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与强化

合集下载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烦恼:忠奸难辨、后宫争宠、贪污腐败、地方造反解决:皇权VS相权、中央集权VS地方分权、选官制度、监察制度一、君主专制的强化(1)秦——汉初:三公九卿制(2)汉武帝:中外朝(3)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4)隋唐:三省六部制特点:(1)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

(2)“三省”分层决策,互相制衡。

(3)分散相权,集中皇权,但又制约皇权。

评价:积极:①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共同议政可减少决策失误。

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消极: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上争执不下,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行政效率。

(5)二府三司制评价: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6)一省二院制(相权的反弹)(7)明:废丞相(明太祖),设内阁(明成祖)1)废除丞相的原因:1.明朝进行地方体制改革后,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随之扩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2.丞相胡惟庸擅权专恣(直接因素)。

2)废除丞相的结果:积极: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加强和巩固了专制统治;消极: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3)内阁的形成和发展:1、明太祖:奠定基础——侍从顾问;2、明成祖:正式确立——参与机务;3、明宣宗:发展——票拟权;4、明神宗:全盛——部权尽归内阁;4)内阁的影响:(1)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宦官参政导致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局面。

(8)清:军机处1、起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密2、职能转变: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总揽军国大事。

3、地位职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中枢机构。

上传下达,跪受笔录。

4、特点:①简: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②速:办事效率高③密:保密性强5、影响: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达到顶峰;③标志着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和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和强化

特点: 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渐削弱直至废除;
1、汉代:内外朝 内朝 尚 书 令


外朝 太 尉 卿
侍 中
常 侍
御 史 大 夫
丞 相 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汉承秦制
三省六部的运转机制
皇 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政务)
(起草政令) (审核政令) (执行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①三省六部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 督,提高了行政效率。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②三省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 了皇权。
朱元璋废丞相
★内容:
永久性废除丞相 六部直属皇帝
★评价: 彻底消除了皇权与相权间矛盾;
但造成政务集中繁杂; 也使皇权更趋于独裁
始设内阁
内阁制度的形成——中国专制政治晚期的新变化
明 内 阁 政 治 地 位 演 变 图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部权尽归内阁” 参与 机密 事务 决策 票 拟 权
侍 从 顾 问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 响?
•积极作用: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2)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促 进了经济发展、繁荣
(3)它保障了我国古代文明的持久性;使明清时
期产生了带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
消极作用:
(1)中国的官僚政治日益腐败;地方的政治 自主性和能动性被压制; (2)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成长;
• 22题(3)
(3)区别: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而韩非 子主张君子专制。 根源:明末清初,政治:君主专制统治日益 腐朽;经济: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反封建的早 期民主启蒙思想。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卿
中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外朝
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图
唐朝:三省六部制
吏部 中书省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户部 户籍、土地、赋税 制定决策,草拟诏令 礼部 礼仪、科举 贯彻执行 封驳审核 兵部 刑部 工部 军政 刑狱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 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 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通过这些故事,大家能发现什么历史信息?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一、君权与相权
1、含义:中国古代王朝的丞相或职务相当的高级官员,
是帝王的政治助手。
2、原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或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自隋产生后,为 历代所沿用,直到1905年清朝宣布废除 科举制。
1、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1)隋 兴起
隋文帝
分科考试
隋炀帝
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唐 完善 唐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
武则天
唐玄宗
高官主考
设武举、殿试
(3)宋朝进一步完善
(4)明清实行八股取士
(5)公元1905年,科举制被袁世凯等人废除。
三、监察体制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 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 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历代监察机构的设置:
秦朝: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 监御史
西汉: 中央: 御史大夫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B
思考:唐代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异同?
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 制都体现了分权思想,唐朝分权目 的在于皇帝集权;近代美国政治制 度则体现了民主。
(2009· 江苏高考)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 尚书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是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不可 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1)来源: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2)地位及职权:明朝的内阁是无法定地位 的皇帝助理机构,无决策权;西方的内阁是法 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有行政决策权。
(3)作用:明朝的内阁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 作用;西方的内阁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D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一)废除丞相制度
1.原因
(1)明太祖认为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 根源,妨碍皇帝行使权力(强化皇权)。 (2)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3)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 皇 明 祖 训 序 》
法无 凡 ,作 我 一聪 子 字明 孙 不, , 可乱 钦 改我 承 易已 朕 。成 命 之,

《 皇 明 祖 训 首 章 》
全时 奏 不 以 家劾 请 许 后 处奏 立 立 子 死, 者 丞 孙 。将 , 相 做 犯文,皇 人武臣帝 凌群下时 迟臣敢, ,即有并

— ·
2.废丞相后明朝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
皇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3.评价
(1)积极方面: 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消除了皇权与 相权的矛盾。 (2)消极方面:
(2013· 山东文综· 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 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元行省制)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 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 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 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 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 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 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 ── 清 · 储大文
8年又3月 12年又2月 1年又2月 2年
汉武帝在位54年 间,先后用相12 人.其中除4人 在任上正常死亡 之外,有3人被免 职,2人畏罪自 杀,3人被下狱处 死.政府高层官 员受到严厉处置 数量如此之多, 在历史上是空前 的.
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的解决 皇 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2、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发展 的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朝代 夏商周 中 央 地 方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内外朝制、东汉设尚书台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形 成 发 展
秦朝
两汉 隋唐 宋 元
三省六部
中书门下、参知政事 一省二院 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设立军机处、密折制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行省制
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
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 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 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 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 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 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 基本规律。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法国
俄罗斯
法国是近代早期君主专制政体的典型 代表。路易十四时期(1643-1715年 ),法国王权达到顶峰,形成了绝对 主义王权。路易十四自称为“太阳王 ”,独揽大权,对法国进行高度集权 的统治。
俄罗斯在彼得一世(1682-1725年在 位)和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 年在位)时期,君主专制政体得到强 化。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 强了中央集权,使俄罗斯成为一个强 大的军事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则进 一步巩固了君主专制政体,使俄罗斯 成为欧洲第一流的强国。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
发展
中世纪初期,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封臣对封君承担义务,封君则 保护封臣,这种制度为君主专制 政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教会的影响
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具有极高 的权威和影响力,教会通过教义 、仪式等手段加强了对人们的思 想控制,也间接加强了君主的权 力。
商业与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中后期,商业和城市的兴 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 也为君主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来源 和支持力量,有利于君主专制政 体的巩固。
衰落过程与特点
君主权力的削弱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君主的实际权力 逐渐被削弱,议会等机构的权力得到增强。
01
政治制度的变革
许多国家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光 荣革命、法国的大革命等。
02
03
君主立宪制的出现
一些国家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 过宪法限制君主的权力,实行君主立 宪制,如英国、日本等。
奥地利
奥地利在哈布斯堡王朝时期(15261700年),君主专制政体得到发展。 该王朝通过联姻和继承关系,在欧洲 建立了广泛的政治联系和影响力,使 奥地利成为欧洲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同时,奥地利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和 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 的稳定。

历史必修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历史必修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化多样性和创新。
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强化民族认同
君主专制政体在民族地区实行因俗而治, 促进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培养。
实行民族压迫
在某些情况下,君主专制政体会对少 数民族实行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制政体的推动下,各民族之 间的融合进程加速,形成了更为紧密 的民族关系。
宋朝时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将行政、军事 和财政大权分别由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 司掌握,加强了君主的集权统治。
明朝时期设立内阁制度,作为皇帝的咨询 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进一步加强了 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控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控制
01
通过教育和文化手段,控制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维护君主的
权威。
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但容 易滋生腐败和暴政。
高度集权、君权神授、等级森严、思 想控制等。
君主专制政体的出现背景
经济基础
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强有 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
社会安定。
阶级基础
新兴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来 巩固其经济和政治地位。
政治基础
随着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的形成,地 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 日益尖锐,需要强化君权来维护国 家统一。
皇帝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自称“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严格的皇位继 承制度,确保了君主专制的稳定性。
三公九卿与郡县制度
秦朝设立了三公九卿等高级官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推 行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成熟阶段
汉朝的巩固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 通过削藩、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 巩固了中央集权,使君主专制政
秦朝的焚书坑儒
02
秦始皇焚烧儒家经典,坑杀儒生,以实现思想的统一和强化君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
秀才看榜图
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该制 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1、世官制:先秦 (西周)
⑴含义: “世卿世禄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⑵特点: 官位世袭
⑶缺点: 贵族政治、来源限制
如何选拔官吏帮助自己管理天下?
如何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威胁 中央,形成割据势力?
本课结构:
君 主 专 制 政 体 的 演 进 丞相制度
选官制度
地方制度
君 主 专 制 政 体 的 强 化
一、法令出一 ——皇帝制度 1、确立: 秦始皇 2、特点: 皇权至高无上 3、弊端: (1)君国关系:君主影响国 家,国家变成一个人的国家。 (2)君臣关系:是“主子”和 “奴才”关系。 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后世称 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
君主专制政体的
演进与强化
君权与相权 选官制 皇帝的烦恼 度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监察
地方制度
亟待解决的问题:
制度
如何防止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如何加强对官吏的管理、监督?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材 材料一 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 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 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入选的。 材料二 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 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 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 材料三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 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度 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好了歌
▪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 ▪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 最怕地方造了反,身家性命也难保。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的确立
特点: (1)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集行政、立法、军事大权于一身,决策具有独断性与随意性; (3)官僚体制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原则,君臣实为主奴。
选官制度 实行时间
依据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世官制 先秦时期 贵族血统
察举制
科举制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时期
从才能、品德变成门第
考试成绩
特点
官位世袭,下层人士一般 没有参政机会(官职被限
定在贵族范围内)
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至 魏晋南北朝发展为九品中
正制
是一种考试选官制度,破 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 局面,为中下层知识分子
二、君权与相权的斗争
1、过程: (1)汉武帝限制相权;
(频繁更换宰相,设中朝对抗外朝) (2)唐代分散相权;
(实行三省六部制,设政事堂) (3)宋代分割相权;
(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4)明朝废除宰相;
(权分六部,设内阁) 2、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提供了机会
知识拓展:科举制这种考试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同时它也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效仿,请你分析下科 举制度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 积极影响 ▪ (1)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人才上升,以严格的考试方式进行选官,体现了公平公正的
精神; ▪ (2)保证了高素质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 ▪ (3) “学而优则仕”,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 消极影响 ▪ (1)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家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人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制度吗?
评价:积极:
选官制度的演进 1、打击了门阀世族
3、提高了行政效率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2、扩大了统治基础(保证了政府工作人员的来源) 1.世官制: 先秦时期 贱有常辱,贵有常荣。)
2.察举制: 汉至魏晋南北朝
4、形成了重学风气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西汉:品德和才能 5、倡导了公平公正 (汉武帝) 东汉:门第 寒清素白浊如泥,高第良将却如鸡。”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 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 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 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 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三省六部制:
1.确立与完善:
2.构成:
3. 职能和运行程序: 4. 特点: 5. 影响:
1)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2)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A. 削弱了三公权限,扩大了内朝的权 限和作用 B. 扩大了宰相的权力,提高了地位 C. 扩大了三公权力,限制内朝作用 D. 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
汉武帝对相权成功削 弱的表现不包括 A.频繁任免丞相 B. 起用布衣为相 C.组成“中朝”决策机构 D. 取消了三公九卿制
(三)隋唐:
隋文帝(杨坚)
唐太宗(李世民)
3.元代单列的两个地方行政区是 ①中书省直辖地 ②岭北行省 ③宣政院辖地 ④河南江北行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汉:内外朝制度 1、相权
唐:三省六部制
提点刑狱司 宋:二府三司制 御史台(人命重案)监察御史 十三州刺史,司隶校尉 御史大夫、监御史 都察院 御史台(司法职能)
2、监察: 秦、汉、唐、宋、元、明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演进
一、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
❖(一)“法令出一”
❖(二)君权和相权之争
(一)“法令出一”:创立皇帝制度,皇帝主宰天 下
❖ 大地在我脚下,高高在上,诸君看吧, ❖ 朕的江山美如画: ❖ 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 国计掌于手中: ❖ 国家的法律、 都取决于皇帝一人意志 ❖ 哪个在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
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许有独立行政体系。 (2)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 命于皇帝。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基 础上,控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 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
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 的治理。
争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 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
身。
君权与相权的矛 盾是如何解决的
呢?
汉至元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
朝代 汉 唐 宋
主要措施
中、外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演进
中央和地方的 矛盾
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进程
1、汉至宋:郡县制(汉) 道、州、县(唐)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3、设宣政院管理边远民族地区(西藏、四川、青海)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 如何评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总特征——加强皇权,权力高度集中 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进程
以六部分割相权 D. 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1、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 1、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 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进程 大地在我脚下,高高在上,诸君看吧,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动, 只拥有俸禄,没有土地,不 世袭,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 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 一 官僚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1、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 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 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地方守全丧失独立性) •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 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 制,绝对服从中央。
宋太祖加强 中央集权
皇帝 行政 宰 相
同 平 章 事 参 知 政 事
财政
军事 枢
宋 太 祖 赵 匡 胤
三 司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顶峰
专制顶峰之: 明: 1)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 你如何看待“废丞相”? 2)明成祖(永乐帝朱棣):内阁制 职责: 皇帝助理 地位:官位较低;
非法定地位; 非中央正式行政机构 太监牵制。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 1.世官制:将官员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 2.察举制:汉代—人才举荐制; •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 3.科举制:隋唐以后考试选官成为 主要的选官制度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夏商周:
分封制
秦朝: 郡县制 两汉: 郡国并存——州,郡,县 唐:
道,州,县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兴衰过程
1、萌芽于战国 2、建立于秦朝 3、巩固于西汉 4、完善于隋唐 5、加强于北宋 6、发展于元朝 7、强化于明清
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 谭嗣同
皇帝
如何减少皇 权的削弱?
御史大夫
丞 相
太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自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自制

对现代政治的启示
重视民主价值
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告诉我们,民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价值,应该 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改革政治体制
对于不合理的政治体制,应该勇于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 需要,满足人民的基本权利和需求。
促进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应该通过民主制度的建设 和发展,促进政治文明的进步。
强化社会等级
君主专制政体下,社会等级制度得到强化,不同 阶层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界限分明,影响社会流动 和公平。
限制科技创新
君主专制政体往往对科技创新进行限制,以维护 既得利益和统治稳定,阻碍了社会的技术进步。
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维护政治统一
01
君主专制政体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强化中央集权,防止分裂
势力的干扰。
虽然存在封建割据,但随着王权 的逐渐加强,形成以国王为核心 的君主专制政体。
80%
中国封建社会中期
宋、元、明时期,皇权进一步加 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
近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兴起
法国绝对主义时期
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绝对主义 达到顶峰,国王成为国家主权 的代表。
英国乔治王朝时期
英王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在位 期间,英国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加强中央集权。
阻碍国际贸易
君主专制政体可能采取封闭的外贸政策,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 影响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力。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推崇传统文化
君主专制政体往往推崇传统文,强化民族认同 和文化传承。
限制思想自由
君主专制政体对思想自由进行限制,压制异见和 反对声音,影响文化多样性和创新。
推动文化统一
君主专制政体通过教育和文化宣传手段,推动文 化统一和标准化,强化统治意识。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图文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图文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图文引言君主专制政体在历史上曾经是最为常见的政治形式之一,也曾在一些地区和国家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这种政治方式的演进和强化在历史上也产生了很多的变化和影响。

本文将会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阐述这种政治方式的演进和强化,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一、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君主专制政体源于古代国家的君主制度。

君主制度是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其核心是一个国家旗帜鲜明的君主。

在君主制度中,国家的权力由君主行使,君主对国家事务有最终决定权。

在这种制度中,君主的权威是无可置疑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君主制度的性质和形式也有所不同。

由于君主制度的核心是君主的权力,因此,在一些地方和时期,由君主行使权力的范围和力度非常大,形成了君主专制政体。

君主专制政体是一种极度集中的政治制度,其核心是君主的权力和权威。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君主的权力是无限的,完全不受其他政治力量的制约。

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君主专制政体随着历史的演进和不同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君主专制政体的形式和特征都有所不同。

1. 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悠久和具有特色的君主专制政体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政体一直盛行不衰,具有悠久和庞大的历史传统。

中国的君主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而“王权神授”的思想在中国的思想传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 欧洲君主专制政体欧洲的君主专制政体在中世纪时期开始出现,主要是为了应对当时的战争和政治动荡。

在欧洲的君主专制政体中,君主是国家的最高元首,其权力极大,绝对的权威是世袭的。

这种政治制度在欧洲历史上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近代以后逐渐式微。

3. 俄罗斯君主专制政体俄罗斯的君主专制政体在历史上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并且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俄罗斯历史上,斯柯比什泰特制度是一种很独特的政治制度,其核心在于政治权力的集中。

斯柯比什泰特制度可以被视为俄罗斯版的君主专制政体,是俄罗斯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

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增加考试科目
(3)宋朝进一步完善 (4)明清实行八股取士 (5)公元1905年,科举制被袁世凯等人废 除。
韩国重现古代科举考试场面
世界影响
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 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 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 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 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 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 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 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 五大发明”。
“法令出一”: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 帝一人的意志。
“别黑白而定一尊”: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集行政权、
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 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 以对他有所制约。这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 定律。 • 历代官僚体制虽有所变化,但是都以维 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 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皇权与相权矛盾加剧 ——皇权加强;
有时也有其他原因
——相权削弱; 延伸:中国古代为什 么要削弱相权?
二、丞相制度
1、演变:
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 2、趋势: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3、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从秦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皇 帝
集 中
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
集 中
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 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 浮于事。 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 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4、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5、行省的设置(中央与地方)
思考:
(1) “相”的含义是什么? (2)有作为的皇帝为什么要削弱相权? (3)汉、唐、宋是如何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的? (4)皇权与相权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一、君权与相权
中国古代王朝的丞相或职务职务相当的高 1、含义: 级官员,是帝王的政治助手。
简述元朝行省的设置所起的历史作用。
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 制度的重大改革,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 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 重大意义。 ②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 有极大意义。
课堂练习:
1.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这 主要是指他 A.继承了秦国王位 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C.灭六国统一天下 D.修建万里长城
畏罪自杀 3年
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全变通,皆委百司 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日之虑 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 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论政体》 请回答: 1)从材料来看,唐太宗是如何看待设置丞相一事的? 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 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2)据材料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
五、行省的设置
地方行政体制 时代 秦汉 魏晋 隋 唐 郡、县(道)二级制 州、郡、县三级制 郡、县二级制 道、州(郡、府)、县三级制

元 明
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
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制 省、府(直隶州)、县(散州)三级制

民国 现代
省、道、府(直隶厅、州)、县(散厅、州)四级 制
下层人士 一般没有 参政机会
才能、品 德到门第
体现封闭的 特征。以官 举士,百姓 不得参与。
考试 成绩
中下层地 主知识分 子提供了 机会。
评价
科举制的评价
• 优点(1)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 (2)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和质量,有利于 行政效率的提高。 • (3)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 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 (4)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制度,体现了公 平公正。
C
B
A
6.北宋初年,为制约宰相 A.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B.增设参知政事以便分割相权 C.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关 D.用出身低微的人参与军国大事
B
知识图表
西汉
削夺相权。 a.频繁任 免丞相。 b.设“中 朝”(又称 “内朝”) 抑制以丞相 为首的“外 朝”的权力。
唐朝
实行三省六部 制度,三省最 高长官都是宰 相,相权一分 为三,参加政 事堂议事的其 他官员身份亦 等同于宰相。
姓名 窦婴 许昌 田蚡 薛泽 李蔡
离任原因 任职时间 姓名 免职 免职 去世 免职 1年2月 严青翟 3年8月 赵周 3年9月 石庆 7年6月 公孙贺 2年4月 刘屈髦 田千秋
离任原因 任职时间 畏罪自杀 2年10月 下狱死 去世 下狱死 2年7月 8年3月 12年2月
公孙弘 去世
下狱腰斩 2年2 昭帝时死 2年
C
2.西汉形成“中朝”和“外朝”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B.增加国家机构的数量 C.减少皇帝外出的劳累 D.加强政府的办事效率
A
3.西汉形成中外朝制度,反映了 A.地方势力削弱皇权加强 B.国家机构的数量增加 C.决策中枢的转移 D.政府的办事效率加强 4.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 C.起用布衣为相 D.设中朝 5.唐朝政治制度的变化特征有 A 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 B 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 C 地方推行州郡县三级制 D 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
1、秦朝实行哪些政治制度来巩固统一?
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度、 地方郡县制
2、皇帝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三公及其职能 是什么?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最主要的不 同是什么? 3、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汉承秦制
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君 主 专 制 政 体 的 演 进 与 强 化
1、法令出一(君主专制)
先由丞相等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3)为此,唐太宗在中央官制上采用了什么制度?
三省六部制
唐朝:唐朝三省 六部制
皇帝
中 书
尚 书 礼
礼 仪
门 下 兵
军 政
(宰相)
(草拟诏令)(执行) (审批)

核官 吏 任 免 考

政户 籍 赋 税 财

刑 狱

工 程 建 设
分权和权力之间互相制 约 以加强皇权
思考:唐朝要修建宫殿,依次需要哪些程序?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宋朝:
行政: 中书门下 (同平章事) 军事: 枢密院(枢密使) 财政: 三司(三司使) 元朝:大都沿用宋制
参知政事 (副宰相) 分割相权 加强皇权
明朝: 废除丞相,权归六部
4、趋势: 相权的不断分散和削弱,直至废除;皇
权不断加强 (君主专制加强)
(1)防止宰相擅权,加强君权; 5、作用: (2)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 (3)弥补人才不足。
局限
(2)监察官员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 的耳目和工具;
(3)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 效能是有限的;
(4)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 见惯。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选官制度 实行 时间 依据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秦汉至 先秦 隋唐至 魏晋南北朝 明清时期 时期 世袭
• 缺点:(1)科举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大都不出儒 学经义的范围 • (2)选才比较单一,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 意识 • (3)科举制是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被最高统治者利用的制度。
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
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 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选官制度建立的(共同)作用:
对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促进封 建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
二、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概况: 秦: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郡):监御使 西汉: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十三部刺史 唐: 御史台(视察京都监狱)
宋: 提点刑狱司 (监察刑狱) 元: 御史台(拘捕、审讯、先斩后奏) 明清: 都察院
2、评价:
积极 (2)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
止官员贪污腐败; (1)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 (1)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
宋朝
设同中书 门下平章 事、枢密 使、参知 政事和三 司使,分 化相权。
明朝
废丞相, 权归六部。
基本特点 相权的不断分散和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2、原因: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3、措施: (1)汉初任命功臣为相,丞相作为皇帝 汉朝: 的高级助手,掌握行政实权; (2)汉武帝时:频繁更换丞相; 形成“中朝”对抗“外朝”; (“中朝”由身份低微的亲信和近 臣,有决策权;“外朝”有丞相和 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构成,负责执
(或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材料一: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 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 相周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 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 无功侯之,非约也”。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 作罢。 材料二:汉初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 有权举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时 举荐的官员超过了两千石的品阶。
省、行政区、县(市)三级制 省(直辖市)、市(地)、县(市)
蒙古:岭北行省
东北: 辽 阳 行 省
云贵: 云南行省
台湾:澎湖巡检司
元代的行省
简述行省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A、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 报中书省。 B、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 C、行政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 度,也不得调动军队。 D、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