之
~
。
教 师教 学 时 有 必 要 将 这 个 重 要 的 隐 性 教 学 内 容
}
进行显性化处理 。
二 、 灵 活 增 删 教 学 内 容
任 何 教 材 都 与 实 际 教 学 的 需 求 之 间 存 在 或 多 或
年 级 下 册 《 的 食 物 和 熟 的 食 物》 ~ 课 ,学 生 在 教 生
师 的引 导下 可 以说 出多种 使生 的食 物 变熟 的方 法 , 像 在 火 上 直 接 烧 、 烤 , 或 通 过 火 隔 着 容 器 加热 水 可 省普 通 教育 教学 研究 室 林维 超 以 水 煮 、 煨 、 蒸 ,或 以 火 加 热 油 将 食 物 炸 熟 …… 但 不论加热 食物 的方法 有几种 ,重要 的是这 些方法都 可 以 归 结 为 因 为 有 火 才 使 生 的 食 物 变 成 熟 的 食 物 ( 波 加 热 除外 ) 这 是 原 始 人 都 知 道 的 常 识 ,而 学 微 。 生 已 经 知道 却 归 纳 不 了 ,表 达 不 出 。 因 此 教 学 时 不 能 仅 停 留 在 观 察 生 的 食 物 变 成 熟 的食 物 发 生 了 哪 些 变 化 的 表 面 现 象 上 ,通 过 分 析 得 出火 ( 温 )是食 高
、
将 必 要 的 隐 性教 学 内容 显 性 化
限 于 篇 幅 ,教 材 不 可 能 将 所 有 知 识 点 一 一 呈
现 ,但 是 许 多 知 识 点 又 是 学 生 学 习 新 知 的 基 础 , 因
此 教 师 在 处 理 教 材 时 要 将 学 生 必 须 知 道 但 教 材 中 却 没 有 阐 述 的 隐 性 教 学 内容 显 性 化 。 如 教 科 版 五 年 级 上册 《 运动 与 健 康》 一课 着 重 研 究 血 液 循 环 器 官和 血 液 循 环 的 作 用 ,但 教 材 并 没 有 对 血 液 循 环 的 主 要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用活教材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用活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0bcc562baf45b307e87197ab.png)
国材团团mI 三.如何o ●^●’。
T7“_I 1D _‘:~"●■l 。
、”,文教学中厕稽镦田◇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的确,课本无非只是那么薄薄的一本,由几十页的纸张粘贴而成,而新的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却是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干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进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干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
而这样的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
一、用活教材.充实教材语文这一学科,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
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
比如:在学习第三单元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把《品德与生活》课本中的夸家乡、描绘家乡的章节引入到语文课中。
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地走向生活,通过观察生活,与家长、亲朋的访谈、询问,利用网络查询等方式搜集家乡风景、特产、人物和建设成就等方面的情况;其次是指导学生将了解到的情况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形式进行;bo-r 整理;最后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展示。
在展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发现生活与语文的天然联系。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一个无限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从而使学生能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语文,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特点,以课文作为.:、’0t ~俞群’’“,--’,.r源头,挖掘出新的活水,为课文注入新的空气,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玩中学.激活思维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一节课四十钟不可能完全处于学习状态,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开发创造思维,无疑少不了引入游戏。
用好·用活·用足·用新
![用好·用活·用足·用新](https://img.taocdn.com/s3/m/28dd683e31b765ce04081416.png)
用好·用活·用足·用新作者:杨晓荣汤建琴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06年第06期用好教材片断一师: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媒体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师:谁能帮他们把东西分一分?4个苹果怎么分?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他们每人分到2个苹果。
(媒体演示分的过程)师:2瓶水呢?(生答略)师:2每样东西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生:平均分。
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分得多少?生1: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
师:是这样分吗?(媒体演示)蛋糕的一半是多少?(生答略)师: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评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中那些经过专家们深思熟虑和精心选择的典型教学材料可以任意调整、增删,恰恰相反,作为使用者的教师,首先应立足于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用好教材。
片断中,张老师在深刻领会编者意图,理解教材背后所隐藏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直接采用了教材中的主题情境图,为学生创设了既富有生活情趣又蕴含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
这样,学生头脑中“平均分”的已有知识经验得以“唤醒”,学习新知的需求得以产生。
用好教材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干净利落、自然流畅,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探究热情。
]用活教材片断二师: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它的1/2该怎样表示呢?请看要求(媒体出示课本第98页《试一试》):拿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用斜线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动手折纸、涂色)师:你是怎样折的?想不想把你的作品给大家看一看?学生饶有兴趣地介绍各自不同的折法,多媒体同时出示以下各图:师:同一个长方形,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那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生答略。
师:因为都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而涂色部分正好是其中的一份。
用活教材
![用活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c63064f0941ea76e58fa04d4.png)
准 ( 实验稿 ) 》指出 : “ 充分 开发 、 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对于丰富地理
地理教学 ,增添地理教学活力 ,具
更有教师彻底抛弃教材 ,课堂上高 谈 阔论 , 课堂看似活了 , 然教学 的科 学性 、严谨性却受到质疑 。因此我 以为 ,在农村 中学 ,教师如何应用 教材 、用活教材 ,在课堂教学 中是
学生讲解 ,教材 中的 “ 探索活动” 、 “ 习指南 ”“ 学 、阅读 提示 ”“ 、阅读 ” 、 “ 图活动” 读 等根本 用不上 ; 的教 有
师 连相配套 的地 图册 也扔在 一边 ;
师道 ・ 教研 2 1 年第 8 01 期
巧用教材 ,用活教材 ,可以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 自主 学习,合作性学习 ,优化课堂教学,
几个实验。有时又让一个实验来论
学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
的过 程 ,激 发学生对 科学 的兴趣 ,
四 、 自我 设 计 实 验 ,让 学 生体 验成 功 。体 验快 乐 ,
放飞 兴趣
在研究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 的因 素时 ,我让 学生先从 如何使衣服尽 快晒干来猜 想引起 液体蒸发快慢 的 三个 因素 ,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控制 变量法 分组 自行设计实验来探究其 中一个 因素 ,最后交 流合作总结得
出结论 。由于实验较 为开放 ,学生
形 成科 学 的 态度 和科 学 的探 究 能 力 ,激发他们学 习的兴趣 。 二是 减轻 了学生学 习 的负担 。
由于大量 的物理概念 、定理 、定律
都是 由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得 出来 的,学生有直接 的感性认识 ,避免
了上课 时空洞 的说教 和机械记 忆 ,
责任编辑 潘盂 良
于课 内时间有 限 ,好多学生都意犹
扬长避短,用活教材
![扬长避短,用活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81b63d89daef5ef7ba0d3c5a.png)
扬长避短,用活教材近来,我听了几节习作课的教学,老师们在教学中不约而同地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是花了较多的精力组织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例文,甚至像阅读课那样去理解例文的内容;一是完全按例文后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写作,不敢越雷池一步。
其结果,不少学生被例文所束缚,依样画葫芦,更淡不上什么个性了。
而所写的内容,由于受习作要求的限制,并非是学生熟悉和想要写的东西,因而也就无法表达其真情实感。
为何会出现如此情况呢?我以为,老师在习作指导课上使用教材出现偏差是一个重要原因。
苏教版教材的习作教材都是由例文和编者的话组成,例文可能是选自小学生的习作,它为指导学生如何选材,怎样写作,提供了范例,有助于学生习作时借鉴;编者的话,则是对例文的评析和提出的习作要求。
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重性。
就例文而言,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有助借鉴,是它的长处;遗憾的是学生往往又会依赖例文,仿而作之,这不能不说是它的短处。
就编者的话而言,对例文的评析,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例文的写法,有利于学生的习作,这是好的一面;而习作的要求中要学生写什么,有些规定得太死,有悖于《语文课程标准》“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的要求,不利于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是不足的一面。
因此,老师在作前指导时,不能死搬教材,要敢于超越教材,灵活运用。
就《习作》教材来说,应扬其长而避其短。
具体又应该如何去做呢?先谈例文的教学。
我想教师在习作指导时,要淡化例文的教学,即不可对例文研究过细,花时过多。
而要从整体入手,在组织学生学习例文时,教师可以先提出诸如:“仔细读读这篇例文,联系文题看看小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写的?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读了这篇例文,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从这篇例文中你学到了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例文。
然后,组织讨论、交流,还可引导学生对例文进行品评。
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多从写作方面吸取例文的精华。
为了防止学生过于依赖例文,习作时生硬搬套,造成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教师还应该在明确习作要求之后,启发学生跳出例文,各抒己见。
用活教材,教活学生
![用活教材,教活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1cb237501711cc7931b716c8.png)
用活教材,教活学生作者:袁园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0期如何把看上去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教活,使学生学活,帮学生用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急待研究探讨的问题,也是进行愉快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下面就自己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将教材用活这样,把梯形置于“四边形”这个网络之中,着眼于从整体的思路出发目前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结构严密,内容选编精炼,例题、习题数量不多,但具有很强的典型性,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进述得很详细。
教学时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所提供内容,往往会因新旧知识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形成知识的空白点,造成教学上跨度大、难度高,或因感性材料提供不足而造成对理性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困难等等。
基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需要,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适当补充或调整教材。
如“商不变的性质”,课本上的例题是:让学生自己计算。
接着让他们从这些式子中找出与“60÷30=2”的商相等的式子,剥开了第一层。
再让学生看,这些商相等的式子的被除数和除数是怎么变化的。
学生发现,要扩大都扩大,要缩小都缩小。
再引导学生将这些式子按扩大、缩小的规律分成两类,然后让学生集中精力研究扩大的规律,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规律找出来了,老师问学生:“你能不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学生由于自己发现掌握了规律,能列举出许多许多。
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自己总结出被除数同时缩小的规律,并完整地归纳出了商不变的性质。
这样启发学生观察分折总结,由表及里层层剥开,问题解决得透,学生掌握得既灵活又扎实。
二、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将知识教活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四、科学地组织课堂练习,使学生将知识学活人们要认识事物一般需要实现两次转化。
第一次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第二次是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转化,也就是由知到用的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好\用足\用活教材这个“例子”
作者:顾春雨王元讯
来源:《江苏教育》2011年第23期
教材只是薄薄一本,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把语文这门学科与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融入语文课堂,进而陪着学生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使其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
这就要求教师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个例子,并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有篇文章《会走路的树》,初看觉得课文情节简单,文字浅显,似乎不需要教,学生即可理解文意。
这种课文怎样教学,才能更有效地用足教材这个例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用好例子,把简单的教材上出宽度
“宽度”是指由教材走向课程资源,由课堂走向日常生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应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内容。
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是教材。
在这里,教材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整体,而是开放的、完整的“课程资源”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教材成为了学生与他人、生活、社会、自然等发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在《会走路的树》这篇课文里,写小树与小鸟之间快乐的相处经历,只用了这么短短的一句:“从那以后,小鸟跟着小树去了许多地方,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语言十分简练。
课堂上,如何让孩子真正读懂读透这一句呢?我紧紧扣住“许多地方”、“有趣”,引发学生思考:他们去过哪些地方,见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将这个问题铺展开来,给学生一个语言的环境,提供他们一些语言的素材,再给他们一些合理规范的语言形式,让学生大胆地想象,积极地练说,那么“许多地方”、“有趣的东西”就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也不是干巴巴的陈述。
如“他们来到(),见到()。
”再如,“这时,小鸟一抬头,只见(),小树告诉他,这是()”等等,多样的句式、丰富的内容给了学生多元的表达空间。
简单的教材因此有了宽度。
二、用足例子,把简单的教材上出厚度
“厚度”是指知识与内涵的增加、拓展、补充。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语文虽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
学生的灵气、灵性是客观存在着的,但我们大量的语文教学没有将其激发出来,只是在挖掘教材里的东西而没有挖掘“人”本身的东西。
语文教学向生活挖掘资源应该是语文教师一种自觉的意识,这种意识和自己的教学活动应该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是水乳交融的,这是生活的厚度、语言积累的厚度、感悟的厚度。
依然是对那句话的教学,如果一节课仅仅上到刚才那个层次,我们说课堂依然是肤浅的。
“从那以后,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很多地方,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仅仅是有趣吗?在伴随着
和小树一起成长的日子里,在那个茂密的森林里,小鸟会如此幸运,只见到美好有趣的东西?小鸟、小鹿的成长就和我们人一样也会遇到危险。
在危险与挫折中历练自己的生命。
那么,他们还可能见到什么呢?引导孩子进一步想象,进行语言的训练与表达。
知识与内涵增加了,学生的灵气激情在课堂上飞扬,思想在交流中碰撞,这就是课堂的厚度。
三、用活例子,把简单的教材上出深度
“深度”,是就语文教育目标的设置和对文本解读的“度”而言的。
《会走路的树》,我们除了读到小鸟与小鹿快乐的足迹,我们还可以读到珍贵的友谊,和谐的相处,分别的不舍,漫长的思念,爱的延续等等,这些来自于一个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来自于教师对语文教育目标的正确把握。
配上音乐,教师深情地为学生创设情境:“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当秋天随着落叶悄然而至,这一天,小鸟和小树在湖边静静地看着日落,他们要分手了,夕阳的余晖映照着他俩,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孩子们的回答精彩纷呈:“小鸟会说:谢谢你,带给我的快乐时光。
”“我走了,但是请相信,明年春天,我一定会回来的。
”“小树会说:不用谢,和你在一起的日子,让我不再孤单,你也带给了我快乐,我也要谢谢你。
”……在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听到了感恩、留恋、不舍、友谊,这些丰富的情感在富有人性色彩的语句中恣意地流淌。
这个“例子”是简单的,但是,我们的课堂是有深度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