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学牛羊课件)羊梭菌病
动物传染病 一、羊梭菌性疾病

一、概述:
羊梭菌性疾病是由多种梭状芽胞杆菌引起
羊的一类传染病,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
羊猝狙、羊黑疫、羔羊痢疾等病, 其特点是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其 中肠毒血症及羔羊痢疾分布较广。这些疾病都 能造成急性死亡,对养羊业危害很大。
二、羊快疫
•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在有氧情况下即形
成芽胞,对环境及各种消毒药抵抗力很强。只有
20%漂白粉等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其杀灭。
绵羊快疫以6-18月龄的羊最敏感,是通过采 食被芽胞污染的饲料、饲草或饮水经消化道感染;
也可因气温骤变、阴雨连绵或食入结冰、霜冻的
水草,使机体抵抗力降低,致使原存在于肠道中 本不为害的梭菌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发病。
• 症状和病变:
绵羊快疫多突然发病,迅速死亡。能见到的 症状是不食、磨牙、呼吸困难,甚至昏迷,有的
兴奋、不安。腹部臌胀,有疝痛症状。
剖检见:可视粘膜暗紫色,真胃及十二指肠
粘膜红、肿,弥漫出血或散在出血点;胃壁水肿,
小肠卡他性炎。
• 防治
治疗无意义,因发病太急。若病程稍长可用
磺胺和青霉素治疗。隔离病羊,转移牧地。发病
•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症状和病变作初步诊 断。确诊,应取小肠内容物、管状骨髓、
肝等组织作细菌分离及肠内毒素检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防治:
•
不喂过量精料,经常运动,增强肠蠕 动。常发病区每年应用三联苗或五联苗2次 注射。饲料中加入金霉素预防发病。
治疗可用抗菌素、磺胺及石灰水(10%)。
•
了大量菜根、菜叶、青草和谷物,容易发病。
本病多发生于2~12月龄的绵羊。
• 症状: 因发病突然,很快死亡,很少见到症 状。有的病羊死前表现四肢划动,肌肉震 颤,眼球转动、磨牙,流口水,头颈抽搐; 有的表现步态不稳,倒卧,感觉过敏,流 涎,上下颌颤抖有声,继而昏迷死亡。病 程2~4小时。
《牛羊传染病》课件2

羊痘
总结词
接触传染、皮肤丘疹、呼吸道症状
详细描述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皮肤损伤和呼吸道传播 。病羊出现皮肤丘疹、发热、呼吸道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口蹄疫
总结词
高度传染性、水疱性病变
详细描述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消化道传播。病畜口腔、蹄部出现水疱性病 变,高热、食欲不振等症状,但恢复后产生免疫力。
诊断方法
采集病牛血清进行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 试验,同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治疗效果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病牛康复,未再出现异 常症状。
某地区牛瘟的预防措施
地区概况
某地区养牛业发达,但近年来牛瘟时有发生,给养殖户带来巨大 损失。
预防措施
加强检疫和疫苗接种,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对病死畜进行无害化处 理,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
《牛羊传染病》ppt课 件
目录
• 牛羊传染病概述 • 常见牛羊传染病 • 牛羊传染病的症状与诊断 • 牛羊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 案例分析
01
牛羊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牛羊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 牛羊体内,经过一定潜伏期,表 现出的一组具有共同发病特 Nhomakorabea的 过程。
特点
具有流行性、传染性、地方性、 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对牛羊 养殖业危害极大。
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地区牛瘟发病率明显降低,养殖户的经济 效益得到提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牛羊传染病的症状与诊 断
症状识别
01
02
03
04
发热
羊梭菌性疾病课件

羊梭菌性疾病
病变
• 真胃的出血性炎症变化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 粘膜充血、肿胀,尤其是胃底部及幽门附近,常有大小不等的出
血斑或呈弥漫性出血,有时还有坏死和溃疡,肠道内充满气体, 也常有充血和出血 • 胸、腹腔及心包积液,暴露于空气易于凝固 • 胆囊肿胀,(有称“胆胀病”) • 尸体极易腐败。
羊梭菌性疾病
• 根据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将本菌分为A、B、C、D、E五型,每一 个型的本菌都能产生一种主要毒素和一种或几种次要毒素
• 本菌的繁殖体对一般消毒药都比较敏感,本菌的芽胞具有较强的 抵抗力
• B型引起羔羊痢疾,C型引起羊猝击,D型引起羊肠毒血症
羊梭菌性疾病
羊肠毒血症
• 是由D型魏氏梭菌所致的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 • 主要特征 突然发病,病程短促和死后肾脏软化 • 临床上与快疫类似,故又称“类快疫”
• 在秋天、冬天和初春,当羊受寒感冒或吃了冰冻带霜的草料之后, 使抵抗力减弱,细菌大量繁殖而引发此病
• 注意,有时本病可与羊猝击混合感染
羊梭菌性疾病
症状
• 突然发病,未出现什么症状就死了 • 常可见到病羊早晨死于羊圈内或放牧时死在牧场上 • 有的病羊死前有疝痛症状,臌气。有的表现虚弱,离群独处,不
• 确诊应做实验室检查(毒素测定,毒素中和试验,细菌检查等)
羊梭菌性疾病
• 病料的采取 取一段有严重炎症的回肠 • 同时取肝、脾及肠系膜淋巴结做细菌学检查
羊梭菌性疾病
羊快疫
• 是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 特征 突然发病,病程极短,真胃出血性炎性损害
羊梭菌性疾病
病原
牛羊病防治—布鲁氏菌病(动物传染病防治课件)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流产季节为多。发病率 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市。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 夏初)可呈点状暴发流行。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子宫内部。在于宫绒毛膜间隙有污灰色或 黄色无气味的胶样渗出物;绒毛可见有坏死病灶,表面覆 以黄色坏死物或圬灰色脓液;胎膜因水肿而肥厚,呈胶样 浸润,表面覆以纤维素和脓汁。流产的胎儿主要为败血症 变化,脾与淋巴结肿大,肝脏中有坏死灶,肺常见支气管 肺炎。
布氏杆菌病
概念
布鲁菌病(布氏杆菌 病)又称传染性流产,是 由布鲁菌(布氏杆菌)引 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接触 性传染病。
病原
1、形态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大小为1.5微米×0.5微米。初次 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和卵圆形,无芽胞形成。
2、生物型 6个种,19个生物型;中国:15个生物型
病原
症状(羊)
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怀孕羊主要症状是发生流产,但不是必有的症 状。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流产多发生于怀 孕后的第三个月、第四个月。
流产母羊多数胎衣不下,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受胎。有时患病羊发 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羊发生睾丸炎;少部分病羊发生角膜炎 和支气管炎。
3、体内分布特点 (1)广泛存在流产胎儿、胎衣、乳房及淋巴系统并随胎儿、胎衣、 乳汁、尿液排出; (2)只是发病初期和刚流产后方可引起菌血症; (3)平时局限在生殖器官附近的淋巴结及肝、 脾、骨髓等网状内 皮系统中; (4)典型的胞内寄生菌。
病原
4、抵抗力 ➢ 该菌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
流产
布氏杆菌病 木乃伊胎儿
布氏杆菌病 流产胎皮下水肿
诊断临床诊断:根据临床来自状,可怀疑为本病。实验室诊断:细菌学、血清学(血清凝集试验)。
最新[畜牧兽医]羊、牛疾病ppt课件
![最新[畜牧兽医]羊、牛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94ddfe7cd184254a353576.png)
剖检病变
• 最显著的病理变化在消化道,第四胃内往 往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特别是回肠) 粘膜充血,常可见多数直径1—2MM的溃疡, 有的肠内容为红色。
诊断
• 根据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治疗
• 1. 土霉素0。2-0。3G,或加胃酶0。2-0。 3G,加水灌服,每日两次。
奶牛三日热
• 夏季气温增高较快,一些养殖场内开始零星发生 奶牛流行热,导致产奶量下降。为确保奶牛养殖 安全和效益,奶牛养殖场(户)一定要做好奶牛 流行热的防控。
• 奶牛流行热是弹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发病传播很快,流行面广,发病率高。不同性别、 年龄的奶牛均可感染。大部分奶牛发病后3日左 右可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多发生于夏 季或气温持续较高季节。
流行特点
• 魏氏梭菌广泛生存在于土壤、污水和人畜 粪便、羊只饮食带有病菌污水或饲草经消 化道感染,多为散发,常发生于春末夏初 多雨季节,2—12月龄的羊最易发病,尤以 3—12周的幼龄羊和肥胖羊较为严重。
临床症状
• 羊只突然不安,四肢步态不移,四处奔走,眼神 失灵,严重的高高跳起后坠地死亡。体温一般不 高,食欲废绝,腹胀、腹痛、全身颤抖、头颈向 后弯曲、转圈、口鼻流沫,排出黄褐色或血红色 水样粪便,病程极短的气喘,常发出呻吟声数分 钟后至几小时内死亡。
诊断
• 实验室检查:1涂片检查,用肝脏等实质器 官涂片2动物接种,血液接种小白鼠
• 预防:由于病程极短,往往发病来不及治 疗,必须加强平时的预防工作及隔离消毒 工作,每年的春秋季定期注射四联苗(羊 快疫、猝狙、肠毒、羔痢)
羊肠毒血症
• 羊肠毒血症主要是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 山羊较少发生,又称软肾病,是由D型魏氏 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5-羊梭菌性疾病

(一)病原
本病病原为B型魏氏梭菌,其特性同魏氏梭菌。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以2~3日龄时发病最多。 纯种羊比土种羊发病率高。
2.传染源 病羊和带菌母羊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 3.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
4.流行特点 多发于冬春季节。
常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其发病与诱因特别是应激因素有关。
2.发病后控制措施
(1)隔离病羊,对病程较长者可进行对症治疗和抗菌 类药物治疗。病死羊一律进行深埋或无害化处理。
(2)将发病羊群转移到高燥地区放牧,加强饲养管理, 可大大降低发病。 (3)紧急接种疫苗。
3.治疗
由于本病发病迅速,病程短,发病后往往来不及治 疗,且药物治疗疗效不佳。 (0.5%高锰酸钾溶液250毫 升或1%硫酸铜溶液80~100毫升,灌服。)
2.魏氏梭菌的培养
本菌为严格厌氧菌,可在厌氧条件下培养。
3.魏氏梭菌的抵抗力
本菌繁殖体对外界因素抵抗力不强,形成芽胞后, 抵抗力强,须用强力消毒药进行消毒。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主要发生于绵羊,以2~12月龄膘情较好的羊多发, 山羊有时也可发病。
2.传染源 病羊和带菌羊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 3.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
特别是导致羔羊抵抗力下降的不良诱因是发病的重 要因素。
(三)症状
潜伏期1~2天。
精神沉郁,腹泻,有的便中带血,若不治疗,常在 1~2天内死亡。 有的病羔不下痢,而出现腹胀和神经症状,四肢瘫 软,卧地不起, 常在数小时至十几小时内死亡。
羔羊倒地痉挛
发病羔羊肛周土黄色稀粪
(四)病理变化
尸体严重脱水。
(六)防制 1.平时的预防措施
牛羊病防治PPT课件

第39页/共184页
防制
韩国在首 都汉城南 部60公 里处准备 掩埋一批 已经感染 口蹄疫的 奶牛。
西班 牙吊 车将 死牛 扔进 处理 厂
第40页/共184页
谢谢!
第41页/共184页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Bovine viral diarrhea— Mucosal disease,BVD)
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又称粘膜病病毒,黄病 毒科,瘟病毒属
1.球型,有囊膜,直径35-55nm,单股RNA; 2.可在多种细胞上培养生长; 3.抵抗力一般; 4.耐过牛可获得长期免疫。
第44页/共184页
流行病学
1.各年龄牛易感 黄牛>水牛>牦牛, 犊牛发病较多;
2.病牛为主要传染源,分泌物、排泄物含毒; 3.直接或间接接触性传播,消化道、呼吸道传播多见,也可垂直传播; 4.全年发病,寒冷季节如冬春多发;
计,将动物疫病分为一、二、三类共157种。 (3)检疫的分类: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国境口岸检疫
第9页/共184页
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扑灭措施
1.疫情报告; 2.疫病诊断; 3.隔离与封锁; 4.紧急免疫接种与治疗; 5.尸体的处理;
第10页/共184页
疫情报告
当传染病病发生时: 将发病动物的种类、发病时间、地点、发病及死亡数、症状、剖检变化、怀疑病
第14页/共184页
紧急免疫接种
主要针对的是在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应急免疫接种。
第15页/共184页
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 治疗措施
1.特异疗法 (高免血清) 2.抗生素疗法 (青链霉素等) 3.化学疗法 (磺胺类药物等) 4.微生态平衡疗法 (益生菌) 5.对症疗法 6.护理疗法 7.中兽医疗法
牛羊传染病—羊梭菌性疾病(动物疫病防治课件)

心内膜有出血点,真胃幽门部和小肠充血、出血。 肝脏充血肿胀,并有数目不等的、直径约2~3 cm的凝固性坏死灶,
其界线清晰,灰黄色,坚实,周围有鲜红色充血带围绕,切面呈半圆 形。肝脏的这种变化具有诊断意义。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剖检时肝脏等的病变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行细菌学和毒素检查。
注:﹡表示主要毒素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本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的绵羊,但以1~2岁膘 情较好的绵羊发病较多,山羊偶尔也可发病。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C型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经 污染的饲料、饮水等从消化道感染。
流行特点:本病常为地方流行性,多见于低洼、沼泽地, 多发于深秋、冬季和早春。本病常与快疫并发。
本菌为一种严格厌氧菌。高层琼脂中呈绒毛状生长,血琼脂上,菌落周围有微弱的溶 血区,能液化明胶,肉肝汤中培养有脂肪腐败的气味。能发酵杨苷,产酸产气,但不 发酵蔗糖,这是与气肿疽梭菌的区别点之一。
本菌能产生α、β、γ、δ、四种外毒素,其中α最重要,具有致死、坏死特性。本菌在 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泛,草食动物肠道和被粪便污染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细菌。繁殖体对 一般消毒药物均敏感,但芽胞体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能存活许多年。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一 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发病,病程极短, 死亡迅速,真胃黏膜发生严重的出血性炎症。
病原学
腐败梭菌(Clostridium septicum)是革兰氏阳性的粗大杆菌,菌体正直,两端钝圆。 在培养基中菌体单在或呈短链状,脏器触片,尤其是肝脏被膜触片染色后镜检,常见 到无关节的长丝状菌体,这一特征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本菌不形成荚膜,但在体 内外均能形成芽胞。幼龄菌具有鞭毛。
2012年家畜传染病学课件:牛羊传染病

第五章牛羊传染病一、牛流行热(bovine epizootic fever)P245吴清民P386概念:又叫三日热、暂时热,俗称牛流感(其实与流感是两码事),它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起病急骤,病程短促传播迅速,高热,流泪,流涎,鼻痒,呼吸困难,躯体僵直,跛行,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本病起源于非洲,现已广泛流行于亚、非及澳洲。
在我国是牛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虽然死亡率低,但因治疗费用和奶产量降低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却很大。
我国解放前1938年就有,南方比北方严重,北方以河南最严重。
病原:1.分类地位:单股负链RNA目,牛流行热病毒归弹状科,暂时热属。
2形态特征:子弹状,病毒粒子长130-220nm,单股负链RNA(ssRNA)。
有囊膜。
3、体内存在部位:主要存在于发病牛的血清和白细胞中。
4、培养:可在牛源细胞及仓鼠和猴肾细胞上生长。
5、抵抗力: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耐低温,但对温热、酸碱及脂溶剂敏感。
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牛羊均可感染,但只有牛发病,特别是奶牛和黄牛,而且以壮年牛最多见。
其他年龄次之,犊牛较少见。
高产牛,怀孕牛发病率最高,病情也重。
2.传染源及途径: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吸血昆虫叮咬吸而间接传播。
羊为天然贮宿主,在流行病学上有意义。
3.流行特点:季节性,炎热﹑雨季多见,南方6-10月,北方8-10月份多见。
周期性,3-5年大流行一次。
(1954,1958,1966,1970,1976,1983,1988,1991,1995,1997)传播快,流行广,常为流行性或大流行。
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以下。
症状:潜伏期2-7天。
突发高烧至40℃以上,恶寒战栗,精神沉郁,不食,反刍停止。
流泪,怕光,结膜充血,眼睑水肿,痛苦呻吟。
呼吸困难,快而无力,鼻镜干燥,有粘液性鼻涕,呈线状下垂。
口腔发炎,流涎,呈泡沫及线状垂挂。
全身肌肉及四肢关节疼痛,躯体僵硬,步态不稳。
关节肿,跛行或不能站立。
兽医传染病学:9.羊梭菌性疾病

( 一 )诊断要 1.一岁以上绵羊 , 2 4岁发病最多 , 山羊也可 感染 , 羔羊不发病 , 豚鼠最敏感。2.主要发生于肝片吸虫流行的地方或肝脏受损 而发生 , 多发于夏秋季节。3.皮肤呈暗黑色称“黑疫 ”, 病羊掉群 , 体温 升高 , 呈昏睡状俯卧 , 静静死去。4.胸部皮下组织水肿 , 胸 、腹腔心包积液 , 真 胃函门部 、 小肠充血出血 。肝脏充血肿胀 , 凝 固性坏死 , 界限清晰。5.B型诺维氏梭菌不产生夹膜 , 能运动 , 能产 生外毒素 , 毒力强 , 损害神经元 , 导致急性休 克死亡。
三.羊猝击( c型魏氏梭菌)特征: 急性死亡 , 腹膜炎和溃疡性小肠炎。( 一 )诊 要点:1.幼羊. 1 2岁或年轻羊发病最多 。冬季在低洼 、沼 泽地区常呈地方流行性。2.病程极短促 、掉群 、 卧地 、腹泻 、衰弱 、痉挛 , 数小时内死亡 。主要是毒素侵害 , 神经元发生休克 所致。3.十二指肠严重充血 、糜烂 、溃疡 , 胸腹腔和心包 大量积液。4.C型魏氏梭菌在小肠内繁殖 , 产生贝塔毒素引起; 取脾脏分离培养 。鉴定。(二) 防制措施: 同快疫 , 肠毒血症。
3 、 防制措施1.病程急促 , 常来不及治疗 , 必须加强平 时的防疫措施。2.每年定期接种 , 羊快疫 、猝击 、肠毒症 三联苗或再加黑疫 、羔羊痢疾五联苗。3.转移牧地到干燥的地区放牧 , 避免采食 冰冻的饲料 , 推迟早上牧羊时间 , 可收到减少或停止发病的效果
二.羊肠毒血症又称类快疫或软肾病 。 以突然死亡 、 四肢抽搐 、 昏迷 、 高血糖和糖尿为特征。(一)诊断要点1.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条件性 , 春末夏初青 草萌发和秋季牧草结束后 , 羊吃多量菜根 、 叶、 多汁 , 胃机能障碍 , 易发酵 , PH4.0以下 , 或 采食谷类 、果实等大量淀粉发酵 , 致菌大量繁 殖 , 产生毒素 。发病多为体质较好的羊只。
《牛羊传染病》课件

隔离治疗
对症治疗
一旦发现牛羊患有传染病,应立即隔离, 以防止疾病扩散。同时,对病畜进行治疗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
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消炎 、退烧、补液等,以缓解病畜的症状,降 低死亡率。
特异法
环境消毒
针对不同传染病,采用相应的特效药物进 行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对病畜所处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消灭病 原,防止疾病再次传播。
接种剂量和时间等。
组织实施
组织专业人员实施紧急免疫接种计 划,确保接种工作有序进行。同时 ,要做好人员防护和疫苗管理。
监测与评估
对紧急免疫接种计划进行监测与评 估,了解接种效果和疫情控制情况 ,及时调整和改进防控措施。
06
CATALOGUE
案例分析
某地牛羊传染病爆发案例
爆发时间:XXXX年夏季
案例分析:该地疫情爆发的原因主要是 养殖环境差、防疫措施不到位、养殖户 对疫情认识不足等。
疫苗接种与药物预防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种类,制定合理的免疫 程序,定期对牛羊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 疫力。
药物预防
在某些传染病高发季节或地区,可在饲料或 饮水中添加抗菌药或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 但需注意药物的选用和使用剂量,避免产生 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
05
CATALOGUE
牛羊传染病疫情的应对与控制
正常范围。
食欲减退
牛羊感染传染病后可能 会出现食欲不振,对食
物失去兴趣。
精神萎靡
牛羊感染传染病后可能 会出现精神状态差,反
应迟钝。
呼吸困难
牛羊感染某些传染病后 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
如肺炎等。
诊断方法
01
02
03
羊梭菌性疾病ppt课件

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梭菌) 引起的羊的毒血症。包括羔羊痢疾、羊猝 狙和羊肠毒血症。 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气性粗大杆菌,革兰氏 阳性,能形成荚膜、芽胞,能产生强烈的 外毒素,对动物有高度的溶血、坏死和致 死性。 本菌分A、B、C、D、E五型,其中A型引起 动物的气性坏疽;B型引起羔羊痢疾;C型 引起羊猝狙;D型引起羊肠毒血症。
23
症状 潜伏期0.5-1天,病程急速,发病突然, 有时见到病羊向上跳跃,跌倒于地,发生痉挛, 于数分钟内死亡。病程2-4小时。 病程缓慢的可见兴奋不安,空嚼,咬牙.嗜 食泥土或其他异物,头向后倾或斜向一侧,作 转圈运动;也有头下垂抵靠棚栏、树木、墙壁 等物;有的病羊呈现步行蹒跚,侧身卧地,角 弓反张,口吐白沫,腿蹄乱蹬,全身肌肉战栗 等症状。一般体温不高,但常有绿色糊状腹泻, 在昏迷中死亡。 急性病例尿中含糖量增高达2%~6%,具有 一定诊断意义。
16
六、防制
3.搞好预防接种,每年可定期注射“羊快疫、 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 碎击、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五联 苗”。 五联苗免疫期半年,三联苗免疫期一年。
17
六、防制
近年来,我国又研制成功厌气菌七联干粉 苗(羊快疫、羊猝疽、羔羊痢疾、肠毒血症、 黑疫、肉毒中毒、破伤风七联菌苗),这种 菌苗可以随需配合。由于吃奶羔羊产生主 动免疫力较差,故在羔羊经常发病的羊场, 应对怀孕母羊在产前进行两次免疫,第一 次在产前1~1.5个月,第二次在产前15~ 30d,母羊获得的免疫抗体,可经由初乳授 给羔羊。但在发病季节,羔羊也应接种菌 苗。
8
四、病理变化
1.尸体迅速腐败。 2.真胃、十二指肠粘膜有明显的充血、出血、水 肿,甚至有溃疡。具有诊断意义。 3.胸腔、腹腔、心包有大量积液,暴露于空气易 于凝固。 4.心内、外膜有出血点。 5.肝脏肿大、质脆,呈煮熟状,土黄色,胆囊肿 大,充满胆汁。
羊梭菌性疾病ppt课件

诊断
分离培养:死后及时取材。病科→血平板→厌氧培养。 动物实验:病料→豚鼠或小白鼠→肝被膜触片,分离 培养。
9
防制
10
病程短,来不及治疗。 高燥地方牧、防止受寒感冒、避免采食冰冻饲料。 预防注射:常发地区,定期注射厌气三苗或五联苗。
羊肠毒血症
11
本病主要是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死后肾脏软化 为特征。常称 “软肾病”
防制应首先控制肝片吸虫 的感染,注射羊厌气五联 苗。
21
羔羊痢疾
22
本病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剧烈 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其特征。病原为B型魏 氏梭菌。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侵害7日龄的肉羔羊,又以2-3日龄的发病 最多。
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也能通过脐带和创伤感染。 发病原因:母羊怀孕期营养不良,羔羊体弱,气候寒 冷,羔羊受冻等。
病理变化
16
肾脏软化,像脑髓那样。心包积液、肺片血水肿,胸膜 腺出血。
诊断
肠道内发现大量D型魏氏梭菌。 小肠内检出ε毒素、或其它实质器发现D 型魏氏菌。
17
防制
防止诱因居首要地位。 定期注射三联苗、或五联苗。
18
羊猝狙
本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毒血症, 以急性死亡、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为特征。
草食动物疾1病防治技术
教学课件
2
羊梭菌性疾病
概述
3
本病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微生物导致的一类疫病,包括 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羔羊痢疾等。 这些疫病都能造成急性死亡,对养羊业危害很大。
病原
4
腐败梭菌 厌气、G+大杆菌,形成检,单在及二、三个相连的粗大杆菌,
19
羊猝狙
本病发生于成年绵羊,以1-2岁的绵羊发病较 多,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其症状和肠毒血症相似。 主要病变为糜烂性和溃疡性肠炎,体腔和心泡积液。
动物传染病学羊梭菌性疾病护理课件

03 羊梭菌性疾病的预防和控 制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定期疫苗接种
为羊群定期接种相关疫苗,提 高其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
保持良好环境卫生
定期清理羊舍,保持干燥、通 风,减少病菌滋生。
病例三:并发其他疾病病例
总结词
治疗建议
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病情复杂,治 疗难度大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只抵抗力。及 时诊断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控制并 发疾病的病情发展。
详细描述
并发其他疾病病例通常与其他感染或 疾病同时发生,如羊痘、口蹄疫等。 病情复杂多变,可能相互影响,导致 治疗难度加大。
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水 源清洁,增强羊的抵抗力。
检疫与隔离
对新引进的羊进行检疫,发现 患病羊及时隔离,防止疾病扩
散。
控制措施
及时诊断与治疗
一旦发现患病羊,立即采取诊 断措施,根据病情进行治疗。
加强消毒工作
对羊舍、用具等进行定期消毒 ,杀灭病菌。
密切监测疫情
定期对羊群进行健康检查,掌 握疫情动态。
避免交叉感染
避免健康羊只与患病羊只接触,防止交叉感 染。
提高免疫力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免疫接种等措施, 提高羊只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05 羊梭菌性疾病的病例分析
病例一:急性病例
总结词
急性发作,病程迅速,死亡率高
详细描述
急性病例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病, 病程进展迅速,可能出现高热、 呼吸困难等症状。羊只可能迅速
环境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