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21: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教学设计13: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时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3、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4、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1.展示地球仪,认识地球仪上经纬网和日照图的两种基本形式(侧视和俯视图);2.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3.列表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异同;4.通过读图理解黄赤交角的大小和影响。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地球自转与公转速度特点;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周期;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及其移动教学工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阅读第一目“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填表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异同(教师到下面跟踪指导,点拨;随学生回答逐步呈现粗体字)师:那为什么地球自转周期不是太阳日而是恒星日呢?(角色扮演)师:简单地说,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日公转,所以在以太阳作为参照物来计算自转周期的时候必然要受到公转的影响。
(承转)通过对恒星日与太阳日时长不同的理解,我们意识到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的。
那么两者的叠加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或者说有什么地理意义)呢?师: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
请同学们阅读图1.18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的下半部分,说说什么是赤道平面、黄道平面?生: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为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
师: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
那么,何谓太阳直射点?为什么说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呢?先请同学们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
(板图)光照图(类似图1.19)(读图指导)L为地表A点地平面,与球半径R垂直于A点;若A点为太阳直射点,接受太阳垂直照射,则L与图示太阳光线(直射光线)垂直于A点。
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学案 1.3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特点
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学案1.3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特点 学案(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2.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一般规律。
3.运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分析相关的自然现象。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①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②自西向东。
(3)周期名称 长度 参考点 恒星日 ③23时56分4秒 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 太阳日 ④24小时 太阳 (4)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余各处均约为⑤15°每小时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⑥赤道最大,⑦极点最小为0(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 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2.(1)概念:地球绕⑧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所示“→”。
(3)周期⎩⎪⎨⎪⎧名称:⑨1恒星年含义: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长度:⑩365日6时9分10秒(4)速度图中位置时间 速度 公转位置 A 点 ⑪1月初 较快 近日点 B 点⑫7月初 较慢 ⑬远日点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1)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字母⑭B 。
(2)规律: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⑮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⑯大小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3)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轨迹(2)周期⎩⎪⎨⎪⎧名称:⑰1回归年长度:365日5时48分46秒我的疑惑1. 。
2. 。
3. 。
探究点一 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探究材料 教材P 13图1.15地球自转示意和P 14图1.16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1.“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是自东向西”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下图的短线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什么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之分?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表示在地球哪一位置?其线速度约为多少?【探究归纳】1.地球自转的方向不论从北极上空看还是从南极上空看都是自西向东,只是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2:1.3.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教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地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1.地球的自转(提问)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提问)地轴的空间位置有何特点?——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提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提问)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少?——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这叫做1个恒星日。
即地球某一子午线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的时间间隔,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提问)1个恒星日是否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天?——不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天是24小时,被称为一个太阳日,它是一个昼夜更替的周期,而不是地球自转的周期。
高中地理必修1优质学案:1.3.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理解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为1日,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为23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若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为24小时,叫做太阳日。
(4)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余各处均为15°/小时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2.地球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图中“→”所示。
(3)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1年,其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恒星年。
(4)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5)速度图中位置时间速度公转位置A点1月初最快近日点B点7月初最慢远日点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大小为23°26′。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周期: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思考』1.我们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太阳每天都向西运动吗?提示不是。
太阳是恒星,运动幅度很小,用肉眼观察不到。
每天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2.为什么某地北极星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即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提示如图所示,来自北极星的平行光与地轴平行,图中∠A和∠B互余,∠C 和∠D互余,∠C=∠A(同位角),则∠B=∠D,∠B是当地北极星的高度,∠D是当地的地理纬度。
反过来通过测量北极星高度,可以测得当地的地理纬度。
3.教师节时,太阳直射点会位于哪个半球(南/北)?正向哪个方向移动?提示北半球。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课件12: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该位置叫近日 点;7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该位置叫远日点。
远日点
太阳
近日点
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2)方向
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相同。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3)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6时 9分10秒,这叫做1恒星日。
(4)速度
之前南移,之后北移 北移
3月21日前后 3.21 ~ 6.22
北半球春分
赤道
赤道~北回归 线之间
之前之后都北移 北移
23º26´N夏至0º 春分北归线赤道 秋分春分
23º26´S
南回归线
冬至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移动的 纬度范围有何变化?黄赤交角为30呢?
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永远直射赤道,不 会向南北移动;如果黄赤交角为30,太阳直射 点移动的纬度范围在南北纬30之间。
P
E1 恒星日 (a) 太阳日 (b)
P
E3
E2
(c)
恒星日与太阳日有何不同?
恒星日 太阳日
参照物
时间
恒星 23 时 56 分 4 秒
太阳
24 时
旋转角度 360° 36059 ′
应用 科学研究 生产生活
今晚九点,望远镜的中心出现一 颗恒星,望远镜不动,明天什么时间 这颗恒又会到望远镜的中心?
8:56:4
平均角速度:约为1/日; 平均线速度:约30千米/秒。
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时间
日地距离
1月初(近日点) 1.471亿km
7月初(远日点) 1.521亿km
角速度 线速度 61′/d 30.3km/s 57′/d 29.3km/s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2:1.3.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先用一只脸盆装满水,放在水平且不易振动的地方,待水静止后,轻轻放下一根木质细牙签,并在牙签的一端做一个记号,记住牙签的位置,过几个小时后(最好在10个小时以上),再去看时就会发现,牙签已经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了一定角度,看起来好像是牙签在转动。
尝试探究:那么是牙签在转动吗?为什么会顺时针转动呢?提示:牙签没有转动,而是地球在转动。
在北半球,牙签作顺时针转动,因为地球自转在北半球看起来是逆时针方向的。
南半球则与北半球相反。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通过分析“黄赤交角图”和“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掌握节气的判断以及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2.地球的自转运动(1)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不变的,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①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360°,用时23时56分4秒。
②太阳日:昼夜交替的周期,地球自转360°59′,用时24小时。
(4)速度:①角速度: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约15°每小时。
②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减小(赤道处最大)。
极点处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判断1:地球自转的方向,只有侧视时才是自西向东,俯视或仰视时不是自西向东,而是呈顺时针或逆时针。
( × )3.地球的公转运动(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3)轨道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
(4)速度:每年的1月初,地球在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在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的度数为23°26′。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学案
5
01 课前自主学习
02 课堂合作探究
03 课后课时精练
地理·必修I
2.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运行,其路径叫__公__转__轨__道___。 (2)轨道特点:是一个_椭__圆___,太阳位于其中一个_焦__点___ 上。 (3)方向:_自__西__向__东_____。 (4)周期:为 1 年,约为__3_6_5__日__6__时__9__分____。
(3)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公转过程中,经过了远日点,速 度是先变慢后变快。自冬至日至夏至日公转过程中经过了近 日点,速度是先加快后变慢。
17
01 课前自主学习
02 课堂合作探究
03 课后课时精练
地理·必修I
(4)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更长些。原因:地球公转速 度在北半球夏半年(经过远日点)较慢,用的时间长,而冬半 年(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用的时间短。
19
01 课前自主学习
02 课堂合作探究
03 课后课时精练
地理·必修I
20
01 课前自主学习
02 课堂合作探究
03 课后课时精练
地理·必修I
(1)地球自转方向的多种表现形式。 ①示意图
21
01 课前自主学习
02 课堂合作探究
03 课后课时精练
地理·必修I
02 课堂合作探究
03 课后课时精练
地理·必修I
自转 (2)周期
太阳日:以_太__阳__为参照物,自转360°59′用时
_2__4__小时
恒星日:以_恒__星__为参照物,自转360°用时23
小时56分4秒
(3)速度
角速度:除_南__北__两__极___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
角速度都相同,均为_1_5_°_/时___ 线速度:由于_纬__度__的不同而有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22: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课时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运动和公转运动。
2.地球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3)周期(4)速度(1)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北极星周围的恒星呈逆时针绕北极星转动,每小时转15°。
(3)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3.地球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
(3)轨道: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
(4)周期⎩⎪⎨⎪⎧名称:恒星年时间长度:365日6时9分10秒(5)速度(1)近日点不同于冬至日,远日点不同于夏至日。
(2)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北半球为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北半球为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1)概念:赤道平面与之间的交角。
(2)特点: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范围在线之间。
(2)周期⎩⎪⎨⎪⎧名称:回归年时间长度:365日5时48分46秒方法技巧黄赤交角的特点(1)“一轴”:指地轴。
(2)“两面”:指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平面和公转产生的黄道平面。
(3)“三不变”:指地球在运动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目前为23°26′;地球的运动方向不变,即自西向东转动。
(4)“三个角度”:指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90°。
(5)“两个变”:指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在变;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在变。
自主测评一、判断题1.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天24小时是以太阳为参考点的,是地球自转了360°所用的时间。
1.3.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试题含解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基础夯实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第2~3题。
2.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高纬度B.南半球中纬度C.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3.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自转线速度大3.B年底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实现了月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后续将实施月面采样返回。
据此完成第4~5题。
4.“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后,在其上观测到的月球昼夜交替周期()。
A.变短B.变长C.不变D.先变长、后变短5.如果选择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人造天体,以下叙述中,最可能的是()。
A.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大气能见度高B.海南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C.海南岛四周环海,有利于人造天体的安全返回着陆,有利于通过轮船运输大型火箭5.D6.根据材料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
”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能干,我已经绕太阳转了6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1)如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
(2)你认为宇航员爸爸的话是真的吗?为什么?(3)你知道宇航员爸爸的年龄吗?理由是什么?(4)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①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节气),太阳直射。
(5)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的时段是图中的()。
A.①→②B.②→③④ D.④→①自西向东(2)是真的。
因为人随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年一圈。
(3) 60岁。
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一年, 60圈刚好60岁。
(4)夏至北回归线(5)B能力提升7.地球同步卫星是人类发射的一种卫星,它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
从地球表面上看,卫星保持不动,故也称静止卫星。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20: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3.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的旋转运动。
(2)方向:。
(3)周期:(4)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余各处均约为15°/小时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点最小为02.地球公转(1)概念:地球绕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在图中用“→”标出。
(3)周期⎩⎪⎨⎪⎧名称:恒星年含义: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长度:365日6时9分10秒(4)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5)速度:A点较快近日点B点较慢远日点[温馨提示]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变化,在(北半球)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用时多;而(北半球)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用时较少。
故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时间长。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1)定义: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
(2)角度关系:①地轴总是与赤道平面,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约为66°34′,与黄赤交角二者。
②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度数。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周期: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学用结合知识点一|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情景导入先思考———————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泽东《送瘟神》该诗句主要反映了地球运动的哪种形式?与诗句最相吻合的地点在哪里?———————核心要点掌握好———————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比较1.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南北极来判断:从北极俯视地球为逆时针,从南极俯视地球为顺时针。
(如下图)(2)根据经纬度判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而西经度增大的方向则与自转方向相反。
(如下图)2.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判断地球表面的线速度与该地的地理纬度和海拔高低有关。
(1)纬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2)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3.近日点、远日点的判定方法(1)从日期判断: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优秀学案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景导入毛泽东诗词《送瘟神》中说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诗中“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其“地”应位于何处?速度是如何确定的?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3.通过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4.分析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之间的关系。
考点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主预习学案一1.地球运动的方式(1)自转运动:地球绕_____旋转运动的现象。
(2)(2)公转运动:地球绕_____运动的现象。
2.地球运动的方向(1)自转方向:_________。
①从北极上空俯视呈________运动。
②从南极上空俯视呈________运动。
(2)公转方向:_________。
①绘图:在图中绘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②填图:在图中填出近日点和远日点。
3.地球运动的周期 4.地球运动的速度 (1)自转速度。
①角速度:除极点外,均约为__________; ②线速度:_________________。
(2)公转速度。
①角速度:每日向东大约推进___; ②线速度:大约____千米/秒。
小组合作探究一1.“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示意图中星辰有什么样的运动特点?这说明了什么?2.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探究地球自转运动速度的特点。
(1)分析“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分别说出赤道、30°N 、60°N 和北极点上的角速度是多少?有什么规律?参照点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恒星 1恒星日 1恒星年 ___时___分__秒 ___日__时__分___秒太阳1太阳日 1回归年___小时365日__时___分___秒(2)分析“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说出赤道、30°N、60°N和北极点上的线速度是多少?有什么规律?3.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探究地球公转过程中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25: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课时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重点展示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2.黄赤交角的大小及意义。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预读教材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的旋转运动。
(2)方向:。
①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旋转。
②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4)速度①角速度:除极点外,其余各处均约为/时。
②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极点处,为0。
2.地球公转(1)概念:地球绕的运动。
(2)方向:。
(3)周期:1恒星年,时间长度为。
(4)速度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1)概念:与之间的交角。
(2)大小:目前为,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字母B。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周期:,时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
(2)范围:最北到达,最南到达。
(3)轨迹体系构建牛刀小试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 )2.黄赤交角永远是23°26′。
()3.地球处于公转轨道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慢,处于远日点时公转速度快。
( ) 4.教师节(9月10日)这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23°26′N B.23°26′SC.赤道附近D.90°N5.每年的1月份,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
( )课堂活动知识点一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问题探究]一、地球自转速度分析教材P14图1.16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探究有关问题。
探究1 观察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点,其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有什么变化?极点上也一样吗?探究2 不同纬度上15°角所对的弧线长度有什么变化?反映的是什么规律?探究3 试思考如果地表某点(极点除外)上空1 000m处一物体与地球同步运动,该物体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与地表对应点会有什么不同?二、地球公转速度分析教材P14图1.17地球公转轨道,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1 为什么会出现近日点和远日点?什么时间地球公转到两点处?探究2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和远日点时,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什么不同?试总结其中的规律。
学案21: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课时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程学习目标1.利用教具、学具和计算机模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的变化。
2.利用教具、学具和计算机模拟,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特征的异同,理解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3.运用地球仪、三球仪等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识读并能够准确地画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4.通过地球自转特征与公转特征的对比学习,初步学会比较法的运用。
知识体系梳理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自转特征(1)绕转轴:①。
(2)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②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③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1恒星日为④。
(4)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均为⑤/时;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⑥。
2.公转特征(1)方向:⑦。
从北极上空俯视,呈⑧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呈⑨时针。
(2)轨道形状:接近正圆的椭圆轨道。
对地球的影响:⑩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⑪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
(3)周期:1恒星年(⑫)。
(4)速度近日点附近:速度较⑬;远日点附近:速度较⑭。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1)概念:黄道平面与⑮平面的交角。
(2)大小:⑯。
2.规律:(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2)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逐渐⑰移;(3)12月22日→3月21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逐渐⑱移。
预习效果监测2014年12月8日,某摄影师在中国最美沙漠观星地——七星河,对准北极点附近拍摄了北极附近的夜空进行长时间曝光的照片(如右图)。
读图,回答1~2题。
1.照片中每颗恒星的运动轨迹均呈一段弧线,这是因为( )A.地球在自转B.地球在公转C.北极星所在位置不变D.恒星的运动2.该摄影师拍摄此照片时,地球( )A.公转速度变快B.公转速度变慢C.位于远日点附近D.距离近日点较远中国南极第四个考察站——泰山站于2014年2月8日上午11点正式建成开站。
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回答3~5题。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13:1.3.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的一般特点『授课人』『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班级』班『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
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参照系,地球运动有视运动和真运动的不同。
另一方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两种运动叠加、合成了地球的运动。
因此,应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
从成因分析,这些地理现象相当一部分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的。
地球自然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
本条“标准”中的行为动词用“分析”,表明对本条“标准”的要求要从义务教育阶段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
“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因此,不仅要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后者更为重要。
其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因涉及较深的物理知识,“标准”没有制定要求。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知识结构图为:“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是“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内容的第一个学习内容,它包括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地球的公转运动以及它们各自的角速度、线速度、周期的特点等知识点。
只有在学习了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及其特点的前提下,才能学习之后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以及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等知识,因此“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是这一节内容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步入高中阶段,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并且初步具备空间感知和读图分析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了较浅层次的知识基础,有利于本节课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但由于初中学习中只是浅显地提及到地球的两种运动,学生对两种运动没有深入的认知,再加上初三一年的空档期,学生对知识的遗忘较大,普遍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教师应尽量结合生活实际,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案14: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课时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理解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一般特征:自转方向、周期、速度。
【知识梳理】 一、地球自转的特征1.方向:__________。
(北极上空俯视呈________,南极呈________旋转。
)2.周期:1恒星日(___时___分__秒)。
3.速度(1)角速度:除两极点外,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均为_________。
(2)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______。
二、地球公转的特征1.定义:地球绕______的运动。
2.方向自____向_____⎩⎪⎨⎪⎧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一个______年。
4.轨道与速度【重难点探究】探究一、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1.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2.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3.纬度相同的点,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关系?60°N与赤道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什么关系?探究二、结合地球自转运动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关系如何?2.在地球表面上,自转线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三、北极熊每年能比南极的企鹅多晒几天太阳,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地球运动是与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平面与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核心分析】1、黄赤交角①产生原因:地球总是倾斜着身子自转。
②概念: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的夹角。
③大小:目前是23°26′。
2、图解“黄赤交角”的特点。
①“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程学习目标1.利用教具、学具和计算机模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的变化。
2.利用教具、学具和计算机模拟,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特征的异同,理解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3.运用地球仪、三球仪等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识读并能够准确地画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4.通过地球自转特征与公转特征的对比学习,初步学会比较法的运用。
知识体系梳理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自转特征(1)绕转轴:①。
(2)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②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③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1恒星日为④。
(4)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均为⑤/时;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⑥。
2.公转特征(1)方向:⑦。
从北极上空俯视,呈⑧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呈⑨时针。
(2)轨道形状:接近正圆的椭圆轨道。
对地球的影响:⑩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⑪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
(3)周期:1恒星年(⑫)。
(4)速度近日点附近:速度较⑬;远日点附近:速度较⑭。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1)概念:黄道平面与⑮平面的交角。
(2)大小:⑯。
2.规律:(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2)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逐渐⑰移;(3)12月22日→3月21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逐渐⑱移。
预习效果监测2014年12月8日,某摄影师在中国最美沙漠观星地——七星河,对准北极点附近拍摄了北极附近的夜空进行长时间曝光的照片(如右图)。
读图,回答1~2题。
1.照片中每颗恒星的运动轨迹均呈一段弧线,这是因为( )A.地球在自转B.地球在公转C.北极星所在位置不变D.恒星的运动2.该摄影师拍摄此照片时,地球( )A.公转速度变快B.公转速度变慢C.位于远日点附近D.距离近日点较远中国南极第四个考察站——泰山站于2014年2月8日上午11点正式建成开站。
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回答3~5题。
3.我国四个科考站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中山站B.泰山站C.昆仑站D.长城站4.图中四个科考站,自转角速度相同的点有( )A.1个B.2个C.3个D.4个5.泰山站建成开站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C.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D.黄赤交角在变大6.若右图中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题意,请在图中标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度数为。
(2)当黄赤交角为上题中的数值时,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地球自转速度变快B.北温带范围变大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热带范围变大(3)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有什么关系?思维探究与创新探究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互动探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的基本运动形式。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地球的公转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其轨道为椭圆形。
读地球自转速度图和地球公转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度相近的杭州市和秦皇岛市,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有何异同?由此推出地球不同纬度的自转线速度、角速度有何分布规律?(2)纬度相近的杭州市和黄山莲花峰顶“月池”,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有何异同?由此推出地球同一纬度不同海拔的自转线速度、角速度有何分布规律?(3)请在下面公转轨道图中用箭头表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观察地球公转的形态、方向和轨道的特征。
(4)在一年内,地球什么时候公转至近日点或远日点?(5)根据开普勒定律(如右图,日地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总结地球公转过程中线速度和角速度的规律。
探究二黄赤交角及其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互动探究]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却是“歪着身子”绕太阳跑,进而导致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其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哪个角?(2)在图中标注出北极、南极、赤道平面、黄道平面,画出地轴自转的方向,用M、N来表示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
(3)黄赤交角的大小和回归线、极圈度数有什么关系?若黄赤交角变为24°,那么回归线、极圈的度数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基础达标检测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线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如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架飞机所对应的地点围绕地轴自转360°所需要的时间为( )A.通常所说的一天B.1昼夜C.24小时D.23时56分4秒2.四架飞机运动角速度最慢的是( )。
A.甲B.乙C.丙D.丁3.公转是地球的基本运动方式之一。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由A→B→C→D→A所需的时间为,称为“年”。
(2)地球从A→C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3)太阳直射点从b段→c段的移动过程中是从(节气)至(节气),经历的时间是。
(3)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原因是。
知识导图构建——★参考答案★——知识体系梳理①地轴②逆③顺④23时56分4秒⑤15°⑥递减⑦自西向东⑧逆⑨顺⑩1⑪7 ⑫365日6时9分10秒⑬快⑭慢⑮赤道⑯23°26'⑰南⑱北预习效果检测1.A2.A3.D4.D5.B6.(1)(见下图)20°(2)B(3)黄赤交角的度数即太阳直射点的最高纬度,黄赤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范围会变小。
思维探究与创新探究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互动探究] (1)杭州市纬度较秦皇岛市纬度低,自转线速度较秦皇岛市快、自转角速度相等。
不同纬度,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慢(极点为零);不同纬度,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南北极点除外)。
(2)“月池”海拔较杭州市高,自转线速度较快,两地自转角速度相等。
同一纬度不同海拔的地点,海拔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快,角速度相等。
(3)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的同时,“斜着身子”沿椭圆轨道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4)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
(5)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地球公转轨道半径变长,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均逐渐变慢;地球公转至远日点(7月初)时,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最慢。
远日点(7月初)→近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轨道半径变短,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均逐渐变快;地球公转至近日点(1月初)时,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最快。
[归纳总结]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运动形式自转公转概念绕地轴的旋转绕太阳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地轴空间指向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运动周期↓现象周期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1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现象周期)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为15°/时(或1°/4分)平均约1°/天近日点快(1月初),远日点慢(7月初)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平均约30千米/秒2.地球自转方向的判别两极判断法俯视图(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侧视图经度变化判东经度数向东增大,西经度数向西增大断法3.影响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因素地球表面的线速度与该地的地理纬度和地势高低有关。
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负相关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快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快正相关4.公转速度变化规律地球公转轨道不是正圆,而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时,公转角速度、线速度较快;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则较慢。
探究二黄赤交角及其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互动探究] (1)23°26'、66°34'。
∠A。
(2)见下图。
(3)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90°-极圈的度数。
若黄赤交角变为24°,那么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4°,极圈的度数将变为90°-24°=66°。
[归纳总结] 1.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1)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纬23°26'之间。
(2)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用下图表示。
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原因除了黄赤交角的存在之外,还与地球在公转运动中,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有关。
②图中的节气均指北半球的节气。
③北半球的夏半年指太阳直射在北半球的时段,即直射点从a到b再到c的过程;冬半年指太阳直射在南半球的时段,即从c到d再到e的过程。
(3)黄赤交角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地轴与黄道面交角度数等于南、北极圈的度数。
若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向高纬度移动,回归线的度数变大,极圈向低纬度移动,极圈的度数就变小。
因此,黄赤交角变大时,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范围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反之,当黄赤交角变小时,热带、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2.地球公转轨道图中二分二至日点和近日点、远日点的判读技巧连接公转轨道半长轴日地心连线代表太阳光线。
不论是北极上空俯视的呈逆时针公转方向,还是南极上空俯视的呈顺时针公转方向,只要是连线和地球表面交于赤道以北,即大致为夏至日(北半球)点(C点),远日点位于顺公转方向向C点前一点的位置;交于赤道以南,即大致为冬至日(北半球)点(A点),近日点位于顺公转方向向A点前一点的位置;再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和春夏秋冬更替的顺序,对应判别出“二分”点。
基础达标检测1.D2.C3.(1)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2)先变慢,后变快(3)夏至日冬至日半年(4)黄赤交角的存在知识导图构建①自西向东②15°/h③赤道④较快⑤较慢⑥黄赤交角。