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
疾病谱变化

咱们身体越来越棒人均寿命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6 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和重大疾病防控、防治政策,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从1949年的2 0 0 0 0 / 1 0万下降到2 0 0 8年的2 6 8.0 1 / 1 0万。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曾是旧中国传染病肆虐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有1200万人饱受血吸虫病煎熬。
“头大肩膀拢,肚子像水桶,骨瘦如柴棍,短命早进坟。
”这是民间对晚期血吸虫病人的描述。
目前,晚期血吸虫病发病已经基本绝迹。
我国开展群众性普种牛痘疫苗运动,1962年彻底消灭了天花,此后,又成功消灭了丝虫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在总体上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有效控制了麻风病、血吸虫病、疟疾等曾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
结核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 9 9 2年的4 0%上升到2 0 0 5年的9 4%, 乙肝病毒携带者由1.3亿人下降到7 0 0 0多万人。
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防治成果稳固发展。
天花没了乙肝少了“山高高,草茫茫。
女人生崽,有命喝鸡汤,没命见阎王。
”以前,中国农村孕妇,甚至一些城市妇女,习惯请来“接生婆”在家中分娩,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民间有着“儿奔生,娘奔死”之说。
分娩引起的大出血、产褥期感染,成为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
如今,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到医院生孩子, 国家给予医疗保险和补贴,全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均超过90%,孕产妇死亡率大大降低。
生孩子不再“儿奔生,娘奔死”国家的繁荣带动了医学技术的昌盛, 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许多一样的病症, 往往不再是细菌、病毒等感染所致。
失明:过去失明是往往因为感染沙眼医原体所致, 如今更多的是因为寿命延长而致的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并发的白内障所致。
中国癌症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癌症现状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癌症问题在中国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掌握中国癌症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的癌症患者数量已超过3000万,而每年新增患者大约达到320万。
这一数字在世界范围内是相当惊人的。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近几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增速超过了其他疾病,成为了导致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
国内癌症类型主要集中在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食管癌等几种类型。
其中,肺癌一直是中国癌症的头号杀手,占据了癌症死亡病例的第一位。
肺癌高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吸烟率一直维持在高位,并且还出现了女性吸烟率逐年上升的情况。
此外,肝癌的高发也是中国独有的疾病现象,主要是由于我国在乙肝疫苗普及方面存在不足。
然而,乳腺癌的发病人数也在近年来快速增长,这主要归因于女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育年龄的推迟。
除了高发疾病外,一些罕见癌症在中国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这些罕见癌症类型包括骨肉瘤、白血病和脑瘤等。
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对患者而言,确诊和治疗仍面临很大的困难。
现如今,中国癌症患者的整体治疗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医疗技术和设备的支持下,中国的医生在癌症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然而,临床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癌症的早期筛查率仍然较低,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癌症的治疗费用也是困扰患者和家属的一大问题。
在中国,很多患者需要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因为癌症治疗费用往往非常昂贵,家庭财产可能被耗尽。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该加大对癌症治疗费用的补贴力度,以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
为了提高全民癌症防治意识和健康习惯,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癌症防治政策的宣传教育。
同时,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癌症登记和统计体系,为研究和数据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癌症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癌症问题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疾病谱变化

咱们身体越来越棒人均寿命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6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与重大疾病防控、防治政策,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从1949年的20000/10万下降到2008年的268.01/10万。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曾就是旧中国传染病肆虐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有1200万人饱受血吸虫病煎熬。
“头大肩膀拢,肚子像水桶,骨瘦如柴棍,短命早进坟。
”这就是民间对晚期血吸虫病人的描述。
目前,晚期血吸虫病发病已经基本绝迹。
我国开展群众性普种牛痘疫苗运动,1962年彻底消灭了天花,此后,又成功消灭了丝虫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在总体上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有效控制了麻风病、血吸虫病、疟疾等曾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
结核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992年的40%上升到2005年的94%,乙肝病毒携带者由1.3亿人下降到7000多万人。
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防治成果稳固发展。
天花没了乙肝少了“山高高,草茫茫。
女人生崽,有命喝鸡汤,没命见阎王。
”以前,中国农村孕妇,甚至一些城市妇女,习惯请来“接生婆”在家中分娩,孕产妇与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民间有着“儿奔生,娘奔死”之说。
分娩引起的大出血、产褥期感染,成为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
如今,无论在城市还就是农村,到医院生孩子,国家给予医疗保险与补贴,全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与住院分娩率均超过90%,孕产妇死亡率大大降低。
生孩子不再“儿奔生,娘奔死”国家的繁荣带动了医学技术的昌盛,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许多一样的病症,往往不再就是细菌、病毒等感染所致。
失明:过去失明就是往往因为感染沙眼医原体所致,如今更多的就是因为寿命延长而致的老年性白内障与糖尿病并发的白内障所致。
心脏病:过去,心脏病以链球菌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如今,因为人们营养过剩,引起高血脂导致的冠心病为主。
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社区护理的需求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增加,再加之疾病谱的改变,医疗制度的改革以及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人们对于经济便利的社区保健,社区护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1.社会基本老龄化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11万,占总人口(12.9亿)的6.96%,基本进入老年型社会位(联合国标准7%)老人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由于身体功能的减退,常常存在或多或少的健康问题,护理需求上升。
2.疾病谱的变化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因此,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将增加、这些护理将不可能由临床护士单独完成,必将由社区和家庭来负担。
3.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自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提倡计划生育以来,家庭结构逐渐趋向小型化,一对夫妇将照顾4位老人,家庭负担加重,更希望加大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护理服务。
4.医疗费用的高涨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致使一部分人群医药费用负担加重,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得不到有效保证,如卫生部1993年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中,卫生服务家庭询问调查资料表明,两周患病就诊平均每次门诊诊疗费用达到29.7元,其中城市达到47.7元,农村21.7元,每一住院者住院费用达到912元,其中城市1583元,农村539元,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加大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医疗需求和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结果表明,全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为35.7%,未就诊者原因中14.3%是由于经济上的困难,57.1%的未就诊者,采用了自我医疗,而自我医疗服用的药品45%是从药店购置,45%是家庭常备或以前剩余的,需要住院未能住院率为32.1%,由于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增高,群众迫切希望能得到方便,经济,快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包括医疗,护理),以满足健康需求,为避免人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护理服务必须而且已经纳入日程。
国内疾病谱研究现状述评

㊃社会因素与健康㊃国内疾病谱研究现状述评贾佳1, 刘冰2, 吕翻翻3, 姜峰波2, 柯丽1ʌ基金项目ɔ 湖北省哲学与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6Z D 028);湖北医药学院卫生管理与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2015P Y 004)ʌ作者单位ɔ 1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湖北十堰,4420002湖北医药学院卫生管理与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十堰,4420003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十堰,442000ʌ通信作者ɔ 刘冰,E -m a i l :s y-l b @126.c o m ʌ摘要ɔ 近年来由于中国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㊁环境的污染㊁老龄化严重以及就医模式的改革,居民的疾病谱也出现了新的特征㊂目前,主要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居民疾病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文献回顾,对我国居民疾病谱的特点进行综述,描述我国居民疾病谱的变化特征,探索其影响因素,为不同地区疾病的防治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改善我国居民的健康现状㊂ʌ关键词ɔ 疾病谱; 疾病构成; 危险因素; 研究进展ʌ中图分类号ɔ R 195.4 ʌ文献标志码ɔ 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3-5625.2021.02.012R e v i e wo fD i s e a s e S pe c t r u mS t u d i e s i nC h i n a J I AJ i a *,L I U B i n g ,L VF a n f a n ,e t a l .*C o l l e g e o f N u r s i n g ,H 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e d i c i n e ,S h i ya n ,H ub e i ,442000,C h i n a ʌA b s t r ac t ɔ I nr e c e n t y e a r s ,d u et oc h a n ge si n C h i n e s er e s i d e n t s 'l i v i n g ha b i t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o l l u t i o n ,s e r i o u s a g i n g ,a n d r e f o r m s i nm e d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p a t t e r n s ,n e w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h a v e a l s oe m e r g e d i n t h ed i s e a s e s pe c t r u m .A t p r e s e n t ,c h r o n i cn o n -c o m m u n i c a b l e d i s e a s e s t h a tm a i n l y t h r e a t e nh u m a nh e a l t ha r e o n e of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c o m p o n e n t s o f t h e d i s e a s e s p e c t r u mo fC h i n e s er e s i d e n t s .T h i ss t u d y s u m m a r i z e s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d i s e a s es pe c t r u m of C h i n e s e r e s i d e n t s t h r o ug ha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a n dd e s c r i b e s th e c 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s o f c h a n g e s i n t h e d i s e a s e s p e c t r u mo f r e s i d e n t s .I t a l s o e x p l o r e s i t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pr o v i d e s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f o r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d i s e a -s e s i nd i f f e r e n t r e g i o n s ,a n d i m pr o v e s t h e c u r r e n t h e a l t hs t a t u s o fC h i n e s e r e s i d e n t s .ʌK e y wo r d s ɔ D i s e a s e s p e c t r u m ; D i s e a s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R i s k f a c t o r ;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国际疾病分类(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d i se a s e s ,I C D )是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是I C D -10,它是一种根据不同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㊁发病原因㊁临床表现等特点将疾病进行系统分类的方法㊂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不同疾病谱呈现的各种规律,可以采用此方法对不同的疾病进行分类㊂在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也均表明需要在不同地区和国家迫切开展全球疾病负担的相关研究,对高危人群和地区的主要病种㊁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从而深入研究病伤的流行状况[1]㊂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疾病谱的相关研究逐渐兴起,2002年I C D -10的正式使用,引起了我国诸多学者对疾病谱相关研究的广泛兴趣[2]㊂疾病谱(d i s e a s e s p e c t r u m )[3]是指将对人类身心健康有威胁的疾病,根据其对人群的危害程度,由重到轻进行排序㊂通过对居民疾病谱的研究,可以深入分析疾病呈现的规律,预测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找出危害人群健康的首要疾病,从而积极地采取科学的疾病预防措施㊂因此,有关疾病谱的研究也在相关领域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的健康促进提供了依据,也为健康保健提供了指导㊂1 国内疾病谱的变化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居民的日常健康保健意识和对生活水平的追求都在不断地提高,因而我国居民的疾病谱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㊂在20世纪70~80年代,感染性疾病是最主要的威胁人群健康的疾病;而到21世纪初,肿瘤和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因素;然而随着我国居民老龄化的日益加重,目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关键疾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4-5]㊂有关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居民因慢性疾病致死的死亡率达到533/10万,占我国总的死亡人数的86.6%;在各种慢性病中,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的高血压㊁糖尿病㊁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5.2%㊁9.7%和9.9%[6]㊂这与 2013全球疾病负担报告(G B D )[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㊂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结果表明,我国医院病人出院排名前十的疾病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妊娠㊁分娩和产褥期病,损伤㊁中毒,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内分泌㊁营养和代谢疾病[8]㊂国外学者也有类似研究,柳叶刀的调查结果561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1年4月第38卷第2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 ,A pr i l 2021,V o l .38,N o .2表明,与2010年G B D相比,2013年中国有五大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㊁阿尔茨海默病㊁痴呆㊁脑血管疾病㊁间质性肺病和肺结节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9]㊂宇传华等[10]学者的研究也表明,目前国内疾病谱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㊂2国内疾病谱的研究特点2.1疾病排序存在差异疾病谱的排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同一科室的患者㊁相同科室的病种之间均存在差异㊂如徐平等学者[11]研究显示,急诊科就诊患者,居首位的是损伤,中毒㊁呼吸系统疾病㊁消化系统疾病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疾病次之;而刘畅等学者[12]研究表明,到急诊科就诊的主要原因为消化道系统疾病㊁损伤㊁中毒和外因类疾病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㊂同时,匡寒琴[13]和张姝[14]对儿童疾病谱研究结果及章浩然[15]和秦薇子[16]等对传染病疾病谱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㊂由于自然条件㊁气候㊁环境对疾病的发生㊁发展和流行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同城市㊁地区㊁时间段,以及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均会导致相同研究对象的疾病谱排序有所区别㊂2.2疾病谱的研究分类比较单一首先,部分学者偏向对某一类疾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该病种的疾病谱㊂如秦薇子等[16]分析了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其研究结果表明手足口病㊁病毒性肝炎㊁其他感染性腹泻㊁梅毒㊁痢疾位居前五位,共占所有法定传染病的86.51%㊂黄伊玮等[17]研究显示,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长期位居肿瘤疾病的首位,并且乳房恶性肿瘤患病率城市地区明显高于农村地区;也有部分学者以不同科室的患者或特殊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其疾病谱的规律㊂如刘芳[18]对P I C U疾病谱进行研究,得出急性支气管肺炎居盛京医院P I C U中第一位,颅内感染㊁脓毒症㊁手足口病㊁外伤等疾病与非创伤性颅内出血㊁癫痫㊁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呈相反的增长趋势,前者逐年递增,后者逐年下降㊂匡寒琴[13]对儿童疾病谱统计分析得出,新生儿疾病最为常见,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普外科疾病㊂除上述外,还有急症科㊁妇科㊁军人㊁飞行员㊁老年人㊁精神病人㊁大学生等疾病谱的调查研究㊂此类专注于某类病种㊁科别及人群疾病谱的研究推广范围虽较为狭窄,但能反映某一群体的健康状况和某类疾病的流行情况㊂2.3研究代表性存在局限综合近十多年文献,绝大多数研究者只选取本工作单位或者生活地区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且大多为该地区某一医院或社区的研究㊂如杨蓉等[19]的一项对近十年住院患者的病种分析研究表明,长期稳居前四名的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㊁恶性肿瘤术后治疗㊁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㊂王慧等[20]对上海市就诊于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最主要的就诊原因是高血压,糖尿病㊁冠心病㊁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次之㊂研究结果仅能反映此医院或社区疾病发病状况,代表性较差㊂而对大小范围疾病谱研究仅有少数,如李盛等[21]于2010-2014年小范围地对兰州市住院患者病种情况分析,表明循环系统疾病㊁消化系统疾病㊁呼吸系统疾病构成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分别居于第一㊁第二㊁第三位;肿瘤患病情况逐年下降,居于第四位㊂陈文华等[22]学者也对农村居民疾病情况进行了调查性分析,最主要的高发病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㊂大范围如广西地区[23]㊁广东省[24]㊁吉林省[25]等,这些都能较好代表该地区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㊂今后疾病谱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地域㊁环境㊁气候等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对深入了解我国疾病谱的现状和规律具有指导性意义㊂3国内疾病谱的主要影响因素3.1人口构成因素经济㊁社会㊁科技的高速发展使我国老龄化和城市化占主导地位,这种变化趋势导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偏向老龄化和高龄化㊂从而伴随较多的易患各种高血压等慢性疾病㊁多器官受损,自理能力减退,以及对社区的健康服务㊁日常生活照料㊁医疗护理需求较多的年迈人群出现,并且威胁老年人生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关键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慢性病的患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总人群疾病谱也将会受到这种现象的影响而发生改变[26]㊂3.2生活方式因素随着我国居民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日常饮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居民的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相继出现,如摄入高脂肪㊁高热量食品,吸烟㊁酗酒等㊂有研究表明,吸烟严重损害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也是恶性肿瘤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7]㊂适量地饮酒对心血管疾病可以起一定地保护作用,然而过度饮酒却会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多种慢性病㊁恶性肿瘤的发病以及肥胖都和人们长期摄入高脂㊁高糖㊁高盐饮食习惯有关㊂由于生活节奏㊁工作方式㊁办公环境的变化,许多人生活习惯发生改变,且现代人普遍缺乏体育锻炼㊁身体素质较差,使各种颈椎病㊁腰椎病㊁骨质增生㊁糖尿病等老年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趋于年轻化,发病率明显增高㊂3.3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㊂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生态危机,加剧了慢性病的快速增长㊂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人类的疾病70%~90%与环境污染有关㊂有研究表明,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水污染造成,饮用水中的污染物与肝癌㊁胃癌等消化道肿瘤显著相关;室661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1年4月第38卷第2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A p r i l2021,V o l.38,N o.2内空气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全球每年约400万名儿童因空气污染导致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失去生命[28-29]㊂除上述环境污染外,还有农药污染㊁核污染,这些环境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可能导致新型疾病的产生或某一类疾病的流行,从而影响人类疾病谱的构成㊂4国内疾病谱研究展望疾病谱能反映某一特定时间㊁地区㊁人群中各种疾病的发生频率及变化情况,深入研究疾病 三间 分布现状及影响因素,能更具体地反映国内疾病流行情况,得出较全面的疾病谱变化,有助于找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从而有效开展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护人群健康[3]㊂如宇传华等[10]研究已表明,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是未来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防治重点㊂因此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健康管理模式,将预防-治疗-康复措施有机结合,定期进行人群健康的监测㊁分析㊁评估,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才能更好地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类的健康期望寿命㊂参考文献[1] M u r r a y C J,L o p e zA D.M e a s u r i n g t h e g l o b a lb u r d e no f d i s e a s e[J].N E n g l JM e d,2013,369(5):448-457.[2]黄晓亮,陈子星,杨延斌,等.我国住院病人疾病谱研究现状及新思路[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3):466.[3]王翔朴,王营通,李珏声.卫生学大辞典[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351.[4] F o r o u z a n f a r MH,A l e x a n d e rL,A n d e r s o n H R,e t a l.G l o b a l,r e g i o n a l,a n dn a t i o n a l c o m p a r a t i v e r i s ka s s e s s-m e n to f79b e h a v i o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a n d o c c u p a-t i o n a l,a n dm e t a b o l i cr i s k so r c l u s t e r so f r i s k s i n188c o u n t r i e s,1990-2013:a s y s t e m a t i c a n a l y s i sf o rt h eG l o b a lB u r d e no fD i s e a s eS t u d y2013[M].B e i j i n g: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P r e s s,2015:55-64.[5] L i s t e dN.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t a t i s t i-c a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D i s e a s e s a nd Re l a t e d H e a l t hP r o b l e m s,T e n t h R e v i s i o n(I C D-10)[M].G e n e v a:W o r l dH e a l t hO r g a n i z a t i o n,1997:271-273. [6]赵玉红,王雪.我国现代社会疾病变化及全民健康问题[J].职业与健康,2014,30(21):3157-3161.[7] G l o b a lB u r d e no fD i s e a s eS t u d y2013C o l l a b o r a t o r s.G l o b a l,r e g i o n a l,a n d n a t i o n a li n c i d e n c e,p r e v a l e n c e,a n d y e a r s l i v e dw i t hd i s ab i l i t y f o r301ac u t e a nd c h r o-n i c d i s e a s e s a n d i n j u r i e s i n188c o u n t r i e s,1990-2013:as y s t e m a t i c a n a l y s i s f o r t h eG l o b a lB u r d e no fD i s e a s eS t u d y2013[J].L a n c e t,2015,386(9995):743. [8]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9] G B D2013M o r t a l i t y a n dC a u s e so fD e a t hC o l l a b o r a-t o r s.G l o b a l,r e g i o n a l,a n dn a t i o n a l a g e-s e x s p e c i f i c a l l-c a u s ea n dc a u s e-s p e c i f i c m o r t a l i t y f o r240c a u s e so fd e a t h,1990-2013:a s y s t e m a t i c a n a l y s i s f o r t h eG l o b a lB u r d e no fD i s e a s eS t u d y2013[J].L a n c e t,2015,385(9963):117-71.[10]宇传华,崔芳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2):1-5. [11]徐平,郭燕,曹灵红,等.民族地区综合县级医院常住人口急诊流行病学研究[J].海南医学,2015,26(19):2840-2843.[12]刘畅,孙宏,申捷,等.39865例急诊外科就诊病例的疾病谱构成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1):1283-1284.[13]匡寒琴.28096例儿童住院疾病谱及费用分析[J].中国病案,2016,17(1):53-55.[14]张姝,黄志,宋萍.我院10年来住院儿童疾病谱构成及变化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1,37(2):132-134.[15]章浩然,陈珍初,许力.某教学三甲医院2002-2012年住院传染病人疾病谱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3):274-276.[16]秦薇子,张笑嫣,李萍.2007-2011年度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法定传染病疾病谱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3):251-253.[17]黄伊玮,许小兰,周乐明,等.重庆市2013~2015年恶性肿瘤疾病谱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161-165.[18]刘芳.浅析环境污染容易引发的疾病[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1):69-71. [19]杨蓉,姚丽虹.我院2006-2015年住院患者疾病谱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6,27(24):4107-4111. [20]王慧,江孙芳,汪志良,等.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2014年疾病谱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2):32-34.[21]李盛,王金玉,李守禹,等.2010-2014年兰州市住院患者疾病谱变化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6,33(2):256-258.[22]陈文华,赵衡文,陈田木,等.沅陵县农村居民疾病谱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5):821-823. [23]韦丽宁,张嘉越,李松明,等.全民普遍食盐加碘后广西地区甲状腺疾病谱的变迁[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12):1374-1380.[24]梁粤珩,陈子星,黄晓亮,等.广东省住院儿童疾病谱分析[J].中国病案,2013,14(10):51-53. [25]朱颖杰,姚宇航,徐珊珊,等.吉林省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㊁疾病谱分布及其主要疾病危险因素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9(6):1275-1281.[26]宁宇,李波,方芳,等.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健康及疾病问题的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6):1102-1105.[27]陈利民,张美兰,宫尚红.论健康生活方式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5):317-319.[28]王芳,黄贵彪.我国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与健康问题现况和对策[J].应用预防医学,2014,20(5):319-321.[29]顾景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解读[J].营养学报,2016,38(6):525-529.(收稿日期2020-05-29)(本文编辑杨婷婷)761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1年4月第38卷第2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A p r i l2021,V o l.38,N o.2。
中国近40年慢性病疾病谱变化情况

在 慢性 病 的疾病 谱变 化 中 , 据 统 计 资料 表
明, 2 0世 纪 7 o 一9 o年 代 我 国恶 性 肿瘤 的病 死 率 上
升了1 1 . 5 6 [ 2 ] ,据 2 0 0 3年 调查 显示 , 因肿 瘤死 亡
在 我 国城 市 和 农 村 居 民 中死 亡 中分 别 列 为 第 1 、 3
1 中 国慢 性 病 的疾病 谱变 化
心脑 血管 疾 病 是 当今 世 界 上威 胁 人 类 健 康 最 严重 的疾 病之 一 , 其 发病 率 和病 死率 已超过 肿 瘤 而
跃居 第一 。据 卫生 部公 布 的医学 统 计资 料 报告 , 5 O
年代末 , 心 血 管疾 病 的发 病 率仅 为 5 . 1 %, 2 0世 纪
白( L D L ) 增加, 这成为 脑 血管 疾病 的首位 病 因。高 血压、 高血脂 、 糖 尿病 人群 的增 多 , 使脑 血 管病 的发 病 率迅 速升 高 , 据2 0 0 5年 数据 统计 , 中 国脑血 管 疾 病发病率 >1 5 0 / 1 0万 , 病 死率超 过 1 0 0 / 1 0万 L 5 ] 。 而 脑血 管病 的 年 轻 化更 是 加 重 了家 庭 和 社 会 经 济 和精神 负担 。 2 . 1 . 2 心血 管疾 病 流 行 现 状 : 2 O世 纪 8 0年 代 后 , 我 国人 群冠 心 病 的发 病 率 呈 逐 渐 上 升 趋 势 。赵 建 霞 等¨ 6 ] 分 析 了心 血 管 住 院 患 者 死 因、 性别 、 年 龄 等 因素后 , 发 现 心血 管 疾 病 病死 率 有 所 下 降 , 说 明了
7O 口]
。
原 因的首位 , 城 市与农 村 心血 管病 发 病人 数 持续 增
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及其要求

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及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了解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对于制定科学的公共卫生政策、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促进人们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及其要求。
一、疾病谱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谱也在不断演变。
一些传染病逐渐得到控制,如天花、霍乱等,而一些新的疾病如非典、禽流感等也不断出现。
同时,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成为主要疾病类型。
因此,公共卫生政策和医疗体系需要不断适应疾病谱的变化,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二、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一些老年慢性疾病如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率逐渐上升。
这要求我们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医疗体系时,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和护理。
三、医疗水平提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一些疾病得到了有效治疗和控制。
然而,这也导致了医疗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
因此,我们需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推广预防为主的治疗理念,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四、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不规律作息等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正在逐渐改变。
然而,这需要我们加强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五、全球化影响全球化也给疾病谱带来了变化。
国际旅游和贸易的增加导致了疾病的跨国传播。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疾病的挑战。
同时,也需要加强出入境检疫和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跨境传播。
六、公共卫生政策公共卫生政策对于控制疾病传播和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需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
同时,也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工作,减少有害因素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减轻人们因病致贫的风险。
七、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我国肺癌患病率及患病人数变化趋势

我国肺癌患病率及患病人数变化趋势引言肺癌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癌症,对于我国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了解肺癌的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对于制定预防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肺癌患病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肺癌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期、特定人群中新发现肺癌的数量除以该人群总数,并以每10万人为单位计算。
通常使用年肺癌患病率来反映肺癌的发病程度。
2. 我国肺癌患病率及患病人数的变化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吸烟率上升以及久坐不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盛行,肺癌的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1990年我国的肺癌患病率为27.87/10万人,到2015年上升至61.43/10万人,这说明肺癌的患病率在过去的25年间增加了一倍以上。
同时,患病人数也在快速增长。
根据2020年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增肺癌病例超过70万例,患病总人数甚至超过160万例。
与此同时,肺癌导致的死亡人数也在不断上升。
3. 影响因素分析肺癌患病率和患病人数的增加与多种因素相关。
3.1 吸烟吸烟是最主要的肺癌危险因素之一,吸烟者的患病率是非吸烟者的10倍以上。
我国吸烟人口众多,尤其是男性吸烟率高达50%以上,这导致了我国肺癌的高发。
3.2 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遭受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粉尘对肺部有着严重的影响。
不健康的环境条件会增加肺癌的患病风险。
3.3 饮食结构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也会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高脂肪、高盐、高热量的饮食惯有可能诱发肺癌,而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与肺癌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3.4 城市化进程加速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工作压力增加、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使肺癌患病率日益升高。
4. 预防措施针对肺癌的高发情况,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有效的预防手段。
4.1 戒烟加强对吸烟危害的宣传,并通过立法等手段控制吸烟人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
医药股的投资机会归根结底是由流行病学数据来指引的,因此密切跟踪人口疾病谱的变化是自下而上分析医药股的第一出发点。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概述一下中国大陆居民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发病率及其构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正在发生着的变化。
根据对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其构成的统计来看,在中国大陆由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占比越来越重,从1990年的22%增长到了2008年的27%;其次是心脏病,致死人数占死亡人数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16%上升到了2008年的近20%。
脑血管病致死占比虽然由1990年的第二位降低到2008年的第三位,但致死人数占比仍高达19.62%。
呼吸、消化、损伤和中毒等致死占比较大的疾病导致死亡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致死人数占比则由1990年的1.74%上升到2008年的3.34%,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就恶性肿瘤来看,总计每十万人死亡率由1973-1975年间的83.65上升到了2004-2005年间的134.8。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肺癌成为死亡率攀升最快的恶性肿瘤病种,每十万人中就有30多人死于该种疾病。
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死亡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唯有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状态。
再来关注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情况。
循环系统疾病成为患病率最高的病种,每千人就有85.5个患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人,其中高血压病人54.9个、心脏病患者17.6人、脑血管病患者9.7人。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患者患病率位居第二,达到每千人31个患者,其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就占到每千人10.2个。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发病率位居第三,为每千人24.5人,其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呼吸系统患者发病率排第四,为每千人14.7个,患病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然而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第一致死恶性肿瘤病种。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的患者增长很快,每千人患病率由1993年的3.1上升到了2008年的12.9,其中患糖尿病的病人由每千人1.9飞速上升至10.7人。
总结中国疾病谱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发现从大的病种来看肿瘤、心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迅速上升的病种,这些领域也必将成为畅销药品的产生领域。
其中肺癌、肝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是恶性肿瘤领域最需要关注的病种。
在各种慢性疾病中,心血管疾病以极高的患病率形成了相关治疗药品广大的市场空间,高血压是这一领域最常见的疾病。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患病率加速上升的趋势非常明显,主要是随着生活水平和诊疗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人数越来
越多,因此这一领域未来的增长空间也是非常巨大的。
从慢性病患病率来看,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病也是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类疾病,该领域的潜在投资机会也非常大。
而随着国内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妊娠产褥期疾病和围产期疾病等的患病率明显降低,因此该类疾病领域治疗性药物的市场空间可能不会扩大,但是预防类的疫苗等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