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刚要读书心得

合集下载

教师新基础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新基础读书心得体会

近期,我有幸阅读了《教师新基础》一书,这本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教育改革与教师成长的新方向,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发。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书中提到的“新基础”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不谋而合。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其次,书中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提到,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和提升。

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理念。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此外,书中关于课堂管理的讨论也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课堂管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生命。

书中提到,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如激励、引导、评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注重课堂管理,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书中还提到了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学生、家长、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此外,我还将积极参与同事间的教学研讨,共同进步,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贡献力量。

总之,《教师新基础》一书为我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践行新基础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数学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五篇

《数学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五篇

《数学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五篇《数学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1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它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新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教学改革要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现在的新课标强调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中发现图形、发现规律。

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建立数学模型。

教师在教学上灵活机动,不必教死书,学生也不必死读书.而对学生成绩及教学的评价也不必单一评价,不只限于笔试。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收获如下: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身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

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

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自主合作探究,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明确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推动者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

《新基础教育论》的读书心得

《新基础教育论》的读书心得

《新基础教育论》的读书心得
《新基础教育论》是一本由著名教育学家邓中夏所著的教育理论著作。

这本书通过对基础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和思考。

在阅读《新基础教育论》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

首先,邓中夏教授提出了“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造性发展”这一基础教育的目标。

他认为基础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知识的灌输。

同时,他也强调了个性发展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此外,邓中夏还提出了创造性发展的概念,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革和挑战。

另外,邓中夏在《新基础教育论》中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责任。

教育要融入社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同时,教育也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应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通过阅读《新基础教育论》,我对基础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它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并且对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教育理论的探讨,更是对我们教育实践的启示和指导。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会将《新基础教育论》中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数学读书心得教师(优秀10篇)

数学读书心得教师(优秀10篇)

数学读书心得教师(优秀10篇)数学读书心得教师篇1为期五周的小学数学培训结束了,如果要说学习体会的话,那就是学习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解决了一些在教学中的困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

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同时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课,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1.要懂得欣赏与爱的艺术。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会欣赏孩子、爱孩子,才会赢得孩子们的爱与尊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生动、幽默的讲解,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

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声,亮晶晶闪烁着求知欲的眼睛,下课后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表情,就是对教学最好的评价。

要让孩子们真正的喜欢,真正地想要学习,真正的想要跟随老师进入那奇妙的知识殿堂。

2.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3.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每节课的教学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后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动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数学老师应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学中关注了、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培训结束了,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感等品质,才能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学的高效率。

小学数学教师心得体会随笔5篇

小学数学教师心得体会随笔5篇

小学数学教师心得体会随笔5篇学校数学老师心得体会随笔范文1我有幸参与了五年内学校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研讨暨评课沟通活动,一共听了2节课,一节是杜浩科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另一堂是胡妮妮老师的《三角形的分类》,他们的课让我开阔了眼界,收获颇丰。

不仅领会了各位老师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感受到学校数学课堂的敏捷多变。

下面就从以下几点谈谈本人的几点收获。

一、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力量感染了我。

这是靠老师平常上课阅历的积累,老师的基本功对上好一堂课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教学用具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杜老师在解析一个草坪中建路求面积的题目中,采纳了自己制作的卡纸教具,直观又形象得把解题方法呈现给同学,让同学快速明白为什么走道可以平移到最旁边,变成长方形,从而简便计算。

三、一材巧用。

胡老师在猜一猜这是什么三角形中,用只露出一个角,让同学来推断这是什么三角形。

把之前学习的三角形分类进行了稳固。

之后,胡老师给他加个条件,这是三角形中最大的角,那你能推断了吗?为什么?从而让同学自己去发觉“推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只要看这个三角形最大的一个角。

最大的角是锐角的就是锐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钝角的就是钝角三角形”的结论。

胡老师对这一材料进行了整合,奇妙地运用,使得同学主动去探究发觉规律,这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

四、上课老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准时,关注了同学的情感。

在这听的这两节课中,每一位老师都能对同学的来回答做出主动的评价,尤其胡妮妮老师的亲切和气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孩子们主动向上的鼓舞使得整节课都布满着活力。

五、在参与此沟通活动前两天,特别凑巧地,我听了我校张珠凤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

我把这两堂课进行了比较,发觉各自有各自特点。

主要有一下几点。

1、杜老师和张老师才用的教材有所区分。

杜老师是采纳北师大版,用了L型的组合图形求其面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究。

通过阅读该标准,我对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该标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我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学到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态度”,并且强调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这使我认识到,数学教育不能仅仅追求分数成绩的提高,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我对数学教学的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标准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其中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形状、量与质、函数与方程、统计与概率五个方面。

通过学习标准,我深感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会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发现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再次,我对数学教学的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会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会通过游戏、实验和实际应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最后,我对数学教学的评价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态度等方面,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注重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会尽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既能得到成绩的反馈,又能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数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3篇)

数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3篇)

数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1.自主学习: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我进行了学习。

并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

2、勤思考,多动笔每天坚持写教学心得:可以是备课心得,也可以是教学体会,可以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可以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

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

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

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常规与教学科研一起发展,往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

1、观摩研讨:以语文、数学组为单位,定期参加教学观摩并上好公开课。

同时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思”等一系列的校本研修活动。

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一学年开设1堂研究课。

本学期上了一节关于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市级公开课《从现在开始》,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2、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其他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尤其在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学期我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

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研修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使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数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二)校本培训是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推进学校高速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2024年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2024年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2024年数学课改心得体会,____字在2024年,数学课程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改革。

这次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不再只是一门刻板的堆砌知识的科目,而是更多地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首先,这次数学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程过于强调计算和应用,而忽略了数学思维的培养。

而新的数学课程在设计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生不再只是被灌输公式和算法,而是通过探究和发现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而不是仅仅告诉他们答案。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程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忽视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而新的数学课程在设计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会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外,这次数学课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程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而新的数学课程在设计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会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数学课改还引入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

同时,学生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学问题的求解和分析。

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次数学课改,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够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数学思维,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如何把学校建构成一个学习型、科研型的组织,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市教育局“关于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确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教研员”的新理念,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发展意识,确立“教师发展学校”的观念,不断引领教师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学校办出典型、办出特色、创出品牌。

面对新课程,我们碰到了原先估计不到或估计不足的困难和困惑。

如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我们面对的大班教学,如何针对个体的差异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即时性评价如何进行等等,这些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向我们提出挑战,我们的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面对困惑,西华中学的园丁们紧紧依靠“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这三种力量。

努力学习课程理念,刻苦钻研课标教材,认真进行教学反思,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在课改的征途上留下了一串串扎实的脚印,收到了一份份丰熟的硕果。

课改的实施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

为了加强教师之间交往、互动、合作和专业切磋,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西华中学教科研》应运而生。

《教科研》立足于素质教育,坚持“解读课标、探讨理论、交流经验、指导实践”的原则,致力于课改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服务于全校教师和学生,为我校教研教改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为大面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新课程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2023年新教材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2023年新教材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2023年新教材数学培训心得体会____年新教材数学培训心得体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对数学教育的改革尤为关注。

____年,新的数学教材推出后,我有幸参加了相关的培训,获得了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此,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培训中,我们被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我认为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的参与度越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就越深刻。

为了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新教材提供了更多的练习题,并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我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他们彼此交流,共同探索数学的奥秘。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数学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其次,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到了一些有效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技巧。

例如,通过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归纳和推理找到问题的规律,通过抽象和概括总结数学概念,等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在实际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另外,新教材还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培训中,我们了解到新教材中增加了更多的实际应用题,涉及到生活、工作、科技等方面。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意义和作用,不再感到学习数学是一项枯燥无味的任务。

我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明白数学是一门实用而有趣的学科。

此外,在培训中,我们还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工具和技术。

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智能化学习软件等,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和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我会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运用这些工具和技术,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总的来说,新教材的推出对于数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培训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教材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优势。

2024年校本研修个人总结范文.doc

2024年校本研修个人总结范文.doc

2024年校本研修个人总结范文2024年校本研修个人总结范文(精选篇1)本年度,我依据个人校本研修计划,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

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现将本年度个人的研修工作总结如下:一、指导思想:能扎扎实实丰富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政治修养,以求对自己教学和学校的发展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二、详细目标:1、丰富了远程教育专业的知识,能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电子备课。

2、丰富了教研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运用多种形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计算,使计算能力有了提高。

5、撰写教学论文,数学教学随笔。

三、具体措施:(一)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撰写教学设计,分层设计作业。

课堂上,注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充分发挥实物投影的作用,展示学生的课堂作业,让学生的课堂练习落到实处。

课后,通过对学生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纠错习惯,提高学生的纠错意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学年,《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获雁塔区教学论文一等奖;《函数的极值》教学设计获陕西省教学论文三等奖。

2、积极上课、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不断走向成熟。

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本学年,承担骨干教师师范教学观摩,课后研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我的教学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我不断走向成熟.3、关注自我反思我自主学习,用结合,形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重视撰写教学反思,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反思记录。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第1篇】我们对《“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熟悉。

一种牵挂、欲罢不能的情绪随着新学期的来临,日益明显。

在随后的校本培训中,有幸聆听了李家成对本书的精彩导读,目睹了他充满激情与智慧的学者风范。

精神振奋之余,信手翻读,有感于其中的一些描述:新时期基础教育观中强调重视“生命性”,认为身处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尽管他们拥有生命最宝贵的时候,却并不知道这一时期对于人生的独特重要价值;尽管拥有各种发展的可能,却不知道如何选择,如何学习,如何努力。

最最懵懂少年期,正是成长烦恼时。

即使让现在的我们回首看这段时光,我们依旧看不清,说不明是怎样度过的。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暑假,在等待中六年只晃了一晃就走远了。

烦恼着作业,烦恼着考试,烦恼着大人的叱骂,这些烦恼也早已飘摇得无影无踪。

我的少年时代,远远不像那时老师常挂在嘴上的那句话“你们像早晨8—9点钟的太阳,世界是属于你们的”。

虽然这激动人心的话语,曾多少次激发年少的豪情。

可仅此而已,我相信那时的世界从来就没属于过我们,相反世界老是悖离我们的意愿,不是吗?曾经眩目的也仅仅是那年龄,那青春的年龄。

只有那年龄说明着我们曾经拥有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候啊!重视“生命性”这样的话,确实令我深有感触,如果我们致力于教育与学生的生命血脉沟通,如果可以表达出那天真快乐的真实生命形态,这是幸事!书中还有这样的一句话:差异的两端可能是白痴,也可能是天才!白痴往往很快被识别,引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而天才则有可能被看作怪癖、不守规矩等,遭到更多的批评或限制。

强求一致,可能扼杀天才。

谁能知道从事教育一辈子的老师,又有几人能有幸教到个把天才,却常常要背负扼杀天才的'罪名!这是我原来的认识,原来我不懂,现在却明白了,只要我面对学生一天,就必须面对学生的差异。

我们很可能由于对人的认识的“偏差”,会固执地让学生变成我们眼中的模样。

新课程读书心得大全5篇

新课程读书心得大全5篇

新课程读书心得大全5篇篇1 新课程读书心得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的变革,就必然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也对教育提出了很多挑战。

教师想在这场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应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迎接新课程所带来的全新挑战。

看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对我触动很大。

其一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我们自己也要学会与其他老师合作。

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叫做(天堂和地狱)。

据说,有一个天真的小孩子不知天堂和地狱为何物,便去请教一位哲学家。

哲学家把孩子领到一个很深很深池子旁。

小孩子看到,池子旁坐着一群瘦骨嶙峋的老人,老人们用很长很长的勺子在池中舀肉汤喝,从汤中吸取营养以维持生命。

哲学家告诉孩子:这便是地狱。

紧接着,孩子又跟随哲学家来到另一个地方。

同样的池子,同样的肉汤,同样是人,但天堂与地狱有天壤之别,差异何在呢?原来,地狱里的人老死不相往来,自己舀汤自己喝,费时费力,营养不足,精神疲惫。

天堂则相反,你舀汤给我喝,我舀汤给你喝,省时又省力,营养充分,身体健康。

更重要的是,天堂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际关系使人精神愉悦。

故事分明告诉我们:地狱充满自私,天堂充满友爱。

恶性的嫉妒源于极端化的自私,而极端化的自私只能通往地狱之门,要想摆脱恶性的嫉妒,走出地狱,就要拥有“合作”这张通往天堂的“绿卡”。

应当看到,当今社会不仅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单打独斗已经难于在社会上立足,强调团结协作是21世纪对每一个人的要求。

有专家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

我们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自己也要学会与人合作。

因为“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

”篇2 新课程读书心得暑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傅道春编著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书中没有太多太深的教育理论,而是以一一、教师必须突破授课形式单一制,使授课形式走向多元化。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

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等提出建议的一种教学提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设计理念是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

2024年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范文

2024年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范文
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4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丛书》一书中提出要重建学科教学价值观,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指出“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地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这个自己生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惟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惟有如此,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才能从不同的学科教学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认识、欣赏、改变、创造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体验丰富的学习人生,满足生命的成长需要。”
6、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才能的舞台,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最关注的是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可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了吗?我以前始终都是把学生看作认知体,认为只要让他们在各式各样的考试中有一个好成绩就行了。从来不会考虑,教育对于学生和教师生命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叶教授的话让我真正开始认真思考:怎样的教育活动是最利于生命成长的。首先我认为要改变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意见,开放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氛围,改变学生的发言方式,用“我有个建议”“我还想补充”……其次做好自我反思,就是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思考,然后确定在以后的教学中该如何改进。
“新基础教育”关注着教师的生命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这句话,已经成为打动众多教师的一句名言。也许,这句话的亲和力与感召力,正来自于它对教师生命质量的深切关注。

2022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通用15篇)

2022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通用15篇)

2022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通用15篇)2022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通用15篇)【篇一】今年暑假我参加了__县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标培训,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这段时间以来,我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通过培训和自学,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的改变仍是主角新课标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学;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准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双基变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课标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课标,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样的激励办法,开展各项数学活动。

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通过这次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总之,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学方法,大胆的创新,才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1经过学习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感触颇深。

首先,我明确了学科《课程纲要》的内涵和意义。

《课程纲要》是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材、校情、学情编制的、体现学科各种课程元素的计划大纲,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

编制《课程纲要》,就是对一个学期或一个模块、一个单元所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也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一定时期内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和分析教与学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

编制和使用学科《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管理与评价。

其次,我把握住了学科《课程纲要》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课程纲要》不同于教学进度表,课程纲要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而教学进度表只是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简单安排。

《课程纲要》的构成要素包括:(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

(二)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三)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灵魂。

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课程标准的分解和对学生的研究、对学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的分析。

具体要求是:全面、适当、清晰;目标要涉及三个维度,特别是认知要求。

课程内容:是指依据课程目标对学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进行一定的选择与组织,教师要从总体上把握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学材及现场学习资源进行设置。

课程实施:是指如何更好的实施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

涉及学习主题,课时安排,教与学的方法等。

课程评价:是指选择与课程目标匹配的评价方式,以获得学生实现目标的证据,包括过程作业与模块、单元测试。

我会继续对课程纲要细致琢磨,深入学习的,把学习到的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有着这样的困惑:究竟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新课标的理念应该是怎样去实现?我用期待的心情感受了这次假期的继续教育培训。

2023年数学教师心得体会18篇

2023年数学教师心得体会18篇

2023年数学教师心得体会18篇数学教师心得体会1通过初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初中数学新课程。

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运算,或者新信息的输入。

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

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心扇敞开,思维活跃,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十分强调教师的这种情绪状态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励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而来。

所以你要尽可能使自己习惯于蓬勃的生气。

”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话非常适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振作他们的精神。

兴奋的情绪和振作的精神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加强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

达到以横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1)要善于把握、挖掘教材本身所蕴的情感因素。

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法。

学法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即既要备好认知因素方面的课(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也要备好情感方面的课(情感性、体验性、表情性)。

小学数学新数学课标心得体会6篇

小学数学新数学课标心得体会6篇

小学数学新数学课标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数学新数学课标心得体会6篇有意义的体会必定是结合自己真实的经历所写的,为了开阔自身的见识,职场人需要记录好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数学新数学课标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小学数学研修心得体会集合15篇

2023年小学数学研修心得体会集合15篇

2023年小学数学研修心得体会集合15篇小学数学研修心得体会11、教学目标的制定三维目标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学习创新与继承传统的关系,在实践中思考,并在思考中实践,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使我们的课堂真正达成“三维目标”,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从而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

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尤其是差生,他们由于成绩差,长期被自卑所困扰,教师应当更多地注入爱的甘醇,使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

3、利用好课上的生成资源课堂上,当学生心灵开放,思维多向,行为活跃时,一定会出现不可预测的因素。

这偶然的因素到来,就会使教师措手不及,造成教学秩序的暂时失控,但是,我们不能回避,若能巧妙地处理不可预测的因素,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定能掀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高潮,激发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

课堂,也会因此而更加生动活泼,充满生活的乐趣。

小学数学研修心得体会2“情境”为谁而生?是今天我在学习结束的时候自问的一句话,于是作为了标题。

随着对青岛版教材的使用,我越来越认识到情境创设在课堂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于是数学情境怎么去创设,为谁而设,应注意哪些问题就成了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因为今天的两节课中许多老师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又引发了我的思考。

对于此问题我有如下观点:首先情境应为数学思维而生。

数学问题不等于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情境不等于生活问题情境,数学问题不是越真实越好,对于生活的真实性,数学课应当选择适度的模拟。

只有真正能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数学思维的问题情境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纲要》读书心得“新基础教育”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带领的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形成的研究成果。

其中数学课程改革纲要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本书系统的阐述了数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指导思想、我国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新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策略选择及实施纲要。

其中,第四章第五节数学教学过程的互动生成策略,让我收获颇多。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收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教师在课前要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制定出科学的教学预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因师生多元互动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判断、选择、利用和重组,适时地调整预案,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中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构建高效课堂。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首先,在课前,教师要有充分的预设。

只有高水平的预设,才有高质量的互动生成。

教师要能够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准确定位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

例如《轴对称图形》的教学。

首先,具体目标的制定要建立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

本节内容的学情是: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初步了解它们的特征。

对“对称”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完全重合”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对活动课堂是最为感兴趣的。

然后根据这样的学情,准确定位本节内容的编写意图和育人价值。

本节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感知——操作——体会”来获取知识。

通过“分一分、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看一看、画一画”等实践活动,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继而将轴对称图形与实际生活相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分一分、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看一看、画一画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在刚开始上课时,展示出多张轴对称和非轴对称图片,如飞机、奖杯、爱心图案、钥匙、五角星等,让学生直观感知轴对称图形。

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最后,多媒体展示出许多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对称美。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互动生成”的条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创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和谐课堂,让课堂“开放”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中,学生如果被教师“牵着走”,课堂将会失去它生命的灵性。

2、创设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情境,提高问题的真实性和挑战性。

通过提出富有真实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以生活中的问题为引领,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异分母分数加减的各种方法,体会到用通分的办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的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和适用性,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笔者是这样进行的:师:(出示例题,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

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生:1124+问题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紧贴学生生活的现实。

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那1124+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思考,怎样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问题呈现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

生1:可以把它们化成小数,110.50.2524就是,就是,0.5+0.25=0.75。

师:很好,你是用把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可以用画图的方法。

用一条线段的一半表示12,再用另一半的一半表示14,这条线段还剩14,所以1124+就等于34。

师:你真聪明,真棒!还有其他方法吗?生3:可以用通分的方法。

2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4,12通分后就是24,213444+=。

师:你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方法。

那么,哪一种方法更方便呢?适用性更广泛呢?我们不妨来看例2(出示例2,1135+)。

问:这个题目你会用哪些方法解决呢?(生小组交流)生4:我会用第三种方法。

师:其他方法不行吗?生4:不行。

因为如果用第一种方法,13化成小数是循环小数,就没办法加了,如果画图的画,也不容易看出来结果是多少,所以我认为用第三种方法最好。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设计了一个问题:怎样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汇报等活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整个过程,学生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直接用通分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是积极的思考交流,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最终,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比较,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方法——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当然,提问要把握一个“度”。

“大问题”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小问题”是为“大问题”服务的。

而过于琐碎、零散的“小问题”不但不利于“大问题”的解决,反而会破坏学生的思维程序。

问题设计得当,有挑战性,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就更大一些,就越有可能产生更多的生成性资源。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长方体》一课时,先是这样设计问题,给学生一个讨论提纲:观察图形,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有几条棱,有几个顶点。

长方体有几组相对的面,每组相对的面形状怎么样,面积怎么样。

长方体有几组相对的棱,每组相对的棱怎么样。

然后组织学生思考。

结果,多数学生都能较好的按照老师设计的问题一一作答,课堂进行的也很流畅。

但是,经过其他老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反思,认为这样的问题设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嫌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并没有得到提高。

后来在重建的时候,我作了这样的调整:请学生仔细观察图形,思考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呢?然后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小组交流,最后再全班交流。

通过这样的重建之后,我发现学生不仅能够较好的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这一知识点,而且不少学生还掌握了研究这类问题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也要把握时机。

一个单元、一个课时都有它的重难点和关键点,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设问。

当学生处于新知和旧知的衔接处,认知结构发生激烈变化时,就是教师提问的最佳时机。

如教学《退位减》时,用竖式计算458-329,学生之前已经知道先算个位8-9,此时,教师提问,8-9不够减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得出要向前一位“借一”的方法。

此时提出问题,不仅能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新知,而且便于教师发现问题,甚至能有效的促进动态生成。

第三,教师能够在“互动生成”的课堂中有效捕捉资源,合理利用资源。

有的课堂,教师有充分合理的预设,但是对课堂上即时生成的“教学生长点”不能有效的回应,不能根据问题适时的调整预设。

这样的课堂即使有动态生成,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如何有效的捕捉课堂资源呢?这就是教师对课堂资源的“敏感度”的问题。

1、教师要善于捕捉资源,敏锐的选择可利用资源,使教学富有生成,凸显生动。

1.1、当问题呈现给学生以后,教师要根据课前的学情分析,策划巡视路线,下意识的记录、收取不同学生的各种信息(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

1.2、学会倾听。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和其他学生都要仔细倾听。

教师要倾听学生回答的每一句话,从学生的角度去解读错误;学生通过倾听,与自己的思维产生碰撞,通过学生之间的判断与评价,形成正确认识。

2、教师要善于利用资源,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教师要对收集上来的各种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价值判断,选择有教育意义、有代表性的信息作为“互动生成性资源”处理。

需要提醒的是,错误也是一种资源。

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甚至要为学生的出错“创造条件”。

对暴露出来的典型错误,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交流讨论甚至争论,不仅能使学生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更好的掌握正确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更多的生成性资源。

例如,《有余数的除法》练习(改编)教学片断:看图列算式。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我在巡视时,先整体巡视班级,了解班级整体情况,做对了大概有多少人。

然后根据我先前对学生认知情况的了解和刚才的观察,下意识的查看几位学困生的情况,并把有价值的资源收集上来(或记录下来)。

(师并联展示资源)资源一:18÷3=6 (2)18÷6=3 (2)资源二:20÷3=6 (2)20÷6=3 (2)资源三:20÷6=3 (2)20÷3=6 (2)师:你认为他们算得对吗?和你的同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

(生讨论)生1:我认为第一个写得不对。

因为上面总共有20朵花,应该用20除以3。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生:同意。

师:说得真好。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和第三个,你们同意谁的?生2:都同意。

师:好!写对的小朋友举手。

有没有小朋友还有其他的想法?生3:还要写单位。

师:你的想法真好。

让我们一起看看你是怎么写的。

(师展示该生资源)资源四:20÷6=3(束)……2(只)20÷3=6(只)……2(只)师:他写的好不好?生:好。

师:小朋友们真细心。

既然这样,那老师把这个题目变一下,考考你们。

(师出示改编题)看图列算式。

□○□= □(束)……□(只)□○□= □(只)……□(只)师:请小朋友们再试一试。

(生独立完成)(师并联展示资源四、资源五)资源五:20÷3=6(束)……2(只)20÷6=3(只)……2(只)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想想你同意哪一个。

生4:两个都同意。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生5:我同意第一个。

因为后面有单位。

一共有三束气球,每束有6只。

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

师:如果是第二个,这图又该怎么画呢?请小朋友们自己画一画。

(生画一画)师:谁能说一下你是怎么画的?生6:我先画6束气球,每束有3只,最后再画一小束,只有两只。

师:说得真好!刚刚小朋友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有单位的时候我们可就要小心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者首先能够通过巡视,发现问题,并联展示出几个典型的资源(包括错误资源),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思考、交流等活动,形成认知冲突,找出问题的症结。

显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资源是教师没有预料到的。

由于学生具有较好的单位意识和教师对资源的敏感度,为下面的资源生成打下基础。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设计了一个变式训练,让学生去画一画另一种情况,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也很好的利用了这一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