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研究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成员:XXX、XXX、XXX、XXX、XXX一、课题提出1、研究背景1)地理因素本课题组所在学校——XXX是武胜县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但地处乡镇,属农村学校,在农村学校系列中,教学质量位居全县前列,但与县城学校相比,教学质量仍有一定差距。
因身处农村,见闻、资讯相对闭塞,学生的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效率低下,老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慢,课堂教学仍属“教师中心式”模式,学生参与度低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未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差。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教学因素自主研究、小组合作研究、探究性研究在城市数学课堂教学中,已被广泛采用,师生由此而受益的报道、案例层出不穷。
但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这种“学生中心式”的教学模式,少之又少,课堂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效率低下。
对于农村的数学教师,应尽快更新相对滞后的教育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让数学课堂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研究环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科研因素长期以来,我们农村的老师惯于教学,惯于教书育人,却很少思考,很少研究,只满足于研究现有的实际,很少实际联系实际,很少举行理性思考,更不要说举行教学研究,这种状况长此已往,我们农村黉舍的数学教学不落后才怪。
提高教学质量,就得在学生研究的主阵地——课堂上下手,还课堂于学生,学生活动、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做主人,对于数学,让他们携手合作,去观察、去发现、去归纳、去探究、去应用,从而认识数学、感悟数学、研究数学,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数学。
2、教育现状教育发展到现在,教育专家和教育部门提出了很多课改意见、计划。
但是多年的教育传统使学生、教师都惯于传统教育体式格局:“老师惯于教,学生惯于学”,不断呈现“学而不思”、“高分低能”的现象。
初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初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通用14篇)初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篇1一、课题的提出《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县抓住新课改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科学实质,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尤其以安图三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为翘楚,小组互动,六步达标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全县全面铺开,我校也积极响应,首先在数学学科尝试采用小组互动,六步达标教学模式。
但小组合作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小组内缺乏有能力的组织者,不会进行合理的分工,不知道怎么进行合作学习,有的甚至不知道小组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不明确原因一个可能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对目标描述的不够清楚。
教师也缺乏适当的组织和指导,所以六步教学通常只能完成四步或五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小组合作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的现象。
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成绩。
本课题的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关键概念界定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也就是说小组内的成员是由性别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的学生组成的,从而使小组间的整体素质相仿,差别不大,具有可比性。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题开题报告--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_开题报告_
课题开题报告--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沙河市第1中学课题组主持人: 课题组成员:1、课题的提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教育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改革的过程。
当前,新1轮课程体系改革如火如荼,新的教育理念、过程、方法、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均产生重大变革。
从远在美国的哈佛,到国内的知名的洋思中学,从遥遥在望的邢台市2中,到近在咫尺的沙河市3小,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尝试着改革陈旧模式的大胆探索,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和骄人的成就,并愈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猛烈抨击着落后的教育教学手段和狭隘低级的评价体系,只身其中我们忍受着偏执和愚昧带来的痛苦,愈发感受到改革教学手段的必要性。
有目共睹的是在现行的高考制度短时间内不可能破除之前,1切仍唯以分数衡量1个学校的知名度,1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组织教学中所采用的模式方面,都有1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即使有所改革,也是换汤不换药(唯恐学生的成绩掉下来丢了饭碗,当然也就顾不得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培养)。
尤其毕业班的教学直接面对着高考压力,非毕业班的教学面临的是联考的压力,两者相比,压力不相上下。
无奈之下,只好惟命是从继续沿用“1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传道,授业,解惑。
另1方面学生已习惯于教师的“灌输”,习惯于课堂上记笔记,课后备笔记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之后的反思中,本课题组成员1致认为在这种古老的框框之下,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缺少主动参与的机会和可能,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1切按照教师的设计的既定模式进行,当然也就体现不出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更谈不上发展的潜力,多年来沾沾自喜的也只是仅有的几个高分低能的尖子生,而大多数学生不仅没能再次深造,还丧失了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就是能力。
真可谓教师受罪,学生遭殃,任其延续,神圣的教育殿堂,其实只是满足了个别人的私利,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操纵这1世界上最肮脏的交易。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一、课题名称《关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背景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尽管教师们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效率低下。
因此,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意义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在研究和实践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3、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数学教育的改革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促进数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
例如,美国教育学家加涅提出了“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特点进行设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则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来获取知识。
(二)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如优化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互动等。
但这些研究大多侧重于理论探讨,缺乏针对初中数学学科的具体实践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探索适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3、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研究。
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4、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案例研究,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和总结有效的教学经验。
中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师生互动提问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师生互动提问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中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师生互动提问研究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数学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在寻求更高质量的数学教育。
而在数学教育中,师生互动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对于有效课堂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从中探究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数学有效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和提问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水平。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深入探究以下内容:
1.中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定义。
2.师生互动对于课堂有效性的影响。
3.教师的提问策略和作用。
4.学生的反应和表现。
5.提高师生互动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法,对于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师生互动和提问策略。
同时,可以为教育行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思路,促进中学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预期成果:
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学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和提问策略,提高师生互动效果,最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5篇范例)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长春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马国军2011年5月《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现代数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深刻指出:“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
”、“数学是核心技术。
”、“数学:关键技术的关键。
”。
面对数学的急剧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
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
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出积极的反映。
2、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
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 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中学数学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学生没有太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还难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亟需摆脱这种状况。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学数学教学开始借助数字化工具进行改革。
数学教学软件、数学教学网站、数学教学视频等新型数字化工具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有效资源和工具,创造出更加自主、多样、开放的教学环境。
如何在这类数字化工具的帮助下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数字化工具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数字化工具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提升效果,为中学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探究:(1)数字化工具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分析数字化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讨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
(2)数字化工具对中学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效果:通过对学生测试和学习成绩的数据分析,对比传统教学和数字化教学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
(3)数字化工具对中学数学学习兴趣和效率的提升效果: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反馈意见及教师的感受等,综合分析数字化工具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的作用。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方法包括:(1)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研究数字化工具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数字化工具对中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影响。
(2)对数字化工具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供的数学资源和数学学习工具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
(3)对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数字化工具对中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副作用。
初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因此,研究初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其数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初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对学生成绩提高和学习兴趣激发的影响,并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研究,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分析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原因;2. 探究初中数学教师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3. 探究成果反馈机制在促进初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中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其次,选择一定数量的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观测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教师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对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影响;最后,通过案例研究法,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探究成果反馈机制在促进初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中的作用。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初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并形成有效的成果反馈机制。
预期的结果是:根据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初中数学教师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同时为以后深入研究初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提供基础和参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宝应县教育教学“十一五”研究课题《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课题负责人: 高春峰李跃华所在单位: 宝应县射阳湖中心初级中学宝应县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宝应县射阳湖中心初级中学高春峰李跃华各位领导、专家教授、老师们:本课题于2010年11月申报批准被列为宝应县教育教学“十一五”研究课题。
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
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参与课题教师作开题报告,提请各位教师讨论,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教授多提宝贵意见。
一、课题的提出1、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其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纲要》在述及“教学过程”时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总之,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不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法,促进新型的师生教学关系的形成,倡导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2、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毫无疑问地处在强势地位,教师居高临下地掌控着教学的进展与节奏。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着“五个强调和五个忽视”,即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
《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们都接到了要做毕业设计的任务,而我们做毕业设计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那么应当如何写开题报告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选题的缘由及课题研究的背景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说,本课题的选择是基于以下的一些主要因素:(1)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是新课标教学要求颁布以来,由于新教材留给老师的空间很大,不少老师对现在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教学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度的达成。
(2)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
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
(3)课堂教学的预设设计与课堂动态生成性调控脱节。
当堂的学习质量和效益明显偏低。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中学数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近期还逐渐趋热。
有的侧重于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的侧重于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
特别是最近郑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见课程·教材·教法20xx第7期P.28),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兴起,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问题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剖析。
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
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数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认识和思维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育部门和社会的至高使命。
有效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十分重要,而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又取决于学校和教育者的教育方式。
有效合作学习是一种将学生集合在一起,通过互相配合、合作探究、交流思想实现集体智慧的教学方法。
通过有效合作学习,学生们能够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学习,交流观点,提高思维水平,使数学学习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教育作用。
因此,研究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推动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理论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在我国教育改革中,教导学生个人能力发挥和团队协作有机结合的教育观念已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因此,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应用到初中数学教育中,具有以下几个目的和意义:1、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采取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2、明确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和职责有效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明确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和职责,树立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自制力,培育学生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推进初中数学教育的改革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应用为初中数学教育的改革提供新思路,能够推动初中数学教育的改革,实现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的理论探讨。
(2)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的现状分析。
(3)基于有效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探究。
2. 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采集、整理现有有关初中数学教学和有效合作学习研究的文献资料,收集、分析、对比各种有效合作学习策略,以及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进展、成果等。
(2)实地调查法:选择2-3所初中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个案分析、访谈等方式搜集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对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的认知、运用程度等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中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受到难以理解和乏味的问题。
而现今的数学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性,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的探究和发现。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实践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1.研究内容:(1)中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概念和意义;(2)中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实践方法和策略;(3)中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实践效果评价。
2.研究方案:本研究将采用文献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研究现状和经验,总结不同形式、内容和方式的互动教育方法,并结合实际教学场景,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学生成就评价等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综合评价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实践效果,从而得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结果。
三、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计能够探索出中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实践方法和策略,使课堂更具有活力和吸引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同时,本研究还将发现互动教育方法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和完善方案,为多元化、个性化、交互式的课堂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四、工作计划及进度安排本研究的具体工作进展如下:第一阶段(1-2月份):文献调研与案例分析,梳理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分析其现实应用情况。
第二阶段(3-4月份):设计问卷调查,对中学生群体进行有效互动的现状调研和分析,为实践提供科学和客观数据支持。
第三阶段(5-6月份):在课堂中运用各种互动教育策略,通过教学实验、案例分析和互动体验等方式,探究有效互动教育的具体方法,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第四阶段(7-8月份):总结分析实践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价。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初中阶段必修的学科。
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业成绩和未来的学习发展。
当前,尽管老师们在课堂上投入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和精力,但数学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
因此,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选题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探究如何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本研究对于提升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优化教学模式,完善初中数学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数据分析,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寻找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模式,达到优化初中数学教育模式的目的。
四、研究内容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探究与分析;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理论的理解与剖析;3. 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 分析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5. 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
五、研究方法1. 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师生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数据;2. 通过实时录像等资料收集方式,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观察;3. 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总结有效性提高的策略和方法。
六、研究预期成果1. 展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2. 科学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和策略;3. 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参考。
七、研究进度计划1. 2021年5月至6月:开展文献调研,初步确定研究题目、研究方案和方法。
2. 2021年7月: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师生对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主观数据,清晰学生课堂体验。
3. 2021年8月:采用实时录像等资料收集方式,记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行为,分析教学环节与教师原则。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5.1主要措施和手段5.1.1 .建立课题组,形成管理网络。
由校长室、教科室领导,监督,聘请市教研室教研员施淑琴老师为顾问,教研组全体成员具体开展实施,做到分层管理,责任落实,合力作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运行。
5.1.2 .注重教师培训,加强理论学习。
实施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研究,对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组内必须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弄清课题的实质和任务,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
5.1.3 .强化进程,突出全程管理。
首先开展课题的研讨论证活动,明确研究的任务和目标。
其次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认真分析实验前,中,后不同阶段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变化,不断修正课题研究的方案,使课题研究工作更趋科学,合理,规范。
再次,强化效益意识,认真组织实施好每次教研活动,围绕课题精心组织教研课,积极开展好说课、上课、评课,理论学习,专题总结等研究活动。
最后是督促全体组员不断总结,积极撰写论文,实验报告,心得体会,典型案例分析等5.1.4. 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全力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实际效果直接验证了课题研究的成败,因此我们的研究重点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以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2)在研究方式上,注重案例和个案分析研究,注重在第一线课堂上的实验推广;(3)在研究手段上,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同时注意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也不放弃传统经验中一些好方法的开发再利用。
5.2主要研究方法结合课题组各成员从事基础教育的实际和农村中学的环境及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同时结合运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教科研方法。
5.2.1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融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为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
我们本着“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的原则,把研究的主阵地放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目的是为了弄清有效课堂对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对比各种因素进行评价,从而能改进数学课堂教学,在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两者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提升课题研究的价值。
中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角色也逐渐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究者。
而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一直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但是,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很多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方式,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掌握数学核心概念和解题技巧。
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中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探索如何通过师生互动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中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如何通过师生互动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和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核心概念和解题技巧。
具体目标如下:1.探究中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现状和问题。
2.研究师生互动对数学学习效果的影响。
3.研究师生互动在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和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核心概念和解题技巧方面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理论研究、文献调研和实证研究。
首先,对师生互动的相关概念、现状与问题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文献调研。
其次,针对中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手段对中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将为加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改善中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直接讲授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的预期成果如下:1.深入研究中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现状和问题,为优化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2.探讨师生互动对数学学习效果的影响,为数学教学提供新思路。
3.研究师生互动在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和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核心概念和解题技巧方面的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有效策略和途径。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学校发展的需要。
随着学校的发展,我校在连年扩班的情况下,仍然形成大班额的局面。
如何在大班额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这是摆在全校上下面前的首要课题。
我们确定了狠抓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突破口,以拓展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提高互动的有效性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2、学校办学理念的需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校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拓展师生互动空间、创新师生互动方式、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是落实这一办学理念的有效途径。
3、继续推进新课改的需要。
如今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欣喜的一面,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许多新的变化。
但是,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而这一构建过程中不尽如人意之处颇多,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偏差:(1)互动方式单调。
多师生间的机械互动,少生生间互动,课堂上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少见;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缺少“心灵”的碰撞。
(2)深度不够,多浅层互动,少深层互动。
表面热热闹闹,深层却是波澜不惊。
(3)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多边型互动。
我们的课堂教学缺少生命活力。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单向传递知识信息、学生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在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
师生、生生之间应展开充分交流,使学生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
2、新课程理论新课程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交流: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是语言,可以是表情,也可以是动作,让师生在信息传递中相互影响,在交流合作相互成长。
“师生互动方式及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师生互动的方式及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急烈,着力促进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迎接挑战的主要对策。
2.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关键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对于各类人才综素质的基本要求,社会各用人部门的反映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无论什么岗位,无论职位高低,都需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而后者显然已成为公民从业上岗的普遍要求。
3.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同时又指出:“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方式。
4.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的数量已经大大地超越了人类记忆的极限,知识更新又是如此之快,人们不得不终身学习。
“毕业”已经不是结束学习的概念,“就业”往往正是新一轮学习的开始。
对于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主动性和自学性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作为未来文明的创造者,青少年还应当努力养成理性思考的能力。
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明天才能大胆变革,开拓进取。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倡导“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也是对教师队伍的一种挑战,也是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个人发展的一次机遇。
为此,我校申报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有效性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事实依据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
(人教版《马恩论教育》)人是劳动的产物,人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社会性、创造性的本质特征,自主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中最主要的特征,创造性是人的主体行为中最高级的行为。
“师生互动”教学正是为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提供了充裕的时空。
中学数学交互式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数学交互式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交互式课堂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领域中逐渐得到应用。
交互式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中使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和信息交流,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效。
随着中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数学素质的要求,交互式课堂教学方法应运而生,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育教学中。
交互式课堂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实施效果的评估和研究尚不充分。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数学交互式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教学效果,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中学数学教育的要求。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探究以下内容:(1)中学数学交互式课堂教学的定义、特点、意义和现状分析。
(2)中学数学交互式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法,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资源、课堂互动等方面。
并通过文献综述、教学实验等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3)中学数学交互式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分析,包括对学生成绩、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
并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教学实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集中研究交互式课堂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1)文献综述:查阅相关英文文献、中文文献,了解交互式课堂教学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情况,结合国内外有关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出相关内容,并据此探究中学数学交互式课堂教学的定义、特点、意义和现状分析。
(2)教学实验:采用双组对照实验设计,选取一定数量的中学数学学生进行实验,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和交互式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等数据,从而实证中学数学交互式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
(3)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包括对中学数学交互式课堂教学的认知、态度、满意度等方面,以对教学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可我们发现,尽管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着靓丽火花,但整体效果还不尽人意。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理念与行为脱节,教学成果与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单纯的理论学习由于缺乏实践案例的支撑变得枯燥乏味、有些甚至于新理念格格不入……如何融合理念与行为,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地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教学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
更需要我们关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关注教学细节,关注教学实效,关注教学智慧,关注自身专业发展。
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
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要素,新课改中提出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
新课程要求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始思考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于2008年9月提交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申报表,经市专家审议于2009年3月9日获准立项,现据市评审意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可我们发现,尽管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着靓丽火花,但整体效果还不尽人意。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理念与行为脱节,教学成果与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单纯的理论学习由于缺乏实践案例的支撑变得枯燥乏味、有些甚至于新理念格格不入……如何融合理念与行为,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地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教学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
更需要我们关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关注教学细节,关注教学实效,关注教学智慧,关注自身专业发展。
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
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要素,新课改中提出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
新课程要求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始思考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于2008年9月提交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申报表,经市专家审议于2009年3月9日获准立项,现据市评审意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同类研究现状述评国外的学者把师生互动行为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国外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全班学生的特性这种内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
它们所研究的是师生互动行为,理论性很强。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和教师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主要见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之中,它是作为多种师生关系中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不是一种师生互动行为的专题研究,且多数都是对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的探讨,真正从互动行为的角度的研究还不多见。
比较具有特色的是吴康宁等人对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探讨和王家瑾构建的课堂互动行为模型,前者是以互动行为主客体的关系为依据的,直观明了,易于观察,且与我国课堂中的实际情况相符;后者简洁明了,但与动态变化的教学行为相套用,显得呆板而不太切合实际。
我们在网上查阅到安徽省宿松县城关中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在总结阶段,昆山市锦溪中心学校、桦川市第一中学、鹤岗市第二十六中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已经结题,他们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
但都没有找到专门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方式及有效性研究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针对此课题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3、研究的意义与课题特色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教学手段的“一取一舍”,教学过程的“一张一弛”都会闪现教师的智慧之光,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对教师教学素质的一种打磨,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一种积累,是对教学现实的一种思考。
本课题组认为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师生共同营造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有机统一的积极地课堂气氛。
将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体,促进每个学生的达成与发展。
凝聚教师的向心力,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让教师展示自我、提升自己,更实现了自我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1、初中数学:是指本课题研究的学科仅是七—九年级的数学学科。
2、研究的对象:基于课题组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数学教学工作,故确定七—九年级的全体学生共208名为本课题研究对象,用于检验互动教学的效果,选取每个年级的一班(每班各30名学生)为本课题的实验班(施加互动式教学)。
3、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指以班级授课制为表现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为目的,由相对固定的教师和学生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和相对固定的空间内,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
4、师生互动: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师生互动分为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生生互动可分为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共五种类型。
5、师生互动的方式:可分为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
行为互动是基本的互动形态,指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双方是否积极或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
情感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双方学习中是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
认知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所采用的策略,双方思维的活跃程度是通过一些策略来体现的,认知互动能够使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知识。
在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行为、情感、认知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
6、有效性:通过改变当前互动存在的单调形式,丰富互动的内容(认知、情意、行为),提升互动的深度及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
三、理论依据1、认知心理教学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猜想的价值和可修正性,得出假设的激活效应;培养学生运用心智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心。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我们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起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
2、情感心理学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
课堂中的气氛是融洽的、真诚的、开放的、相互支持的、以使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引导自己的思想。
师生之间要坦诚相见、相互信任、相互理解。
3、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试图为学习者勾画一个外部现实的结构,而是帮助学生建构出他们自己的对外部世界的有意义的、概念的、功能的描述。
”强调自上而下的教学,重视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支持性的环境。
教师的任务是搭建脚手架,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鼓励学生自生项目,通过不同观点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深入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4、有效教学理论。
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
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5、《初中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重心要下放。
要把课堂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问题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难上来。
学生资源要及时收回。
教师要有有效地整合、提升众多的“生成性资源”,整合不同的理解和思考并将之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套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将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使自己的课堂角色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同时,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形成一支教学能力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3、通过研究使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学生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逐步形成新的课堂环境。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1、新课程实施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中师生互动的不同要求,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互动方式的内涵,提炼、概括出与实施新课程相匹配、相一致的师生互动方式的要素和特征。
2、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存在问题的现状研究通过观测和调查,对本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方式所呈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现状的方式和途径。
3、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呈现的案例研究选择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有效性较高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从中呈现的特征和规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4、促进教师对课堂管理进行变革的研究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更新理念,变革管理行为,为师生互动的方式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及人员分工(一)、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相关情况。
3、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和总结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究过程。
4、经验总结法:通过各级各类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及时总结、调整和完善;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二)、人员分工七、课题研究的步骤1、准备和启动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2月)成立课题组,使每位组员了解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明确分工,布置任务,并且着手制定各自的实施计划和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